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教案(计算机基础)

合集下载

计算机上课试讲教案模板

计算机上课试讲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授课年级:一年级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3.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教学难点:1. 计算机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熟练使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对计算机有哪些了解?为什么计算机在现代社会如此重要?二、讲授新课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a. 计算机是什么?b.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c.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a.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b. 计算机启动和关机c.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3. 常用软件的使用a. 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b. 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c. 演示软件(如PowerPoint)三、课堂练习1.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练习。

2. 学生使用常用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如编写一段文字、制作一个简单的表格、制作一个简单的演示文稿。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1.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是否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板书设计:一、计算机的基本概念1. 计算机是什么?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2. 计算机启动和关机3.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三、常用软件的使用1. 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2. 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3. 演示软件(如PowerPoint)。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怎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怎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怎么教案主题: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教案目标:1.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2.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和术语;3.熟悉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4.能够运用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案内容:一、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20分钟)1.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定义和作用;2.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和影响。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和术语(30分钟)1.计算机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2.计算机术语解析:CPU、RAM、ROM、操作系统等。

三、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40分钟)1.计算机的主要硬件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示器等;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指令执行周期、运算器、控制器等。

四、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简单问题(40分钟)1.计算机基础操作:开机、关机、重启;2.计算机基本设置:显示分辨率、屏幕亮度等;3.计算机故障排查与维护:常见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

教学方法:1.概念解释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术语,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实例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设置,让学生亲自体验和学习。

3.问题解决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计算机硬件设备、茶几和投影仪等;2.计算机教学软件、教学PPT等。

教学评估:1.全班讨论:起点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2.小组讨论: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计算机问题;3.个人报告:要求学生自行制定一个计算机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个人报告和解决方案分享。

教学反思:计算机基础知识是现代社会学习和工作的必备技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熟悉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通过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试讲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试讲教案

数制与数制间的转换教学目的:1.了解数制的基本概念;2.掌握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以与十六进制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熟记各种数制之间的转换口诀①十进制→其他进制:整数除基取余,逆向写出;小数乘基取整,顺向写出。

②其他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

③二进制→八、十六进制:以点为界,三、四分组,不够补零,逐组转换。

④八、十六进制→二进制:按位转换。

⑤八进制←→十六进制:八、十六进制,以小二来牵线。

难点:十进制转换为其他进制。

授课思路教学方法:进授法教学过程:[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数制存在,如一年有12个月(称为十二进制)、一周有7天(称为七进制)、一天24小时(称为二十四进制)、1小时60分、1分钟60秒(称为六十进制)等等。

而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计数即是十进制。

在计算机应用中,经常接触到的进制有“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数制的表示与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数制也就是计数的规则,指用一组特定的数字符号按照进位规则来表示数的计数方法。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十进制数。

计数制的组成有:数码(基码)、基数和位权值。

数码(基码):数制中表示基本数值大小的不同数字符号。

例如,二进制有2个数码:0,1;十进制有10个数码:0、1、2、3、4、5、6、7、8、9。

基数:数制所使用数码的个数。

例如,二进制的基数为2;十进制的基数为10。

位权:数制中某一位上的1所表示数值的大小(所处位置的数值,简单的说就是位数的幂)。

例如,十进制的234,2的位权是100,3的位权是10,4的位权是1。

数制的种类有4种: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

二进制数( [ˈɪnə: nəuˈʃən])的基本特点是基数为2,用两个数码0,1来表示,遵循“逢二进一、借一当二”的规律。

因此,对于一个二进制的数而言,各位的位权是以2为底的幂。

例如:二进制数110.101B可以表示为:=1x22+1x21+0x20+1x2-1+0x2-2+1x2-3(110.101)2十进制数( [ˈəl nəuˈʃən]) 的基本特点是基数为10,用十个数码0,1,2,3,4,5,6,7,8,9来表示,且逢十进一,各位的位权是以10为底的幂。

大学计算机课试讲教案

大学计算机课试讲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工作原理等基础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组成。

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 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计算机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二、讲授新课(25分钟)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 讲解各个阶段的特点及代表机型。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

- 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通过执行指令来完成各种操作。

- 讲解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包括取指、译码、执行、存储等步骤。

4. 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讲解计算机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日常生活、教育等领域中的应用。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教师提问:“同学们,计算机在哪些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展示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应用实例。

四、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计算机在某一领域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2. 课堂互动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大学计算机教师试讲教案

大学计算机教师试讲教案

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授课班级: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班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7日授课地点:计算机学院实验楼201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功能以及主要类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3.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4.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主要类型5. 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教学重点:1.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3. 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教学难点:1.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2. 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操作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3. 互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计算机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兴趣。

2.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讲授新课1.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操作系统的定义、作用和发展历程。

2.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讲解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等。

3.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回顾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如DOS、Windows、Linux等。

4.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主要类型: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类型,如单用户操作系统、多用户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等。

5. 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操作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针对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发展历程。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试讲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试讲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一)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及用途。

(二)弄清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三)通过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弄清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二)难点:1、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表示形式。

2、数制之间的转换。

三、教学准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教科书、PC机、windows XP操作系统、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3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PPT演示,多媒体教学;当堂讨论,提问测试,互动式教学。

各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随着计算机在世界上日益普及,个人电脑正逐步由办公设备变为电子消费品。

人们要求电脑除了要保留原有的性能之外,还要有时尚的外观、轻便小巧、便于操作等特点,如平板电脑、手持电脑等。

今后个人电脑在电脑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使用也将会越来越方便。

(二)新课教学1、计算机发展情况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

人们常按制造计算机所用的主要元器件将计算机分为四代: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第一代(1946年~1958年):电子管阶段基本特征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器件,每秒运算速度仅为几千次,内存容量仅数KB。

其数据表示主要是定点数,使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体积庞大,造价昂贵,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工作。

其代表机型有IBM 650(小型机)、IBM 709(大型机)。

(2)第二代(1959年~1964年):晶体管阶段基本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器件,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运算速度达每秒几十万次,内存容量增至几十KB。

专科大学老师试讲看教案

专科大学老师试讲看教案

一、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二、授课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班三、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5日四、授课地点: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五、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

- 熟悉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

2. 能力目标:- 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文档编辑、数据处理和简单编程。

- 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

- 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硬件概述- 计算机软件概述- 计算机系统结构2. 计算机操作系统基础-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常见操作系统简介-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3. 计算机软件应用- 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 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 演示文稿软件(如PowerPoint)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

-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2. 教学难点:-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协同工作原理。

- 操作系统的高级功能和配置。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基础。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讲解软件应用技能。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计算机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掌握软件应用技能。

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

2. 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3. 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例,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三)案例分析1. 通过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的实际操作,讲解文档编辑、数据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技能。

2.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

大学课程试讲教案

大学课程试讲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授课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一新生授课时间:2课时授课教师:[您的姓名]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熟悉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计算机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3.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教学难点:1.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联2. 网络安全知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

二、讲授新课- 计算机硬件: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主板、显卡、显示器等。

- 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驱动程序等。

2. 计算机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协同工作。

- 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过程。

3.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 桌面操作:桌面图标、任务栏、开始菜单等。

- 文件操作:文件的创建、编辑、复制、移动、删除等。

- 系统设置:显示设置、网络设置、账户管理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完成以下操作:- 查看计算机的硬件配置信息。

- 创建一个文本文件并编辑内容。

- 设置桌面背景图片。

四、总结与反馈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遇到的困难。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二、讲授新课-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和功能。

- 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2. 网络操作- 网络连接:有线连接、无线连接。

- 网络浏览:IE浏览器、Chrome浏览器等。

中职万能试讲教案模板及范文

中职万能试讲教案模板及范文

#### 教案标题: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试讲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基本操作和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3. 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

#### 教学难点:1. 操作系统的安装与卸载。

2. 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

####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二、新课讲授(30分钟)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各硬件部件的功能。

- 讲解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2.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启动、关闭、切换用户等操作。

- 演示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3. 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 以Word为例,讲解文档的创建、编辑、保存等操作。

- 以Excel为例,讲解表格的创建、编辑、计算等操作。

- 以PowerPoint为例,讲解演示文稿的创建、编辑、播放等操作。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 教案范文: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

首先,请大家跟我一起思考一个问题: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请同学们分享你们的看法。

二、新课讲授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小学计算机试讲教案设计

小学计算机试讲教案设计

小学计算机试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组成2.计算机的功能3.基本计算机操作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以趣味话题引入,如:“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有哪些组成部分吗?它有什么功能呢?”(二)讲解计算机的组成1.教师通过PPT展示计算机的组成,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

2.教师讲解每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功能。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认识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

(三)讲解计算机的功能1.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计算机的五大功能:输入、处理、存储、输出、控制。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计算机的功能。

(四)基本计算机操作1.教师演示如何开机、关机,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际操作。

3.教师讲解操作注意事项,如:不要随意触碰电源线、不要在操作过程中乱动鼠标等。

(五)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一台计算机。

2.教师给出实践任务,如:使用鼠标和键盘输入一段文字。

3.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践任务。

1.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

四、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和功能。

2.让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一次计算机实践操作,如:输入一段文字。

五、教学评价1.课后收集学生的实践作业,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资源1.PPT课件2.计算机实物3.实践操作任务八、教学时间1.1课时九、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易于理解。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重难点补充:一、计算机的组成难点:学生可能对计算机内部结构感到抽象难懂。

补充:利用动画或图解形式,形象展示计算机内部各组件的连接和作用。

大学教师证试讲教案计算机

大学教师证试讲教案计算机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兴趣,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3. 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难点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2. 计算机操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计算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计算机了解多少?请举例说明。

二、新课讲授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a.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b. 计算机的定义;c. 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

2.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a. 硬件:CPU、内存、硬盘、显卡等;b. 软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3. 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a. 计算机开机和关机;b.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c.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机操作练习。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

2. 强调计算机操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五、课后作业1. 完成以下练习题:a. 列举出计算机的5个主要硬件;b. 简述计算机软件的分类;c. 描述计算机开机和关机的操作步骤。

2. 在家中尝试使用计算机完成一项任务,如写一篇文章、制作一个PPT等。

六、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辅导。

2. 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计算机课程中有所收获。

大学计算机试讲教案

大学计算机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

- 了解操作系统、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基础知识。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分类和特点- 计算机应用领域2. 计算机硬件- 中央处理器(CPU)- 存储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3. 计算机软件- 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4.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文件和文件夹管理5. 网络技术- 网络的基本概念- 互联网的基本应用6.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音频、视频处理技术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计算机概述-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和特点。

3. 讲解计算机硬件- 讲解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硬件知识。

4. 讲解计算机软件- 讲解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软件知识。

5. 讲解操作系统- 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管理。

6. 讲解网络技术- 讲解网络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的基本应用。

7. 讲解多媒体技术- 讲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音频、视频处理技术。

8. 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9. 总结与评价-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等。

大学计算机试讲教案模板

大学计算机试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系统组成、操作系统基本概念、网络基础等计算机基础知识。

2. 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如开机、关机、文件管理、文本编辑等。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

二、教学重点1. 计算机发展历程及特点2. 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各部件功能3.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及常用操作4. 文件管理及文本编辑三、教学难点1. 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各部件功能2. 操作系统基本操作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2. 演示法:演示计算机操作,让学生直观了解操作过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计算机发展历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提出问题: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有哪些特点?2. 讲解计算机发展历程及特点(1)介绍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2)分析计算机的特点,如:高速、准确、可靠、通用等。

3. 讲解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各部件功能(1)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如:主机、外部设备等。

(2)讲解各部件的功能,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硬盘等。

4. 讲解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及常用操作(1)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2)演示Windows操作系统界面,讲解常用操作,如:文件管理、文本编辑等。

5. 案例分析(1)展示计算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练习与总结(1)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高。

3. 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5分钟计算机应用基础试讲教案

5分钟计算机应用基础试讲教案

5分钟计算机应用基础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简要介绍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2. 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3. 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定义和作用;-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

2. 计算机应用:- 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机应用: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 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办公软件、设计软件、数据处理软件等。

3.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 互联网的概念;- 常见的网络应用: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在线购物等。

教学步骤:1. 引入(1分钟):- 简要介绍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和普及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兴趣。

2. 讲解(2分钟):- 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和作用,以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 解释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内存和硬盘等。

3. 实例展示(1分钟):-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展示计算机应用的实际场景,如使用智能手机、电脑进行各种操作;- 举例讲解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如办公软件用于文字处理、设计软件用于图像编辑等。

4. 讲解计算机网络(1分钟):-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互联网的概念;- 使用常见的网络应用举例说明,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和在线购物等。

5. 结束语(30秒):- 总结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计算机领域的知识。

教学辅助工具:- PPT演示文稿;-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示意图;-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计算机应用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评估方法:- 提问:通过提问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计算机应用在不同场景中的优点和应用方法。

拓展练习:- 鼓励学生通过使用计算机来实践和加深对计算机应用的理解;- 布置相关作业,如编写一篇关于计算机应用的短文或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

大学计算机试讲20分钟教案

大学计算机试讲20分钟教案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Python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Python编程环境的搭建和基本语法。

3. 学生能够编写简单的Python程序,如计算器、排序等。

教学重点:1. Python编程环境的搭建。

2. Python的基本语法和变量定义。

3. 简单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教学难点:1. Python编程环境的配置。

2. 理解并运用Python的控制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通过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编程语言?”,引发学生对编程语言的兴趣。

2. 引入Python编程语言,介绍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二、理论讲解(5分钟)1. 介绍Python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如解释型语言、面向对象等。

2. 讲解Python编程环境的搭建步骤,包括安装Python和配置IDE(如PyCharm、VSCode等)。

3. 讲解Python的基本语法,包括变量定义、数据类型、运算符等。

三、实践操作(5分钟)1. 演示如何在IDE中创建一个新的Python文件,并编写简单的“Hello, World!”程序。

2. 学生跟随操作,尝试在IDE中编写相同的程序。

四、课堂练习(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以下练习:a. 编写一个计算器程序,实现加减乘除运算。

b. 编写一个简单的排序程序,对一组数字进行排序。

2.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程序,讲解程序设计思路。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Python编程环境的搭建和基本语法的重要性。

2. 拓展:介绍Python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Python编程的基本概念和语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论讲解要清晰易懂,尽量使用生动的例子和实例。

2. 实践操作环节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计算机试讲教案

计算机试讲教案

计算机试讲教案教案标题:计算机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 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巧和基本功能;3. 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和互联网浏览。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 计算机的操作技巧;3. 文字处理和互联网浏览的基本功能。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的操作技巧;2. 文字处理和互联网浏览的基本功能。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教室或学生自带笔记本电脑;2. 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文字处理软件的安装;3. 互联网连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2.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二、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10分钟)1. 讲解计算机的定义和作用;2. 介绍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部分;3. 示意图或实物展示计算机的各部分。

三、操作技巧的演示和实践(25分钟)1. 讲解计算机的开机和关机操作;2. 演示桌面的基本布局和常用图标的功能;3. 演示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技巧;4.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例如打开文件夹、创建文件夹等。

四、文字处理功能的讲解和练习(15分钟)1. 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如新建、保存、编辑等;2. 演示文字的输入、格式调整和插入图片等操作;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字处理练习,例如编写一篇简短的文章。

五、互联网浏览的讲解和实践(15分钟)1. 讲解互联网的概念和作用;2. 演示浏览器的基本功能和常用操作;3. 引导学生进行互联网浏览实践,例如搜索信息、访问网页等。

六、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和要点;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并使用互联网搜索一些相关资料,以便下节课展示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以及操作技巧和基本功能的演示和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同时,通过文字处理和互联网浏览的讲解和练习,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文字处理能力。

初中计算机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计算机试讲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等基本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基本组成、操作系统、网络基础。

2.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网络通信原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展示计算机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计算机吗?计算机有哪些作用?2. 讲解计算机基本组成-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 讲解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际操作,认识计算机硬件。

3. 讲解操作系统- 教师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以Windows为例,介绍其基本操作。

-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际操作,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4.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机基本组成、操作系统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操作系统,那么计算机是如何连接到网络的呢?2. 讲解网络基础- 教师讲解网络的概念、分类、拓扑结构等基本知识。

- 讲解网络通信原理,包括数据传输、协议等。

-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际操作,认识网络设备。

3. 讲解网络应用- 教师讲解网络应用的基本概念,如网页浏览、电子邮件等。

-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际操作,学习网络应用。

4.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网络基础、网络应用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1.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和网络基础,那么如何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呢?2. 讲解计算机应用- 教师讲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金融等。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大学计算机试讲教案怎么写

大学计算机试讲教案怎么写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组成、操作系统基础知识;(2)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其应用;(3)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品质;(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计算机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组成、操作系统基础知识;(2)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其应用;(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教学难点:(1)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相互关系;(2)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及其应用;(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协议。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本概念2. 计算机系统组成3.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4. 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其应用5.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计算机基本概念、系统组成、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等;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讲解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其应用;3. 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4. 互动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案例引入计算机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计算机系统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讲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相互关系。

3. 讲解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包括操作系统的功能、分类、特点等。

4. 讲解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其应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网络应用等。

6. 实验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7.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计算机课试讲教案模板

大学计算机课试讲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 计算机发展历程的理解2. 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拓展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教学视频3. 教学互动环节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计算机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计算机有多少了解?请谈谈你们的看法。

二、新课讲授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讲解计算机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 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展示计算机发展历程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计算机的发展。

- 讲解计算机各个时代的代表性产品及其特点。

3. 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以实际案例介绍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金融等。

- 强调计算机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课堂互动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计算机在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前景。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

2. 强调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热爱。

五、作业布置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收集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互动环节要充分准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节课我们将来讨论这些问题。在讨论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个与之相关的概念。
1.1.1计算机与信息处理
1.信息、信息处理与信息技术
信息是什么?简单来说是学科知识,是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
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获取、存储、变换(再生)、传输、施用等。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施用技术包括控制技术和显示技术。
大型机:运算速度在100万~几千万次/秒,主存容量在几十兆字节左右。
中型机:性能和规模处于大型机和小型机之间。
小型机:结构简单、规模较小、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微型机:以使用微处理器、结构紧凑为特征,是计算机中价格最低、应用最广、发展最快、装机量最多的一种。当今微型机字长可达 64 位,主存储器容量可达到256M-1G字节,时钟频率 3GHz 以上,已经达到或超过往日的小型机的水平。
那么我们生活在IT时代,您需要足够的计算机知识为您工作与生活在一个计算机化的社会中作好准备。我们应该具备怎么样的计算机素质呢。
(1) 会使用一种操作系统;
(2) 会用一种中文系统来处理汉字文件;
(3) 能在Internet网上浏览、检索信息,下载文件,收发E-mail;
(4) 初步掌握使用过程中的常见软、硬件故障的检测与排除;
工作站:是具备强大数据运算与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的高机能计算机。
1.1.3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1.计算机的发展简况
世界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初由美国研制成功,命名为ENIAC。由18000多个电子管、7000个电阻、10000个电容器组成,占地170平方米,运行速度5000次/秒。
(5)能判断、检测和用软件防治计算机病毒;
(6)会使用办公自动化常见设备和一般多媒体技术;
(7)能安装系统软件和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
有了这些知识,您就能够更快的学习如何有效地使用计算机——无论是今天的还是明天的计算机:您会很快认识到那些从计算机的应用中受益的工作。
1.1.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1.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存储程序,逐条执行。
附记
引入: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发明之一。西方人发明了这种奇妙的计算机器,为它起名为Computer。中国人把计算机与“人脑”相对应,先知先觉的将它称为“电脑”。 今天,计算机的概念早已背离了它的本义,不再仅仅作为计算的工具了,它还决定着我们的命运。60多年来,特别是近20余年的事实雄辩地证明,这台神奇的机器彻底改变了我们这个星球的模样,融进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构造了一种崭新的文明。那么,计算机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作用呢?
冯.诺伊曼思想
(1)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程序和数据
(2)计算机采用存储程序的工作方式
(3)用程序控制方式,自动、连续地执行程序
(4)计算机硬件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还有一位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1822年设计了一台(C.Babbage)差分机,能计算六次多项式,并有20位有效数字。1834年,设计了更完善的分析机。具有现代计算机的五个基本部分。它以齿轮为元件,以蒸汽为动力。遗憾的是到他逝世,他的是设计都没有变成现实。
信息技术是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和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基石)、感测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等。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合称为3C。
在信息化的今天,是否能快速、准确地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查寻技术信息,处理银行账目,查寻航班或车次,科研,生产过程中的某些技术数据,成为衡量一个人的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所以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具备较强的获取、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2.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
计算机是什么呢?是信息处理机。
为什么说它是信息处理机。
(1)计算机不仅可以处理数值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处理大量的非数值信息;
(2)计算机处理信息是把信息数字化表示;
(3)只要能把信息数字化表示,计算机就能处理。
所以计算机是处理信息最有效的工具。
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1.信息 数据:被处理的对象;
程序:一串指令(命令序列);
例:3×(5+2)
数据:3,5,2
程序:计算过程
2.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在计算机中用数字0,1代码串表示各种信息
3.在物理机制上用电平信号表示数字0,1
计算机是加工信息用的,它所加工的对象是信息,也就是说它能接收和处理信息。计算机所能接收的信息包括数据和程序。数据是处理的对象,程序是处理的过程和方法。
执教教师
授课时间:2008年5月14日星期三
课次
授课内容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课题
1.1概述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信息的概念;2、掌握计算机内信息表示以及冯.诺伊曼思想;3、理解计算机的发展、分类、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
信息数字化的方法;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信息的表示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2.计算机的分类
(1)按信息的表示和处理方式划分:
数字电子计算机(电脑):数字式电子计算机是用不连续的数字量即“0”和“1”来表示信息,其基本运算部件是数字逻辑电路。数字式电子计算机的精度高、存储量大、通用性强,能胜任科学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智能模拟等方面的工作。
摸拟电子计算机(用于机器人设计领域):脉冲信号即模拟量 计算机精度不高,通用性不好
计算机的用途就是将数据转换为信息。在这里,数据意味着可以输入计算机的某种未经组织的材料。经过处理操作就得到了信息,此时数据已经变得有意义和有用了。这是人们期望的结果。计算机只能完成4种基本操作:输入、存储、处理、输出。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IT时代,计算机是IT时代人们离不开的“高级”工具。我们看新闻、炒股、办银行业务、买车票,甚至连农民种菜都离不开计算机。
数字摸拟混合电子计算机:数字量+模拟量 能高速运算,便于存储 但造价昂贵
(2)按使用范围分类:专用计算机(为完成特定任务而设计,功能单一)和通用计算机(为完成通用任务而设计,功能强大)
(3)按性能分类:
巨型机:又称为超级计算机,是计算机中性能最高、功能最强的。其运算速度超过每秒几十万亿次,字长 64 位甚至更长,主存储器容量达到 KG 字节数量级,一般是多 CPU 或者多机系统,按照并行处理方式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