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基本环节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课型的操作方法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课型的操作方法一、新授课新授课就是教学新内容、新知识的课,是基本课型之一。
在正常的教学进度中,新授课占课时总数的70%以上。
学生学习新知识,主要通过新授课。
新授课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
(一)认识三个问题1、新授课的特点是“新”这就要求我们,要研究新方法、讲出新味道、保证新收获。
在教学对象不变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同是语文课,面对议论文、记叙文、古诗文的不同文体,教学方法应该有别;同是数学课,面对概念、公式、例题的不同形态,教学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味道”指的是知识给人带来的美感。
语文课,要讲出它的语言美、音韵美、形象美、情感美、哲理美、生活美等;数学课,要讲出它的简单美、对称美、整齐美、和谐美、奇异美等。
新收获就是新进步。
学生有无新进步,是可以通过观察、反馈等手段加以验证的。
2、新授课联着旧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指导学生温习旧知识,消除拦路虎。
知识的新旧是相对而言的。
在知识的链条中,已学的知识为旧知识,未学的知识为新。
在严密的学科体系中,知识的链条是互相扣合衔接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不可或断。
所以,一切新知都以旧知为基础。
在新授课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复习旧知,但仅仅靠这个环节还不知以修补断缺的知识链条。
要真正消除拦路虎,需要做较多的工作——包括课下辅导、集中补课、同学互助等。
3、新知识不都是难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切忌照本宣科、主次不分。
新授课的内容不都是“全新”的。
因为不管哪一学科,学生都不是“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
因为新知识以旧知识为背景,是能够超前学习或通过迅速扫描而粗知一恶二的。
所以当讲授新内容时,有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并不“新鲜”了。
“新鲜”的地方,一是他们自学时没有弄懂的知识,二是理解错误或不到位的知识。
在新授课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这些“新鲜”知识并将其作为教学重点认真对待,这样才有可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二)抓住一个关键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关键之处是什么?就是对知识的当堂理解。
新授课的八步教学环节

新授课的八步教学环节一、八步环节1、组织教学,引起注意。
2、复习提问,预习展示。
3、教学新知,理解概念。
4、运用概念,当堂练习。
5、反馈纠错,再次展示。
6、拓展提升,检测学情。
7、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8、课后复习,预习新知。
二、环节要求1、组织教学,引起注意。
A 提前侯课;B 检查准备(课本、笔记本、预习卷、桌面、黑板、平台等)。
C 观察状态(出勤、坐姿、神态等);D 起立仪式(班长喊起立、师生互相问候、轻坐)。
2、复习提问,预习展示。
A 温故(2-5分钟)。
复习旧知,检查背诵、默写等。
B 展示(2-5分钟)。
预习检查,作业讲评,引入新课。
3、教学新知,理解概念。
(10分钟)A 自主学习,教师点拨(陈述性知识或概念、训练学科思维方法)。
B 讲清知识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迪思维,准确理解概念。
4、运用概念,当堂练习。
(5分钟)A限时训练,规范格式,养成习惯。
B训练解题速度,提高解题正确率。
5、反馈纠错,再次展示。
(10分钟)暴露问题,及时反馈;立即纠错,再次展示;师生讨论,弄懂为止。
6、拓展提升,检测学情。
(5分钟)检测全体,试卷分层;梯度要求,限时训练;当堂解决,堂堂学清。
7、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2-5分钟)梳理课堂环节,形成知识体系;布置课外作业,提出作业要求。
8、课后复习,预习新知。
先行复习,再做作业;限时作业,提出疑问;预习新知,自主阅读。
三、注意事项1、主要环节完整流畅:即“复习提问,预习展示。
教学新知,理解概念。
运用概念,当堂练习。
反馈纠错,再次展示。
拓展提升,检测学情。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这六个环节。
2、前后环节不能忽略:“组织教学,引起注意。
课后复习,预习新知”这两个环节。
3、争取做到堂堂学清:即“一次预习(8),两授新知(3和5),三测学情(2、4、6),四次展示(2、5、6、7)”。
专题七第1讲:小学数学课堂的基本类型和结构

专题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二)第一讲小学数学课堂的基本类型和结构学习提要:一、小学数学课堂的基本类型;二、新授课的基本教学理念;三、新授课的基本教学环节。
学习目标:了解小学数学课堂基本类型,掌握新授课的基本教学环节。
一、小学数学课堂的基本类型和结构课堂类型,即课的种类。
通常,我们根据单元教学过程的阶段任务,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考查课与实习作业课等六种基本类型。
其中,新授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它是数学课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课。
课堂结构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课堂结构是由课堂类型决定的,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学组织环节和时间分配,我们通常称之为教学结构。
它反映的是一节课内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必要的教学组织工作。
我们主要探讨新授课的基本结构及其基本教学组织工作。
二、新授课的基本教学理念(一)在生动、有趣或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设计生动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体会数学的美妙,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即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对于情境问题,教师和学生有不同的认知准备,他们的想法也会彼此不同。
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将全班上课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提出并解释他们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学会数学地交流,交流地学习数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力、语言对思维的表达能力和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三)鼓励解题策略多样化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径。
如计算教学,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笔算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思维。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范式

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一、学科基本课型及其教学范式(一)新授课基本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等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弓l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该环节一般采取学生先个人自主探究学案内容,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
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学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整理重点和难点。
2.自主学习侧重于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整理向小组提出,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其他小组(老师)提出。
3.教师及时巡视,适时点拨。
既要发现好的做法,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
4.自主学习要有时间要求,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三、成果展示、汇报交流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的成果。
通过板演、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
2.师生合作共同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
教师要适时引导、激发学生讨论、辩论等,完成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四、归纳总结、提升拓展1.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要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知识的联系,并选取难度适中的典型题目进行应用训练;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
2.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
要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与方法的掌握,突出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
3.及时对小组探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反馈训练、巩固落实1.根据学案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典型习题的巩固性练习。
四种常见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四种常见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一、新授课。
根据课堂呈现形式,又有四种情况可供选择。
1.预习课:明确目标——问题导学——自主交流——疑难反馈——成果总结。
预习课要达成的目标:通过预习,师生应明确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楚,需要在展示课上重点讨论。
2.展示课:重申目标——展示交流——互动生成——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3.反馈课:问题导学——自我反馈——对学群学——总结反思。
4.综合课:明确目标——预习(包括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学习反思。
其中“展示”又可细化为“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二、训练课(习题课)
侧重于训练和训练后的讲评。
基本流程:问题导练——学情调查、问题汇总——展示交流——总结反思。
训练题要精心选择,训练量要适当,反对“一练到底”。
学情调查可以由教师在课中通过巡视、个别辅导和学习小组收集问题等方式进行。
如果一份导学案内容偏多或偏难,可以分两节课落实。
三、复习课
梳理知识体系——揭示规律方法——知识能力拓展——当堂检测达标。
课堂可以从问题(项目)入手,学生自主梳理、自主归纳,教师适时点拨追问,以实现知识能力的拓展和延伸。
四、试卷讲评课
学情调查、问题汇总——错因分析——变式训练——当堂检测。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特点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型的特点一、新授课(一)新授课的特点:1、新授课的特点是“新”:(保证新收获)2、新授课联着旧知识:(温习旧知识)3、新知识不都是难知识:(把握重、难点)(二)新授课的课堂教学环节:1、复习旧知识:目的在于激活原有知识。
2、引入新课:目的在于指引注意,激发兴趣。
3、呈现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4、练习巩固: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能力。
二、复习课(一)复习课的特点(1)知识的归纳整理。
(2)知识的迁移训练。
(二)复习课实施的基本环节①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②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③析: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④练:进行练习⑤评:对复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三、讲评课(一)讲评课的特点1.在熟知学生对习题或试题掌握的前提下,订正答案,纠正错误,巩固提高。
2.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总结解题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二)讲评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目标明确原则:“为什么讲”2、重点突出原则:“讲什么”3、归类分析原则:“比较、联系”(1)按知识点归类:(2)按解题方法归类:(3)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
4、开放性原则: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性、发散式讲解。
5、矫正补偿原则:订正;补偿练习(三)讲评课实施的基本环节1.确定讲评的内容2.分析、讲解(1)讲错例(2)讲思路、讲方法(3)讲规律(4)讲变化3.跟踪练习四、教学案例1、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
(1)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
(2)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2、教学案例的特征(1)与论文的区别: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案例则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
三岔中学课堂教学模式

镇原县三岔中学“135”课堂教学模式一、宗旨:探究互动——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自主探究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师生互动这里的“师”即“师傅”,包括老师和学习优秀的学生;“生”指学习较弱的学生;“互动”一方面指的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另一方面指的是一种友好的学习关系--- “和谐互动”。
课堂上通过老师帮学生、学生帮学生、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最终实现师生互动共赢。
二、三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五个基本环节:新授课——交流预习自主探究互动提高总结归纳巩固反馈1、交流预习(5分钟)(1)学生根据预习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互相提问与这节课相关的知识。
(2)教师在此期间仔细观察学生预习情况,哪些问题可以通过预习掌握,包括对概念、例题、习题等,哪些问题存在疑问,哪些问题通过学生互相交流解决,在学生交流中遇到的困惑,教师要参与到交流中,掌握整体学生预习情况。
2、自主探究(15分钟)这是核心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要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参与、学会探究、学会合作”的学习能力,实现从“我要学”到“我会学”、“我乐学”的转变。
根据教师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让预习充分的学生到讲台上讲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给全班展示,让其他的学生适当补充,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真正展示自己理解的情况,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适当补充,而不是去再次重复学生讲的,真正做课堂的引领者和合作者,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规范概念、解题步骤等,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与补充。
3、互动提高(15分钟)教师根据前两项工作情况,展示出不同难度(可以是例题的变形,可以是教师补充的问题、可以是学生互动过程中的困难点)的变式题,采用口头或书面练习,可以视本节的难易程度适当拓展和拔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以提高,体现分层和因材施教。
基础题让学习较弱的学生讲,较高难度的让学习优秀的学生讲解,教师适当点拔后学生互动解决,鼓励学生思考有难度的练习,并尝试讲解,教师给予鼓励。
复习课、讲评课、练习课教学流程

复习课课堂教学操作流程一、导入新课单元提升课主要有章提升课和专题提升课。
无论哪一种课,都是对某一知识体系的复习,因此内容多、知识面广。
况且是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的重现,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教师在导课中要注意改变这种局面,把单元提升课上的活灵活现,这就需要导入新课要新颖,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构建复习目标教师在复习前要明确每一节的复习目标。
教师可分阶段、分专题编制复习学案。
在其中必须明确三维目标,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去设计复习目标,但不能是原有学习目标的简单重复。
三、出示导学提纲,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教师巡视辅导单元提升课中,导学提纲的设计不能仅体现课本的基本内容,还要注意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知识的迁移,以及知识的应用。
这样学生自学中才不只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复习使知识体现整体性、系统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导学提纲自学,是学生初步达标的过程,也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阶段。
它包括两个环节:其一,教师指导。
教师首先根据学习目标及导学提纲来指导学生讨论教材内容,通过学生自学实现识记及部分理解层次的基本目标的重现与达成。
教师的指导要明确自学内容、自学要求、自学方法,同时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如模型、挂图、标本、实物、课件等),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提供线索,激发学习兴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其二,学生自学。
在此过程中,教师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自学,特别是对落伍生要倾注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更要注意学生学习品质和习惯的培养,确保完成自学任务。
这时,教师要走下讲台,善于把知识转化成智慧,把理论转化成方法,把精神塑造成人格,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使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师生交流等方法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认真分析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教师的"后教"即精讲点拨提供依据。
复习课(讲评课)流程

复习课(习题课)的一般流程
依据“365生本课堂”的六个基本环节,复习课的基本流程包括:明确目标——知识梳理——(独立学习——小组讨论——激情展示——点拨提升——变式练习)(根据学科内容,可循环设计)
一、基本流程要求:
1.明确目标:目标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中高考的要求。
2.知识梳理:学生或教师对本节课复习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和整理。
3.独立学习:简单的知识或正答率高且相对简单的题目学生独立学习,完成订正。
4.小组讨论:针对正答率低的题目,小组合作讨论。
分歧较大的题目,可以六人组。
难度较大的题目,可以2人组(一帮一)。
5.激情展示:讲解习题或者补充、订正其他小组的表达的内容。
6.点拨提升: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点拨疑点,归纳重点难点和方法,提升学生做题能力和技巧。
7.变式练习:依据学生实际做题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巩固和夯实重难点知识和方法。
二、复习课其他要求:
1.课前准备:备课充分,有教案,课件(导学案),了解学生正答率等做题情况。
2.讲评要求:要抓住重难点,重点讲评;要注重过程的评析,切忌简单对答案而分析不透、要点不清。
要注重方式、方法问题。
3.变式讲评:注重变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训练,注重题目总结升华,切忌就题论题,不归纳,不总结。
五环节教学模式操作流程ppt课件

13
“五环节教学法” 操作流程
【注意点】 课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 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 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还有思考题。 尤其是后进生的练习,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要特别注意矫正学生的书写和坐姿,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3?读一读?试一试?讲一讲?练一练?记一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什么是五环节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4记一记学生主体本堂整体知识结构和重要知识的互动练一练学生主体口头和书面形式学案为主讲一讲教师主体精讲精短精彩试一试学生主体学生运用书本内容与教师设计的问题读一读学生主体读学习目标读课本读资料问题设计教学准备环节巡视教室检查学生课前准备5五环节教学法操作流程一教学准备环节准备操作教师巡视教室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12
“五环节教学法” 操作流程
五、练一练(练习)
【操作】 布置课堂作业。 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批改部分已经完成的课堂作业。
【时间】不少对知识由“懂”到“会”,达到能运用、会 运用、熟练运用的目的。 【意义】
(1)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 “堂堂清”。
(2)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其要求的体现,因此,长 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7
“五环节教学法” 操作流程
【注意点】 (1)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准确制定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一般包括理
解(识记)和运用两个层级,既不降低也不拔高要求。尤其是该“会运用”的 一定要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
(2)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学生容易理解,不要太长。 (3)要引导学生逐字朗读(实验班或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默读),不要急 于切换幻灯片。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特点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课型的特点一、新授课(一)新授课的特点:1、新授课的特点是“新”:(保证新收获)2、新授课联着旧知识:(温习旧知识)3、新知识不都是难知识:(把握重、难点)(二)新授课的课堂教学环节:1、复习旧知识:目的在于激活原有知识。
2、引入新课:目的在于指引注意,激发兴趣。
3、呈现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4、练习巩固: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能力。
二、复习课(一)复习课的特点(1)知识的归纳整理。
(2)知识的迁移训练。
(二)复习课实施的基本环节①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②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③析: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④练:进行练习⑤评:对复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三、讲评课(一)讲评课的特点1. 在熟知学生对习题或试题掌握的前提下,订正答案,纠正错误,巩固提高。
2. 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总结解题一般规律,思维培养学生灵活的能力。
(二)讲评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目标明确原则:“为什么讲”2、重点突出原则:“讲什么”3、归类分析原则:“比较、联系”(1)按知识点归类:(2)按解题方法归类:(3)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
4、开放性原则: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性、发散式讲解。
5、矫正补偿原则:订正;补偿练习(三)讲评课实施的基本环节1. 确定讲评的内容2. 分析、讲解(1)讲错例(2)讲思路、讲方法(3)讲规律(4)讲变化3. 跟踪练习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四、教学案例1、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
(1)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
(2)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三四五教学模式解读

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思考并完成课内学习任务,同时找出疑难问题。课内探究学案中设计的典型例题要有层次性,应与WAT接轨,应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开发;教师应准确把握学情,要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应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勇气。
B.教师:教师巡回辅导;面向全体学生;及时提醒学生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记录在导学案中,或记录在专门的笔记本上,或在课本上用特殊的符号进行标注等),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应着重了解学生的自学障碍,指引优等生自主发展,重点对差生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并调整后续教学的目标和进程。
有效训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目标达成,设计训练题时要做到:
①训练题设计要有层次,体现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②训练设计要围绕教学重点。
③训练设计要注意疑点、难点和易错点。
④题目要有代表性和可拓展性。
(三)课后延伸
(1)对教师的要求:
反思本节课教学的得与失,对课内探究学案加以修改、补充、完善;检查学生对课内探究学案的整理情况,批阅学生的课后练习学案,对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反馈矫正。
(2)对学生的要求:
复习新课内容,整理好学案。完成课后练习学案。
复习课
一、教学流程
复习课
课前延伸
课内探究
课后延伸
二、环节解读
(一)课前延伸
1.对教师的要求:
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学科知识、能力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编制学案;依据学习目标和编制的学案设计课堂学生学习活动方案。
2.对学生的要求;
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回顾;自主探究、尝试、体验相关学习活动;搜集有关信息和资料。
①明确预习目标。预习学案的设计应体现预习的内容、关于预习过程的具体要求以及预习后应该达到的目标。
初中化学“三段四模块”课堂教学范式操作要领 - 副本

初中化学“三段四模块”课堂教学范式操作要领(2018版)第一部分:结构解读一、基本环节(三段):1.温故·习新----定向:教师根据教学的知能要求,串接前后内容,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设计成直观形象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解决,为本节课提供学习导航。
2.研讨·拓展----定位:进行组内、全班的研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深刻点评。
要求点在关键处,拨在要害时,为本节课确定达成标准。
3.反馈·提炼----定模:师生共同梳理知能框架,在反馈引正过程中形成思路和方法,为一类知识学习建立思维导图。
二、基本模式(四模块):1.自学质疑模块:强调以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了解方向,产生疑惑,先行思考。
2.互动探究模块:强调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研讨,通过对问题的层层追问,实现知能的串发,视野的扩大。
3.精讲点拨模块:强调教师对共性问题点对点的点评,以最精炼的语言,解决学生的困惑点,让学生有所得。
4.反馈纠正模块:强调即时反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概括,以此达成知能内化,促进素养积淀。
三、教学评价1.愿不愿独立自主地思考。
2.能不能自信大方地表达。
3.有没有从容淡定地互动。
4.两个90%,即90%的人积极参与,90%的人理解弄懂。
四、底线要求1.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先学思考,教师要编制好导学问题;2.学生要在课堂上大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3.要设计1—2个核心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层层理解;4.适时适度使用媒体技术,进行展示交流;5.课尾要有概括总结,最好伴有思维导图;6.要有1—2次探究活动,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小组成员要有合理分工,活动讲究效率。
第二部分:操作要领一、新授课1.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布置相关预习题。
小组、同桌互批。
教师汇总典型问题,备媒体,备实验,备教法,备学法,对三维目标进行恰当弹性预设。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重组整合教材。
小学语文的基本课型有哪些?

小学语文的基本课型有哪些?小学相对于初高中的学习任务来说,是比较轻松的。
但尽管如此,并不说明小学的上课类型就是比较随意的,该有的还是要有。
为此,小编针对小学的语文基本课型整理了一下,共总结了五种供大家参考使用。
小学语文基本课型可分为五种: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测试课、习作课。
一、新授课1.基本分类:主要分为整体感知课和精讲研读课两种课型。
其中低年级的整体感知课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高年级则以解决字词、梳理文章脉络为主。
2.具体环节设置: (1)整体感知课①导入新课(导出课题,明确任务)此环节可采用:a.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旧知复习迁移;b.故事导入,激发兴趣;c. 名言导入;d.直接导入。
通过听一些特级教师的课,看一些优秀案例,我们会发现他们总会在“新、奇、趣、巧”四个方面下功夫。
②初读感知(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此环节可采用:a.学生标清段落,自由读文感知;b. 学生标清段落,开火车式分段(或分句)读课文感知;c.学生标清段落,小组合作读文感知等。
③合作探究(可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检查反馈,梳理文章脉络,夯实字词等基础知识) 此环节可采用:a.根据老师问题,勾画信息交流;b.运用朗读、交流等多种方式识记字此等基础知识;c.小组展示交流等。
④总结收获(盘点一节课的所学)此环节可采用:a.以画知识树的方式全班交流;b. 组内交流;c. 自己动笔整理等。
(2)精讲研读课:①导入新课(导出课题,明确任务)此环节可采用:a.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旧知复习迁移;b.故事导入,激发兴趣;c. 名言导入;d.直接导入。
通过听一些特级教师的课,看一些优秀案例,我们会发现他们总会在“新、奇、趣、巧”四个方面下功夫。
②合作探究(根据所提出的“大问题”,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此环节可采用:a.全班展示交流;b. 组内展示交流。
③拓展升华(结合课内知识,拓展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此环节可采用:a.班内口头交流的方式;b.创作语文画卷;c.教师补充资料等方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实小课堂结构:先学后教(设计学习单)——教了再试(讲讲练练)——熟能生巧(反馈巩固)”。
以下是新授课(学时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基本课型,在基本流程中灵活融入“四学”。
一、新授课教学课型:(一)拼音与识字教学1.拼音教学“忆趣习拓”基本课型:※课型实施关键:调动旧知,联系新知:在学习新知前,学生头脑中要具有与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学习一方面是在新知识与头脑中相关的原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学习另一方面还要在新知识内部建立联系;要牢固地记住新知识,防止遗忘,还要辨别新旧知识的差异。
分析学生已有基础,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所教内容学生入学前已经掌握哪些?与所教知识相关的背景知识或是生活经验有哪些?学生对所教知识了解情况差异在哪里?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照顾个体差异。
※课型实施流程:忆→调动旧知联系新知→课标要求把握拼音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材内容选择教材内容选择与拓展学生特点考虑把握真实起点(原有认知基础),个体差异(不同层次水准)↓↓↓趣→激发兴趣学习新知→教学方法:以“歌”激趣,以图激趣,游戏激趣,情境激趣,多种组合;组织形式:个体学习、同桌学习、小组学习、学生执教↓↓↓习→练习读写→练习形式;多种语境;练习效果。
↓↓↓拓→巩固拓展→拓展形式;拓展效果。
2.识字课教学“忆识练检”:基本课型※课型实施关键:利用学生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逐步形成识字能力;力求识用结合。
※课型实施流程:忆→调动旧知→课标要求把握字形教学与识字教学重点与难点联系新知教材内容选择教材内容选择与把握学生特点考虑把握真实起点(原有认知基础),个体差异(不同层次水准)↓↓↓识→多种形式有效识字→联想识字:故事联想识字、字形联想韵文识字;归类识字:根据识字分类抓住共同点或不同点;情境识字:字谜情境、演示情境、小老师、生活答辩;游戏识字;歌诀识字;媒介识字;综合运用。
浅析高中生物三种课型的基本环节

浅析高中生物三种课型的基本环节(生物组杨勇)高中生物课程的讲解课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对于一些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教师来说,有必要了解每种课型的基本上课环节,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才能举一反三,多面开花,使我们的教学技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下面我将一一列举每种课型的基本环节,供大家参考。
新授课新授课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虽然我们应该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
但对于大多数的生物课程来说,一节完整的新课应该包涵如下几个方面的环节:1.新课导入新课导入作为一堂课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整堂课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意识到已经上课了,并调整好最佳的学习状态进入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新课可以从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再现中引入,也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科学家访谈”、“问题讨论”、科学史介绍等引入。
一般我们用到的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直接导课、启发谈话导课、故事导课、创设情境导课、悬念导课、复习导课、解释题目导课、演练导课、设疑导课、朗诵导课、音乐导课、猜迷导课,有兴趣的老师可以下去自己试试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课程开始时,有时还会遇到这种情况:铃声已经响了,当我们走进教室时,学生们还乱哄哄的一片,吵闹根本停不下来,更别说导入新课了。
这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冷处理:站在讲台上不动,用眼睛看下面的同学,很快吵闹就会停下来,这时候我们再开始上课,就能保证授课的正常进行。
记住,千万不要骂学生,刚上课时骂学生会严重破坏课堂的和谐气氛,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会影响后面授课的进行。
2.新课讲授新课讲授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力争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重点知识要求精讲、细讲并在板书中有所呈现。
教学难点尽量以严谨、朴实的语言讲出来,使学生在第一遍认真倾听时就能听懂。
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恰当选取一些生动、新颖的科技前沿问题、社会热点和重点问题,深入浅出的应用于教学之中。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的高效教学模式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的高效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样式,是就教学过程的结构、阶段、程序而言的.长期而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建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有序可循。
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理念,闽试教育小编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整理了以下三种课堂教学模式:一、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教学流程模式(一)自学,学案引领,自主学习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不准讨论。
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
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在此基础上,完成提纲中的问题(限时)。
(二)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限时)。
(三)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四)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
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
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二、复习课:“自补—合作—展示—反馈”教学流程模式(一)自补——自主复习,查漏补缺学生带着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复习,复习的过程要注重查漏补缺和对新授内容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要避免搞成对照课本找学案中问题答案的倾向。
三种课堂教学模式

三种课堂教学模式:一、新授课:“自学—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1.自学——学案引领,自主学习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学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不准讨论。
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
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在此基础上,完成提纲中的问题(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限时)。
4.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
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
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二、复习课:“自补—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1.自补——自主复习,查漏补缺学生带着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复习,复习的过程要注重查漏补缺和对新授内容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要避免搞成对照课本找学案中问题答案的倾向。
自主复习完成后再独立完成学案中教师提出的问题。
(限时)。
2.合作——组内交流,完善学案自主复习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交流复习心得,提出复习过程中的疑难进行讨论、帮教,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并将组内交流、讨论结果及不能解决的问题公示在黑板上。
(限时)。
3.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复习成果及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难,使复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一、学科基本课型及其教学范式(一)新授课基本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等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弓l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该环节一般采取学生先个人自主探究学案内容,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
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学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整理重点和难点。
2.自主学习侧重于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整理向小组提出,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其他小组(老师)提出。
3.教师及时巡视,适时点拨。
既要发现好的做法,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
4.自主学习要有时间要求,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三、成果展示、汇报交流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的成果。
通过板演、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
2.师生合作共同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
教师要适时引导、激发学生讨论、辩论等,完成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四、归纳总结、提升拓展1.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要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知识的联系,并选取难度适中的典型题目进行应用训练;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
2.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
要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与方法的掌握,突出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
3.及时对小组探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反馈训练、巩固落实1.根据学案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典型习题的巩固性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基本环节
一、新授课
基本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和实际素材、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的知识的拓展深化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该环节一般采取学生先自主探究学案内容,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
具体要求如下:
1、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学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整理重点和难点。
2、自主学习侧重于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整理向小组提出,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像其他小组(老师)提出。
3、教师及时巡视,适时点拨。
既要发现好的做法,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
4、自主学习要有时间要求,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三)展示成果、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结果。
通过板演、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
2、师生合作共同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
教师要适时引导、激发学生讨论、辩论等,完成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四)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1、针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要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知识的联系,并选取难度适中的典型题目进行应用训练;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
2、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
要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与方法的掌握,突出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
3、及时对小组探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1、根据学案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典型习题的巩固性练习。
2、进行变式训练,掌握和巩固知识的多样性与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变技巧。
3、学生做完学案后上交,教师全批全改,督促学生完成学案并了解学生大体情况,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对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复习课
基本环节: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拨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一)问题驱动、自主学习
1、按照考试大纲对知识点和能力的要求,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式提纲和针对性练习题,以学案形式呈现。
2、学生按照学案内容自主完成学习提纲和针对性练习题的内容。
复习巩固知识要点,掌握主干知识和规律。
(二)重点难点、合作探究
1、通过对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理解不到位的难点疑点,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争辩掌握重点、理解难点、消除疑点。
2、对合作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感到疑惑的问题,向老师或全班同学提出。
(三)知识梳理、点拨归纳
1、教师结合课堂上学生讨论情况和小组提出的问题,对本节课的突出问题、重点知识进行归类,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2、教师结合小组提出的问题对本节的重点知识、难点、疑点进行重点讲解,对相关理论和规律进行归纳、拓展。
(四)典例评析、深化提高-
1、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为学生出示有针对性的例题和探究性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问题的解答,对难度较大的,小组内可进行合作学习。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结果和思维过程。
教师实施引导学生质疑、提问,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形成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4、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规范的解答问题,灵活的应用知识,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1、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选择适量的变式练习进行课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
2、教师及时巡视,把握学生的训练状况,并适时评析,对重点的内容进一步强化和拓展。
3、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归纳整理,前挂后联,完善知识体系。
典型的问题要在错题本上做好整理记录。
三、讲评课
基本环节:自查自纠----合作交流----问题汇报----教师点拨----梳理巩固。
(一)自查自纠
(教师对试卷必须全批全改,并对典型问题和出错较为集中的问题作好记录)
1、发放答案,对照自查。
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错题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解题过程与结果。
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二)合作交流
1、对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适时合作学习。
个人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等。
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
2、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调控讨论情况,掌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三)问题汇报
1、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时间汇报。
2、对各组展示的问题,教师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的原因,理清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教师点拨
对学生所提较集中的问题,教师要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解题过程的规范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文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实施重锤敲击。
(五)梳理巩固
1、学生梳理错题解答的规律与方法,完成满分卷。
2、根据试卷中出现集中的问题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在课后投放一组对应的补偿训练题(注意针对性),以强化对试卷中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训练题的选择要注意对错题进行变式处理,通过改变条件、背景或设问,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增强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