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理论综述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评述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评述产业结构是指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中,各行业在数量、规模、技术水平、资本组成、劳动力技能结构、外部联系等方面的比重与比例关系,它是国民经济中的一种物质与非物质范畴,反映了不同产业的经济贡献、竞争优势和发展潜能。
随着时代发展和产业变迁,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变得越来越重要。
首先,新时代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发挥产业互联网的作用。
产业互联网是一种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相连的技术和应用,不仅可以改善传统产业的生产和经营,还能推动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在新时代,通过构建产销一体的数字化产业链、推进智能制造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集成机器人、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可以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次,新时代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
新兴产业是指由新技术、新产品、新流程、新模式带动的新兴经济活动。
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升级,各类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例如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金融、智慧城市等,它们不仅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还可以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
最后,新时代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优化区域产业分工。
优化区域产业分工是指充分发挥区域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协同和转移,形成产业集群、形成调动区域内各类要素的内在机制,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例如,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特色产业,加强城乡区域协同发展,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综上所述,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充分发挥产业互联网的作用,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化区域产业分工,搭建多层次、多领域、多层次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现代产业体系理论综述
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产业体系理论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
现代产业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链条已经达到了现代化水平,包括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
本文将从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特征、发展模式以及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实践等方面进行综述。
二、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1. 内涵现代产业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链的延伸拓展以及产业组织的创新,形成的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为核心,具有较高附加值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2. 特征(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增长速度等特征,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2)产业链延伸拓展。
现代产业体系具有完整的产业链条,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各环节紧密相连,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3)产业组织创新。
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高效、灵活、多元化的产业组织形式,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
(4)区域协同发展。
现代产业体系注重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高产业竞争力。
三、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模式1.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模式。
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2. 以产业融合为特色的模式。
通过产业间的交叉融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3. 以产业链协同为纽带的模式。
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4. 以国际化为战略的开放模式。
通过引进外资、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产业国际化水平。
四、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实践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2. 产业链延伸拓展。
我国积极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链附加值。
3. 产业组织创新。
我国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参与产业竞争,推动产业组织创新,提高产业效率。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评述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评述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是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是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新兴产业是指在全球化、信息化国际竞争中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在新时代具有战略性地位。
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还能提高经济的创新能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研究如何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评述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学者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根据已有文献和研究报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述。
需要评述中国当前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过度依赖传统产业,资源配置不合理,产能过剩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来解决。
需要评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政府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建立创新创业平台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执行不到位、创新创业环境不够优化等。
需要评述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和竞争,在研究评述中可以从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角度进行评价。
新兴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有较强的实力和潜力,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
也面临着技术转化和商业化的难题,需要更加重视创新的全链条和全过程。
还需要评述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产业生态。
评述中可以从资源约束、环境保护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评价。
新兴产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研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方面的因素。
在评述中需要综合分析中国当前产业结构的现状和问题,评价政府的政策和措施,评估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以及评述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文献综述》论文纲要
论文纲要题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理论综述张晨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2010级世界经济研究生)学号:20100210018一、文章主要内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始于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的研究,目前,在世界金融危机蔓延之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缺乏动态性研究,优化升级基准与指标体系不相匹配等问题凸显出来,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研究现状与方法进行回顾、整理、归纳、分析。
以期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对维持经济持续增长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归纳以后,我们认为进行基础理论再研究,开展优化升级,进行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和培育支持体系研究,将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二、研究背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根据产业结构的特征,结合经济发展的约束因素,优化升级出最佳产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积极、主动、有效的战略行为。
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地区在“十一五”规划中,都纷纷提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各自的龙头产业。
尤其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之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重点研究课题,很有必要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的回顾,查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分析,从而促进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进一步研究。
三、国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发展回顾国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主要是以国家层面的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在产业结构理论研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一)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华尔特.特曼.罗斯托(Walt Whit man Bristow ,1916 — 2003)曾经出版过《经济成长的阶段》。
他通过研究各国经济发展效率之中存在的差异,发现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某种行业部门,在每个阶段,甚至在一个比较成熟并继续成长的发展阶段中,都存在一些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结构发展的部门,并称这些部门为行业领头羊,从而描绘出经济成长阶段的依次更替与部门依次变化之间的关系。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理论综述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理论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仅关系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影响着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旨在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理论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我国的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接着,从国内外两个角度出发,梳理和归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分析各种理论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路径选择和效果评价等问题,以期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还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状、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基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经济学领域的一系列理论,这些理论为产业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分析框架和指导思想。
古典经济学派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他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革。
这一理论为后续产业结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等概念,他认为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和专业化分工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进而促进产业的集聚和升级。
这一理论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发展经济学派也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其中,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认为,经济的成长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主导产业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于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文献综述
关于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文献综述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更为明显。
本文将从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探讨如何应对并优化解决这个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1. 引言随着医疗技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各国的生育水平逐渐下降,加之医疗保障能力的提高,长寿时代已经到来。
人口老龄化指的是一定地区或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增加,可能导致国家青年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城市共同协作。
2. 国内外人口老龄化情况“老龄化”和“人口老龄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后者是指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
据统计,2019年6月,中国的老年人口已达到了2.5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7.9%。
美国目前的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超过了20%,而日本的老年人口比例已超过了28%,这些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3.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的消费结构、劳动力供需、医疗保障等方面也会发生变化。
举例来说,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医疗保障方面的压力显然会不断增加。
此外,劳动力供应方面也会产生影响,如果年轻人劳动力不足,则产业结构可能会面临困境。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 定义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展现出来的行业产业的比例和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则是指对当前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使其更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并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发展。
2. 优化升级的价值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意义重大。
首先,它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其次,它利于提高民生福祉,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劳动力就业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3. 实施的难点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难点,其中之一就是面对产业转型的风险。
另外,科技发展、人才储备等因素也会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影响。
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综述
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综述摘要:产业结构调整是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协调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
结构调整是新一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我国发展战略的转化、经济的现代化、知识化、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都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西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区,广西迎来了历史性的战略发展机遇。
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广西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自身的发展,早日实现经济的起坛,是其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进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增值的载体。
通过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理论的研究,这些理论必将对关系产业结构的发展产生现实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广西;产业结构;优化一、国外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综述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国内外学者对此已有广泛研究。
西方关于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形成了许多理论和观点。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早在17 世纪就发现了世界各国的国民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差异,其产生的关键就是产业结构的不同。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财物的生产转向无形的服务性生产。
1691 年,威廉·配第根据当时英国的实际情况明确指出:工业的利润比农业多得多,而商业的利润又比工业多得多。
因此劳动力必然由农转工,而后再由工转商。
这种产业之间的收益差异会推动劳动力由低收入产业向能获得高收入的产业流动,这就是所谓的配第定律。
20 世纪30 年代,澳大利亚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对现代产业结构理论有极为深远影响的三次产业分类法。
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1]于1957 年再版了著名的《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他继承了配第和费雪的研究成果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后,劳动力便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第一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口比重将不断下降,而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口比重将不断上升。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综述及新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3):116~120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综述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综述及新进展李 鸣,平 瑛(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摘要:产业结构优化在经济学界是一个长久不衰的热点问题。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在简要回顾了有关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文献的同时,对近年来国内外在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方面的若干新进展加以梳理和评述。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新进展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767(2010)0320116205收稿日期:2009207222第一作者简介:李鸣(19852),男,上海市人,在读硕士,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
Email :liming198574@hot 。
通讯作者:平瑛(19642),女,浙江省杭州市人,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产业经济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Email :yping @ 。
产业结构优化历来是经济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
通过调整和优化阻碍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体制转轨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时期,结构性矛盾始终是一个基本的制约因素,对宏观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存在较大的制约作用,这一点可从大量的经济现象中观察到[1]。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坚持第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
由此看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仍将是上海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产业经济理论界极具研究价值的重大课题。
因此,选择金融危机下上海产业结构优化这一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根据这一命题,该文将对其中的代表性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并作简短评论。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评述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评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科学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程度,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对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进行评述,旨在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性和实施路径。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提高产业效率和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新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面临了较大的变革和挑战。
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程度,对于指导政策和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指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指标是评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程度的重要依据。
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测度指标,涉及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科技人才、产业融合等方面。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可采用产业结构的比重、增加值和利润等指标进行测度。
产业结构的比重反映了不同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而增加值和利润则反映了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是衡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程度的重要指标。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可采用专利数量、科研经费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率等指标进行测度。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因此科技创新指标能够反映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程度。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模型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评价的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多个影响因素,对不同产业结构进行客观、全面的测度。
通过构建层次结构,确定各因素的权重,从而得出对不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评价。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模型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熵值法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客观、准确地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程度。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研究对于制定产业政策和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可以制定相应的实施路径,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评述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评述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其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了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内容。
本文评述了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研究进展。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背景和意义产业结构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也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的产业不再具有竞争力,而高端制造业、智能制造等新产业正在崛起。
因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
优化产业结构不仅可以提高产业效率和质量,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还能带来更多的创新、提升劳动人口素质和扩大就业等正向影响。
(一)产业结构比重产业结构比重指的是各行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通过测量产业结构比重可以了解各行业的发展状况,从而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
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比重逐渐从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向服务业和新兴产业转移,由此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重构升级。
(二)产业结构内部调整产业结构内部调整是指各行业内部产品结构的调整。
通过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加强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式。
例如,将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新能源产业等高技术领域转型。
(三)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则是对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推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例如,沿海地区可以发展高技术制造业,中部地区可以发展物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地区可以发展资源开发、旅游等产业,贫困地区可以发展特色农业等产业。
三、结论与建议通过对上述几种测度研究方法的评述,可以发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
为此,建议政府要加大对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等新型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优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劳动人口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同时,政府还应注重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化和特色化,推动各地区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西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广西的经济发展正经历一个黄金机遇期,把握这一机遇,促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广西经济发展的重点。
本文对有关广西产业机构优化升级的众多论文进行综述,供大家参考。
广西是一个后发展地区,城市化水平低,资源压力大。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广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广西产业结构存在许多问题,现将各个问题总结如下:一些学者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认为广西的产业结构层次低,盲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产业结构缺乏效率,并且投资项目小型化,丧失了规模经济效益。
【1】2009年,广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8.9%;43.9%,37.2%。
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大,但发展落后,农业基础脆弱,且内部结构明显不合理,第二产业中工业比重偏低,总量不足,素质不高,基础工业与基础设施落后于加工业,第三产业总量不足,新型服务业落后于传统行业。
在广西14个城市中,把建材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有14个,将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和食品加工业列为支柱产业的有11个,而将电子,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却非常少,广西产业结构雷同现象严重,而且大部分仍走传统的老路。
产业结构严重缺乏效率。
广西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低,至使企业成本高,经营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下滑,许多企业亏损。
另一些研究者注意的是三大产业内部结构中的问题,重点分析农业,工业,服务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对于农业比重过大,工业效率低下,服务业比重过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对于这些问题,为实现广西产业结构优化,许多学者提出了对策,众人观点不同,现总结其中比较重要的几点:有学者认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可以推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实质是遵照公平竞争的原则,通过择优淘劣的过程选择产品和企业,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资源不断从旧产品移向新产品,从效率低的企业移向效率高的企业。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农村地区的各种产业的组成和结构。
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指通过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法和策略。
一、资源优势的挖掘利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首先要从资源优势出发,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资源。
比如山区可以发展农林牧业,地处水乡的地区可以发展水产养殖等。
只有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才能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
二、科技创新的推动科技创新是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实现产业升级。
同时,加大科研投入,推动农村产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产业融合的拓展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间的互相渗透和协同发展,可以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比如将农业与旅游业、体育产业、文化产业等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提升农村产业的综合效益。
四、市场需求的导向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要从市场需求出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
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当下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发展新的产业,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五、产业链的延伸产业链的延伸是指将原有产业不同环节的生产加工环节延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比如农村种植业可以延伸到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从原料采集到产品销售的完整链条,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六、人才培养的重视人才是农村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
要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培养一批懂得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的人才,推动农村产业的快速发展。
只有有技术、有管理的人才,才能推动产业的升级。
七、政策支持的保障政策支持是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保障。
政府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农村产业的发展,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升产业的发展潜力。
只有政策保障到位,产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环境。
八、金融服务的支持金融服务是农村产业升级的重要条件。
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贷款、信用担保等金融服务,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农村产业的快速发展。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评述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评述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程。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问题,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对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进行评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方法比较多样,从宏观角度来看,可以采用产业结构演化模型进行测度。
产业结构演化模型是描述产业结构演化过程的理论框架,通过对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过程。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动态平衡模型、均衡增长模型等方法,对产业结构的演化轨迹进行模拟和预测,从而找出优化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还可以运用复杂网络模型、贡献度模型等方法,对产业结构的复杂性和脆弱性进行评估,从而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内容包括多个维度。
要从产业结构的组成和布局上进行测度,即对各个产业的结构比重和空间分布进行评估,以确定哪些产业是当前发展的短板和制约因素。
要从产业链的全球价值链角度进行测度,即评估我国产业链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以确定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优势和劣势。
要从产业结构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上进行测度,即评估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以确定哪些领域需要加大创新投入和支持力度。
要从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测度,即评估我国产业结构对资源环境的依赖程度和环境影响程度,以确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环境约束和限度。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定性方法主要是通过从产业政策、空间布局和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来评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程度。
定量方法主要是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统计数据和指标,来评估产业结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而言,可以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等定量方法,来计算不同产业的投入产出系数和综合评价指数,从而评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程度。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研究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研究在当今社会,农村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必要性、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及其路径选择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必要性1. 提升农村经济质量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助于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质量。
在过去,农村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生产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手工业等多种经营,使农村经济向多元化发展,进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2. 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传统农业经济形态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如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农村电商等,能够有效带动农民增收,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3. 保护生态环境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更多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被引入,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产品的生产等。
这不仅符合当代环保理念,也能有效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当前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1. 过度依赖传统农业尽管近年来一些地区的农村产业结构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但总体上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
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动仍然集中在粮食种植和初级产品的生产上,缺乏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导致效益低下。
2. 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状况差异明显。
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如东部沿海城市的周边乡镇,产业结构相对成熟且多元化,而中西部地区和偏远山区的农村仍以单一的农产品生产为主,且缺乏有效的市场流通渠道。
3. 人力资源的流失由于收入水平偏低,许多农村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的人力资源短缺。
留在农村的多为老年人和儿童,导致农村产业的发展缺乏创新力和活力。
三、影响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因素1. 政策环境政府的相关政策对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
投入资金、提供技术培训、优化基础设施等政策,会直接影响到农村产业的布局和发展方向。
产业结构理论综述
产业结构理论综述产业结构理论是指对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进行研究的一种理论体系。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产业的组织和发展规律,预测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并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概述几种重要的产业结构理论,并分析其特点和意义。
一、熊彼特的A-B-C三部曲理论熊彼特提出的A-B-C三部曲理论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一个国家的产业会经历从农业(A)到制造业(B)再到服务业(C)的转变。
这一理论强调了产业结构的演化过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第一阶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源于资源和劳动力的相对丰富;第二阶段,制造业成为主导部门,由于劳动力和技术的结合,生产率大幅提高;第三阶段,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起到主导作用,源于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的改变。
熊彼特的理论为产业结构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宏观的框架,对于制定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包括一个富裕的城市工业部门和一个穷困的农村部门。
城市工业部门通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资本积累和产出增长,而农村部门则维持着大量的农民就业。
这一模型强调了城乡差距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办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的特点是简洁明了,但是它只适用于一些特定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其他国家的产业结构分析有一定局限性。
三、波洛克的“特殊化”与“分工”理论波洛克的“特殊化”与“分工”理论认为,不同行业的发展呈现出特殊化的趋势,即不同地区和国家会形成各自具有竞争优势的特定产业。
这一理论强调了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根据波洛克的理论,产业结构的形成和调整需要考虑到比较优势、资源禀赋、技术能力等因素。
波洛克的理论对于国际产业分工和贸易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各国制定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了参考。
四、波特的“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波特的“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四个要素:内部需求条件、因素条件、相关和支持性行业以及企业结构、竞争与策略。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理论综述
级 理论 的再深 入研 超 战 略 梦 想 , 济 学 家 筱 经
原 三代平 在产业 结构 方 面进 行 了 大量 的研 究 , 撰 了《 业 编 产 结 构论 》 一书 , 次对 产业结 构如何 优化 升级 进行 了研 究 , 首 明 确提 出 了二 个基 准条 件 , 收 入 弹性 基 准” 生 产 率上 升 率 “ 和“
区域 经 济 与 产 业 经 济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研 究 理 论 综 述
杨 国庚 杨 奇 (. 江广播 电视 大学 长兴 学院 , 1浙 浙江 长 兴 3 3 0 ;2 浙江 工业 大学之 江学 院, 江 杭 州 3 0 2 ) 110 . 浙 1 0 4 摘要 : 产业 结构优化 升级 是 实现 资 源有效 配置 的有效途 径 , 是促进 地 方经济发展 的关键 , 是加 快 工业化 进程 的 战略 举 措 。产 业结构优 化升 级理论 始 于 日本 经济 学家筱原 三代 平的研 究 , 目前 , 在世 界金 融危机 蔓延 之 时 , 业 结构优 化 升 产 级研 究缺 乏动 态性研 究 、 化升 级基 准与指 标体 系不相 匹配等 问题 凸显 出来, 行 基 础理 论 再研 究、 优 进 开展优 化 升 级 , 进行 资 源配置 效率评 价和培 育 支持 体 系研 究 , 将是 产业 结构优 化升级 理论研 究的方 向和重 点 。
佳产 业 , 而带 动其 他产业 发展 的积极 、 动 、 从 主 有效 的 战略 行
为 。 中国已进入工 业化加 速发 展时期 , 地 区在 “ 各 十一 五 ” 规 划 中 , 纷纷提 出要 加大 产业 结 构 调 整力 度 , 都 发展 各 自的龙 头产业 。尤其 在 当今 世界 金融危 机之 时 , 产业结 构 优化 升级 再度 成为人们 关注 的焦点 与重 点研究课 题 , 很有 必要 对 产业 结构 优化升级 研究 的 回顾 , 找 出 存在 的问题 , 过 系 统分 查 通 析, 从而促 进对 产业结 构优化 升级作 进一 步研究 。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评述
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研究评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和科技进步的日益加快,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
在这个新时代下,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关键之一。
本文将对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研究进行评述。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各个产业之间的组成和比重。
优化升级则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以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提升经济的竞争力。
在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的过程中,学者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指标。
一些学者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分为三个层次:宏观水平、产业细分和企业层面。
他们通过分析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产业的结构变化和企业的创新能力等指标,评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情况。
一些学者从区域的角度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产业特色和发展状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往往难以量化和准确评估。
一些学者认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涉及到社会、环境等方面。
他们主张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与可持续发展等综合指标相结合,以全面评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情况。
在新时代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可以为我国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希望通过不断努力,能够找到更加科学和全面的方法,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有效的支持。
关于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文献综述
关于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文献综述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国际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则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本文将从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个方面进行综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总结,探讨这两个问题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对策和建议。
一、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增加的现象。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非常快,预计2030年60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比重的三分之一。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压力增加: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医疗费用等社会保障支出将大幅增加,给国家财政带来压力。
2. 劳动力短缺: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给产业发展带来挑战。
3. 社会福利需求增加:老年人口的健康护理、居住、文化娱乐等需求将增加,对社会福利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关学者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首先是要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引导个人养老金多元化投资。
其次是加大对老年人口的医疗健康服务投入,建立健全的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
还需要加强老年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提高老年人口的素质和技能,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建设老年人适宜居住的社区和设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当前中国产业结构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结构单一:中国经济仍然依赖于传统产业,如制造业、建筑业等,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问题突出。
2. 创新能力不足: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科技含量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3. 人力资源浪费: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落后导致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人口红利逐渐减弱。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摘要: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主要特点之一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
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内蒙古GDP总值逐年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文章从内蒙古2010年以来的数据分析内蒙古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研究产业结构内部存在的问题,得出新常态下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常态;产业结构;第三产业一、新常态下内蒙古产业结构分析(一)内蒙古三次产业构成及变化根据历年内蒙古统计年鉴数据,从第一产业分析,2010年至2015年,内蒙古第一产业比重维持在9%到10%的水平,比较稳定。
从第二产业分析,2010年至2015年第二产业比重维持在51%至56%的水平,说明第二产业依然是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从第三产业分析,2010年至2015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维持在34%至40%之间,这种小幅波动说明了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没有形成规模递增的持续增长,第三产业依然比较落后。
(二)内蒙古工业产值与工业产品根据历年内蒙古统计年鉴数据,从2010年至2013年,内蒙古工业总产值逐年递增,轻工业和重工业的产值也是逐年递增。
工业构成方面,从2010年至2014年,基本维持在70%至71%,重工业有了快速的发展。
内蒙古工业发展存在重工业比重偏高,轻工业比重偏低,存在对能源资源产业依赖严重的问题。
表1中只选择了内蒙古产量较高的10种主要工业产品,其中原煤的产量最高。
从产量来看,原煤、发电量、钢、成品钢材、生铁、水泥是内蒙古的主要工业品,2012年原煤的产量更是达到106603万吨,2013年受国际国内需求影响,产量开始下降。
与原煤的产量趋势一致,内蒙古能源生产总量从2010年到2012年逐年递增,2012年达到64027.06万吨。
能源消费总量与能源生产总量趋势保持一致,也是逐年递增。
但从2013年,能源生产总量有所下降,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有所放缓并下降,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经济理论研究7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理论综述杨国庚1 杨奇2(1.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长兴学院,浙江长兴313100; 2.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杭州310024)摘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始于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的研究,目前,在世界金融危机蔓延之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缺乏动态性研究、优化升级基准与指标体系不相匹配等问题凸显出来,进行基础理论再研究、开展优化升级,进行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和培育支持体系研究,将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综述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根据产业结构的特征,结合经济发展的约束因素,优化升级出最佳产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积极、主动、有效的战略行为。
中国已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地区在“十一五”规划中,都纷纷提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各自的龙头产业。
尤其在当今世界金融危机之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重点研究课题,很有必要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的回顾,查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分析,从而促进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进一步研究。
一、国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发展回顾国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主要是以国家层面的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在产业结构理论研究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华尔特・特曼・罗斯托(Walt Whit man Bristow ,1916—2003)曾经出版过《经济成长的阶段》。
他在分析经济史料的基础上,将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并通过考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世界经济和历史普遍的经济成长与发展的一般模式,即人们所说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他通过研究各国经济发展效率之中存在的差异,发现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某种行业部门,在每个阶段,甚至在一个比较成熟并继续成长的发展阶段中,都存在一些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结构发展的部门,并称这些部门为行业领头羊,从而描绘出经济成长阶段的依次更替与部门依次变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家罗斯托同时认为,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正是这些在产业部门中占主导地位的行业迅速扩大的结果。
这种扩大作用是通过主导行业部门的扩散效应,包括前项效应、旁侧效应和回顾效应来实现的。
主导行业部门正是通过所表现出的这三种效应的产业结构关联作用,使其带动的作用远远超过其本身发展的作用,并能在整体上带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全面增长。
罗斯托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系统性总结研究,奠定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坚实理论基础。
美国人赫希曼(A.O.Hirschman )是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也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资源的稀缺性、企业家缺乏和平衡增长的不可行性等原因,从而提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资本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重点发展一部分拳头品牌产业,并以此逐步扩大其他产业结构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在投资上不均衡,使得供给与需求上也不均衡,从而对重点产业行业部门进行重点性投资,并带动关联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发展,进而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达到整体发展。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华尔特・特曼・罗斯托在对发达国家与政府的各个经济成长阶段进行研究时,发现产业结构的存在,并对产业结构的特征和作用进行了论述,指出了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实质上是一种总结。
美国人赫希曼对产业结构研究的贡献在于他对产业结构关联效应的研究。
他们都没有明确提出怎么样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但正是他们对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结构发展,进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注意,并吸引了专家学者们的眼球,引起各级地方政府领导重视,从而要求专家学者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的再深入研究。
上世纪50年代,日本为实现赶超战略梦想,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编撰了《产业结构论》一书,首次对产业结构如何优化升级进行了研究,明确提出了二个基准条件,“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他认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率先在生产率上升快的主导产业中优化升级。
同时又他认为,在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应优化升级需求增长快的产业作为龙头产业或主导产业。
此理论是以非均衡发展理论作为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这对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的产业结构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日本政府政策研究部门在筱原三代平的产业结构理论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8 经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劳动内容基准与环境基准。
环境基准是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进程中,要防止布局过密而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口过于密集而影响社会发展,在不影响环境与社会的同时让拳头产业优先发展。
劳动内容基准是产业优化升级后,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产业优先发展。
这不仅考虑了就业还考虑了环境二个问题,对长江中下游人口稠密地区及东南沿海的经济发展,在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上,对我国借鉴与启示作用非常大,也体现了经济、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观。
至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基本形成。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的形成是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准的提出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更具有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实践证明了产业结构的带动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也就成为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
二、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回顾上世纪80—90年代,国内当时主要是介绍、学习和评价国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和产业结构政策,笔者查阅到的最早相关论文,是1987年在《调研与信息》上发表的一篇文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经济层面的研究是在1996年以后。
为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国家提出的“九五”计划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要大力发展石化、汽车工业,振兴机电及建筑业这四大产业结构之后,各省、市、县在制定“九五”规划过程中,纷纷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各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标,导致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研究的繁荣。
从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表现出由国家层面向地方基层层面转移的趋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成为理论界的研究重点。
我国学者结合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目前国内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上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优化升级实证研究我国10多年有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较为重视实证研究,反映在文献方面,就是对产业结构进行系统理论研究后,针对具体的省、市、县级层面的研究。
例如《产业经济学》、《“十一五”时期江西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初探》、《齐齐哈尔市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其发展目标———以新和县为例》。
也有针对具体产业结构的分析与论证,例如《大企业:21世纪经济的主导力量》、《第二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实证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阶段和新任务》、《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等。
研究成果对于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决策依据,起到了理论性指导作用。
(二)优化升级基准研究专家学者们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准研究已比较成熟,如已经归纳出需求收入弹性、生产率、关联度、增长率、扩散效应和生产率上升率等基准,以及日本的环境、劳动内容基准,形成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经典基准体系。
自“九五”以后,我国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准研究的最大进步,就是许多学者由过去片面强调采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基准来指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向强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准应有自己的特点。
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准理论,在借鉴国外的基础上,又归纳出了比较优势基准、要素禀赋差异基准;专家与学者根据国家的产业结构政策的调整,又有许多新的理论基准,如:可持续发展、技术进步等基准,至此,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准理论体系。
(三)优化升级指标体系研究优化升级基准确立以后,许多专家学者根据自己研究确立的基准,并进行定性方面的分析,优化升级出本地的产业结构,但定性分析的主观性太强,优化升级结果的准确率不高,缺乏说服力。
学者很快发展到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优化升级分析。
定量分析就必然要优化升级基准的指标化,从而运用数据化。
根据产业结构的特征,专家学者们首先需要确立多项指标,还要根据系数,得出比率。
随着影响优化升级因素增多,优化升级的指标体系构成也在不断充实和完善。
(四)优化升级评价方法研究鉴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是在产业结构按规律演进和协调化过程中,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市场化实现过程。
因此,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还应当把系统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产业经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对这一过程中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效果进行系统分析和系统评价。
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就是对产业结构进行评价的过程。
专家学者们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灰色系统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进行研究、钻石理论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以及社会和谐程度综合评价法研究等,并将灰色理论、技术创新理论、系统理论与产业经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的创新与不足国内外专家学者在运用产业结构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围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行了若干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的实施做了大量的论证,为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研究从国家角度转向基层做了开拓性工作。
可以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具体的创新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的创新第一,采用系统理论的研究思路,设计了将多种理论有机结合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框架,提出了一种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思路。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经济理论研究9 第二,将系统原理和生产力经济理论的有关原理有机结合,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就是产业系统功能不断强化的过程,并由此构造了在一定环境中运行的产业系统的优化原则,使产业系统功能的描述建立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基础上。
第三,将平衡增长理论和非平衡增长理论有机结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既考虑到产业系统的协调性,又顾及到产业系统关联效应的差异性。
将灰色理论和产业经济理论有机结合,采用灰关联方法,提出依照子系统对系统总体贡献的大小,以及子系统之间关联效应的强弱,对产业部门进行综合排序,形成产业发展的优势序列。
第四,综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效果,运用技术创新理论和产业经济理论,设计了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灰色系统综合评价原理,建立了由评价主体、评价客体和评价指标组成的三维灰色系统综合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