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创作教案.
小学二年级儿童诗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儿童诗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303ea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1.png)
小学二年级儿童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诗》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儿童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写作技巧以及欣赏分析几首经典的儿童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儿童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他们对儿童诗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学生运用儿童诗的写作技巧,创作出富有想象力和生动有趣的诗歌。
3.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和分析儿童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儿童诗的写作技巧和欣赏分析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儿童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创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充满童趣的插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入儿童诗的世界。
2. 新课内容:a. 讲解儿童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b. 分析几首经典的儿童诗,让学生感受儿童诗的魅力。
c. 传授儿童诗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3. 实践环节:a.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儿童诗。
b.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修改,提高创作质量。
4. 例题讲解:挑选几篇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修改,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首儿童诗的创作。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诗的基本概念2. 儿童诗的特点3. 儿童诗的写作技巧4. 学生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儿童诗。
小鸟飞,蝴蝶舞,池塘里的青蛙唱起歌。
小朋友们笑哈哈,在阳光下快乐地玩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儿童诗的兴趣浓厚,课堂参与度较高,但在写作技巧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儿童诗作品,提高自己的诗歌欣赏能力。
组织一次儿童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实践环节中学生的创作与交流;3. 作业设计中的创作题目和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幼儿园诗意园地:儿童诗歌创作教案
![幼儿园诗意园地:儿童诗歌创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97ff6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1.png)
幼儿园诗意园地:儿童诗歌创作教案Article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诗歌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儿童诗歌创作教案作为幼儿园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儿童发现、创作和欣赏诗歌,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探讨儿童诗歌创作教案的深度与广度,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为您呈现一份全面而有价值的文章。
二、评估儿童诗歌创作教案的深度与广度1. 诗歌教育的理论基础儿童诗歌创作教案的深度与广度首先要建立在对诗歌教育的深刻理解上。
诗歌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儿童诗歌创作的特点、意义以及与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关系。
只有理解了诗歌对儿童的重要性,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2. 教学内容的设置儿童诗歌创作教案需要全面而有序地设置教学内容,包括对诗歌形式、韵律、意境等方面的讲解,并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教学。
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兴趣和特点,个性化地设置教学内容,是提高教案深度与广度的关键之一。
3. 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儿童诗歌创作教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故事阅读、诗歌欣赏、绘本共享等,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创作,激发他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4. 课程评估对于儿童诗歌创作教案的评估,不仅要关注教学过程的学生反馈,还要重视课程效果的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以及写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估课程的实际效果,从而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三、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儿童诗歌创作教案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为目标,而非追求一味的技巧和成果。
通过儿童诗歌创作教案,学生可以在欢乐的氛围中体验诗歌的奇妙之处,感受到语言的美妙和表达的乐趣。
教案的深度与广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启发他们对诗歌的感悟和创作力,而非简单地追求诗歌技巧的提高。
总结与回顾在本文中,我们对儿童诗歌创作教案的深度与广度进行了全面评估。
通过对诗歌教育的理论基础、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评估等方面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份全面、深刻和灵活的文章。
小学二年级儿童诗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儿童诗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97f243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4.png)
小学二年级儿童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儿童诗》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儿童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写作技巧等,以及教材中精选的几首儿童诗作品,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儿童诗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儿童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写作技巧,能够区分儿童诗与其他文学体裁。
2. 通过欣赏和分析儿童诗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创作儿童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儿童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教学重点:欣赏和分析儿童诗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文、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诗《小池》引入本节课,让学生初步感受儿童诗的魅力。
2. 新课导入:介绍儿童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写作技巧。
3. 作品欣赏:分析教材中的儿童诗作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形象、情感和意境。
4. 例题讲解:以一首儿童诗为例,分析其写作技巧,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创作一首儿童诗。
6.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诗2. 内容:儿童诗的概念、特点、写作技巧作品欣赏:《小池》等仿写示例:以一首儿童诗为例学生创作:结合生活实际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创作一首儿童诗。
2. 答案示例:我的梦想漂亮的彩虹为我搭起一座桥我要走过那座桥去寻找心中的宝藏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儿童诗作品,学生基本掌握了儿童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仍存在想象力不足、表达不清等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儿童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开展家庭作业分享活动,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不断进步。
《儿童诗》教案
![《儿童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26e84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2.png)
《儿童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儿童诗》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春天的故事》、《童年的梦》、《晚上的星星》三首诗歌,以及与之相关的阅读和课后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首儿童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儿童诗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掌握三首儿童诗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春天的美景,引入《春天的故事》。
2.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春天的故事》,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
(2)学生跟随老师朗读《春天的故事》,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采用同样的方法,讲解《童年的梦》和《晚上的星星》。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仿写一首儿童诗,要求运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
(2)分组朗读三首诗,互相评价,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故事》形象:春姑娘、燕子、小草情感:喜悦、欢快2. 《童年的梦》形象:小船、风、星星情感:怀念、憧憬3. 《晚上的星星》形象:星星、月亮、夜空情感:宁静、美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三首儿童诗,选择一首进行仿写。
(2)结合课堂所学,为《春天的故事》绘制一幅插图。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三首儿童诗,让学生掌握了基本内容,提高了朗读和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儿童诗,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组织一次儿童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创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这是诗歌教学的核心,要求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领悟诗歌的内涵,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儿童诗创作指导教案精编版
![儿童诗创作指导教案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2cbcefb14e852459fb573c.png)
教学内容:儿童诗创作指导一、教学目标:欣赏儿童诗,体会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作儿童诗。
二、教学重难点:诗歌语言的表达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并学写儿童诗,你们一定想知道什么是儿童诗吧,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儿童诗。
2、欣赏儿童诗(一)出示各种儿童诗,指名学生读,体会儿童诗的乐趣。
(二)学生自由欣赏教室里的儿童诗,并说说哪些诗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讨论:你觉得儿童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四)小结:儿童诗就是用诗歌的语言来描绘儿童眼中的世界。
小到一块橡皮、一根牛皮筋,大到整个地球、整个宇宙,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常常会显得与众不同。
橡皮可以说是帮助我们纠正错误的老师,牛皮筋是我们欢蹦乱跳的田野,地球是哺育我们人类成长的母亲,宇宙却是我们梦中的天堂。
我们如果用儿童诗来描绘我们心中的世界,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3、学写儿童诗歌(一)补充句子眼睛打开窗,让鲜艳的花瓣吹进来,让翠绿的树叶飘进来,让珍贵的鸟儿飞进来,让轻飘飘的白云靠近来,让〈〉的〈〉进来,让〈〉的〈〉进来,让〈〉的〈〉进来,让〈〉的...(二)补充片段我问我问美丽的鲜花:怎样才能芳香醉人?鲜花轻轻地回答:敞开自己的心……(三)试编儿童诗1)你的语言就像眼睛一样闪亮,下面我们就用“眼睛”为题,一起来创作一首儿童诗。
2)看到眼睛一词,你会想到什么?(眼睛会发亮,由这个特点想开去,你会想到哪些有关的事物?预设:星星、月亮、太阳,它们是谁的眼睛?露珠,是谁的眼睛?灯火、湖泊,它们是谁的眼睛?3)请同学们再想开去,你可以当谁的眼睛?(预设:我是老师的眼睛,告诉老师班里的一切,我是奶奶的眼睛,帮奶奶穿针,告诉奶奶窗外最美的风景)4)看,一首小诗出炉了,请同学们读读:《眼睛》/太阳是天空的眼睛,/灯火是大地的眼睛,/露珠是花瓣的眼睛,/我是奶奶的眼睛,/我要告诉奶奶窗外最美的风景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用想象的方法来创作儿童诗,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的方法来进行儿童诗创作。
《儿童诗》教案
![《儿童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74765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6.png)
《儿童诗》教案教案:《儿童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儿童诗》。
本课包括三首儿童诗:《小池》、《春晓》和《悯农》。
这些诗歌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农民劳动的尊重。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的诗歌。
2. 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的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景色,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美丽的景色吗?这些景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解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
4. 翻译诗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诗歌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己喜欢的景色。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和感受。
7. 汇报展示: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3. 《悯农》悯农辛勤劳作粒粒皆辛苦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课文中的诗歌。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诗歌,并写在练习本上。
3. 请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诗歌进行创作,并将作品写在练习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儿童诗作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59685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5.png)
儿童诗——《儿童诗两首教案》教学对象: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欣赏儿童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习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内容:1. 诗歌《夏天的夜晚》2. 诗歌《小池》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诗歌文本3. 绘画材料(如彩笔、水粉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环境,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夏天的感受。
二、诗歌欣赏《夏天的夜晚》(10分钟)1. 朗读诗歌《夏天的夜晚》,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解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夏夜的美景。
三、诗歌欣赏《小池》(10分钟)1. 朗读诗歌《小池》,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 解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小池的生机勃勃。
3. 讨论:你们在小池边还看到了哪些生物?它们在做什么?四、诗歌创作(10分钟)1.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首关于夏天的诗歌。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学习。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应用于实际。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优秀的儿童诗,拓展视野。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诗歌欣赏过程中的反应,了解他们对诗歌的喜爱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搜集学生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看法和建议。
六、诗歌创作与表演(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诗歌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
2. 邀请学生自愿上台表演自己的诗歌,其他学生欣赏并给予掌声。
3.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
七、诗歌绘画(10分钟)1. 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夏日景色,用绘画材料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鼓励。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学习。
八、课堂小结(5分钟)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应用于实际。
四年级儿童诗创作计划教案
![四年级儿童诗创作计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8f39d3f78a6529657d5349.png)
三、 方法指导
(一)介绍比喻法的特点
1、 儿童诗中采用了大量的比喻,突出事物的特点。在儿童诗中,大多采用暗喻,没有
明显的比喻词,如“像”“好像”“仿佛”等。我们常常用“是”来表示。比如“快
乐是一只只风筝”。
2、 比喻法的运用关键在于能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物体进行比喻。比如把云比成画家、
小捣蛋就很符合云在天空中飘来飘去、变化多端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细
首《摇篮》也是这样写的。
程
5、 出示《摇篮》,读一读。
三、 仿写
1、 句子仿写《赵州桥》,根据答案写问题。
2、 整首诗仿写
运用问答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事物。
教学内容 学习假设法
课时 第 11 课时
一、 欣赏上一课时的优秀作品
二、 学习假设法
1、 出示二年级课文《假如》,齐读。介绍:这首诗运用的方法我们成为假设法。小作者
诗情画意,符合我们班的特点,大家想一想,取一个什么名字呢?你为什么要取这
活
个名字?小组讨论。
动
2、 全班讨论。把各小组取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大家来筛选。
三、 筛选和修改自己的优秀作品
过
1、 每个同学选出自己创作的最满意的 2——3 首儿童诗,抄写下来,交给老师检查。
2、 老师进行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
程
6、 出示:
春天来了吗
二、
春天来了吗? 去问柳枝上的嫩芽。 春天来了吗? 去问小河里的水花。 春天来了吗? 去问池塘里的花鸭。 春天来了吗? 去问梁上的燕子妈妈。 这首诗从植物、河流、动物几个不同的方面写出春天的美好,写了四个结构相 同的段落。 仿写。 1、 段落仿写。 我来了 春天,用第一个嫩芽 说:我来了。 夏天, 说:我来了。
儿童诗教案范文
![儿童诗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232761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7.png)
教案范文:《小松鼠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定义,认识儿童诗的魅力和重要性;2、学习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3、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培养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形式和语言特点;2、发挥想象力,创造生动的形象和情境;3、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提高表达水平。
三、教学难点:1、如何启发学生的诗歌创作兴趣和热情;2、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语言,创造与主题有关联的意象和情感;3、如何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四、课前预习:1、了解小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阅读相关资料和图片;2、思考小松鼠的性格和行为,想象小松鼠生活的故事;3、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编写诗歌初稿。
五、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诗歌?” "诗歌有哪些特点和意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呈现主题:介绍小松鼠的形象和故事,讲述小松鼠的聪明与勇敢,受到其他森林动物的喜爱和尊重。
3、创作初稿:教师为学生展示一篇描述小松鼠的诗歌,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特点,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小松鼠的印象和想象,创作自己的诗歌初稿。
小松鼠啊小松鼠,你是森林中的宝。
清晨跳起来,吃上一顿早餐。
爬上树梢,四处张望。
啊!你发现了什么?是不是老鹰?你快躲进洞里,等待危险的过去。
……4、讨论评价: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创作,讨论诗歌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给予鼓励和评价,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5、重新作品:听取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修改自己的诗歌作品,强化意象和情感表达,让诗歌更加生动和精彩。
6、展示欣赏:学生朗读自己的诗歌作品,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感受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七、作业1、背诵自己所写的诗歌作品;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描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3、了解一位著名的诗人,介绍其代表作品和创作思想。
八、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儿童诗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和能力,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儿童诗教案模板5篇
![儿童诗教案模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f290b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2.png)
儿童诗教案模板5篇儿童诗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儿歌,能够熟悉六一儿童节是一个国际的节日,全世界儿童都是一家。
2.能咬字清楚地朗读儿歌,并在角色嬉戏中大胆地表演儿歌内容。
3.感受国际儿童节的气氛,宠爱与同伴一起共享节日的欢乐。
4.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5.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开心、合理地过节。
活动预备:图片人偶、图画、ppt活动重难点:1.重点:初步感知儿歌,能够熟悉六一儿童节是一个国际的节日,全世界儿童都是一家。
2.难点:能清楚地朗读儿歌,并在角色嬉戏中大胆地表演儿歌内容。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今日有一位跟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做李小华。
他想带小朋友们一起去玩,你们想不想去?二、感知儿歌情景,理解儿歌内容。
1.分段感知儿歌情景并理解。
第一段:李华带大家来的第一个地方有什么?出示图片:彩虹(一道彩虹天上挂)提问:它像什么?桥(似乎桥上两边架)李华从桥上走过去,走过去干嘛呀?咦,谁消失了?——有美国的小朋友、有日本的小朋友、还有我们班好多小朋友们。
原来他是为了迎接各国的好娃娃。
其次段:我们来跟不同国家的小朋友打招呼吧!你好呀,美国的小尼娜,你好呀,日本的小樱花,我是中国的李小华,欢送你们来到咱国家。
第三段:你知道他们来咱国家干什么吗?由于有一个属于不同国家每一个小朋友的节日,李小华邀请他们一起来庆祝这节日。
小朋友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国际儿童节。
李小华说:庆祝六一儿童节,手拉着手笑哈哈,我们都是好朋友呀,全世界儿童是一家。
小朋友们,你们欢送这些国家的儿童来我们国家过六一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儿歌吧!儿歌的名字是《全世界儿童是一家》。
2.倾听并朗读先听教师为大家朗读一遍,然后全班小朋友一起朗读一遍。
小朋友们读的不错,但是我们要把樱花读清晰哦。
三、分角色表演儿歌,感受儿童节的气氛。
你们喜爱儿歌里面的什么或者人物呀?能不能演一演?待会我们来玩我是小小表演家的嬉戏,当教师念一句儿歌内容,你们在座位上通过你们的想象来表演出来。
(完整版)儿童诗创作教案
![(完整版)儿童诗创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d2cf5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2.png)
(完整版)儿童诗创作教案《学写儿童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写儿童诗》来源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材分析: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第二个板块“与诗同行”中提出了“自己动手写写诗”的活动建议。
其中提供了两首同龄人的诗《致老鼠》《爸爸的鼾声》,可作为引导学生欣赏儿童诗和感受儿童诗特点的阅读材料,而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又为学生提供了创作儿童诗的平台。
对于儿童诗的特点,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这节课就重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调动已有的生活积累进行儿童诗的创作,从中领悟出一些儿童诗的写法。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1、降低习作难度,激发创作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忆儿童诗的特点,模仿说诗句,补充诗句等力求让学生在与伙伴的交流中自然感知、了解儿童诗的基本特点,降低习作难度,激发创作热情。
2、把握教材特点树立开放意识教师心中必须有整体、全体意识,建立开放式的语文教学。
到了高年级应该让孩子们能独立创作诗,愿意用诗的这种表达方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欣赏体味,激活想象等形式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体会怎样创作儿童诗,力争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得以充分展示,发挥自身优势,拥有施展才华的充分的空间。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交流起来的教学环节。
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而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能自主选题,发挥想象,创作简单的儿童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赏析,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初步掌握儿童诗的创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创作儿童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儿童诗》教案
![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儿童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92a57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f.png)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了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的重要性。
而《儿童诗》作为一种优秀的儿童文学形式,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本文将以一份《儿童诗》教案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儿童诗》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
一、教案概况这份《儿童诗》教案适用于3-6岁儿童,旨在通过朗读儿童诗歌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诗歌给人带来的美好与愉悦,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案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以韵脚启蒙2.诗歌朗读3.自由创作二、以韵脚启蒙教案以韵脚启蒙,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比较不同韵脚的词语,培养他们对于韵律的感知能力,从而为后面的诗歌朗读打下基础。
例如,老师可以拿着两个相似的物品,比如苹果和橙子,然后给孩子们两个词分别是“脆”和“甜”,让他们一起想一下,哪个词可以和“苹果”搭配,“橙子”呢?经过一番比较,孩子们会发现“甜”和“橙子”搭配比较好,“脆”和“苹果”搭配比较好。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意识到,诗歌里的韵脚可以让诗歌听起来更加美妙。
三、诗歌朗读接下来,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儿童诗歌,比如《小兔子乖乖》、《梦幻数学》等,让孩子们一起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强化韵律感。
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把诗歌读成歌谣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韵律。
2.细致感知情感。
老师可以在讲解诗歌时注重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诗歌所带来的美好情感。
3.尊重孩子选择。
孩子们在朗读过程中,可能会有自己喜欢的诗歌,老师可以尊重他们的选择,让他们更加自由地感受诗歌的美好。
四、自由创作教案对于孩子们的创作能力也进行了考虑。
在诗歌朗读后,老师可以邀请孩子们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小诗。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作能力,还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诗歌所带来的美好与快乐。
老师可以在鼓励孩子们创作的同时,适当给予指导和引导,让他们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小诗。
《儿童诗》教案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诗歌,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儿童诗教案
![儿童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6df8b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e.png)
儿童诗教案《儿童诗》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儿童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帮助学生掌握儿童诗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儿童诗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儿童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儿童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创作方法。
欣赏法:欣赏优秀的儿童诗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语言、节奏、韵律等。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儿童诗的主题、内容、形式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儿童诗,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儿童诗歌朗诵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画面和诗歌内容。
(2)提问学生:“你们喜欢听儿童诗歌吗?”“儿童诗歌有什么特点?”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儿童诗。
讲授新课 (1)讲解儿童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
它具有以下特点:语言简洁明快:儿童诗的语言简洁、生动、形象,易于儿童理解和接受。
节奏韵律感强:儿童诗的节奏韵律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儿童记忆和吟诵。
内容丰富多彩:儿童诗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自然、生活、情感、想象等方面,可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形式多样灵活:儿童诗的形式多样灵活,包括儿歌、童谣、儿童诗等,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兴趣进行选择。
(2)讲解儿童诗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儿童诗的创作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有趣的事物,为创作提供素材。
发挥想象: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形象和情节,使诗歌更具吸引力。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注意节奏韵律:注意诗歌的节奏韵律,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和吟诵。
1. 2. 3. 1. 2. 1. 2. 3. 4. 1. 2. • • • • • • • •反复修改:反复修改诗歌,使诗歌更加完美。
小小诗人的创作(幼儿园教案)
![小小诗人的创作(幼儿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91203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c.png)
小小诗人的创作(幼儿园教案)教案:小小诗人的创作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应能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诗歌创作技巧,启发他们对语言表达的兴趣和创造力。
年龄段:3-5岁教学时长:40分钟教学材料:白纸、彩色笔、图片卡片、诗歌示范。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老师出示一张画有孩子、动物、自然景象的图片卡片,与幼儿一起观察,引发幼儿对于图画中事物的描述。
- 老师提问:“你们觉得这张图片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鼓励幼儿用简短的词语回答。
2. 诗歌欣赏(10分钟)- 老师选择一首简短的儿童诗歌进行朗读,并通过视频或音频的形式展示给幼儿。
- 老师请幼儿仔细聆听,并随后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听到的诗歌中的音乐感、情感以及一些有趣的词句。
3. 诗歌创作示范(10分钟)- 老师出示一份已经写好的简短儿童诗歌,并将其放在黑板上或幼儿可见的位置。
注重选择简单、易懂的词汇。
- 老师逐句解读诗歌内容,引发幼儿对于诗意的思考。
可以配合手势或动作,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
4. 创作时间(15分钟)-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张白纸和彩色笔。
- 老师告诉幼儿,现在轮到他们成为小小的诗人,鼓励他们在纸上写下自己的诗句。
- 提示幼儿可以写关于图片内容的诗句,或者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场景,允许他们自由发挥。
5. 分享与表演(10分钟)- 鼓励幼儿将自己创作的诗句用口头表达的方式与全班分享。
- 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幼儿站出来表演自己的诗句,提供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表达信心。
6. 总结(5分钟)- 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询问他们对于诗歌创作有何感受和体会。
-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尝试创作诗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幼儿们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创作诗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诗歌创作是培养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激发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和热爱。
在课堂中,老师应注重积极鼓励和肯定,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成长。
幼儿仿编诗歌教案
![幼儿仿编诗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bb673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1.png)
幼儿仿编诗歌教案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而幼儿仿编诗歌教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
本文将讨论幼儿仿编诗歌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并围绕这些内容展开讨论。
一、教学目标幼儿仿编诗歌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优秀的诗歌作品,并且进行仿编,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对美感的敏感度。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诗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选取一首简短而优美的儿童诗歌进行朗诵。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节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
2. 学习诗歌结构接下来,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些常见的诗歌结构,如五言绝句、七绝、五言律诗等。
通过解说和例示,让幼儿了解每种结构的特点。
可以通过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模仿创作在学习了诗歌结构之后,教师可以选取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并与幼儿一起分析其诗歌元素、诗意表达和韵律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们会逐渐了解如何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4. 创作实践接下来,教师可以给予幼儿一些创作的机会,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仿编创作。
可以提供一些话题或主题,帮助他们开始写作。
并且在写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5. 朗读和分享一旦幼儿完成了自己的诗歌创作,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进行朗读和分享。
通过朗读和分享,幼儿能够在表达中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得到他人的欣赏和认可,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评价在幼儿仿编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对幼儿的学习和创作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创造力以及对诗歌结构的理解程度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朗读表现和听众的反馈来评价幼儿的表达能力。
然而,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幼儿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反思,以更好地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小的希望》儿童诗创作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小的希望》儿童诗创作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e6af3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c.png)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小的希望》儿童诗创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素材,谈谈自己的希望,鼓励学生谈出新意,而不是天马行空地空想。
2.学习运用“植物嫁接法”把自己心中的希望嫁接在大自然的景物上,赋予景物生命的力量,在“物化”中表达自己的心声。
教学过程:一、希望畅想师:有希望就有梦想,同学们心中一定有很多的梦想,有梦的明天是美好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自己的世界与你的朋友们谈谈你的希望好吗?(板书:希望)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希望… …/当你高兴的时候,你希望… …/当你后悔的时候,你希望… …/你看到… …会希望… …你听到… …又会希望…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交流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
)师:希望从生活中来,希望在生活中长大。
因为我们有希望,所有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充实。
二、移花接木1.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随即板书可以引发思考的事物教学中的简要记录:眼睛——希望不再近视同桌——希望变得勤奋好学翅膀——希望飞得高看得远口袋——希望有机器猫的万能口袋… …2.教师点拨找到你希望中的奇特点,在希望中要包含美好;在希望中学会讲述一点道理。
指名答——你希望中的美好与奇特。
3.范诗赏析小小的希望我有一个小小的希望。
我希望能有那么一天:小鸟能听懂我的话,我也能学会讲小鸟的话。
那样,我就可以告诉它们:“不要往那边飞,有个猎人正举着枪;也不要到这里来,这里张着捉鸟的网!”我希望和小鸟一起飞,到没有危险的地方。
我躺在林中的草地上,望着绿叶间的小鸟,用我们彼此都能听懂的话,交谈着永恒的春天、树林,还有越来越多的花园… …⑴自由读,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因此,他的希望是。
⑵说说这首诗中的希望的美好与奇特:希望人类爱护小鸟、美化环境;小鸟懂得人类的语言,我和小鸟可以自由的交流。
⑶诵读4、找到与事物的联系点,例如从看到人类伤害小鸟,想到自己能讲话,如果小鸟能说话,美好的希望可以实现。
那么可以说些什么?根据这个创作的思路,再次说说自己的希望。
儿童诗歌教案
![儿童诗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d45a8d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c.png)
儿童诗歌教案教案目标:1. 引导儿童了解什么是诗歌,并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儿童的诗歌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创作出简单的儿童诗歌。
3. 提升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准备几首儿童诗歌的范例,如《小青蛙》、《月亮代表我的心》等。
2. 翻译一些儿童诗歌,以方便教学解释和理解。
3. 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或图片卡片,用于诗歌分析、理解和创作。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导儿童观察一些关于儿童诗歌的图片,让他们尝试描述图片内容和表达感受。
2. 师生互动讨论,引导儿童总结出诗歌的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情感表达等。
【理解诗歌】1. 展示一首儿童诗歌的图片,引导儿童观察图片,同时读出这首诗歌。
2. 与儿童共同分析这首诗歌,例如,诗歌中作者想传达的情感是什么?诗歌中用到了哪些具体的形象描写?为什么作者会选择这样的韵律和节奏来表达?等等。
3. 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可以画画、写字、说话等方式呈现。
【创作诗歌】1. 引导儿童观察准备好的范例诗歌,分析其结构、韵律和意象表达。
2. 提供一些诗歌创作的思路,如以动物、自然、家庭、朋友等为主题,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作属于自己的儿童诗歌。
3. 分组让儿童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1. 引导儿童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2. 督促儿童将课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鼓励他们多读、多写、多欣赏诗歌。
3. 收集儿童的作品,制作成诗集或展示板,以激励和鼓励儿童更多地参与诗歌创作和阅读。
小学 儿童诗 教案
![小学 儿童诗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169bb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6b.png)
小学儿童诗教案教案标题:小学儿童诗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儿童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儿童诗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3. 引导学生欣赏儿童诗的美。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创作出简单的儿童诗。
2.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儿童诗的内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种类型的儿童诗,包括有趣的、富有情感的等。
2. 准备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儿童诗。
3. 准备一些简单的创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儿童诗的创作。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呈现一首有趣的儿童诗,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让学生观察儿童诗的特点,如押韵、节奏感等。
核心活动:1. 学习儿童诗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如押韵、对仗等。
2. 分析儿童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3. 练习儿童诗的朗读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4.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儿童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5. 鼓励学生进行儿童诗的创作,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设定不同的要求。
总结活动: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互相欣赏和鉴赏。
2.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儿童诗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儿童诗的朗读比赛或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 组织学生参观诗歌朗诵会或文学艺术展览,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课堂讨论、朗读和创作等方面。
2. 评价学生对儿童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儿童诗的学习和兴趣培养。
《儿童诗写作指导》教案
![《儿童诗写作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40237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4.png)
《儿童诗写作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儿童诗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 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儿童诗的定义与特点2. 儿童诗的写作技巧3. 儿童诗的创作步骤4. 儿童诗的欣赏与评价5. 实践练习:编写儿童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儿童诗的基本特点、写作技巧和创作步骤。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想象力、情感和语言表达编写出富有创意的儿童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儿童诗的定义、特点、写作技巧和创作步骤。
2. 示范法:教师展示优秀儿童诗作品,分析其优点和特色。
3. 实践法:学生动手编写儿童诗,教师进行指导与评价。
4. 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写作心得,共同提高。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儿童诗相关资料、优秀作品示例、写作指导书籍。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创作热情。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引导:让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激发对儿童诗的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儿童诗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儿童诗的基本概念。
3. 写作技巧讲解:教授儿童诗的写作技巧,如想象力运用、情感表达等。
4. 创作步骤讲解:介绍儿童诗的创作步骤,如选题、构思、写作等。
5. 优秀作品欣赏:展示优秀儿童诗作品,分析其优点,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6. 实践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动手编写儿童诗。
7. 学生作品展示:挑选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8.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拓展学生对儿童诗的了解和创作思路。
七、作业布置2. 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自己创作的儿童诗,思考如何改进。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展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品质量:评价学生创作的儿童诗在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的质量。
3. 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了解学生对儿童诗的兴趣程度。
仿写儿童诗《我想》教案
![仿写儿童诗《我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dfb64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8.png)
仿写儿童诗《我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儿童诗《我想》,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学会仿写儿童诗。
3.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儿童诗《我想》,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语言特点。
3. 进行儿童诗仿写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儿童诗《我想》,感受诗歌的美。
难点: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行儿童诗仿写。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
2. 示范法:教师进行儿童诗仿写示范。
3. 练习法:学生进行儿童诗仿写练习。
4. 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交流,教师进行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儿童诗,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学习诗歌《我想》: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3. 分析诗歌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歌的韵律特点。
4. 分析诗歌语言特点:让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5. 教师示范仿写:教师根据诗歌《我想》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行仿写示范。
6. 学生仿写练习:让学生根据诗歌《我想》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行仿写练习。
7. 展示和评价: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教师进行指导。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儿童诗的其他形式,如儿歌、摇篮曲等。
2. 引导学生尝试创作不同形式的儿童诗,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七、教学实践:1. 组织一次诗歌创作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
2. 邀请家长参加,共同欣赏学生的诗歌作品,增进家校互动。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诗歌作品,关注学生的创作思路、语言表达和诗歌形式。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诗歌创作,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兴趣。
九、教学资源:1. 收集儿童诗的相关资料,如诗歌书籍、网络资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写儿童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写儿童诗》来源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
教材分析:
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第二个板块“与诗同行”中提出了“自己动手写写诗”的活动建议。
其中提供了两首同龄人的诗《致老鼠》《爸爸的鼾声》,可作为引导学生欣赏儿童诗和感受儿童诗特点的阅读材料,而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又为学生提供了创作儿童诗的平台。
对于儿童诗的特点,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这节课就重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调动已有的生活积累进行儿童诗的创作,从中领悟出一些儿童诗的写法。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降低习作难度,激发创作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忆儿童诗的特点,模仿说诗句,补充诗句等力求让学生在与伙伴的交流中自然感知、了解儿童诗的基本特点,降低习作难度,激发创作热情。
2、把握教材特点树立开放意识
教师心中必须有整体、全体意识,建立开放式的语文教学。
到了高年级应该让孩子们能独立创作诗,愿意用诗的这种表达方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欣赏体味,激活想象等形式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体会怎样创作儿童诗,力争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点得以充分展示,发挥自身优势,拥有施展才华的充分的空间。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交流起来的教学环节。
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而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能自主选题,发挥想象,创作简单的儿童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赏析,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初步掌握儿童诗的创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创作儿童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
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让童言自然地流淌,童心尽情地表达。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聊诗激趣,导入课题(1分钟)
同学们,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儿童诗则是诗歌王国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是诗歌王国里的小精灵,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儿童诗的世界,去亲近这个小精灵。
(板书课题)
二.赏诗引路,捕捉诗意
(一)赏读儿童诗《爸爸的鼾声》(5分钟)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简短的儿童诗,你们试着读一读。
(出示儿童诗《爸爸的鼾声》)
爸爸的鼾声
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
使我想起
美丽的森林
爸爸的鼾声
总是断断续续的
使我担心火车会出了轨
咦
爸爸的鼾声停了
是不是火车到站了
你们喜欢这首小诗吗?你喜欢哪一句?同学们,请齐读第二句,说说作者由
爸爸的鼾声想到了哪些事物?这样写美吗?这首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充满想像。
(师相机板书:充满想象)
2、在儿童诗的世界里,看似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往往因为想象而使它们有了传神的诗意。
3、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儿童诗《爸爸的鼾声》。
(二)赏读儿童诗《不学写字有坏处》(6分钟)
1、儿童诗不仅充满想象,而且富有童趣,老师这里有一首非常经典的儿童诗,出示儿童诗《不学写字有坏处》。
不学写字有坏处
小虫写信给蚂蚁,
他在叶子上咬了三个洞,
表示()()()。
蚂蚁收到他的信,
也在叶子上咬了三个洞,
表示()()()。
小虫不知道蚂蚁的意思,
蚂蚁不知道小虫的念想,
怎么办呢?
2、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小诗,猜一猜小虫和小蚂蚁说的分别是哪三个字?
师:你们的想像真有趣,这首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富有童趣,你喜欢吗?(板书:富有童趣)
3、小结。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经常可以看到草叶上有小虫子和小蚂蚁咬的洞。
这些自然现象,我们早已司空见惯。
如果针对这些普通的现象,展开丰富的想象,你也能写出一首首充满童趣的小诗来。
(三)赏读儿童诗《小蚱蜢》(8分钟)
其实,儿童诗不仅充满想象、富有童趣,还巧妙的运用了修辞手法。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小蚱蜢》。
出示诗歌,并抽生读:
小蚱蜢
小蚱蜢,
学跳高,
一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弹,
脚一翘,
哪个有我跳得高!
草一摇,
摔一跤,
头上跌个大青包。
1、这首诗有趣吧?作者有没有运用修辞方法呢?正是因为作者巧用修辞,才把这首诗写得既生动又有趣。
(板书:巧用修辞)
2、你能说说吗,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
3、请同学们诵读下面两首诗,看看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使诗歌生动有趣的?
爸爸的呼噜
呼噜噜,
呼噜噜,
爸爸打呼噜。
小宝宝听了,
连忙躲进被窝大叫,
打雷了!打雷了!
云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
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忘了回家
4、为了让诗歌生动有趣,还可以采用多种修辞方法。
它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巧妙地选择,灵活地运用。
三、激发想象,萌生诗意(6分钟)
1、写好儿童诗最主要的是要有丰富而大胆的想象,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
想象力,先让我们来做个热身运动吧!
2、让我们走进魔法训练营。
出示:“○”
看到“○”,你想到了什么?
3、师:有一个孩子,他由“○”他想到了“蛋”,由“蛋”他想到了:
出示
蛋
这个鸡蛋不圆嘛!
也可以滚吧?
滚呀滚
啪嗒……
师:想想看发生什么事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回答)
师:从蛋里跑出的是一个个惊喜!你们的回答更让我惊喜!
4、师:有一个女孩,看到这个“○”,她想到了眼睛,也写了一首诗,不过,她要请我们同学帮忙写完,行吗?
(1)出示:
是天空的眼睛,
是春天的眼睛,
奶奶的眼睛看不清,
是奶奶的眼睛。
……
学生自由填诗。
(2)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这首我们自己创编的儿童诗自由地读一读。
四、尝试创作,步入诗境(12分钟)
1、在刚才的训练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写诗的方法,增添了一些童趣。
产生了丰富的想像力,我觉得你们都是一个个小诗人,想不想自己动笔写写儿童诗?
敢不敢尝试一下?敢不敢挑战自己?
2、有一次,爸爸打了一个大喷嚏,这很正常吧。
可是我们的小诗人把他打喷嚏的样子用诗描绘了下来,他是怎么描绘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出示诗歌)
看——张大嘴巴,
抽动鼻子,
闭上眼睛,
爸爸打了一个大喷嚏。
师:他写得像吗?写得好吗?可小作者觉得写得还不够传神,于是又往下写了一句:
吓得妈妈站住脚,
师:你能继续帮他往下写吗?
吓得我
吓得小猫
吓得小狗
吓得汽车
……
师:我们把这些诗句连起来,就成了一首有趣的儿童诗,不信,大家连起来一起读一读。
3、许多优秀的歌曲,本身就是一首美妙的诗。
如歌曲《母亲》,出示诗歌。
你入学的新书包,
有人给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伞,
有人给你打。
你,
有人。
你,
有人。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继续往下写吗?看谁写得又多又好。
4、展示交流学生的作品。
五、总结(1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儿童诗,愿儿童诗这颗梦想的种子能够播撒在你们的心田,希望同学们在童诗的天地里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遨翔,
最后成为一个个童诗高手,不过,只有多看多想多写,才是创作成功的秘诀哟!
六、作业布置
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诗,每一个心动的瞬间,每一个精彩的片断,都是精彩的诗歌。
相信我们班的同学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请同学们课后自由命题,创作一首有趣的儿童诗。
附:板书设计
学写儿童诗
充满想象
富有童趣
巧用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