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出师表》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3课《出师表》教案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三、学情分析
《出师表》有一定难度,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较多,可引导学生趁机对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增强积累。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表”这种文体;
2、读准字音,熟读课文;
3、结合书下注释疏通1—3段文意。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1——3文意。
难点:积累重点词语。
⑴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
⑵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⑶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复兴汉室的必备条件)
2、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亲贤远佞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1、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忠武侯。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著有《诸葛亮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出师表》教案新人教版
22出师表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同时,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也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书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1.理解课文,掌握重点词句。
(重点)2.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重点)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难点)一、文本导入《隆中对》是诸葛亮未出山时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今天我们学的《出师表》则是刘备死后丞相诸葛亮为后主刘禅设计,从而实现自己信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行动纲领。
千百年来,本文被公认为是“至情之文”,让我们一起“披文入情”吧。
二、预习交流1走近作者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蜀汉丞相。
2相关知识(1)关于刘禅:刘禅,刘备子,小名阿斗。
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败。
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
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能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作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2)关于表: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3背景探源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
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
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
第23课《出师表》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6.23《出师表》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课标要求】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
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
要充分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对有新意的思路和表达以及有特点的展示方式,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除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传统名篇,文质兼美。
该单元的主题是“责任和担当”,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
全文语言质朴真切,措辞深浅适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字字句句似从作者肺腑涌出,真可谓是:百代文章,万丈光焰,穿越岁月之障,纵横无人之际,润色万物,在我们心中耕耘。
【学习重点】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群文阅读《出师表》《隆中对》《诫子书》《三国演义》》教案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素质层次:大部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和历史知识有一定的兴趣,他们愿意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学习中。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于阅读和写作有一定的抵触情绪,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中。
4.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如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不佳等。这些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氛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和管理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三国志》:陈寿著,是一部完整记录三国时期历史的重要史书,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原著或相关节选,深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出师表》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出师表》教案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作,是中国古代辞表文学的瑰宝。
本课教材选取了《出师表》的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诸葛亮的政治抱负、忠诚精神以及文学才华,同时加深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认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对《出师表》这样的经典文献,理解上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出师表》的相关内容,理解文中难点词汇和句子,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出师表》的相关内容,理解文中难点词汇和句子。
2.难点:理解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和政治抱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情促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出师表》的内容,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出师表》的相关内容,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出师表》的全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对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深入分析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和政治抱负。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范文3篇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范文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范文精选3篇(一)教案范文如下:课题:《出师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了解《出师表》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 掌握《出师表》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3. 学会分析《出师表》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出师表》的主题和主旨。
2. 分析《出师表》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出师表》中的修辞手法。
2. 分析《出师表》的主题和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张写有题目“《出师表》”的幻灯片,提问:“你们了解过《出师表》吗?是否听说过这篇文章?”鼓励学生回答。
2. 给出一些关键词如“长子军平”、“破贼平定”等,要求学生联想和猜测《出师表》的主题内容。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们阅读《出师表》的全文,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文章的主题和主旨。
2. 选取关键句子进行分析:“今者天下大定,兵革方息,豪强并伏,四方宾服。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意图和目的。
3. 引导学生讨论《出师表》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三、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出师表》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并找出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
2. 分组进行分享,每组选出一种修辞手法进行汇报,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和评论。
四、思考拓展(10分钟)1. 提问:“为什么《出师表》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2. 学生们依照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回答提问,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多角度思考问题。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选择一位历史人物,写一篇类似《出师表》的文章,表达对这位人物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板书设计:《出师表》主题:忠诚、忧国忧民修辞手法:比喻、排比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出师表》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主题和核心思想。
2020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出师表》同步教案新人教版
出师表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有两年的学习古文的历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文的经验,因而疏通文意不是教学的重点,针对这篇表文情辞恳切的、感人至深的特点,特制定出的教学重点是有条有理地将此名篇读出深度,读出情味。
而蜀汉发展和出师北伐的历史背景学生知之甚少,可这一点利于激趣学习,二者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诸葛亮两朝老臣的忠诚形象,所以有必要适当介绍。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对联导入,激发兴趣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组被打乱的诗句,想请同学们把他们重新组合完整。
(出示打乱了的对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夜半挑灯更细看。
出师一表通今古,远比管乐盖有余。
出师一表千载无,千载谁堪伯仲间?2.诸葛亮的情况,你能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吗?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青年时隐居乡间耕种,后来,受刘备“三顾茅庐”,出山相助其完成大业。
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退敌、六出祁山,一生辛劳,万古流芳,成为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智慧的确是诸葛亮身上耀眼的光芒,除此而外,他忠诚报人的品格也令后人所称道。
这三句诗中提到的《出师表》就是力证。
二、感知学习1.默读课文(1~5自然段)诸葛亮“言”了些什么?同学回答问题,大致梳理文意。
教师适时落实字词并板书要点。
教师引导学生:课文中摘引原句,说清楚诸葛亮所言的主要内容,语言要简洁明了。
要点:宜开张圣听;昭平明之理;宫中之事,悉以咨之;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亲贤臣,远小人。
2.请把这几条意见进一步综合归纳,思考: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条?为什么?明确:三个方面的建议:1.广开言路;2.赏罚公平;3.亲贤远佞。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出师表教案新人教版20200110138
22 出师表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同时,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也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书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1.理解课文,掌握重点词句。
(重点)2.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重点)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难点)一、文本导入《隆中对》是诸葛亮未出山时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今天我们学的《出师表》则是刘备死后丞相诸葛亮为后主刘禅设计,从而实现自己信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行动纲领。
千百年来,本文被公认为是“至情之文”,让我们一起“披文入情”吧。
二、预习交流1走近作者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蜀汉丞相。
2相关知识(1)关于刘禅:刘禅,刘备子,小名阿斗。
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败。
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
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能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作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2)关于表: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3背景探源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
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
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
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3 出师表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背景简介:诸葛亮感念X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X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
X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
223年X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X禅:“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
后X禅称诸葛亮为“相父”。
诸葛亮辅佐X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某某(今某某省某某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X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X禅以告诫和劝勉。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在朗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3.教师点拨特殊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①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②由是感激..(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感到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④开X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一词多义】①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深追先帝遗.诏(遗留)②效:恐托付不效.(奏效,成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功效)③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④以: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以.光先帝遗德(来)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4.教师X读课文,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划分文章层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
2、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4、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先一起来看一幅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yáo)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幅对联说的正是诸葛亮。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所撰写的杰作——《出师表》。
(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陛(bì)下臧(zāng)否(pǐ)恢弘(hóng)菲(fěi)薄庶(shù)弩钝(nú)(dùn)2.解释下列词语。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光:发扬光大。
恢弘:这里是动词,意识是发扬扩大。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2)臣本布衣..。
古义:指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今义:言行恶劣(4)由是感激..。
古义:感动激愤今义:感谢(5)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6)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7)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比喻奔走效劳今义:驱赶、奔跑4.一词多义。
①遗深追先帝遗诏(动词,指死去的人留下的)是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读“wèi”,给予)②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动词,判定,评定)每与臣论此事(动词,谈论)③效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动词,“奏效”、“实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效用,这里是任务)④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表目的,用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介词,因为)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连词,从而)5.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 第六单元 23 出师表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6、分析第五至九自然段的中心句及“汉室之隆”的条件
组织学生精读课文,进一 步分析如下问题:
分析第一自然段:
(1)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2)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3)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分析第二自然段:
(4)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小组讨论:“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学生一齐回答:第一句。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文章最后一段对前边照应现象探究
2、从全文看,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重点是 哪一条及其原因
3、分析文章开篇从蜀国形势谈起的原因及出师原因
4、探究作者写此文的用意及多次提及先帝遗诏的原因
(5)深入不毛毛:名词作动词,长庄稼
学生准备好教材等学习用品
倾听教师讲述,思考分析,感悟理解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2、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精读课文,把握脉络
1、分析第一自然段提出的建议及目的
2、分析第二自然段的建议及具体内容
3、分析诸葛亮的执行与劝诫
4、分析第三、四自然段,诸葛亮举荐的人物及其原因
(11)“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教师总结:亲贤臣,远小人……
学生根据要求精读课文
预期引导:开张圣听。
小组讨论分析:“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回答: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讨论交流,预期引导:“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陇南市五中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 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
23 出师表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2。
通过反复诵读,掌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3.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4.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2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23课课前预习卡第1课时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疏通文意。
一、导入新课在中国,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故事家喻户晓。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为之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文的第一流杰作,其文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设计意图】以人们对诸葛亮和[出师表]的评价导入,激发探究兴趣.二、了解相关文学常识1。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相关知识。
师补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东汉末,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重庆)两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后刘备根据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益,建立了蜀汉政权。
曹丕代汉,他劝说刘备称帝,任丞相。
建兴元年〔223年〕,刘禅继位,他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开展.曾五次出兵攻魏,争夺中原。
建兴十二年(234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中,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西南〕。
谥忠武侯。
传曾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制造“木牛流马",利于山地运输。
2020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出师表》实用教案新人教版
出师表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本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体会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上表目的。
3.深切感悟诸葛亮的高风亮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体会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上表目的。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故事家喻户晓,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为之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文字质朴,情感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慨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背景资料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将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
临行前,他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上表劝诫。
3.知识链接表是中国古代下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的《报燕惠王书》、李斯的《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表”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死罪”之类的话。
著名的有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
4.检查预习(1)重难字崩殂.(cú)疲弊.(bì)恢弘.(hóng)妄自菲薄..(fěi bó)以塞.忠谏之路(sè)陟.罚臧否.(zhìpǐ)郭攸.之(yōu)费祎.(yī)以遗.陛下(wèi)裨.补阙.漏(bìquē)行.阵(háng)倾颓.(tuí)桓.(huán)猥.自枉屈(wěi)夙.夜(sù)驽钝..(núdùn)攘.除(rǎng)斟酌..(zhēn zhuó)彰.其咎.(zhāng jiù)咨诹..(zīzōu)遗诏.(zhào)涕.零(tì)(2)通假字①必能裨补阙(quē)漏(“阙”同“缺”,缺失)②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3)古今异义词..圣听。
人教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一篇辞表,是中国古代辞表文学的瑰宝。
它以崇高的爱国精神,深厚的友情,真挚的感情,精湛的文采,感召了无数后来者。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这篇千古传世之作。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出师表》这样的经典文献,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出师表》。
2.能够分析并欣赏《出师表》的文采和情感。
3.能够了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理解其爱国主义精神。
4.能够运用《出师表》中的精神,激发自己的学习斗志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出师表》的全文理解和背诵。
2.难点:《出师表》中的古代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以及文采和情感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出师表》,感受其爱国主义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出师表》的全文和注释。
2.准备与《出师表》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3.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师表》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蜀汉时期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诵《出师表》,让学生感受其韵律美。
然后逐句讲解,解释生僻词语,分析句子结构。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出师表》,并尝试自己朗诵。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感受文中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行翻译《出师表》,教师巡回指导。
然后学生进行翻译成果的交流,共同提高。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探讨《出师表》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如何激发自己的学习斗志和爱国情怀。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出师表》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提醒学生注意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出师表》教案(新)
《出师表》教案(新)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出师表》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出师表》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忠诚、敬业、担当的精神品质,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2.1 理解《出师表》的基本内容,把握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2 分析《出师表》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3.2 深入剖析《出师表》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出师表》原文、注释、译文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4.2 学生准备《出师表》原文,提前预习。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PPT展示《出师表》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出师表》的兴趣。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出师表》原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5.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从情感角度体验课文,感受作者的忠诚、敬业和担当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5.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
5.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出师表》,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六、教学反思6.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6.2 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七、教学评价7.1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出师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有两年的学习古文的历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文的经验,因而疏通文意不是教学的重点,针对这篇表文情辞恳切的、感人至深的特点,特制定出的教学重点是有条有理地将此名篇读出深度,读出情味。
而蜀汉发展和出师北伐的历史背景学生知之甚少,可这一点利于激趣学习,二者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诸葛亮两朝老臣的忠诚形象,所以有必要适当介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对联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组被打乱的诗句,想请同学们把他们重新组合完整。
(出示打乱了的对联):
出师一表真名世,夜半挑灯更细看。
出师一表通今古,远比管乐盖有余。
出师一表千载无,千载谁堪伯仲间?
2.诸葛亮的情况,你能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吗?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青年时隐居乡间耕种,后来,受刘备“三顾茅庐”,出山相助其完成大业。
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退敌、六出祁山,一生辛劳,万古流芳,成为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智慧的确是诸葛亮身上耀眼的光芒,除此而外,他忠诚报人的品格也令后人所称道。
这三句诗中提到的《出师表》就是力证。
二、感知学习
1.默读课文(1~5自然段)诸葛亮“言”了些什么?
同学回答问题,大致梳理文意。
教师适时落实字词并板书要点。
教师引导学生:课文中摘引原句,说清楚诸葛亮所言的主要内容,语言要简洁明了。
要点:宜开张圣听;昭平明之理;宫中之事,悉以咨之;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亲贤臣,远小人。
2.请把这几条意见进一步综合归纳,思考:
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明确:三个方面的建议:
1.广开言路;2.赏罚公平;3.亲贤远佞。
其中最关键的是亲贤远佞。
因为刘禅是个比较昏庸、容易受身边佞臣蛊惑的君主,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
其中“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是不能只听身边小人的谗言,对贤臣更是要“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这些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3.给出“表”的概念,交代文章背景。
针对以上总结的内容,诸葛亮为什么会涕零?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再读课文,联系补充背景素材,思考、讨论、交流。
1.分析原文语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未半、中道背后的含义)
2.分析原文语句: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疲弊、危急存亡的局面在哪些背景中可以看出?)
补充背景材料: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公元221年,刘备建汉;公元222年,孙权建吴。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公元222年,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阻,与吴国在猇亭一战(即《三国演义》“火烧连营三百里”),兵力大损,败走白帝城,次年病死。
吴国夺取了荆州大部分地区。
当时三国的局势:
益州豪强及南方夷族发动叛乱。
魏国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黄河流域,政治、军事、经济上占有明显优势。
吴国控制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力量比较雄厚。
3.追问:在此种危急情况下可不可以不出师北伐?
给出背景材料:白帝托孤。
刘备:“朕自得丞相,成其帝业,何期智术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羞回成都与丞相相见。
今日病已危笃,不得不请丞相托以大事也。
”
刘备:“‘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与卿等中道而别也。
”
刘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诸葛亮:“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
刘备(对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
刘备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联系原文语句分析: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小结:以上内容和背景可以总结出“出师难”。
4.诸葛亮的劝谏之难。
前文我们分析过,蜀汉当时处于益州疲弊的局面,但又有先帝托孤之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旦出师,先不说伐魏能否胜利,大本营的安定就够让诸葛亮担心的,因此在出师之前反复叮咛。
此时此刻的诸葛亮内心多么焦虑艰难啊!
小结:
以上内容可以总结出“劝谏难”,再和前面的“出师难”结合起来看,不难体会到诸葛亮在表文结束之时为何会“临表涕零”了。
《三国演义》中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我们在《出师表》中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处境艰难,在矛盾中挣扎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而不是隆中一对天下就三分,羽扇一挥樯橹就灰飞烟灭的神。
5.带着对作者诸葛亮情感的体会,再读课文。
四、人物分析
请结合文章的内容,或《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结束语:
一个个后来者,读《出师表》时扼腕叹息、仰天长叹或沉默思考。
他们中有岳飞,有杜甫,有陆游,有文天祥,他们读《出师表》就像受到一种庄严的召唤。
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召,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带着这些人以及你对诸葛亮《出师表》的理解,读熟并齐诵《出师表》。
(课件出示:岳飞手书《出师表》和杜甫、陆游、文天祥的诗句)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