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动物生物学课件20(西北大学)
合集下载
大学动物生物学完整课件动物第三节
现代进化理论
01
现代进化理论
现代进化理论在达尔文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引入了基因突变、基
因流和基因重组等遗传学机制,对生物进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02
现代进化理论的证据
现代进化理论得到了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支持。
03
现代进化理论的意义
现代进化理论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
02
强调了动物生物学在人类生活 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如生 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动 物资源利用等方面。
03
提醒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 和知识点,以及需要注意的重 点和难点。
下节预告
预告了下节的主题,即“动物的行为 生态学”,并简要介绍了该主题的主 要内容。
提示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相关知识点, 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下节内容。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复杂的社 交结构和文化传统,这些因素影响了人
类与其他动物的关系。
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也涉及到生态平衡和 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如野生动物保
护、生态旅游、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06
结语
本节总结
01
总结了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 动物生物学的定义、研究范围 、研究方法以及动物多样性的 分类和特征等。
人类的起源可以归因于一系列复 杂的自然选择和基因变异过程, 这些过程导致了人类从其他灵长
类动物中逐渐分离出来。
人类的起源与地球的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因素密 切相关,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人
类的进化过程。
人类的进化过程
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可以分为多个阶段,如直立行走、使用工具、语 言交流等。
在进化过程中,人类逐渐适应了不同的生态环境,包括草原、沙漠、山地等,形成了不同的 人种,如非洲人、欧洲人、亚洲人等。
《动物生物学》PPT课件
编辑ppt
3
2 动物进化的总趋势
☞ 向不同方向分歧发展,从少数种类发 展为较多种类;
☞ 通过提高机体水平上升发展,从简单 趋向复杂,由低级进进化到高级。
编辑ppt
4
编辑ppt
5
原始无头类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环节动物
棘皮动物
半索动物
线形动物
扁形动物
后口动物
原口动物
两侧动物称动物的祖先
无 脊
腔肠动物
分类地位越近的动物,相似的程度越大。
编辑ppt
15
生物发生律(重演律)
德国生物学家E. Haeckel(1866)提出
生物发展史可分为两相互密切联系的部 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即个体的发 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 展历史。个体发育的历史是系统发育历史 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编辑ppt
编辑ppt
29
达尔文把人工选择原理与生存斗争思想综合 在一起,构成了自然选择学说。
推论1 在自然界,物种的巨大繁殖潜力未能实现, 原因在于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
推论2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具有 最好的生存、繁衍后代的机会,否则,遭致淘汰 ,此过程即适者生存或自然选择;
椎
腔肠动物的祖先
动
海绵动物
物
原始多细胞动物 孢子虫 鞭毛虫 根足虫
原鞭毛虫
纤毛虫
演 化 树
编辑ppt
6
其他猴类 类人猿
人类
现代鸟类
现代爬行类
其他兽类
原始猴类
后兽类
真兽类
原兽类
古鸟类
兽齿类
古代爬行类 现代两栖类 古代两栖类
四足为祖先 总鳍鱼类
大学动物生物学完整课件生物界无脊椎动物
● 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价值
● 分解有机物:帮助分解动植物遗体,促进物质循环 ● 传粉媒介:帮助植物繁殖,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 ● 指示物种:反映环境质量,为人类提供保护环境的依据 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价值
● 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价值
无脊椎动物的行为特点:趋性、反射、本能、学习等 无脊椎动物的行为学研究:行为生态学、行为遗传学、行为神经科学等 行为与进化的关系:行为演化、协同进化等 行为学研究的意义:保护物种多样性、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与无脊椎 动物的发展
泥盆纪-石炭纪时期的无脊 椎动物演化
侏罗纪-白垩纪时期的无脊 椎动物演化
分类特点: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分布广泛,生活习性各异
● 软体动物类群:包括双壳类、腹足类、头足类等,具有柔软无骨的体构,通常有外壳保护。 ● 节肢动物类群:包括昆虫纲、蛛形纲和甲壳纲,具有分节的体构和无骨的体构,通常有外壳或外骨骼
保护。 ● 棘皮动物类群:包括海星、海胆、海参等,具有辐射对称的体构和钙质的内骨骼,通常生活在海底。 ● 刺胞动物类群:包括水母、珊瑚等,具有水母型体构和刺细胞,通常生活在水中。 ● 其他类群:包括线形动物、轮虫动物等,具有不同的体构和特点,通常生活在土壤或水中。 以上是无
● 土壤肥力调节者:帮助土壤分解有机物,提高土壤肥力 ● 自然灾害预警:某些无脊椎动物能预测自然灾害,为人类提供预警 ● 药用价值:一些无脊椎动物具有药用价值,对人类健康有益 ● 观赏价值:一些无脊椎动物具有观赏价值,为人类提供娱乐和休闲方式 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价值
● 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价值
脊椎动物的几个主要类群及其特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与特点。
● 分解有机物:帮助分解动植物遗体,促进物质循环 ● 传粉媒介:帮助植物繁殖,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 ● 指示物种:反映环境质量,为人类提供保护环境的依据 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价值
● 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价值
无脊椎动物的行为特点:趋性、反射、本能、学习等 无脊椎动物的行为学研究:行为生态学、行为遗传学、行为神经科学等 行为与进化的关系:行为演化、协同进化等 行为学研究的意义:保护物种多样性、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与无脊椎 动物的发展
泥盆纪-石炭纪时期的无脊 椎动物演化
侏罗纪-白垩纪时期的无脊 椎动物演化
分类特点: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分布广泛,生活习性各异
● 软体动物类群:包括双壳类、腹足类、头足类等,具有柔软无骨的体构,通常有外壳保护。 ● 节肢动物类群:包括昆虫纲、蛛形纲和甲壳纲,具有分节的体构和无骨的体构,通常有外壳或外骨骼
保护。 ● 棘皮动物类群:包括海星、海胆、海参等,具有辐射对称的体构和钙质的内骨骼,通常生活在海底。 ● 刺胞动物类群:包括水母、珊瑚等,具有水母型体构和刺细胞,通常生活在水中。 ● 其他类群:包括线形动物、轮虫动物等,具有不同的体构和特点,通常生活在土壤或水中。 以上是无
● 土壤肥力调节者:帮助土壤分解有机物,提高土壤肥力 ● 自然灾害预警:某些无脊椎动物能预测自然灾害,为人类提供预警 ● 药用价值:一些无脊椎动物具有药用价值,对人类健康有益 ● 观赏价值:一些无脊椎动物具有观赏价值,为人类提供娱乐和休闲方式 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价值
● 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价值
脊椎动物的几个主要类群及其特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与特点。
动物生物学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64
精选课件ppt
65
精选课件ppt
66
精选课件ppt
67
精选课件ppt
68
精选课件ppt
69
精选课件ppt
70
• 双壳纲(Bivalvia)
• 多数海生,少数淡水生,现存30000种。
• 身体侧扁,一对发达左右壳包围身体, 头部退化,无口腔和齿舌,足斧状,原 始种类为栉鳃,高等种类为瓣鳃,海产 种类多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淡水种 类有的具钩介幼虫。
• 原始软体动物出现在前寒武纪浅海中, 身体卵圆形,两侧对称,有一对触角, 体背有一个扁平的壳,壳下面有由体壁 延伸形成的外套膜,外套膜与内脏团间 形成外套腔。
精选课件ppt
49
精选课件ppt
50
• 单板纲(Monoplacophora)
• 长期被认为是化石种类,1952年在哥斯 达黎加附近3350m深海发现生活的个体, 称为新蝶贝。
精选课件ppt
1
真体腔不分节的动物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 进化地位
• 软体动物属于原口动物,出现了真体腔, 但一般不发达,只在围心腔以及生殖腺 和排泄管腔处有真体腔。
• 出现了所有的器官系统,海生种类一般 有担轮幼虫期。
精选课件ppt
2
• 生物学特征
• 身体两侧对称或次生性不对称。
• 外套膜(mantle):由背侧皮肤伸展而成, 一般包裹内脏团、鳃甚至足。外套膜与 内脏团、鳃、足之间的空隙称为外套腔 (mantle cavity),内侧纤毛摆动造成水流, 对各种生理活动有重要作用。
• 外套膜外侧表皮常分泌石灰质形成贝壳。
精选课件ppt
8
动物生物学课件25西北大学-精品文档
(如胸骨具龙骨突,锁骨呈“V”字型等)。 与肺相连的气囊为鸟类所特有。呼吸方式为典型的双重呼吸。 含氮废物解毒成为尿酸,不必携带大量水作为溶剂。
第二十章 适于飞翔生活的恒温 脊椎动物动物——鸟纲(Aves)
二、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一)恒温的表现形式 恒温动物包括鸟类与哺乳类。动物演化历史上,恒温是一个极为重要的
的成活率。 心脏四腔,完全双循环,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大大提高了鸟类的
新陈代谢水平,成为真正的恒温动物 (3)适于飞翔生活的特化性特征 体形流线型,体表具羽。 前肢变为翼,后肢具四趾(外形上与其他脊椎动物不同的显著标志;鸟
趾的数目及形态变异是鸟类分类学的依据)。 骨骼轻而多愈合,为气质骨,在运动装置上深刻地反映出对飞翔的适应
放出热量。
第二十章 适于飞翔生活的恒温 脊椎动物动物——鸟纲(Aves)
三、结构和机能 (一)外形
第二十章 适于飞翔生活的恒温 脊椎动物动物——鸟纲(Aves)
1、纺锤形体型,体外被覆羽毛(feather),具有流线型的外廓、从 而减少了飞行中的阻力。
2、被角质的啄食器官喙(bill),其形状与食性有密切关系。
进步性事件。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 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的
能力,从而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稍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 无脊椎动物以及低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变温动物的热
代谢特征是:新陈代谢水平较低、体温不恒定,缺乏体温调节的能力。 个别变温动物种类也可通过不同的产热途径来实现暂时的高于环境温度
第二十章 适于飞翔生活的恒温 脊椎动物动物——鸟纲(Aves)
3、眼大,具眼睑及瞬膜,可保护眼球。瞬膜是-种近于 透明的膜,能在飞翔时遮覆眼球,以避免干燥气流和 灰尘对眼球的伤害。
第二十章 适于飞翔生活的恒温 脊椎动物动物——鸟纲(Aves)
二、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一)恒温的表现形式 恒温动物包括鸟类与哺乳类。动物演化历史上,恒温是一个极为重要的
的成活率。 心脏四腔,完全双循环,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大大提高了鸟类的
新陈代谢水平,成为真正的恒温动物 (3)适于飞翔生活的特化性特征 体形流线型,体表具羽。 前肢变为翼,后肢具四趾(外形上与其他脊椎动物不同的显著标志;鸟
趾的数目及形态变异是鸟类分类学的依据)。 骨骼轻而多愈合,为气质骨,在运动装置上深刻地反映出对飞翔的适应
放出热量。
第二十章 适于飞翔生活的恒温 脊椎动物动物——鸟纲(Aves)
三、结构和机能 (一)外形
第二十章 适于飞翔生活的恒温 脊椎动物动物——鸟纲(Aves)
1、纺锤形体型,体外被覆羽毛(feather),具有流线型的外廓、从 而减少了飞行中的阻力。
2、被角质的啄食器官喙(bill),其形状与食性有密切关系。
进步性事件。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 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的
能力,从而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稍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 无脊椎动物以及低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变温动物的热
代谢特征是:新陈代谢水平较低、体温不恒定,缺乏体温调节的能力。 个别变温动物种类也可通过不同的产热途径来实现暂时的高于环境温度
第二十章 适于飞翔生活的恒温 脊椎动物动物——鸟纲(Aves)
3、眼大,具眼睑及瞬膜,可保护眼球。瞬膜是-种近于 透明的膜,能在飞翔时遮覆眼球,以避免干燥气流和 灰尘对眼球的伤害。
大学动物生物学完整课件动物第三节
的排出
人的呼吸系统
人 的 呼 吸 系 统
C: 肺泡电镜照片
肺 泡 的 结 构
肺泡与肺泡 毛细血管
肺泡是肺的功 能单位,肺泡 的壁非常薄, 常常只有一层 细胞,其上充 满微血管网。
肺泡细胞经常能 够分泌一种含蛋 白和磷脂的肺泡 表面活性物质铺 在肺泡上,能使 肺泡的表面张力 降低5-10倍,因 而肺泡很容易打 开。
血红蛋白的结构
血红素基
血红蛋白与氧结 合很不稳定,受 氧分压, pH的变 化的影响
pH 值 降 低 , 血 红 蛋 白与氧的亲和力降 低,氧被释放,相 反,则有利于血红 蛋白与氧的结合。 所以代谢产生的 CO2 也 可 以 调 节 血 红蛋白携带氧。
高氧分压,高 pH 有利于血红蛋白 与氧气的结合
静脉管壁内的瓣膜
静脉中的血量比动脉中 的血量略多。
静脉内壁上的瓣膜可阻 止血液逆流
毛细血管(capillaries): 血管中最纤细的部分,管径不过4-12µm,
管壁只有一薄层内皮细胞。
毛细血管网有利于物质交换: 分支成网状,便于与组织直接接触 分支极多,与细胞的接触面积很大,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的物质交换, 孔径细而分支多,流速低,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物质交换
2、淋巴系统的组成
淋巴管道: 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 淋巴器官:淋巴结、扁桃体、脾脏、胸腺 淋巴组织:含大量淋巴细胞的网状结缔组织,构成淋巴器官的主部,此外
还分布于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各处。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示意图
二、淋巴系
3、淋巴回流: 主要功能:运送淋巴液返回静脉。 淋巴液流动与血液的循环流动不同,淋巴液都是向心流动的。 回流的路径:
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 动脉血压的形成 在封闭的心血管系统中,足够量的血液充盈是形成血压的前提。心室肌收 缩作功是血液对动脉管壁产生侧压的能量来源。但是,仅有心室射血而无 外周阻力,则心室射出的血液将全部流至外周,不能使动脉血压升高。故 动脉血压的形成是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呼吸系统
人 的 呼 吸 系 统
C: 肺泡电镜照片
肺 泡 的 结 构
肺泡与肺泡 毛细血管
肺泡是肺的功 能单位,肺泡 的壁非常薄, 常常只有一层 细胞,其上充 满微血管网。
肺泡细胞经常能 够分泌一种含蛋 白和磷脂的肺泡 表面活性物质铺 在肺泡上,能使 肺泡的表面张力 降低5-10倍,因 而肺泡很容易打 开。
血红蛋白的结构
血红素基
血红蛋白与氧结 合很不稳定,受 氧分压, pH的变 化的影响
pH 值 降 低 , 血 红 蛋 白与氧的亲和力降 低,氧被释放,相 反,则有利于血红 蛋白与氧的结合。 所以代谢产生的 CO2 也 可 以 调 节 血 红蛋白携带氧。
高氧分压,高 pH 有利于血红蛋白 与氧气的结合
静脉管壁内的瓣膜
静脉中的血量比动脉中 的血量略多。
静脉内壁上的瓣膜可阻 止血液逆流
毛细血管(capillaries): 血管中最纤细的部分,管径不过4-12µm,
管壁只有一薄层内皮细胞。
毛细血管网有利于物质交换: 分支成网状,便于与组织直接接触 分支极多,与细胞的接触面积很大,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的物质交换, 孔径细而分支多,流速低,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物质交换
2、淋巴系统的组成
淋巴管道: 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 淋巴器官:淋巴结、扁桃体、脾脏、胸腺 淋巴组织:含大量淋巴细胞的网状结缔组织,构成淋巴器官的主部,此外
还分布于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各处。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示意图
二、淋巴系
3、淋巴回流: 主要功能:运送淋巴液返回静脉。 淋巴液流动与血液的循环流动不同,淋巴液都是向心流动的。 回流的路径:
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 动脉血压的形成 在封闭的心血管系统中,足够量的血液充盈是形成血压的前提。心室肌收 缩作功是血液对动脉管壁产生侧压的能量来源。但是,仅有心室射血而无 外周阻力,则心室射出的血液将全部流至外周,不能使动脉血压升高。故 动脉血压的形成是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动物生物学完整14(西北大学)ppt课件
• 身体两侧对称,具有3个胚层和真体腔; • 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外套膜4个部
分,
• 通常有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的贝壳;
• 排泄系统后肾型,出现了循环系统、呼 吸器官;
• 间接发育的软体动物具有担轮幼虫期
精品课件
3
一、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体制和分部 2、消化系统 3、呼吸器官 4、循环系统 5、排泄器官 6、神经系统 7、生殖系统和发育
• 外套膜通 常分三层: 外层和内 层为表皮 细胞层, 中间层为 肥厚的结 缔组织。
12
• 水生种类的 外套膜表面 或边缘密生 纤毛,藉其 摆动而激起 水流,从而 进行呼吸、 滤食、排泄 等活动;
精品课件
13
• 陆生种类外套膜富有血管,有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
• 头足类的外套膜成囊状,富含肌肉,其收缩时能挤压 外套腔中的水从漏斗射出,藉水流反作用力而前进。
律排列的角质齿片组合而成。摄食时由于肌肉的伸缩, 角质齿片作前后活动而将食物锉碎舐食。齿片的形状、 数目和排列方式是鉴定种类的重要特征。 • 胃 典型结构包括晶杆、晶杆囊、胃盾。
精品课件
19
蜗
蜗牛(Cittarium pica)
牛
齿舌(K.Sandved)
齿,双壳纲和一些腹足纲动物具有,保护 胃的分泌细胞,有的形成角质和石灰质的咀嚼板。
精品课件
4
体制和分部
• 身体柔软,软体部分 为头部、足部和内脏 团。
• 背侧皮肤褶襞向下延 伸成为外套膜,
• 由外套膜分泌形成石 灰质贝壳,覆盖在身 体最外面。
软体动物-分精部品课、件齿舌结构图
5
(N.Campbell,1995)
1、体制 • 软体动物体制为左右对称, • 但腹足纲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发生扭转而变得不对称。 2、分部 2.1 头部 2.2 足 2.3 内脏团 2.4 外膜 2.5 贝壳
大学动物生物学完整课件动物第七节PPT资料51页
第八节 动物内分泌系统
二、内分泌腺和激素(Endocrine & Hormones)
(一)下丘脑(hypothalamus)
☆调节性多肽,化学结构清楚 TRH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GnRH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HRIH或SS 生长抑素
☆还有六种化学结构不太清楚的因子
GTHRF
促生长激素释放因子
CRF
第八节 动物内分泌系统
一、概述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是调节机体各种机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 两大信息传递系统。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不经过导管,直接经 体液传送至靶细胞,以调节其机能。
激素的传送方式: 有直接经血液的远距离分泌,弥散至邻近细胞的 旁分泌和借轴突的轴浆流动运送的神经分泌三种。
内分泌系统包括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机体各处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泌细胞。
第八节 动物内分泌系统
(一)激素分类 含氮激素(肽、蛋白质类、胺类);类固醇激素;固醇类激素。
(二)激素的作用 1. 调节代谢,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2. 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确保正常发育、成熟、生长、衰老; 3. 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活动,与学习、记忆和行为有关; 4.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调节生殖机能; 5. 和神经系统密切配合,增强机体适应能力。
(六)卵巢和睾丸 雌激素 孕酮 雄激素
第八节 动物内分泌系统
三、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
各种内分泌腺在脑垂体分泌的促激素作用下,分泌有关的激素,当这 些激素分泌过多时,将对下丘脑—垂体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这是一种 负反馈调节机制。 长反馈 短反馈
思考题
1、何谓心动周期?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 心室 容积、心房内压、瓣膜启闭、血流方向各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
动物生物学课件24西北大学
羊膜卵(amniote egg):羊膜动物的卵。受精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 生羊膜和尿囊,羊膜围成一腔,腔中充满羊水,胚胎就在相对稳 定、特殊的水环境中发育尿囊则收容胚胎在卵内排出的废物。卵 外包有坚韧的卵膜,以保护胚胎发育。
第十九章 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 爬 行 纲 (Reptilia)
新脑皮(neopallium):从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由灰质构成的大脑皮层, 叫做新脑皮。新脑皮具有分析、综合及发布信息的功能,并能联 系嗅觉以外的一切感觉,是一个高级神经活动中枢。爬行动物的 新脑皮仍处于萌芽阶段。
附肢肌:肌肉粗大。
第十九章 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 爬 行 纲 (Reptilia)
第十九章 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
爬 行 纲 (Reptilia)
消化系统
牙齿分侧生齿(着生在颌骨边缘的内侧)(低等种类) 、端生齿(着生 在颌骨的顶面)(蜥蜴、蛇)和槽生齿(着生在颌骨的齿槽内)(鳄 类) ;龟鳖无齿而具角质鞘。齿无咀嚼功能,仅能防止食物滑脱。
含大量卵黄,具纤维质的石灰质的卵壳。防止卵内水分蒸发及机 械性损伤 二、爬行类对陆生的完善适应
1. 基本保持水分的恒定 2. 绝大多数种类能在陆上繁殖
三、爬行类在系统演化中的进步性特征 1. 出现了羊膜卵 2. 大脑皮层开始出现新脑皮
第十九章 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 爬 行 纲 (Reptilia)
第十九章 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 爬 行 纲 (Reptilia)
外形 体分头、颈、躯干、尾和四肢; 体被角质鳞片,前后肢五指(趾),末端具爪,有活动的眼睑;
鼓膜下陷于外耳道的深处;泄殖孔纵裂、横裂或圆形;尾细。
体形一般分蜥蜴型、蛇型、龟鳖型。
第十九章 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 爬 行 纲 (Reptilia)
第十九章 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 爬 行 纲 (Reptilia)
新脑皮(neopallium):从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由灰质构成的大脑皮层, 叫做新脑皮。新脑皮具有分析、综合及发布信息的功能,并能联 系嗅觉以外的一切感觉,是一个高级神经活动中枢。爬行动物的 新脑皮仍处于萌芽阶段。
附肢肌:肌肉粗大。
第十九章 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 爬 行 纲 (Reptilia)
第十九章 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
爬 行 纲 (Reptilia)
消化系统
牙齿分侧生齿(着生在颌骨边缘的内侧)(低等种类) 、端生齿(着生 在颌骨的顶面)(蜥蜴、蛇)和槽生齿(着生在颌骨的齿槽内)(鳄 类) ;龟鳖无齿而具角质鞘。齿无咀嚼功能,仅能防止食物滑脱。
含大量卵黄,具纤维质的石灰质的卵壳。防止卵内水分蒸发及机 械性损伤 二、爬行类对陆生的完善适应
1. 基本保持水分的恒定 2. 绝大多数种类能在陆上繁殖
三、爬行类在系统演化中的进步性特征 1. 出现了羊膜卵 2. 大脑皮层开始出现新脑皮
第十九章 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 爬 行 纲 (Reptilia)
第十九章 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 爬 行 纲 (Reptilia)
外形 体分头、颈、躯干、尾和四肢; 体被角质鳞片,前后肢五指(趾),末端具爪,有活动的眼睑;
鼓膜下陷于外耳道的深处;泄殖孔纵裂、横裂或圆形;尾细。
体形一般分蜥蜴型、蛇型、龟鳖型。
第十九章 真正陆生的变温、羊膜动物—— 爬 行 纲 (Reptilia)
动物学ppt
•中国在所有学科篇均被引频次均低于国际水 平,生物科学尤为明显(中国为3.40,国际 为12.15);
•中国近年来生物科学领域内各学科的论文产 出占全球该领域论文产出的比例有了较大的 提高,但引用频次较低;
全球和中国的顶尖论文数(1992-2001年)
学科领域
全球顶尖论文量 中国顶尖论文量
地球科学
美国2000年对不同学科的投入分布
生命学 科
49%
物质科 学
11.36%
环境科 学
8.1%
数学与计 算机
5.8%
心理科 学
4.6%
生命科 学
生物学 29.3%
医学 12.2%
农业 环境 2.5% 2%
物质科 学
数学与 计算机
物理学 5.4%
计算机 4.2%
化学 2.8%
数学 1.6%
天文学 2%
(引自“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专题报告”)
2,156 1.2
1.51 3.89
-61
13 社会科学一般 1,455 0.8
0.49 1.14
-60
14 农业科学
963
0.5
0.66
2.4
-35
15 经济和商业
788
0.4
0.67 1.33
-60
所有领域
18042 100
2.15 2.47
-67
中国科学论文产出的分布
•中国化学领域和物理学领域论文量最多,生 物科学(11%)排第三位,而国际上生物科 学(27.17%)为第一位;
动物生物学
绪论 2009.9
动物生物学概述
一.动物生物学的概念 二.学习动物生物学的目的意义 三.动物科学的发展 四.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动物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近年来生物科学领域内各学科的论文产 出占全球该领域论文产出的比例有了较大的 提高,但引用频次较低;
全球和中国的顶尖论文数(1992-2001年)
学科领域
全球顶尖论文量 中国顶尖论文量
地球科学
美国2000年对不同学科的投入分布
生命学 科
49%
物质科 学
11.36%
环境科 学
8.1%
数学与计 算机
5.8%
心理科 学
4.6%
生命科 学
生物学 29.3%
医学 12.2%
农业 环境 2.5% 2%
物质科 学
数学与 计算机
物理学 5.4%
计算机 4.2%
化学 2.8%
数学 1.6%
天文学 2%
(引自“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专题报告”)
2,156 1.2
1.51 3.89
-61
13 社会科学一般 1,455 0.8
0.49 1.14
-60
14 农业科学
963
0.5
0.66
2.4
-35
15 经济和商业
788
0.4
0.67 1.33
-60
所有领域
18042 100
2.15 2.47
-67
中国科学论文产出的分布
•中国化学领域和物理学领域论文量最多,生 物科学(11%)排第三位,而国际上生物科 学(27.17%)为第一位;
动物生物学
绪论 2009.9
动物生物学概述
一.动物生物学的概念 二.学习动物生物学的目的意义 三.动物科学的发展 四.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动物学的指导思想
(推荐)《动物生物学》PPT课件
负压呼吸与正压呼吸
38
人的呼吸系统呼吸
道包括鼻孔、鼻腔、 内鼻孔、咽、喉、气 管、2个支气管、左 右肺。
27
肺循环: 右心室→ 肺动脉→ 肺毛细血 管网→肺 静脉→左 心房。
28
冠状动脉循环: 左心室→大动 脉→冠状动脉 →心壁毛细血 管网→小静脉 →冠状静脉→ 大静脉→右心 房。
29
二 动物的呼吸系统
1.水生动物的呼吸系统
无脊椎动物:(图6-5) • 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 节动物等低等的水生动物--体表 • 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等高等的水生动物高--鳃、 (书鳃)、直肠鳃、呼吸树
闭管式循环:封闭式循环系统具有一套连续的 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等,血 液在血管内流动,不直接流到组织间隙内。如, 无脊椎动物(心脏在背面)中大多数环节动物 (蚯引)、软体动物的头足纲(章鱼)和所有脊 椎动物(心脏在腹面)。
16
开管式循环:开放式循环系统没有毛细 血管,血液由心脏泵出,经过动脉进入 血腔,直接流到组织间隙内,再经血腔 或血管流回心脏。如,环节动物的蛭纲、 大多数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肺循环:动脉圆锥 →肺皮动脉弓→肺动脉 →肺→肺静脉→左心房 →心室→颈动脉弓、体 动脉弓。
23
2.3 爬行类的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
心室中出现不完整 的纵隔,动静脉血 大部分分离。 心脏 包括两心房、一心 室,静脉窦不发达, 一部分被并入右心 房,动脉圆锥退化, 动脉圆锥和心室内 出现纵隔。为不完 全双循环。
气管:为陆生节肢动物的主要呼吸器官,由 体壁内陷形成。外端为气孔,气孔通入体内的气 管、气囊,气管一再分支,形成小气管、微气管, 深入各组织器官之间,末端为盲端。气孔有瓣膜, 可开关。气管壁内膜为具有环纹的几丁质膜。气 管直接将空气输送到组织和细胞。
38
人的呼吸系统呼吸
道包括鼻孔、鼻腔、 内鼻孔、咽、喉、气 管、2个支气管、左 右肺。
27
肺循环: 右心室→ 肺动脉→ 肺毛细血 管网→肺 静脉→左 心房。
28
冠状动脉循环: 左心室→大动 脉→冠状动脉 →心壁毛细血 管网→小静脉 →冠状静脉→ 大静脉→右心 房。
29
二 动物的呼吸系统
1.水生动物的呼吸系统
无脊椎动物:(图6-5) • 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 节动物等低等的水生动物--体表 • 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等高等的水生动物高--鳃、 (书鳃)、直肠鳃、呼吸树
闭管式循环:封闭式循环系统具有一套连续的 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等,血 液在血管内流动,不直接流到组织间隙内。如, 无脊椎动物(心脏在背面)中大多数环节动物 (蚯引)、软体动物的头足纲(章鱼)和所有脊 椎动物(心脏在腹面)。
16
开管式循环:开放式循环系统没有毛细 血管,血液由心脏泵出,经过动脉进入 血腔,直接流到组织间隙内,再经血腔 或血管流回心脏。如,环节动物的蛭纲、 大多数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肺循环:动脉圆锥 →肺皮动脉弓→肺动脉 →肺→肺静脉→左心房 →心室→颈动脉弓、体 动脉弓。
23
2.3 爬行类的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
心室中出现不完整 的纵隔,动静脉血 大部分分离。 心脏 包括两心房、一心 室,静脉窦不发达, 一部分被并入右心 房,动脉圆锥退化, 动脉圆锥和心室内 出现纵隔。为不完 全双循环。
气管:为陆生节肢动物的主要呼吸器官,由 体壁内陷形成。外端为气孔,气孔通入体内的气 管、气囊,气管一再分支,形成小气管、微气管, 深入各组织器官之间,末端为盲端。气孔有瓣膜, 可开关。气管壁内膜为具有环纹的几丁质膜。气 管直接将空气输送到组织和细胞。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 (Cephalochordata)
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 (Cephalochordata)
消化系统:
简单,由前庭、口、咽、肠、肛门组成。
口:是一套特化的取食和滤食器官。身体前端有口笠和 触须,触须上有感觉细胞。口笠内是前庭,前庭后方 通向口。口周围是一环形的缘膜(velum),缘膜边缘向 前方伸出指状突起,称轮器(wheel organ),轮器的摆 动使带有食物的水流进入口中。缘膜边缘向口中央伸 出缘膜触手(velar tentacle)。触手和口笠触须具有 过滤的作用,挡住泥沙,并使小的食物颗粒随水流进 入口中。然后进入咽部食物留在咽内,水流经鳃裂进 入围鳃腔,经腹孔排出体外。
原索动物之一——尾索动物亚门 (Urochordata)
6.无集中的排泄器官,仅在肠的弯曲处有一团 具排泄机能的细胞。
7.雌雄同体,带有精卵巢,但为异体受精。受 精卵发育成为“蝌蚪”状幼虫,幼虫经过变态 为成体。无性生殖可形成大量群体,并在围鳃 腔处具有一个共同的出口。
8.神经中枢仅是一个神经节,位于入水管孔和 出水管孔之间的外套膜上,由此发出若干神经 分支分布到身体各个部分。
见的种类为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 (Cephalochordata)
1、特征 终生保留三大特征 无头 仍有分节现象存在 生殖、排泄器官多对,各自开口 无心脏、血液无色
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 (Cephalochordata)
2、形态结构 2.1外形:
体形似小鱼,半透明,无头和躯干之分,左右侧扁,两端较尖, 故又名Amphioxus。喜栖水质清澈的浅海海底泥沙中,平时少活动, 大半身体埋于泥沙中,前端露出沙外。身体除口以外,还有两个 孔与外界相通,即腹孔(atriopore)或围鳃腔孔和肛门(anus)。 2.2内部结构: 皮肤:
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 (Cephalochordata)
肌肉: 肌肉大部分集中在背部两侧,由60多对原始末分化
的呈v字型的肌节组成,角顶朝前,肌节间以结缔组织 的肌隔分隔。两侧肌节交错排列,使文昌鱼可在水平 方向上作弯曲运动。
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 (Cephalochordata)
原索动物之一——尾索动物亚门 (Urochordata)
尾索动物主要的生物学特征是(以海鞘为例):
1.成体外形长椭圆形,身体最外层是被囊,被 囊内是一层柔软的外套膜。顶端有2个开口, 顶部开口是入水管孔,侧面的开口是出水管孔. 通过海鞘身体的水流对海鞘的生存和保护有重 要意义。海鞘无内骨骼,靠水流产生内压以支 持身体,同时水流对海鞘的新陈代谢是必需的。 海鞘营固着生活方式。
原索动物之一——尾索动物亚门 (Urochordata)
3.咽部腹侧是内柱,它聚集了碘元素,是脊椎 动物甲状腺的同源器官。
4.具心脏(心脏能够改变搏动的方向)和血管。 可见淋巴细胞,也可看到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 系统的退化痕迹。血细胞中包括钒细胞(但这 种含钒的色素并没有表现出呼吸功能)。
5.呼吸作用在咽部完成,咽内壁有丰富的毛细 血管,当水流经过鳃裂时进行气体交换。
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 (Cephalochordata)
骨骼: 文昌鱼无骨质的骨骼,纵贯全身并一直向前
越过神经管的脊索是主要的支持结构。 无偶 鳍。有1背鳍(dorsal fin)和尾鳍(caudal fin) 及身体腹面的臀鳍(preanal fin),口须中有 类似软骨的支持物(骨骼的前体)。
原索动物之一——尾索动物亚门 (Urochordata)
尾索动物包括海鞘、柄海鞘等在内的大约 2000种海生动物,成体大多营固着生活。幼体 具有脊索动物3大特征,但脊索仅限于尾部。 幼体经变态至成体只保留鳃裂。体外包被特殊 的被囊,由近似植物纤维素的被囊素构成,又 称被囊动物(Tunicata)。
本亚门动物长期被归属于无脊椎动物,直至1866年 俄国胚胎学家柯瓦列夫斯基研究了海鞘的胚胎发育, 才确立了它们的低等脊索动物的地位。
樽海鞘纲:单体或群体。壳具肌肉带和后部开 口的围鳃腔,使樽海鞘能够依靠水的冲力推动 身体向前移动。如樽海鞘等。
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 (Cephalochordata)
本亚门动物是原索动物中高等的类群。也是 脊索动物中最接近脊椎动物的类群。因其脊索 纵贯全身并伸到身体最前端,超过了神经管的 长度而得名,又称全索。约25种,分布在全世 界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中。仍属无头类。常
原索动物之一——尾索动物亚门 (Urochordata)
分类:尾索动物亚门有三个纲:海鞘纲、尾海鞘 纲和樽海鞘纲。
尾海鞘纲:是本亚门中最原始的一纲。成体期 持续保持着幼虫的特征(幼态成熟)。体表可 分泌透明胶质囊,称为住室,动物在其中自由 活动。如尾海鞘等。
海鞘纲:通常为底栖固着生活,单体或群体。 成体有很厚的被囊。如柄海鞘等。
原索动物之一——尾索动物亚门 (Urochordata)
2.幼虫具有典型脊索动物的结构(包括一条脊 索、一条背神经管、一条分节的肌肉质的尾)。 但是变态以后,除了鳃裂以外,失去了脊索动 物的其他结构(如尾及其肌肉、脊索消失,同 时神经索变小成为圆形的神经节,外围神经由 此向外辐射。咽扩大形成鳃蓝,鳃蓝具有大量 覆盖着黏液的有纤毛的鳍条)。这种从幼体至 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的物亚门 (Cephalochordata)
缘膜触手(velar tentacle):缘膜边缘向口中央伸出的结构,防止 泥沙等进入。
皮肤有表皮(epidermis)和真皮(dermis)的分化。表皮仅由单层 柱状上皮细胞组成,表皮外覆有一层角皮层(cuticle)。真皮是一 薄层胶冻状结缔组织。腹面前部两侧有由皮肤下垂形成的成对的
腹褶(metapleural fold). fold)。
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 (Cephalochor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