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解读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在 许多情况下,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
◎统计观念:
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 的作用; 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应用意识
主要表现在:1、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 泛的应用;2、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 解决问题的策略;3、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 价值。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 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 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 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 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段目标(3个学Leabharlann Baidu)
◎数据分析观念:
·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 数据中是蕴涵着信息的; ·体验数据是随机的和有规律的,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是不同 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前言(包括三方面)(第1—7页)
一、课程的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 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6大基本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 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 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核心概念:数据分析观念 随机现象
综合与实践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题;
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
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第8页—15页)
一、总目标(“四基” “四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 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在各个教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提出了几个核心概念)
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 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核心概念: 数感 符号意识 运算能力 模型思想
5、学习评价理念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 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 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 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新课程标准解读
什么是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 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 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 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
2000年国家教育部公布课程标准实验稿 2001年在42个实验区进行实验 2002至2003进入到各省级实验 2005年全国实施,使用的是实验教材。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关于学段
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 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二)关于课程目标
1、《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分学段目标,《标准》从 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三)关于课程内容
◎模型思想。
·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建立模型的出发点; ·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建立模型的过程; ·求出模型的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是求解模型的过程。
◎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
际物体;能够想象出空间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语言描述或通过想象画 出图形等。 主要表现在: ⑴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 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⑵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 ⑶能从比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 ⑷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⑸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⑹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6、信息技术的发展理念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 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要 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 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第16--41页)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第42--71页)
附录
有行为动词的分类
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
估计等方面的直观感觉。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 解或表述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 主要表现在:⑴理解数的意义;⑵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⑶能在具体的情境中 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⑷能用用来表达和交流信息;⑸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 当的算法;⑹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3、数学活动的组织理念
数学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4、数学教学活动理念
(1)、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 效的学习方法。 (⒉)、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 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 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3)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 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4) 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 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符号意识: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
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 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具体表现在:⑴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⑵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⑶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⑷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1、培养目标理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 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理念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⑴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⑵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 ⑶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⑷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的基本图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图形的平移. 旋转.轴对称;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图形的运动。
核心概念: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合情推理 演绎推理
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记录调查数据.描绘统 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 进行简单的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