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唐诗赏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译文鉴赏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译文|鉴赏'《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
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以及政治理想破灭后想要寄情山水的心境。
全诗风格豪放飘逸,境界雄奇瑰玮,笔势错综变化。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译文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
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金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三叠泉如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
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
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
天上万里黄云变动着风色,江流波涛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这兴致因庐山风光而滋长。
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
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注释(1)谣:不合乐的歌,一种诗体。
卢侍御虚舟: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唐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2)楚狂人:春秋时楚人陆通,字接舆,因不满楚昭王的政治,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
体现李白豪放的诗

体现李白豪放的诗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形容词,故旧的 ①落日故 人情 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词,交情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___________________ . (5)故 动词,衰老 ③暮去朝来颜色故 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词,缘故 ④终不以监门困故 而受公子财 ___________________ .
五、特殊句式 ①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定语后置句,应为“向 ____________________ 来之烟霞失”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渌水荡漾清猿啼 ③陈王昔时宴平乐
主谓倒装句,应为“猿啼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语后置句,“平乐”作“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语,应置于“宴”之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主人何为言少钱 宾语前置句,“何为”应为“为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句默写 势拔五岳掩赤城 。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___________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 对影成三人 ③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 。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落日故人情 ④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 。(《送友人》)
三、词类活用 ①对此欲倒东南 倾 .. ②一夜飞 度镜湖月 .
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作状语,像飞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写作要点:这是首送别诗,充满 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 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 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之 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 此两句以“青山”对“白 水”,“北郭”对“东城 ”。“青”、“白”相间, 色彩明丽。“横”字刻出 山之静态,“绕”字画出 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 洒自如,秀丽清新。中间 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 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 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 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 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 巧妙地以“浮云”、“落 日”作比,来表明心意。 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 难分的情绪。化用:《诗 经·小雅·车攻》“萧萧 马鸣”句,嵌入“班”字, 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 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 是鬼斧神工。 诗写得新颖别致,丰 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 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 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 别是一番风味。
[1]梦游天姥(mǔ)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tāi)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谢公宿(sù)处今尚在,渌(lù)水荡漾清猿啼。脚著(zhuó)谢公屐(jī),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yù ),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huǎng)惊起而长嗟(jiē)。惟觉【jué】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qí)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古诗三首

返回
古诗三首
李白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 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 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 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 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 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 最伟大的诗人。
李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诗三首
静夜思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佳作欣赏
返回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佳作欣赏
返回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佳作欣赏
关于李白霸气豪放的诗

关于李白霸气豪放的诗
李白霸气豪放的诗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豪放飘逸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豪放飘逸的,才气横溢,纯任自然,不拘束于格律和规则,但是凭借他的天才和创作热情,即使是信手拈来的作品,也能合乎规范,语言清晰流畅,音韵和谐自然。
李白长于歌行和乐府,擅做绝句,律诗较少。
李白的诗歌中,富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了爱国主义激情。
例如在《梁甫吟》一诗中他通过对姜子牙的赞颂表达了自己的积极参政态度:“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钩,风期暗与文王亲。
”《上李邕》诗中,则表现了他的远大抱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古风》第三首诗中他热烈赞扬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业:“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李白诗集中这一类表现政治抱负的诗篇是很多的,如写管仲、张良、诸葛亮、谢安的诗篇,无不气势、热情奔放。
李白热爱祖国的河山,他用如椽的彩笔描绘了中国各地的美丽风光。
如写黄河的雄伟气势:“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河》);“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转秦地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李白一生漫游南北各地,他留下的写景诗歌是很多的,打开他的诗集,这一类诗歌几乎篇篇似锦,字字如珠,使人眼花乱,目不暇接,但无一不是从积极方面热情歌颂,很少消极悲观情绪,例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小诗是李白晚年的作品,是他在流放遇赦返回途中于船上写的。
诗中描绘了三峡两岸的秀丽迷人风光,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无限喜悦之情。
全诗景真情切,豪爽奔放,表现出寓景于情,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李白还有不少诗揭露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蔑视权贵的骄横跋扈,如《古风》第五十一首:“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
夷羊满中野,论贯盈高门。
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
唐诗赏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译文|赏析'《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
全诗风格豪放飘逸,境界雄奇瑰玮,笔势错综变化,诗韵亦随着诗人情感的变化几次转换,跌宕多姿,极尽抑扬顿挫之美,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译文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
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金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三叠泉如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
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
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
天上万里黄云变动着风色,江流波涛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这兴致因庐山风光而滋长。
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
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注释谣:不合乐的歌,一种诗体。
卢侍御虚舟: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唐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楚狂人:春秋时楚人陆通,字接舆,因不满楚昭王的政治,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
李白古诗《江上吟》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此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由、美好的⽣活理想的追求。
下⾯是⽆忧考分享的李⽩古诗《江上吟》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江上吟》 唐代:李⽩ ⽊兰之枻沙棠⾈,⽟箫⾦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有待乘黄鹤,海客⽆⼼随⽩鸥。
屈平辞赋悬⽇⽉,楚王台榭空⼭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亦应西北流。
【译⽂】 在⽊兰为桨沙棠为⾈的船上,吹箫笛等乐器的歌妓分别坐两头。
船中载着千斛美酒和美艳的歌妓,任凭它在江中随波逐流。
天上的仙⼈也要等待黄鹤才能在太空翱翔,我这个海客则是坦荡⽆忧的与⽩鸥嬉游。
屈原的词赋⾄今仍与⽇⽉争光,永垂不朽;⽽楚王曾建宫观台榭早已荡然⽆存。
我诗兴浓烈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
功名富贵若能常在,汉⽔恐怕就要西北倒流了。
【注释】 江上吟:李⽩⾃创之歌⾏体。
江,指汉江。
此诗宋本、王本题下俱注云:⼀作“江上游”。
⽊兰:即⾟夷,⾹⽊名,可造船。
枻:同“楫”,⾈旁划⽔的⼯具,即船桨。
⽊兰枻、沙棠⾈:形容船和桨的名贵。
⽟箫⾦管:⽤⾦⽟装饰的箫笛。
此处指吹箫笛等乐器的歌妓。
樽:盛酒的器具。
置:盛放。
千斛:形容船中置酒极多。
古时⼗⽃为⼀斛。
妓:歌舞的⼥⼦。
乘黄鹤:⽤黄鹤楼的神话传说。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黄鹤⼭上,下临江汉。
旧传仙⼈⼦安曾驾黄鹤过此,因⽽得名。
⼀说是费⽂祎乘黄鹤登仙,曾在此休息,故名。
海客:海边的⼈。
随⽩鸥:⼀作“狎⽩鸥”。
屈平: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诗⼈,著有《离骚》《天问》等。
台榭:台上建有房屋叫榭。
泛指楼台亭阁。
楚灵王有章华台,楚庄王有钓台,均以豪奢。
兴酣:诗兴浓烈。
五岳:指东岳泰⼭,西岳华⼭,南岳衡⼭,北岳恒⼭,中岳嵩⼭。
此处泛指⼭岳。
凌:凌驾,⾼出。
沧洲:江海。
古时称隐⼠居处。
汉⽔:发源于今陕西省宁强县,东南流经湖北襄阳,⾄汉⼝汇⼊长江。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山僧醉此间,香醇玉清酒,
朝阳微凉送孤舟归。
江上渔歌报旧时客,
深处竹树依依凉。
翠乌低垂含霞帔,
芙蓉浸雨芳无限。
山高水又远,
心中渔火映日沉。
雨落西山陈画台,
烟绕杏花点翠毫。
吹开浣纱散青丝,
娉婷欲嫁双河流。
醒来皆是空梦里,
月牙映残花对寒。
残花初恋霏雨梦,
云端落香蝶凄风。
湖畔芦苇飘金露,
风轻柳绿浅碧烟。
谁怜翠袖怨何人,
梨花黄昏行乡船。
雨声萧萧落洞庭,
春山暗淡凝清霜。
竹势休开叶交萦,
月影轻映暗香阵。
携壶倚征马,
银烛渐衰蹙残花。
心多慨嗟哀,
应将对此望江南。
李白豪放飘逸的诗

李白豪放飘逸的诗
李白,唐代诗人,笔墨豪放,诗风奔放,被誉为“诗仙”。
其诗歌中
包含了大量自然山水、历史人文和哲学思想,常常让人感到激情洋溢、意境深远,成为唐诗中最具个性色彩的代表之一。
以下是李白的一些代表作品: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庐山谣》
庐山谣,峨眉歌,荆溪曲,洛阳调。
美人歌舞,犹似春草,遥见浮云渡玉门,且向琴台月下逢。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天都,愁思满中原。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将进酒》、《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等诗作均表现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以自由奔放的笔触和对生命的豁达热爱,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真正地展现了唐朝大诗人的文学造诣和人生哲学。
这些诗作至今仍是许多读者、诗人和文人们追崇和学习的经典之作,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豪放飘逸李白诗 (2)(1)

欣赏品味名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明确:直抒胸臆,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 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 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 有反抗精神的。是诗中的思想精华。这锵铿有力的十 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 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 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 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5、你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 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
见导学案
当堂检测
题解:
《将(qiāng)请、劝) 进酒》意即“劝酒歌”。
李白的人生经历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730)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725)
与友畅饮 做《将进酒》
(752)
奸臣当道 赐金返还
(744)
李白
作品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 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 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 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 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 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 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高力士脱靴,大胆地将权贵玩于股掌之间
世人对李白的评价: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 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
吟咏留千古, 声名动四夷。 ——白居易
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
作人间客。
——皮日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 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找一找实现梦到到了那些奇事奇景?明确:瀛洲、天台镜湖月、谢公屐、青云梯、海日、天鸡、熊咆、龙吟、列缺、金银台黄金遍地、老虎、鸾鸟、仙之人、白鹿。
2、就其中的一项或多项内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①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那的确是虚无飘渺,不可求及。
②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因为天姥山有个神奇之处,传说登山的人可以听到天姥的歌唱。
而李白是诗仙,当然想去,这是他的梦想。
③天台一万八千丈,比珠峰还高,这绝对不可能,这是一种夸张手法,以天台山的高大衬托天姥山的雄奇。
④飞度镜湖月,我们可以想象李白在月光下那种飞翔的飘逸之态,表现了梦游的急切心情,⑤李白一生喜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本身“送”很有感情,李白曾说花间一壶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把月亮看作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在月光下飞翔,喜悦之情溢于言表.⑥李白游山玩水穿的鞋子是?(谢公屐)。
此鞋上山是去掉前齿。
易于登山,下山时去掉后齿,如履平地。
其实通过着双神奇的鞋子,是说我李白就是当代的谢灵运。
谢灵运喜欢游山玩水,是李白的崇拜的偶像。
李白的好些诗都提到了谢灵运,谢灵运是个富人,身份相当于伯爵,每年发五百石的粮食,山水诗写得很好,“才高八斗”最早是形容他的。
⑦诗歌至此,天台、天鸡、青云、海日境界开阔,有声有色,好一派奇景,好一副心情。
此时的诗仙,沐一身月光,看一溪清波,听一耳猿啼。
观一轮红日。
既有幽静之景,也有壮美之景,此时的心情怎一个乐字了得。
接下去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象?(恐怖害怕之景)(日落西山,夜幕降临,这时熊在咆哮,龙在啸吟,黑云翻滚,烟雾升腾)。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氛围:紧张、害怕)⑧在这惊骇的境界中,景物由奇异走向更荒唐,更怪诞——出现了什么?明确:出现了霓衣,彩虹织的衣服。
风马、云之君这些神仙。
还有虎鼓瑟,鸾回车。
《山海经》说“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可见是吉祥之鸟,而鸾鸟居然当起了车夫,老虎在弹奏琵琶。
8-1清新飘逸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④思考:“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 云梯”,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 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 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 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所以,李白借谢灵 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③请同学们读第2段,并思考:梦游部分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 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第一幅:月夜度湖(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到“渌水荡漾清猿啼”), 激情清幽。
第二幅:白日登山(从“脚著谢公屐”到“迷花倚石忽已暝”),壮 观雄奇。
第三幅:山之夜景(从“熊咆龙吟殷岩泉”到“日月照耀金银台”), 神奇迷离。
⑧思考讨论: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 什么作用?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 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①哪两个字照应了题目?这一段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
“别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这一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 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 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 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 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 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③分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 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 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2)安陆漫游(26-42岁)
26岁出蜀“仗剑去国,辞亲 远游”
• 安陆与许氏成亲 • 正值开元盛世期 • 漫游兼求仕 • 没有也不屑于参加科举,
希望凭借自己的才华得到 名人的推荐,或隐居学道 树立声誉。 • 《度荆门送别》、《黄鹤 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长干行》
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猜嫌。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长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澦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 台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予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意象:日出、天鸡、千岩、迷花 特点:壮美 表述:我脚着谢灵运当年特制的登山木屐,径直攀上高耸 入云的山阶。半山腰处正遇远方的海面一轮旭日喷薄而出,空 中回荡着天鸡高亢的鸣叫。山中万花迷眼,我在奇石间盘旋, 不知不觉中暮色降临。这是一幅雄奇壮美的画面,诗人为之迷 醉神荡,乐而忘返。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人用 什么手法写出了天姥山什么特点?
七绝
早发白帝城“ 望庐山瀑布 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峨眉山月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望天门山
古风
• 长干行 • 蜀道难 • 将进酒 • 行路难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
李白诗歌的豪放特点,既表现在作为诗人的主 体特点,也表现在作为描写对象的客体特点。 就抒情主体而言,表现在诗的风格上往往具有: 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 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 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诗仙李白代表作著名古诗10首

诗仙李白代表作著名古诗10首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
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
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代表李白的古诗,方便大家学习。
赠张相镐其二[唐] 李白本家陇西人。
先为汉边将。
功略盖天地。
名飞青云上。
苦战竟不侯。
当年颇惆怅。
世传崆峒勇。
气激金风壮。
英烈遗厥孙。
百代神犹王。
十五观奇书。
作赋凌相如。
龙颜惠殊宠。
麟阁凭天居。
晚途未云已。
蹭蹬遭谗毁。
想象晋末时。
崩腾胡尘起。
衣冠陷锋镝。
戎虏盈朝市。
石勒窥神州。
刘聪劫天子。
抚剑夜吟啸。
雄心日千里。
誓欲斩鲸鲵。
澄清洛阳水。
六合洒霖雨。
万物无雕枯。
我挥一杯水。
自笑何区区。
因人耻成事。
贵欲决良图。
灭虏不言功。
飘然陟蓬壶。
惟有安期舄。
留之沧海隅。
下途归石门旧居[唐] 李白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
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
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
羡君素书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
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俯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
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崖手。
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
凝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
数人不知几甲子,昨夜犹带冰霜颜。
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失所在。
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
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
翛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
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
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
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古风其十八[唐] 李白天津三月时。
千门桃与李。
朝为断肠花。
暮逐东流水。
前水复后水。
古今相续流。
新人非旧人。
年年桥上游。
鸡鸣海色动。
谒帝罗公侯。
月落西上阳。
余辉半城楼。
衣冠照云日。
朝下散皇州。
鞍马如飞龙。
黄金络马头。
行人皆辟易。
志气横嵩丘。
李白《秋下荆门》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秋下荆门》全诗翻译与赏析李白《秋下荆门》全诗翻译与赏析《秋下荆门》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此诗写于诗人第一次出蜀远游时,诗中借景抒情,妙用典故,抒发了秋日出游的愉悦心情,也表达了诗人意欲饱览祖国山河而不惜远走他乡的豪情与心志。
全诗雍容典雅,又不失豪放飘逸,意味深长。
秋下荆门李白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注释: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⑵空:指树枝叶落已尽。
⑶布帆无恙:运用《晋书·顾恺之传》的典故:顾恺之从他上司荆州刺史殷仲堪那里借到布帆,驶船回家,行至破冢,遭大风,他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此处表示旅途平安。
⑷鲈鱼鲙:运用《世说新语·识鉴》的典故:西晋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菰菜、鲈鱼鲙的美味,遂辞官回乡。
⑸剡中:指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带。
《广博物志》:“剡中多名山,可以避灾。
”译文:秋霜落在荆门,树叶零落,由于山空使得江面也很开阔,秋风也为我送行,使我的旅途平安。
这次远离家乡游历不是为了口舌之贪,而是为了游览名山大川,因此才想去剡中这个地方。
创作背景:根据裴斐编制的《李白年谱简编》,此诗作于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
当年李白再游峨眉山,秋间经清溪、渝州、三峡去蜀,来游楚地,在离开荆门时作此诗。
赏析:秋下荆门,唐代被誉为诗仙的李白所作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于诗人第一次出蜀远游时。
对锦绣前程的憧憬,对新奇而美好的世界的幻想,对绍兴山水都城的向往,使他战胜了对峨眉山月的依恋,去热烈地追求理想中的未来。
这首七绝诗写于诗人第一次出蜀远游时,诗中充满对锦绣前程的憧憬,要去热烈追求理想中的未来——荆门山的树木经秋霜而叶子枯落,山空更显江面空阔,旅途一帆风顺,平平安安,天助人愿;大丈夫志在四方,此行远离家乡,不是为了吴地的美味佳肴,而是要去欣赏剡中的名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解说】在群星璀灿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
他壮游天下,平揖王侯,生性狂放,磊落不群;他的诗境界壮阔,想落天外,既有奇逸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真挚质朴的人情味。
杜甫赞美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自己却爱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朴素的明快和崇高的伟大就这样完美地统一在李白身上。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既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又兼各家之所长,他既以“豪放飘逸”而成为唐诗中不可企及的典范,又兼有旷达、潇洒、清新、俊逸之美。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
李白诗歌的豪放特点,既表现在作为诗人的主体特点,也表现在作为描写对象的客体特点。
就抒情主体而言,表现在诗的风格上往往具有: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就描写的对象而言,则是: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
李白诗歌中的飘逸是指其风格的体气轻扬,志向凌云,形影飘忽,磊落不群,风姿洒脱,神情闲逸。
但是李白的飘逸绝不是弃世,更不是玩世,他的飘飘欲仙是不摒弃尘俗的,是一种玩味人生的手段。
李白性格中的狂傲,是指狂荡不羁,倜傥不群,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不是疯狂、癫狂,是指不畏权贵,不随流俗,一身傲骨,浑身正气。
为此,建议达成如下学习目标:1.能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
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李白的代表作品。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歌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习目标】1、体会此诗"豪放飘逸"的特点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慨。
2、体验诗中变幻莫测、惝恍瑰丽的梦游意境。
3、能够概括景色特点,梳理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
4、尝试展开对主题的多元解读。
【学法建议】对诗中游历山景及幻入仙境的部分,展开充分想象,进行还原式鉴赏。
【课前预习】1、诗人简介李白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资料链接(1)写作背景此诗亦称《别东鲁诸公》。
744年李白因遭排挤,上书请还,玄宗以其“非廊庙器”,赐金放还。
离开长安后,李白回到第二故乡东鲁,心中悲愤难平。
次年(745),他决定南游吴越,临行时,赋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东鲁友人。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浪漫的游仙诗。
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
吟,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属于歌行体。
(2)评点集粹"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七言歌行,本出楚骚、乐府,至于太白,然后穷极笔力,优入圣城。
昔人谓其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扬欲仙。
而尤推其《天姥吟》、《远别离》等篇,以为虽子美不能道。
盖其才横绝一世,故兴会标举,非学可及,正不必执此谓子美不能及也。
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
([清]高宗弘历敕编《唐宋诗醇》卷六)"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
……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
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皆如流水之不返矣。
"(唐汝询《唐诗解》)此篇即屈子《远游》之旨,亦即太白《梁甫吟》……之旨也。
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
([清]陈沆《诗比兴笺》)托言梦游,穷形尽相,以极洞天之奇幻。
至醒后顿失烟霞矣。
知世间行乐,亦同一梦,安能于梦中曲身权贵乎?吾当别去,遍游名山,以终天年也。
诗境虽奇,脉理极细。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2、预习思考(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提及其余的山的作用又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3)诗人梦游仙界,为什么只写了一次“自己不在其中”的仙人盛会呢?(4)沈德潜说此诗“诗境虽奇,脉理极细”,请梳理诗歌的感情脉络。
(5)你有什么新问题吗?【课时安排】1课时一、自学评价1、关于古体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
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格律诗,或叫近体诗。
B.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唐代成熟的律诗而言的。
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
C.古诗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
D.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善,但尤精七古七绝,杜甫称赞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ǎn )熊咆.龙吟殷岩泉(páo )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 )送我至剡.溪(shàn )C.渌.水荡漾清猿啼(lù)脚著谢公屐.(jī)D.海客谈瀛.洲(yíng )越人语天姥.(lǒo )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一食或.尽粟一石B. ①我欲因.之梦吴越②践华为城,因.河为池C. ①且.放白鹿青崖间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D.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沛公安.在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云青青兮欲雨.A.栗深林兮惊.层巅B.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C.虎鼓.瑟兮鸾回车D.别.君去兮何时还二、文本研习1、整体感知全诗可分三段:第一段(开篇至)写。
第二段()写。
第三段()写。
2、第一段中,极力夸饰天姥山。
先用用“”的瀛洲(表现手法)“”的天姥山之客观存在。
接着,诗人借越人之口,着力描述天姥山的高峻气势。
三个动词不仅写出了天姥山横空出世、高峻挺拔、卓尔不群的外形特点,还赋予它极强的动感。
还用巍峨的高达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来天姥山。
3、“”承上启下,开启梦境,引出下文。
按照时间顺序,试着划分层次,并仿照示例描述梦境,概括不同的审美感受。
(1)第一景:月夜。
描述具体梦境:鉴湖映月,渌水荡漾,碧波涟漪,飘忽飞渡。
见其清幽秀美,令人神怡。
(2)第二景:。
描述具体梦境:。
(3) 第三景:。
描述具体梦境:。
(4) 第四景:。
描述具体梦境:。
小结:每一幅画面具有各自的鲜明色彩、意境,又在整体上形成五彩兼具、壮秀同得的形象审美领域,摇曳生姿,惝恍瑰丽。
4、、试着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进行一句话评点。
可以从思想内容方面,也可从文中作用方面,还可结合诗人际遇进行评价。
三、问题探讨1、《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对这首诗所写的“梦”,素有两解。
《唐诗解》(唐汝询)云:“(诗人)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
……于是魂魄动而惊起,乃叹曰,此枕席间岂有向来之烟霞哉,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
”言下之意,烟霞是诗人属意已物,“梦”代表诗人所追寻的理想。
而清代陈沆《诗比兴笺》中却云:“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
……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
”《唐诗百话》的作者施蛰存先生有同此说,并断言天姥之梦是“可怕之梦”。
你赞同哪一种看法呢?如果都不认可,你觉得诗中是一个怎样的“梦”?2、对此诗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解释,有怨恨说,有理想说, 有归隐说,有人格伟大说,等等。
谈谈你的观点并说出你的依据。
.四、活动体验学习本专题李白的诗歌时,我们陶醉于朦胧的月色,我们沉醉于浓郁的酒香。
我们看到了一个“风歌笑孔丘”的李白;一个“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一个“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
说说你心目中的李白形象。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学习导航【学习目标】1、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李白的思想情感。
2、感受李白诗歌自然飘逸的艺术特色。
【学法建议】紧扣“独”字逐层解读,深入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
【课前预习】1、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作者那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
许多人都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
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写下了本文。
2、预习思考(1)题目中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2)诗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3)如何看待李白的酒月情结?(4)你有什么新问题吗?★互动课堂【课时安排】1课时一、自学评价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 月既不解.饮(懂得) B暂伴月将.影(和)C永结无情..游(没有情意) D相期邈.云汉(高远)2、用诗化的语言,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150字左右的散文。
二、文本研习1、整体感知全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句--- )写___、___、___、____四样事物。
诗旨表现作者____之情,却举杯邀月,幻出___、___、___“三人”;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心情未能改变。
第二部分( --- )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________的题意。
第三部分( --- )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
全诗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处境,也表现了他____________的性格。
2、诗人上场时,背景是___,道具是___,登场人物是___,动作是___,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这是用了___手法,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3、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和影子毕竟是“____”的。
更突出了作者的___。
4、诗人已经渐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
“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出了月儿对自己的一往情深,并与之相约在那邈远的天上仙境再见。
三、问题探讨1、《月下独酌》中“月既不能饮,影徒随我身”两句,表面上看来,一说“月”不会喝酒,一说“影”白白地跟在身上,试思考怎样理解这句话更好。
2、“醉后各分散”是什么分散?为什么会分散?3、通过分析此首诗的环境与作者情感,你认为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并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4、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送友人★学习导航【学习目标】1、了解大诗人李白及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2、抓住主要意象,体会诗中那种豪迈而不悲伤的情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