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怨闺怨诗鉴赏

合集下载

宫怨诗闺怨诗

宫怨诗闺怨诗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一、宫怨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简析】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

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

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

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

此情此景,好不凄绝!宫词朱庆余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宫词_译文朱庆余百花盛开,宫院却寂寂地紧闭大门;俏丽宫女,相依相并伫立廊下赏春。

满怀幽情,都想谈谈宫中忧愁的事,鹦鹉面前,谁也不敢吐露自己苦闷。

[题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宫怨诗,构思独特,新辟蹊径。

一般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

但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足见失宠者并非一人。

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

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

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

怨深怨重,裸露无遗。

宫怨(唐)司马札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香儿倚在门边,心里很不是滋味。

过了这个春分,又有一些调门的了。

可她总也撞不上,并不是她不够贴心,以前她主子还在的时候,她还是很得宠的。

只是现在人去楼空,不免又是冷清又是寂寞。

原来同她一道的姐妹夏莺也因为讨另外一个妃子喜欢,也喜气洋洋地归位新主子了。

于是这冷门儿便是越来越冷了。

她又怕沾上一个脾气暴的主子,又难以忍受现在的孤独。

夜半时分,她总会孤零零地倚在窗边,看星星看月亮。

可是最令她心酸的是,这天从来都想泼了墨一样,没星星,月亮也是残月。

这种时候她一般都会想起才被送进来的时候。

《闺怨》原文及赏析

《闺怨》原文及赏析

《闺怨》原文及赏析《闺怨》原文及赏析《闺怨》原文及赏析1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翻译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长丝藕笑郎: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担心他薄情寡意不如藕丝长)。

译文及注释译文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闺怨诗高考题型分析及鉴赏

闺怨诗高考题型分析及鉴赏
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 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 宫怨诗 最为的诗作 张祜 何满子故国
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 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3 征妇怨诗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
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 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 暖安危 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 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 沈佺期 杂诗中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辞:闻
⒊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盐城市 2008届高三六所名校联考 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⑴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分
锁字是诗眼 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 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 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 古代写闺怨诗的多数为男人;为什么
• 多用来暗喻自己怀才不遇或渴望被重用的 心理
探讨:
1总结该类诗的主题范围 2罗列该类诗的意象 3总结该类诗的语言特色 4罗列该类诗的表达技巧
总结主题:
点明时间和地点;写宁静的春宫夜深;花香 袭人;本为乐景;在此以反衬宫中人的怨情
⑵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4分
诗中写的是一位幽闭深宫的少女;作者 用一连串的动作反映了她曲折复杂的 内心活动;在宫中花香月色无边的春夜; 她百无聊赖地卷珠帘斜抱琴瑟;凝望昭 阳宫;写出了幽闭深宫的深深怨情
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苏州市 第三中学20072008第一学期测试卷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 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芳草;望断归 来路 1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愁字贯穿全

闺怨诗赏析哭夫【唐朝】裴羽仙

闺怨诗赏析哭夫【唐朝】裴羽仙

四、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唐朝】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 襦,双双金鹧鸪。 【简析】作者摄取了“梳洗”、“弄妆”生 活细节,表现闺妇幽怨孤寂心情和笃情善 感的形象。 三处反衬。以懒起弄妆反衬寂寞空虚;以 花面相映反衬命薄如花;以成双鹧鸪反衬 形单影只的孤独,表现对爱情渴望。
【南宋】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 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简析】本篇词作,上阕隐然相思之意,下 阕则直宣情愫。
三、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唐朝】陈玉兰《寄夫》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简析】陈玉兰是晚唐诗人王驾之妻。写的是一位 女子不顾西风吹在自己身上的寒冷,却对丈夫体 贴入微,问寒问暖,生动表现少妇的焦虑。 【元朝】姚遂《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简析】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 为丈夫寄寒衣时的矛盾心情。同时,那种对丈夫 的关切、体贴之情也溢出纸外。
【唐朝】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简析】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 变化。诗的首句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 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 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 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 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 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 已裸露无余。
二、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 【唐朝】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简析】以小见大。四句诗是典型的起承转 合式结构。写她梦中去辽西和征夫相会。 表现女主人公思夫之情的深切与缠绵,思 夫而不得的种种懊恼与惆怅。这首诗间接 借闺怨来反映征戍之苦。 【唐朝】令孤楚《闺人赠远》 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 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

宫闺怨诗

宫闺怨诗

商妇怨诗······ 商妇怨诗
常见意象
1言愁意象 言愁意象 2行为类意象 行为类意象 3室内用具类意象 室内用具类意象 4庭院建筑类意象 庭院建筑类意象
1言愁意象 言愁意象 2行为类意象 行为类意象
月、梦、泪、雁、寒 笛声、 蝉、笛声、更漏等 织布、捣衣、缝衣、登高、 织布、捣衣、缝衣、登高、 凭栏等
宫怨诗2 宫怨诗2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赏析:这是一首短小的宫怨诗。 赏析:这是一首短小的宫怨诗。描述了宫人悲 惨的一生,反映了宫人生活的痛苦与悲伤。 惨的一生,反映了宫人生活的痛苦与悲伤。
闺怨诗——1 闺怨诗——1、青年士子为了博取所谓功名利 —— 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 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 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2、闺中少妇因为丈夫没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 闺中少妇因为丈夫没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 使得自己的青春红颜空对着明镜宝奁暗暗消退。 使得自己的青春红颜空对着明镜宝奁暗暗消退。
太行路
白居易
太行之路能摧车, 若比人心是坦途。 太行之路能摧车, 若比人心是坦途。 巫峡之水能覆舟, 若比人心是安流。 巫峡之水能覆舟, 若比人心是安流。 人心好恶苦不常, 好生毛羽恶生疮。 人心好恶苦不常, 好生毛羽恶生疮。 与君结发未五载, 岂期牛女为参商。 与君结发未五载, 岂期牛女为参商。 古称色衰相弃背, 当时美人犹怨悔。 古称色衰相弃背, 当时美人犹怨悔。 何况如今鸾镜中, 妾颜未改君心改。 何况如今鸾镜中, 妾颜未改君心改。 为君熏衣裳, 君闻兰麝不馨香。 为君熏衣裳, 君闻兰麝不馨香。 为君盛容饰, 君看金翠无颜色。 为君盛容饰, 君看金翠无颜色。 行路难, 难重陈。 人生莫作妇人身, 行路难, 难重陈。 人生莫作妇人身, 百年苦乐由他人。 行路难, 难于山, 百年苦乐由他人。 行路难, 难于山, 险于水。 不独人间夫与妻, 险于水。 不独人间夫与妻, 近代君臣 亦如此。 君不见: 左纳言, 右纳史。 亦如此。 君不见: 左纳言, 右纳史。 朝承恩, 暮赐死。 行路难, 不在水, 朝承恩, 暮赐死。 行路难, 不在水, 不在山, 只在人情反覆间! 不在山, 只在人情反覆间!

《闺怨诗鉴赏》

《闺怨诗鉴赏》

精选课件
10
❖ 比如,李商隐的《为有》诗,便十分典型:
❖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 “金龟婿”、“事早朝”表现的当然是官宦; “无限娇”、“怕春宵”描写的当然是宦妇;“无 端”、“辜负”抒发的当然是怨情;所以这是一首 典型的“宦妇怨诗”。这位宦妇自身条件和家庭环 境都很好,青春美貌,富贵荣华可谓兼备;加之居 住之地和气候季节也不错,冬去春来身在京城,生 活条件十全十美。按理说这对夫妇应该尽情享受家 庭生活的乐趣,精然选课而件 却要“怕春宵”。这是为什么11
精选课件
24
❖ 综上可见,“征妇怨诗”的特殊之处在于: 它不像 一般的闺怨诗那样主要是怨恨远别的丈夫或薄情的 丈夫,而是怨恨造成夫妻分离的社会,怨妇连同丈 夫都是饱尝分离相思的受害者与牺牲品,他们无力 以回天;并且征夫之怨与思妇之怨,如出一辙,互 相辉映,更加大了怨情的力度,越是描写夫妻之间 的深情,就越能体现出兵役徭役的无情,从而加大 了闺怨诗的批判力度,增强了闺怨诗的现实意义。
精选课件
9
❖ 唐代有不少闺怨诗缠绵细致地抒写了文官武将们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因追求功名或国事繁忙, 造成 夫妻分离, 致使闺中妻子产生幽怨情怀。在旁人看 来, 金榜题名, 当官为宰, 官高禄厚, 成为人上之人, 这些官员的妻子也会因夫贵妻荣, 从此尽享幸福美 满的婚姻生活。其实不然, 这些闺中宦妇, 衣食无忧, 表面风光, 但因丈夫囿于官身, 五更待漏, 案牍劳形, 致使空闺冷落, 青春流逝, 红颜消减。于是, 她们内 心的怨情在闺怨诗中得到了最为真切细腻的表现。
精选课件
19
征妇怨诗
❖ 唐代闺怨诗中描写征妇的闺怨诗占了绝大多数, 正如明人唐汝洵所言: “唐人闺怨,大抵皆征妇之辞”。 唐代边疆辽阔,边境不宁,长年累月的战争使大批

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诗中思妇因思念丈夫而问卜,得到的是卖卜人 惯用的“好音讯”,因而她在寒灯下整夜频频 回头期盼丈夫归来,看到的却是自己孤独的身 影。所以长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卖卜人。 (2分)以对卖卜人的恨来衬托对丈夫的思念 之切。(2分)
细节描写:对人物的性格、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及其周围环 境等所作的细腻、具体的描绘。
通过写梅花、桃花和梨花的依次开落来表现时序 变化。
作用:突出等候时间之久,为下文抒发惆怅之情 做铺垫。
2、下片前两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简要 分析
答:刻画了痴情、娇羞而哀怨的闺中女子形象: 通过时时倚楼望远,偷偷拭泪的细节,表现了 闺中女子的痴情而哀怨。
3、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答(1)托物抒情,(2)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 误传喜讯,表达了自己久盼不归的失望,(3) 从侧面体现出思念之殷切,委婉动人。
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情宫怨诗
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 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从 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 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 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闺怨诗分为闺怨诗、宫怨诗、征妇怨 诗、商妇怨诗四类。闺怨诗都以女性 为描写对象,“怨”是这类诗的基调。
闺怨诗特征
1、题目:宫、闺、怨、思 宫词 朱庆余
寂寂花时闭院门, 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 鹦鹉前头不敢言。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人物:女子形象
3、常见意象
1、工具类意象:书信、剪刀、边衣、征衣、 更漏、沙漏、水漏、回文机等;
寄夫 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比如《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伸出两个手指这一细节的描 写,就把一个守财奴的丑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高考诗歌鉴赏----闺怨宫怨诗

高考诗歌鉴赏----闺怨宫怨诗

3.表现闺中人的别离苦情,及独处的冷清寂寞。
玉阶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像玉一般的台阶。罗袜:用丝罗 做成的袜子。却下:放下的意思;水晶帘:指用水晶做成的帘子。 玲珑:晶莹剔透的样子。
翻译:玉砌的台阶在寒夜里已滋生了白露,深夜久久伫立,露 水浸湿了我的罗袜。寒冷的我,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 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夜中那一轮圆月。
菩萨蛮 唐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 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小山眉的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髻蓬松如云,将 我洁白的香腮似雪欲盖未盖。我懒洋洋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 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 镜,又对后镜,镜中的鲜花与我的容颜,交相辉映。穿上刚贴上装 饰的绫罗裙襦,我只爱这裙襦上绣着的一双双金鹧鸪。
译:我像长门宫的阿娇盼望重被召幸,尽管约定了佳期,而皇上却一再延 误,都只因太美丽遭人嫉妒。我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 深情向谁倾诉?奉劝嫉妒我的小人不要得意忘形,难道没看见玉环、飞燕都化 作了尘土。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 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此诗写一位妇女寂寞和惆怅的心情。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 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思妇的寂寞幽怨。
4、表现思妇怨战、厌战的情绪 秋闺思 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 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 居延城外又移军。
简译:秋天的夜空一片寂静不见浮云,断断续续的大 雁声直到天亮尚清晰可闻。由鸿声我想要给边塞亲人寄 征衣,但不知寄到哪儿去。一打听,唉,听说居延城外 戍守的丈夫又开始随大军调往别处。

鉴赏王昌龄的《闺怨》

鉴赏王昌龄的《闺怨》

鉴赏王昌龄的《闺怨》鉴赏王昌龄的《闺怨》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

这首《闺怨》和《长信秋词》等宫怨诗,都是素负盛誉之作。

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释】闺怨:少妇的幽怨。

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

一般指少女或少妇。

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不知愁: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注:“不曾”一本作“不知”。

作“不曾”与凝妆上楼,忽见春光,顿觉孤寂,因而引起懊悔之意,相贯而有力。

凝妆:盛妆,严妆。

翠楼:翠楼即青楼,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青色,这里因平仄要求用“翠”,且与女主人公的身份、与时令季节相应。

陌头:路边。

柳:谐留音,古俗折柳送别。

悔教:后悔让觅封侯:觅,寻求。

从军建功封爵。

【白话译文】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创作背景】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

“闺怨”也是一种传统题材。

梁代何逊有《闺怨》诗二首,抒发闺人“枕前双泪滴”和“独对后园花’’的孤独感伤,唐代贞观(627—649)初,以赋著称的谢偃,《全唐诗》收其诗四首,其中一首题作《乐府新歌应教》,其诗云:“青楼绮阁已含春,凝妆艳粉复如神。

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讵障尘。

樽中酒色恒宜满,曲里歌声不厌新。

紫燕欲飞先绕栋。

黄莺始咔即娇人。

撩乱垂丝昏柳陌,参差浓叶暗桑津。

上客莫畏斜光晚,自有西园明月轮。

”不难看出,王昌龄的这首《闺怨》受到了谢诗的影响。

【赏析】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首句里的“不知愁”,《全唐诗》作“不曾愁”。

闺怨诗鉴赏

闺怨诗鉴赏

2.表现对丈夫的思念、牵挂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 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 丈夫的冷暖安危。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 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怨恨之情。
3.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 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 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玉阶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像玉一般的台阶。罗袜: 用丝罗做成的袜子。却下:放下的意思;水晶帘:指 用水晶做成的帘子。玲珑:晶莹剔透的样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1分)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②,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俭梳妆:“俭”通“险”,怪异的意思。 险梳妆,就是奇形怪状的穿着打扮。②压金线:用金 线刺绣。压,用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手法。 (1)试简要分析贫女的形象。(5分) (2)近人俞陛云指出:“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 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你赞同此说法吗? 请简要分析。(6分)
7、还有一种是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 因为“放臣弃妇,自古同情。守志贞居,君子 所托”(陈沆《诗比兴笺》卷三)。男性诗人“借 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 们的目的是借思妇“托志帷房”。 一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 遇合的主题常常是一一对应的:以相思寓渴望抱效; 以美人迟暮寓功业不就;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等等。所以这种手法为 “不遇”的士人在诗歌创作中所乐于采用。 而这些作品较一般宫怨诗和闺怨诗显然又多一 层曲折。如白居易元和初年在皇帝身边作了几年谏 官,由于犯颜直谏,被皇帝逐渐疏远,于是作《太 行路》,诗中以“妾颜未改君心改”自比,痛陈 “人生莫做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另有贺铸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辛弃疾《摸鱼儿》等。

高考诗歌鉴赏闺怨诗

高考诗歌鉴赏闺怨诗

•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 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 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 分析。
• 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 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 象。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 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5、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 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宫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宫春怨(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初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 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借指瑟。 昭阳——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赵合德姐 妹居处。 问题: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答①案诗示中例写:的是一个因—被孤—幽独—闭寂—深寞—宫—而——宫的女—妃—子——。 ② 作者用一连串的—动—作———反映了她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 【常见意象】
•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 声等言愁意象;
•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 行为类意象;
•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 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 类意象。
闺意献张水部
又 名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近 试
待晓堂前拜舅姑

【诗歌鉴赏】闺怨诗宫怨诗鉴赏

【诗歌鉴赏】闺怨诗宫怨诗鉴赏

【诗歌鉴赏】闺怨诗宫怨诗鉴赏【概念解说】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主要类别】1、闺怨诗。

青年士子为了博取所谓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另外,则写那些闺中少妇因为丈夫没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使得自己的青春红颜空对着明镜宝奁暗暗消退。

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宫怨诗。

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

张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3、征妇怨诗。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

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

沈佺期《杂诗》中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辞:“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

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

4、商妇怨诗。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金钗”本是女子妆扮首饰,而今不但不必用作妆扮,却当作了问神卜卦的金钱一般来抛掷,其中苦情不言而喻。

5、少女闺怨诗。

封建时代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由不得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做主,她们的内心痛苦。

为此,不少诗人写了少女闺怨诗,如白居易《伤春词》。

【常见意象】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王昌龄《闺怨》赏析

王昌龄《闺怨》赏析

王昌龄《闺怨》赏析王昌龄《闺怨》赏析《闺怨》原文: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译文:译文一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译文二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注释1.闺怨:少妇的幽怨。

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

一般指少女或少妇。

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2."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则诗意大减。

3.凝妆:盛妆。

4.陌头:路边。

5.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从军。

觅,寻求。

6.悔教:后悔让《闺怨》赏析:唐代描写闺怨的诗不少,这一首就是描写闺怨的名篇。

题目“闺怨”,即闺中之怨。

前两句写闺中少妇不知愁。

首句点出诗中女主人公和她的心情:不知愁。

次句承接首句,具体写女主人公如何不知愁: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她着意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齐齐,然后高高兴兴地登上翠楼去观赏景物。

后两句写闺中少妇的所见和所悔。

上句写少妇登楼所见的景物,引发了她的愁感。

少妇看到路边的杨柳长得青青可爱,猛然勾起了满腔的愁感。

这愁绪的`内容,作者没有写出,但联系下一句诗,不言而喻。

少妇长年生活在深闺,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消逝和季节的变化,当她看到柳树青青,才猛然意识到时间又过了一年,而自己与夫婿分别又是一年,在这赏心悦目的春天季节,没有夫婿做伴,登楼赏景显得多么孤寂和无聊,刚刚产生的高兴情绪一扫而光,换来了满怀思夫的忧愁。

下句写由愁生悔:深梅自己当初让夫婿从军,谋取封侯的爵赏,以致自己一人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

诗写到这里,还没有写出怨来就结束了。

联系到作者所写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还不是因为边将无能,让战争持久地打下去,致使夫婿立功未成,又迟迟未能回来。

古诗歌阅读宫怨闺怨

古诗歌阅读宫怨闺怨

3、恰切的比兴衬托。 用比衬手法赋物写情,原是民歌的特长。“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经·氓》),比喻爱情的兴衰;“常恐 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汉乐府《怨歌 行》),比喻“君恩无常”;“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 朝东暮复西”(《子夜歌》),比喻女子的坚贞和男子的薄情。文人诗 也往往如此,如“家寄征河岸,征人几岁游。不如潮水信,日日到沙头” (张仲素《春江曲二首》其一),与李益《江南曲》一样以潮水有信反 衬人归无期;“玉颜不及 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长信秋 词五首》其三),以寒鸦犹带日影衬托班姬不被君恩;“春来却羡庭花 落,得逐晴风出禁墙”(郑谷《长门怨二首》其一),以庭花可出禁墙 反衬宫女身遭幽闭。凡此种种,皆妙用比兴衬托,曲折有致。
创作特色
从创作特色上说,古代宫怨诗和闺怨诗都带有浓郁的民歌风情。它 们中的许多作品原本是周汉以来的民歌;文人所作亦多受民歌影响。除 袭用乐府题目外,它们的民歌风情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浓重的感伤色调。
这由古代女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社会地位和心理状态所决定,也 为两类诗的主题(即“怨”)所决定,周汉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歌中的宫 怨诗和闺怨诗已然构成一种感伤的传统色调;文人所作,则无论是宫怨 诗的悲叹“君恩无常”和“妾身薄命”,还是闺怨诗的抱憾色衰爱弛或 夫妻分离,其感伤色调亦极为明显。因此,它们也是古代感伤文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
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以前,一心要丈夫早点博取 功名,一个人在深闺还感觉不到丈夫不在身边的愁闷。可现在登上楼头 不经意地看到,路边的杨柳树头早已是一片葱翠,自然田野里也少不了 成双成对的踏青人,而自己身边却无人陪伴。这就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 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 觅封侯”。

闺怨诗、宫怨诗赏析

闺怨诗、宫怨诗赏析

闺怨诗、宫怨诗《闺怨》作者: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解】:1、凝妆:盛妆。

2、悔教:悔使。

【韵译】: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

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春宫曲》作者:王昌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注解】:1、未央:汉宫殿名,也指唐宫。

2、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

【韵译】:昨夜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华。

平阳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帘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锦袍赐她。

【评析】: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

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

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

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

实弦外有音的手法。

《春宫曲》作者:王昌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注解】:1、未央:汉宫殿名,也指唐宫。

2、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

【韵译】:昨夜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华。

平阳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帘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锦袍赐她。

【评析】:诗写春宫之怨,却无怨语怨字。

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

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

虚此实彼,言近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

实弦外有音的手法。

《春怨》作者: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宫怨》原文赏析

《宫怨》原文赏析

《宫怨》原文赏析《宫怨》原文赏析《宫怨》原文赏析1原文: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诗词赏析:和王昌龄“奉帚平明”、“闺中少妇”等名作之同,此诗的怨者,不是一开始就露面的。

长门宫是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的居处,昭阳殿则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居处,唐诗通常分别用以泛指失宠、得宠宫人住地。

欲写长门之怨,却先写昭阳之幸,形成此诗一显著特点。

前两句的境界极为美好。

诗中宫花大约是指桃花,此时春晴正开,花朵上缀着露滴,有“灼灼其华”的光彩。

晴花沾露,越发娇美秾艳。

夜来花香尤易为人察觉,春风散入,更是暗香满殿。

这是写境,又不单纯是写境。

这种美好境界,与昭阳殿里歌舞人的快乐心情极为谐调,浑融为一。

昭阳殿里彻夜笙歌,欢乐的人还未休息。

说“歌吹在昭阳”是好理解的,而明月却是无处不“在”,为什么独归于昭阳呢?诗人这里巧妙暗示,连月亮也是昭阳殿的特别明亮。

两句虽然都是写境,但能使读者感到境中有人,继而由景入情。

这两句写的不是宫怨,恰恰是宫怨的对立面,是得宠承恩的情景。

写承恩不是诗人的目的,而只是手段。

后两句突然转折,美好的环境、欢乐的气氛都不在了,转出另一个环境、另一种气氛。

与昭阳殿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没有花香,没有歌吹,也没有月明,有的是滴不完、流不尽的漏声,是挨不到头的漫漫长夜。

这里也有一个不眠人存在。

但与昭阳殿欢乐苦夜短不同,长门宫是愁思觉夜长。

此诗用形象对比手法,有强烈反衬作用,突出深化了“宫怨”的主题。

诗的前后部分都重在写境,由于融入人物的丰富感受,情景交融,所以能境中见人,含蓄蕴藉。

与白居易《后宫词》比较,优点尤显著。

《后宫词》写了“泪湿罗巾梦不成”,写了“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由于取径太直,反觉浅近,不如此诗耐人含咀。

诗的前两句偏于写实,后两句则用了夸张手法。

铜壶滴漏是古代计时的用具。

宫禁专用者为“宫漏”。

大抵夜间添一次水,更阑则漏尽,漏不尽则夜未明。

“似将海水添宫漏”,则是以海水的巨大容量来夸张长门的夜长漏永。

王昌龄《闺怨》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王昌龄《闺怨》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王昌龄《闺怨》的全诗翻译及赏析王昌龄《闺怨》的全诗翻译及赏析《闺怨》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闺怨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端庄婉丽中见大唐气象。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昌龄《闺怨》的全诗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文解释】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

忽然看到陌头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

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词语解释】闺:妇女所居内室。

凝妆:严妆。

翠楼:楼阁美称。

陌头:路口。

柳:谐留音,古俗折柳送别。

教:使。

觅封侯:从军建功封爵。

①凝妆:着意梳妆打扮,盛妆、浓妆。

②陌头:路旁。

田间东西路称陌。

③觅封侯:在边疆立下军功,可得封侯之赏。

这里指边疆从军。

简析:这首七言绝句从春日少妇情绪的变化,写出少妇的春怨与离愁——闺中少妇不曾感到什么是愁,春天来了,她着意梳妆打扮,到自家高楼上去观赏春景;忽然抬头看到路边的青青杨柳,想到与夫婿折柳相送,联想蒲柳先衰、青春易逝的现实,不由悔怨交加,当初不该教他去边疆寻求立功封侯。

这首诗的特点,是抓住了闺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集中的描写,从突变联想到渐进,从一刹那窥见全过程,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耐人寻味,乃素负盛誉之作。

明代顾逼涝唬“雍容浑含,明白简易,真有雅音,绝句中之极品也。

”【赏析】唐代前期,国力强盛。

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

诗中的“闺中少妇”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的她在看到陌头的柳色之后反引起了一怀惆怅:青春易逝,韶华虚度,独守空房的寂寞与无奈,这一切怎能不让她因为让丈夫去「觅封侯」而后悔呢?此诗含蓄细腻,生动地表现出了少妇瞬间微妙的心理变化。

是闺怨诗中上乘之作。

王昌龄的一系列宫闺怨诗中《闺怨》尤为突出。

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

闺怨诗

闺怨诗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 的情感内涵?
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和众多的采 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 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 空的竹篮。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 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 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
《哭夫》【唐朝】裴羽仙 良人平昔逐蕃浑,力战轻行出塞门。 从此不归成万古,空留贱妾怨黄昏。 【注】①唐裴羽仙者,裴悦之妻也;悦征匈 奴不归,妻思慕悲切,为诗寄征衣云。 ②良人:古代女子称丈夫。③蕃浑:吐谷浑 与吐蕃。泛指我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简析】前半写夫婿的勇敢,后半写不 复相见独守空闺的悲怆与哀怨。
《鹊桥仙•七夕》 【南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 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 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简今析夜】是对牛比郎衬织托女。会①面通的过好“时群光仙,相这妒对”相(会具 的体夫表妻现懒为得“再月为姊耕满织眉忙颦。”寂和寞“的风群姨仙吹要雨生”妒)嫉反 了衬:“娇双美星的良月夜亮”姊的姊美蹙好紧。了②娥通眉过,“风旧阿愁姨多兴”风与 吹“雨新天欢地”反少常(。“ 相 逢 草 草 ” ) 的 对 比 来 表 达 “双相星见良匆夜匆”忙相忙逢,的短短暂暂的。聚③首通真过不“如重不搅见别,离 重心新绪搅”起或离“别相的逢忧草伤草。”见的面“的新欢欢乐”总来不反抵衬久“别归 的去愁”苦时多所,增反添倒的又“增新添愁了”新,愁以带凸回显品两尝人。感情的 真挚和深沉。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 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 “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这两个叠词渲 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同 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闺怨诗赏析

闺怨诗赏析

闺怨诗赏析一、含义:闺怨,就是抒写思妇独守空闺的愁怨之情。

1、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2、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二、闺怨诗的模式:别离──盼望──孤单。

三、常见意象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四、风格特色(一)浓重的感伤色调。

唐代的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二)细腻的心理描写。

一首诗,既是一幕人生命运的悲剧,也是一曲痛苦心理的哀歌。

除了心理独白还往往通过情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形象地刻画抒情女主人公的心理。

(三)恰切的比兴、衬托、对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爱情的兴衰练习:宫词朱庆余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对比、衬托、细节)宫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⑴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分)答案:“锁”字是诗眼。

“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⑵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运用了反衬手法。

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

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

五、传统的思妇闺情题材的思想感情(一)是抒发别离苦情的,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以及她的寂寞、冷清,对丈夫的关切、牵挂以及对游子的思念、想望。

例如:【唐朝】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简析】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