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教案)
1.1.1物质的变化教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1.1.1 物质的变化一、教学内容: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二、单元知识架构图三、本节知识架构图四、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2.能运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五、教学过程(一)组织候课:1、入室即静,坐姿端正,精神抖擞。
2、课本、周内课时练2、练习本(打开),双色笔(脱帽竖放),组长准备日清本。
3、看PPT 本单元知识树及本节知识树,准备上课。
走进化学世界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3走进化学实验室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化学药品的取用 给物质加热 仪器的连接、洗涤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定: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现象:形状、形态改变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现象:发光、放/吸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沉淀(二)辅助环节:1、讲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物质无时无刻地都在发生着变化,比如:老师手中的粉笔,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变短,铁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锈,湿衣服在阳光下慢慢变干。
这些变化在化学上如何定义和分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2、板书课题: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1.1.1 物质的变化3、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2)能运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出示自学指导:默读教材P6-8“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相关内容,边看边理解。
1.细读黑体字部分,用黑笔勾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及知识要点,不懂的地方用红笔标出;2.实验部分,先看P6页“方法导引”,再结合图片及P7页“试验记录”阅读实验过程。
5分钟后指名检测(口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及判断依据,然后观看实验演示视频,比比看谁能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三)先学环节: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认真自学,教师巡视(目光+走动),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在认真自学,个别不在状态的小声提醒。
化学初中教案物质的变化

化学初中教案物质的变化
主题: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改变和化学变化两种形式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发生的是物理改变还是化学变化
3.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教学重点:
1.物质的变化形式
2.物理改变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学难点:
1.能够准确判断实验现象,判断是物理改变还是化学变化
2.对物质变化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玻璃棒等
2.实验物质:水、铁、铁粉、铜、氧等
3.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次课程内容,回顾物质的定义和性质
二、讲解
1.向学生介绍物质的变化形式,包括物理改变和化学变化
2.通过实例解释物理改变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
1.展示实验现象,如加热铁片发生变色、铜绿变成黑色等
2.请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发生的是物理改变还是化学变化
四、总结
1.与学生一起总结物质变化的特点和基本性质
2.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断物质发生的是物理改变还是化学变化
五、作业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并在生活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变化现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了物质的变化形式及其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在今后教学中,应更多注重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化学物理变化本质教案

初中化学物理变化本质教案课程内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授课对象:初中生教学目标:1. 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区别;2.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所涉及的分子结构和能量变化;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变化。
教学重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理解;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试管、量筒、试剂等;2. PowerPoint 投影仪;3. 教学视频或案例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展示一段化学和物理变化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对变化的思考;2. 引导学生讨论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导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通过 PowerPoint 展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及其特征;2. 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强调分子结构和能量变化的重要性;3. 举例说明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让学生加深理解。
三、实验与讨论(20分钟)1. 设计实验,观察并记录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的变化现象;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并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变化的本质。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特征;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变化现象,激发他们对化学和物理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观察家庭中的一种变化现象,并写下观察和分析报告。
教学反思:1.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2.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3. 在布置作业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对化学物理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物质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冰融化实验,这个操作将演示物理变化的基本原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本质区别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物质变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科学思维:训练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等,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现象保持好奇、质疑、探究的态度,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未知。
4.科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物质变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变化的类型和特点。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课程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然而,在问题的设计上,我意识到可以更加具体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经验,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5.团队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九年级化学教案)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教案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回答:桌椅、灯管、黑板、投影仪、电视机等。
回答:空气、水、木头、石头、砂子等。
思考
记录
通过学生的回答,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
学生在渴望得到解答时,教师可引进化学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我们学习化学,首先要学习和研究观察实验的方法。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理解并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
初步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内涵;
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思想教育:了解化学发展史及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树立为祖国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现象(发光、放热、生成沉淀或气体等)
1.有几种物质生成
2.生成物的色、态、味等
【问题讨论】
物质是怎样发生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几种形式?
【演示实验】水的沸腾
加热盛有少量水的试管至沸腾,将洁净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投影】给出观察记录的结果及规范要求。
(内容同观察记录)
【演示实验】胆矾粉碎
将块状胆矾研碎
【引入】
如何观察和记录化学实验呢?
【投影】从三方面观察
பைடு நூலகம்思考并记录:
变化前观察——变化时观察——变化后观察——
思考并记录的内容同投影。
让学生认识观察时的记录是十分必要的。
详细、准确而又真实地记录是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前提。
变化前观察
变化时观察
初中化学基本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基本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基本变化过程;2. 掌握物质的三种基本变化方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核变化;3. 能够描述和区分三种基本变化方式;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基本变化过程;2. 物质的三种基本变化方式的区分。
【教学难点】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2. 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教学准备】实验室器材、化学试剂、PPT课件、教学实验指导书、学生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呈现各种物质的变化现象引起学生兴趣,引出化学基本变化的相关知识。
二、讲解1.介绍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核变化的概念及特点;2.举例说明不同类型变化的特点和区别。
三、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物质的物理变化实验和化学变化实验;2.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四、讨论学生展示实验结果,由学生讨论实验现象,总结物质变化的特点和区别。
五、延伸介绍物质的其他变化方式,如光化学变化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
【课堂总结】总结三种基本变化方式的特点及区别,强调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1.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设计一个小实验,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板书设计】化学基本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核变化【教学反思】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深刻理解物质的基本变化方式,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需要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九年级化学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一)杨成超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教学目标】: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会初步判断一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2.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3。
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师生共同探究,总结】:●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实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身不变,只是粒子之间的间隔运动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很多同学会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混淆,其实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如铜生成铜绿的过程就是化学变化)(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化学变化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发光、放热、也有吸热现象等。
按照原子碰撞理论,分子间发生化学变化是通过碰撞完成的,要完成碰撞发生反应的分子需满足两个条件(1)具有足够的能量和(2)正确的取向。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毒性、活泼性等)●化学变化里一定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里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定义: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表现现象发生,可以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反应发生。
但要注意跟物理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氧)、产生沉淀物等,只是没有新物质生成,这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化学变化(chemical change)在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
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如铁的生锈、节日的焰火、酸碱中和,镁条的燃烧等等。
宏观上可以看到各种化学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特征。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物质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安全措施
实验前要认真检查实验器材和试剂是否完好无损。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和专注,不要分心或做其他事情。
实验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现场和器材,确保安全卫生。
01
02
03
04
07
课程总结与延伸拓展
强调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本质改变,生成新物质,并伴随能量变化。例如,燃烧、生锈等过程。
物质的化学变化
突出物理变化中物质形态的改变,但不改变物质本质。如熔化、凝固、蒸发等现象。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4课时
总结课程内容,进行复习和评估。
第3课时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物质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第2课时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现象。
课程时间
本课程共安排4个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1课时
介绍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实例。
02
物质的基本性质与分类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例如空气和水,食物和棉布,煤炭和石油,钢铁和铜、铝,以及人工合成的各种纤维、塑料等等,都是物质。世界上,我们周围所有的客观存在都是物质。人体本身也是物质。除这些以外,光、电磁场等也是物质,它们是以场的形式出现的物质。物质的种类形态万千,物质的性质多种多样。气体状态的物质,液体状态的物质或固体状态的物质;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矿物与合金;无机物和有机物;天然存在的物质和人工合成的物质;无生命的物质与生命物质以及实体物质和场物质等等。物质的种类虽多,但它们有其特性,那就是客观存在,并能够被观测,以及都具有质量和能量。
热能转换
如物质在受力或运动过程中的动能和势能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教案)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教案)
(1)教学设计
1)教学背景:初三学生在学习了《序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之后,接下来就要学习物质的变化,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也就是学生对化学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之后来学习本节内容此外,本节课在中考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尤为重要。
(2)教学过程
科目:九年级化学(上)课题: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训练技能:变化技能时间:10分钟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课后反思:
设计思路:1、通过漫画导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2、再通过实验将知识点步步深入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揭示知识点这样的教
学设计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大程度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体会实验的乐趣和化学的魅力,并鼓励学生发言。
4、通过挂图小结本节课内容,达到掌握本节课重点的作用。
5、通过对比使学生从本质上学会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自我评价:整堂课体现了变化技能的功能,即通过语言的,情感的,教态的,实验的变化,随时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设计也体现了一定的变化技能类型,课堂设计较为新颖,使用了漫画、实验、挂图、等教学工具,让学生在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化学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认真思考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九年级化学上册1.3物质的变化教案(新版)粤教版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引入物质变化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标准,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 组织课堂活动: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变化类型。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3. 增强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使其能够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发言,主动参与。
5. 提升环保意识:通过学习物质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
2.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 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4.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5. 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氧气。
答案:
1. 点燃:2H2 + O2 = 2H2O
2. 点燃:C + O2 = CO2
3. 加热:Fe + H2SO4 = FeSO4 + H2↑
4. 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对物质变化的概念和判别标准进行思考。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实例中的变化。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提出疑问,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
-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化学变化初中概念教案

化学变化初中概念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2. 掌握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常见现象。
3. 能够运用化学变化的概念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教学重点:1. 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2. 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常见现象。
教学难点:1. 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2. 运用化学变化的概念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实验器材:如蜡烛、铁丝、硫酸铜溶液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物理变化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物理变化吗?物理变化有哪些特点?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引入化学变化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 通过PPT展示化学变化的例子,如燃烧、中和反应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例子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 讲解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随能量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进行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从而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
3.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并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有哪些区别和联系?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例子。
3.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并给大家解释。
五、练习与总结(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化学变化的概念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化学变化概念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练习题,巩固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物理变化的概念,引入化学变化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和课堂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变化的特点和常见现象。
初中化学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2.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掌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3.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2.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三、教学难点
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分;
2.实验中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观察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示意图展示一个燃烧木材和冰块融化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变化有何区别。
2.探究实验:将一小块铁与氧气反应,观察其产生的氧化铁,让学生讨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变化;同时将一团蓝色的石蜡加热,观察其变为透明的现象,让学生讨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变化。
3.总结: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强化它们之间的区别。
4.拓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例子,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并分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情况。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区分不同类型的变化。
六、作业
请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给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生活应用的例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两种变化的区别和特征。
物理和化学变化教案

反思 师,让学生经常看看课本,不要脱离课本。在课堂上时常翻翻书,更好更多的利用好
书本。
1、抄写笔记。
课后
2、随堂练 3、抄写 2 遍文字表达式和化学反应式。 45、明天默写水、二氧化碳、氧化镁、镁(带)、氧气的化学式,以及镁带燃烧的化学反
教 电发光、干冰(固体 CO2)升华、锅炉爆炸(与煤气爆炸做比较区分)。
学 【讲解】如果在变化前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属于物理变化。
【提问】铁生锈后,铁还是原来的铁吗?两者属于同一种物质吗?
过 【讲解】钢铁生锈的变化过程是从原来的物质铁变成了新的物质铁
锈。化学研究的范畴之一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变成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
应式。
6、课本 p5<思考与练习>第 1 题。(做在书上)
7、课本 p29 第 5 题。(做在书上)
程 的运动,这就是物质的化学变化。
【提问】长蜡烛点燃后,为何会越烧越短?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板书】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提问】食物腐败后,能食用吗? 化学型烟花能反复点燃吗? 用粮食酿成葡萄酒,酒能醉人,粮食能醉人吗? 【板书】如:木柴燃烧、大米酿酒、铁钉生锈、铜器生锈、动物呼吸、 煤气爆炸(与锅炉爆炸做比较区分)。
【提问】反应前的物质?反应后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
【提问】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3.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粉末。 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Mg O2 MgO 【提问】反应前的物质?反应后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
本节课的引入有点别扭。每张 ppt 之间的连接还有痕迹,需要进一步推敲。演示实验均
科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案(三篇)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一)(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二)教学准备每组一杯沙子、一杯黄豆,一支蜡烛,一张白纸,一个勺子,一小包白糖'—个筛网。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物质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中,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仔细来研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观察物质的变化(一)出示沙和豆子1、师:只给你沙和豆子,它们在怎样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变化?(生:混合)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否发生了变化?(生:把混合后的沙和豆子与混合前的做个比较)师:所以能否将给你的沙和豆子都混合了?(生:不能,得留一些)师:那我们在混合前分别倒一些沙和豆子在白纸上,观察并记录下它们各自的特点,好吗?师:我们把杯里的沙和豆子混合,看沙和豆子会不会发生变化。
你的猜测是怎样的?师:能有办法看得更清楚些吗?(用筛网分离观察)2、师评价,学习“记录表”(二)出示蜡烛和白糖1、师:蜡烛和白糖在怎样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变化呢?(生:加热)2、师:你能学习前面的观察方法,来说说如何观察白糖加热的变化吗?(生:先观察白糖的特点,然后预测白糖加热的变化,再给白糖进行加热,观察白糖加热过程中和加热结束后的变化。
)3、师:白糖加热比较危险,老师在这儿要给大家个提示(出示“友情提示”,请学生阅读)。
4、师:不要忘了在实验操作中做好记录(出示“记录表”)(三)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变化1、领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依次领取)。
初中化学的变化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的变化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 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通过实验与观察判断物质发生了何种变化;
3. 能够掌握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2. 通过实验与观察判断物质发生了何种变化。
教学难点:
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2. 运用实验与观察来判断物质的变化类型。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等;
2. 实验材料:铁丝、铁粉、铁砂、铁片等;
3. 实验化学品: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
4. 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物质,让学生猜测这些物质是如何变化的,并引入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 实验一:将铁粉加热直至冒火花,观察结果并记录。
让学生讨论这个实验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变化。
3. 实验二:将氧气通入铁粉中,观察结果并记录。
让学生讨论这个实验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变化。
4. 实验三:将氢气通入氧气中,观察结果并记录。
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氧气和氢气混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 总结:让学生总结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并回答几个相关问题。
6.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明确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点,并能够通过实验与观察来判断物质的变化类型。
通过实践操作,增加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中化学物理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物理变化教案学科:化学年级:初中课时:1节课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物理变化的分类和实例;3. 能够描述和解释物理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教学重点:1. 物理变化的概念和特征;2. 物理变化的分类和实例。
教学难点:1. 能够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 能够发现生活中物质的物理变化现象。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实验器材:玻璃杯、水、冰块;3. 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入,如水的冰冻过程或水的沸腾过程,激发学生对物理变化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物理变化的概念和特征,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 讲解物理变化的家常例子,如溶解、冰冻、熔化等。
三、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比如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冰块融化过程,并解释其中的物理变化过程。
四、讨论互动(10分钟)学生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物理变化现象,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理变化的概念、特征和实例,并强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物理变化的小结,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说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理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从生活中观察、发现物理变化现象。
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互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
希望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物理变化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教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
骑马小学王家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⑵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
2.过程与方法
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⑵学会搜集资料,提高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渴望热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⑵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教案参考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差异。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定义。
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点。
3.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实例。
三、教学重点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2. 常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实例。
四、教学难点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点。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定义、特点和实例。
2.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体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差异。
4.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差异。
二、教学内容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点。
3.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实例。
三、教学重点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2. 常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实例。
四、教学难点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特点。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定义、特点和实例。
2.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体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差异。
4.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定义、特点和实例。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体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差异。
5.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差异。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九、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比赛,鼓励创新和团队合作。
初中化学化学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变化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掌握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能够识别和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4.能够应用化学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
1.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3.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
2.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化学变化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二、讲解(15分钟)
1.化学变化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4.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理解化学变化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和假设。
四、练习(15分钟)
1.让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让学生解决一些化学变化相关的问题。
五、归纳总结(10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梳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表示方法,加强记忆和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辅助措施,确保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变化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的区分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烧杯、试管、硫酸铜、锌片、碘酒
2. 图片资料:示意图、实验过程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化学反应的概念,并呈现示意图,引发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强调化学反应发生时会有新物质生成。
2. 通过实验观察硫酸铜和锌片的反应,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特征。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产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四、总结(10分钟)
1. 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强调化学反应的特征和意义。
2.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准备一次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并写出实验过程及反应条件。
六、课堂反思(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提出问题或建议。
以上为初中化学变化教案范本,供参考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教案)
(1)教学设计
1)教学背景:初三学生在学习了《序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之后,接下来就要学习物质的变化,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也就是学生对化学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之后来学习本节内容此外,本节课在中考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尤为重要。
(2)教学过程
科目:九年级化学(上)课题: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训练技能:变化技能时间:10分钟
~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课后反思:
设计思路:1、通过漫画导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2、再通过实验将知识点步步深入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揭示知识点这样的教
学设计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大程度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体会实验的乐趣和化学的魅力,并鼓励学生发言。
4、通过挂图小结本节课内容,达到掌握本节课重点的作用。
5、通过对比使学生从本质上学会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自我评价:整堂课体现了变化技能的功能,即通过语言的,情感的,教态的,实验的变化,随时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设计也体现了一定的变化技能类型,课堂设计较为新颖,使用了漫画、实验、挂图、等教学工具,让学生在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化学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认真思考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