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综合医院的登记数字看出,伯明翰工业居民发生的事
故非常严重,屡见不鲜。事故的发生大多是因为工厂对维修工作
重视不够,以致护栏长期失修;还有不少事故是由于工人衣服松
弛的部分被机器挂住,把不幸的受难者卷进机器,造成可怕的断
肢。——《关于劳动者居民卫生状况的报告(中译本)》
材料二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骡机的发明

是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 测,反馈自学
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效果。
二、小组合作
1、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二:漫画
学科网( 北京) 股份有 限公司
材料一: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 1800 年 1850 年 1880 年 1900 年
纽约 6.4
69.1
191.2 343.7
者 克 伦 普 顿 是 个 纺 织 工 兼 织 工 ; 只 有 …… 瓦 特 有 一 定 的 科 学 知
识……在 19 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
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首先发生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
的资本主义国家。——《世界史·近代史编》
高楼沐浴在雾海,人们在工作间里忍受着痛苦,
在卑微的渴望中呼出垂死的气息……
(二)曼纳哈塔(即曼哈顿)
人行道上挤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
充斥着妇女和商店及展览,
一百万人口,自由和极好的礼仪,嘹亮的声音,热情好客,最勤
劳和友好的年轻人。匆忙和波光粼粼的城市啊!我的城市!
(1) 上述的诗分别表达了对城市的什么态度?
第一个环节:
19 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化对于国家社会的变化与影响;2.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3.掌握工业化产生的文化变革及其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工业化对人类历史的重要意义;2.工业化国家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3.工业化产生的文化变革及其影响。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 工业化对人类历史的重要意义1.工业化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2.工业化引起社会结构的变革;3.工业化影响国际关系,由此引起世界历史的变革。

2.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1.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形成;2.文化人口和职员阶层的出现;3.中下层人口的增加。

3. 工业化产生的文化变革及其影响1.宗教变革:宗教自由的出现;2.教育变革:教育普及化;3.知识分子的兴起;4.文化消费的繁荣。

四、教学方法1.讲述与举例相结合;2.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分享意见;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五、教学评价1.能够理解工业化对于国家社会的变化与影响;2.能够正确识别工业化国家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3.能够思考工业化产生的文化变革及其影响。

六、教学资源1.教科书;2.翻转课堂视频;3.课堂小组作业。

七、教学反思本课时,我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讲解内容时,我较为生动地描绘了工业化对于国家社会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各种影响。

在小组合作时,学生们认真交流意见和分析问题,在讨论中更好地理解了本次教学内容。

在翻转课堂视频的观看过程中,学生也获取了更全面的信息和材料,加深了对本课的理解。

唯一的遗憾是由于时间有限,本课还有一些案例和分析未能展开。

今后需要更好地把握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单元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

本课主要讲述了工业化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变化,包括美国、苏联、西欧等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迁,认识不同国家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提高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他们可能已经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但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细节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规律,理解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工业化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变化。

2.难点:对不同国家发展特点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历史背景和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历史书籍、文章、图片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历史资料,呈现工业化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变化,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美国的“婴儿潮”、苏联的解体、西欧的联合等,让学生理解不同国家的发展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高速发展的工业化时期,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包括: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利国家的建立,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对西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深入。

在思维上,他们已经能够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判断,但对于复杂的历史事件,还需要引导。

在情感态度上,他们可能对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好奇,但对于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制度可能了解不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认识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和解读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认识到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和价值观的差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2.难点: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图片,如工业化国家的城市景象、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二战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呈现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利国家的建立,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它们对西方国家产生了哪些影响?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背景及其造成的影响;2.理解工业化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3.掌握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2.难点: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问题及其影响。

三、教学内容1.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工业化国家的发展,不仅对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社会结构带来了重大的改变。

随着机器的广泛应用,机械化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使工业生产大大提高的同时,也加速了社会的分工和职业分化。

因此,工业化时期,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2. 工业化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工业化的发展,引起了城乡经济结构的变化。

在城市中,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工厂和矿山,吸引了大量农民前往城市,同时也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村也面临着巨大的变化。

农村的人口大量减少,也出现了更加庞大的农业机械化。

3.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问题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危机。

其中,最严重的是工业国家的社会问题,包括经济危机、工人疾病和贫困等问题。

此外,社会的文化变化也是工业化带来的重大变化之一,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和知识层面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将采用讲授、分组探究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及其原因,特别是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还包括了工业化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工业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社会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六、作业及参考答案1.阅读教材第6课,完成课堂总结;2.阅读相关资料,分析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问题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问题包括经济危机、工人疾病和贫困等问题,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和知识层面的提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第6课,主要讲述了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战后工业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战后工业化国家的各个方面,如工业化的推进、福利国家的建立、教育的普及、科技的突破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战后工业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发展,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后工业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战后工业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史料。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战后工业化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战后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战后工业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阐述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如:战后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原因是什么?福利国家的建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科技的突破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2.6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

2.6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一、新课标标准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二、内容分析工业革命后,英、美、法、德等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化。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德、法、英等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还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但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如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的加剧。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了解工业革命后,英、法、德、美等国在人口数量和劳动力结构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史料实证:了解西方国家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历史解释:了解大众教育出现的背景。

唯物史观:初步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家国情怀: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隋朝的统一,认识到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通过学习隋朝的灭亡,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哪些问题?(二)讲授新课1.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1)教师活动合作探究一:结合材料,分析推动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

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

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2)学生活动①工业革命促进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②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③政局稳定。

(3)教师活动下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以来就业结构的什么变化?(4)学生活动农业劳动力减少,工商业劳动者。

妇女从业者增多。

2.城市化(1)教师活动阅读材料,概括城市化表现。

材料研读:材料一:资本主义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城市化,特别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历史教案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历史教案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历史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历史教案认识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优秀教案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优秀教案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知道城市化和工业化密不可分,但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很多问题,学会理性、科学地看待工业革命的成果。

2.领会文明生活的含义,感受文明生活的内涵,理解工业革命与我们现今所享受的文明生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全面了解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客观分析其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领会文明生活的含义,感受文明生活的内涵,从而理解是工业革命带给我们今天所享受的文明生活。

【教学重点】从现实出发,通过列举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的变化,感受工业革命对人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如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

【教学难点】“工业化、城市化”等抽象、专业内容的理解;感受、理解现实工业革命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工业革命使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深深打上了工业化的烙印,工业革命为人类带来极大的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了新的痛苦。

工业革命到底让这些工业国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是有益的呢,还是有害的?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1.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学生讨论:为什么工业革命能够促进人口增长?(生产力、医疗等方面)2.工业革命促使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3.大众化教育为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

(二)城市化1.概念解释: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2.工业化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历史上城市的形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进行讲述,包括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工业化国家在战后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后工业化国家的了解也有一定的程度。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缺乏深度和广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工业化国家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及其原因。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工业化国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教材内容。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二战后工业化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战后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的社会变化,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

3.操练(15分钟)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工业化国家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发达国家在二战后的快速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需要学生对各个领域的发展进行综合理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发达国家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缺乏系统的思考和深入的分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发达国家的发展变化。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

4.引导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课堂讨论。

4.视频资料:准备与发达国家发展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资料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主要讲述了二战后,西方国家进入工业化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本课重点介绍欧美日等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通过分析这些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让学生了解工业化对国家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认识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二战后的西方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西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规律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工业化对西方国家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战后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变化。

2.难点:分析工业化对西方国家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2.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提炼出规律性认识。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准备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二战后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二战后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二战后,西方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二战后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变化,如经济繁荣、生活水平提高、科技发展等。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出现的社会变化,包括三部分内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这些知识点比较零散,但彼此之间有一定联系。

例如,教师在讲述人口增长的影响时,可以指出:人口增长加快了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广大工人创造的社会财富被资本家攫取。

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工人却日益贫困,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

三、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国家带来的人口增长、劳动力结构变化、大众教育发展等影响;(史料实证)2.知道城市化的概念,了解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的加剧等问题;(历史解释)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唯物史观)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材料导入:出示查尔斯·狄更斯的《双城记》文段教师引导:同学们,查尔斯·狄更斯为什么会这样描述当时的时代?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双重性的影响呢?(二)新课讲授1.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1)人口增长:材料: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

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

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

——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劳动力结构变化:【问题探究】阅读图表及材料,说出工业革命前后劳动力结构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变化①:农业劳动力减少,工商业劳动者人数增加;➢变化②: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影响:①工人阶级队伍壮大;②为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创造了条件;③加速了工业化国家城市化的进程。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法、德、美等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主要包括人口快速增长、大众教育普及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但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的理解。

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革命后,英、法、德、美等国在人口数量、劳动力结构和教育方面发生的变化。

2.了解西方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3.归纳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体会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4.能够针对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城市化。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图文材料:历史图片、文字材料。

视频材料:《世界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烟雾事件”: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

整个城市被烟雾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

其间,有40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

当时的英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二、预习检查1.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

2.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三、学习任务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教师讲述: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不能将工业化狭隘地理解为工业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的。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一、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工业化国家发生的社会变化及表现。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探究学习,通过分析史料探究人口增长、城市化出现的原因及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小组合作,通过观看视频,结合学案补充资料分析归纳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和弊,体会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3、拓展延伸,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围绕工业革命的影响,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二、重点:工业革命带来的人口增长、城市化。

三、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师:学生齐读狄更斯《双城记》内容,思考这段话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又体现了狄更斯什么样的感受呢?设计意图:教师利用狄更斯《双城记》内容导入,由狄更斯之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师: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目标有整体把控。

探究一:快速阅读教材23—26页黑体字内容,说说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表现有哪些?(在书上勾画标注)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多媒体展示“工业化”的概念师: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是工业的发展。

教师过渡:现在我们穿越到19世纪70年代,走近约翰先生一家。

多媒体展示约翰一家的概况师:约翰和妻子玛丽在伦敦市的一家机器厂工作,他们的孩子—乔治,在奶奶家留宿,还未曾上过学。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内容没有系统的线索且比较枯燥,通过设计约翰一家一日的工作生活,把本课内容有条理的串起来,通过设置情景,增强了课堂内容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课标要求知道工业革命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普及、城市发展及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相关材料,了解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国家带来的人口增长及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大众教育发展状况和影响。

2.通地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材料,知道城市化的表现和进步性,以及工业化进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的加剧等问题。

3.通过对近代欧美工业化进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思考其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启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国家带来的人口增长及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大众教育发展状况和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会产生哪些影响?教师出示就业人口变化图表,并依据图表分析工业革命后英国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升带来的重大意义。

教师介绍教育概念阶段划分、大众教育推广目的及典型代表国家。

并通过时间轴形式介绍大众教育在不同国家的推广过程。

(1)城市化是指由农业为随堂练习1.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如图体现的社会现象是( B )A.大众教育推广B.城市化加快C.环境污染严重D.贫富分化加剧 2.在《工业革命与英国妇女》中提及:工厂“使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

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C )A.促使女性走上企业领导岗位B.提高女性的生产积极性C.增强女性融入社会的能力D.培养女性优良工作习惯3. 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德、法建立学校的主要原因是( D )A.人口增长的需要B.社会人士的呼吁C.提高大众文化水平D.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4.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由此造成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

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14.3℃)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呢?人类工业文明时代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工业化建设与人类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1841—1877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教师引导分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3、读教材,说说大众教育的兴起与影响。

目标导学二:城市化1、读教材,了解城市化兴起的主要原因。

提示: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2、教材和材料,了解城市化兴起带来的变化特征(以中国为例)。

归纳总结:工业化初期,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

城市的环境很差。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变化。

目标导学三: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说说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

材料展示: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设问: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在工业革命条件下,工人阶级工作环境恶劣,工人生活日益困苦,贫富差距在扩大。

总结:工业革命后,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他们之间矛盾不断激化,工人阶级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2、读教材和材料,说说工业革命出现的环境问题。

材料展示:近100多年来,全世界已发生数十起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公害事件,如英国伦敦煤烟型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和神通川流域的慢性镉中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2、了解由于工业革命,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也带来一系列的后果。

3、认识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工业化进程的社会问题。

(教学难点)
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1.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__生产力__的发展,促进了__人口__的迅速增长。

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__工业和商业__。

同时,越来越多的__妇女__走出家庭,成为__工业劳动者__,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妇女__社会地位__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3.19 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__工业化发展__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__大众教育__,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__国家教育体系__。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__文化水平__,促进了__社会发展__。

4.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__城市__。

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__规划__。

城市的环境__很差__。

19 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__改善__。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__生活方式__也在发生着变化。

5.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许多__问题__。

首先是__社会矛盾激化__。

由于__贫富差距__日益扩大,工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用__破坏机器__表达自己的愤怒。

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__强烈__。

__环境污染__是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互助探究生成能力]
任务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工业革命与人口的关系。

①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②工业革命后农业生产的发展能为更多的人口生存提供粮食资源;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刺激着英国的人口增长;③工业革命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为人类寿命的延长等提供了条件。

探究二[合作探究]
城市化出现了哪些问题?应注意哪些问题?应如何认识工业化和城市化?
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人口快速增长,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承受能力,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城市无序扩张等现象。

注意:合理布局规划;合理控制城市人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认识: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但发展中要注意科学、合理、和谐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注意保护生
态环境等。

[精讲点拨总结归纳]
任务三:[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检测提升巩固新知]
一、选择题
1、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地扩张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在德国,汽车时代的到来,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德国出现的人口移动趋势是( )
A.由农村向城市集中
B.由城市向郊区扩散
C.由德国向欧洲扩散
D.由大城市向小城市扩散
3.人口增长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C.多子多福思想观念的影响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4.19世纪初,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的国家是()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5.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主要表现在( )
①社会贫富分化加剧②环境污染严重③毒品泛滥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6.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
①社会结构②基础设施③公共教育④生活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的国家是( )
A.法国和英国
B.美国和英国
C.日本和美国
D.法国和德国
8.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教育的普及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②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③促进了社会发展
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9、“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的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另一方面,广大工人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上述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是()
10、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工业化国家开始推厂()
义务教育 B.大众化教育 C.高等教育 D.中等教育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

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迸射着铁水的光亮。

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依据材料,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