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2.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4.认识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

5.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6.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要求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

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更方便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1、地轴:地球自转轴。

2、两极: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都是园;②不等周长,赤道最长,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相等);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划分:①最长纬线是赤道,称为零度纬线。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逐渐增加,至南北两极增大到最大,为90度。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用“S”表示。

②国际上把00 -300称为低纬度,300-600称为中纬度,600-900称为高纬度。

③0000S)。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RJ上册教案 第1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单元导学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RJ上册教案 第1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章单元导学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2.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3.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4.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5.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

6.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

7.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8.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9.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0.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11.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

13.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

14.结合生活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

15.结合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在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16.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17.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18.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地球和地图》这一部分作为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地理的第一部分内容,空间性强,难点较多,是今后学习地理的基础,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以及学习地理的最重要的工具,应用广泛,而且也是培养空间思维的重要手段,所以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非常重要,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有用性,并且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图的画法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地理知识基础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地理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学会使用地图,掌握地图的基本画法。

3.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运动2.地图的画法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2.实践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3.多媒体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运动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运动。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的形状,如球体、椭球体等,并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的形状。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5.拓展(5分钟)介绍地图的种类,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等,并展示各种地图的实例。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图的画法。

7.家庭作业(5分钟)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展示对地图画法的掌握。

8.板书(5分钟)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图的画法。

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实践教学和讨论教学法,使学生掌握了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图的画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但在拓展环节,可以进一步增加地图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完成上述教学设计之后,我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总结出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以及改进措施。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

知识讲解:1、什么是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

2、读出某点坐标的步骤1.读出该点纬线度数,并根据0 °纬线(赤道)判断出是南纬还是北纬;(北大北纬,南大南纬)2.读出该点经线度数,并根据0 °经线判断出是东经还是西经;东大东经,西大西经3.写出经纬度:(纬度在前,经度在后)。

3、确定任意两点的位置关系判定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①两点位于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②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依据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在中心点处画出十字坐标(顺着经线为南北,顺着纬线为东西),以此进行方向判别例1 写出图中A、B点的坐标A:(40°N,40°W)B:(20°S,20°E)4、确定任意两点的位置关系判定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①两点位于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正西 的关系。

②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依据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在中心点处画出十字坐标(顺着经线为南北,顺着纬线为东西),以此进行方向判别。

判断图中AC 、AD 、AB 之间的方向关系。

C 点在A 点的正西方向D 点在A 点的正南方向B 点在A 点的什么方向?东南160° E 30° S W160° W120° N10° S10° CDA B课堂练习:写出各点的坐标A(60°N,40°W )B(0°,20°W)C(60°N,0°)D( 90°N,40°E)D ACB。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

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学科组2022年9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整体分析【课标解读】·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教材教法】1.教材分析“地球和地图”部分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地图的阅读及地形图的判读四方面的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图文并茂,使教材知识系统化,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近年来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根据经纬度(线)特点确定重大事件发生的经纬度、半球位置等知识的考查较多。

对地图的考查也较多,尤其是在各类经纬网地图上判别方向、在地图上判断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等,其中经纬网图、等高线图将是重中之重。

读图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平面图、极地地区经纬网图、地球公转图、地形图的判读等。

考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纬线、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划分、地球公转及五带的划分、地形图的判读等。

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图文资料分析题等。

重点: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及在经纬网上确定任意点的位置、地图的判读。

难点: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

2.教法建议由于本章内容包括经纬网和地图等大量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建议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图示法:利用挂图、手绘图、动图等不同方式来表示经纬网、半球的划分、地球的运动、地形图的判读,增强直观性。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教案(第1周3-4课时)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教案(第1周3-4课时)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3课时)执教人:执教班级:七(1)(2)【教学内容】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纬线和经线、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教学准备】经纬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多媒体【课时安排】两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表面积有5.1亿平方千米,地球每天都有许多事情发生,好像2001年9月11日发生了什么事?(美国华盛顿五角大楼、纽约世界贸易大楼被轰炸)那么,同学们,有谁可以告诉我这两座城市的具体位置呢?(模糊不清)我们上堂课学习了一种手段,依靠它,就可以准确的辨别他们的位置,那样是什么呢?(展示手中地球仪)继续问还有什么方法?(地图)讲述:地球仪和地图的确可以比较准确地读出位置。

可是如何准确读出位置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要讲的内容。

首先,同学们看看,地球仪上都画了什么?(喜马拉雅山、中国、海洋;还有一些相交的线)可能会回答经纬线那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经纬线?二、纬线和经线(板书)1、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1)纬线的定义和特点(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2)经线的定义和特点(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3)认识地轴、南极、北极、赤道(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提问:地球真的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够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2、让学生看教材图1.10(经线图)和1.11(纬线图)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学设计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地图的阅读、地形图的判读四个局部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属于自然地理知识,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地图的阅读、地形图的判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地理技能.“地球和地球仪〞淇中节,教材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入手,并通过研究地球的卞II型一一地球仪,详细介绍了相关地理知识,主要包括地球仪中各局部的名称、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如何运用经纬网确定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等.“地球的运动〞节,教材中通过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增加了学生的空间想象水平,学生通过空间图示明确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周期、方向以及产生的主要地理现象.“地图的阅读〞节,教材主要讲解了地图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通过“台湾岛地图〞的实例,明确比例尺的计算方法、确定方向的三种方法,以及图例的含义;从而使学生学会了如何看地图和绘制地图.该节的另一内容是在生活中选择适用的地图,表达了“学习终身有用地理〞的理念,通过实例教会学生如何根据实际选择适宜地图的方法以及注意的主要问题.“地形图的判读〞该节内容共设计了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三个课题.分别讲解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通过实物图示和分解图示说明了等高线地形图中各地形部位的名称、陡坡缓坡确实定等相关知识.“分层设色地形图〞在这一板块中五种陆地地形的主要特征以及地势的起伏特点.“地形剖面图〞这一内容的活动题,在绘图活动中使学生明确了地形剖面图的特征及其绘制步骤台匕目匕. ,通过图示重点讲解了,教材设计了绘制地图,突出强化学生的绘图技1.了解地球是一个不规那么的球体 ,用相关的证据说明地球的形状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等描述地球的大小.2.了解地球仪上经纬线以及经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地球外表某一个地点的位置.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一一地球仪、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教二、过程与方法学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根本构造.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四、重点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答案: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根据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一一地球仪.2.地球仪有什么作用?答案:借助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外表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探究活动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读图思考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答案:古代的人们,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凭直觉和臆想来猜想地球的形状.2.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是不是就能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结论呢答案:不能,由于这是人们的猜想和推理.3.请同学们沿着当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结合课本P3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白^介绍,进行一次图上旅游,看看证实一个什么事实.答案: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用事实证实了过去人们的猜想和推理,地球确实是一个球体.【精讲点拨】同学们,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熟悉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从一开始人们的直觉感知〔点击“天圆地方〞,到后来的猜想推理〔点击“太阳和月亮〞,再到用事实论证〔点击“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最后的科学证实〔点击“地球卫星照片〞,从这一熟悉过程中〔点击箭头依次连接以上四图,你感悟到些什么呢〔点击讨论问题〕?请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结论】大家谈的很好,我们应该学习前人熟悉自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破除迷信,实事求是,崇尚科学的观念和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用动态的、开展的眼光熟悉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开展.过渡:人们在熟悉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4.请大家在笔记本上画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并用地球的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和外表积描述地球的大小.答案: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 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外表积约5.1亿平方千米.过渡: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绕赤道一圈,大约要一年多才能走完.这样大的一个地球 ,人们要熟悉它,研究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难了.如何才能便于我们学习、研究呢?〔教师出示地球仪,有条件的学校可每个学习小组发一个地球仪,配合学生学习〕探究活动二地球的模型一一地球仪1.小组合作,描绘地球仪简图.2.讨论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总结地球仪的特点.【精讲点拨】地球仪与地球实体的不同表现在:①地球仪是地球缩小了的模型;②地球仪上的能使之绕着转动的地轴,以及绘制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③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今天这节课是我们“熟悉地球〞的第一节课,同学们不仅明确了人类的家园是一个球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熟悉过程:天圆地方一推测为球体一证实为球体一确证为球体{外表积 ----- 约5.1亿平方千米{南极 ----- 地轴南段与地球外表交点1 .人类熟悉地球的先后过程排序最正确的选项是 〔B 〕①天圆地方 ②地球卫星照片 ③根据太阳、月亮形状推测地球是球体 球航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2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 〔 B 〕A.天圆地方B.地球是个球体C.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D.地球的大小3 .表示地球最大周长约 4万千米的是以下图中的〔A 〕而且对它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熟悉.朋友〞,它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熟悉地球根据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复述本节知识要点在此根底上,同学们还熟悉了 “地球仪〞这样一位“新 ,学习地理.,并概括为“一球三数〞 “一轴二极〞.地球平均半径 6 371千米 大小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轴 地球仪北极—-地球自转轴〔假想〕 地轴北段与地球外表交点④麦哲伦船队环A.aB.bC.cD.d4.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土!!半径为(B )A.6 375千米B.6 371千米C.6 378千米D.6 336千米5.谜语“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不要看它个子小,载着河山飞快跑.〞的谜底是(D )A.地球B.地球卫星照片C.地图D.地球仪素材拓具体见光盘.展第2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知识与技能教1.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学2.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和半球位置.目二、过程与方法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识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2.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养成良好的空间观念.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答案:东西方向.4.0纬线是哪一条?北纬和南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答案:赤道是0.纬线,北纬用“ N〞表示,南纬用“ S〞表示.5.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答案:0纬线〔赤道〕.二、经线和经度多媒体展示〔课本P7图1.9 “经线和经度〞,课本P8图1.10 “格林尼治0 0经线〞〕读图思考,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自学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叫经线?答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叫经线.2.经线的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与纬线有什么不同答案:经线是一个半圆,长度都相等,指示南北方向.3.0经线又称什么线?东经和西经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答案: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东经用“ E〞表示,西经用“ W〞表示.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答案: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 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三、利用经纬网定位学生翻开课本P9,阅读课文和观察图1.12 “经纬网〞,说一说经纬网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答案: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外表任一地点的位置.探究活动一■ 纬线和纬度读课本P6〜7图文内容,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讨论以下问题:1.纬度相同的纬线有几条?怎样区分它们?有没有不做标注的纬线?答案:纬度相同的纬线有2条,用北纬和南纬进行区分. 0.纬线不用做标注.2.请按图说出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并根据自己学校所在地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带.〔也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答案:具体如下图:做.甲、离茸的划分过渡:通过研讨大家已经掌握纬线和纬度的知识,但要确定地面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还需要学习经线和经度的知识.探究活动二经线和经度读课本P7〜8图文内容,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讨论以下问题:1.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教师要做必要的提示〕答案: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向东、向西各分180:分别用东经和西经表示,东经向东增大,西经向西增大.2.在地球仪上找出20°W和160°E以及0°和180 °组成的经线圈,比拟哪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少?〔提示学生组成经线圈必须是相对应的两条经线 ,即两条经线的度数和是 180 〕答案:20 W 和160 E 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少.【精讲点拨】 经纬度的划分可以用以下图来表示ifwr 20B i 〔r硒即 於向西愈大 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相互问答交流,在学生对图理解的根底上,为便于学生记住其变化规律,可以概括为“北大北纬,南大南纬,东大东经,西大西经〞.过渡: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纵横交错,交织成网,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经纬网的知识. 探究活动三 利用经纬网定位定位游戏: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定位游戏,加深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在游戏中练习利用经纬网 定位.1 .游戏的准备.教师根据学生的座位在黑板上画出经纬网图 〔如图〕,使学生明确每一排是哪 一条纬线,每一行是哪一条经线,先让学生对照经纬网图确定自己的位置 ,然后再观察其他同 学的位置. 本担子午线2D* ISO" । |………T 痂蜘 感句萩jft£2 .游戏的方法.“定位站人〞 ,如在图上定出A 点,那么,第三排、第三行的同学就站起来说 出自己的位置〔20 N,10 E 〕.“站人定位〞,如在第6排、第5行的同学说出自己的位置 〔10 S,10 W 〕.那么,让其上来描出 B 点.3 .游戏的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说位置比赛、描位置比赛、说描结合、自说他描接力赛等多种形式的游戏练习.还可以让说错或描错的同学表演一个节目活泼课堂气氛. 本节主要学习了经纬网的构成及作用,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构成,我们先学习了纬线和 纬度、经线和经度的特征及划分 ,还有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为学习经纬网定位打下了基础,最后把经纬线综合在一起,结合活动学习了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外表任一地点的地理位置,其中利用经纬网定位是难点内容,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是本节的根底和重点内蟀授的表示方法L 育、1K 低玮度地区的划分「蛙战的含义I 东西半球的划分1 .有关经线和纬线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当 示东西方向 B.所有经线相等,所有纬线相等堂 C.赤道是经线,本初子午线是纬线 D.纬线是半圆,经线是圆检 2.0经线又称为〔B 〕测 A.赤道 B.本初子午线C.南北半球分界线D.东西半球分界线3 .以下纬线最接近赤道的是 〔D 〕A.70 NB.40 SC.80 SD.10 N4 .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B 〕〔她〕南北半球的划分 稣纬网借*•定桢置经线和经度* 经度的衣东方法A.赤道B.20 W经线和160 °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C.20 E经线和160 W经线组成的经线圈D.本初子午线和180 °经线组成的经线圈5.以下四个地点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B 〕A.10 S,30 WB.25 N,10 WC.50 N,170 ED.20 S,30 E素材拓具体见光盘.展。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精品教案17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精品教案17
2.在自制地球仪上画出东经90°、西经90°Βιβλιοθήκη 西经180°这几条经线。5
20
10
10




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 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 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活动1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
强化训练:
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回答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
教学资源
课件
重点
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复习上节课内容
经度和纬度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经纬网、地图的类型和阅读方法等内容。

本章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地理空间观念和地图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阅读地图的能力,但对于地球的运动、经纬网等知识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基本地理知识。

2.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地图的能力,学会使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3.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运动2.经纬网的构成和应用3.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地理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图,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准备好PPT等教学工具。

3.安排好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样的吗?地球是如何运动的?”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知识。

通过PPT展示地球的运动图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运动。

3.操练(10分钟)讲解经纬网的构成和应用。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寻指定的地点,并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地图,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地标,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拓展(10分钟)介绍地图的类型和阅读方法。

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地图,探讨它们的阅读技巧。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一、课标(一)课程内容标准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二)课标具体目标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2.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并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二、重点、难点(一)教材的重难点:重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二)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重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难点: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三、学情分析(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90%学生能够掌握2、地球的形状:95%学生能够掌握3、地球的大小:90%学生能够掌握4、地球仪上的点和线:90%学生能够掌握(二)普遍性问题: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描述不全面四、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五、教学过程【构建动场】同学们,进入初中,我们开设了一门新的课程,叫做地理,那么,同学们对地理有多少了解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地理,了解地理,探究地理的奥秘。

那么,地球表面是什么形状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地球的形状及大小。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的那些过程?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一: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活动程序: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自主学习:这一部分比较简单主要搞学生活动,找几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认识地球所经历的历程:展示自学成果: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艰辛漫长天圆地方说——太阳和月亮---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活动策略:本部分为基础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学会。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2、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4、认识地图和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5、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辨认,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地图上比例尺的运用4、认识海拔和相对高度,陆地地形,等高线地形图教学难点:1、地球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2、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3、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器材:地球仪、地图课时安排:6个课时备课教师备课日期9.4 共( 3 )课时备课内容地球和地球仪章节第一章第一节教学设计复备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能力目标: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地球的形状(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部编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地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全章 分课时)

部编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地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全章 分课时)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径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径线和径度。

2、纬线和纬度三、教具地球仪和活动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设计(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同学们思考: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2、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分别是多少?(同学回答,老师总结)好,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二、地球的模型(板书)人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考察,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于是就依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此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板书)同学们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就是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在地球仪上用颜色,文字,符号,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指图讲解)我们看用蓝色表示河流湖泊,用黄色表示山脉,文字表示名称,用符号表示国界,铁路等。

大家看(转动地球仪)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的转动,是绕着一根轴在旋转,这根轴就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地轴(板书)事实上,大家想一想,地球里会不会真有一根轴呢?不是的,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地轴穿过球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同学们看,指向北方的一点,叫北极(板书),指向南方的一点叫南极,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地轴和两极(板书)同学们再看,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纬线,而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我们就叫它经线,好,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纬线和经线,(配合地球仪来讲)四、纬线和经线(板书)(用移动小黑板列表格对比纬线和经线。

)首先我们来看纬线和经线的定义,(填写表格)接下来同学们再观察,看一看:(1)所有的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2)我们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经线圈呢?(3)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同学回答,老师填表格)好,这个表格填完了,那么同学们应该明确,纬线和经线是不同的,纬线是圆,经线是半圆,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

(2)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3)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能力目标:(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借助地球仪,使用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列表比较法等了解经纬线的含义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情感目标:(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1.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运用图表分析纬线的特点和纬度的划分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教学方法1.讲授法2.合作探究法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地球仪、地图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人类的家园。

[板书]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讲授新课1.先通过动画,使学生对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有个了解,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画图,表示出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同时表明教师的观点:“我画出我想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看看如何”,通过一点一滴使学生在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同时,不再只是崇拜教师的权威,培养创新的意识。

[讲解] 地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球体,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取地球的平均半径,即6371千米。

2.地球仪地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运动的,在转动过程中始终斜着“身子”绕地轴转动。

地轴与地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

在摆放地球仪时,将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大家摆一摆,互相评判一下。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精品教案28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精品教案28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 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 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 S、150W。
度数的变化规律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四、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活动情景2:埃特纳火山海拔3340米,是“欧洲最高的活火山”,每隔几年便会喷发一次。上一次喷发发生在1998年7月23日,当时火山口的烟柱高达万米。埃特纳火山在“沉睡”了数年 后,今年10月27日凌晨突然发生猛烈喷发,后又在连续遭到5次地震波的 袭击后多次爆发,11月25日清晨它又喷发出炽热的岩浆和黑色浓烟,上图是它喷发时的经线和 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
地图册
学法
指导
使学生能够掌握读图分析和探究
教 学过程
共案部分
个案部分
(导入新课)
纬线(圈)
经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N、125.3E。
强化训练:
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表格式)2022版的课程标准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表格式)2022版的课程标准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教材归纳出人类对地球的认识阶段。
2.通过图片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以及大小。
3.通过教具和教师讲述帮助学生掌握地球仪的相关知识。
探究一
设计意图:
1.通过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与对教材的理解,认识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漫长而曲折。
活动一
设计意图:
2.通过教师讲授、图片等教具的使用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并且在完成活动题时,通过与学校中熟悉事物的比较,更直观的感受地球的大小。


探究一: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新授)在古代,人类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一直是猜测论证,直到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从地球以外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才第一次认识到了地球的真面貌,可以说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组讨论)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别都达到了什么认知水平?
活动一
1.展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描述地球的大小,解释极半径和赤道半径。
2.感受地球的大小,描述地球的形状。
极半径6357km 赤道半径6378km
平均6371km 可见地球是个两极稍窄,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本活动题2
活动二
展示地球仪,向学生说明地球如此庞大,要研究其全貌只能借助模型-地球仪。
2.“区域认知”中的“建立地理空间观念”,具体对应的内容是:“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位置、地球的大小,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
内容与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内容分析
本课是统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第二小标题,本课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导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能够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第二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仪及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能够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建立基本的地理认识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感。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仪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首先,介绍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其次,阐述地球仪的构成,如经纬线、刻度、比例尺等,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学习。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地球仪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使用地球仪查找某一地区的位置。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学生已经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简单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基本概念、自转和公转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已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仪的简单使用。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多样化的学习风格,有的学生擅长视觉学习,有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还有的学生喜欢通过讨论交流来掌握知识。
2. 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地球仪实物,引发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将学生分组,每组观察地球仪,讨论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比例尺等要素,并尝试运用地球仪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精品教案

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精品教案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作业布置

预习提纲




行状
大小
模型
教Hale Waihona Puke 学札记本节教学内容是整个地理学习的基础和重点之一,而且教学难度较大。一是空间概念较强,涉及新名词与新概念比较多,二是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时间与空间静态与动态和图形中的点、线、面、体的联系思想转换较大。为此,教学既不能过于追求进度,也不能过于施加难度。要切实联系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景,用好用活教材、地球仪、和相关图像,使学生在观察与思考、操作与演示、联系与应用中对涉及的空间概念建立起直观的感知,并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达到各项教学目标要求。
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教师活动: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教师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第三组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第三组同学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第四组的代表上来为我们讲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径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径线和径度。

2、纬线和纬度三、教具地球仪和活动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设计(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同学们思考: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2、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分别是多少?(同学回答,老师总结)好,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二、地球的模型(板书)人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考察,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于是就依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此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板书)同学们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就是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在地球仪上用颜色,文字,符号,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指图讲解)我们看用蓝色表示河流湖泊,用黄色表示山脉,文字表示名称,用符号表示国界,铁路等。

大家看(转动地球仪)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的转动,是绕着一根轴在旋转,这根轴就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地轴(板书)事实上,大家想一想,地球里会不会真有一根轴呢?不是的,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地轴穿过球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同学们看,指向北方的一点,叫北极(板书),指向南方的一点叫南极,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地轴和两极(板书)同学们再看,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纬线,而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我们就叫它经线,好,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纬线和经线,(配合地球仪来讲)四、纬线和经线(板书)(用移动小黑板列表格对比纬线和经线。

)(1)所有的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2)我们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经线圈呢?(3)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同学回答,老师填表格)好,这个表格填完了,那么同学们应该明确,纬线和经线是不同的,纬线是圆,经线是半圆,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和地图》教学设计
年级七年级学科地理学校新团初中姓名陈学官
第一课时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
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
引导、指导、评定、表扬
纬线和经线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

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利用经纬网定位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帮互学。

提问,及时纠正、辅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