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doc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局部解剖学重点总结

(完整word版)局部解剖学重点总结

1.腋腔及顶,底,四壁?腋腔:当上肢外展时,肩下方呈穹窿状的皮肤凹陷称为腋窗,其深部呈四棱椎体形的腔隙。

顶:是腋腔的上口,向上通颈外侧区,由锁骨中3分之1段,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

底:皮肤,浅筋膜,腋筋膜。

四壁:前壁: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

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骨。

内侧壁:上四位肋骨及其肋间肌组成。

外侧壁:结节间沟,肱二头肌两个头及喙肱肌。

2.肌腔隙的边界和内容?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外侧界:髂骨。

内侧界:髂耻弓。

内容:髂腰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3.血管腔隙的边界和内容?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界:耻骨梳韧带。

内侧界:腔隙韧带。

外侧界:髂耻弓。

内容:股动脉,股静脉,股环及腹股沟深淋巴结。

4.股环的边界?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界:耻骨梳韧带。

内侧界:腔隙韧带。

外侧界:借纤维隔与股静脉分开。

5.上颌动脉分几段,每一段的分支有哪些?分三段。

第一段:自起点到翼外肌下缘。

分支: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

第二段:翼外肌浅面或深面的一段。

分支:颊动脉。

第三段:自翼外肌上缘进入冀腭窝以后的一段。

分支:上牙槽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

6.腕管的组成和内容。

组成: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组成。

内容:指浅屈肌腱及腱鞘,拇长屈肌腱及腱鞘,正中神经。

7.下颌下三角的边界和内容。

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下缘围成,又称二腹肌三角。

内容:下颌下腺及其周围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结,面血管,舌下神经,舌血管,舌神经。

8.气管颈部的层次由浅入深依次是什么?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颈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9.椎动脉三角的边界和内容。

下界:锁骨下动脉第一段。

外侧界:前斜角肌内侧。

内侧界:颈长肌外侧缘。

尖: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

内容:椎动脉,椎静脉,颈动脉鞘及交感干等。

10.二腹肌后腹浅面和深面通过的结构各有哪些?浅面:面神经颈支,面动脉和下颌后动脉的前支。

深面:面动脉,舌下神经,舌动脉,舌静脉,颈外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颈交感干。

局部解剖学复习参考.doc

局部解剖学复习参考.doc

头静脉:起于手背 静脉网楼侧,转至前臂 前面,沿前臂梯侧、臂 外侧上行,经三角肌和 胸大肌之间的浅沟注入 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肘正中静脉:Q1:大隐静脉起止、行程、属支:大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缘,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 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醒后方约2cm 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 皮神经伴行,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汇入处 称隐股点。

大隐静脉的五个属支:旋骼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 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

Q2:股前群肌的名称、位置、起止和作用股前群肌肉包括:缝匠肌和股四头肌(股直肌、股中间肌、股 内/外侧肌)。

缝匠饥起于骼前上棘,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用于屈 甑、屈膝;股四头肌汇成髅韧带,止于胫骨粗隆,用于伸膝。

Q3:股三角位置、境界和内容物股三角的上界是腹股沟韧带,外侧 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 侧缘。

表面覆以阔筋膜,底凹陷,由外 向内依次为骼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

补充:阔筋膜在耻骨结节外下方 3 —4cm 处形成一个卵圆形的薄弱区,成 为隐静脉裂孔(卵圆窝),其表面覆盖 一层多孔的疏松结缔组织膜,称为筛筋 膜或外筛板。

腹横筋膜与骼筋膜向下延 伸并包绕股A 、股V 上段的筋膜成为股鞘,由外向内依次为股A 、股V 和股管。

股疝即是因小肠进入股管 盲端透过隐静脉裂孔突出而发生嵌顿。

Q4:小腿前群肌和外侧群肌的名称、排列和作用(P189) Q5:臀大肌、梨状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臀大肌起于骼骨翼外面、龈骨背侧、甑结节韧带,止于臀肌粗隆和 骼胫束,用于伸髓。

梨状肌蠢于2-4备前孔外侧,止于股骨大转子,用于外展、外旋 髓关节。

Q6:梨状肌上下孔的神经血管及其排列顺序:(由外向内)坐骨N,股后皮N,臀下N,臀下A 、V,阴部 内V 、A 、和阴部N 。

Q7: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及其在股后部的行程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因人而异,可分为3种情况7种类型: 常见型:坐骨神经以一总干从梨状肌下孔出盆;典型高分支型:坐 骨神经在盆内即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前者出梨状肌下孔,后者 从梨状肌纤维中穿出;其他类型:包括:坐骨神经总干下哦那个梨 状肌中间或梨状肌上孔出盆:坐骨神经在盆内分支,但分支出盆位 置不典型;龈丛根穿梨状肌后吻合成坐骨神经等。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1.头皮: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3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合称为头皮。

2.海绵窦: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鞍和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

窦中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形成栓塞。

上项线:为枕外隆凸向两侧延伸至乳突的骨嵴,内面与横窦齐平。

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发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三大分支,其感觉支除分配于面深部外,终末支穿面颅各孔,分布于相应区域的皮肤。

腮腺管: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急转向内侧,穿颊肌,在粘膜下潜行一段距离,然后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处的颊黏膜上。

咬肌间隙:为位于咬肌深部与下颌支上部之间的间隙,咬肌的血管神经即通过下颌切迹穿入此隙,从深面进入咬肌。

翼下颌间隙: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与咬肌间隙仅以下颌支相间隔,两间隙经下颌切迹相通,上界为翼外肌下缘,下界是翼内肌在下颌支附着处,前界为颞肌、颊肌,后界为腮腺和下颌支后缘。

间隙内容下牙槽神经、下牙槽动、静脉及疏松结缔组织。

小脑幕:是一个由硬脑膜形成的半月劈,介大脑半球枕叶与小脑之间,并构成了颅后窝的顶。

下颌下三角:位于下颌骨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之间,又名二腹肌三角,内容主要有下颌下腺、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

颏下三角:位于左右二腹肌前腹与舌骨体上缘之间。

其内有1-3个淋巴结,收纳颏部、下唇中部、口底和舌尖等处的淋巴结。

颈动脉三角:位于胸锁乳凸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与二腹肌后腹之间。

内容颈总动脉及分支、颈内静脉及属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膈神经和颈深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沿颈横血管排列,位置恰好在锁骨大窝内,其中位于左侧颈根部静脉角出的淋巴结又称Virchow淋巴结,当胃癌或食管下部癌转移时,常可累计该淋巴结。

肌三角:又称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位于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内容舌骨下肌群、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和食管颈部等器官。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资料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资料

上肢:1、名解:三边孔trilateral foramen:位于腋窝的后壁上,与四边孔有共同的上下界,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肱三头肌长头为三边孔的外侧界;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四边孔quadrilateral foramen:位于腋窝的后壁上,与四边孔有共同的上下界,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肱三头肌长头是四边孔的内侧界,肱骨外科颈为外侧界;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

腕管carpal canal: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

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

掌中间隙midpalmar space:位于掌中间鞘尺侧半的深方。

前界自桡侧起,依次为第3~5指屈肌腱、第2~4蚓状肌;后界为掌中隔的后部,第3、4掌骨,骨间肌及其前面的骨间掌侧筋膜;内侧界为内侧肌间隔;外侧界为掌中隔。

掌中间隙向远侧沿第2~4蚓状肌管与第2~4指蹼间隙相通,进而可通向手背。

鱼际间隙thenar space:位于掌中间鞘桡侧半深方。

前界为掌中隔前部、示指屈肌腱和第1蚓状肌;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外侧界为外侧肌间隔;内侧界为掌中隔后部。

正中神经返支recurrent branch:正中神经经腕管进入手掌后,在屈肌支持带下缘处发出正中神经返支,钩绕拇短屈肌后进入拇短展肌深面,分支支配拇短屈肌、拇短展肌和拇对掌肌。

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 fascia: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

鼻烟窝anatomical snuff-box:为位于手背外侧部的浅凹。

其桡侧界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

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有桡动脉通过。

肩关节动脉网:位于肩胛骨的周围,是由三条动脉的分支相互吻合形成的,是肩部血液的重要侧支循环途径:1、肩胛上动脉:绕肩胛上横韧带的浅面达冈上窝2、旋肩胛动脉:绕三边孔至冈下窝3、肩胛背动脉:沿肩胛骨内侧缘下行,分支至冈下窝肘窝cubital fossa:是肘前区略呈三角形的凹陷,其尖指向远侧,底位于近侧。

局部解剖学复习重点 考试重点

局部解剖学复习重点 考试重点

颅顶的危险区:腱膜下输送结缔组织,又称腱膜下间隙,此间隙内有静脉网,借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和颅内的硬脑膜静脉窦相通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颈动脉鞘:是颈筋膜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的结缔组织鞘。

股鞘:腹横筋膜、髂筋膜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包绕股动脉、静脉,近端形成有两个筋膜隔分成三个腔,外侧为股动脉,中间为股静脉,内侧无结构通过,称股管。

腋鞘:由椎前筋膜向下外延续,包绕臂丛和腋血管形成。

锁骨下臂丛麻醉需将药物注入此鞘内。

乳房悬韧带: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称为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

腹股沟三角:又称Hesselbach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

三角区内无腹肌,腹横筋膜又较薄弱,加之腹股沟管浅环也位于此区,因此是腹前外侧壁的薄弱部位。

系膜三角:是由壁腹膜及肠壁构成的三角形的腔隙,内无腹膜,故手术于壁腹膜时应注意此三角避免肠内容物流入此三角。

腰肋三角:膈的肌腱附着处有胸骨部肋部和腰部,其中腰肋部构成腰肋三角,是膈疝的好发部位,前方为肾后方为肋膈隐窝,手术时应注意。

Calot三角: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围成,胆囊动脉常在胆囊三角内起于肝固有动脉右支。

但常有变异,手术时应高度注意。

胆囊静脉注入肝门静脉或肝门静脉右支。

动脉导管三角: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左肺动脉围成,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颈袢:舌下神经在弓形处向下发出降支,称为颈袢上根,该根延颈总动脉浅面下降,在环状软骨水平与来自颈丛第2、3颈神经的颈袢下根组成颈袢。

盆膈:又称盆底,它由肛提肌和尾骨肌及覆盖其上下面的筋膜构成,有支持和固定盆内脏器的作用,并可与腹肌和膈协同增加腹内压。

会阴:是指盆膈一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

会阴浅隙:会阴浅筋膜与尿生殖膈下筋膜之间。

会阴浅筋膜与阴囊肉膜、阴茎浅筋膜、腹前壁浅筋膜深层(Scarpa筋膜)相延续,会阴浅隙向前上开放,与阴囊阴茎和腹壁相通。

局解考试重点整理.docx

局解考试重点整理.docx

(―)名词解释神经点:颈从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时,位置农浅且相対集中,常为颈部手术阻滞麻醉的穿针点。

胸膜腔::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形成的潜在性间隙.纵膈:是左右纵隔胸膜Z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组织的总称.心包腔:浆膜性心观肌、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移行,两层之间的间隙称心包腔°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z间形成-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处肌间隙颈动脉稍: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形成的筋膜鞘.心包斜窦:在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

肘后三角:肘关节屈曲呈直角时,胧骨内、外上擁和尺骨鷹嘴3点构成等腰三角形。

胆建三角:肝总管、胆粪管其上方的川:下而之间共同围成一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心包横窦:位于左肺静脉,右肺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和心包后壁Z间的间隙。

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 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1段,尖为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锁胸筋膜:为胸部筋膜深层,张于喙突、锁骨下川1、胸小肌上缘之间,有头静脉、肩峰动脉、胸外侧神经及淋巴管穿过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区域称肾区。

肝门:肝脏而正中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长约5cm,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届中,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为肝门。

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

三角内有动脉韧帶、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从。

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股鞘,股管:股鞘为腹横筋膜与儁筋膜向下延续包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3-4CM。

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腔分为三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分窝纳股静脉,内侧部称股管(二)简答题1、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和内容:境界颈动脉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Z间。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

一头部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颈突诸肌及深部血管神经相邻,这些血管神经包括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

它们共同形成腮腺床,紧贴腮腺的深面,并借茎突于位于其浅面的颈外动脉分开。

腮腺的位置:位于面侧区,上缘临颧弓,外耳道,颞下颌关节,下达下颌角,前临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后缘浅部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后缘邻接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上份。

穿过腮腺的结构及位置关系:纵行的(颈外动脉、颞浅动脉、静脉、下颌后静脉、耳颞神经)横行(上颌动脉静脉、面横动脉静脉、面神经分支)上述结构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腮腺管的走行:在腮腺浅部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横行越过咬肌表面,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出的颊粘膜。

三叉神经面部分支:眶上神经分布于颅顶;眶下神经分布于下睑、鼻被外侧、上唇皮肤;颏神经出颏孔,分布于下唇及颏区的皮肤。

额顶枕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键膜及枕额肌、键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

浅部三层连接紧密,难以分开,合称“头皮”。

键膜下间隙多发生头皮撕脱伤。

面静脉(危险三角):(1)经眼静脉直接与海绵窦交通(2)借面深静脉经翼丛与海绵窦交通。

口角平面的一段面静脉常无瓣膜,面肌的收缩可促使血液逆流。

所以两侧口角与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若发生感染易行至海绵窦,形成颅内感染,因此有面部“危险三角”之称。

额顶枕区浅入深:皮肤、浅筋膜(前组:滑车上动脉静脉、眶上动脉静脉神经;外侧组:颞浅动脉静脉、耳颞神经、耳后动脉、耳大枕小神经;后组:枕静脉枕大神经导静脉)帽状腱膜、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

颞区的层次及血管神经:皮肤、浅筋膜(耳前组:颞浅动脉静脉、耳颞神经;耳后组:耳后动脉静脉、枕小神经)颞筋膜、颞肌、骨膜。

二颈部境界:上界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上项线和枕外隆突的连线与头部为界;下界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和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分别与胸部和上肢为界。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局部解剖学总结名词解释:1、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及海绵窦交通。

假设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2、腮腺床: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以及后4对脑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3、腮腺咬肌筋膜4、海绵窦:位于垂体及蝶鞍两侧的双层硬脑膜之间的间隙。

窦内有结缔组织小梁,呈海绵状,血流缓慢,易产生血栓。

5、神经点:是颈丛皮质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约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

6、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与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其前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7、颈动脉鞘:是颈筋膜在颈部大血管与迷走神经周围形成的筋膜鞘,上起自颅底,下续连纵膈;鞘内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与迷走神经等8、颈动脉三角:9、胸膜顶:是覆盖肺尖的壁胸膜,突入颈根部,高出缩股内侧上缘2-3cm。

10、椎动脉三角11、乳房后隙:乳房及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房后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与淋巴管。

因此乳房可轻度移动。

乳腺癌时,乳房可被固定在胸大肌上12、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与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

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13、乳房悬韧带: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附着于皮肤与胸肌筋膜。

14、胸锁筋膜:位于喙突、锁骨下肌与胸小肌之间的筋膜。

穿经锁胸筋膜的构造:头静脉、胸外侧神经、胸肩峰动脉、淋巴管。

15、胸膜隐窝:16、肋膈隐窝:又称肋膈窦,呈半环形,是肋胸膜反折成膈胸膜处形成的间隙。

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容量大,积液常积聚于此。

17、肺段18、食管下三角19、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下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

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与心浅丛。

该三角是心脏手术时寻找动脉导管的部位。

20、心包:为一闭合的纤维浆膜囊,分为内外两层。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

局部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

1.额顶枕区软组织层次:软组织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2.头皮: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3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合称为头皮.3.额顶枕区皮下组织前组(de)神经血管:有滑车上神经和滑车上动、静脉,眶上神经和眶上动、静脉.4.颅顶部危险区(腱膜下间隙)(颅顶危险区):额顶枕区最疏松(de)一层是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腱膜下间隙,头皮撕脱或出血多见于此层.腱膜下间隙内有静脉网借导静脉与板障静脉和硬脑膜静脉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颅内感染,故临床上称此层为颅顶部(de)“危险区”.5.海绵窦:为一对重要(de)硬脑膜窦,位于蝶鞍和垂体(de)两侧,窦中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形成栓塞.6.穿过海绵窦(de)结构:海绵窦外侧壁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窦腔内有展神经和颈内动脉通过.7.颈外静脉(de)走行和注入:颈外静脉沿胸锁乳突肌浅面斜行下行,汇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当上腔静脉血回心受阻时,可致颈外静脉扩张.8.颈丛皮支:颈丛皮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浅出,此处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de)部位.9.面神经颈支:面神经颈支自腮腺下缘行向前下,支配颈阔肌.10.颈筋膜层次:颈筋膜是位于浅筋膜和颈阔肌深面(de)深筋膜,由浅入深分为封套筋膜、气管前筋膜和椎前筋膜.11.封套筋膜包裹(de)结构:斜方肌、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前腹、下颌下腺、腮腺.12.气管前筋膜:位于舌骨下肌群深面.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鞘(de)筋膜是气管前筋膜,甲状腺悬韧带来源于气管前筋膜(甲状腺鞘).13.颈部筋膜间隙:胸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14.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等.15.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和颊咽筋膜之间.咽后间隙向两侧延伸为咽旁间隙,向下通后纵隔.16.椎前间隙:位于脊柱、颈深肌群与椎前筋膜之间,颈椎结核脓肿多积于此间隙,脓肿可沿锁骨下血管和臂丛向外下扩散至腋窝,脓肿破溃后,可经咽后间隙向下至后纵隔.17.下颌下三角(de)构成和内容: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体下缘围成,其内容有下颌下腺、面动脉、舌动脉、舌下神经、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淋巴结.18.颈动脉三角(de)组成和内容:颈动脉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前缘、二腹肌后腹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内容有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内静脉及其属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副神经及颈深淋巴结.18.甲状腺前方(de)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19.甲状腺后方(de)毗邻:甲状腺肿大时,如向后内侧压迫喉与气管、咽与食管以及喉返神经,可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以及声音嘶哑.如向后外方压迫交感干时,可出现Horner综合症,即患侧面部潮红、无汗、瞳孔缩小、眼裂变窄、上睑下垂及眼球内陷等.20.甲状腺上动脉起自颈外动脉,与喉上神经外支伴行,甲状腺下动脉起自迷走神经,与喉返神经交叉.21.喉上神经外支:与甲状腺上动脉伴行,支配环甲肌及咽下缩肌.22.喉返神经:起自迷走神经.左侧绕主动脉弓、右侧绕右锁骨下动脉向上返行,走行在食管、气管之间(de)沟(旁沟)内.23.甲状腺切除术需结扎(de)血管和注意避免损伤(de)神经:㈠需结扎(de)血管:甲状腺上动脉来自颈外动脉,甲状腺下动脉起自甲状颈干,甲状腺最下动脉起自头臂干或主动脉弓;甲状腺上静脉注入颈内静脉,甲状腺中静脉注入颈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注入头臂静脉.㈡注意事项:紧贴甲状腺上极结扎甲状腺上动脉,以免损伤喉上神经外支.远离甲状腺下极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以免损伤喉返神经.注意甲状腺最下动脉.24.甲状旁腺(de)位置和作用:㈠位置:甲状旁腺上、下各一对,位于甲状腺侧叶(de)后面,真假被膜之间.上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侧叶上、中1/3交界处(de)后方,下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侧叶下1/3(de)后方..㈡作用:甲状旁腺(de)功能是调节钙磷代谢,甲状腺手术必须保留甲状旁腺.要小心作囊内切除术,避免误将甲状旁腺切除,引起血钙降低、手足抽搐、肢体疼痛与痉挛.25.气管颈部(de)毗邻,小儿气管切开术(de)注意点:㈠气管颈部前方(气管切开手术层次)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胸骨上间隙及其内(de)静脉弓、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和气管前间隙.平第2-4气管软骨前方有甲状腺峡,峡(de)下方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及可能存在甲状腺最下动脉.气管颈部上端两侧为甲状腺侧叶,气管后方食管,在气管食管旁沟内喉返神经上行.气管后外侧有颈交感干和颈动脉鞘等.㈡气管切开术注意事项:仰卧位,头部保持正中并尽量后仰(使气管前移接近皮肤),在第3~5气管软骨处作纵切口,不可偏离中线(避免伤及外侧(de)颈总动脉),不可切得太深(避免伤及后方(de)食管).幼儿(de)胸腺、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等,常会高出颈静脉切迹达气管颈部前面.故对幼儿进行气管切开术时,应注意不宜低于第5气管软骨,以免伤及上述结构.26.颈动脉鞘:颈动脉鞘是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形成(de),内容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颈动脉鞘内各结构(de)位置关系是:颈总动脉在内侧,颈内动脉在外侧,迷走神经在后方.27.锁骨下动脉(de)分段分支:第1段位于前斜角肌内侧,分支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和肋颈干;第2段位于前斜角肌后方;第3段位于前斜角肌外侧.28.斜角肌间隙: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1肋围成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29.胸部(de)上界:以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和第7颈椎棘突(de)连线与颈部分界.30.胸骨角:胸骨角两侧连接第2肋软骨,平主动脉弓主动脉弓起止处、气管杈、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和第4胸椎体下缘.31.乳房(de)结构特点和意义:㈠结构:(1)乳腺叶和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时应作放射状切口,以免损伤输乳管.(2)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称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㈡意义:乳腺癌时,纤维组织增生,乳房悬韧带变短,皮肤形成许多小凹陷.32.乳房(de)淋巴回流途径:(1)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de)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2)上部(de)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3)内侧部(de)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4)深部(de)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结;(5)内侧部(de)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淋巴管交通;(6)内下部(de)淋巴管与与腹壁、膈下和肝(de)淋巴管交通.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时,最容易侵犯腋淋巴结(de)胸肌淋巴结,因为乳房大部分(de)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33.肋间神经走形特点:肋间后血管和肋间神经(de)主干沿肋沟前行.在肋沟处,肋间血管神经(de)排列顺序自上而下为肋间后静脉、肋间后动脉和肋间神经.由于肋间神经位置最低靠近肋间隙,容易受损伤引起肋间神经痛.34.胸膜腔穿刺进针部位及其解剖学依据,穿刺层次:㈠胸膜腔穿刺常在肩胛线外侧或腋后线第7、8肋间隙中部进针,或在肩胛线内侧第7、8肋间隙下部(下位肋骨上缘)进针,以免损伤肋间血管神经.因为在肩胛线外侧或腋后线,肋间隙上、下缘分别有肋间血管神经上、下支走行;在肩胛线内侧,只是肋间隙上缘(上位肋骨下缘)有肋间血管神经主干走行.㈡穿刺层次:由浅入深穿过: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肋间肌、胸内筋膜、壁胸膜,到达胸膜腔.35.膈(de)形态、分部,三个裂孔(de)名称和通过内容:㈠膈(de)腱性部称中心腱,周围是肌性部,肌性部分为胸骨部、肋部和腰部.㈡三裂孔:前方是腔静脉孔,平第8胸椎,通过下腔静脉和右膈神经;中间是食管裂孔,平第10胸椎,通过食管、迷走神经、胃左血管(de)食管支和来自肝后部(de)淋巴管;后方是主动脉裂孔,平第12胸椎,通过主动脉、胸导管和胸壁(de)淋巴管.膈(de)三个裂孔位于最前方(de)是“腔静脉孔”.36.作心包腔穿刺和心内注射应选择(de)进针部位:两侧胸膜前界在第2~4胸肋关节高度靠拢,上段和下段彼此分开,形成上、下两个三角形无胸膜覆盖区,上区称胸腺区,下区称心包区(心包裸区).心包前壁在胸膜围成(de)心包区直接与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4~6肋软骨相邻,因此常在“左剑肋角”做心包穿刺,以免损伤胸膜和肺.心(de)毗邻关系大致与心包相同,临床上常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作心内注射,以免损伤胸膜和肺.37.肺根(de)毗邻:肺根(de)前方有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肺根(de)后方有迷走神经,肺根(de)下方有肺韧带,右肺根上方有奇静脉弓勾绕,左肺根上方有主动脉弓跨过.38.肺门(de)位置和结构:肺纵隔面中部称肺门,为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de)出入部位.39.肺上、下界(de)体表投影:肺尖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厘米.肺下界在锁骨中线、腋中线和肩胛线分别与第6、8、10肋相交,在接近后正中线平第10胸椎棘突.40.纵隔(de)定义、境界和分区:㈠定义: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de)器官和组织(de)总称.㈡境界:纵隔(de)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两侧为纵隔胸膜,上为胸廓上口,下为膈.㈢分区:纵隔分区(de)四分法,即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体下缘(de)平面,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de)前、后壁为界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41.纵隔各区包含(de)器官和结构:①上纵隔(de)前层有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中层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后层有气管、食管、胸导管.②前纵隔有胸腺下部、纵隔前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③中纵隔有心包、心、出入心(de)大血管根部和膈神经等.④后纵隔有食管、迷走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和交感干等.42.:动脉导管三角(手术中动脉导管(de)标志)(de)构成: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左肺动脉围成,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是手术中寻找动脉导管(de)标志.43.心包和心包腔(de)构成:㈠心包分为外层(de)纤维心包和内部(de)浆膜心包,浆膜心包壁层衬于纤维心包内面,脏层紧贴心和大血管根部表面.㈡浆膜心包脏壁两层在大血管根部反折移行,围成心包腔.43.心包横窦(de)定义和意义:㈠定义:是心包腔(de)一个间隙,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de)间隙.㈡意义:心和大血管手术时,可在心包横窦处钳夹升主动脉和肺动脉,以暂时阻断血流.44.心包斜窦:是心包腔(de)一个间隙,位于左肺静脉、右肺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和心包后壁之间.45.食管胸部(前方和后方)(de)毗邻:食管前方主要有气管、气管杈、左主支气管、右肺动脉、心包和左心房.食管后方主要有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46.腹股沟区(疝好发部位)(de)境界和结构特点:腹股沟区又称髂区,上界为经过髂前上棘(de)水平线,内侧界为腹直肌外侧缘,外下界为腹股沟韧带.该区结构特点为:①腹外斜肌在此区移行为较薄(de)腹外斜肌腱膜;②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及其腱膜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有一狭窄间隙(腹股沟管);③站立时,腹股沟区所承受(de)压力比平卧时高三倍.因此,腹股沟区为腹前外侧壁(de)一个薄弱区,是疝(de)好发部位.47.腹壁正中切口(de)层次和意义:㈠层次:由浅至深为6层:皮肤、浅筋膜、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㈡意义:该切口优点是层次简单,伤及血管神经少,操作简便切开迅速;缺点是血运较差,缺乏肌肉保护,因而愈合能力较差,有发生切口裂开或切口疝(de)可能.48.阑尾手术切口部位、腹壁层次:㈠切口部位: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de)中、外1/3交界处,作与腹外斜肌纤维方向一致(de)切口.㈡腹壁层次:由浅入深依次切开: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及其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49.腹部浅筋膜(de)分层:脐平面以下(de)浅筋膜分两层,浅层为脂肪层称Camper筋膜;深层为膜性层称Scarpa筋膜.Scarpa筋膜向内下与阴囊肉膜和会阴浅筋膜相续,因此,Scarpa筋膜深面(de)间隙与会阴浅隙相通.当前尿道(尿道球部)损伤时,尿液可经会阴浅隙蔓延到同侧(de)腹前外侧壁.50.腹壁浅筋膜(de)血管:浅动脉:①外侧部来自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和腰动脉(de)分支;②内侧部来自腹壁上、下动脉(de)分支;③下部来自股动脉(de)分支腹壁浅动脉和旋髂浅动脉.浅静脉:①在脐平面以上胸腹壁静脉经胸外侧静脉汇入腋静脉;在脐平面以下经②腹壁浅静脉和③旋髂浅静脉汇入大隐静脉.51.腹前外侧壁(de)肌:有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52.腹外斜肌腱膜形成(de)结构: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腹股沟管浅环、反转韧带.53.腹股沟斜疝、直疝与腹壁下动脉(鉴别斜、直疝(de)标志)(de)关系:腹股沟管深环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腹腔内容物从腹壁下动脉外侧(de)深环突出进入精索内,再出浅环至阴囊形成腹股沟斜疝.腹股沟三角位于腹壁下动脉内,腹腔内容物从腹壁下动脉内侧(de)腹股沟三角突出到精索后方,再出浅环形成腹股沟直疝.因此,腹壁下动脉是手术中鉴别斜疝和直疝(de)重要标志.54.腹直肌鞘(de)构成和结构特点:是包裹腹直肌和锥状肌(de)纤维组织,鞘分前、后二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前层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组成.在脐以下约4~5cm处,腹内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转向腹直肌(de)前方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鞘后层(de)下缘呈一凹向下(de)游离缘称“弓状线”.弓状线以上腹直肌后面邻接腹直肌鞘后层,弓状线以下腹直肌后面紧贴腹横筋膜.55.腹股沟管(de)位置、通过内容及构成:㈠位置: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㈡通过内容: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㈢构成:腹股沟管(de)构成有两口四壁:内口称深环或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是腹横筋膜随精索向外突出而成(de)孔.外口称浅环或皮下环,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为腹外斜肌腱膜(de)三角形裂隙.前壁由腹外斜肌腱膜构成,后壁由腹横筋膜和联合腱构成,上壁是腹内斜肌和腹横肌(de)游离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56.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de)境界、意义、层次:㈠境界:腹股沟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㈡意义:此三角区是腹前外侧壁(de)又一薄弱部位,腹腔内容物由此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㈢层次: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及浅环、联合腱、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腹股沟内侧窝(de)壁腹膜.57.胃(de)动脉(de)来源、走行和分布,胃次全切除术时应保留及保护(de)动脉:①胃左动脉起自腹腔干,在肝胃韧带内沿胃小弯向右走行,分布于食管下部和胃小弯附近胃壁;②胃右动脉起于肝固有动脉,在肝胃韧带内沿胃小弯向左走行,分布于胃小弯附近胃壁;③胃网膜右动脉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在胃结肠韧带内沿胃大弯左行,分布于胃壁和大网膜;④胃网膜左动脉发自脾动脉末端,经胃脾韧带至胃结肠韧带沿胃大弯右行,分布于胃壁和大网膜;⑤胃短动脉源自脾动脉,经胃脾韧带至胃底,分布于胃底;⑥胃后动脉出现率约72%,是脾动脉(de)分支,经胃膈韧带至胃底后壁,分布于胃底后壁.58.胃大部切除术需要结扎(de)血管必须保留及保护(de)血管:㈠结扎(de)血管①在胃结肠韧带内逐个结扎并切断胃网膜左右动、静脉(de)胃壁支,保留胃网膜左右动、静脉;切开胃结肠韧带时应勿损伤后方(de)中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走在横结肠系膜内.②在肝胃韧带内分离、钳夹、结扎和切断胃右动脉;③在胃左动脉发出第1胃壁支(de)远侧结扎胃左动脉,即保留胃左动脉(de)第1胃壁支.㈡必须保留和保护(de)血管有:胃网膜左血管、胃网膜右血管、中结肠动脉、胃左动脉(de)第1胃壁支、胃后血管和胃短血管.59.十二指肠上部(de)毗邻:上方为小网膜和网膜孔,上方为小网膜和网膜孔,下方为胰头和胰颈,前(上)方为肝方叶和胆囊,后方有胆总管、胃十二指肠动脉、肝门静脉及下腔静脉走行.60.肝(de)韧带有:①肝胃韧带,②肝十二指肠韧带,③镰状韧带,④右三角韧带,⑤冠状韧带,⑥左三角韧带.61.腹膜腔(de)间隙((de)位置)、通连:腹膜腔(de)间隙包括结肠上区(de)间隙和结肠下区(de)间隙.(1)结肠上区(de)间隙(膈下间隙)有:①右肝上间隙;②左肝上前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③右肝下间隙(包含肝肾隐窝),向下通右结肠旁沟;④左肝下前间隙和左肝下后间隙,左肝下后间隙(网膜囊)经网膜孔通大腹膜腔.(2)结肠下区(de)间隙有:①右肠系膜窦,周围近乎封闭.②左肠系膜窦,向下通盆腔;③右结肠旁沟,上通肝肾隐窝,下通右髂窝和盆腔;④左结肠旁沟沟,向下通盆腔.62.肝门(de)定义和结构:肝脏面(de)横沟称肝门或第一肝门,有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63.第二肝门:在肝膈面腔静脉沟(de)上部,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处.64.胆囊三角(Calot三角)和胆囊动脉: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三者组成,是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de)标志.胆囊动脉常发自肝固有动脉.65.胆总管分段:胆总管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十二指肠壁段四段,胆总管切开探查在十二指肠上段进行.66.肝胰壶腹是胆总管和胰管汇合而成(de),开口于十二指肠后内侧壁(de)下端.67.脾(de)韧带:有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脾切除时,应结扎脾血管,保护胃脾韧带中(de)血管,切断所有脾(de)韧带,才能游离脾.68.肝门静脉高压时,肝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之间常见(de)吻合途径:①食管静脉丛;②直肠静脉丛;③脐周静脉网.69.阑尾(de)多见(de)位置依次为①回肠前部,②盆位,③盲肠后位,④回肠后位,⑤盲肠下位.70.阑尾炎穿孔时,易扩散(de)部位和预防措施:平卧位时,右髂窝(de)阑尾脓液可经右结肠旁沟向上蔓延至肝肾隐窝(平卧时腹膜腔最低部位),引起膈下脓肿.预防措施应采取半卧位,使脓液向下流入盆腔.71.边缘动脉:是肠系膜上下动脉(de)各结肠支(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左结肠动脉和乙状结肠动脉)相互吻合,在近结肠边缘形成(de)动脉弓.72.腹膜后隙:腹膜后隙位于腹后壁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内有肾、肾上腺、输尿管、腹部大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重要结构.73.肾后面(de)毗邻及其临床意义:肾后面在第12肋以上与膈和胸膜腔相邻,肾手术时要注意保护胸膜以免导致气胸.在第12肋以下毗邻结构除肋下血管神经外,有腰大肌及其前方(de)生殖股神经、腰方肌及其前方(de)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肾周炎或脓肿时,腰大肌受到刺激可发生痉挛,引起患侧下肢屈曲.74.肝肾隐窝:右肝下间隙后份为肝肾隐窝,在平卧时为腹膜腔最低点,常有积液.75.网膜囊:胃和小网膜后方为左肝下后间隙间隙,即网膜囊,网膜囊经网膜孔通大腹膜腔.76.盆膈(de)定义、作用、通过内容:盆膈由肛提肌和尾骨肌及覆盖其上下面(de)筋膜构成,封闭骨盆下口(de)大部分.盆膈有支持和固定盆内脏器(de)作用,盆膈中央有直肠通过.77.耻骨后隙:耻骨后隙又称膀胱前隙,位于耻骨联合与膀胱之间,耻骨上腹膜外引流、膀胱及子宫下部等手术,均通过此间隙进行,此时应避免伤及腹膜. 78.直肠后隙:直肠后隙又称骶前间隙,位于直肠筋膜与骶前筋膜之间,向上通腹膜后隙.直肠后隙(de)炎症或积脓,向上可沿腹膜后隙蔓延.临床上通过直肠后隙作腹膜后隙空气造影.79.直肠前方毗邻:男性直肠前面与①直肠膀胱陷凹、②膀胱底、③精囊、④输精管壶腹和⑤前列腺等毗邻;女性直肠前面与①直肠子宫陷凹、②子宫、③阴道穹后部和④阴道相邻.80.维持子宫正常位置(de)韧带:有子宫阔韧带、子宫主韧带、子宫圆韧带和骶子宫韧带.81.子宫动脉:发自髂内动脉,在距子宫颈外侧约2cm处,越过输尿管(de)前上方.82.会阴:会阴是指封闭骨盆下口(de)全部软组织(de)总称.以两侧坐骨结节之间(de)连线将会阴分为前后两个三角区,前方分尿生殖区,后方为肛区.83.与直肠子宫陷凹相邻(de)结构:直肠、子宫、阴道穹后部.84.肛直肠环:肛门外括约肌(de)浅部和深部、直肠下份(de)纵行肌、肛门内括约肌及肛提肌等共同构成一围绕肛管(de)强大肌环称肛直肠环,此环对肛管起着极重要(de)括约作用,手术时慎勿损伤,若手术损伤将导致大便失禁.85.坐骨直肠窝(de)位置、构成及临床意义:㈠位置:坐骨直肠窝位于肛管两侧,为尖朝上底朝下(de)锥形间隙.㈡构成:其构成有四壁一尖一底:内侧壁为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尾骨肌及盆膈下筋膜;外侧壁为坐骨结节、闭孔内肌及其筋膜;前壁为会阴浅横肌及尿生殖膈;后壁为臀大肌和骶结节韧带;窝尖由盆膈下筋膜与闭孔筋膜汇合而成;窝底为肛门两侧(de)皮肤和浅筋膜.㈢意义:坐骨直肠窝内有大量(de)脂肪组织,窝内脂肪(de)血供欠佳,又邻直肠和肛管,感染时容易形成脓肿或瘘管.86.阴部管:位于坐骨直肠窝(de)外侧壁,内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会阴手术时,常在坐骨结节与肛门连线中点进针进行阴部神经阻滞.87.尿生殖区(de)筋膜:由浅入深为会阴浅筋膜、尿生殖膈下筋膜、尿生殖膈上筋膜.88.会阴浅隙(de)定义、通过内容:会阴浅筋膜与尿生殖膈下筋膜之间为会阴浅隙,会阴浅隙向前上方与阴囊肉膜深面(de)间隙、阴茎浅筋膜深面(de)间隙和腹前壁Scapa筋膜深面(de)间隙相通连.会阴浅隙内有尿道球部通过,尿道球部(前尿道)损伤,尿液即进入会阴浅隙,并外渗到阴囊、阴茎和腹前壁.89.会阴深隙:位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之间为会阴深隙,会阴深隙为一密闭(de)间隙.会阴深隙内有尿道膜部通过,尿道膜部(后尿道)损伤,尿液即进入会阴深隙,因会阴深隙为一密闭(de)间隙,不会出现尿外渗.90.尿生殖膈:尿道括约肌和会阴深横肌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尿生殖膈.91.会阴中心腱:女性会阴中心腱位于肛门与阴道前庭后端之间,附着于此腱(de)肌有肛门外括约肌、球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会阴深横肌、尿道阴道括约肌和肛提肌.会阴中心腱具有加固盆底承托盆内脏器(de)作用,分娩时要注意保护.92.胸腰筋膜(de)位置形成和包绕(de)肌:第12肋与髂嵴之间(de)深筋膜增厚并分为前、中、后三层,称为胸腰筋膜.胸腰筋膜后层位于竖脊肌(de)后面,中。

局部解剖学知识要点整理

局部解剖学知识要点整理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概要头部一、额顶枕区(P86-88)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头皮”1、层次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枕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间隙)颅骨外膜2、头部皮肤特点:厚,致密,腺体、血管丰富3、浅筋膜血管神经分布:前组:滑车上神经和动静脉、眶上神经和动静脉后组:枕动静脉和枕大神经外侧组: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4、帽状腱膜:连接枕额肌额腹和枕腹5、腱膜下间隙:连接疏松,移动度大二、面部浅层结构(P77-78)1、皮肤和浅筋膜:薄,疏松,富有弹性,有颊脂体,腺体、血供丰富,好发囊肿和疖肿2、血管:面动脉、面静脉(无瓣膜,与颅内海绵窦相通)3、神经支配:面神经支配面肌(表情肌)运动,三叉神经支配感觉三、“危险三角”(P77)指口裂以上两侧口角至鼻根的三角形区域。

因该处面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且静脉内无瓣膜,若面部感染处理不当(如挤压化脓处),可导致细菌栓子进入海绵窦,造成颅内继发感染。

四、面神经颅外分段(P81)1、面神经的路程:穿出茎乳孔—(第1段)—进入腮腺被覆盖(第2段)——出腮腺(第3段)2、各段特点:第1段:显露面神经主干第2段:在腮腺内分支,腮腺肿大可压迫面神经第3段:分成5组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五、腮腺咬肌区(P80-82)1、内容:腮腺、咬肌、腮腺导管、腮腺淋巴结、血管神经等2、“腮腺床”由腮腺附近的肌肉(茎突诸肌)、血管(颈内动静脉)和神经(舌咽、迷走、舌下和副神经)构成。

3、穿过腮腺的结构:(由浅入深)面神经、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耳颞神经颈部ZOU&邹一、颈深筋膜的层次及筋膜间隙(P105)1、层次:封套筋膜、内脏筋膜、椎前筋膜2、筋膜间隙:胸骨上间隙、锁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隙二、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和肌三角的境界、层次和内容(P108)1、下颌下三角境界:下颌骨体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围成层次:浅面: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深面: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咽中缩肌内容:下颌下腺、面动、静脉、下颌下淋巴结、舌神经、舌下神经2、颈动脉三角境界:胸锁乳突肌前缘上部,二腹肌后腹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层次:浅层:皮肤、浅筋膜(包括颈阔肌)、颈筋膜浅层深层:椎前筋膜(其内侧是咽侧壁和其筋膜)内容: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颈深淋巴结二腹肌后腹3、肌三角境界: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层次:浅层: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深层:椎前筋膜内容: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及其相关的血管神经三、胸锁乳突肌区的境界及内容1.境界:胸锁乳突肌所覆盖的区域2.内容:颈袢、颈动脉鞘、颈丛、颈交感干四、甲状腺的血管、甲状腺的动脉与候的神经之间的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P111)1、甲状腺的血管:动脉:成对的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下动脉、和1支甲状腺最下动脉静脉:甲状腺上静脉、甲状腺中静脉、甲状腺下静脉(第4甲状腺静脉出现几率不恒定,注:甲状腺动静脉不全同名,亦不全伴行)2、甲状腺的动脉与候的神经之间的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P112—P114)后内侧邻近喉与气管、咽与食管以及喉返神经;(由于内容较多,请自行看书并结合图形理解)胸部一.胸壁的层次p132-1341.皮肤浅层结构 2.浅筋膜肋间动脉前皮支3.浅血管及神经肋间静脉前皮支肋间神经前皮支胸大肌筋膜胸小肌筋膜1.深筋膜锁胸筋膜胸大肌2. 肌层胸小肌深层结构前锯肌肋间外肌3.肋间隙肋间内肌肋间血管神经沿肋沟走行4.胸内筋膜肋间最内肌二.乳房的淋巴回流方向及其临床意义P1351.乳房淋巴回流分5条途径1)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诸如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主要)2)乳房内侧部的了淋巴结流入胸骨淋巴结并与对侧乳房淋巴管吻合3)乳房上部淋巴管流入腋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4)乳房下部淋巴结诸如隔上淋巴结并与腹前壁上部隔下及肝淋巴结吻合5)乳房深部淋巴管穿胸大肌和胸小肌注入胸肌间淋巴结或尖淋巴结2.临床意义:当乳腺累及淋巴管时导致所收集范围的淋巴结回流受阻发生淋巴水肿,使具备皮肤呈点状凹陷的“橘皮样”变,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

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

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

一头部1、穿过腮腺的结构及位置关系:纵行的(颈外动脉、颞浅动脉、静脉、下颌后静脉、耳颞神经)横行(上颌动脉静脉、面横动脉静脉、面神经分支)上述结构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及其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2腮腺咬肌区的结构:为腮腺和咬肌所在的下颌支外侧面和下颌后窝的区域。

其上界为颧弓与外耳道;下界为下颌骨下缘平面;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乳突和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

内侧界深至咽旁,为腮腺深部邻接的茎突、茎突诸肌、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Ⅹ~Ⅻ对脑神经等;浅为皮肤与浅筋膜。

腮腺咬肌区内主要结构为腮腺。

此外,还有咬肌以及面侧部的有关血管、神经、淋巴结等。

3、甲状腺的动静脉神经:甲状腺的动脉有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腺最下动脉静脉为同名静脉甲状腺的神经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甲状腺次全切层次: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

甲状腺动脉与喉的神经:喉上神经内支与甲状腺上动脉发出的喉上动脉伴行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喉上神经外支伴甲状腺上动脉行前下方,在距甲状腺上极0.5-1.0厘米处离开动脉弯向内侧,发出肌支支配环甲肌及咽下缩肌。

当甲状腺上动脉结扎,应紧贴甲状腺上极,勿伤外支,而影响发声。

左喉返神经勾绕主动脉弓,右喉返神经勾绕右锁骨下动脉.,喉返神经入喉前经过环甲关节后方,故甲状软骨下角可作为寻找喉返神经的标志。

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远离甲状腺下极,以免伤及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

小儿颈部较短,气管比成人短小且活动性大,小儿胸腺,主动脉弓,左头臂静脉可在胸骨颈静脉切迹上,手术应注意不宜低于第5气管软骨环。

4、胸骨角的意义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侧方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骨的体表标志。

.是上、下纵隔的分界平面;后方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和主动脉弓的起端和止端;.支气管分叉,气管杈在此平面出现;、食管与此平面以下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形成食管第二狭窄。

5、锁胸筋膜:锁胸筋膜:胸壁深筋膜深层位于胸大肌深面,上端附于锁骨,向下包裹锁骨下肌和胸小肌,在胸小肌下缘与浅层汇合,并与腋筋膜相续。

局部解剖学复习要点.docx

局部解剖学复习要点.docx

局部解剖学复习要点:1.腓总神经行径:腓总神经与胫神经分开后,沿股二头肌内侧缘行向下外,经腓骨头后方至腓骨颈外侧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

在胭窝内腓总神经发出腓肠外侧皮神经和关节支,腓肠外侧皮神经发出交通支与腓肠内侧皮神经吻合,形成腓肠神经,关节支分布于膝关节。

2.大隐静脉点行:起口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一内踝前方一小腿内侧一膝内侧后方一大腿内侧一穿隐静脉裂孔(筛筋膜)一股静脉3.股靴内容物:其内被两个纤维隔分成三个腔隙。

由外向内依次为:股动脉、股静脉、股管。

4.踝管的构成及内容:①构成:屈肌支持带与跟骨内侧面共同组成,是小腿后群肌腱、血管、神经至足底的通道。

②内容:(自前向后)胫骨后肌腱及腱鞘:趾氏屈肌腱及其腱鞘;胫后血管和胫神经;拇长丿川肌腱及其腱鞘。

5.经梨状肌下孔出入的血管和神经: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阴部神经。

经坐骨小扎出入的.血管和神经: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阴部神经1.肌腔隙和血管腔隙的构成:髏骨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腔隙被骼耻弓分为内侧、外侧两部分。

内侧通行血管,乂称血管腔隙;外侧有骼腰肌,乂称肌腔隙。

2.股三角的边界:上界一腹股沟韧带;内侧界-长收肌内侧缘;夕卜侧界-缝匠肌内侧缘3.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点:酩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中上1/3交点;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巫点稍内侧;胭窝上角。

以上三点连线为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

4.收肌管的境界,交通及内容:①境界:前壁:收肌腱板、缝匠肌;后壁:长收肌、人收肌;外侧壁:股内侧肌②交通:上口:通股三角;下口:经收肌腱裂孔通胭窝③内容:由前至后:隐神经及至股内侧肌神经、股动脉、股静脉5.胭駕的境界及内容:①境界:上外界:股二头肌腱;上内界:半腱肌、半膜肌下外界:腓肠肌、外侧头;下内界:腓肠肌内侧头②内容:由浅入深依次为:胫神经、胭静脉、胭动脉。

6.三边孔:上界为小圆肌;下界为人圆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其内有旋眉胛血管穿行。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资料》局解概要-重要.doc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资料》局解概要-重要.doc

1.上肢1.1肩部1丄1腋区腋窝:内侧壁:前锯肌、上位4肋及肋间肌;外侧壁:肱骨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短头、喙肱肌;前壁: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锁胸筋膜,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骨。

顶:锁骨中1/3部、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构成;底:皮肤、浅筋膜、腋筋膜锁胸筋膜: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Z间的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N穿过肱三头肌长头在大圆肌后方和小圆肌前方穿过,在腋窝后壁形成2个肌间隙。

腋动脉分支及血供:以胸小肌分界(1)第一段分支:胸上a,营养第1、2肋间隙(2)第二段分支:胸肩峰a,营养胸大小肌、三角肌和肩峰;胸外侧a营养胸大小肌、前锯肌和乳房(3)第三段分支:肩胛下a (旋肩胛a+胸背a),营养冈下窝和背阔肌;旋肱前/后a营养肱骨外科颈附近结构臂丛分支:内5,尺神胸内正中内,前臂和臂内侧皮;外3,肌皮胸外正中外;后4,棧腋胸背肩胛下5根3干6支5大分支腋鞘:包裹腋av和臂丛的结缔组织膜,亦称颈腋管。

一一临床锁骨下臂丛麻醉处。

腋淋巴结群:外侧、胸肌、肩胛下、屮央、尖(除屮央外,)上肢一一外侧]胸前外侧&乳房外侧__胸肌.__中央——尖__锁骨下干背部、肩部&胸后壁一一肩胛下J 一一尖1.1.2肩胛区三角肌区:臀外侧皮N,属于腋N皮支肩胛上横韧带:肩胛切迹上方,其上为肩胛上a,其下为肩胛上N,均营养支配冈上下肌肌腱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互相连接形成的环形腱板。

肩关节动脉网:是由肩胛上a,旋肩胛a,肩胛背a三条动脉的分支相互吻合形成,肩部血液重要侧枝循环。

1.2臂部1.2.1臂前区头静脉:行于肱二头肌外侧沟,伴行前臂外侧皮N,连于颈外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橈测,注入腋V贵要静脉: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伴行前臂内侧皮N,注入肱静脉或腋静脉肘正中静脉,前壁正中静脉臂肌群:前群二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后群二肱三头肌、肘肌肱动脉分支及伴行:1)肱深动脉:伴行梯N2)尺侧上副动脉:伴行尺N3)尺侧下副动脉正中N:伴肱动脉,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尺N:行于肱动脉内侧,臂屮点附近穿肌间隔,进入臂后区梯N:行于肱动脉后方,伴肱深动脉入肱骨肌管,进入臂后区122臂后区臂外侧皮N (腋N皮支)、(前)臂后皮N (挠N皮支)肱骨肌管:肱三头肌三个头与挠N沟之间阖成,通行有税N及肱深血管。

(完整版)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总结超级完整

(完整版)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总结超级完整

第一章头颈部一、名词解释1、头皮:颅顶的额顶枕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三层紧密附着,组成“头皮”。

2、面部“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

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3、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起自茎突的诸肌、颈内动脉和静脉、第四—第七脑神经共同组成的腮腺床。

4、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

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5、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下颌孔到颏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

6、颈动脉鞘:颈部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

7、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

三角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血管、舌血管、舌下神经和舌神经。

8、甲状腺假被膜:包裹甲状腺的气管前筋膜,即甲状腺鞘。

9、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10、颈袢:上根:自舌下神经发出,为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纤维,沿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下降。

下根:由颈丛的第2、3颈神经前支纤维组成,在颈内静脉内侧下行。

上下根在颈内静脉的后内侧或前外侧联合成颈袢。

11、肌三角:底为颈深筋膜深层,顶为颈深筋膜浅层。

三角内含有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气管前筋膜和位于其深部的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结构。

12、气管前间隙: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形成气管前间隙。

13、颞下颌关节:由下颌窝、关节结节、下颌头、关节盘、关节囊及韧带组成。

它是颌面部唯一既稳定又灵活的联合关节,参与完成咀嚼、吞咽、语言及表情等功能。

14、翼点:位于颞窝前下部,为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汇合处,多呈“H”形,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位。

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

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

考试的话主要是头颈部,上肢,下肢,胸部,腹部五个部分。

血供要涉及动静脉腹部:腹壁:腹股沟管,腹股沟区,海氏三角,腹壁下动脉(投影,发出营养结构等)为四个重点,腹股沟韧带,联合腱,弓状下缘,耻骨疏韧带,腹内外斜肌,腹股沟管两口四壁,直疝,斜疝,股疝,腹直肌鞘,弓状线以及半月线(利用半月线描述胆囊的位置)。

腹部肌肉的层次,血管位置(腹横和腹内斜之间)腹膜:大网膜,小网膜,系膜(四大有系膜的结构:横结肠,乙状结肠,空回肠),韧带(肝,胃,脾的韧带)结肠上区:血管(腹腔干、门静脉是如何合成及位置),左右肾毗邻(主要是前面的毗邻), 网膜囊(进入方法:大网膜、小网膜、横结肠系膜、网膜孔)、胆囊(胆囊三角)、肝肾隐窝、肝的间隙(左肝上前,左肝上后,右肝上,左肝下前,左肝下后,两个划分境界的韧带。

除此之外,要在右肝下的后面用括号注明肝肾隐窝,左肝后要用括号注明网膜囊)、胃的基本形态(角切迹)、下淋巴回流,十二指肠分部(十二指肠球部)结肠下区:阑尾,肠系膜上下动脉,肾,输尿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头颈部:腮腺(其中穿行的结构,腮腺床);头皮(五层的名称,结构特点,三种头皮出血都是哪里破了);肌三角(气管,甲状腺(床)),颈动脉三角(最重要),下颌下三角(比较次等),胸锁乳突肌区认结构为主(副神经、膈神经颈丛等上肢:腋窝(四壁,内容、五个淋巴结群,他举例说比如肩胛下动脉与肩胛下淋巴结毗邻),腋动脉和神经血管的关系:手掌(十个层次,要求是能报出名称;手掌里面各个间隙,各个间隙的交通);肘前区胸部:肺门,肺根、肺底和毗邻(见书上第91页);上纵膈(三层:静脉、动脉神经、食管气管胸导管;喉返神经,主动脉弓的毗邻);后纵膈,心包腔,胸导管(颈根部,食管上三角,后纵膈,食管后间隙(区别于食管后隐窝)等地方)。

食管(位置,毗邻,如前方有主动脉弓(肿瘤压迫食管),后方的食管后隐窝与间隙,左右与胸腹膜的关系,比如右侧除了奇静脉弓外都和右纵膈胸膜相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腓骨颈骨折的损伤:腓骨颈的位置伴行腓总神经,损伤后
可出现:⑴足下垂。

(2)踝关节不能背伸。

2.坐骨直肠窝:坐骨直肠窝又称坐骨肛门窝,位于肛管两侧,
呈楔形。

内侧壁的下部为肛门外括约肌,上部为肛提肌、尾骨肌及其表面的盆膈下筋膜;外侧壁的下份为坐骨结节的内面,上份为闭孔内肌及其筋膜,还有由闭孔内肌筋膜形成的一个管状裂隙,称阴部管,管内有阴部内血管、阴部神经及其分支;顶向上,为内、外侧壁相交处;底朝下, 为皮肤和浅筋膜;前壁为尿生殖膈;后壁为臀大肌下份和紙结节韧带;
3•面部危险三角:面部危险三角区,通常指的是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

这个区域是公认的危险区域当面部发生炎症,尤其在这三角区域内有感染时,易在面前静脉内形成血栓,影响正常静脉血回流,并且逆流至眼上静脉,经眶上而通向颅内蝶鞍两侧的海绵窦,将面部炎症传播到颅内,产生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严重并发症。

4•腹股沟三角: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和腹股沟韧带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前外侧壁的一个薄弱部位,疝囊经此区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5.四边孔:四边孔指位于肩胛区肩胛骨外缘后外侧的四边形
间隙。

上界:小圆肌,肩胛骨外缘,肩胛下肌,肩关节囊。

下界:大圆肌和背阔肌。

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

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

穿行结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静脉。

6•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构成。

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

在管内,各指浅、深屈肌腱被屈肌总腱鞘(尺侧囊)包裹;拇长屈肌腱被拇长屈肌腱鞘(橈侧囊)包绕。

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变扁平,紧贴屈肌支持带梯侧端深面,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症。

7.椎前软骨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颈、胸椎之间,上达颅底,
下至第三胸椎,该间隙感染除局限于此范围外,还可向两侧蔓延至颈外侧区。

&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尖为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

三角的后方有第七颈椎横突,第8颈神经前支及第1肋颈;前方有迷走神经,颈动脉鞘,膈神经及胸导管弓(左侧)等。

三角内的主要结构有:胸膜顶,椎动脉,椎静脉,甲状颈干,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及颈胸(星状)神经节等。

9-腋腔前壁层次:腋鞘:由颈深筋膜的椎前筋膜向下外方延续,包绕臂丛及腋血管构成,亦称为颈腋管。

颈部椎前间
隙脓肿,可沿锁骨下血管和腋鞘蔓延到腋腔内,形成腋腔
脓肿。

顶:由锁骨的中1/3段.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
共同围成。

底: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构成。

前壁:胸
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后壁:肩胛下肌、大
及其肋间肌组成。

外侧壁:由肱骨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短头和喙肱肌构成。

内容:主要有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腋淋巴结和疏松结缔
组织等。

10•腹直肌切口进腹腔的层次:脐以下腹正中切口需要经过
哪些层次可达腹膜腔。

皮肤••浅筋膜••腹白线••腹横筋膜・・
腹膜外组织••壁腹膜••腹膜腔。

阑尾手术麦氏切口由浅入
深经过哪些结构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腹外斜肌及其腱
膜“腹内斜机“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

腰穿的入路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
带■■黄韧带■■硬脊膜■•脊髓蛛网膜■■终池。

11•网膜孔:网膜孔:是网膜囊与大腹膜腔之间的唯一通道, 一般可通过1到2横指。

孔的前界是肝十二指肠韧带,后
界是覆盖下腔静脉前面的壁腹膜,上界是肝的尾状叶,下
界是十二指肠上部。

12•腹腔干及肠系膜上下分支:腹腔干为一粗短动脉干,在
膈的主动脉裂孔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前壁,向前达胰上
缘,分为3条较大的分支:胃左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

13•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属于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
化碳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
碳分压增高氧分压降低时,可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
快,以保持血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平衡。

14•门静脉属支: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胃左静
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15•翼静脉丛位置:是位于颖下窝内,翼内、外肌与颖肌之间的
静脉丛•翼丛收纳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最后汇合成上颌静脉翼丛通过眼下静脉和面深静脉与面静脉相通,并经卵圆孔网及破裂孔导血管与海绵窦相通,故口,鼻,咽等部的感染,可沿上述途径蔓延至颅内
16•甲状腺上下动脉及伴行神经: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应紧贴甲状腺上级,避免损伤喉上神经外支。

结扎甲状腺下动
脉时,应远离甲状腺下级,避免损伤喉返神经。

17•肝蒂:出入肾门的动脉、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共同组成肾蒂。

18•肝十二指肠韧带:为位于肝脏脏面的横沟与十二指肠球部之间,左接肝胃韧带,右侧游离,后为网膜孔的腹膜形
成结构。

其双层腹膜内含肝固有动脉、门静脉主干、胆总
管、淋巴结、淋巴管及肝神经丛等。

通常称其为肝蒂。


切除时,可在此阻断肝脏血流,以控制出血。

19•肝韧带,排列,位置:肝纤维囊外面的腹膜与附近器官之
间,形成多种皱璧,以固定肝的位置。

肝与腹前壁和膈之间有肝镰状韧带,左、右冠状韧带及左、右三角韧带;在肝与胃和十二指肠之间有小网膜,肝与右肾之间有肝肾韧带。

20.前列腺位置:前列腺如栗子,底朝上,与膀胱相贴,尖朝
下,抵泌尿生殖膈,前面贴耻骨联合,后面依直肠,所以有前列腺肿大时,可做直肠指诊,触知前列腺的背面。

21•会阴深隙内容:亦称会阴深袋,为位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之间、四边均封闭的间隙。

深隙内有尿道球腺、尿道膜部、尿道括约肌、会阴深横肌。

22•精索的被膜:阴囊由多层组织所构成,自外向内分别为皮肤、肉膜、包被睾丸和精索的被膜。

该被膜又可分为提睾筋膜、提睾肌、睾丸精索鞘膜、睾丸固有鞘膜和鞘膜腔。

23•坐骨小孔:坐骨小孔是紙结节韧带、舐棘韧带和坐骨小切迹围成的缝隙。

通过坐骨小孔的血管神经,由外侧向内侧
依次为: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

24•小腿前骨筋膜鞘:前骨筋膜鞘的内容有小腿前群肌,包括第3胖骨肌,胫前动、静脉及腓深神经等。

浅层结构皮
肤厚而紧,移动性小,血供较差,损伤后愈合较慢。

浅筋膜疏松。

浅静脉为大隐静脉及其属支。

腓浅神经,隐神经。

深筋膜小腿深筋膜较致密,在胫骨内侧面与骨膜相连,
在外侧向深面发出两个肌间隔,前肌间隔附于腓骨前缘, 后肌间隔附于腓骨后缘。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腓浅神经和血管.
25.腰下三角:腰下三角:位于腰区下部,腰上三角的外上方。

有骼悄、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前下缘围成。

三角的底为腹内
斜肌,表面仅覆以皮肤和浅筋膜。

此三角为腹后壁的又一薄弱
区,也可形成腰疝。

在右侧,三角前方与阑尾、盲肠相对应,
故盲肠后位深部阑尾炎时,此三角有明显压痛。

26•腹外斜肌形成的结构:腹外斜肌为宽阔扁肌,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起始部呈锯齿状,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 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后部肌束向下止于骼悄前部,上
中部肌束向内移行于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并参与构成
腹直肌鞘的前层,至腹正中线终于白线。

27•梨状肌上下孔内容物:(1)梨状肌上孔:由外侧至内侧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

(2)梨状肌下
孔:由外侧至内侧依次大致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
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及阴部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