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常见易混淆词语辨析

合集下载

公务员易混淆成语辨析

公务员易混淆成语辨析

公务员易混成语辨析【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安分守己:分:本分。

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也比喻保持自身的规矩。

循规蹈矩:循:遵守;蹈:踩;矩:方尺。

一点也不敢轻举妄动。

也形容拘泥保守;不敢有任何变动。

按部就班: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

原指写文章按照内容需要来安排章节、选词、定句。

后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

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独树一帜】【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树:树立。

帜:旗帜。

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自成一家。

标新立异:标:揭举;立:树立。

持不同的态度或看法。

提出新奇的见解和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陈词滥调】【老生常谈】陈词滥调:陈词:陈旧的不合实用的言词;滥:空泛;失真。

陈旧、空泛、不切实际的论调。

老生常谈:老生:老书生。

原指老书生经常谈论的事物或观点。

后泛指毫无新意的理论或老话。

【孤注一掷】【破釜沉舟】孤注一掷:注:赌注;孤注:赌钱的人在输急时把所有的钱并在一起作为赌注;掷:这里指赌钱时掷骰子。

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

破釜沉舟:釜:古代的一种锅;舟:船。

砸碎锅子;凿沉船只。

比喻战斗到底。

【口蜜腹剑】【笑里藏刀】口蜜腹剑: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

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用作贬义)笑里藏刀: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藏:隐藏。

(用作贬义)【每况愈下】【江河日下】每况愈下:每:每一次;逐一;况:状况;愈:更加。

比喻情况的发展越来越不好。

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处。

江河一天天流向低处;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势越来越糟。

【美不胜收】【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胜:尽;收:接收;领略。

形容美好的事物、景色非常多;人们一时间领略、欣赏不过来。

琳琅满目:琳琅:美玉。

满眼都是美好而珍贵的东西。

比喻精美、珍贵的物品很多。

【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防:防备;患:灾祸;然:这样;如此;未然:没有成为事实;没有这样。

在事故或灾难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

39个机关公文常用易混淆词语

39个机关公文常用易混淆词语

39个机关公文常用易混淆词语一、“机制”“体制”“制度”的区别与用法“机制”“体制”和“制度”都是多义词,在涉及社会生活时,它们有一个义项意思比较接近,在使用时需要辨析。

“机制”可用来表示“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例如:1.他们正在积极探索建立企业科技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2.在继续完善荒山租赁承包政策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非公有制造林绿化的新机制。

3.这个村的实践说明,让群众参与村级财务管理,建立符合实际的民主监督机制,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4.要进一步强化风险监管,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基金管理预测和预警报告制度。

5.这件事也反映出市政府危机事件反应机制尚不够迅速、灵活、高效。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机制”所指,都跟某种“作用”有关。

可以说,“机制”多用来指起某种作用的系统;或者说,指某种成系统的作用。

“体制”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工作部署的制度”。

例如:1.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以确保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

3.我们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4.这家医院为全市医疗体制改革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5.许多同志提出,要加大教育投入并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体制”指某方面的机构设置和运作。

“制度”可用来指“在某方面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例如:1.要严肃财经纪律、健全财会制度、加强人员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强化监督检查。

2.“黄金周”休假制度,对我市旅游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3.该企业在劳动用工上,实施了全员竞争上岗和下岗分流制度。

4.商家在对消费者承诺的同时,进一步严格内部员工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5.要加快大中城市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制度”指办事规章或行动准则。

总的来说,如果侧重于指起某种作用的系统,或者说,侧重于指某种成系统的作用,宜用“机制”;如果侧重于指某个领域的机构设置和运作,宜用“体制”;如果侧重于指某方面的规定、规程、规章或行动准则,宜用“制度”。

分享1:公文易混淆词语的词义辨析及用法

分享1:公文易混淆词语的词义辨析及用法

公文易混淆词语的词义辨析及用法1.称谓问题(1)介绍领导,有时职衔在前、姓名在后,如“局长××”;有时姓名在前、职衔在后,如“××局长”。

两者在表达效果上有些区别:前者是客观性表述,后者则含有敬意(敬称)。

公文一般采用前一种方式,即客观性表述;当然,如果介绍上级领导,也可使用敬称。

介绍离职领导经常用到“原”字,“原”的位置也有讲究。

例如,“原××局局长××”和“××局原局长××”,前者表示这个局已不存在,当然××也不是局长了;后者表示虽然局长换了,但这个局仍然存在。

所以,“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的用法是正确的,因为现在已经没有冶金工业部了;“海南文昌市委原书记××”的用法也是正确的(可参见《人民日报》2008年8月28日第10版),因为不存在的只是这个书记而已。

(2)采用客观性表述时,很多人习惯在职务和姓名之后加上“同志”二字,如“局长××同志”。

其实,这是口语的习惯说法,书面语中这个“同志”是多余的。

我们看《人民日报》介绍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和姓名之后也没有“同志”。

“职务+姓名+同志”的用法,常见于讣告、悼词(可参见《人民日报》2008年8月28日第4版)。

公文使用“同志”一词还需注意两点。

①这个词有特指和泛指两种含义(参见《词典》第1368页)。

干部任免文件中,如果是党委任免干部,被任免人姓名之后要加“同志”二字,这里的“同志”特指党内干部,是“党内互称同志”的体现;如果是行政任免,一般不加“同志”,因为行政干部不一定都是党员。

以上是特指的例子;而领导讲话或工作报告里的“同志们”则是泛指。

②主送本系统、本单位的公文,对于众所熟知的领导,可以仅用“同志”称谓而不必冠以职衔。

例如印发局长在本单位某次会议上的讲话,标题可拟为《关于印发×××同志在××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作为秘书工作者,在公文写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音同形似而意义有差异甚至迥异的词语,若运用不当,就会影响表情达意或产生谬误。

现列举数例,供写作时参考。

截止与截至“截止”一词偏重于“止(停止或结束)”,意思是到一定期限就停止或结束。

如:报到于×月×日截止(不能用截至)。

“截至”则偏重于“至(到)”,意思是截止到某个时候。

如:报到日期截至×月×日;截至目前。

以致与以至“以致”一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如:小李在公司不好好工作,以致被老板“炒了鱿鱼”。

“以至”也是连词,一方面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如:老张、老李、老王以至看大门的老赵都知道这件事,你却不知道。

另一方面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如:大家每天都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以至3万双鞋的生产任务提前一周就完成了。

盈利与营利“盈利”是名词,有两个含义:①企业单位的利润。

②获得的利润。

如:该企业月盈利10万元。

“营利”则是动词,意思是“谋求利润”。

如:该组织以非法营利为目的,必须坚决予以打击。

暴发与爆发这两个都是动词,都有“突然、迅速地发生”的含义。

“暴发”使用范围较窄,常用于洪水。

如:大雨导致山洪暴发。

有时指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得势,与“户”字连用。

如:葛朗台是资产阶级暴发户。

“爆发”本义是弹药爆炸,比喻像弹药爆炸一样突然、迅猛地发生。

“爆发”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弹药、火山、火势、打雷等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

也可用于战争、斗争、革命、起义、暴动等。

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爆发”还可用于形容众人的声音(欢呼声、喊杀声、掌声等),如:局长话音刚落,同志们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启用与起用“启用”指的是“开始使用”,用的对象多指物。

如:某某印章自×月×日开始启用。

小心用错!公文写作常用词语辨析

小心用错!公文写作常用词语辨析

公文写作常用词语辨析一、常用词语辨析1. 报告 vs. 请示报告: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或提出建议。

例如:“关于XX项目进展情况的报告”。

请示:用于向上级请示工作、请求指示或批准。

例如:“关于XX项目资金申请的请示”。

2. 通知 vs. 通报通知:用于发布指示、安排工作、传达事项等。

例如:“关于开展XX活动的通知”。

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情况等。

例如:“关于XX事件处理情况的通报”。

3. 决定 vs. 决议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定或安排工作。

例如:“关于调整公司组织结构的决定”。

决议:用于会议通过的决议事项,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例如:“关于通过XX年度工作计划的决议”。

4. 批复 vs. 批示批复:用于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正式答复。

例如:“关于XX项目资金申请的批复”。

批示:用于领导对公文或事项的指示或意见,通常附在公文上。

例如:“请按规定办理”——领导批示。

5. 意见 vs. 建议意见:用于提出对某事项的看法或处理办法,具有指导性。

例如:“关于加强员工培训的意见”。

建议:用于提出改进或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供参考或采纳。

例如:“关于优化工作流程的建议”。

二、公文常用词语示例1. 关于用于引出公文的主题或事项。

例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通知”。

2. 根据用于说明公文的依据或来源。

例如:“根据公司年度工作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3. 为此用于总结前文并引出后续内容。

例如:“为此,特作如下安排”。

4. 现将用于引出具体内容或事项。

例如:“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5. 特此用于强调某事项的特别性或重要性。

例如:“特此通知”。

三、公文写作注意事项用词准确: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词语,确保表达的准确性。

语言简练:公文语言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繁杂。

格式规范:按照公文格式要求,确保公文的规范性。

逻辑清晰:公文内容应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便于阅读和理解。

公文常用易错的字词辨析

公文常用易错的字词辨析

公文常用易错的字词辨析在公文写作中,正确使用单词和短语非常重要。

毕竟,笔误和拼写错误可能会导致误解和误解。

因此,人们需要尤其小心,以避免常用易错的字词的混淆。

以下是一些公文中常见的易错字词以及它们的正确用法。

一、经济类词汇1.1 账户 (account) 与帐户 (account)这两个单词看似只是繁简体的不同,但在公文写作中差别却非常重要。

账户(account)是指计算、统计、记录财务交易的方法,如银行账户、借记卡账户等。

帐户(account)则是指公文中用于建议、申请或询问的书面形式。

因此,当我们在写公文时,需要注意是用哪一个单词。

1.2 投资 (investment) 与拨款 (appropriation)投资是指将资金或其他有价值的东西放到某个行业或企业中的行为,目的是获取更大的回报。

而拨款则是从政府或组织的预算中划拨资金的行为。

在公文写作时,需要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单词,以避免误解。

1.3 支付 (payment) 与付款 (disbursement)这两个词都涉及将钱支付给某人或某机构,但两者的含义略有不同。

支付(payment)是指向某个账户或者以某种方式把钱支付给某人或者某机构的行为。

付款(disbursement)则指向某一项费用、计划或活动发放汇款或派遣款项的行为。

二、政治类词汇2.1 同胞 (compatriot) 与同伴 (companion)同胞(compatriot)在政治文件中通常泛指国家公民,而同伴(companion)则是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或伴侣。

因此,在撰写公文时,要根据不同语境选择正确的单词。

2.2 关系 (relationship) 与联系 (connection)关系(relationship)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形成的一种联系;联系(connection)则是指物质上的连接或人与人之间的关联。

在政治文件中,它们的使用非常普遍,但容易混淆。

必须注意它们的用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公文写作中常用易混淆词语

公文写作中常用易混淆词语

公文写作中常用易混淆词语在日常公文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同义词、近义词、异形词等词语使用不当的语句,这不仅会影响到公文的权威性,有时候可能还会造成误解,导致在工作落实过程中出现差错。

所以,我们应该注意掌握这些词的差异,准确使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1.抓紧、加紧抓紧:紧紧地把握住,不放松,及物动词。

加紧:加快处理,不及物动词。

例如,抓紧时间加紧(开展、进行)生产2.合龙、合拢合拢:动词,有两个意思。

“合拢”可用于各种事物。

一是“闭上、合上”。

例如:他两眼合拢,闭目养神。

他们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二是“收拢、聚合”。

例如:他先双手合拢,接着打出别的套路。

经过联络,几股人流终于合拢到一起。

合龙:用于堤坝等工程,修筑堤坝、围堰或桥梁,都从两端开始施工,最后在中间对接。

自古以来,中间的对接口都称“龙口”或“龙门”,所以最后在龙口对接称“合龙”或“合龙门”。

“合龙”强调做到两端工程在龙口接合得天衣无缝,整个工程像一条龙一样浑然一体,用数学公式表示:1+1=1。

拢,意思是合上、靠近;“合拢”指两个或多个个体靠近、闭合。

“合拢”后的个体一般还是各自独立的,并没有变成浑然一体的整体。

如书本合拢,一张张书页还是各自独立的。

用数学公式表示:1+1=2。

3.截至、截止截至,意思是“停止于(某期限)”,及物动词,后面要接宾语,一般接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截至”不能出现在句尾。

例如:这项工作截至今年六月底。

截止,意思是“(到某期限)停止”,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接宾语,一般只出现在句尾。

例如:这项工作到今年六月底截止。

简单记忆:“截至”一般出现在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之前,而“截止”一般出现在表示时间的词或句子之后,两者位置刚好相反。

但是,如果在“截止”后加上“到”或“于”,变成“截止到”、“截止于”,则和“截至”的意义用法相当,两者可以互换。

例如:“截至7月1日”与“截止到(于)7月1日”意义是相同的,两种表述都可以。

4.制订、制定“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它的使用对象多为相对问题简单、单项性的、短期的、规模较小的规划活动等。

公文中常用错的词语辨析

公文中常用错的词语辨析

公文中常用错的词语辨析一、容易混淆的词组1、截止、截至。

“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为止或停止,“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时候。

二者不能混用。

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止”,即在计时点上,所进行的事情已经完结或基本完结;后者则不强调事情的完结,强调的是该计时点上的事态。

2、制订、制定。

“制订”是指创制拟定,“制定”是指定出。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方案、计划等的形成过程,而后者则强调法规等的定型和拍扳定案。

3、权利、权力。

“权利”是指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应享受的利益,后者则单指政治强制力和支配力,不一定包括利益。

4、以至、以致。

“以至”是指事物扩展、延伸或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效果,“以致”是指事态发展所形成的结果。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至”用于事物程度的升级,而后者用于原因导致的后果。

5、急待、亟待。

“急待”是指紧急待办,“亟待”是指极须,急迫待办。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后者则更强调意义重要性。

另外,亟待还包含问题的严重性已达极点,否则不宜用“亟待”一词。

6、决不、绝不。

“决不”是指决心不,“绝不”是指绝对不。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就本身而言,强调的是意志上的控制,多用于表决心或表示心愿;而后者是没有任何条件限制的,不管人的主观意志如何,虽然也适用于自身,但多适用于对普通对象作出限制规定。

7、记取、汲取。

“记取”是指记住,“汲取”是指吸取。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强记;后者强调在加工、提高基础上的吸取。

二者适用对象和情况有所不同:对自己或内部的事或现成的经验教训,多用记取;对他人或外部的经验教训、营养等,则用汲取。

8、检察、监察。

“检察”是指审查被检举的犯罪事实,“监察”是指监督各级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并检举违法失职的机关或工作人员。

检察与监察的区别有三:第一,方式不同。

一个是审查,一个是监督。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

公文写作中几组易混淆的词语
1. 公告和通告:公告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向国内外公开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2. 决定和决议:决定是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决议是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3. 请示和批复: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一种公文;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4. 决定和命令:决定是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命令是由领导机关、领导机关的法定代表人发布的,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执行或服从的公文。

5. 公告和通告:公告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向国内外公开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6. 请示和批复: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一种公文;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7. 报告和请示: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一种公文;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易混易错常用公文字词辨析

易混易错常用公文字词辨析

易混易错常用公文字词辨析易混易错的公文字词辨析是中文写作和阅读中常见的问题。

在使用这些常用公文字词时,很容易混淆它们的意思。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易混淆公文字词以及它们的辨析。

1. 公共与共用:公共表示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共同拥有或可使用的资源或设施。

共用表示由多个人或组织共同使用的东西。

例如,公共图书馆是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而共用的车辆可能是由几个人共享的。

2. 确定与确定:确定表示明确或确认某个事物的性质、存在或结果。

确定表示对某个事物有所了解,并且采取适当的行动。

例如,你可以确定一个问题的答案并决定如何解决它。

3. 处理与处理:处理表示对问题或情况进行处理或解决。

处理表示对材料或物品进行加工或处理。

例如,你可以处理一个紧急事态,并且处理食物使其更加可口。

4. 全面与全面:全面表示包括所有方面或方向的。

全面表示在某个领域或方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或技能。

例如,全面的发展意味着在各个方面都有进步。

5. 可能与可能:可能表示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可能表示可以实现或完成的事物。

例如,这个计划可能会失败,但有可能实现。

6. 仔细与细心:仔细表示做事时小心、谨慎或耐心。

细心表示注重细节,做事认真。

例如,你可以仔细检查一份文件,并细心处理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7. 失败与失败:失败表示没有成功或达到预期目标。

失败表示在某个方面或能力上不如其他人或事物。

例如,他在考试中失败了,但他并不是一个失败者。

8. 亲自与亲自:亲自表示亲自参与或亲自完成。

亲自表示亲密或亲近的关系。

例如,我亲自去参加了会议,并与亲人一起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易混易错的公文字词,我们可以在写作和阅读中更准确地使用它们,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公务员考试易混淆的词语辨析

公务员考试易混淆的词语辨析

易混淆的词语1、暧昧:含糊、不明朗,不光明磊落,不便告人。

暗昧:同“暧昧”。

还可表示不聪明,愚昧。

2、包含:包容含有。

包涵:原谅、宽恕。

3、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

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

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4、必须: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一定要”。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可作谓语,如“阵地战也必需”,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

5、哺养:喂养,使长大。

抚养:抚育、照料并教养。

6、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7、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

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

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8、长年:一年到头,整年。

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

常年:*终年、常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平常年份,如“常年产量不过半200斤”。

9、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

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10、醇厚:口味纯正浓厚,亦用于人的品质或风俗,此时同“淳厚”。

淳厚[纯厚]:只指品质风俗质朴敦厚。

111、伺候[cì。

hou]: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

侍候: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12、窜改: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改动。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历史、理论、政策等。

13、度过:用于时间方面。

渡过:用于有水面的空间或难点、危机、困难时期。

14、法制:名词,法律制度。

法治:名词或动词,依法终古治国的思想、方法15、反映:*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如“药物反应”。

*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如“化学反应”。

*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如“反应如此之快”。

16、妨害:使受损害。

如“妨害健康”、“妨害要表达的义理”。

公考易混淆实词辨析大全

公考易混淆实词辨析大全

公考易混淆实词辨析大全
实词辨析是很多考生在公务员考试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易混淆实词辨析大全:
1. 重视与重视。

“重视”指对某事物或某人认真看待,认为其重要性不可忽视;“重视”则指对某事物或某人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重量或重要性。

2. 研究与研究。

“研究”指对某一问题、现象或事物进行系统的调查、探讨和分析;“研究”则指对某一问题、现象或事物进行系统的调查、探讨和分析。

3. 推进与推进。

“推进”指使事物向前发展或向前移动;“推进”则指使事物向前发展或向前移动。

4. 培养与培养。

“培养”指通过教育、训练等手段使人的能力、品质得到发展;“培养”则指通过教育、训练等手段使人的能力、品质得到发展。

5. 着手与着手。

“着手”指开始进行某项工作或活动;“着手”则指开始进
行某项工作或活动。

6. 确定与确定。

“确定”指对某事物或某人做出明确的判断或决定;“确定”则指对某事物或某人做出明确的判断或决定。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易混淆实词辨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多加练习和总结,可以帮助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
记忆。

祝你考试顺利!。

公文写作中易混淆的十大同音、同义词

公文写作中易混淆的十大同音、同义词

公文写作中易混淆的十大同音、同义词公文写作中易混淆的十大同音、同义词一、引言在公文写作中,正确使用词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使用错误的词语可能会造成误解或者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介绍公文写作中易混淆的十大同音、同义词,以供参考使用。

二、同音词1. 使/事这两个词的发音相同,但含义不同。

使指的是让某人或者某物发生某种状态或者动作;而事指代具体的事件或者事情。

正确使用示例:请你使他明天来见我。

错误使用示例:请你事他明天来见我。

2. 辈/备辈指代同辈、同一级别的人;备则指准备或者提供。

正确使用示例:他们是同辈的好朋友。

错误使用示例:他们是同备的好朋友。

3. 家族/家具家族指的是家庭中的亲属系统;家具则指放置在家中供人使用的物品。

正确使用示例:这是我们家族的传统习俗。

错误使用示例:这是我们家具的传统习俗。

4. 执/侦执指的是执行、实施;侦则指调查、研究。

正确使用示例:他负责执法工作。

错误使用示例:他负责侦法工作。

5. 取/趣取表示取得某物,采取某种行动;趣则表示兴趣、爱好。

正确使用示例:你可以去取车票。

错误使用示例:你可以去趣车票。

三、同义词1. 取得/获得这两个词的意思都是获取或者得到,但用法上有所不同。

取得强调的是经过努力或者斗争获得某物;获得则强调的是通过某种手段达到目的。

正确使用示例: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错误使用示例:他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2. 传达/表达传达指的是将信息或者意见传递给他人;表达则强调用语言、行动或者其他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思想、感情等。

正确使用示例:请你将这个消息传达给他。

错误使用示例:请你将这个消息表达给他。

3. 组织/机构组织指的是由成员组成的系统或者机构;机构则指专门进行某种活动或者管理某种事务的组织。

正确使用示例:我们的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组织。

错误使用示例:我们的公司是一家全球性机构。

4. 问题/难题问题和难题的意思都是指困扰、待解决的事情,但问题更常用,泛指各种各样的待解决的事情;而难题则指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

【公文提升小知识之四】易混淆词用法辨析

【公文提升小知识之四】易混淆词用法辨析

易混淆词用法辨析(一)
在公文写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音同形似而意义有差异的词语,若运用不当,可能会影响到公文的权威性与严谨性,有时甚至会造成误解导致工作落实过程中出现偏差,现列举数例供写作时参考。

一、“抓紧”与“加紧”
抓紧:紧紧地把握住,不放松。

加紧:加快速度或加强程度。

例如:“抓紧时间”“加紧(开展、进行)生产”。

二、“汲取”与“吸取”
汲取:往往与表示抽象事物的词语搭配,强调在加工、提高基础上的吸取,多用于书面语。

吸取:搭配对象非常广泛,既有表示抽象事物的词语,也有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可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例如:“汲取经验”“吸取养料”。

三、“倍受”与“备受”
倍受:表示加倍得到,有更加、格外的意思。

备受:表示完全得到,程度上的绝对。

例如:“倍受鼓舞”“备受欢迎”。

四、“作出”与“做出”
作出:指的是意识形态的动作,多为思想上的。

做出:指的是实际行动,多为行为上的。

例如:“作出贡献”“做出一个高难动作”。

公文中容易混淆的词语

公文中容易混淆的词语

公文中容易混淆的词语
以下是 6 条关于公文中容易混淆的词语及例子:
1. “必须”和“必需”。

哎呀,你可别小瞧这两个词儿啊!比如说“你必须按时完成任务”,这里强调的是一定要做到;而“生活中必需的物品”,强调的是缺少不了的东西。

想想看,如果用错了,那意思可就差得远啦!
2. “截止”和“截至”。

嘿呀,这俩词真挺容易弄混的呢!“报名截止到明天”,就是说到明天就结束了;“截至目前的情况”,就是说从开始到现在的情况。

这不仔细区分还真容易搞错呀,是不是?
3. “制定”和“制订”。

哎呀呀,好多人分不清呢!“制定国家政策”,那可是很严肃、很正式的;“制订一个计划”,相比之下就稍微灵活一些啦。

它们的用法不一样,弄错了可就闹笑话啦,你说呢?
4. “反应”和“反映”。

这两个词也容易让人晕乎啊!“他的反应很快”,是说他做出的回应;“向上级反映情况”,就是把事情呈现出来。

可不能乱用呀,要不然别人能明白你的意思吗?
5. “启用”和“起用”。

你看啊,“启用新设备”,那是开始使用新的东西;“起用新人”,就是让新人得到任用。

这俩词虽然长得像,但意思可有差别呢,得牢记呀!
6. “推脱”和“推托”。

哇塞,这俩也是容易搞混的呀!“他总是推脱责任”,就是不想承担;“找借口推托不去”,就是找理由不去。

这么一解释是不是清楚多啦,可别再用错咯!
我的观点就是:这些容易混淆的词语在公文中可得特别注意呀,用错了可能会导致意思完全不一样,大家一定要认真区分!。

常见易混淆的公文用词

常见易混淆的公文用词

常见易混淆的公文用词“分量”不是“份量”。

份:整体里的一部分,如:把一斤糖分成四份,股份等;分(fèn):职责和权利的限度,如:本分,过分,恰如其分,分内事等。

“欢度”不是“欢渡”。

度:指时间,从此时到彼时,如:欢度春节,度假村;渡:指渡河,从此岸到彼岸;如:横渡长江,飞渡太平洋。

“渡过”难关要用“渡”。

“国是”不是“国事”。

国是:指国家大计、方针政策、大是大非的问题,如:与民主党派共商国是。

国事:指国家大事、新事,如:进行国事访问。

“九州”不是“九洲”。

九州:指古代的行政区划,九州为中国古代的代称。

洲:指大陆及其附属岛屿的总称,如:五大洲、欧洲。

“嘉宾”不是“佳宾”。

嘉宾:指美好的客人,是对客人的尊称,不能错用为“佳宾”。

“作”与“做”。

作:用于表示抽象意义的范围。

如:作了规定,作了报告,作出努力;做:用于表示具体行为的范围。

如:做功课,做工作,做事。

二者很多地方不能通用和互相替代。

“截止”与“截至”。

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如:报名在昨天已经截止;截至:到……为止,截至到某个时候,如:报名日期截至本月底。

“制定”与“制订”。

制定:定出大政方针,已经确定、决定,不可改变,如:制定法律、法规;制订:经过研究和商讨拟制、订立办法、措施,还可修订,如:制订活动方案。

“其他”与“其它”。

有人用“其他”指人,用“其它”指物,其实不然。

“其他”:另外的、别的之意,用于人和事物均可。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均用“其他”。

“起用”与“启用”。

起用:指重新任用、提拔已离职或犯错误的人;启用:指开始使用、提拔年轻干部。

“委曲”与“委屈”。

委曲:指曲调、道路、河流的婉转、曲转或俯就于人,如:委曲求全;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亏待或对不住人,如:受了委屈。

“定金”与“订金”。

定金:指起担保作用的押金;订金:指预付款性质的押金。

“譬如”与“比如”。

譬如:指打比方,如:瞎人摸象;比如:指举例时的发端语,如:有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比如:乘车难,上学难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祺】信函中的致敬语,用于对教师的祝愿。

祺,是吉祥、福气的意思。

【编安】信函中的致敬语,用于对编辑的祝愿。

【钧安】信函中的致敬语,用于对上级或尊长的祝愿。

【此令】公文中的习惯用语,多用于命令的正文末尾。

“就这样命令”的意思。

【特此函达】公文中的习惯用语,是“特地这样通过信件传告”的意思。

【希见复】公文中的习惯用语,是“希望答复我”的意思。

【钧裁】请求上级或长辈作决定时的习惯用语,钧,敬辞。

【谨启】恭敬地陈述。

【届时】到时候。

【鉴于】由于考虑到。

【业经】已经经过。

【兹将】现在把。

兹,“现在”的意思。

【电悉】通过电报(或电话)了解到。

悉,知道,了解。

【逾期】超过期限。

【缄】封,闭。

【毋庸】不需要。

【援用】引用,比照。

【以资】用来作为。

【莅临】亲临,到。

含尊敬意。

【为荷】多用于介绍信的末尾表示感谢。

笔者在日常公文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同义词、近义词、异形词等词语使用不当的语句,这不仅会影响到公文的权威性,有时候可能还会造成误解,导致在工作落实过程中出现差错。

所以,我们应该注意掌握这些词的差异,准确使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一、启用和起用例句:①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的,其水源必须经卫生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起用。

②经学校研究同意,自即日起正式启用“中国共产党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委员会”印章。

③特别要大胆启用年轻优秀人才,帮助他们树立敢为天下先、勇攀高峰的自主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我们先看《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解释:【启用】开始使用:~印章。

~新域名。

铁路已建成~。

【起用】①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

②提拔使用:~新人。

大胆~年轻干部。

启,(启,开也。

见许慎《说文解字》)本义是“开,打开”,引申指“开始”。

启用,就是“开始使用”,陈述的对象一般是某类事物。

如启用印章、启用新域名、启用系统、启用设备设施等等。

“启”是相对于“封”而言的,所以,凡是以前封着的、没有用过的东西,如新建的机场、新建的体育场馆、新建校区等,开始第一次使用时都叫“启用”。

“起用”,陈述的对象只能是人。

原来专指重新任用已经退职或罢免的官员,后泛指提拔使用,所以,从普通人中选拔从未任过公职的人担当重任,也可以叫“起用”。

所以,例①是错误的,应该用“启用”;例②是正确的;例③是错误的,应该用“起用”。

二、截至和截止例句:①截至到今年12月8=日,我们已经完成文献采购经费近600万元。

②截止到2006年底,我校共完成“985工程”二期建设经费总额的58.4%。

③截止目前,全校师生员工中党员比例达30%,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中的党员比例分别为 57%、31%和10%。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报名在昨天已经~。

【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报名日期~本月底。

从词典的解释可以看出,两者意义的差别是很明显的。

但在实际使用中,还是有人会使用“截止目前”、“截至到2007年底”等类似的语句。

除了意义上的差异,两者还有以下区别:①所处的位置不同。

“截止”可以用于表示具体时间的词语之后,“截至”只能用于表示具体时间的词语之前。

例如:参赛报名日期到7月l日截止。

参赛报名日期截至7月l日。

②“截止”后不能直接跟时间名词作宾语,如果“截止”后出现名词,那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动宾关系而是定中关系,而且这些名词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

如“截止时间”、“截止日期”。

③“截至”后面可直接跟表示时间的名词作宾语,且宾语表示的时间必须是具体的,不能是抽象的。

如“截至今年年初”可以说,“截至时间”“截至日期”等则不能说。

所以,例①是错误用法,应该用“截止”;例②正确;例③应该用“截至”。

1、不齿?不耻:“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的”。

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

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

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

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

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

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兄弟朋友的感情。

而“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的情绪。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

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

而“工夫”指①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指时候。

另外,“功夫”除用于“本领、造诣”之意外,可与“工夫”通用。

10、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

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一种治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

而法治:①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依法治国;②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13、自诩?自许:“自诩”指自夸,贬义词。

而自许指以某种崇高的使命激励自己,褒义词。

14、勉励?勉力:勉励,劝人努力。

而“勉力”指努力去做。

15、处世?处事:“处世”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

而“处事”指处理事务。

16、形迹?行迹:“形迹”指①举动和神色;②痕迹、迹象;③指礼貌,如“不拘形迹”。

而“行迹”指行动的踪迹。

17、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真实面目,常含贬义。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18、年轻?年青:“年轻”指①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②指事业学问的开创的时间不长。

而“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19、连播?联播:“连播”指连续播出(节目)。

而“联播”指同时转播其他电视台或电台的节目。

20、终止?中止:“终止”指结束,停止。

而“中止”指因故中途停止。

21、捉摸?琢磨:“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的意思。

而“琢磨”指①雕刻和打磨(玉石);②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③思索,考虑;例:老张的话我琢磨了很久。

22、妨害?妨碍:“妨害”指有害于。

而“妨碍”指阻碍,不能顺利进行。

23、变换?变幻:“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而“变幻”指无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定。

24、供品?贡品:“供品”指供奉神佛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

而“贡品”指古代属国或本国臣民献给帝王的礼物。

25、淹没?湮没:“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

而“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

26、泄漏?泄露:“泄漏”指专指液体、气体慢慢流出。

而“泄露”指不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

27、树立?竖立:“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而“竖立”指物体垂直而立。

28、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常被误用来形容其它美好事物。

29、炙手可热:只能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

常被误用来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

30、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

常被人误用来“首要”“首先”和“理所当然”之意。

31、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是敬辞,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绵薄之力”才是谦词。

32、蓬荜生辉:敬辞。

表示别人使自己生辉。

33、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34、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常被误用于表毫不犹豫地做与正义无关的事。

35、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多用于否定形式。

36、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37、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

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38、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39、鬼斧神工:可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认为只可形容自然景物。

40、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41、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42、休戚与共:同欢乐共悲哀。

与“患难与共”不同。

43、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44、无可厚非:不必作过于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45、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

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46、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常与“休戚相关”混。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47、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48、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49、不以为然:不赞同。

而“不以为意”是指不放在心上。

50、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51、目无全牛:技艺十分纯熟。

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52、不刊之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易误用为贬义。

53、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残暴得灭绝人性。

而“惨绝人寰”指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形容惨到极点。

54、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中性词。

而“处心积虑”指早已千方百计地谋算好做坏事,多含贬义。

55、标新立异:原指特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

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

而“独树一帜”指的是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56、八竿子打不着: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57、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

58、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59、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于一种选择。

60、闭上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61、唱空城计: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分不在;形容肚子饿。

62、吃不了兜着走: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63、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比喻不好的东西迟早要让人知道。

64、穿小鞋: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

65、闯红灯:比喻超越现有的规则办事。

66、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比喻世界很复杂,什么奇怪的人和事物都有。

67、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68、打退堂鼓:比喻办事中途退缩。

69、留尾巴:比喻事情做得不彻底,还留有问题。

70、打预防针:比喻提前打招呼,作好思想准备,以防患于未然。

71、窝里斗:指家庭或团体内部发生争斗和冲突。

72、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自家人损害自家人的利益。

73、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

74、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原指军人平时受国家培养,一旦国家急需,就要奋力报效。

现也泛指平时长期勤奋训练,在关键的时候就能发挥作用。

75、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

76、东方不亮西方亮:表示尚有选择的空间。

7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喻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