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_《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入新课通过一段植物快速生长开花的视频,请学生思考生物体为什么能够不断长大?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二、步步为营学新知1、将知识化整为零:(1)概念:通过PPT请学生对基本概念如:细胞增殖、细胞周期、染色体、染色单体等概念进行认知,并及时跟上相关练习,使学生对概念真正理解。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分小组讨论学案中的探究一,对细胞周期的内涵和处延进行讨论,然后小组代表交流讨论结果,师生共同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提升总结。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教师先做出示范,和学生共同分析分裂间期的特点,以方便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去讨论,防止在课堂中出现无效的合作讨论过程。
然后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完成学案中的合作探究二:植物细胞分裂期各时期的特点。
讨论完成后,各小组代表交流自己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和同学们对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并通过PPT 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对其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强调。
(3)学生分角色扮演:出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将顺序打乱,五个学生分别代表一个时期,分别说明自己所代表的时期是哪个时期,每个时期有什么特点。
2、将知识化零为整:教师利用提前录制的微课总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微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分步讲解,第二部分动画展示整个分裂过程。
3、练习反馈矫正,深化知识。
三、逐步提升共小结文字、表格、曲线图三步走,总结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及有丝分裂过程中核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
第一步:教师先出示大括号形式的文字版的课堂小结,并提出要求,学生课下自主完成本堂课的思维导图。
第二步,完成在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变化的表格,一学生填写在屏幕上填写,其他同学填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第三步,完成核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曲线图,一同学画屏幕上,其他同学画在练习本上,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_细胞增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本节课笔者从婴儿啼哭开始,以生命的意义在于传承结束,让学生对生命的诞生和生命的意义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以此形成生命观念。
(2)通过观看有丝分裂的视频动画,提出问题:在整个有丝分裂过程中主要是哪个细胞结构在不断变化?以此引出染色体的概念;继续追问分裂前后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未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通过连续设问,锻炼学生提取信息、图文转化和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构建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构建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展示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2.1 观看视频动画形成整体概念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是本节课的中心问题,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先观看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形成有丝分裂的整体概念,再分阶段逐个突破。
在内容的处理上选用“抓住重点逐个突破”的模式,有丝分裂的重点就是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位置的变化,围绕这一中心对其他结构的变化进行补充学习。
2.2 问题引导突出重点观看有丝分裂的动画全过程后,追问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主要是哪个细胞结构在不断变化?引出染色体这个概念,如果我们把细胞比作一个舞台,染色体就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进行精彩的表演。
对于染色体的概念同学们都不陌生,引导学生回顾细胞核的结构、染色质的组成及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拿出“毛根条扭扭棒”模拟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相互转化。
继续追问分裂前后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未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能够说出“复制”“均分”这两个关键词,“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均分”发生在分裂期,从而引出这两个时期的讲解。
2.3 分组活动构建模型分裂间期时着重介绍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和DNA的计数方法,为了学生更形象的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在黑板上贴出一个亲代植物细胞(2N=2)的模型,让学生贴出分裂间期结束后细胞内染色质的状态,以便学生更好更准确的理解和描述分裂期的变化。
高中生物_人教版必修一第6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细胞的增殖》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细胞的增殖”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6章第1节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细胞增殖及其意义、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
其中有丝分裂是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还是学生学习DNA 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甚至是生物班的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校高一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所以本节内容分成3课时讲授,放慢授课节奏,已达到让绝大多数学生跟上;尽管基础薄弱,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高,对生物课程的学习,他们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
他们在初中曾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是在当时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是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
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教学目标分析】1.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模型建构,模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科学思维,科学探究);3.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生命观念);4.养成求实、合作、质疑的科学精神(理性思维,科学探究)。
【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策略本节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很强,比较抽象繁杂,所以课前我会指导学生预习和搜集有关资料,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认真思考和记笔记。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推理等方法分析问题。
在讲有丝分裂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我采用了观看微课及多媒体课件逐步演示与黑板板图相结合的方式分步讲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认识和分析一个生命现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即除了一般的文字描述外,还可以用图形描述特点,用图解突出重点,用曲线描述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验证生物学知识等。
高中生物_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6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六章第1节的内容。
在这一章里“细胞”是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出现在舞台上的,展示它的整个生命历程: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本节是《分子与细胞》模块的重点和难点,是在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新陈代谢等内容之后,对细胞的行为进一步揭示,对于学生理解细胞有重要的意义,与《生物2遗传与进化》一书中有关减数分裂的内容联系很密切,是学生学习减数分裂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在初中曾学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一课,学过了“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多细胞的生物体”等内容。
但当时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是很肤浅的,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
进入高中,在第2章中学过有关蛋白质、核酸的知识,在第3章学过中心体、染色体、细胞核等相关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细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探知有关细胞的各种问题,并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但还不是很完善,要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探究,尽可能的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参与度,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而且高中学生的思维规律正沿着“直观—因果—概念”的途径进行认识的转化,他们的思维也正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进行转移。
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实现知识的迁移,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三、课标解读“细胞的增殖”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模块1分子与细胞》(必修1)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的增殖及其意义、细胞周期、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等。
新版课程标准对其描述如下:2.3.1 描述细胞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分裂,其中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完成本模块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结合有丝分裂模型,描述细胞增殖的主要特征(生命观念、科学研究)。
高中生物_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1《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细胞增殖》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特点,。
是学生学习了细胞这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后,进一步学习细胞的产生的过程。
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其他章节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它是对第一章中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一结论的具体说明,另一方面,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生物的变异等内容的基础。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a.了解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b.理解细胞增殖的周期性;c.概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具体过程。
(2)能力方面:模拟探究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构建染色体、核DNA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对有丝分裂过程的学习,感受生命的运动性,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2.重点及难点:(1)重点:a.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概念;b.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的变化规律。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所对应的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从生物学基础来看,学生已经知道了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还仅仅停留在结论水平上,未提及具体过程。
通过前五章的学习,了解到了细胞的结构及功能,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而且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但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完善,对于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有一定困难,因此需要教师提供直观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策略安排总体来说,高一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而本节内容较抽象,学生又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因此,我采用直观教学法、模拟探究法进行教学。
高中生物_第1节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1《细胞的增殖》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一节第2课时的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了细胞的增值、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是以后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也为后面的细胞分化、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打下铺垫。
本节课涉及到的内容与前几章所学的细胞器功能的知识融会贯通,进一步掌握以往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命现象,在教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因为高一年级的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很少,因此,要像对初学生物学的学生那样对待。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前五章学生对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展开,通过适当的策略使新知识融入到原有的知识网络中。
虽高一的学生已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综合思维能力,但本节内容确实抽象,估计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数的变化难理解,对于有丝分裂各个过程所出现的一系列现象,学生可能仍无法想象清楚,或无法将几个时期的事件串联成一条直线。
因此,在教学中可用幻灯片演示、动画的方式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连续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令教学中充分体现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改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2)准确描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
(3)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4)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5)了解无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有丝分裂幻灯片和动画的展示培养观察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养成质疑、严谨、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教学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染色单体、DNA 数量的变化。
五、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1.对于较抽象的有丝分裂过程,采取多媒体展示动画直观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观察归纳,难点的突破采取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下做好的染色体模型模拟各个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方式进行。
高中生物_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1节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细胞增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重要特征;掌握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重点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细胞的增殖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学生对细胞通过分裂的方式来增加细胞数量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对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等的变化还不能很好的理解。
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尽量形象化。
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设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方便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学科素养]以高考生物学科素养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㈠生命观念1、说明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3、激发学生产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体验生命的神奇与伟大的情感。
㈡理性思维通过构建模型的方法,掌握各时期染色体的位置、形态、数目变化及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
[教学理念]本节课的设计,我秉持生本教育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教学流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人类胚胎的孕育过程吗?让我们跟随一段视频了解一下人类胚胎的孕育过程。
(点课件播放视频生命的孕育)(二)有丝分裂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主要通过细胞体积的增大还是细胞数目的增多?学生:细胞数目的增加。
细胞数目增加的过程,即细胞增殖。
(板书:细胞增殖)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由受精卵分裂形成60-100万亿个体细胞的过程,即有丝分裂(板书:有丝分裂)。
高中生物_《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细胞的增殖》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细胞增殖”是《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 1 节的内容。
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构成、构造和功能以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所以,本章的学习需要从前几章的内容作基础。
此外,细胞增殖、细胞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观点与《遗传与进化》一书中有关减数分裂的内容联系很亲密,同时,有丝分裂作为细胞分裂的一种基本方式,是学生此后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定律的基础,也是学习 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达的重要基础,甚至是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
二:学情剖析1、学生在初中曾学习过“细胞经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可是在当时对细胞分裂的认识仍是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
2、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实验过程中已察看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各期间图像,但仍不明确其变化特色,由此对本节课也产生激烈的探知欲,有益于教课过程的组织和指引。
3、高一学生拥有必定抽象思想能力和综合剖析能力,同时我校学生基础扎实,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较高,我所带班级学生对生物课程学习也有着浓重的兴趣,为本节内容的学习确立了基础。
三:课标剖析1.知识与技术①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②概括有丝分裂的过程。
③描绘细胞的无丝分裂2.过程与方法①培育学生图文信息的转变能力以及比较、归纳、剖析、综合等思想能力。
②学习建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合作、表达、沟通、描绘 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③经过问题串的设置,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初步学会客观的察看和描绘生物图像。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学习细胞分裂这一动向变化过程,叹息生命的奇特,认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激发持续研究生物神秘的兴趣。
要点: 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难点: 1、遗传物质的倍增和均匀分派。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目的变化。
四:教课方案教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企图创建问题情形:学生回想有关知识(如细充足调换学生的积①:你当初不过一个细胞,胞不可以无穷长大)答出依极性,为整节课创下直径只有一毫米。
高中生物_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物_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模拟探究细胞⼤⼩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限长⼤的原因。
(2)举例说明细胞增殖是⽣物体⽣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3)简述细胞的⽣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2、过程与⽅法(1)尝试⽤模拟的⽅法进⾏科学研究。
(2)运⽤数学分析、归纳和推理⽅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3)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的观点。
(2)形成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3)养成学⽣批判性思考的能⼒。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重点(1)通过探究细胞⼤⼩与物质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理解细胞不能⽆限长⼤的原因。
(2)细胞⽣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3)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1)细胞表⾯积与体积之⽐和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体⾏为和数⽬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学⽣课前准备】预习《细胞的增殖》完成预习学案,学⽣⾃制染⾊质、染⾊体模型。
【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勃、欣欣向荣。
⼈也是多细胞⽣物体,⼈的发育起点是受精卵,⽽成年⼈体内⼤约有100亿万个细胞。
多细胞⽣物体的⽣长,⼀⽅⾯要靠细胞的⽣长来增⼤细胞的体积;另⼀⽅⾯要通过细胞的分裂进⾏增殖以此来增加细胞的数量。
播放⽣物新课探究实验“细胞⼤⼩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教师:细胞为什么不能⽆限长⼤,让我们进⾏⼀个模拟探究实验。
探究“细胞⼤⼩与物质运输的关系”,这个实验需要⽤到含酚酞的琼脂和氢氧化钠溶液。
含酚酞的琼脂模拟细胞,氢氧化钠溶液模拟进⼊细胞的营养物质。
把边长分别为1cm、2cm、3cm的琼脂块同时浸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0min,切开琼脂块中间,测量氢氧化钠溶液扩散的深度。
学⽣:边长不等的琼脂块,氢氧化钠扩散深度都是0.5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胞增殖”是《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1节的内容。
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因此,本章的学习需要以前几章的内容作基础。
另外,细胞增殖、细胞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概念与《遗传与进化》一书中有关减数分裂的内容联系很密切,同时,有丝分裂作为细胞分裂的一种基本方式,是学生以后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定律的基础,也是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甚至是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曾学习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是在当时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是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
2、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实验过程中已观察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图像,但仍不明确其变化特点,由此对本节课也产生强烈的探知欲,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引导。
3、高一学生具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我校学生基础扎实,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较高,我所带班级学生对生物课程学习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课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②概述有丝分裂的过程。
③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图文信息的转化能力以及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②学习建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合作、表达、交流、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③通过问题串的设置,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客观的观察和描述生物图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细胞分裂这一动态变化过程,感叹生命的神奇,认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激发继续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
重点: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难点:1、遗传物质的倍增和平均分配。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四:教学设计
五:课后反思
成功:
1、本节课主要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各时期特征。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主要采用了情景模拟导入新课,通过动画视频让学生观看各时期的动态变化,并通过模型建构和展示交流活动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基本特征。
2、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有限的课堂成为了人人参与、个个探究的无限空间,很多学生已经能初步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合作、思考和探究中,并且能获得了一定的语言概括和总结能力;大部分学生也培养了一定的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在展示过程中,相当多的学生还学会了与人交往,学会了欣赏别人,不吝啬于对同学的肯定和赞扬,同时也在其他同学的赞赏和鼓励中获得了成功感,建立了自信心,从而能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日后的学习中。
不足:
1、活动组织进程上时间把握得不够准确,留给学生自主点评的时间就稍显不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应该多注意课堂整体的调控。
2、在教学语言的组织上还应该更加精炼、准确、到位,在今后还应该更加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素质。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曾学习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是在当时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是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
2、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实验过程中已观察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各时期图像,但仍不明确其变化特点,由此对本节课也产生强烈的探知欲,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引导。
3、高一学生具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我校学生基础扎实,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较高,我所带班级学生对生物课程学习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效果分析
新的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必须坚决进行角色转换,由主导者转变为参与者、合作者,转变为课堂的其中一个主体;而且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把传统的“先讲后练”改成“先学后讲再练”。
这样,就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真正把学生推到了主动位置,保证了课堂的另一个主体——学生的地位。
这就是所谓的课堂双主体。
这节课的亮点是先将复杂的问题设置成问题串的形式来引导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再利用模型建构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真正的做到了先学后讲再练。
教师既有主导性,又融入学生的合作探究;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在课堂中学生与老师都成了学习的主体。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心情愉悦,而且参与面广,可以看出学生完全是将学习当作了一种探究、一种享受。
本节课准备充分、组织严密、教师功底深厚、对教材熟悉。
突出表现在:①课件新颖,所引用资源与本堂课联系密切,充分发挥了课件的辅助教学作用,并与传统板书紧密结合。
②准备了简单实用的染色体模型活动用具,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③教态自然、声音洪亮、语言亲切,让学生如沐春风,教学气氛活跃,展示出教师很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及课堂驾驭能力。
④教学重点突出。
始终围绕有丝分裂过程、特点及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 含量的前后变化进行展开,条理清晰,逻辑关系严密,层层递进,步步为营。
课堂结构经过了精心设计,展现出很强的教材处理和课堂设计能力。
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是必需的,如何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互助、合作探究精神及生物科学素养,又能避免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时的进行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让合作探究变成一种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是我以后需要更加努力的方向。
教材分析
“细胞增殖”是《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1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因此,本章的学习需要以前几章的内容作基础。
另外,细胞增殖、细胞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概念与《遗传与进化》一书中有关减数分裂的内容联系很密切,同时,有丝分裂作为细胞分裂的一种基本方式,是学生以后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定律的基础,也是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甚至是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
当堂达标
1.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除了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外还有( )
A.无性生殖
B.减数分裂
C.二分裂
D.细胞增殖
2.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
B.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C.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
D.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
3.在洋葱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板的形成发(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同点是( )
A.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
B.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
C.间期结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
D.染色体加倍后平均分配
5.甲、乙、丙三个图是不同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的是 (填“动物”或“植物”)细胞,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判断依据是。
(2)乙图细胞处于期,判断依据是。
(3)丙图表示的是 (填“动物”或“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根本的判断依据是。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本节课主要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各时期特征。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主要采用了情景模拟导入新课,通过动画视频让学生观看各时期的动态变化,并通过模型建构和展示交流活动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基本特征。
2、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教师面带笑容,学生如沐春风,有限的课堂成为了人人参与、个个探究的无限空间,很多学生已经能初步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合作、思考和探究中,并且能获得了一定的语言概括和总结能力;大部分学生也培养了一定的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在展示过程中,相当多的学生还学会了与人交往,学会了欣赏别人,不吝啬于对同学的肯定和赞扬,同时也在其他同学的赞赏和鼓励中获得了成功感,建立了自信心,从而能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日后的学习中。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
1、活动组织进程上时间把握上还有待加强,留给学生自主点评的时间期望多一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应该多注意课堂整体的调控。
2、在教学语言的组织上还应该更加精炼、准确、到位,在今后还应该更加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素质。
课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②概述有丝分裂的过程。
③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图文信息的转化能力以及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②学习建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合作、表达、交流、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③通过问题串的设置,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初步学会客观的观察和描述生物图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细胞分裂这一动态变化过程,感叹生命的神奇,认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激发继续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难点:1、遗传物质的倍增和平均分配。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