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七律长征》预习单
七律长征预习
等闲:平平常常。
逶迤:形容山脉、河流弯弯曲曲、 连绵不断。
腾细浪:溅起小浪花。
磅礴: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脚下滚过小泥丸。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万水千山
预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理解“等闲、逶迤、腾细浪、 磅礴、走泥丸”。 3、思考:文中哪句话表达了红 军对待长征的态度? 4、哪个词语反应了红军长征的 苦难重重?
25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学生课前预习单
5《七律·长征》课前预习单课题七律·长征时间建议10~15分钟预学内容熟读课文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诗歌。
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预习字词1.大声读一读下面的诗句,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五岭逶.(wēi wěi)迤腾细浪更喜岷.(mǐn mín)山千里雪。
2.根据书写提示,工整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
3.读诗句,为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不好B.平常C.随随便便,轻易D.艰难险阻(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A.欣喜B.全都C.喜欢D.竭尽内容感知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是如何战胜困难的。
最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首联进行回应,以此作结,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资料搜集搜集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阅读质疑1.这首诗中含有哪些地点?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七律长征学习单
5、七律·长征学习单
1.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年)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2.七律
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
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
“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3.长征:1934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4.写作背景:长征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
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5.词语解释
细浪:细小波浪泥丸:小泥球
暖:温暖的感受(巧渡金沙江后愉悦的心情)寒:寒意(暗示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逶迤: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绝。
磅礴:形容山高大雄伟。
6.
7.《菩萨蛮·大柏地》创作于1933年夏天。
1929年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同国民党在大柏地打了一个胜仗。
1933年夏天,毛泽东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下来这首词,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预习学案
“征”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走远路;②征讨;③政府召集人民服务;④征求;⑤征收;⑥表露出来的迹象。它在下列各词中应选哪种解释?
征文()长征()
象征()南征北战()
5、我还搜集到的资料:
6、我还想知道:
导学案:》姓名:
1、我查到的作者资料:
二、自学字词。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逶迤()磅礴()岷山()
2.解释词语。
等闲:
逶迤:
磅礴:
3.“长征知识”大比拼。
长征从______年开始到_______年结束。红一方面军在________的带领下四渡,巧渡,强渡,终于在胜利到达根据地。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会合,长征结束。
4.诗意对对碰。
(1)我知道五岭是指()()()()()(),“逶迤”的意思是(),“磅礴”的意思是(),“等闲”的意思是(),“云崖”的意思是()。
(2)我能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句意: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句意:
三、听听云校家范读,学着按照停顿,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提交语音到云校家。(提交未提交)
01.《七律长征》预习单
《七律长征》预习单八年级语文组【背景链接】1、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转移。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除陕甘苏区红军外,其他主要苏区的红军,也退出原来的苏区进行长征。
第六军团1934年8月从湘赣苏区西征,10月到达贵州印江木黄地区同第三军会师。
会师后,第三军恢复第二军团番号。
中央红军主力1934年l0月离开中央苏区长征。
长征初期,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实行逃跑主义,红军虽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却受到很大损失。
这时,国民党军重兵正向湘西集中,中央红军如仍往湘西会合第二、六军团,就有覆灭的危险。
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接受毛泽东改变进军方向的主张,红军转向国民党军力量薄弱的黔北前进。
1935年1月,攻占遵义城。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挥下,转战川黔滇地区,四渡赤水河,歼灭大量国民党军,随后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进军云南,抢渡金沙江,摆脱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5月,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
6月中旬,在懋功(今小金)地区与第四方面军会师。
尔后,共同北上,翻越雪山,通过草地,8月到达阿坝等地区。
当时领导第四方面军的张国焘坚持退却逃跑路线,进行分裂活动,擅自率领第四方面军和第一方面军的第五、三十二军南下。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进行严肃的斗争,坚持北上抗日方针,率部继续北上,攻占腊子口,突破渭水、西(安)兰(州)大道等封锁线,10月19日胜利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吴旗镇)。
历时一年,纵横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第一方面军主力的长征,宣告结束。
之后,在甘泉地区同第十五军团会合。
第四方面军等部南下后,经半年苦战,被迫于1936年4月退至西康甘孜(今属四川)地区。
1935年11月第二、六军团退出湘鄂川黔苏区长征,转战湘黔滇三省,于1936年3月攻占贵州盘县。
第25课《七律·长征》预习案
第25课《七律·长征》预习案预习任务:1.利用各种途径再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利用各种记忆生字新词的方法,熟记本课生字新词。
3.采用查字、词典结合课后注释的方法理解诗的内容。
第25课《七律·长征》导学案教材分析: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
生动的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导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学重难点:弄懂词语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导学课时:两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看过电视剧《长征》吗?谁能说一说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吗?学生根据看过电视剧《长征》的印象自由谈,如“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
2.是啊,同学们所讲的都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长征是非常艰苦的,红军历经千心万苦,终于在1935年十月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毛泽东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征》这首诗。
(板书课题)二、资料介绍(课件展示)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长征简介: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指红军长征路线地图),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堵截,纵横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3.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采用自主学习法)三、小组合作,展示自学字词: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霸笔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课堂笔记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 课前预习 1.本文共有( )句。
2.默读课文两遍,朗读三遍,读准节奏,读出磅礴的气势。
试着背诵课文。
3.拼读并在田字格中抄写生字。
律l ǜ 崖y á 渡d ù 索su ǒ注意:“崖”下面是两个“土”;“渡”左部是三点水,与“度”区分。
4.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并用画线的词造句。
逶迤 乌蒙 等闲 磅礴 云崖 开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认真读课文,把词语和对应的意思连起来。
乌蒙大渡河。
金沙金沙江。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乌蒙山。
6.诗中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读诗句,选一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A.欣喜B.全都C.喜欢D.竭尽8.思考题: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9.选择题:“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暖”说明了(),“寒”说明了()。
A.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B.飞夺泸定桥战争的惊险悲壮10.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填空。
《七律·长征》是一首_____诗,这首诗写于_____,当时_____率领中央红军越过_____,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_____的战斗豪情。
知识梳理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课课知识点预习复习总结及同步练习
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目录课文知识点 (2)一、我会写 (2)二、多音字 (2)三、近义词 (2)四、反义词 (2)五、理解词义 (2)六、朗读节奏 (3)七、文学常识 (3)八、问题归纳 (4)九、诗歌大意 (5)十、课文主题 (5)第1课时同步练习 (6)第2课时同步练习 (7)课文知识点一、我会写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渡dù(渡口、渡江、渡船)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二、多音字难nán(困难)nàn(灾难)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三、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四、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五、理解词义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六、朗读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文学常识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八、问题归纳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你从“不怕”“等闲”体会到了什么?“不怕”两字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
“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承接“千山”,先用“逶迤”和“磅礴”极言山势雄险,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言其渺小,表现出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七律·长征 课前预习
( nàn )_________ 难民
尽
尽心 ( jìn ) _________ ( jǐn ) _________ 尽管
3.比一比,选一选,组成词。 【崖 【渡 涯】 度】 天( ( 涯)海角 渡)过难关 悬( 置之( )峭壁 崖 )外 度
4.近义词:等闲——(平凡
反义词:开颜——( 愁眉) 惊涛)
)
查资料 (搜集描写红军长征的诗歌) 抓主题,思问题(带着“核心问题” “串珠问题”读课文) 读课文,明内容
1.这是一首七律,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每两句
首 颔 为一联,共四联,分为________ 联、________ 联、
颈 尾 联。 ________ 联、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范读,正字音(微信扫码“朗读音
视频”,听范读纠正字音)
读课文,学字词(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小字典》理解意思,
熟记生字)
1.给下列生字注音。 磅( páng) 礴( bó ) 岷( mín )
逶迤( wēi )( yí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难
( nán )_________ 艰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2.统领全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预习复习精要
六上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预习复习精要5.七律长征一、我会写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渡dù(渡口、渡江、渡船)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二、多音字难nán(困难)nàn(灾难)磅bàng(磅秤、英镑)páng(磅礴)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尽jìn(尽力)jǐn(尽管)更gēng(更夫)gèng(更加)三、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四、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喜→悲暖→寒等闲→不凡五、理解词义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这里指红军队伍。
8.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9.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表现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0.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11.腾细浪: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
12.磅礴:气势盛大,本课指山势高大、险峻。
13.走泥丸:指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14.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15.《长征》的作者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10月),是在(长征结束的情况下)写的。
全诗生动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总领全诗。
其中“远征难”一词概括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种种困难,而“不怕、只等闲”两个词则写出了红军对待困难的态度,全诗中能够表现出这种乐观向上态度的词语还有腾细浪、走泥丸、更喜、尽开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课课知识点预习复习总结及同步练习
第5课《七律·长征》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目录课文知识点 (2)一、我会写 (2)二、多音字 (2)三、近义词 (2)四、反义词 (2)五、理解词义 (2)六、朗读节奏 (3)七、文学常识 (3)八、问题归纳 (4)九、诗歌大意 (5)十、课文主题 (5)第1课时同步练习 (6)第2课时同步练习 (7)课文知识点一、我会写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渡dù(渡口、渡江、渡船)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二、多音字难nán(困难)nàn(灾难)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三、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四、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五、理解词义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六、朗读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文学常识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八、问题归纳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你从“不怕”“等闲”体会到了什么?“不怕”两字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
“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承接“千山”,先用“逶迤”和“磅礴”极言山势雄险,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言其渺小,表现出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七律长征》预习单-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➎ 七律•长征1、会写“律、崖”等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难点)《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
1、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裁,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第一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即将胜利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2、律诗:是我国旧体诗的一种,因格律严密,故称律诗。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称为一“联”,全诗共四联,分别为“首联、领联、颈联、尾联”。
根据诗句字数的不同,律诗通常分为五律和七律。
本课这首诗是七律。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七律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和五、六两句必须对仗;字的平仄有规定。
3、毛泽东诗词。
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1、读准字音,对于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或工具书,给字注音;若是多音字,借助插图、对照注释、结合整句诗的意思判定,将多音字写在旁边。
2、读通诗句,用“▢”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关注课本上的注释或查看资料书,记录重点字词的意思。
1、给本课生字在括号里标上拼音,口头组词,并且把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写两遍律( )崖( ) 渡( ) 索( )2、正确的读音我会选(用“√”)。
七律长征预习单
《七律长征》预习单
一、在正确读音上打“√”。
逶迤(wēi wěi)铁索(suǒshuǒ)
磅礴(páng bàng)岷山(mín mǐn)
二、知内容。
1.本文是______在红军______时写的一首诗,生动地概述了长征途中的______和长征胜利的红军的_____之情。
诗中概括红军精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运用夸张手法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试着完成练习。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腾细浪”意思是______________;“走泥丸”意思是____________。
诗句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沙谁怕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a、这两句列举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典型战役:巧渡______和飞夺_________。
b、诗句中的“暖”和“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暖”字表达了
_____________。
“寒”字让我们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
4.说说“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还有想分享给大家的资料(关于长征或者写作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预习单
八年级语文组
【背景链接】
1、长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转移。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除陕甘苏区红军外,其他主要苏区的红军,也退出原来的苏区进行长征。
第六军团1934年8月从湘赣苏区西征,10月到达贵州印江木黄地区同第三军会师。
会师后,第三军恢复第二军团番号。
中央红军主力1934年l0月离开中央苏区长征。
长征初期,由于“左”倾冒险主义者实行逃跑主义,红军虽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却受到很大损失。
这时,国民党军重兵正向湘西集中,中央红军如仍往湘西会合第二、六军团,就有覆灭的危险。
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接受毛泽东改变进军方向的主张,红军转向国民党军力量薄弱的黔北前进。
1935年1月,攻占遵义城。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挥下,转战川黔滇地区,四渡赤水河,歼灭大量国民党军,随后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进军云南,抢渡金沙江,摆脱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5月,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
6月中旬,在懋功(今小金)地区与第四方面军会师。
尔后,共同北上,翻越雪山,通过草地,8月到达阿坝等地区。
当时领导第四方面军的张国焘坚持退却逃跑路线,进行分裂活动,擅自率领第四方面军和第一方面军的第五、三十二军南下。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进行严肃的斗争,坚持北上抗日方针,率部继续北上,攻占腊子口,突破渭水、西(安)兰(州)大道等封锁线,10月19日胜利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吴旗镇)。
历时一年,纵横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第一方面军主力的长征,宣告结束。
之后,在甘泉地区同第十五军团会合。
第四方面军等部南下后,经半年苦战,被迫于1936年4月退至西康甘孜(今属四川)地区。
1935年11月第二、六军团退出湘鄂川黔苏区长征,转战湘黔滇三省,于1936年3月攻占贵州盘县。
接着抢渡金沙江,翻越雪山,6月到达甘孜地区,同第四方面军会师。
会师后,第二、六军团和第三十二军组成第二方面军。
7月初,第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0月到达甘肃会宁、静宁地区,同第一方面军会师。
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出现一个新局面。
(《辞海》“长征”条目)
2、《七律长征》诗和毛泽东关于长征的评述
作为这一历史阶段(按: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总结的,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诗。
他以炽热的革命热情,坚定乐观的革命斗志,高瞻远瞩的雄才大略,绝无先例的艺术构思,熔铸出这首千古绝唱,总结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壮举,歌颂了红军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
如果把这首诗换成更通俗的形式,那就是: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长征又是宣言书。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
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中国共产党。
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这段神采飞扬的评述,和《长征》诗,真是异曲而同工!
(路则逢、田翠云等编著《毛泽东的诗词艺术》第236—237页,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第二版)
【预习提纲】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逶()(yí)磅()(bó) 岷()山
难()(横线上组词)()(横线上组词)
横()(横线上组词)()(横线上组词)
2、这首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的句子是:
3、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这是历史事实,作者为什么要在诗中把它说成是“三军过后”?
4、给下列诗句断句:
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⑵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逶迤:
磅礴:
⑵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开颜:
6、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请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
⑴⑵⑶⑷⑸
7、就你所了解的知识,举两例长征期间的大事。
⑴
⑵
8、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
律诗八句,两句一联。
分别称为“联”“联”“联”“联”。
律诗格律较严,偶句要压韵,颔、颈两联要对仗/对偶(即两句中的词组结构和词性要相同,相互成对),字的平仄(平[阴平、阳平]、上、去、入[仄])也有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