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复习提纲.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有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口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影响学生达到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
第二节、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屮的作用
1、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木因素:个体的先天性素质、社会环境和个体活动
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口的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
(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第三节教
育在社会发展屮的作用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是表现为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表现为经济活动再生产者和再生产科学技术。
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1、教育能够包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
者。
2、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
劳动者
3、教育能够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
平的劳动者。
4、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
形态的劳动者。
5、教育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为多维度的
劳动者。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1、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
2、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二、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明显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育的变化和发展提出某种需要,二是提供相应的条件。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
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教育规律:就是教
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耍素之间、
教育系统与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皴育原则: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
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
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
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等。
一、人道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珍重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使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充满仁爱、人道精神和生命意义。
人道性原则的提出依据:第一,这一原则是根据现代教育理应具有的人道精神而提出的,第二,人道性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内在要求;第三,人道性是培养学生人道注意精神的需要。
贯彻教育的人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1、满足学生作为人的止常而合理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3、创造旨在培养人性的留有余地的学校生活
4、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人道精神
5、想学生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
二、个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耍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并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个性。
1、端正对个性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口主性
3、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特长
三、创造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主休性,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1、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鼓励多样性和个性
5、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6、给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表现其创造力的机会7:给学生传授一定的创造知识
四、活动性原则:指通过教育活动并在教育活动中使受教育者教授教育影响和获得主动发展。
1、联系实际问题和通过实际活动实施教育
2、开展丰富多才、积极主动深层内在的教育活动。
3、多让学生口主活动
4、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5、提高教师的组织才能
五、民主性原则:一是指教育机会的平等;二是指教育内部人与人关系的平等。
1、不断加强教育机会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3、把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
4、提倡启发式教育
第三节教育艺术
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地表现出來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育个性特点和美感。
教育艺术的特占:
1、情感性(情矗是一切艺术Z母。
艺术最本质
的东西是以情感人。
)
2、双边性(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学所构成
的双边活动。
3、创造性
4、审美性
教育的言语艺术:
1、口头语言艺术。
教育口语有如下主要特点:
A语流相对清晰、畅达;B词句比较准确、
简练和规范;C逻辑性相对较强;D预期变
化有致,情绪饱满、丰富,但一般不夸张。
下面介绍说服语、激励语、表扬语、批评语、群体教育口语以及处理偶发事件的语言技巧、家访谈话技巧等的基本要求。
说服语:一是说服的口的要明确;二是采取疏导与规劝结合的方法;三是态度一定要真诚,不说大话、套话、空话,更不能说假话, 不以教师的权势压服、威胁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激励语:A要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要从消极屮看到积极,从现象中看到本质,从正面肯定入手,以鼓动方式说出;B要富有激情;运用激情把学生从低沉、悲观的、懊丧的情绪中鼓动起来;C不言过其实。
表扬语:表扬语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公正、及时、真挚。
表扬语一般以表彰和赞扬两种形式
出现。
表彰要讲究事实为主,在讲述过程中给
予适当的肯定评价;赞扬则更侧重与主观评
判。
批评语:基本要求:A坚持一正面教育、以鼓励学生进步为主,辅之以批评处罚的原则; B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抱偏见,不抱成见,不搞无限上纲,也不搞“秋后算帐”;C 要与人为善,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D要讲究方法,有时需要个别谈话,有时需要公开批评;有时只能暗示,有时必须挑明;有时软话硬说、严话宽说,有时应该软话硬说、宽话严说,一切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宜。
处理偶发事件的语言技巧:处理偶发事件的一个总的原则是不能简单化,更不能粗暴甚至恼羞成怒,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机智,化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
具体要求是:A控制情绪,沉着冷静;B保持良好的口德,不漫骂、不恶语伤人,尤其能伤害学生的人格尊严,要以温和的语调说话, 以宽厚的态度对待学生;C实事求是,重在疏导,任何一件偶发时间都是事出有因的,I大I势利导,坏事就可能变成好事;D 要有大将风范,切记小肚鸡肠,否则必遭学生耻笑, 更加陷入被动。
家访谈话技巧:分四个阶段:教师与家长寒暄,向家长表明诚意,不耍以告状或兴师问罪的姿态出现,拉近与家长的情感距离, 消除家长可能产生的谋解或戒心,为下而的谈话作好心理上的铺垫;而,教师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情况及学生在校的表现,这基木是以教师独白形式进行;三,教师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包括学生家长的基本情况、家庭对学生的教育情况、学生在校外的去情况等,这基本是以教师发问的形式进行;四,教师与家长共同商谈教育学生的措施与策略,这基本是以双方交谈的形式进行。
技巧:首先,分析家长特点,寻找共同话题; 其次,从正面肯定入手,创造良好的谈话情
境;再次,掌握谈话的主动权;最后不亢不悲,维护教师尊严。
教育幽默:教育幽默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运用各种奇巧的、出人意料的或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表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的一种教育艺术。
幽默的功能:首先,能使教师与有个性和与众不同;其次,幽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减少和化解师生的情感冲突;再次,幽默能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教育氛围,强化教育效果;四,幽默能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第四章教育的目的
教育口的的基本理论一一人的全而发展理论。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的索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徳、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
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教育口的的实践中,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屮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严重背离了教育目的的基木精神。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只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
二,是注重学生的个别方面(主要是知识方而)的发展而忽视学生索质的全面提高。
如何克服?首先,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只有社会生产力得到人发展,教育大发展才具有现实可能性。
其次,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一是要努力建立更加灵活和开放的教育体制,加大教育发展粒度,多渠道办学,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潜力,加速非义务教育的发展进程,扩大教育机会,从而缓解教育几乎一竞争;二是耍加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规范和引导学校办学;三是要积极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为中小学教育止确引导;四是耍进一步深化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特别是要大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五是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中小学中的弱校建设,最后,屮小学本身也应积极进行改革,端正办学思想,认真落实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全体受教育者身心全而发展。
我国现行的屮小学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个方面。
第五章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改变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或革除陈旧的教冇内容和教冇方法等对教育除旧布新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第六章教师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
教
师劳动的特点:1、示范性;2、创造性;3、
系统性;4、学习性。
教师的基本素质:专业精神、师德修养和业务索质
专业精神:是指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所具备的教育理念、乐业敬业、进去创新和积极奉献的风范和精神。
师德修养:师德即教育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它是调节教师活动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Z间、教师与家长Z间等齐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
业务素质:是教师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它是教师履行职责的前提和取得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业务素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丰富的、超越所教学范围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扎实的学科知识;三是和关的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智慧与教育教学方面的能力和经验。
教师的前瞻性素质:1、教育家的意识;2、创
新精神和改革意识;3、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4、健康的心理索质;5、运用现代教育技
术的能力;6、法律意识。
第八章教学理论
一、教学的基本作用:
1、授受基础知识
2、形成基木技能
3、发展基本能力
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二、现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向
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4、从重视认知重视发展转变
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三、教学系统,实质上是由和互作用着的教师、学生、内容、与环境等空间结构要索和目标、活动与评价等时间进程要素构成的特殊复合体。
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屮所提出的认识和学习任务或其他任务与学生的知识和心理的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媒体以及教学评价等均起指导作用。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屮内在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注意科学性与思想性的口然有机结合;教师耍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利用必要的乡土教材或补充教学材料。
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学重视“双基”的同时要重视关注发展学生的能力;明确齐门学科发展能力的具体任务;要进行启发式教学和提倡探究式学习。
4、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口觉性、积极性和结合的原则(启发性原则):
5、宜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直观行原则):重视直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要重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6、系统性和相结合的(循序渐进原则):
7、理解性和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巩固性原则):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知识;重视组织多样式的;有价值的练习和复习;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记忆力。
8、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和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教学耍有统一的基本耍求;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采取有效措施使有特长和有突出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热情关爱和帮助后进生转变提高。
第九章教学实施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
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
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
合;它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
学方法。
分类:形态分类、行为主义分类、主体分类和三层次分类形态分类: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和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产生作用的内容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检查;反馈;奖励;研究;定向;管理。
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
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吋空坏
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
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指教师常规性的、周
期性的和最基木的教学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与批改,课
外辅导,考查与考试及成绩评定等。
(一)备课的内容:
1、备课的内容:钻研教学材料、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样式和编写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和课吋教学计划)等四个方面。
2、备课的种类: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3、课的类型和结构
课的类型:按课内采用的基本教学方法分:观
察课、讲授课、讨论课、实验课。
按一堂课完
成任务的多少分:单一课和综合课。
课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教材;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
4教案编写。
(二)上课:基木要求:明确目标;内容止确;方法恰当;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效果优异。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与批改:通过作业和练习,学生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有可以发展能力,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习惯。
(四)课外辅导:基本要求:要因材施教;
指导学生独立思考、钻研,让学生形成适合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发挥集体优势,组织学生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五)考查与考试及成绩评定:作用:不仅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前一段学习情况和检查自己前一段的教学工作,促进课堂教学,jfu 且能促进学生查漏补缺,复习功课,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技能。
第十章德育
德育的概念: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徳的教育。
具体说,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德育的功能:
1、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 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2、德育对教育的导向功能
3、德育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功能。
德育的目标:P356
我国屮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人生观与世界观教育;品格和文明行为教育。
德育过程的组织:
1、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组织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
活动与交往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发挥他们的道德主体性,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
3、為进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教育能力的联系与沟通,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保持教育影响的连贯性、一致性、长期性和长效性。
屮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说服法;角色扮演法;情景体验法;合作学习法;榜样示范法; 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修养指导法。
1、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3、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
4、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齐种教育力量。
二、班集体的培养: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建
立和健全班级组织机构、规范;确立班级群体
的共同目标;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引导学
生进行自我教育。
三、对不良行为者的指导:激活学习动机;消
除厌学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生
评价方式;改善班级环境,促进班级人际互
动。
四、对品行不良者的矫治:
不良现象:眼神游离、零用钱明显增多、R 常物品异常、穿着打扮异常、交往异常、外出和外宿、对教师或父母态度异常、电话增多且谨慎接听、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等。
矫治:1、了解情况。
2、分析原I大I; 3、采取对策。
4、反馈调节。
5、巩固强化。
学生评价要求:
1、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木;
2、注重质性评价其于量性评价。
3、重视过程评价甚于结果评价
4、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景性,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5、强调多元评价。
6、鼓励评价中的合作行为。
操行评语的写作要求:事实性的陈述应当尽可能做到真实、客观,无论优点或缺点,都不能夸大其词;语言的表述方式多以鼓励、行为指导为主,尤其是对于突出的问题或今后的努力方向,应当提出可供参考的指导性意见;为了避免千篇一律,评语应尽量人性化,富于人情味,特别是应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色,以使学生在阅读评语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积极情感反应。
第十一章班主任工作一、班主任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