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化工产品采样的原则和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化工产品采样的原则和要求

姓名学号: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 730050

摘要:正确地采样是精细化学品检验员所必须掌握地基本技能之一,我们在采样中应该遵循基本原则和要求,这样就是使得的样品有充分的代表性。

关键词:化工;产品;采样方法;原则;要求;

引言: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检验的物料常常是大量的,其组成不一定都是较均匀的。检验分析时所称取的试样一般只有几克或更少,而分析结果又必须能代表全部物料的平均组成。因此,采样具有充分代表性的"平均样品",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采样的重要意义及基本原则[1]

正确地采样,是化学检验员所必须掌握地基本技能之一。如果采样方法不正确,即时分析工作做得非常仔细和正确,也是毫无意义的。更有害的是,应提供无代表性的分析数据,可能把不合格品判断成合格品或把合格品判断成不合格品,其结果将直接给生产企业、用户和消费者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因此,我们在采样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具有充分代表性。

2.采样的一般要求

2.1制定采样方案[6]

在进行化工产品采样前,必须制定采样方案。该采样方案至少包括内容为:(1)确定总体物料的范围,即批量大小。

(2)确定采样单元,即瓶、桶、箱、罐或是特定的时间间隔(对流动物料)。(3)确定样品数、样品量和采样部位。

(4)规定采样操作方法和采样工具。

(5)规定样品的制备方法。

(6)规定采样按钻措施。

2.2确定样品数和样品量的基本原则[5]

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样品数样品量和越少越好。

(1)样品数的确定,一般化工产品,都可以用多单元物料来处理。对单原物料的采样采样单元数按规定执行。

(2)样品量的确定,样品量至少应满足3次重复检测的需要;需留备查样时,应满足备查样品的需要;如果做制备样品处理时,应满足样品制备需要。

2.3对样品容器和样品保存的要求[3]

(1)对盛样容器的要求,具有符合要求的盖、塞或阀门,在使用前必须洗干净、干燥。材质必须不与样品物质起化学反应,不能有渗透性。对光敏性物料,渗透容器硬是不透光的。

(2)对样品标签的要求。2] 样品盛入容器后,随即在容器上贴标签。标签内容包括:样品名称及样品编号,总体物批号及数量,生产单位,采样部位,样品量,采样日期,采样者等。

(3)对样品保存的要求。产品采样标准或采样操作规程中,都应规定样品的保存(作为备样品)、保存环境、保存时间等。对剧毒和危险样品的保存撤销,除遵守一般规定外,还必须遵守毒物和危险物的有关规定。

2.4对采样记录的要求[4]

采样时,应记录被采物料的状况和采样操作,如物料的名称、来源、编号、数量、包装情况、保存环境、采样部位、所采的样品数和样品量、采样日期、采样人姓名等。采样记录最好设计成适当的表格,以便记录规整、方便。

3.采样应注意的事项[7]

(1)化工产品种类繁多,采样条件千变万化。采样时应根据采样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按照实际情况选择最佳采样方案和采样技术。

(2)采样是一种和准确度检验有关的,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采样工作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承担。

(3)采样前应对选用的采样方法和装置进行可行性试验,掌握采样操作技术。(4)采样过程中应防止被采物料受到环境污染和变质。

(5)采样人员必须熟悉被采产品的特性和安全操作的有关知识和处理方法。(6)采样时必须采取措施,严防爆炸、中毒、燃烧、腐蚀等事故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正确地采样是化学检验员所必须掌握地基本技能之一,我们在采样中应遵循其基本原则与要求,使采的样品有充分的代表性。检验分析时所称取的试样一般只有几克或更少,而分析结果又必须能代表全部物料的平均组成。因此,采样具有充分代表性的"平均样品",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严格分析数据的把关原则,应是确保获得正确物料平衡及预期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此外,在新工艺开发过程中,正确的采样分析方法,提供可考的分析数据,是促进工艺开发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启华.工厂化验员速查手册(第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

[2]朱裕贞,顾达,黑恩成.现代基础化学(上篇、下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1,(2)

[3]曾政权,甘孟瑜,刘咏秋等.大学化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4,(2)

[4]张振宇.化工产品检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0,(2)

[5]陈利平,梅建.化工产品采用总则.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5,(2)

[6]陈三斌.农用化工产品手册.金盾出版社;2008.4,(1)

[7]王光建.化工产品手册(第五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