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19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衣袂飘飘,脚步匆匆。在他的笔下,孤独时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高兴时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离愁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别绪则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他一生不曾离开过酒,“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他,就是仙之子——李白。

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巨星,他的诗歌体现了开元时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又反映了唐王朝处于极盛而衰的转折关头的社会现实。他以强烈的激情和豪迈的气魄歌唱了自己远大的理想,憎恨和反抗封建

政治中的不合理现象,追求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世界;同时继承了前人诗歌创作的成就,完成了盛唐诗歌的全面革新。他的诗既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又兼各家所长,既以“豪放飘逸”而成为盛唐诗中不可企及的典范,又兼有旷达、潇洒、清新、俊逸之美。这些都使他成为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诗人,代表着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

本专题选取了李白具有代表性的四首诗,充分体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全诗通过对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社会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现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写诗人在寂寞的月夜,花间独酌、无人亲近的落寞情景。诗的本意旨在表现自己的孤独,同时诗人那种放浪形骸、狂放不羁的性格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送友人》是一首送别诗,但作者却一改送别诗那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写得具有诗情画意,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

+《将进酒》中,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心中的不平之气,流露出施展抱负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思想的矛盾,一方面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饮酒的办法使自己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解脱出来。

1 •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影响。

2.把握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李白的思想境界和世界观,品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3.鉴赏李白诗作风格,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及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

4.对李白的思想作出正反两方面的评价。

1.加强诵读。通过诵读,感知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诗中生动、鲜明的形象,体验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特点。

2.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关键,在于理解好“梦游天姥”和“留别” 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分析。

深入准确地理解好“李白为何喜欢跟月交流而不跟人交流”是理解鉴赏《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这首诗的关键和必由之路。

3.《送友人》一首可先背诵全诗,初步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然后逐联鉴赏品味。体会李白诗中表现出来的真挚热诚豁达乐观的感情。

4.鉴赏《将进酒》可首先把握诗的基调,理解诗的整体内容,体味诗人情感的跌宕起伏。然后探究诗人的艺术手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

[常识速览]

[识作者]

“诗仙”——李白

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

(今甘肃静宁西南),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

随父迁居四川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

(742),

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遇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他具有超出寻常的艺术天分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省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其诗风雄奇豪迈,飘逸雅致,感情奔放,形象鲜明,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

长。”(《调张籍》)存诗九百余首,有《李太白集》。

[探背景]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而玄宗仅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并且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仅住了一

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为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已是他离开长安后的第二年,这首诗就是他出行前写的。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巧识文]

这是一首游仙诗,但不同于完全置身世外的幻想的一般作品,作者之所以向往神仙世界是因为他鄙弃黑暗的现实世界。全诗通过对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憎恶,对自由乐土的追求,表现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诗可分为两大层,第一层从开头至“失向来之烟霞”,写梦游天姥。这一层又分三小层。

第一小层:梦前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河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I。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瓦。

第二小层:梦境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1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