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案
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三课时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第一课时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第二课时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第三课时《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一.知人论世。
李白有远大政治抱负,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得到的是翰林供奉的侍御闲职。
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山东友人。
(结合诗作注释1)二.给以下生字注音。
瀛暝栗冥鸾悸怳著三.研讨加点词语的意义。
信.难求越人语.天姥拔.五岳殷.岩泉云青青兮欲雨.虎鼓.瑟安能摧眉折.腰四.讨论诗作的层次结构。
点拨:可以以“梦游”的时间前后进行划分。
A.梦游之前对天姥山的向往。
B.梦游经过及见闻、感受。
C.及时行乐的思想和不事权贵的决心。
五.研讨以下问题。
1.第一段诗人用了哪些手法表现天姥山的?天姥山在作者的笔下呈现出了哪些特点?2、作者所见的梦游之景的特点是什么?从描述中感受梦游过程中李白的情感和心理的变化。
3、李白描写梦境,曲折地表现了李白怎样的内心情怀?4、学生反复阅读最后一层,思考讨论李白独特的个性特征。
五.总结全诗。
李白豪放飘逸诗风的表现:思想感情上表现为蔑视权贵的傲气,高村出世的洒脱,面对离情的磊落,呼酒买醉的旷达;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奇特的想象,大胆有夸张,巧妙的拟人。
《月下独酌》《送友人》导学案一.知人论世。
《月下独酌》写作背景:天宝三年(744)三月,李白在被唐玄宗召为供奉翰林学士三年后,终因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受到李林甫、杨国忠的排挤,被谗,“赠金放还”。
本诗即写于此时。
二.读《月下独酌》思考问题1.品读前四句,说说诗人饮酒的环境,饮酒的心情以及排解的方法和创作的手法,从而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豪放飘逸李白诗 教案
(三)"豪放飘逸"的李白诗1,教学目标(1)能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李白的代表作品.(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2,教学建议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既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又兼各家之所长,他既以"豪放飘逸"而成为唐诗中不可企及的典范,又兼有旷达,潇洒,清新,俊逸之美.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们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李白诗美的典范性特征.豪迈奔放,谓之豪放.李白诗歌的豪放特点,既表现在作为诗人的主体特点,也表现在作为描写对象的客体特点.就抒情主体而言,表现在诗的风格上往往具有: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像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描写的对象而言,则是: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诗歌中的飘逸是指其风格的:体气轻扬,志向凌云,形影飘忽,磊落不群,风姿洒脱,神情闲逸.但是李白的飘逸决不是弃世,更不是玩世,他的飘飘欲仙是不摒弃尘俗的,是一种玩味人生的手段而已.李白性格中的狂傲,是指狂荡不羁,倜傥不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不是疯狂,癫狂,是指不畏权贵,不随流俗,一身傲骨,浑身正气.(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是李白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教师主要应引导学生体会此诗的"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对此诗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解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元解读,但持论必须有据. (2)《将进酒》是李白咏酒的名篇,也最能代表诗人的人格个性和艺术品格.诗人以其特有的夸张的手法,使此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由于有诗人的心中充实而深厚的内在感情在驾驭着,所以诗人酒后的豪言壮语并不显得空洞浮夸.对这样的乐府歌行,教师应尽量让学生从反复的诵读中体悟诗人的思想情感及其艺术魅力.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3)李白的特点是"真""狂""野",紧紧抓住诗歌的体类特征.歌行体,最适合表达一种躁动不安的心情,李白的心理有着一种青春的躁动的情感.3,教学案例李白《将进酒》教学简案(一)[教学目的]1,诵读诗歌,解决难读字读音.2,把握诗歌感情起伏变化.3,了解李白相关思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二,解题三,诵读自学检查:四,有感情诵读全诗,思考:1,请找出体现这首诗情感基调的句子.2,这首诗情感发展的线索是什么3,这首诗能看出诗人思想上的什么特点五,理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六,诵读全诗,为了表达感情作者运用什么了哪些手法七,有关名句李白《将进酒》教学简案(二)(省级研究课)导入示范朗读,自由朗读,诵读感悟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展示李白的诗作,印发学生课前搜集的李白的相关学习资料,总体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结合本诗探讨李白诗歌的特点:内容,个性,艺术特色总结李白诗歌风格:豪放飘逸研究性学习推荐课题及方法指导:(1)推荐课题:论李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李白饮酒诗中的生命价值取向李白与陶渊明的饮酒诗比较痛饮狂歌的李白之我见论李白的幽愤酒·中国古代文学·失意文人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李白与老庄孔的人生哲学比较(2)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历史溯源法纵横比较法。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教案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教学目标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难点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
他壮游天下,平揖王侯,生性狂放,磊落不群;他的诗境界壮阔,想落天外,既有奇异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着真挚、质朴的人情味。
二.常识简介1.解题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其它的如“歌”、“行”等。
⑷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⑸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2.作者简介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
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李白的出身及经历具有传奇性,不论生、死还是经历都存在很多谜,其创作也出奇。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案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案第一章:李白生平简介1.1 李白的诞生地与家族背景1.2 李白的少年时期与游学经历1.3 李白的仕途与创作生涯1.4 李白的诗歌风格与成就第二章:李白的诗歌主题与风格2.1 李白诗歌的主题:自然、友情、思乡、英雄、道教等2.2 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飘逸、想象丰富等2.3 李白诗歌中的经典意象与修辞手法第三章:李白代表作品解析3.1 《将进酒》解析:豪放的人生态度与酒文化的传承3.2 《庐山谣》解析: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3.3 《静夜思》解析:乡愁与家国情怀第四章:李白诗歌的传承与影响4.1 李白诗歌在唐代的影响与地位4.2 李白诗歌对后世文人的启发与影响4.3 李白诗歌在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传播与影响第五章:豪放飘逸:李白的诗魂5.1 李白诗歌中的豪放精神:追求自由、独立不羁5.2 李白诗歌中的飘逸意境:超脱尘世、追求灵魂的自由5.3 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第六章:李白诗歌中的山水意境6.1 李白与山水诗的关系6.2 李白诗歌中的山水意象6.3 李白的山水诗对后世的影响第七章:李白与道教7.1 道教对李白诗歌的影响7.2 李白诗歌中的道教元素7.3 道教在李白诗歌中的体现第八章:李白诗歌中的友情主题8.1 李白与友人的交往8.2 李白诗歌中友情的表达8.3 李白诗歌中友情主题的深度第九章:李白诗歌的文学地位及影响9.1 李白在唐代文学的地位9.2 李白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9.3 李白诗歌在世界文学的影响第十章:课堂活动与拓展10.1 学生创作以李白为灵感的诗歌10.2 学生表演李白诗歌剧10.3 参观李白纪念馆或相关景点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李白生平简介难点解析:李白的仕途并不顺利,但他并没有而放弃文学创作。
相反,他在流放、隐居期间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一部分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李白对诗歌的执着追求,以及他在逆境中的创作灵感。
二、李白的诗歌主题与风格难点解析:李白的诗歌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如《将进酒》中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李白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背景。
2. 使学生领悟李白诗歌中的豪放飘逸风格。
3.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 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李白的生平介绍2. 李白诗歌的特点3. 李白代表作品的解析4. 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5. 创作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案例分析法:解析李白代表作品,使学生体会诗歌的豪放飘逸风格。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诗歌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 创作练习法:鼓励学生创作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李白的生平介绍资料2. 李白诗歌精选集3. 投影仪或白板4. 教学PPT5. 创作纸张和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白生平,激发学生对李白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李白的诗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豪放飘逸的含义。
3. 作品解析:选取李白代表作品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味。
4.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教授学生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5.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分享作品并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作品创作及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来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背诵李白的一首诗歌。
2. 使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豪放飘逸的诗歌风格进行创作。
3. 培养学生对李白诗歌的兴趣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七、教学内容1. 李白诗歌的记忆与背诵2. 豪放飘逸诗歌风格的实际应用3. 李白诗歌主题的探讨4. 诗歌创作技巧的指导5. 课堂展示与评价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李白诗歌的记忆与背诵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李白的诗歌实例,指导学生运用豪放飘逸风格进行创作。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李白诗歌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4. 创作练习法:提供诗歌创作的主题和素材,让学生实际操作,进行诗歌创作。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堂堂清教案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堂堂清教案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堂堂清教案教学教案0115 1559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教学目标: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把握李白诗歌奇逸瑰丽的浪漫笔调和真挚质朴的人情味。
教学难点:李白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思想和多变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副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请问:这写的是谁?(李白)知道他的诗歌风格吗?豪放飘逸。
那么,他属于哪个流派?浪漫主义。
知道他最擅长哪种文体吗?古体诗。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李白这首写得最好的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板书课题)二、(投影片1:出示教学目标:1、感受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学会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2、李白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思想和多变的情感)(投影片2:诗题《梦游天姥吟留别》)解题:大家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①吟:是古诗中的一种。
内容上多是抒发自己的悲愁感慨,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节奏上也有许多的变化,要求同学们在诵读的时候注意把握。
②留别,留诗作别。
③为什么要梦游天姥呢?天姥山有怎样的特点?梦游的结果如何?三、学习自主学习课文(一)读、出示自主思考题:(投影片3)1、那些诗句写的是"梦游"?哪些诗句写的是"留别"?2、为什么要梦游天姥呢?同学们看看能不能从诗中第一节中找到答案?3、天姥山有什么特点,诗人是怎样突出这些特点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师:刚才有同学问:诗人为什么要梦游天姥山呢?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天姥山太与众不同了。
有什么与众不同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的第一节,把它的特点概括出来。
学生汇报:①天姥山什么特点?高、大、神奇。
②诗人是怎样突出这些特点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夸张、对比、衬托。
豪放飘逸李白诗(精品课件)
专题安排:
1、对李白诗风的体会贯穿始终。 2、起点要低,先易后难。 3、熟知李白生平,知人论世。 4、强调诵读,以读带学。
课时安排: 本专题6-7课时, 《送友人》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将进酒》 《梦游天姥吟留别》
1课时 1课时 1-2课时 2-3课时
《送友人》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把握意象,体会诗
飘逸:
李白诗歌中的飘逸是指其风格的:体气轻扬,
志向凌云,形影飘忽,磊落不群,风姿洒脱, 神情闲逸。但是李白的飘逸决不是弃世,更 不是玩世,他的飘飘欲仙是不摒弃尘俗的, 是一种玩味人生的手段而已。李白性格中的 狂傲,是指狂荡不羁,倜傥不群,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但不是疯狂、癫狂,是指不畏权 贵,不随流俗,一身傲骨,浑身正气。
现出的愁闷。 教学难点:返观诗人笔法,体会其中的洒脱, 感受李白飘逸豪放的诗风。 教学方法:导读法。 拓展探讨:李白在“月”上有着怎样的心灵 寄托?
《将进酒》
这首诗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
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全诗的基调是愤 激的,思想感情十分复杂。 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本诗显著的特点 。 教法学法:诵读法、导读法。 音读、意读、情读、美读。
教学过程
理清脉络,理解内容
第一段 入梦之由——瀛洲难求,天姥可睹。 第二段 梦游天姥 1-3 月下之景——清幽 4-5 日升之景——明快 6-10 山中之景——奇幻 11-13 天空之景——盛大 14、15 梦醒 第三段 惊梦长叹——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问题探讨,深入主旨理解
1、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诗人感情的起落;感受诗人
充实深厚的内在情感;(重难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声音准确传达感情 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勇 气。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学历案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学历案2018.5 【学习内容】李白诗四首【学习目标】1、能初步了解有关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
2、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3、借助本专题李白的代表作,练习吟诵诗韵,因声求气,以诵传情。
【评价任务】学习活动一:指向学习目标1、2学习活动二:指向学习目标1、2、3学习活动三:指向学习目2学习活动四:指向学习目标1、2【学习过程】活动一:走近李白知人论世一、生平经历1、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因曾供奉翰林,故又称李翰林。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小李杜”李商隐与杜牧)。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
五岁时随父迁入蜀地,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
2、一生分为五个时期:(1)二十五岁以前——蜀中读书与任侠时期“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李阳冰《草堂集序》)“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赠张相镐》)“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与韩荆州书》)“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感兴八首》之五)(2)二十五岁到四十二岁——仗剑去国、追求功业时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上安州裴长史书》)以安陆为中心的第一次漫游时期。
在安陆娶故相许圉师孙女为妻,“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开元十八年(730)一入长安,隐居终南山。
开元二十四年移家东鲁,寓居任城(今山东济宁)。
与韩准、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在今山东泰安市),纵酒酣歌,号称“竹溪六逸”(3)四十二到四十四岁——三年长安供奉翰林时期天宝元年(742)秋,因玉真公主推荐,被诏入京,作《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案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案《“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学目标1.能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
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李白的代表作品。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建议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既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又兼各家之所长,他既以“豪放飘逸”而成为中不可企及的典范,又兼有旷达、潇洒、清新、俊逸之美。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们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李白诗美的典范性特征。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
李白诗歌的豪放特点,既表现在作为诗人的主体特点,也表现在作为描写对象的客体特点。
就抒情主体而言,表现在诗的风格上往往具有: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像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就描写的对象而言,则是: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
李白诗歌中的飘逸是指其风格的:体气轻扬,志向凌云,形影飘忽,磊落不群,风姿洒脱,神情闲逸。
但是李白的飘逸决不是弃世,更不是玩世,他的飘飘欲仙是不摒弃尘俗的,是一种玩味人生的手段而已。
李白性格中的狂傲,是指狂荡不羁,倜傥不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不是疯狂、癫狂,是指不畏权贵,不随流俗,一身傲骨,浑身正气。
为此,我们建议: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是李白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教师主要应引导学生体会此诗的“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
对此诗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解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元解读,但持论必须有据。
2.《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是李白狂放风神的典型写照,教师在指导学生吟诵的同时,应仔细品味其中的复杂情感。
3.《送友人》是李白送别诗的代表作之一,充满了诗情画意,形象鲜明活泼,语言清新自然,学生可以借助注解读懂此诗。
教师主要应抓住诗歌中形成对比的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中那种豪迈而不哀伤的情感基调。
4.《将进酒》是李白咏酒的名篇,也最能代表诗人的人格个性和艺术品格。
诗人以其特有的夸张的手法,使此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由于有诗人的心中充实而深厚的内在感情在驾驭着,所以诗人酒后的豪言壮语并不显得空洞浮夸。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活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李白诗歌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李白的诗歌,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1. 李白的生活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
2. 鉴赏李白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李白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对李白诗歌进行深度鉴赏和解读。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李白的生平介绍及其诗歌作品。
2. 李白诗歌的相关学术研究和评论。
3. 李白诗歌的教学PPT或教案。
学生准备:1. 预习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作品。
2. 准备笔记本,用于课堂记录和课后复习。
教学场地:教室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PPT或教案、笔记本、书籍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背景,引起学生对李白诗歌的兴趣。
二、诗歌讲解(40分钟)1. 教师选取李白的代表性诗歌,进行逐句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等。
2. 引导学生理解李白诗歌中的豪放飘逸风格,及其所表现出的超凡脱俗的气质。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李白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选取讨论优秀的同学进行分享,引导全班进行交流。
四、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李白诗歌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诗歌鉴赏(40分钟)1. 教师选取两首李白的诗歌,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鉴赏,解读诗歌中的意象、意境、情感等。
2.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鉴赏,分享鉴赏过程和成果。
三、创作练习(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李白的风格诗歌,可以是一首小诗或片段。
2. 学生现场进行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
四、课堂小结(10分钟)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对李白诗歌的鉴赏和解读。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案1-苏教版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学目标、能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
、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李白的代表作品。
、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建议、《梦游》重在引导学生展开多元阅读、《月下》要扣住诗题中的“独”字,理请“月”“影”“我”三者的关系,从而品味其中的复杂情感。
、《送友人》要求学生借助注解读懂此诗。
、《将进酒》是运用奔迸表情法的杰作,要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及其艺术魅力。
教学时数:四课时第一、二课时《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教学建议本课用两课时教读。
关键在于如何使学生理解“梦游天姥”和“留别”的关系。
李白的留别诗有些也写得比较平直,而这一首确实写法特殊,它是借“留别”来表示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
说得简单些,他想告诉朋友们的是:他南下吴越,为的是不事权贵,而是想离他们远些,并把自己理想的游历境界写出来,使朋友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愿。
要解决这个困难,就必须简要地讲一点背景知识。
二、教学要求是:.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反抗的表示,也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鉴赏“梦游”的意境;.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夸张。
三、几点初步的设想。
(一)、关于课前预习要求是:.至少试读一遍,读得顺畅,没有读错的字;.看注释,懂得字面上的意思;.了解诗的脉络,即入梦缘由—(二)、关于整体感知步骤是:.学生试读全诗,.讲背景知识,.教师示范朗诵或背诵全诗(这是关键性的一步,要使学生充分感知诗人的意绪),.就第二题展开讨论后再诵读全诗。
四、写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
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
唐玄宗天宝元年(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案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课前自学案(一)一、自学导航【学习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其人格魅力。
2.能够依据李白不同人生阶段的诗词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3.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学习内容】《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送友人》《将进酒》1.李白在诗歌中展现了怎样的情感?2.李白的人生经历对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李白“豪放飘逸”的灵魂深处是什么?【补充资料】李白简介: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
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应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
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为被灭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说缺乏佐证。
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李白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
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一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
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
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会稽(绍兴),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鉴赏“梦游”的意境,体会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初步归纳“豪放飘逸”的表现形式。
4.学习重点难点
鉴赏“梦游”的意境
5.学习评价设计
1.引导学生从意象设置、情感内涵、手法、语言等多个角度鉴赏李白诗歌,并初步总结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表现。
2.能够通过知人论世和鉴赏的方法,走进诗歌,读出情感。
学的活动3
讨论与交流
活动意图说明:走进诗歌意境,体悟诗人情感。
环节四:
学生归纳诗歌“豪放飘逸”的表现形式,教师总结。
活动意图:分析李白诗歌特点,体悟“豪放飘逸”内涵。
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程的完整性)
第三课时:由李白的人际交往学习他的送别诗,可结合《赠汪伦》《春夜别友人二首》《送魏万之京》开设“送别诗”专题,通过比较归纳的方式,学生自主鉴赏李白送别诗的特点,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体会诗歌中豪迈而不哀伤的情感基调。
第四课时:学生自主交流李白其他诗歌,可从意象设置、情感内涵、手法、语言等多个角度交流讨论李白诗歌,总结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表现。由《将进酒》开展一场诵读展示课,教师可根据学生体悟情况作全班或个别诵读指导,最后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来展现自己对李白诗歌的体悟。
年级
高二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本专题教学,可以让学生围绕“豪放飘逸”这一核心去诵读四首诗歌,寻出“豪放飘逸”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通过诵读与知人论世的方式走进李白的诗歌,多角度研读四首诗歌,对李白诗风格形成整体的把握。
6.学习活动设计
李白潇洒而飘逸教案
李白潇洒而飘逸教案教案标题:李白潇洒而飘逸教案目标:1.了解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之一,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2.通过分析李白的诗歌,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通过创作和表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1.引入(5分钟)引入李白的诗歌,播放李白的诗歌朗诵或演唱视频,让学生感受李白的诗歌韵律和激情。
2.了解李白(10分钟)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成就,包括他的诗歌创作风格、主题和影响。
3.分析李白的诗歌(15分钟)选取几首李白的代表作品,通过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特点。
4.创作李白风格的诗歌(20分钟)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李白风格的诗歌,可以选择李白的诗歌题材或风格进行模仿,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诗歌表演(20分钟)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诗歌进行表演,可以分组进行朗诵或演唱,通过表演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并提供互相欣赏和反馈的机会。
6.总结(5分钟)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于李白和他的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创作。
教学资源:1.李白的诗歌朗诵或演唱视频2.李白的诗歌选集3.白纸、笔等创作工具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在分析李白诗歌和创作诗歌时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评估学生在诗歌表演中的表达能力和创作质量。
教案扩展:1.组织学生进行李白的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分享会,让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彼此的创作成果。
3.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李白的其他作品和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的教学教案第一章:李白生平简介1.1 李白的生平背景时间背景:唐朝盛世出生地:四川江油1.2 李白的诗歌成就诗歌数量:900多首诗歌风格:豪放、奔放、激情澎湃1.3 李白的主要诗作《将进酒》《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第二章:李白诗歌的主题与风格2.1 李白诗歌的主题自然风光:山水田园、江河湖海英雄豪杰:仗剑天涯、豪情壮志道教修仙:寻仙问道、长仙2.2 李白诗歌的风格特点豪放飘逸:奔放自由、激情澎湃想象丰富:奇幻构思、意境遥远语言优美: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第三章:李白的诗歌创作技巧3.1 诗歌的形式与结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诗歌的起承转合:平仄、韵律、对仗3.2 李白诗歌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引用典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3.3 李白诗歌的语言特色生动的描绘: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独特的表达: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第四章:李白诗歌的审美价值4.1 李白的诗歌美学思想自然美与人性美的融合意境与情感的相互映照4.2 李白诗歌的艺术价值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意象、意境、情感诗歌的文化传承:影响后世诗人、文学流派4.3 李白诗歌的审美欣赏感受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之美领悟李白诗歌中的哲理与情感第五章:课堂实践与拓展5.1 课堂讲解与赏析选取几首李白的代表作品进行讲解与赏析分析李白的诗歌创作背景与创作意图5.2 学生朗读与感悟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诗歌,感受其豪放飘逸的风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入李白的诗歌世界,体会其中的情感与意境5.3 创作练习与分享学生尝试创作李白的风格的诗歌分享创作成果,互相交流与学习第六章:李白诗歌中的自然描写6.1 李白与自然的对话山水在李白诗歌中的象征意义自然景观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影响6.2 李白的自然描写手法写景与抒情相结合超越时空的想象力6.3 案例分析:《望庐山瀑布》诗歌中的意象与情感瀑布的气势与李白的豪放风格第七章:李白诗歌中的英雄情结7.1 李白的英雄梦从侠士到诗仙的英雄追求诗歌中的英雄形象7.2 李白诗歌中的英雄塑造仗剑天涯的游侠形象战场上的英勇战士7.3 案例分析:《行路难》诗歌中的英雄困境与抉择英雄气概与诗歌风格的融合第八章:李白诗歌中的道教信仰8.1 李白的道教情怀道教对李白诗歌的影响李白诗歌中的道教意象8.2 李白与道教的神仙世界寻仙问道的情结长仙的向往8.3 案例分析:《庐山谣》诗歌中的道教元素道教信仰与诗歌风格的关联第九章:李白诗歌的传承与影响9.1 李白诗歌在后世的传播诗选、注释、翻译的流传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改编9.2 李白诗歌对后世文人的影响唐朝以后诗人的借鉴与效仿李白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9.3 李白诗歌的国际传播海外学者对李白诗歌的研究李白诗歌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李白诗歌的主要特点与价值学生对李白诗歌的理解与感悟10.2 课后拓展活动参观李白纪念馆或相关文化遗址组织李白诗歌朗诵会与创作比赛10.3 作业布置编写一篇关于李白诗歌的短文选取一首李白的诗歌进行深度分析与评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李白生平简介补充和说明:在介绍李白生平时,应重点强调他的诗歌成就,如诗歌的数量与多样性,以及他的主要诗作,如《将进酒》、《庐山谣》和《夜泊牛渚怀古》等。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案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案第一章:李白生平简介1.1 李白的诞生背景1.2 李白的家庭教育与师从1.3 李白的游历生涯1.4 李白与唐朝诗坛的关系第二章: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2.1 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2.2 李白诗歌的意象与意境2.3 李白诗歌的音乐性与节奏感2.4 李白诗歌中的自然与哲理第三章:李白的山水田园诗3.1 李白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3.2 李白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3.3 李白山水田园诗的审美价值3.4 解析李白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涵第四章:李白的政治抱负与边塞诗4.1 李白边塞诗的创作背景4.2 李白边塞诗的艺术特点4.3 李白边塞诗的思想内涵4.4 李白边塞诗的历史价值第五章:李白的人生感悟与抒情诗5.1 李白抒情诗的代表作5.2 李白抒情诗的艺术特点5.3 李白抒情诗的思想内涵5.4 李白抒情诗的审美价值第六章:李白的友情与送别诗6.1 李白友情诗的创作背景与特点6.2 李白送别诗的代表作品解析6.3 李白友情与送别诗的审美价值6.4 李白的友情观与人生哲学第七章:李白的爱情诗7.1 李白爱情诗的创作背景与特点7.2 李白爱情诗的代表作品解析7.3 李白爱情诗的审美价值与情感表达7.4 李白的爱情观与现代启示第八章:李白的历史观与史诗创作8.1 李白史诗的创作背景与特点8.2 李白史诗的代表作品解析8.3 李白史诗的历史价值与文学意义8.4 李白的历史观与现代思考第九章:李白诗歌中的道教与仙侠元素9.1 李白诗歌中的道教思想解析9.2 李白诗歌中的仙侠情怀9.3 李白诗歌中的超脱与自由追求9.4 李白诗歌的道教与仙侠元素对后世的影响第十章:李白的诗歌影响与后世评价10.1 李白诗歌在唐朝的地位与影响10.2 李白诗歌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10.3 历代对李白诗歌的评价与研究10.4 李白诗歌在现代的传承与创新第十一章:李白诗歌的语言与形式11.1 李白诗歌的语言特色11.2 李白诗歌的形式创新11.3 李白诗歌的节奏与韵律11.4 李白诗歌的语言与形式对后世的影响第十二章:李白的诗歌理论与创作方法12.1 李白的诗歌观与创作理念12.2 李白诗歌的创作方法与技巧12.3 李白诗歌的审美追求与艺术风格12.4 李白的诗歌理论与创作方法对后世的影响第十三章:李白与唐代其他诗人的比较13.1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13.2 李白与王维的诗歌比较13.3 李白与白居易的诗歌比较13.4 李白与其他唐代诗人的差异与共通之处第十四章:李白的诗歌在国际上的影响与传播14.1 李白诗歌在国际上的翻译与研究14.2 李白诗歌对世界文学的影响14.3 李白诗歌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14.4 李白的诗歌在国际上的传播与评价第十五章:李白诗歌的教育与传承15.1 李白诗歌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15.2 李白诗歌的教学策略与方法15.3 李白诗歌的传承与创新15.4 李白诗歌的教育意义与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展开,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1. 李白的生平简介,包括其家庭背景、教育、游历生涯及其与唐朝诗坛的关系。
选修(一)唐诗宋词——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的多俗话说的好,“酒逢知己千杯少”,所以喝“三百杯”就不足为奇了。不过,说明一下,唐代饮的是米酒,不像我们现在的高酒精度的酒。
“将进酒,杯莫停。”——喝的快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的豪爽
【思考4】《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请你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
2.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3.学习目标确定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
4.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引领,让学生感受并学习吟诵,感受古典诗词的表现形式,读懂诗词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情感,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体悟品味诗词的声韵之美
5.学习评价设计
1.检查预习
2.听读——诵读
【思考】读了本诗之后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狂放、桀骜、蔑视权贵、大气磅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案《“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案
教学目标
.能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
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李白的代表作品。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建议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既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又兼各家之所长,他既以“豪放飘逸”而成为唐诗中不可企及的典范,又兼有旷达、潇洒、清新、俊逸之美。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们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李白诗美的典范性特征。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
李白诗歌的豪放特点,既表现在作为诗人的主体特点,也表现在作为描写对象的客体特点。
就抒情主体而言,表现在诗的风格上往往具有: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像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就描写的对象而言,则是: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
李白诗歌中的飘逸是指其风格的:体气轻扬,志向凌云,形影飘忽,磊落不群,风姿洒脱,神情闲逸。
但是李白的飘逸决不是弃世,更不是玩世,他的飘飘欲仙是不摒弃尘俗的,是一种玩味人生的手段而已。
李白性格中的狂傲,是指狂荡不羁,倜傥不
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不是疯狂、癫狂,是指不畏权贵,不随流俗,一身傲骨,浑身正气。
为此,我们建议:.《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是李白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教师主要应引导学生体会此诗的“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
对此诗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解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元解读,但持论必须有据。
2.《月下独酌四首》是李白狂放风神的典型写照,教师在指导学生吟诵的同时,应仔细品味其中的复杂情感。
3.《送友人》是李白送别诗的代表作之一,充满了诗情画意,形象鲜明活泼,语言清新自然,学生可以借助注解读懂此诗。
教师主要应抓住诗歌中形成对比的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中那种豪迈而不哀伤的情感基调。
4《将进酒》是李白咏酒的名篇,也最能代表诗人的人格个性和艺术品格。
诗人以其特有的夸张的手法,使此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由于有诗人的心中充实而深厚的内在感情在驾驭着,所以诗人酒后的豪言壮语并不显得空洞浮夸。
对这样的乐府歌行,教师应尽量让学生从反复的诵读中体悟诗人的思想情感及其艺术魅力。
学习指导
【“品读与探讨”指导】
.最能展示李白这首诗歌奇妙瑰丽诗境的是描写梦境的那一段:飞渡镜湖,湖月照影,谢公宿处,渌水荡漾,猿猴
啼鸣,半壁海日,空中天鸡,于岩万转,迷花倚石,熊咆龙吟,层巅惊栗,云青青,水澹澹,好一派使人迷往且又使人惊骇,亦真亦幻的奇妙境界。
如果说前面仅仅是诗境的奇异的话,那么接下来则是转入了光怪陆离,梦境也随之进入到高潮。
暮色幽深,丘峦崩摧,訇然中开,青冥浩荡,金台银台,日月照耀,霓为衣,风为马,纷纷云君,虎鼓瑟,鸾回车,真可谓目不暇接、惊心炫目的瑰丽世界。
2.杂言和七言乐府歌行以及楚辞句式的使用对表达这种诗歌境界能起到错综参差,节奏徐疾多变,奔放而不流易的效果。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说:“读李诗者当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
”
3.诗中的月、影、我是“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的“朋友”关系。
但诗人却是认真的,希望“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因此月亮是知友,是良伴,可以随意约请。
明月伴他饮、伴他歌、伴他舞,把明月、身影当同伴邀请,分明是孤单的却又如此热闹,这不是癫狂的形象,而是深刻地揭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极奇妙的想像和极孤独的感觉相辅相成。
社会人生中找不到“有情游”,这“无情游”的珍贵,更衬托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送友人》一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意缠绵,动人肺腑。
这一艺术效果的取得,在于诗人成功地使用了对比手法。
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青山”对“白水”,“横”
对“绕”,“北郭”对“东城”。
青山有情,横亘于北郭,似在挽留友人。
白水有意,环绕东城,不肯遽去。
两相对比,尽显朋友分别之情。
青山白水,如此佳景,又与下文的“孤蓬万里”相对比,凸显朋友情谊的美好。
又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浮云漂浮不定,比喻游子的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与落日依依的故人之情形成对比,更显朋友相聚的珍贵。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人与马相对比,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2.此题的回答可以因人而异,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用两个长的排比句造成了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用黄河的伟大与永恒突出了生命的渺小与脆弱,但出以如此豪放而有气势的诗句,就便人不感到纤弱和伤感,而只会把它当成是巨人的感伤,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在诗人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就当纵情欢乐。
诗人虽然短暂地得意过,但那只是一场幻影,有的是失望与愤慨。
同时这也不是意气的消沉,而是乐观好强地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必有用”是何等地自信!因此,在诗人看来,这正是畅快痛饮
的时候。
骨子里的豪情溢于言表。
如:“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这是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人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如:“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
接着举出陈王来印证“古来圣贤皆寂寞”,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如:“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人的狂放豪气尽显于这典裘当马的豪饮中。
【“积累与应用”指导】
略。
2
李白写月亮的诗歌很多,学生也已经学习了不少,教师可以选取学生熟悉的几篇进行讲解。
这里节选张天健《论李白诗歌月亮意象》一文,供教师们参考。
李白的月亮意象充分展示了他在诗歌领域无所不可的艺术表现才能。
他在组象领域的表现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将月亮作为最羌的物象;一是作为最亲近的物象。
由此而构建意象,其主要倾向的表现方式如下。
望月:这是人们最习常的对月亮的组象方式。
李白的明月诗首推《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因月而思,因思而望。
故乡,明月;明
月,故乡。
诗是明白的,也是深沉的;是最容易理解的,又是体味不尽的。
如此自然连在一起,透过望月,捕捉诗心,组合意象。
诗人没有说出的比他已经说出的要多得多,月亮是属于游子的,游于是属于故乡的,故乡是属于情感的,情感是属于诗的。
无言的信息在俯仰之间,顿成绝唱。
他的另一首望月名篇是《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怨深,夜深;帘内,帘外。
就这么单纯,去表现极不单纯。
似人怜月,似月怜人。
诗不见姿容,不写心里,诗人冷静得像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人进入诗最幽僻处。
长夜寂寥,她在阶下久久伫立。
她是在想什么?或许什么也没有想。
夜露清冷侵入罗袜,她才醒悟回屋,放下水晶帘,又未回内房,只是痴痴凝望帘外的秋月。
是谁使她这样?一个望月细节,使诗情无限辽阔,无限幽深。
真可谓情在景中,神传象外。
(以下略)
参考资料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