高三生物二轮特训:《教材基础实验》同步训练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实验与探究
第1讲教材基础实验
直击考纲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1.判断下列有关观察类实验的叙述
(1)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时,使用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液染色,细胞内
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而使用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2011·福建,26Ⅱ②改编和2013·山东,4B)( ×)
(2)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柔和,若再直接转换至40
倍物镜观察时,则除调节细调节器外,还需要调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放大光圈
(2013·上海,13)( √)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2008·上海,16C)( ×)
(4)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用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
体(2011·山东,6C)( √)
(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均匀分布的
(2009·广东,5B)( ×)
(6)将洋葱表皮分别置于0.2 g/mL和0.3 g/mL蔗糖溶液中,观察并比较细胞质壁分离的
情况,预期结果是在0.2 g/mL 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
(2010·江苏,19①)(×)
(7)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使用龙胆紫染液染色,间期细胞不着色,分
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2011·福建,26Ⅱ④改编)( ×)
(8)若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可通过“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
细胞并统计”减少实验误差(2013·福建,4D)( √) 2.判断下列有关探究类实验的叙述
(1)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2010·四川,2A)( ×)
(2)若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选用材料与试剂:前者为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
脏研磨液,而后者为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2013·江苏,23AC)( ×)
(3)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2013·重庆,3C)( ×)
(4)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显微
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2010·福建,3BD)( ×)
(5)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
着色(2010·福建,3C)( √)
(6)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
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2009·福建,1B)( ×)
(7)用两种不同浓度2,4D溶液分别处理月季插条形态学下端,观察并比较扦插后的生根
数,预期结果是低浓度2,4D处理的插条生根数总是更多(2010·江苏,19④)(×)
(8)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通过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可减少实验误差
(2013·福建,4B)( ×) 3.判断下列有关鉴定类实验的叙述
(1)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应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预期的实验结果为脂肪颗粒被染
成红色(2011·新课标全国,6B)( ×)
(2)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应用的试剂是甲基绿,预期的实验结果为葡萄糖与甲基绿
作用,生成绿色沉淀(2011·新课标全国,6C)( ×)
(3)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2010·四川,2D)( ×)
(4)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2009·江苏,21A)( ×)
(5)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如下图)表明,Ⅳ为叶绿素a,其在层析液中溶解
度最低(2010·四川,2B和2013·广东,6A改编)( ×)
(6)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2013·重庆卷,3D)( √) 4.判断下列有关模拟调查类实验的叙述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
致。
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 ,此时S 1浓度大于S 2浓度 (2013·江苏,
27(1))( √
)
(2)在“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 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2012·天津,4B)( × )
(3)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生率时,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
(2013·福建,4C)( √ )
(4)某城市兔唇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方法不包括对该城市出生的兔唇畸形患者的血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2010·江苏,8C)( √ )
(5)某城市兔唇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方法不包括对正常个体与畸形个体进行基因组比较研究 (2010·江苏,8A)( × ) (6)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
(2010·四川,2C)( × )
(7)调查并比较同一地段甲区(腐殖质较丰富)和乙区(腐殖质不丰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预期结果是甲区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更高
(2010·江苏,19③)( √
)
重点一 观察类实验
中也用到了显微镜呢?
提示上述实验中除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使用低倍镜即可外,其余均需要使用高倍显微镜;还有“脂肪的切片法鉴定”、“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也用到了显微镜。
(2)在哪些实验中用到了盐酸?各起什么作用?
提示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8%的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②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15%的盐酸与酒精混合制成解离液,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③在“探究酶在不同pH下的活性”实验中,盐酸提供酸性环境。
④研究通过激素的调节过程中,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
(3)分析下列相关实验中的取材问题
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能否选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为什么?
提示不能。
因为其中无细胞核和细胞器,几乎不含有DNA和RNA。
②能否用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来观察线粒体?为什么?
提示不能。
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的颜色会掩盖线粒体被健那绿染色后的颜色变化。
③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为什么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
提示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而呈长方形的细胞可能是伸长区或成熟区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④在观察减数分裂实验中为什么不宜选择动物的卵巢和植物的雌蕊?
提示因为雄配子的产生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更易观察到减数分裂。
⑤选用菠菜叶观察叶绿体时,为什么要取稍带些叶肉细胞的下表皮?
提示因为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大而数目较少。
⑥为什么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提示因其含有中央大液泡。
对位训练
1.下列以新鲜洋葱为实验材料的生物学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 A.以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用盐酸处理后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DNA的分布
B.以鳞片叶为材料,捣烂取其汁液加入斐林试剂经水浴加热可检测蔗糖的存在
C.以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用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可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以根尖为材料,经低温等处理显微镜下观察到分生区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 D
解析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使线粒体呈蓝绿色,A错误;斐林试剂用于还原糖的鉴定,蔗糖为非还原糖,B错误;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鳞片叶外表皮可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用清水处理后才能观察复原现象,C错误;低温影响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显微镜下可观察,D正确。
重点二鉴定提取类实验
提示 不能,因为用于蛋白质鉴定的双缩脲试剂B 液是0.01 g/mL 的CuSO 4溶液,两种试剂的本质不同,斐林试剂本质是新制的Cu(OH)2,故应将甲液和乙液混匀后使用,而双缩脲试剂的本质是碱性条件下的Cu 2+
,故应先加A 液造成碱性环境,再加B 液摇匀使用。
(2)脂肪的鉴定是否一定要借助显微镜?
提示 不一定,因为脂肪的鉴定有两个方案,可磨碎后试管内鉴定,肉眼观察即可,也可做切片借助显微镜观察。
(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有何区别?
提示 前者用无水乙醇提取法,原理是色素能够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而后者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的快;反之扩散的慢。
对位训练
2.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的淀粉酶可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
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 ℃左右(此时产生淀粉酶的速度最快)。
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 ℃和30 ℃培养箱中培养4天,分别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制成提取液Ⅰ、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然后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如图所示)。
45 ℃水浴保温5 min ,然后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分别是( )
A .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 .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都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D.甲、乙都呈砖红色(乙的颜色比甲深),丙呈蓝色
答案 D
解析本题将还原糖的鉴定与酶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知识方面需要知道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葡萄糖等,且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麦芽糖、葡萄糖等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来鉴定,还原糖的量越多则砖红色越深。
图中的甲和乙属于实验组,丙属于对照组,且甲和乙之间可以相互对照。
由于丙中没有淀粉酶,所以不会出现还原糖,故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时只呈现斐林试剂的颜色——蓝色。
甲和乙都加入了淀粉酶,但由于乙试管中淀粉酶浓度大,故产生的还原糖的量大于甲,因此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时,乙的砖红色要比甲的深。
重点三探究类实验
分析、推论、评价、交流等。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完成实验→分
析数据,____________→交流、表达和再探究。
(3)设计探究类实验时要遵循三大原则:科学性原则、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________,生物学实验中常涉及的类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一般程序:____________→设置对照→条件处理→观察比较→____________。
提示(1)假设预期(2)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得出结论(3)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4)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5)分组编号得出结论
对位训练
3.实验中的变量主要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下列控制无关变量的操作错误的是
( ) A.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
B.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的实验中,先将每一组温度控制在37 ℃
C.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
D.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每一组都加入等量的淀粉
答案 C
解析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避免植物自身原有的有机物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属于控制无关变量的操作,A正确;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 的实验中,将每一组温度都控制在37 ℃,是控制无关变量温度对实验的影响,B正确;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这是设置自变量,不是控制无关变量,C错误;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每一组都加入等量的淀粉,淀粉的量也影响实验的结果,需要控制,D正确。
重点四调查类实验
个体总数初次捕获个体数
=再次捕获个体数
重捕的标志个体数,以此来4.下列有关调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一组是
( )
解析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要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选择患者家系,A正确;种群密度调查对植物常用样方法,注意事项是随机选取相同大小的样方,统计种群密度平均值,对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用抽样检测计数的方法,取样之前试管要轻轻振荡使酵母菌混合均匀,保证实验结果准确,C正确;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采集,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D正确。
网络小结
1.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观察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可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代替表皮细胞
B.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中作用相同C.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完全相同,但用法和用量均不相同
D.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以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酒精
答案 B
解析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0.1 g/mL的NaOH)和乙液(0.05 g/mL的CuSO4)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
(0.1 g/mL的NaOH)和B液(0.01 g/mL的CuSO4)的浓度不同,用法与用量也不同,C错误;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用于检测CO2,D错误。
2.(2013·广东卷,6)以下为某兴趣小组获得的实验结果及其分析,正确的是
( )
答案 B
解析A中层析后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排列顺序由上至下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因此Ⅳ表示叶绿素b,A错误;细菌分解纤维素后,会形成一个透明圈,透明圈越大,细菌分解能力越强,因此细菌Ⅲ的分解能力最强,B正确;C图中染色体清晰可见,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C错误;D设置不同的条件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能力的强弱,其目的是验证酶的高效性,D错误,因此答案为B。
3.(2013·江苏卷,21)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
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多选) ( )
A.1、3、5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答案AD
解析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为蓝色溶液,而蒸馏水不会与其发生颜色反应,A正确;
斐林试剂与还原糖的颜色反应需要水浴加热的条件,B错误;6号试管因蛋白质存在而呈现紫色,C错误、D正确。
4.(2013·江苏卷,23)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多选)
( )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答案 ACD
解析 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都受温度的影响,故实验①不合理;温度影响淀粉酶的活性,但不影响淀粉的分解,通过碘液可检测淀粉的量,故实验②合理;蔗糖酶对淀粉不起作用,故实验③不合理;斐林试剂中有碱性物质,会影响实验溶液的pH 值,且鉴定时需要水浴加热,改变了实验温度,故实验④不合理。
5.(2013·重庆卷,3)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
B .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C .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 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D .在95%的乙醇中加入无水Na 2CO 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
答案 C
解析 马铃薯块茎中也含有蛋白质,A 项正确;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用光学显微镜就可以观察到,B 项正确;酵母菌细胞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产生CO 2,不能以是否产生CO 2作为判断细胞呼吸类型的方式,C 项错误;无水Na 2CO 3可以与95%的酒精中的水分子结合生成10H 2O·Na 2CO 3,提高乙醇纯度,有利于色素的溶解,D 项正确。
6.(2013·福建卷,4)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 )
解析 预实验是在进行正式实验前先设计的一组浓度梯度比较大的探索实验,要减少误差,就要在预实验的基础上缩小浓度梯度进一步实验。
1.下列是关于酒精的鉴定及酒精在相关实验中运用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 .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液对洋葱根尖进行解离
B.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可用无水酒精作为提取剂提取色素
C.在碱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D.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需要用酒精洗去浮色
答案 C
解析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现象是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2.下列四项是对有关混合液在适宜条件下发生反应后现象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
解析淀粉酶将淀粉水解,因此混合液遇碘液后不变蓝色,A错误;由于蛋白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因此混合液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B正确;淀粉酶不能使蔗糖水解,因此混合液遇斐林试剂后无颜色反应,C错误;脂肪酶将脂肪水解,因此混合液遇苏丹Ⅳ染液后无颜色反应,D错误。
3.如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 )
A.b过程的主要目的是洗去盐酸,避免其对染色的影响
B.a过程时间太久会使根尖过于酥软,难以制片
C.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个细胞连续的分裂过程
D.在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像后,可以换用高倍镜继续观察
答案 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二:一是正确识别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二是实验中解离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a~e过程分别表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和观察。
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以便染色,A项正确。
解离时间不能太久,否则解离过度导致根尖过于酥软,难以制片,B项正确。
由于在解离过程中细胞已经被杀死,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时看不到一个细胞连续的分裂过程,C项错误。
为了更清晰地看到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要用高倍镜进行观察,D项正确。
4.如图甲为渗透作用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有半透膜c及a与b之间具有浓度差
B.图乙中液面不能一直上升的原因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
C.图丙中③④⑤组成原生质层
D.如果丙细胞没有细胞壁支持,置于清水中也会发生吸水涨破的现象
答案 B
解析本题结合渗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等综合考查物质跨膜运输实例方面的知识。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有二——半透膜及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A项正确。
图乙表示的是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液面不再升高时,通过半透膜进出渗透作用装置的水分子相等,这时液体压强和浓度差的作用达到了平衡的状态,但b溶液的浓度应大于a溶液的浓度,B项错误。
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了原生质层,C项正确。
植物细胞在吸水状态下没涨破的原因是有细胞壁的支持作用,如果破坏了细胞壁则植物细胞吸水之后也会涨破,D项正确。
5.如图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第二次观察(d)和第一次观察(b)形成对照,第三次观察(f)和第二次观察(d)形成对照B.该实验用显微镜主要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液泡的颜色和大小等
C.如果将蔗糖溶液换成浓度适宜的KNO3溶液,则可以省略e过程
D.增大蔗糖溶液的浓度实验效果会更明显且不影响细胞的活性
答案 D
解析解答本题要清楚每一步骤的操作方法及目的,尤其是显微镜观察的指标及溶液种类和浓度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
图中共有三次用显微镜观察,观察的指标主要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液泡的大小和颜色等,三次观察形成对照,可了解是否发生了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A、B项正确。
如果将蔗糖溶液换成浓度适宜的KNO3溶液,由于在细胞失水的同时,不断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获得K+和NO-3,两方面的因素都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当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开始吸水,从而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C 项正确。
如果蔗糖溶液浓度过大,会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D项错误。
6.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相关试剂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
答案 B
解析由表可知,甲同学加的溶剂为水,而不是有机溶剂无水乙醇,色素不溶于水,因而提取不到叶绿体中的色素,所得结果应为②;乙同学的操作正确,所得结果应为④,即自上而下依次出现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且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较多;丙同学尽管使用了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可以提取到色素,但由于未加CaCO3,叶绿素可能被破坏,因而下边的两条色素带比正常的窄,所得结果应为①;丁同学未加SiO2,可能研磨不充分,导致各种色素的提取量均少于正常水平,所得结果应为③。
7.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锥形瓶装有正常生长的酵母菌及足量培养液,试管装有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从阀门通入的空气已去除CO2,实验过程中其他条件适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打开阀门进行实验,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影响,则通入锥形瓶的O2属于无关变量
B.若关闭阀门进行实验,在酸性条件下,可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锥形瓶的培养液中是否有乙醇生成
C.若打开阀门,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试管溶液颜色变化所需的时间越短,则表明酵母菌在所处温度下的有氧呼吸越旺盛
D.若关闭阀门,以乳酸菌代替酵母菌进行实验,试管中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
答案 D
解析仔细观察实验装置可以看出,可以控制的是阀门和水温。
通过控制阀门可以使装置中始终有氧气或无氧气,改变水温可以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影响。
若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影响,则温度属于自变量,有氧呼吸速率为因变量,其他变量属于无关变量,A项正确。
关闭阀门后,酵母菌可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的乙醇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验,B项正确。
试管中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变化速率可以检验CO2产生的速率,反应速率越高则表明装置所处的温度下有氧呼吸越旺盛,C项正确。
由于乳酸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CO2,所以试管中的溶液颜色不会发生变化,D项错误。
8.下列有关组合正确的是 ( )
解析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提取色素,分离色素的试剂是层析液,A错误;检测蛋白质应用双缩脲试剂,CuSO4溶液的作用是提供Cu2+与蛋白质形成络合物,B错误;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的形态,D错误。
9.合适的实验材料和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有关实验材料或试剂选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苏丹Ⅲ给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用蒸馏水洗去浮色,制成装片
B.通过杂交实验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时,实验材料选用玉米比选用小麦更好
C.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有丝分裂实验都可以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D.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时,使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效果都很明显
答案 B
解析用苏丹Ⅲ给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用酒精洗去浮色,制成装片;通过杂交实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