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垂体腺瘤的几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垂体腺瘤的几个问题
垂体腺瘤的发生率约7.5~15/10万人,尸检发现率约1.5~84%(平均14.4%)。正常人群随机MRI检出率10~38.5%(平均22.5%)。
一、早期诊断
垂体腺瘤的临床特征是内分泌改变和视力障碍。微腺瘤(<1cm)局限于鞍内,早期会出现相应的内分泌征象,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能准确查明血液激素,有利于垂体腺瘤的早期诊断,待肿瘤增大向鞍上扩展,压迫视神经、视交叉,才出现双颞侧偏盲和视力减退。
1.内分泌改变:
垂体腺瘤按内分泌功能分为无功能腺瘤和有功能腺瘤,后者包括泌乳素(prolactin,PRL)腺瘤、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腺瘤、促肾上腺皮质腺瘤(adrenocorticotropic hornome,ACTH)腺瘤、促甲状腺(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腺瘤、促性腺激素(gonadotripic hormone,GnH)腺瘤,GnH腺瘤又包括卵泡刺激素(follicular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腺瘤。PRL腺瘤(50%~60%)、GH腺瘤(20%~30%)及ACIH腺瘤(5%~15%)最常见,临床各具不同的内分泌改变。PRL腺瘤表现为泌乳、闭经、不孕三连症(发育后);GH腺瘤表现为巨人症(发育前)、肢端肥大症(发育后),巨人伴肢端肥大症(发育前后);ACTH腺瘤变现为向心性肥胖(Cushing’s disease)。
2.视力视野障碍:
增大的垂体腺瘤直接压迫视交叉引起双颞侧偏盲。微腺瘤未直接
压迫视交叉,但视交叉也可有功能障碍,表现为典型的双颞侧偏盲,其原因在于高灌注状态下的垂体增殖性病变,通过它对与视交叉共同供应血管分支的“盗血”或干扰其正常血供,使视交叉中部存在的微循环薄弱环节发生血供障碍,而导致颞侧视野缺损。根据视交叉体部纤维的分布规律,鼻上纤维经于视交叉背侧,鼻下纤维经于视交叉腹侧,视交叉上方病变早期仅累及鼻上纤维引起颞下象限视野缺损,视交叉下方病变累及鼻下纤维引起颞上象限视野缺损,这不是典型的颞侧偏盲,故颞侧偏盲以颞上方为主。垂体瘤如颞侧偏盲以颞下为主,则病变定位在视交叉上方。早期视野以中线为界,其视野缺损仅仅是束状的、点状的。
3.影像学改变:
1.鞍结节角。由蝶骨联嵴(jugum)与蝶鞍前壁组成的夹角
(tuberculum angle)。此角正常为110°。当鞍内发生垂体腺瘤时,菲薄的鞍前壁被挤前移,此角缩小成直角,成为颅骨侧位片上显示垂体微腺瘤最早期的客观诊断依据,此时单凭常规颅骨侧位片,即可推断微腺瘤的诊断。
2.蝶鞍变化。PRL及GH腺瘤由于肿瘤偏侧生长,可形成双鞍底,而
ACTH腺瘤居中,常致鞍底中央骨质吸收下陷。
3.正常垂体约一粒黄豆大小(10~16mm×8~11mm×5~6mm),重量不超
过0.5克。鞍内低密度(CT)、低信号(MRI)小球影,PRL、GH 腺瘤偏侧,ACTH瘤居中,垂体高度>8mm,鞍隔抬高上凸,垂体柄偏斜,有利于微腺瘤的诊断。
4.正常情况下垂体和垂体柄在MRI呈T1高信号,中枢性尿崩时大多
数高信号消失,而高信号恢复提示尿崩好转。
5.质地坚韧垂体瘤(占5%,Hardy),MRI呈T2低信号,信号越低则
质地越韧。与髓质比较等强度为坚实肿瘤,需用锐器或激光治疗,高强度为软性或部分坏死,易吸除。
垂体腺瘤的诊断和分型是选择正确治疗方案的基础。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内分泌改变,作出正确诊断。发现垂体腺瘤应与鞍区病变鉴别(见神经外科讲座P100),必要时行MRI垂体动态扫描、全垂体功能检查。根据激素水平将垂体瘤分为分泌型腺瘤和无分泌功能腺瘤两大类。
* 垂体细胞增生
PRL细胞增生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ACTH细胞增生可引起垂体依赖性Cushing病,GH细胞增生可引起巨人症。这些病理性增生好发于10~40岁女性,是由于内分泌靶腺功能低下所致,故需针对靶腺进行治疗。
生理性增生多见于青春期和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期垂体体积倍增,重量超过1克,为哺乳作准备。影像学上垂体上缘膨隆,垂体高度<1cm,而内分泌检查未见异常,或PRL<9.1nM。生理性增生无需任何治疗。
二、垂体腺瘤分型
(一)泌乳素腺瘤(prolactin,PRL)
1970年加拿大人Frissen发现催乳素,继而美国Yalow发明了
超微量放免法(radioimmuno-assay,RIA)成功测定了血清PRL,同年加拿大人Hardy经蝶摘除垂体瘤,并经病理证实,国际上第一例泌乳素微腺瘤手术获得成功。
本病好发于20~30岁育龄妇女,早期表现为闭经、泌乳、不孕三联征。男性PRL腺瘤大多表现为大腺瘤甚至巨大腺瘤,以浸润性生长为主,具有高度增值活性,PCNA标记指数明显高于女性,其临床表现为性功能低下。
诊断:
1.血清PRL明显升高(正常人<20ng/ml)。应行鞍区冠状扫描,
如发现垂体饱满,鞍隔抬高,垂体高逾8mm,鞍内有低密度小
圆灶,垂体柄侧移,鞍结节角缩小至90°,鞍底骨质部分吸
收,鞍底一侧塌陷或双鞍底变化,始可早期确诊为微腺瘤。
2.如蝶鞍扩大已达到大腺瘤(>1cm),宜进一步查视力、视野及
眼底变化。
3.如CT阴性,应进一步查明高PRL血症的原因。是否为生理性、
药物性或其它疾病继发。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氯丙
嗪,或因胃痛常服用吗丁啉或灭吐灵,可继发高泌乳素血症。治疗:
主要为使用多巴胺激动剂和手术治疗。手术作为PRL微腺瘤首选治疗方法,经蝶手术长期缓解率达70%~90%。因高PRL而致不育的女性,术后只要PRL恢复正常,其怀孕、生育几率可达90%。手术和药物治疗两种方法疗效不分高低,但各有利弊,最后由患者作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