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假包膜相关研究进展
肿瘤假包膜名词解释影像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肿瘤假包膜名词解释影像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而肿瘤假包膜作为肿瘤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肿瘤评估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是指包围在肿瘤周围形成的一层包膜,表明了肿瘤与周围组织之间的界限。
了解肿瘤假包膜的定义、形态学特征以及不同类型的分类对于准确评估和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肿瘤假包膜进行概述,并说明文章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详细解释肿瘤假包膜的定义、在肿瘤评估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形态学特征和分类。
然后,第三部分将介绍影像技术在肿瘤假包膜评估中的应用,常见影像学表现及其解读方法以及影像模式对于肿瘤假包膜分析的影响因素。
在第四部分,我们将概述肿瘤假包膜评估的临床意义和价值,并展望其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挑战。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发现结果,并对相关领域的潜在影响和启示提出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深入探讨肿瘤假包膜这一重要概念,在解释其定义、形态学特征及分类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影像技术在肿瘤假包膜评估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常见影像学表现、解读方法以及影像模式对于肿瘤假包膜分析的影响因素。
通过概述与讨论部分,我们旨在强调肿瘤假包膜评估的临床意义和价值,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最终,我们将总结本文所得到的主要观点和发现结果,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通过全面阐述和科学论证,希望能够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2. 肿瘤假包膜名词解释2.1 肿瘤假包膜定义肿瘤假包膜是指在肿瘤周围形成的一种纤维结构,其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存在显著的分界线。
与真正的包膜不同,肿瘤假包膜并非由一层完整的上皮组织所构成,而是由纤维组织和修复反应产生的胶原纤维所组成。
2.2 肿瘤假包膜在肿瘤评估中的重要性肿瘤假包膜是判断肿瘤边界及侵袭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存在可以帮助鉴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并且可以对肿瘤进行分期、选择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研究癌症的博士生揭示肿瘤发展的关键环节
研究癌症的博士生揭示肿瘤发展的关键环节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致命疾病,研究癌症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于了解其病理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一位来自某个大学的博士生在他的研究中揭示了肿瘤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进一步探索肿瘤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博士生的研究发现,肿瘤的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
在正常的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会按照特定的程序进行分化和增殖。
然而,在肿瘤细胞中,这个过程失去了控制,导致细胞不受限制地增殖,形成肿瘤组织。
通过对这一过程的深入研究,该博士生发现了一个关键的蛋白质,被称为“增殖相关蛋白”(PAP)。
这个蛋白质在肿瘤细胞中高度表达,并且与异常增殖和分化过程密切相关。
通过抑制这个蛋白质的表达,他成功地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减缓了肿瘤的发展。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PAP与一种名为PI3K/AKT信号通路相互作用,这是一个常见的细胞增殖和生存信号通路。
通过调控这个信号通路,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该博士生的研究不仅解释了肿瘤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还为开发针对PAP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个发现的重要性在于,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往往只能通过干扰细胞分裂过程来抑制肿瘤的生长,但这种方法并不完全奏效。
而通过针对PAP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可以有针对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更有效地控制肿瘤的发展。
尽管这项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但这一发现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今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来调控PAP和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更好地抑制肿瘤的发展。
总之,研究癌症的博士生在他的研究中揭示了肿瘤发展的关键环节。
通过揭示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过程,他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蛋白质PAP,并阐明了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
这一发现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并为今后的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了基础。
病理学(多图预警):13. 内分泌系统疾病
二、垂体前叶功能亢进与低下
4、Simmond综合征(Simmond syndrome) 是由于炎症、肿瘤、血液循环障碍、损
伤等原因使垂体叶各种激素分泌障碍的一 种综合征,导致相应的靶器官如甲状腺、 肾上腺、性腺等萎缩,病程呈慢性经过, 以出现恶病质、过早衰老及各种激素分泌 低下和产生相应临床症状为特征。
指血中甲状腺素过多,作用于全身各组织所引起 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统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由于约有1 /3患者有眼球突出,故又称为突眼性甲状腺肿 (exophthalmic goiter),又有称为Graves病,或 Basedow病。
织增生、肥大或萎缩。
第一节 垂 体 疾 病
垂 体的正常分泌功能
垂体前叶:
嗜酸性细胞 :① 促生长素细胞→生长激素 (growth hormone GH)
② 催乳素细胞→催乳素(prolactin PRL)
嗜碱性细胞:① 促甲状腺素细胞→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 ② 促性腺激素细胞→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和促黄体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 ) ③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drenocorticotropin hormone ACTH)和促脂解激素 (lipotrophic hormone LPH)
1、垂体腺瘤 (pituitary adenoma)
病理变化:组织学类型 ①嫌色性细胞腺瘤(chromophobe cell
adenoma约占垂体腺瘤2/3) ②嗜酸性细胞腺瘤(acidophile cell adenoma) ③嗜碱性细胞腺瘤(basophile cell adenoma) ④混合细胞腺瘤(mixed cell adenoma)
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肿瘤论文
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肿瘤论文垂体腺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颅内肿瘤,通常发生在垂体腺中,属于神经内分泌疾病的一种。
垂体腺瘤可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前者是指产生激素的肿瘤,后者是指不能分泌激素的肿瘤。
其中功能性垂体腺瘤更广泛地被报道和研究,因为它们通常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失眠、月经失调、视力下降等,严重时可导致生命危险。
基于垂体腺瘤对患者健康的危害,神经外科医生需要针对这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极进行论文研究。
这篇文章将着重讨论垂体瘤的分类、诊断和治疗。
垂体瘤的分类是根据肿瘤细胞是否分泌激素来进行的。
功能性垂体腺瘤大多数具有激素分泌的能力,这种激素分泌可能会导致某些生理和代谢的异常,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根据激素分泌的类型,垂体瘤分类分为5种:生长激素瘤、泌乳素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瘤、促甲状腺激素(TSH)瘤、促性腺激素瘤。
此外,还有一些非功能性垂体腺瘤,也称为难治性垂体腺瘤,因为它们不会产生激素。
垂体瘤的诊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测量垂体前叶激素水平,如生长激素、泌乳素、ACTH、TSH和促性腺激素。
由于不同类型的垂体瘤会产生不同的激素,因此可以在患者血液中检测到异常的激素水平,从而为垂体瘤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此外,核磁共振(MRI)成像也是诊断垂体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MRI可以提供详细的垂体图像,帮助鉴别肿瘤的大小、位置和病理类型。
根据垂体瘤的大小和病理类型,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非功能性垂体瘤,患者通常只需定期进行MRI检查进行观察。
对于功能性垂体瘤,在确认病因之后,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或手术切除。
对于肿瘤较小、患者临床症状轻微的情况下,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是首选。
而对于较大的垂体瘤或合并有视力受损等严重症状的病例,则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尽管目前存在多种治疗垂体瘤的方法,但手术切除仍被认为是最有效和最彻底的治疗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经鼻内镜手术或颅咽口手术等技术,切除垂体瘤并保护垂体腺功能。
一种治疗垂体腺瘤的药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垂体腺瘤的药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雄,马莉,张宇,陈永刚,吴金虎
申请号:CN202210161558.2
申请日:20220222
公开号:CN114404593A
公开日:
2022042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垂体腺瘤的药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TLR4抑制剂作为一种垂体腺瘤特别是泌乳素腺瘤的治疗新靶点和药物。
现有技术尚未见TLR4与垂体泌乳素腺瘤关系的报道,本发明首次发现TLR4的活化促进了垂体泌乳素腺瘤的生长和泌乳素(PRL)的生成,而通过抑制或敲除TLR4基因,能够显著抑制垂体泌乳素腺瘤的生长和PRL的生成。
该发明发现TLR4抑制剂可显著抑制垂体泌乳素腺瘤的生长和PRL的生成,用于泌乳素腺瘤的治疗;将TAK‑242制成脂质体,测定脂质体的粒径、电位和投射电镜等表征指标:粒径:123.3±1.16,电位8.10±0.11,透射电镜下形态均一、分散,符合要求。
申请人:武汉叶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433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888号B区高农生物园综合服务区(二)6栋1-5层141室(自贸区武汉片区)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壹川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田月广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端粒酶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端粒酶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石长安;张梦娜;赵晓民;范宁娟
【期刊名称】《畜牧兽医杂志》
【年(卷),期】2024(43)2
【摘要】端粒是一段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的特殊结构。
端粒酶可延长端粒,但在正常人体细胞内活性较低或无活性。
大多数肿瘤细胞通过
激活端粒酶活性,延伸端粒达到细胞无限增殖的可能。
端粒酶的活性与肿瘤的发生
密切相关。
本文以近年来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为出发点,综述了其与端粒酶活性关
系及端粒酶抑制剂的最新研究。
【总页数】5页(P54-58)
【作者】石长安;张梦娜;赵晓民;范宁娟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2
【相关文献】
1.端粒酶、凋亡与卵巢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3.端粒酶活性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4.端粒酶与消化系肿瘤相关性
研究进展5.端粒酶与消化系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笔记回顾】不典型性垂体腺瘤:定义、争议、遗传和分子学机制
【笔记回顾】不典型性垂体腺瘤:定义、争议、遗传和分子学机制Shlomo Melmed主编的2017年第四版《pituitary》中Daniel A. Donoho 和Gabriel Zada撰写的《第20章不典型性垂体腺瘤》,中写道: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起自垂体腺内的肿瘤,从单克隆细胞起源和携带最小限度的转移潜力。
垂体腺瘤占颅内肿瘤的10-15%。
横断面研究估计临床发现垂体腺瘤的患病率为78-94例/10万人,较早期的尸检研究估计患病率高达15-20%。
大部分垂体腺瘤患者具有极好的15年长期生活与生存质量。
然而,一部分垂体腺瘤由于侵袭性的生长、进展或复发显然更难治疗。
尽管尝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等多模式治疗,垂体腺瘤的这个部分构成了治疗上的挑战。
垂体腺瘤明确发生转移的低于0.2%;有严密的颅外转移证据的肿瘤被定义为垂体癌,因此,失去了标准的良性肿瘤称谓(standard designation)。
垂体癌的诊断具有危害性的预后(direprognosis),平均生存时间1.9年。
垂体癌是如此罕见,以至于调查与它们的发展有关的危险因素一直局限于仅有的几个系列,包括大约100个病例。
鉴于垂体癌的罕见性,许多临床医生认为开发一个反映具有侵袭或复发倾向的垂体腺瘤的中间性的称谓(development of an intermediate designation)会有助于提高癌前状态的诊断的准确性,从而可以进行患者风险分层,明确辅助治疗的适应证。
为定义中间称谓做了很多基础的工作,高风险垂体腺瘤(higher-riskPA)组在临床疾病复发/进展、肿瘤的侵袭性、组织学特征等方面为研究奠定了基础。
过去,使用过大量的比较分散的术语(an abundance of terminology has been used somewhat loosely),通常可以互换以表示高风险垂体腺瘤(higher-risk PA),包括“invasive侵袭性”、“aggressive激进性”、“refractory难治性”和“atypical不典型性”等等。
侵袭性垂体腺瘤研究进展
定 的异 型性 和 核分 裂 像 , 是 其 不属 于恶 性肿 瘤 但
的组织 学特 点 。在 形态 上多 与非侵 袭性垂 体腺 瘤无 显 著 区别 , 常规 病理 学 检 查 很难 确 诊 。超 微 病理 检 查 对垂 体肿 瘤 的分类 是 必 须 的 , 能提 示 肿 瘤 的 侵 也 袭性 生 长 , 难 以普 遍 开 展 。 电镜 放 大 目的 标 本 但 50 0~1 0 0 000倍 , 在镜 下 清 晰 看清 鞍 膈 硬脑 膜胶 可 原 纤维 和肿 瘤单 个 细胞 之 间 界 限 的关 系 , 以及 肿瘤
一
1 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研究
11 定 义 . Jfr n最 早 提 出垂 体 腺 瘤 中侵 及 包 ees o
膜和局部广泛浸润者为侵袭性垂体腺瘤 (nai Ivs e v Ptir dnm s P , 现 远 处转 移 为 垂 体癌 。 i tyA eo a,IA) 出 ua
Mat s rn 等将其 定 义 为 突破 包 膜 生 长或 向邻 近结 构 i
上, 主要 集 中在 鞍底 硬 脑 膜 J 。而垂 体 腺 瘤 临 床就 诊 症状 主要 是 向鞍上 生长压 迫视 神经等 引起 。 因此
上、 鞍旁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 , 故称之为“ 侵袭性垂 体腺留” 。由于其侵袭性生长, 导致其全切率低, 复 发率 高 , 直是 神 经外 科 治 疗 的难 点 .。本 文 就 一 2 J
~
2 m, 0m 使第 三脑 室上抬 ; : 4级 肿瘤 向鞍上 扩展 2 0 3 m, 填 了第三 脑 室前 部 ; : 瘤 向鞍上 扩 0m 充 5级 肿
窦 内侧 壁 粗 糙 与肿 瘤 无 明显 边 界 ;4 肿 瘤 向多 方 ()
垂体腺瘤分级标准 , 将其分为 5级。1 : 级 肿瘤直径 在 1 m 以 内 , 鞍 内生长 ; : 0m 于 2级 肿瘤 向鞍 上伸 展
垂体腺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垂体腺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咽管区肿瘤,多数为良性。
它来源于位于脑底部的垂体腺细胞,可以分泌过多或过少的激素。
根据其大小和功能特点,垂体腺瘤可分为微腺瘤和巨腺瘤。
随着影像学技术和外科手术等领域的进步,对于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诊断进展:1. 影像学诊断:传统的平片检查已经被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所取代。
fMRI可以明确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影响范围,并且能够检测肿瘤是否侵入周围组织,对于鉴别良性与恶性具有较高准确度。
2. 激素水平检测:血液中相关激素水平异常是垂体腺瘤最主要的诊断指标之一。
通过测量抗利尿激素(ADH)、促甲状腺激素(TSH)、生长激素(GH)和催乳激素(PRL)等的水平,可以辅助判断病变的类型。
3. 病理学检查:对于经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垂体腺瘤,从手术中获取组织标本进一步行病理学检查是必要的。
光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核分裂象和血管侵犯程度可以帮助判断其恶性程度。
二、治疗进展:1. 药物治疗:对于无功能或压迫性垂体腺瘤,尤其是微小者,药物治疗成为首选。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硫酸溴隐亭、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类固醇激素等。
这些药物能够控制肿瘤生长和减少相关激素分泌,同时也有利于保护视神经。
2. 外科手术:外科手术是治疗垂体腺瘤最彻底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经经颅道或经鼻道途径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体征。
目前外科手术已经发展到显微神经导航、内窥镜等技术,使手术更加精准和创伤小。
3. 放射治疗:对于未能手术切除的垂体腺瘤或复发的巨腺瘤,放射治疗是常用的选择之一。
主要包括传统放射治疗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它通过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达到控制或减少肿瘤生长的效果。
4. 靶向药物治疗: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针对特定靶点的抗癌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干扰垂体腺瘤细胞中关键信号通路,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抑制。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侵袭性垂体腺瘤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
内动脉 6 %或更 多 被 肿瘤 包 绕 ,则海 绵 窦 侵袭 的 阳 7 性 预测 率达 1 0 ; 以颈 内动脉 海 绵 窦 段 被 侵袭 而 0% 如 不 能 显示 为 诊 断标 准 , 阳性 预 测 率 达 9 %; 5 如肿 瘤 向
一
侧 生 长 超 过 窦 内和 窦 上 颈 内动 脉 外 侧 壁 的 连 线 ,
海 绵 窦 被侵 袭 的 阳性 预测 率 为 8 % ;如 果 颈 内动 脉 5
鞍底 向蝶 窦发 展 、6 1 %侵及 海 绵窦 。由此 可见 , 术 、 手 影 像学 和鞍 底硬 膜 病 检 三者对 侵 袭 性垂 体 瘤 的判 断 不 尽一致 。 理论 上 , 由于 临床 上不 可能 完 全切 除蝶鞍 周围 的硬 膜 ,故 对 鞍 底硬 膜 的浸 润 在 临床 治疗 上有 借 鉴意 义 。但 O u k pa 等 口 6 4例 垂 体瘤 的分 rca t n 8 对 析 显示 , 垂体 瘤 的复 发 率 、 均复 发 时间 与鞍 底 硬膜 平 的侵 袭并 无相 关 ,因此 认 为鞍 底 硬膜 侵犯 不 宜作 为 判断 预后 的指 标 。S h i a e 等 … 认 为 , 于 侵袭 cehur t 亦 对 性垂 体瘤 的诊 断 ,手 术 及影 像 学 的发 现 较单 独 的鞍
11 定 义 临 床 上 通 常所 说 的 侵 袭 性 垂 体 瘤 是 指 . 肿 瘤 向鞍 底 、 膜 、 绵 窦 、 质 等 周 围 组织 结 构 侵 硬 海 骨 犯, 手术 切 除困难 , 后 容易 复发 者 。Mat s 最早 术 rn 等 i 将 其定 义为 突破包 膜 生长 或 向邻 近结 构 侵袭 的垂体 瘤 。S h i a e cet u r等 [将 侵袭 性垂 体 瘤 归 为介 于 垂体 h 1 瘤 和 垂 体 腺癌 之 间 的过 渡 类 型,认 为垂 体 瘤 、 袭 侵 性 垂体瘤 和垂 体 腺癌 三 者 在组 织 学上 并 不 能截 然 区 分, 只是 在 生 物学 行 为 上 , 体 瘤 膨 胀 性 生 长 , 有 垂 具
【综述】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
【综述】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Modern Pathology》杂志2021年5⽉21⽇在线发表美国、加拿⼤、⽇本、瑞典、意⼤利、瑞⼠、英国Sylvia L Asa, Ozgur Mete, Michael D Cusimano等⼗五位学者代表Attendees of the 15th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Pituitary Pathology Club, Istanbul October 2019(2019年10⽉伊斯坦布尔国际垂体病理学俱乐部第15次会议与会者)撰写的综述《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模型。
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s: a model for neuroendocrine tumor classification》(doi: 10.1038/s41379-021-00820-y. )。
2017年提出将腺垂体瘤划分为“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NETs),以反映其作为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征,临床⾏为范围从⼩的惰性病变到⼤的、局部侵袭的、⽆法切除的肿瘤。
在⼀部分患者中,肿瘤⽣长和激素分泌超量引起显著的致死致残率。
该建议得到WHO的寻求为所有⾝体部位的神经内分泌瘤提供统⼀的⽅法的⼯作组的认可。
我们回顾了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特征、这些肿瘤的流⾏病学和预后,以及在其他垂体肿瘤⽅⾯的细化改进,以确保与WHO框架的⼀致性。
对PitNETs的深⼊研究提供了在肿瘤预后中关于细胞分化作为不同部位神经内分泌肿瘤模型的重要性的信息。
垂体瘤包括发⽣在蝶鞍内及其周围的肿瘤。
⼤多数来⾃分泌激素的腺垂体细胞,是神经内分泌上⽪细胞家族的成员。
其他的肿瘤包括起源于垂体细胞(后叶的改变的胶质细胞[modified glia])脑膜、间质成分(stromal elements)和相邻的下丘脑的肿瘤,以及颅咽管瘤和其他许多肿瘤。
腺垂体细胞肿瘤表现出⼴谱的激素和增殖特征;⼩肿瘤可能是被意外发现的,也可能是导致严重并发症发⽣甚⾄死亡的原因,如未经治疗的库欣病。
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假包膜切除的临床、病理研究
308J Clin Neurosurg,August 2018,Vol. 15,N o.4)10*Kuriyama N,Miyajima M,Nakajima M A,e i a l.Nationwi(Je hosjDital- based survey of 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inJapan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J *. BrainB ehav,2017,7:e00635.)11 *Jaraj D,R abiei K,Marlow T,4al.Prevalence of i(Jiopatli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J*. Neurology,2014,82 :1449.)12*H ebb A O,Cusimano MD. 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a systematic rev iew o f diagnosis and outcom e)J *.N eurosurgery,2001,49:1166;discussion 1184.)13 *刘彩燕,高晶,毛晨,等•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运动障碍及认 知功能在脑脊液放液试验前后的对比)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113.)14*Al-Zain F T,Radem acher Meier U,et al. The rol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flow study using phase contrast MR imaging indiagnosing 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J *. ActaNeurochir S u p p l,2008,102 :119.)15*Bao J,Gao Y,Cao Y,et al. Feasibility of simple linear measurements to determ ine ventricular enlargem ent in patients witli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J *. J Craniofac S urg,2016,27:e462.d o i:10.3969/j. issn. 1672-7770.2018.04.015)16 *Williams MA, Malm J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J*. Continuum (Minneap M i n n2016,22 :579. )17 *Wikkelsy C, Hellstrom P, H inge PM, et al. The European iNPH multicentre study on thepredictivevalues of resistanceto CSF outflow and the CSF t ap test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hydrocephaias [ J *.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13,84:562.[18* Virhammar J, Laurell K, Ahlgren A, et al. 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 cerebral perfusion measured with pCASL before and repeatedly after C SFrem oval [ J *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 ,2014,34: 1771.[19 *郑彦,徐已奕,钟春龙,等脊液引流试验对原发性正常压力性脑积水分流手术效果的预测[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 志,2017,17:14.[20* Golz L, Lemcke J, Meier U. Indications for valve-pressure adjustm ents of gravitational assisted valves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 J * •Surg Neurol I n t,2013 ,4:140.[21*郑彦•规范评估与辅助检查是提高正常压力脑积水疗效的关 键[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18 ,24 :6.(收稿 2018 -04 -06修回 2018 -05-09)•临床研究•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假包膜切除的临床、病理研究惠卫宁,邵国平,黄炜,褚荣涛,魏炜,李向东,惠国桢【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切除的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病理学表现和手术效果,以及切除垂体腺瘤假包膜的必要性。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伴肝转移一例
参考文献[1]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胃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中国胃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J].中华肿瘤杂志,2022,44(10):997-1002.[2]SiegelRL,MillerKD,WagleNS,etal.Cancerstatistics,2023[J].CACancerJClin,2023,73(1):17-48.[3]BrayF,FerlayJ,SoerjomataramI,etal.Globalcancerstatistics2018:GLOBOCANestimatesofincidenceandmortalityworldwidefor36cancersin185countries[J].CACancerJClin,2018,68(6):394-424.[4]郑㊀琪,丁彩霞,李索妮,等.胃印戒细胞癌伴 冰冻腹 1例病例报道[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22,14(3):360-363.[5]TanZ.Recentadvancesinthesurgicaltreatmentofadvancedgastriccancer:areview[J].MedSciMonit,2019,25:3537-3541.[6]RodríguezSalasN,Gonz lezPazC,RiveraT,etal.Colonicanasto⁃mosisandcolonicpolypmucosalmetastasisofsignetringcellgastricadenocarcinoma[J].ClinTranslOncol,2010,12(3):238-239.[7]OgiwaraH,KonnoH,KitayamaY,etal.Metastasesfromgastricade⁃nocarcinomapresentingasmultiplecolonicpolyps:reportofacase[J].SurgToday,1994,24(5):473-475.[8]厉㊀瑶,厉学民,王连云,等.胃癌卵巢转移23例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18,40(11):1250-1251.[9]齐增平,李江花,左献军.希罗达治疗老年胃癌双侧肾上腺转移患者1例报告[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4):80.[10]ChuaWJ,WanWK,YewTanDM.Ararecaseofduodenalpapillametastasisfromthegastroesophagealjunction[J].AmJGastroen⁃terol,2022,117(2):213.[11]MishimaM,SakuraiT,MiyamotoS.Intramucosalmetastasisofgas⁃triccancertotheduodenum[J].ClinGastroenterolHepatol,2019,17(13):A27.[12]丁苗苗,高㊀平,高亚杰,等.胃癌术后小肠转移1例[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7,39(2):205-206.[13]任佳欣,程彩霞.胃癌子宫内膜转移1例报道[J].肿瘤学杂志,2022,28(8):703-704.[14]FléjouJF.WHOclassificationofdigestivetumors:thefourthedi⁃tion[J].AnnPathol,2011,31(5Suppl):S27-S31.[15]GoldsteinNS,LongA,KuanSF,etal.Colonsignetringcellade⁃nocarcinoma:immunohistochemicalcharacterizationandcomparisonwithgastricandtypicalcolonadenocarcinomas[J].ApplImmuno⁃histochemMolMorphol,2000,8(3):183-188.[收稿日期㊀2023-09-15][本文编辑㊀韦㊀颖]本文引用格式陈彩云,包㊀真,欧阳鹏,等.胃癌回肠转移一例[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4,17(3):338-340.㊀㊀[关键词]㊀胰腺肿瘤;㊀假乳头状瘤;㊀肝转移;㊀病例报道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735 9㊀[文献标识码]㊀B㊀[文章编号]㊀1674-3806(2024)03-0340-03㊀㊀doi:10.3969/j.issn.1674-3806.2024.03.191 病例介绍患者,女,44岁,因 发现腹部占位1周 于2020年4月20日入住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㊂体格检查:腹部平软,无压痛㊁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Murphy征(-),肝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㊂血常规㊁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阴性㊂胰腺平扫增强CT检查(见图1):胰腺尾部见团块状混杂低密度影,大小约6 3cmˑ5 8cm,病灶密度不均,内见点状钙化,周围间隙稍模糊,增强扫描病灶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强化程度,肝内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欠清,增强扫描病灶环形强化,胆囊结节状高密度影,脾脏增大㊂胰腺动㊁静脉造影检查:胰腺病灶由脾动脉分支供血,脾脏静脉受侵,近中远段闭塞,周围多发侧支血管,胃壁静脉曲张,右侧见副肾动脉㊂影像学诊断考虑胰腺癌伴肝转移㊁胆囊结石㊁脾大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PET/CT)提示胰腺尾部团块病灶,代谢异常增高,考虑肿瘤;肝脏多发低密度结节,代谢增高,考虑肝脏转移㊂患者于2020年4月22日在超声㊃143㊃㊀㊀中国临床新医学㊀2024年㊀3月㊀第17卷㊀第3期引导下行肝占位穿刺活检术,病理结果提示:镜下见肝细胞分化尚好,另见较多异型细胞呈腺样㊁实性巢状排列,周围间质细胞见黏液样变性,细胞内外可见嗜酸性小体,考虑为恶性肿瘤㊂肝脏穿刺物免疫组化结果(见图2):CK8/18(+),CK19(-),CK7(-),AFP(-),GS(+),Glypican⁃3(+),HSP70(弱+),CD10(+),Ki⁃67(约7%+),CgA(-),Syn(-),CD56(膜+),HCC(-),pgp9 5(-),CD34(血管+),Vimentin(+),PR(弱+),β⁃catenin(浆㊁核+),NSE(部分弱+),E⁃cad(-)㊂特殊染色结果:PAS(+),PAS+淀粉酶(+)㊂5月8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中转开腹的胰体尾切除㊁脾脏切除㊁胆囊切除㊁肝脏多发肿瘤切除术,术后予以对症治疗㊂术后病理结果:(1)结合镜下形态及免疫表型,符合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neoplasmofthepancreas,SPN)伴出血,肿瘤大小约6 5cmˑ6 0cmˑ5 0cm㊂免疫组化结果(见图3)为CD10(+),CD56(+),CgA(-),CyclinD1(+),Galectin⁃3(散在+),NSE(部分+),Vimen⁃tin(+),PR(部分+),Ki⁃67(约5%+),Syn(散在+),β⁃cate⁃nin(+),PCK(AE1/AE3,散在+)㊂(2)送检(肝转移瘤)镜下可见实性假乳头状瘤图像,染色结果:PAS(+),PAS+淀粉酶(+)㊂(3)慢性胆囊炎伴胆石症㊂术后病理结果结合手术标本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为SPN伴肝转移㊂患者出院后2次来院行介入栓塞治疗㊂患者于当地医院定期复查,电话随访3年,未见复发及转移㊂本研究获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㊂ⓐ肝脏多发低密度影;ⓑ胰腺尾部可见团块状低密度影图1㊀胰腺影像学检查所见㊀ⓐHE染色(ˑ100);ⓑCD10染色(ˑ40);ⓒVimentin染色(ˑ40);ⓓβ⁃catenin染色(ˑ100)图2㊀肝脏穿刺物病理检查所见㊀ⓐHE染色(ˑ100);ⓑCD10染色(ˑ40);ⓒVimentin染色(ˑ40);ⓓβ⁃catenin染色(ˑ100)图3㊀术后胰腺肿物病理检查所见2㊀讨论2 1㊀SPN是罕见的胰腺低度恶性肿瘤㊂该肿瘤一般为较大且边界清楚的混合性实体瘤或囊性肿瘤,占外分泌型胰腺肿瘤的1% 2%,占胰腺囊性肿瘤的5%[1]㊂SPN可发生在胰腺任何部位,以体尾部较常见㊂有研究表明,性激素可能参与SPN的发病机制,孕酮可能是其致癌因子,因此SPN常见于年轻女性,男性和老年人的发病率较低[2⁃3]㊂转移性SPN少见,占SPN的5% 15%,肝脏转移的报道较常见,可能与胰腺静脉回流有关[4]㊂因胰腺是腹膜间位器官,当肿瘤向周围侵犯时,其邻近器官组织,如肝脏㊁十二指肠㊁腹膜及邻近血管等容易受累[5]㊂本例报道为44岁女性患者,其肿瘤发生在胰腺体尾部并肝脏多发转移㊂2 2㊀大多数SPN患者有上腹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或有肿瘤逐渐增大产生的压迫症状,部分患者完全没有症状,仅通过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肿瘤,几乎没有实验室特异性指标[6]㊂SPN在CT上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影,出血和囊变则表现为更低密度区,难以与其他胰腺肿瘤相鉴别,例如胰腺癌㊁胰腺浆液或黏液性囊腺瘤㊁囊腺癌㊁胰腺囊肿等[7]㊂本例患者急行腹部CT时发现大小约6 3cmˑ5 8cm的胰腺尾部占位性病变,脾脏血管受侵,考虑为胰腺癌,并且肝内占位图像与胰腺占位有相似表现,PET/CT提示胰腺尾部团块病灶及肝脏多发低密度结节代谢异常增高,初步诊断为胰腺癌伴肝脏转移,但仍需进一步病理检查明确诊断㊂2 3㊀SPN可采用超声内镜进行占位组织穿刺活检[8]㊂本例患者有肝脏转移灶,先进行肝脏占位组织活检,检查结果考虑为恶性肿瘤,遂行腹腔镜下胰腺体尾切除㊁脾脏切除㊁胆囊切除㊁肝脏多发肿瘤切除术㊂SPN通常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肿物,一般较㊃243㊃ChineseJournalofNewClinicalMedicine,March2024,Volume17,Number3㊀㊀大,有实性㊁囊性㊁出血和坏死等多样表现,以实性为主的SPN较少见[9]㊂本例患者胰腺肿物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切面灰白,呈实性,部分区域出血㊁坏死;肝脏转移瘤直径为0 9 2 7cm,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切面灰白,呈实性㊂SPN在镜下呈一种带有血管柄的假乳头和有出血的囊性成分的特征性结构,间质伴透明变㊁黏液变,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嗜酸性,核圆而小,染色质细腻,常有核沟或凹陷,通常呈凹槽状[10]㊂本例患者送检标本镜下可见多异型细胞,周围间质细胞黏液样变性,细胞内外可见嗜酸性小体㊂除了镜下形态,还需要通过免疫组化来进一步明确诊断㊂不同肿瘤细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质性,在SPN中,β⁃catenin㊁Vimentin㊁α1⁃抗胰蛋白酶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通常呈强阳性染色,CD10以及孕激素受体大多呈阳性,角蛋白在大部分病例中有表达[11⁃12]㊂本例患者胰腺肿物及肝脏穿刺物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β⁃catenin㊁Vimentin㊁CD10等染色阳性,明确诊断为SPN伴肝脏转移㊂2 4㊀手术是SPN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具体手术方式取决于肿瘤的位置㊁大小以及其对周围组织侵犯㊁转移等情况㊂肿瘤若发生在胰头,一般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若发生在胰腺体尾部,一般行远端胰腺切除术㊂有研究提出SPN摘除术不仅能取得相似的手术效果,也不会增加复发风险,而且与传统术式相比,还有恢复更快㊁减少腺体分泌功能影响的优点[13⁃14]㊂由于SPN的罕见性和惰性,其肝转移的最佳治疗方案尚不明确㊂本例患者肿瘤发生在胰腺尾部及肝脏,首选行腹腔镜下胰体尾㊁肝脏多发转移瘤㊁脾切除术,由于患者脾脏动脉和静脉受侵犯,分离困难,最终行中转开腹术㊂与胰腺癌不同,大多数SPN伴肝脏转移的患者进行转移病灶手术切除后存活时间延长,预后良好[13,15]㊂对于不能切除或不能完全切除肝脏转移灶的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㊁介入栓塞术㊁放疗或化疗等措施也能取得良好效果[6]㊂本例患者肝脏转移灶>5个,不适宜行肝脏转移瘤射频消融术,出院后患者2次来院行介入栓塞术治疗㊂在3年随访中,患者未见复发及转移㊂综上所述,SPN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常见于年轻女性,罕见转移㊂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往往难以确诊,SPN诊断标准主要依靠病理检查㊂SPN伴肝转移通常首选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原发肿瘤以及转移灶,针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灶也可行射频消融术㊁介入栓塞术等综合治疗,一般预后良好㊂参考文献[1]ChenJ,ZongL,WangP,etal.Solidpseudopapillaryneoplasmsofthepancreas:clinicopathologicanalysisandapredictivemodel[J].ModPathol,2023,36(6):100141.[2]WuJ,MaoY,JiangY,etal.Sexdifferencesinsolidpseudopapil⁃laryneoplasmofthepancreas:apopulation⁃basedstudy[J].CancerMed,2020,9(16):6030-6041.[3]WeiG,LuoQ,FangJ,etal.Thesexfeaturesofpatientswithsolidpseudopapillaryneoplasmsofthepancreas:aretrospectivestudy[J].FrontOncol,2022,12:844182.[4]DhaliA,RayS,DasS,etal.Clinicalprofileandoutcomeofsolidpseudopapillaryneoplasmofthepancreas:aretrospectivestudyon28patients[J].IntJSurg,2022,104:106708.[5]SantosD,CalhauA,BacelarF,etal.Solidpseudopapillaryneoplasmofpancreaswithdistantmetastasisduringpregnancy:adiagnosticandtreatmentchallenge[J].BMJCaseRep,2020,13(12):e237309.[6]YaoJ,SongH.Areviewofclinicopath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treat⁃mentof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ofthepancreaswith2450casesinChinesepopulation[J].BiomedResInt,2020,2020:2829647.[7]KimJS,HaoEI,RhoSY,etal.Clinicalpatternofpreoperative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PET/CT)canpre⁃dicttheaggressivebehaviorofresectedsolidpseudopapillaryneoplasmofthepancreas[J].Cancers(Basel),2021,13(9):2119.[8]WangX,ZhuD,BaoW,etal.Prognosticenigmaofpancreaticsolidpseudopapillaryneoplasm:asingle⁃centerexperienceof63patients[J].FrontSurg,2021,8:771587.[9]DeRobertisR,MarchegianiG,CataniaM,etal.Solidpseudopapil⁃laryneoplasmsofthepancreas:clinicopathologicandradiologicfea⁃turesaccordingtosize[J].AJRAmJRoentgenol,2019,213(5):1073-1080.[10]LaRosaS,BongiovanniM.Pancreaticsolidpseudopapillaryneoplasm:keypathologicandgeneticfeatures[J].ArchPatholLabMed,2020,144(7):829-837.[11]ChenJ,ZongL,WangP,etal.Solidpseudopapillaryneoplasmsofthepancreas:clinicopathologicanalysisandapredictivemodel[J].ModPathol,2023,36(6):100141.[12]ChenH,HuangY,YangN,etal.Solid⁃pseudopapillaryneoplasmofthepancreas:a63⁃caseanalysisofclinicopathologicandimmu⁃nohistochemicalfeaturesandriskfactorsofmalignancy[J].CancerManagRes,2021,13:3335-3343.[13]LiuQ,DaiM,GuoJ,etal.Long⁃termsurvival,qualityoflife,andmolecularfeaturesofthepatientswithsolidpseudopapillaryneoplasmofthepancreas:aretrospectivestudyof454cases[J].AnnSurg,2023,278(6):1009-1017.[14]林贤超,林荣贵,陆逢春,等.微创手术治疗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疗效分析(附单中心89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3,43(7):777-781.[15]马㊀驰,谭㊀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外科诊治进展[J].肝胆外科杂志,2022,30(1):9-12.[收稿日期㊀2023-09-25][本文编辑㊀韦㊀颖]本文引用格式江敏芝,江书典,胡明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伴肝转移一例[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4,17(3):340-342.㊃343㊃㊀㊀中国临床新医学㊀2024年㊀3月㊀第17卷㊀第3期。
垂体腺瘤概述及治疗
垂体的解剖及生理学
(Anatomy and physiology)
(1)解剖及生理
脑下垂体位于蝶鞍内。呈卵圆形,约大小,平均重量750mg(男350-700mg,女450-990)。女性妊娠时呈生理性肥大。
01
腺垂体由外胚层的拉克氏囊(Rathke氏)囊分化而来,神经垂体来自前脑底部的 神经外胚层。垂体藉垂体柄与三脑室底和侧壁的下丘脑有密切的联系。垂体前叶分成漏斗部,包围着垂体柄(鞍上)和远侧部(鞍内)
垂体激素过量分泌引起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和脏器损害 肿瘤压迫使其他垂体激素低下,引起相应靶腺功能低下 压迫蝶鞍区结构,如视交叉、视神经、海绵窦、脑底动脉、下丘脑、第三脑室、甚至累及额叶、颞叶、脑干等,导致相应功能的严重障碍。 垂体瘤好发于青壮年,对病人生长、发育、劳动能力、生育功能有严重损害,并造成一系列社会心理影响。患有垂体瘤疾病后应积极早期治疗。
肉芽肿:症状近似垂体脓肿,而且发展更快,除头痛,视力减退外,经常发生多组颅神经受损,多伴有垂体功能低下.病变累及范围广泛,例如鞍内,蝶窦内,鞍上,前中后颅等部位.影像学表现病变周遍硬膜强化明显。
胞性垂体炎:尿崩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伴有垂体功能低下。影像学表现垂体柄明显增粗。垂体组织不同程度地增大。
垂体腺瘤的分类
1
既往按肿瘤细胞染色特性——嫌色性、嗜酸性、嗜碱性
2
目前为细胞分泌功能分类法——泌乳素腺瘤(PRL瘤)、生长激素腺瘤(GH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ACTH瘤)等,有混合型腺瘤。
如肿瘤直径分—— <1cm,限于鞍内生长称微腺瘤,确诊靠CT或MRI及血清激素水平测定,肿瘤直径 >1cm,突破鞍膈为大腺瘤,>3cm 为巨腺瘤。
素细胞腺瘤:
垂体腺瘤视野表现的特征
垂体腺瘤视野表现的特征王瑛;王剑;樊宁;刘旭阳【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年(卷),期】2016(036)010【摘要】目的探讨垂体腺瘤视野表现特征.方法收集于神经外科经病理确诊为垂体腺瘤的371例患者的视野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资料.将垂体腺瘤患者根据视野缺损改变分为颞侧象限性视野缺损组、颞侧垂直性偏盲组和管状视野组.分析视野缺损形态特征,通过线性相关分析及方差分析对视野缺损形态、视野平均光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等指标与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fiber layer,RNFL)厚度、肿瘤体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颞侧象限性视野缺损组、颞侧垂直性偏盲组和管状视野组三组间RNFL厚度、MS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0),垂体腺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P=0.75).颞侧垂直性偏盲组与管状视野组中,MS和对应眼鼻侧RNFL厚度有直线关系(R2 =0.186,t=4.76,P=0.00;R2=0.146,t=2.65,P=0.01),RNFL厚度、MS与肿瘤体积均无直线关系(均为P>0.05).结论视野缺损类型与垂体腺瘤侵犯视交叉的位置有关.相应受累眼视野缺损程度与视网膜RNFL厚度、MS值有一致性.受累眼的MS值变化与RNFL厚度有一致性.视野缺损改变、RNFL厚度、MS与肿瘤体积单一因素无关.【总页数】4页(P963-966)【作者】王瑛;王剑;樊宁;刘旭阳【作者单位】518000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光电子器件与系统(教育部/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00000北京市,北京天坛医院眼科;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眼科医院、深圳眼科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眼视光学院;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眼科医院、深圳眼科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眼视光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1.3【相关文献】1.垂体腺瘤MRI改变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研究 [J], 鹿松松;童绎;洪景芳;魏梁锋;荆俊杰;王守森2.垂体腺瘤急性卒中行经蝶手术前后视力视野的变化 [J], 周和平;牟朝晖;吴剑3.42例垂体腺瘤的视野分析 [J], 顾冬云;罗恒;朱红芬;俞湘4.迹象论视野下草间弥生作品的表现特征探析 [J], 曾希5.经翼点入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术后视力、视野受损原因分析 [J], 张方成;王旋;丁金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2021版)
遗传缺陷相关肢大患者的筛查
✓垂体GH腺瘤诊后需关注患者是否存在遗传缺陷导致肢大的相关临床表现, 并进行相关合并症筛查,如关注血钙和甲状旁腺素水平、胰腺神经内分泌肿 瘤如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胰岛素瘤等肿瘤的相关症状,以除外患者是 否存在MEN1等综合征。
✓但肢大患者发生结肠息肉的风险显著增加是明确的,结肠息肉的患病率为 27%~55%。
✓多项研究显示肢大患者结肠癌的风险也较正常人群增加2~14倍。 ✓肢大患者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可高达75%,其中部分患者为甲状腺恶性肿瘤。
腺瘤压迫所致的症状
1.头痛:60%以上的肢大患者出现头痛,头痛的严重程度可能与腺瘤大小不相关。头痛可能反映 了腺瘤生长对硬脑膜的牵拉或者腺瘤侵袭海绵窦对三叉神经的刺激。
糖脂代谢相关并发症
(1)葡萄糖代谢:GH过量分泌导致肢大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病程较长者可发生胰岛
素分泌不足,从而引起糖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是肢大最常见的代谢 并发症,20%~56%的患者发生糖尿病,16%~46%的患者存在糖耐量 异常。
(2)脂代谢:GH通过增加脂肪分解引起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进而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2021版是对2013版指南的修订结合国内外垂体腺瘤研究进展肢大诊治的循证证据和我国国情制定的肢端肥大症诊断治疗和随诊的规范流程提出早期筛查倡导肢大并发症的规范诊治和长期随访强化对肢大患者多学科合作诊疗mdt模式及个体化诊治的理念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2021版)
非编码RNA与垂体腺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非编码RNA与垂体腺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s,PAs)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临床上分为具有特征性临床症状(如肢端肥大症或库欣病)的功能性垂体腺瘤(functional pituitary adenoma,FPA)和通常由分泌促性腺激素的细胞引起的无功能性垂体腺瘤(nonfunctional pituitary adenoma,NFPA)。
尽管大多数的垂体腺瘤在生物学上是良性的,但其中一小部分垂体腺瘤能够侵犯海绵窦、颈内动脉和视交叉等周围重要结构,极少数情况下还伴有转移,使得手术完全切除变得非常困难;而且某些垂体腺瘤即使被完全切除,仍然有复发的风险。
多项研究表明非编码RNA(no-coding RNA,ncRNA)在发育和基因表达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并参与肿瘤的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等多个生物学过程。
近年来,在垂体瘤患者体液中发现的循环ncRNA的表达变化,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大量能够预测垂体肿瘤侵袭性行为和治疗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同时,随着垂体瘤ncRNA相关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也为侵袭性、复发性垂体瘤的治疗提供了可能的干预靶点。
现主要就目前广泛研究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no-coding 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在垂体腺瘤进展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和研究前景。
1.miRNA与垂体腺瘤自从1993年Lee等在秀丽隐杆线虫体内中检测到人类发现的第一个miRNA(Lin-4)以来,miRNA一直是肿瘤领域中研究最广泛的一类ncRNA。
miRNA通过与mRNA的3'-非翻译区(3'-UTR)结合以降解mRNA或抑制蛋白质翻译,起到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
miRNAs可以与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和转录因子建立起复杂的互相作用网络,以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2020《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要点解读
2020《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要点解读由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牵头,汇集了来自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放射治疗科、放射影像科、病理科等多个专科的20余位领域内顶尖专家,共同编写了《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2020版)》。
2020版指南结合国内外垂体腺瘤研究进展、肢端肥大症(以下简称肢大)诊治的循证证据和我国国情,制定了肢大诊断、治疗和随诊的规范流程。
2020版指南更新要点如下:诊疗模式更新要点1. 强调多学科合作诊疗(MDT)模式。
肢大作为一种复杂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诊治需要内分泌科、神经外科、放射治疗科、放射影像科、眼科、病理科和妇产科等多学科共同参与。
MDT的诊疗模式能够提高肢大患者临床控制率、生化缓解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和缓解相关并发症并降低死亡率。
MDT的诊疗模式还能促进各学科医生共同协作,提高医师综合诊疗能力,促进肢大科学研究的发展,并极大地推动肢大诊治的规范化、精准化和个性化。
2. 强化垂体瘤卓越诊疗中心(PTCOE)的任务。
经20余年的实践提高,一些成立时间早、发展成熟的垂体腺瘤治疗中心的MDT团队已经进一步建设为垂体瘤卓越诊疗中心(简称PTCOE)。
PTCOE具有先进的临床诊疗技术、丰富的诊疗经验、完善的患者随访体系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新版指南提倡,PTCOE积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诊疗服务外,应该在专科医师培训、患者教育和科学研究上承担更多的责任,推动我国肢大的整体诊疗水平和研究能力的提高。
诊断更新要点1. 修订肢大诊断界值和治疗后生化缓解标准。
2020版指南推荐肢大诊断标准为OGTT-GH谷值≥1.0 μg/L。
同时对肢大治疗后生化缓解目标中空腹或随机血清GH水平也重新进行了修订,由GH<2.5 μg/L(2013年版)下调至GH<1.0μg/L 。
本版指南标准的修订,是基于多项大型临床研究证实,术后GH<1.0 μg/L可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和降低死亡率,使肢大患者生存率与正常人群无显著差异。
假包膜外分离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摘 要]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假包膜外分离技术切除垂体腺瘤对肿瘤切除程度、内分泌缓解和术后并发症的影 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年 2月至 2017年 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由同一手术组采用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的 4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假包膜外分离组 22例和包膜内切除组 21例,比较 2组患者肿瘤切除程度、内分泌缓解和并发症发生 情况。结果 假包膜外分离组和包膜内切除组肿瘤切除程度分别是 95.5%(21/22)、71.4%(15/21),假包膜外分离组在肿瘤切除 程度上较包膜内切除组全切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假包膜外分离组对功能性垂体腺瘤内分泌缓解率为 90.9% (10/11),明显高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假包膜外分离组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 为 45.5%(10/22),高于包膜内切除组的 14.3%(3/21),但 2组患者术后脑脊液鼻漏和暂时性尿崩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假包膜外分离技术切除垂体腺瘤,可以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和功能性腺瘤内分泌缓解率, 且不增加术后脑脊液鼻漏、暂时性尿崩症的发生率。
局解手术学杂志 JREGANATOPERSURG 2018,27(6) http://www.jjssxzz.cn
437
doi:10.11659/jjssx.03E018124
·临床研究·
假包膜外分离技术在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徐 强,赵 传,王 勇,刘厚强,朱玉辐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徐州 221000)
[关键词]垂体腺瘤;神经内镜;假包膜;经鼻蝶入路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13
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伴肢端肥大症垂体肿瘤生化指标缓解因素分析
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伴肢端肥大症垂体肿瘤生化指标缓解因素分析江常震;康德智;林元相;何斐;王晨阳;颜小荣【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伴肢端肥大症垂体肿瘤患者术后生化指标缓解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11月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的61例肢端肥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全面内分泌学检查,包括空腹或随机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GH谷值水平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术前GH值,术前IGF-1值,肿瘤是否侵犯颈内动脉下间隙,肿瘤包绕颈内动脉角度≥/<135°,Knosp分级,Hardy分级,肿瘤体积等.并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1例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肿瘤切除术的肢端肥大症患者中,术后内分泌缓解32例(52.5%).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前GH,颈内动脉包绕角度</≥135°,Knosp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GH,肿瘤包绕颈内动脉角度</≥135°是影响神经内镜治疗肢端肥大症患者术后生化指标缓解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包绕颈内动脉角度≥135°是影响神经内镜治疗肢端肥大症患者术后生化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GH值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化指标缓解的独立预测因子.%Objective To study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biochemical remission of pituitary tumor patients with acromegaly treated by the endoscopic endonasal surger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data was conducted on 61 cases acromegaly patients underwent endoscopic endonasal surgery between August 2013- November 2016.Endocrinology tests were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including thefasting/random GH(growth hormone,GH)level, Nadir GH during OGTT(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and IGF-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 The clinical data included gender, age, preoperative GH value, preoperative IGF-1 value, tumor invasion of the inferface space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tumor surrounding angle of internal carotidartery(≥/<135°),Knosp grade, Hardy grade, and tumor volume.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bove-mentioned factors and the occurrence of biochemical remission. Results There were 52.5%(32/61)patients achieving biochemical remission.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biochemical remission in preoperative GH value, tumor surrounding angle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135°)and Knosp grade(P<0.05).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reoperative GH value,tumor surrounding angle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135°)were risk factors concerning about the biochemical remission in patients underwent endoscopic endonasal surgery.(P<0.05). Conclusion Tumor surrounding angle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135°)i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w hile the preoperative GH value is a risk predictor of biochemical remission after endoscopic endonasal surgery in acromegaly.【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17(043)011【总页数】5页(P667-671)【关键词】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肢端肥大症;生化缓解;危险因素【作者】江常震;康德智;林元相;何斐;王晨阳;颜小荣【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福州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福州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福州350005;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福州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福州3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肢端肥大症主要是由分泌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的垂体腺瘤所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