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函数教案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环节2:对比思考(对比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增减性的学习,结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初步描述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增减性)
【解说词】我们在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就知道,系数k不仅会影响函数图象的分布,还会影响到图象的上升和下降,也就是增减性。对于反比例函数而言,情况又会如何呢?请大家暂停视频片刻,结合反比例函数图象,独立思考后组织语言尝试描述,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增减性。
【解说词】其实啊,两位同学的描述都抓住了反比例函数图象增减性的特点,不过还不够全面和准确,在这之前我们需要给出一个重要的前提:在同一象限内。所以最准确的反比例函数增减性的描述应该是: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减小,图象“下降”;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增大,图象“上升”。请同学们注意:“在每一象限内”这个前提条件必不可少。你明白了吗?
承接上一环节,学生有很多参差不齐的答案,教师在预设学生错误表达时,选取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错误描述语,供学生思考和分辨。学生通过思考、辨别、试举反例等思维活动,去判断学生代表的描述是否有误。这一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认同学生代表的说法,也有可能会发现其问题所在,不论结果如何,都需要让学生在此环节中充分的思考和判断。
通过对比学习,不仅回顾了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同时可以参照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描述语,初步组织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的描述用语可能不规范、不正确,但通过该环节,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仿读、初步总结。结合图象也能够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环节3:交流讨论
微课中通过老师转述两名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图象增减性描述语,引发学生的对比思考,模拟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的场景。
本环节是教师需要意识到的关键环节,面对学生的认知不一,需要教师在学生不准确的结论中提出反例或质疑,让学生重新回到起点进行思考:如何改进、更正才能使结论描述更加完善和准确?这其实也是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的机会,梳理疑惑,寻找更为准确的描述语。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26.1.1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教师讲解:“大家总结得很好。反比例函数是我们学习函数的重要部分,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其定义、性质和几何意义,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1)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求出以下函数的表达式,并说明k的几何意义:y=3/x、y=-2/x、y=5/|x|。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思考,规范解答,注意细节。
2.对于实践应用题,要求学生结合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几何意义,分析问题,列出方程,并求解。
3.拓展提高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4.思考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2.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以生活实例或有趣的故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3)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反馈与评价: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有效的反馈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谁能来说说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物体在反比例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师讲解:“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反比例关系相关的问题。比如,当物体受到一个与速度成反比的阻力时,它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26.1.1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1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1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学习目标:1. 经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的过程; (重点、难点)2. 会画反比例函数图象,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重点)3. 能够初步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题. (重点、难点)一、知识链接回顾我们上一课的学习内容,你能写出200 m 自由泳比赛中,游泳所用的时间 t (s ) 和游泳速度 v (m /s ) 之间的数量关系吗?试一试,你能在坐标轴中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吗?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画出反比例函数x y 6=与xy 12=的图象. 【提示】画函数的图象步骤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 需要注意的是在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 x 不能为 0. 解:列表:描点: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绘出相应的点.连线: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接各点,即可得x y 6=与xy 12=的图象.思考 观察这两个函数图象,回答问题: (1)每个函数图象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个象限内, 随着x 的增大,y 如何变化?你能由它们的解析式说明理由吗? (3)对于反比例函数xky =(k >0),考虑问题(1)(2),你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吗?【要点归纳】反比例函数xky =(k >0) 的图象和性质: 由两条曲线组成,且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它们与 x 轴、y 轴都不相交; 在每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针对训练】 反比例函数xy 3=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反比例函数xy 8=的图象上有两点 A (x 1,y 1),B (x 2,y 2),且A ,B 均在该函数图象的第一象限部分,若 x 1>x 2,则 y 1与y 2的大小关系为 ( ) A . y 1 > y 2 B . y 1 = y 2 C . y 1 < y 2 D . 无法确定【提示】因为8>0,且 A ,B 两点均在该函数图象的第一象限部分,根据 x 1>x 2,可知y 1,y 2的大小关系观察 当 k =-2,-4,-6时,反比例函数xky =的图象,有哪些共同特征?思考 回顾上面我们利用函数图象,从特殊到一般研究反比例函数xky =(k >0) 的性质的过程,你能用类似的方法研究反比例函数xky =(k <0)的图象和性质吗?【要点归纳】反比例函数xky =(k <0) 的图象和性质: (1) 当 k > 0 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2) 当 k < 0 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k 的正负决定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所在的象限和增减性【针对训练】点(2,y 1)和(3,y 2)在函数xy 2-=的图象上,则y 1 y 2(填“>”“<”或“=”).已知反比例函数()721-+-=a a x a y ,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求a 的值.【针对训练】 已知反比例函数()|4||83--=m x m y 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着 x 的增大而减小,求 m 的值.二、课堂小结1. 反比例函数xy5.1=的图象在 ( )A. 第一、二象限B. 第一、三象限C. 第二、三象限D. 第二、四象限2.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 2x与xy1-=的图象大致是( )3. 已知反比例函数xmy2-=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内,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4. 下列关于反比例函数xy12-=的图象的三个结论:(1)经过点(-1,12) 和点(10,-1.2);(2)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3)双曲线位于第二、四象限.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5. 已知反比例函数xky=的图象过点(-2,-3),图象上有两点A (x1,y1),B (x2,y2),且x1 > x2 > 0,则y1-y2________0.6. 已知反比例函数52-=mmxy,它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第三象限,求m的值.能力提升:7. 已知点(a-1,y1),(a+1,y2)在反比例函数xky=(k>0)的图象上,若y1<y2,求a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合作探究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列表:-1 -1.2 -1.5 -2 -3 -6 6 3 2 1.5 1.2 1 -2 -2.4 -3 -4 -6 -12 12 6 4 3 2.4 2 描点、连线如图所示.【针对训练】 CC 【针对训练】<解:由题意得a 2 + a -7=-1,且a -1<0.解得a =-3.【针对训练】 解:由题意得 | m |-4=-1,且 3m -8>0.解得m =3.当堂检测1.B2. D3. m >24. (1)(3)5. <6. 解:因为反比例函数52-=m mxy 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第三象限,所以有m 2-5=-1,且m >0,解得m =2. 能力提升:7. 解:由 k >0知在每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① 当这两点在图象的同一支上时,∵y 1<y 2,∴a -1>a +1, 无解; ②当这两点分别位于图象的两支上时, ∵y 1<y 2,∴ y 1<0<y 2.∴a -1<0,a +1>0, 解得-1<a <1.故 a 的取值范围为-1<a <1.。
反比例函数教案(优秀7篇)
反比例函数教案(优秀7篇)反比例函数教案篇一一、背景分析1.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讲述内容为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的第二节,也这一章的重点。
本节课是在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其图象和性质的过程。
本节课前一课时是在具体情境中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概念。
函数的性质蕴涵于概念之中,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探索是对其内在规定性的的认识,也是对函数的概念的深化。
同时,本节课也是下一节课《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的基础,有了本节课的知识储备,便于学生利用函数的观点来处理问题和解释问题。
传统教材在内容和编写意图的比较:传统教材里反比例函数的内容仅有一节,新教材里反比例函数的内容增加至一章。
本节课中的作函数图象的要求在新旧教材中并不一样,旧教材对画图只是一带而过,而新教材中让学生反复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下一步性质的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为在学生进行函数的列表、描点作图是活动中,就已经开始了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探索,而且通过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的整和,逐步形成对函数概念的整体性认识。
在旧教材中对反比例函数性质只是简单观察以后,由老师讲解得到,但是在新教材中注重从操作、观察、概括和交流这些数学活动中得到性质结论,从而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这也充分体现了重视获取知识过程体验的新课标的精神。
(1)教学目标: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体会函数三种方式的相互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和;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2)重点: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3)难点: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2、对学情的分析九年级学生在前面学习了一次函数之后,对函数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他们在小学已经接触了反比例,但都处于浅显的、肤浅的知识表面,这对于他们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没有多大的帮助,但由于本节课采用z+z智能教育平台进行教学,比较形象,便于学生接受。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在学生掌握了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后,我会组织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或几个反比例函数,通过绘制图象、分析性质,探讨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我会鼓励学生尝试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如求两个反比例函数交点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几个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让学生通过对比和讨论,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普遍性质和图象特征。我会引导学生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本质,并强调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并能准确表述。
2.学会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图象特征,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4.掌握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其他类型函数之间的关系,拓展函数知识体系。
(五)实施多元化评价
本案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师评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不断提高。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首先,通过提出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在学生掌握性质后,再提出问题:“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绘制并分析至少三个不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总结它们的性质。
2.结合实际情境,编写至少两个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问题,并解答。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给出几个有关反比例函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解决方法。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章节内容,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在案例中,我担任特级教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年龄均为14-15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根据教材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人性化的教学语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学生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学习,能够感受到数学的美丽和逻辑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4.学生能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勇于面对挑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韧性。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思考。例如,通过展示图片,如商场打折、人口增长等,让学生感受到反比例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教师强调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的积极性。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鼓励和指导。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26.1 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知识与技能】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生活实际,并确定其解析式.【情感态度】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次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速度v和时间t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予以回答.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理解路程一定时,运行时间与运行速度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否正确列出函数关系式,对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 m2的长方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 (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你能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问题2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 68 ×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 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则S与n的关系式如何?说说你的理由.思考观察你列出的三个函数关系式,它们有何特征,不妨说说看看.【教学说明】学生相互交流,探寻三个问题中的三个函数关系式,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函数的特征,找出其共性,引入新知.反比例函数:形如y =kx(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试一试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解析式表示?(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 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t(单位:h)随注水速度v(单位: m 3/h)的变化而变化;(2)某长方体的体积为1000cm 3,长方体的高h(单位:cm)随底面积S (单位:cm 2 )的变化而变化.(3)—个物体重100牛,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P 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的变化而变化.【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1)、(2)、(3)题,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完成情况,肯定他们的成绩,提出个别同学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理解.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 =2 时,y = 6.(1) 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 当x =4时,求y 的值.【分析】由于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故可说其表达式为y =k x,只须把x =2,y=6代入,求出k 值,即可得y =12x,再把x =4代入可求出 y=3. 【教学说明】本例展示了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方程,教师在评讲时应予以强调.在评讲前,仍应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解答,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2 如果y 是z 的反比例函数,z 是x 的 正比例函数,且x ≠0,那么y 与x 是怎样的函数关系?【分析】 因为y 是z 的反比例函数,故可设y =1k z(K 1≠0),又z 是x 的正比例函数,则可设 z = 2k x (2k ≠0) x ≠0,∴ y =12k k x . 11220,k 0,0,k k k ≠≠∴≠ 故y =12k k x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 【教学说明】本例仍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探索结论.最后教师予以评讲,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设:y =k x,z=kx 时没有区分比例系数)予以强调,并对题中x ≠0的条件的重要性加以解释,帮助学生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哪个等式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y = 4x, y x= 3, y=6x+1,xy=123. 2.已知y 与x 2成反比例,并且当x= 3时,y=4.(1)写出y 和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吗?(2)求出当x =1.5时y 的值.【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对上述两道题的探究,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增强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解题技能,教师巡视,再给出答案并解决易错点.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答案】1.只有等式xy=123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2.解:(1)由题知可设y =2,3k y x x==时y=4,∴ k= 4×9 = 36,即 y = 236x,y 不是 x 的反比例函数. (2)y=236x ,x=1.5 时,y=361.5 1.5⨯ =16.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知识回顾.2.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教学说明】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进行交流,共同回顾本节知识,理清解题思路与方法,对普遍存在的疑虑,可共同探讨解决,对少数同学还面临的问题,可让学生与同伴交流获得结果,也可课后个别辅导,帮助他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及时查漏补缺.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6. 1”中选取.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反比例函数是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种函数类型.因此本课时教学仍然是从实际问题入手,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一旦建立,即已摆脱其原型成为数学对象.反比例函数具有丰富的数学含义,可以利用它通过举例、说理、讨论等活动,感知数学眼光,审视某些实际现象.此外,教师在例题的处理上,应要求学生将解题步骤写完整.。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26.1.1反比例函数一、教学目标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含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根据题目条件会求对应量的值,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
3、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函数的模型思想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重、难点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
2.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教材第3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当x 在其取值范围内任意取一个值时,y,则称x为,y叫x的.2.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当时,称为正比例函数.3.一条直线经过点(2,3)、(4,7),求该直线的解析式.以上这种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叫:(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随宽x的变化;(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1、上面问题中,自变量与因变量分别是什么?三个问题的函数表达式分别是什么?(1) (2) (3) 2、这三个函数关系式可以叫正比例函数吗?可以叫一次函数吗?一般地,如果变量 y 和 x 之间函数关系可以表示成xk y =(k是常数,且k≠ 0)的形式,则称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xk y =中自变量x 在分式的什么位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你能再举出两个反比例函数关系的实例吗?写出函数表达式,与同伴进行交流。
(完整版)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复习专题教案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对称性、周期性 等。
注意细节处理,避免失误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处理,如符号问题、计算问题等,避免因为细节失误导致整 个题目错误。
06
CATALOGUE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课程重点回顾与总结
01 02
解题能力评估
评估自己的解题能力,包 括审题、分析、计算等方 面,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
拓展延伸:反比例函数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物理中的应用
在物理中,反比例函数可以用来 描述一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 电阻、电容、电感等。通过实例 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在物理中
的应用。
化学中的应用
在化学中,反比例函数可以描述 一些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浓度的关 系。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反比例
反比例函数的复合与分解
复合运算
将一个反比例函数作为另一个函 数的自变量进行复合,其结果可 能仍为反比例函数,也可能为其 他类型的函数。
分解运算
将一个复杂的反比例函数分解为 几个简单的反比例函数之和或之 积,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运算或分 析。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变换
平移变换
将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沿x轴或y 轴平移,不改变函数的形状和
01
联立两个函数的解析式,解方程组得到交点坐标。
判断交点个数及位置
02
通过比较函数值或观察图象,判断交点个数及在坐标系中的位
置。
利用交点解决问题
03
根据交点坐标,可以进一步求解与交点相关的其他问题,如面
积、长度等。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题型
函数图象的绘制与分析
根据函数解析式,绘制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并分析其 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K与图形优秀教学案例
8.及时反馈与指导,关注学生学习进步: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为学生的持续进步提供指导。
9.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利用多媒体技术,生的直观感受,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
2.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几何画板、PPT等,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
3.创设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情景的创设,以生活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本质。同时,我将创设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2.强调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节课中,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以及能够运用比例系数K解决实际问题。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
2.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他评,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评,共同提高学习效果。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通过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反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案例背景中,我们首先可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现象,如商场打折、人口增长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发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特点,进而总结出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接下来,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过程中深化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系数K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引导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通过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与图象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大单元教学设计
3.引出反比例函数:通过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当两个量的乘积为定值时,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反比例关系。从而引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二)讲授新知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y = k/x(k为常数,k≠0)。
3.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掌握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为学习其他函数打下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培养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选做题:
(1)课本习题26.3第1、2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题目,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2)结合生活实际,自编一道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题,并与同学分享解题思路。
3.探究性作业:
(1)研究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对称性,探索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反比例函数的解题技巧,形成小组学习报告。
(2)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几何画板等,动态展示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变化,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例子,如“一块固定面积的田地,耕种宽度与长度成反比,如何选择宽度与长度才能使耕种效率最高”,引起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兴趣;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问题一建立模型一问题解决”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反比例函数的思想方法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我们知道,确定一个一次函数y = kx+b的表达式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而确定一个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则只需一个独立条件即可,如点A(2,3)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则此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当x=4时,y的值为,而当y=13时,相应的x的值为,用反比例函数可以反映很多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你能举出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实例吗?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 )与其深度 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 )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定为 500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地下掘进多深?(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m时,碰到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改为15m,相应地,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精确到0.01m2)?【分析】已知圆柱体体积公式V=S • d,通过变形可得S=Vd,当V—定时,圆柱体的底面积S是圆柱体的高(深)d的反比例函数,而当S= 500m2时,就可得到d的值,从而解决问题(2),同样地,当d= 15m —定时,代入S = Vd可求得S,这样问题(3)获解.例2 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艘轮船上装载货物,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时间t 单位:天)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的货物必须在不超过5天内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多货?【分析】由装货速度×装货时间=装货总量,可知轮船装载的货物总量为240吨;再根据卸货速度=卸货总量÷卸货时间,可得V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V=240t,获得问题(1)的解;在(2)中,若把t=5代入关系式,可得V=48,即每天至少要卸载48吨,则可保证在5天内卸货完毕.此处,若由V=240t得到t=240V,由t≤5,得240V≤5,从而V≥48,即每天至少要卸货48吨,才能在不超过5天内卸货完毕.【教学说明】例2仍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结论.鼓励学生多角度出发,对问题(2)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参与他们的讨论,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点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收获.例3如图所示是某一蓄水池每1h的排水量V(m3/h)与排完水池中的水所用时间t(h)之间的函数图象.(1) 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此蓄水的蓄水量.(2) 写出此函数的函数关系式.(3) 若要6h排完水池的水,那么每1h的排水量应该是多少?(4) 如果每1h排水量是5m3,那么水池中的水将用多长时间排完?【分析】解此题关键是从图象中获取有关信息,会根据图象回答.解:(1)由图象知:当每1h排水4m3时,需12h排完水池中的水,∴蓄水量为4×12 = 48(m3 )(2)由图象V与t成反比例,设V=kt(k≠0).把V=4,t=12代入得k=48,∴V =48t(t>0).(3)当t=6时,486V== 8,即每1h排水量是8m3⑷当V=5时,5 = 48t,485t∴== 9.6(h),即水池中的水需要用9.6h排完.【教学说明】例3相比前面两例,难度增加,教师在讲解本题时,要辅导学生从图象中获取信息,会根据图象回答问题.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某玻璃器皿公司要挑选一种容积为1升 (1升=1立方分米)的圆锥形漏斗.(1)漏斗口的面积S与漏斗的深d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如果漏斗口的面积为100厘米2,则漏斗的深为多少?2.市政府计划建设一项水利工程,工程需要运送的土石方总量为106m3,某运输公司承办了这项工程运送土石方的任务.(1)运输公司平均每天的工作量V(单位:m3/天)与完成运送任务所需的时间t (单位:天)之间具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这个运输公司共有100辆卡车,每天一共可运送土石方104m3.则公司完成全部运输任务需要多长时间?【教学说明】以上两题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获得结果,使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答案】1.解:(1)13Sd=1,S =3d(d>0)(2)100cm2 = 1dm2,当S = 1dm2时,3d=1,d=3dm.2.解:(1)661010,(Vt V tt==>0) .(2)t=662410101010V== .即完成任务需要100天.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与同伴交流.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6. 2”中选取.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节课是用函数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其中蕴含着体积、面积这样的实际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并进一步明确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的知识背景之中,用数学知识重新解释这是什么,可以是什么,从而逐步形成考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已经有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与性质这些知识作为基础,另外在小学也学过反比例,并且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因此,本节课教师可从身边事物入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有一种亲切感.在学习中要让学生经历实践、思考、表达与交流的过程,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进行交流活动,不断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第2课时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知识与技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增强数学建模思想.【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问题一数学建模一拓展应用”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教学难点】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巩固反比例函数性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如是说,他的“杠杆定律”通俗地讲是: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由上述等式,我们发现,当阻力、阻力臂一定时,动力和动力臂成反比例函数关系.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小伟欲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为1200 N和0.5 m.(1 )动力F和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 m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l至少要加长多少?【分析】显然本题应用杠杆定律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首先由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得到动力F与动力臂l的函数关系式为F=600l(l>0),再把l=1 . 5代入,求出动力的大小.注意“橇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表面上看是不等关系,但用相等关系来解决更方便些.而(2)中的问题即可用F=400×12= 200代入求动力臂的长度的最小值,也可利用不等关系,600l≤400×12,得l的范围是l≥3,而动力臂至少应加长1.5米才行.【教学说明】在本例教学时,应仍由学生自主探究,构建适合题意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让学生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同学形成正确认知,在大部分学生自主完成后,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巩固提高:(1 )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释:在我们使用撬棍时,为什么动力臂越长就越省力?(2)你能再举一些应用杠杆原理做实际例子吗?例2—个用电器的电阻是可调节的,其范围是110〜220Ω,已知电压为220 V,这个用电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1 )输出功率犘与电阻只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这个用电器功率的范围是多少?【分析】要想顺利解决本题,应了解电学中关于电功率P、电阻R和电压U的关系,即有PR= U2,可以发现2UPR=或2URP=.这样由于用电器电压U = 220V是确定的,从而可得(1)的解应为P =2220R,再把R = 110和R = 220代入可得电功率P值分别为440 W和220 W,故电功率P的范围为220≤P≤440.事实上,这里还可以由2220RP=及 110≤R≤220,得110≤2220P≤220,得220≤P≤440.【教学说明】教学时,教师应先让学生熟悉与本例相关的电学知识,即PR= U2,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由于题目难度不大,学生应该能予以解决,对个别有困难的同学,可予以指导,也可让他们与同伴交流,从而能解决问题,在大多数同学完成以后,教师仍可设置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1 )想一想,为什么收音机的音量,某些台灯的亮度以及电风扇的转速都可以调节?(2)你还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用电器应用反比例函数性质的例子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即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一司机驾驶汽车从甲地去乙地,他以80 km/h的平均速度用6小时到达目的地.(1)当他按原路返回来,汽车的平均速度v与时间t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如果该司机必须在4 h之内回到甲地,则返程时的平均速度不能低于多少?2.新建成的住宅楼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只剩下楼体外表面需贴瓷砖,已知楼体的外表面面积为5×103 m2 .(1)所需的瓷砖块数n与每块瓷砖的面积 S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为了使住宅楼的外观更漂亮,开发商决定采用灰、白、蓝三种颜色的瓷砖,每块瓷砖的面积都是80 cm2,灰、白、蓝瓷砖使用比例为2:2: 1,则需要三种瓷砖各多少块?3.如图是放置在桌面上的一个圆台,已知圆台的上底面积是下底面积的1/4,此时圆台对桌面的压强为100 Pa.若把圆台翻过来放,则它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大呢?【教学说明】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相互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巩固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理解.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答案】1. ( 1 )V=806t ⨯ ,V =480t (t >0). (2)V =4804= 120 (km/h). 2.(1)n • S = 5× 103 , n =3510S⨯ (S >0). (2)80cm 2=8×10-3m 2.353510 6.2510810n -⨯==⨯⨯(块), 则有n 灰=6.25×105×25= 2.5×105(块),n 白=6.25×105×25 =2.5×105(块) ,n 蓝=6.25×105×51=1.25×105(块).3. 解:设下底面积为S 0,则上底面积为04S . 由F p S= ,且当S = S 0时,p = 100,∴0100F pS S ==⨯ . 同一物体质量不变,∴ F=100S 0是定值.000100400(Pa)44S S F S p S S ∴====当时,. 因此,当把圆台翻过来放置时,它对桌面的压强是400Pa.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请举出一些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实例,同伴之间相互交流.2.说说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收获?1. 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26.2”中选取.2. 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节课讨论了反比例函数的其他一些应用(主要是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在这些实际应用中,备课时应注意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且注意用函数观点来对这些问题做出某种解释,从而加深对函数的认识,并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的几何意义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讲解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使学生理解系数K与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
2.利用图形和实例,直观地展示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的几何意义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系数K在反比例函数中的几何意义,是理解反比例函数本质的关键。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运用反比例函数系数K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直观展示,加深理解:利用图形和实例,直观地展示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理解。
5.总结归纳,巩固知识: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反比例函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常数的情况?”(如:汽车以固定速度行驶,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奥秘。
举例:
-难点一:在绘制反比例函数图像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何x轴和y轴没有截距,需详细解释k值对图像的影响;
-难点二:在理解反比例函数性质时,学生可能对渐近线的概念模糊,需通过图像和实例明确渐近线的作用;
-难点三:针对实际问题,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需教授如何从问题中提炼关键信息,建立函数模型。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函数表达式的理解与应用:重点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即y=k/x(k≠0),使学生对函数表达式有清晰的认识,并能熟练运用;
-图像与性质的记忆与运用:强调反比例函数图像为双曲线,熟悉其对称性、渐近线、单调性等性质,并能应用于解题;
-实际应用问题求解:结合实际情境,教授如何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求解实际问题。
举例:讲解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图像交点、单调区间等问题。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反比例函数部分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函数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于比例函数有一定的了解,但反比例函数作为一种新的函数形式,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画法。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学生活动材料: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比例函数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总结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和纠正。
九年级数学下册《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2.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反比例函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对他们的疑问进行解答,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此外,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有初步接触,具备使用图形计算器、数学软件等工具的基本技能。这为他们在本章节中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提供了便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讲解:“当自变量x的值变化时,y值会以怎样的形式变化?为什么k不能等于零?”
2.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指导学生使用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绘制反比例函数图像,观察图像的特点。
-示范操作:“这里我们使用图形计算器,输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调整k的值,观察图像的变化。”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观察图像,引导学生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如图像在第二、四象限的行为、渐近线等。
-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形成学以致用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已经熟悉了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并掌握了相关的解题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将更加顺利。然而,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与正比例函数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特别是对图像在第二、四象限的行为以及渐近线等特点的认识,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学生在学习后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探索反比例函数性质过程中的理解程度和技能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电流I 、电阻R 、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当U =220V 时,
(1)你能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I 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当R 越来越大时,I 怎样变化?当R 越来越小呢?
(3)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0(≠=k k x
k y 为常数,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2cm ,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x cm 和y cm 。
那么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吗?为什么?
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数数量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 (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 的函数吗?为什么?
(三)、举例应用、创新提高: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 (2)x y 2-= (3)xy =21 (4)2
5+=x y (5)31+=x y 例2.(补充)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四)、随堂练习
1.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为
2.若函数2
8)3(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取值是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