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课标解读

合集下载

2022年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最全解读

2022年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最全解读

2022年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最全解读2022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新修订的各门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

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学习、理解与落实将是当前基础教育界的一件十分紧迫的大事。

新课程标准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或者说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究竟有哪些突破和创新?本文将结合自己参加课程标准修订的体会,从以下三个维度对此进行解读。

第一,“属性”的维度。

新课程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文本,文本的性质和框架及其所具有的教育学属性是什么。

第二,“课程”的维度。

课程标准的内核是课程,是“基于课程,通过课程,为了课程”的标准,新课程标准所蕴含和反映的课程观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三,“标准”的维度。

课程标准的形式是标准,是从标准的角度来规范课程的,新课程标准在形式或结构上有什么变化。

01新课程标准的属性:内涵澄清与文本框架课程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文本?其框架或主体内容有哪些?课程标准在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发挥什么作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国家课程标准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是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以及课程实施管理的直接依据。

”这句话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强调课程标准的属性。

课程标准体现的是国家意志,是国家教育意志在课程层面的体现,不是参与研制和修订的专家的个人学术见解和主张。

这是课程标准权威性的根据。

各行各业都有国家标准,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自然也得有国家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提示课程标准的文本构成。

国家课程标准主要由“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组成,这六个板块是标准的主体,其中课程性质是对一门课程的“定性”,主要回答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这门课程的育人价值和教育意义是什么;课程理念是对本次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定位”,主要阐述课程改革的立场、方向和观点;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所应达到的发展水平和最终结果的预设和期待;课程内容是这门课程所规定的学习范围和对象;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学完阶段性内容之后的学业成就表现;课程实施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的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考试等活动。

最新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解读(2024版)

最新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解读(2024版)
(5)教师语文专业素养和教学机智亟待加强
(6)教师的视角没转换(学生视角与教师视角差异形成教 学隔膜,发现学生,就是发现自己)
2024/11/12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四个理念七个坚持
四个理念: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坚持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融合的课程目标。
高 中 语 文 核 心 素 养 实 施 策 略
2024/11/12
高 中 语 文 核 心 素 养 实 施 策 略
2024/11/12
今秋七年级“部编教材”如何体现课标
关键词一:立德树人 关键词二:语文素养 关键词三:阅读体系 关键词四:写作体系
2024/11/12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
语文学习
1
2
接受学习——自主学习 独立学习——合作学习 表象学习——探究学习
评价方式:分数量化的单一模式——质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多元评价
2024/11/12
6.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7.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探索语文课程 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开放”的态势,始终适应时代 的变化。
3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2024/11/12
革命传统 教育
传统文化
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
4
国家主权与 海洋意识
阅读体系
• 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外阅读成为 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 阅读的结合。

语文新课标2023部编版解读

语文新课标2023部编版解读

语文新课标2023部编版解读语文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也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关键学科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2023年部编版语文新课标将会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一系列调整和改革。

本文将对语文新课标2023部编版进行解读,以便广大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课标。

一、教材特点解读部编版语文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强调知识的积累与实践的结合。

教材中将贯穿思辨、创新、实践和文化传承的元素,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分为阅读篇章、写作篇章、口语篇章和综合能力训练等,涵盖了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解读1. 阅读篇章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新课标中将增加各个层次的阅读材料,包括经典文学作品、科普阅读、时事热点等。

同时,教材中会有更多的阅读理解题目和练习,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 写作篇章写作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新课标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中会有更多的写作题目和范文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积极创作,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水平。

3. 口语篇章口语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中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材中会有更多的口语练习题目和话题,鼓励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交流,培养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和技巧。

4. 综合能力训练新课标中将增加综合能力训练的内容,包括综合阅读和综合写作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

这部分内容将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提高。

三、教学方法解读新课标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学生主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进行学生作文比赛和写作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创作能力。

在口语教学中,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对话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标解读2024版

高中语文新课标解读2024版

高中语文新课标解读2024版高中语文新课标解读2024版,是对中国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标准和教学指导要求的一次全面修订。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新课标的出台意味着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新课标2024版进行解读,从内容、能力培养、方法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实施新课标,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新课标的背景和意义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出台,是对过去教学实践和学科发展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当前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回应。

新课标的出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背景和意义。

1.1时代需求:当前社会信息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对高中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意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

1.2学生需求:当今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学习习惯与以往有了较大的不同,新课标的出台旨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乐趣。

1.3教学实践:新课标是对过去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反思,旨在更好地指导教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二、新课标的主要内容高中语文新课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做了全面的调整和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内容丰富多样:新课标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学经典作品、现代文学作品和优秀传统文化,既包括中国文化的瑰宝,也包括国际文学的经典,以及各种类型的文本和传统文化经典,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更多样的阅读素材。

2.2全面发展学生素养: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思维和文化素养,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其在语文学习中形成全面发展的态势。

2.3突出情感、思维、品格教育:新课标注重语文教育的情感、思维和品格培养,通过语文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具备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

三、新课标的能力培养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一、主要变化与2011版课标相比,2022版课标围绕“核心素养”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建议等方面做了调整。

1.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内涵的些微变化2022版课标明确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概况为三方面(“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并将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由2011版课标中的十个关键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发展为2022版的十一个方面: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增加了量感,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

)这一改变能更强烈的感觉到小学阶段核心素养更偏具体,更侧重对经验的感悟和意识的培养。

2.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还是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组成。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数学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为主线循序渐进进行,每个学段的主题有所不同。

综合与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方式,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

(1)数与代数数与代数里面,把负数、方程和反比例移到了初中,把常见的量的学习移动到了综合与实践领域。

把百分数相关知识移动到了统计与概率领域。

内容的调整,势必会引起教学重点的变化。

调整后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就彻底被划分成了“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

(2)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变化不大,但是侧重点有所调整。

2022版课标中更强调几何直观,增加了尺规作图相关内容,加强了动手操作。

(3)统计与概率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把百分数放到了统计与概率里,放到该领域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百分数的统计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可以更好地表达和理解百分数,体会百分数中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人教版语文课标解读

人教版语文课标解读

人教版语文课标解读人教版语文课标是中国国家教育部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

它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全面发展而设计的。

本文将对人教版语文课标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容。

一、课标背景人教版语文课标是中国国家教育部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编写的。

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为核心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意识。

二、课标特点1. 整体性:人教版语文课标注重整体的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强调知识的联系和应用。

2. 渗透性:课标中的知识和技能贯穿于各个年级和单元,逐步深化,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

3. 分层次:课标以不同年级和学段的学生特点为基础,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有所区别。

4. 规范性:语文课标中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评价标准等都是有规范性要求的,以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课标内容人教版语文课标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语言文字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

2. 阅读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4. 文化素养:通过教学内容和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学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人教版语文课标提倡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讲解、讨论、小组合作、阅读分析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

五、评价体系人教版语文课标中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用于评估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成绩。

这个评价体系包括了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素养水平这三个维度。

教师可以根据课标的要求来进行评价和考核。

六、实施情况人教版语文课标已经在中国的各级学校得到广泛应用。

教师们积极探索和实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标解读2024版

高中语文新课标解读2024版

高中语文新课标解读2024版在2024版的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新的改变和调整,这些变化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和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新课标进行解读,并分析其对教学和学习的影响。

一、文本的选择与呈现新课标强调文本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现实。

在文本的呈现上,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使用多种形式的文本和多种教学手段。

这些变化使得教学更加丰富多彩,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程目标的调整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目标进行了调整和完善,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精神。

课标强调学生要能够运用语言分析、表达和评价文化现象,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知、理解和评价世界。

这些目标的调整使得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成长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拓展新课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和拓展,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和话题,涉及到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学生关心的话题。

这使得语文课程更具有时代性和启发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新课标提倡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参与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这些变化使得教学更加活跃和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求知欲,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五、评价体系的优化与完善新课标对评价体系进行了优化和完善,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评价,不再片面追求分数和成绩。

这使得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和科学合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水平。

六、教材和教学资源的更新与改进新课标对教材和教学资源进行了更新和改进,增加了一些新的教材和资源,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

这些变化使得教学更加便利和有效,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解读2023版《语文新课标》

解读2023版《语文新课标》

解读2023版《语文新课标》引言2023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的《语文新课标》。

这一版本的《语文新课标》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调整,还强调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解读2023版《语文新课标》,探讨其主要特点和意义。

1. 课程目标1.1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2023版《语文新课标》明确了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作为课程目标之一。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材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并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1.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新课标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一个核心目标。

除了传统的课内阅读材料外,也增加了更多的篇目和扩展阅读材料,以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同时,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文本,形成独立的阅读观点和判断能力。

1.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2023版《语文新课标》强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实践。

新课标规定了写作的基本要求,并提供了多样化的写作题材和写作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创新能力。

同时,新课标注重写作过程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初稿、修改和改进,让学生体验到写作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2. 教学内容2.1 文学经典新课标对文学经典的选取和阅读要求进行了调整。

除了传统的文学作品,还增加了一些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阅读需求。

同时,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品评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2.2 文化传承2023版《语文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新课标增加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知识点和传统节日的学习内容,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2.3 多样化阅读材料新课标注重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包括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科普读物等。

2024年《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深度解读

2024年《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深度解读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深度解读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学习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今天我将对课程实施部分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这部分内容进行解读。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课程资源的使用,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多角度挖掘其育人价值,与课程内容形式有机联系,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

”“学校要整合区域和特色资源,设计具有学校特色、区域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落实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增强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程实施的开放性。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着丰富的语言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所熟悉。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类课程资源,不断增强课程资源意识。

”其实,资源随处都有,时时都在。

我们可以尝试下面的做法:(一)立足课堂学习,开发教材资源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这应该是对生活资源最精彩的解读。

丰富多彩的世界、有滋有味的生活就是最好的语文学习资源。

如《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十几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儿歌。

我们可以在课前搜集各种树叶,做成书签,放在一个大口袋里,上课带到教室:“老师这些天捡了好多种树叶,考考大家的眼力……”让学生到口袋里去抽,认对了就送给他。

这就像现在孩子们喜欢的抽盲盒一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容易激发起来了。

我记得曾经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时候,提前一天就着手做准备,在老家的田地里找苍耳、蒲公英、豆荚的实物,上课的时候,给他们看豆荚,让他们吹蒲公英,还把一棵苍耳的秧子展示出来,学生一目了然。

在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后,就把苍耳摘下来,随机地粘在学生们身上:“苍耳妈妈有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放学后,你们带上它,有土的地方记得把它摘下。

2024版中学数学新课标特点解读

2024版中学数学新课标特点解读

2024版中学数学新课标特点解读1.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数学新课标在2024年版中进行了修订与更新,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本文档将对2024版中学数学新课标的特点进行详细解读,帮助教师、家长和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新课标指导教学和学习。

2. 新课标的总体目标2024版中学数学新课标提出了以下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和数学态度;- 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使其能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认识数学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

3. 内容标准2024版中学数学新课标在内容上进行了以下调整:- 增加跨学科内容: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以及与历史、地理、政治等人文学科的结合;- 强化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视数学思维和方法的培养:增设探究性、综合性课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其数学思维和方法。

4. 教学建议针对新课标,教师应做出以下改变:- 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注重学生数学思维和方法的培养: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方法。

5. 评价与检测新课标对评价与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结果;-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 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评价中加强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测。

6. 结语2024版中学数学新课标的特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践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精神。

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解读

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解读

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解读一、新课标修订原则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新人。

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的思想性。

加强综合设置,促进学习环节的衔接,增强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推进教育方式改革,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科技进步的新成就。

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解读 2(一)“课程性质”的变化:另:2022版中有关“祖国语言文字”的表述全部改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二)“课程理念”的变化:(三)“课程目标”(单列):(四)“课程内容”(单列):(五)“学业质量”(新增):(六)“课程实施”的变化:(七)“附录”的变化:三、小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主要体现在“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标准”这三个关键概念的首次提出。

2022新版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从而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字词部分更注重学生自主梳理、积累、运用的能力;阅读部分对学生阅读主题与载体、阅读量、阅读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整本书阅读,构建学习任务群;表达部分要求在综合语言运用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新性观点和见解,重视学生真实想法的表达。

格外应引起注意的是在阅读主题的选择上,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的拓展,关注时事热点问题,并结合阅读、探究等多种形式展开语文学习实践。

1.义务教育阶段首次提出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表现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2.明确语文学习的四个板块。

四个板块分别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探究。

第四学段“识字与写字”板块在临摹名家书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欣赏书法作品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版解读版心得体会(7篇)

新课程标准版解读版心得体会(7篇)

新课程标准版解读版心得体会(7篇)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篇1自从新课标颁布后,几个重要概念让我印象深刻,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育人价值概念新课标提出了“立德树人”,站位高了,视野开阔了,定位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担任了文化积淀、传承的任务,语言是民族文化构成的主要部分或载体,文化的血脉、DNA都体现在语言方面,所以我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是文化的铭记,是非常必要的。

在育人价值方面,新课标还强调了三观的养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这些都要在中小学阶段打好基础。

这次新课标还特别提到了“以文化人”,教师要关注到语文在育人方面有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实践落实时应该做到四个字:润物无声。

不能是穿鞋戴帽的形式主义,应当做到适度教化。

二、语文核心素养概念旧课标只提了“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或者加上文学修养,没有那么明确的界定,而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更明确,界定更清晰。

这一概念的提出,终结了长期以来“语文是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哪个更根本”等争论。

核心素养包括四方面,三层次。

这样分用心良苦。

但语文学科独有的、具有本质意义的东西是语言文字运用。

要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把其他几方面带动起来,融汇到一起,这样来理解比较好。

这几个层次中,我们要重点关注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义教课标的亮点,也是以前语文教学的弱项。

这次课标还讲到了思维品质的提升,其实就是语言思维训练过程中最基本的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

教学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及对创新的追求,并以此来推动我们的教学。

新课标还提出了和审美创造、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等与审美相关的要求。

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品味是以前比较少提及的,新课标给出了新提醒。

在实践中我们还要注重文化自信的培养。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主义思想,要存精华去糟粕。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不是一项一项完成的,它们是一个整体,彼此不能分开。

2022版新课标解读-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

2022版新课标解读-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

2022版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解读------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近两版“新课标”对比:2011版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2022版旨在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落实"教会、勒练、常赛;3.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4.注重教学方式改革;5.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单从教学方式的改革来看如下:注重教学方式改革是什么?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体育学习实践性和健康教育实用性的特点,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

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倡导将教师的动作示范、重点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结合,将集体学练、小组学练与个人学练有机结合,注重将健康教育教学理论讲授、交流互动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为什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1.努力解决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依然令人堪忧、未有根本性好转的问题;2. 努力解决我国学生学了9年的体育课但一项运动技能也未掌握的问题;3.解决我国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问题;4.解决我国体育课学生“不出汗”的问题;5.解决我国学生未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

当前的体育课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碎片化、分离式的教学。

如何来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1.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体育学习实践性和健康教育实用性的特点,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课程价值取向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2.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

课堂教学环境从单一走向多样,特别强调真实情景,倡导将教师的动作示范、重点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结合,将集体学练、小组学练与个人学练有机结合,注重将健康教育教学理论讲授、交流互动与实践应用相结合;3.课堂教学方式从传统的讲授模式教学模式走向智能、现代化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根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标准、明了和全面。

具体变化如下: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001年版分四个局部: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22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前言局部由原来的根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根本性质、课程根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局部。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彩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22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根本素养。

三、根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2022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2022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四、(1).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程根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2)关于数学观的修改:原课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2023版解读

新课程标准2023版解读

新课程标准2023版解读
教育部于2023年4月21日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即2023版课标。

与之前的版本相比,这一新版课标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
教学建议等方面都做了调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下是对新版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
首先,新版课标明确提出了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全体学生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这一目标的提出,强调了数学教育的人文性和科学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新版课标在课程内容方面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体系化是此次改革的重点之一。

新版课标将数学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强调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整合。

同时,新版课标还增加了“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等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新版课标在教学建议方面也进行了调整。

新版课标强调启发式教学,提倡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新版课标还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要
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实现个性化教学。

总之,新版课标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这一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和个性化教学,以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二、新课标修订了哪些主要内容
2022年版课标的前言部分指出了本次课标修订的五条原则
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增强了学段衔接
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增强了指导性
二、新课标修订了哪些主要内容
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本次修订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课程目标的制定既有延续,又有发展,更有创新凝聚了 我国一代代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
二、新课标修订了哪些主要内容
(3)关于“课程内容的呈现” 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适当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根据学生的年 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适当采取螺旋式的方式,适当体现选择性,逐渐拓展和加深课 程内容,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对比“2011版课标”关于课程内容的呈现只有“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寥寥数 语,“2022版课标”则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也更具体了。比如首次提出要“适 当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这是本次课标修订关于学习样态的创新举措之一。其后 在“综合与实践”领域明确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第 三学段可适当采用项目式学习等。
一、新课标修订的背景
课改十年磨一剑
这次修订虽然历时不长,但是变化很大,尤其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在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要求方面,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发展 素质教育方面,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 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历史的发展总是带有一定的规律。从2001~2011年,从2011~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 准几乎是按照“每10年一大修”的节律,先后公布了实验稿、2011年版、2022年版,真 可谓“课改十年磨一剑”。如今,我们国家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我们 面临课程改革的下一个10年,面临着整整一代人的成长蓝图和发展规划,需要我们静下 心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 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语文课标2023版解读

语文课标2023版解读

语文课标2023版解读2023年语文课标新版在教材内容、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创新。

以下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对新版语文课标进行解读。

首先,新版语文课标在教材内容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调整。

一方面,课本内容更加兼顾了语言文字的规则性和活力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另一方面,则重视文化传承和批判思维的培养,通过经典文学和现代作品的交替编排,引导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并通过互文性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其次,新版语文课标在教学设计方面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体验。

教材采用了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将语文学习融入到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材还增加了一些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如批判思维、审美情操、跨文化交流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最后,新版语文课标在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启迪式教学"的理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主导的,而新版语文课标提倡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和解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2023版语文课标在教材内容、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提升。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强调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这一新版语文课标的推出,无疑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指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版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版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版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版是中国教育部发布的一项教育政策文件,旨在规范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以下是对该标准的一些解读:1. 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版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等方面。

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使其能够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增强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

2. 教学内容:标准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内容范围,包括语言文字知识、语言文字运用、文学欣赏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教学内容涵盖了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 教学方法: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评价方式:标准明确了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方面。

考试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来评价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评价则是通过观察、讨论、作品展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5. 教材选用:标准要求教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教材应包括经典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和优秀的非文学作品,以及相关的语言文字知识和技能。

总的来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版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涵盖了语言文字知识、语言文字运用、文学欣赏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教学方法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评价和综合评价。

教材选用要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发展需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核心素养”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核心素养”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核心素养”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于今年4月21日由教育部正式颁布。

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就这一表述看,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一、文化自信:立德树人在语文课程中的根本宗旨2022年版课标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将文化自信列于核心素养之首,具有深刻的政治背景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任何课程都包含文化,都是文化的载体。

但是,要想让学生理解、热爱中华文化,建立自觉、自信的文化意识,语文课程无疑是最好的阵地、最佳的路径。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文化自信中的“文化”,不是泛泛的普适意义上的概念称谓,而是特指、专指“中华文化”。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自觉接纳、衷心热爱;是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持久信念、崇高信仰。

“中华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系与血脉,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同并奉行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革命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革命实践中形成,并在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创新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技巧、 …… 、 ……
2020/7/31
基础知识
单一的新知识
综合的旧知识 数学背景知识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你知道吗
2020/7/31
“基础知识”内容的变化
•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学习评价应处理好的两个关系。评价既要关注学 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 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 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2020/7/31
一般理念——前言、教学建议
•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 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 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1版
数学课程 数学 数学学习 数学教学活动 评价 现代信息技术
2011版
数学课程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 学习评价 信息技术
2020/7/31
(4)核心概念“6个”变“10个”
2001版
数感 符号感 空间观念 统计观念 应用意识 推理能力
保4改2增4
2011版
数感 符号意识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 运算能力 推理能力 模型思想 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
轴对称
平移
旋转
图案设计 图形缩放 与欣赏
统计与概率 内容结构较大调整
层次性更加明确,强调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与 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
第一学段内容减少,主要是学会分类、会进行 简单的数据搜集与整理的。
第二学段分为“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和“随机 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两部分。
2020/7/31
综合与实践 内容做了较大修改
2020/7/31
• 第二学段删除的内容
数与 代数
图形 与 几何
统计 与 概率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图形的认识
测量 图形与变换 数据统计 不确定现象
“比较百分数的大小” “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养成估算的习惯”。 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2020/7/31
3.课程目标的变化
“双基” 变“四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双能” 变“四能”
•发现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7/31
4.课程内容的变化
微调
大调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2020/7/31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2020/7/31
一、课标的架构
四大 部分
四大 目标
四大 内容
五大 理念
七大教 十大核 学建议 心概念
八十二 大实例
2020/7/31
四大部分
-前言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实施建议
四大目标
-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四大内容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2020/7/31
• 第一学段新增及部分修改的内容
• 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 数的认识 • 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
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数与
• 能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代数
• 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
数的运算 合运算(两步)。
• 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
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图形 与 几何
测量
•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 位厘米²、分米²、米²,能进行简单的单 位换算。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统计 与 概率
数据统计 不确定现象
•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 数(结果为整数)。
• 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 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
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 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
•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 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 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 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2020/7/31
• 教师的主导性的发挥:处理好教师主导与教师角 色之间的关系;面向全体,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 教;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测量
·知道面积单位:千米²、公顷。 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
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此部分内容全部更改,在下页具体解释。
2020/7/31
三、解读的重点
教育 理念
•核心理念 •基本理念 •一般理念
•基础知识
重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本技能 发展
•基本思想 “四基
基本理念
•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 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 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与合作者。
2020/7/31
• 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四件事——激发学习 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培养良好习惯、掌握恰当 方法
(1)“数学观”
(2)“核四心基理念”
“过程”变“科学”
的内涵
“三句”变“两句”
(3)基本理念
(4)核心概念
“6条”变“5条” “6个”变“10个”
2020/7/31
(1)“数学观”“过程”变“科学”
2001版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 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 画,逐渐抽象概括, 形成方法和理论,并 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 2001版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能获得适应未来社会 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 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 2011版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四基”——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020/7/31
为什么要将“双基”变“四基”?
从“一维目标”到“三维目标”的需要 因为“双基”仅仅涉及“知识与技能”目标。新增加的两条则还涉及 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和要求, 强调“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 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综合与 实践”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 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020/7/31
第一学段删除内容
图形 与 几何
测量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认识“平方千米、公顷”。
2020/7/31
发展“四 基”
2020/7/31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颁布新课标
热点
焦点
四基
重点
难点
2020/7/31
探讨提纲
“四基” 的由来
“四基” 的关系
2020/7/31
“四基” 的内涵
“四基” 的发展
1.“四基”的由来
• 1987年教学大纲提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 基”概念
2020/7/31
二、修订的内容
体例结构 教育理念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的变化 的变化 的变化 的变化
2020/7/31
1.体例结构的变化
重新撰 写前言
实施建议 三合一
行为动词 和案例放 入附录
描述结果目标: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 描述过程目标:经历、体验、探索”等
2020/7/31
2.教育理念的变化
五大理念
-数学课程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 -学习评价 -信息技术
十大核心概念
数感
运算能力
符号意识
推理能力
空间观念
模型思想
几何直观
应用意识
数据分析观念 创新意识
2020/7/31
八十二大实例
第一学段22个 第二学段24个 第三学段36个
七大教学建议
•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 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 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 感悟数学思想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 合理把握综合实践的实施 • 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基本活动经验 ”
2020/7/31
增强 能力 •寻找联系
•数学思考 •能培”养“四
教育理念
2020/7/31

人人都能获得 (共同要求)
心 良好的数学教育
理 念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 得到不同的发展
(尊重 差异 )

数学课程

基 课程内容
理 念
本 理
教学活动
念 学习评价
信息技术
2020/7/31
一般理念

体会图形的相似。
关于“中位数、众数”的内容全部删掉。 能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些预测。 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此部分内容全部更改。
2020/7/31
• 第二学段新增或调整的内容(涂红色为新增)
数与 代数
图形 与 几何
统计与 概率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