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全国卷)的评析及启示
基于课程标准的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分析与启示

基于课程标准的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分析与启示高考作为中国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对于每位参加考试的学生来说都意义重大。
而化学作为理科的一门科目,也是高考中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2019年的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在一定程度上基于课程标准,并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考察,下面我们来对这些试题进行分析与启示。
首先,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在内容涵盖上较为完整。
试题涉及了化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
从这个角度看,试题的设置从总体上均匀分布在各个知识点上,几乎没有出现内容偏差过大的现象。
这一点提示学生在备考时需要全面掌握各个知识点,避免有选择性地学习某些知识。
其次,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存在一定的综合考察性。
很多试题完美地结合了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整合、推理与应用,并给出解答。
这一点对于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即拓展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内化消化。
同时也提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联系与应用,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再次,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试题中大量的分析推理题、综合应用题等需要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形式的出题提示学生在备考时不仅要重视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最后,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察也较为突出。
试题中涉及了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内容,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这种考察形式提示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实验操作的学习,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以便能在考试中应对相关试题。
综上所述,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在内容涵盖、综合考察性、对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察等方面体现了一定的特点。
这些特点对于考生来说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但也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机会。
参加2019年高考的化学考生应该重视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3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务必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选择题需用铅笔将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需在答题卡上作答,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
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C。
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
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2.下列化合物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共平面的是()。
A。
甲苯B。
乙烷C。
丙炔D。
1,3-丁二烯3.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10.X与Z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且Y原子半径大于Z。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熔点:X的氧化物比Y的氧化物高B。
热稳定性:X的氢化物大于Z的氢化物C。
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D。
Y的单质与Z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硝酸4.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不变B。
水中的NO3、SO4、Cl通过阴离子树脂后被除去C。
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降低D。
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H++OH═H2O-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关于常温下pH=2的H3P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升溶液中的H+数目为0.02NAB。
c(H+)=c(H2PO4)+2c(HPO4)+3c(PO4)+c(OH)C。
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减小D。
加入NaH2PO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A。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B。
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D。
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实验将Cl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涤、分液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7.为了提高电池的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3D-Zn)的高效沉积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Zn-NiOOH二次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评论分析

--精选试题情境素材深化高考内容改革----2019 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2019 年高考化学积极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握新时代的育人方向,落实新时代的选取古代化工方面的优秀成果和我国化学育人要求,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实现良好的选拔功能工作者在化学领域的科研成就,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和奋斗拼搏精神,全面落实“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和积极的育人效果。
持续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系的要求,精选试题情境,呈现真实问题,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彰显教育改革的鲜明导向。
1精选情境,弘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自豪感1.1 选取我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典籍中有关情境,增强文化自信高考化学试题自觉传承我国科学文化,注重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和技物质鉴别等古代化学技术方面的成术创新思想,选取我国古代的陶瓷制展示中华优果,造、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献,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I 卷第7 题以陶瓷性质为载体,考查硅酸盐的物理化陶瓷是中国的名片。
理科综学合性质;尤其对“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的考查,一方面考查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化学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考查考生对常见化合物性质的掌握情况。
1.2 呈现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增强科技成就感对于超导材料的研究我国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
自本世纪初以来,我国的研究团队致理科综合II 卷第取得举世瞩目的成35 力于发展高临界温度铁基超导体,果。
题的文献来源于顶级刊物《Nature 》刊载的一种Sm-Te-As-O-F 铁基化合物的超导体。
试题以该铁基超导化合物的晶体及相关化合物为载体,考查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分子间力和氢键以及晶体结构等核心知识点,体现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理科综合I 卷第35 题以我国科学家在顶级刊物Nature 》发表的“双相纳米高强度《镁MgCu 合金的方法”为情境,给出拉维斯相的晶体结构,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能级、化 2合物中成键原子的轨道杂化形式、分子构型、晶体结构及其性质等内容。
高考化学试题分析——以2019年(全国卷Ⅲ)化学实验试题为例

高考化学试题分析——以 2019年(全国卷Ⅲ)化学实验试题为例摘要:作为一线高中化学教师,研究与分析历年高考化学试题,对优化课堂教学,调整教学策略,掌握高考化学命题动态具有极大帮助。
随着新课改的推广与实施,近些年高考化学试题除了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外,更为注重考查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此,本文以2019年(全国卷Ⅲ)化学实验试题为例,对试题内容、考查要求、解题思路和试题拓展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备考教学建议,以期为更多高中化学教师优化和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前言:化学实验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很多化学理论知识都源于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观察、分析。
一直以来,化学实验试题都是高考必考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化学综合能力,其中包含了对学生化学元素、物质性质、化学实验、化学原理、操作规范、仪器使用、注意事项等的考查。
所以分析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对于教师提升专业技能,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试题分析(一)原题简述2019年(全国卷Ⅲ)化学实验试题是实验室通过水杨酸进行乙酰制备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
试题中给出的实验过程是向100 mL锥形瓶中,加入6.9 g 水杨酸和10 mL醋酸酐,然后经过摇动使水杨酸固体完全溶解。
随后向锥形瓶溶液中加入0.5 mL浓硫酸,混合均匀后持续加热,使其维持在70 ℃一段时间进行充分反映,稍微冷却后进行如下操作:搅拌均匀后将反应混合物倒入100 mL冷水,析出固体后过滤;将反应所得粗晶体加入50 mL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进行溶解后再过滤;反应滤液经过浓盐酸酸化冷却过滤得固体;固体经纯化得5.4 g白色乙酰水杨酸晶体。
接下来试题提出了以下问题:(1)反应过程的加热方法是什么?(2)给出的玻璃仪器中需要使用哪些仪器?不需要使用什么仪器?(3)使用冷水有什么目的?(4)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以起到什么作用?(5)使用哪种纯化方法?(6)实验产率是多少?(二)试题解析本题是围绕生活中常见药物:阿司匹林的实验室制法展开的,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综合分析能力。
2019年全国Ⅱ卷理综化学实验题剖析

2019年全国Ⅱ卷理综化学实验题剖析作者:李阳魏梦雪李学强来源:《化学教与学》2019年第11期摘要:通过对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综化学实验题分析,阐述试题背后所蕴含的试题意图,帮助一线教师能够改变以往实验授课模式,将传统实验与最新成果、大学化学相联系,提升对实验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现代化的中学实验。
关键词:咖啡因;索氏提取;蒸馏浓缩;升华文章编号:1008-0546(2019)11-0055-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doi: 10.3969/j.issn.1008-0546.2019.11.0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巨大兴趣;实验的设置也符合课标对学生的素养要求。
课标指出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2019年全国理综Ⅱ卷化学实验题中以提取咖啡因为实验情景,基于粗盐提纯、苯甲酸重结晶、海带提碘等传统实验为基础,与大学有机实验提取咖啡因相互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高考作为衔接高中与大学之间重要的桥梁之外,在知识体系中也存在着相互关联。
一、咖啡因概述咖啡因又称咖啡碱,化学名称1,3,7-三甲基黄嘌呤,分子式C8H10N402,结构式图1所示。
通常以无结晶水与一个结晶水的形式存在,为白色粉末或白色针状结晶,无臭,味苦。
目前,有关咖啡因的制备主要有机溶剂提取法、水-有机溶剂提取法[2]、微波提取-升华法[3]、超临界CO2提取法[4]、离子液体提取法[5]等多种提取方法。
其在生产生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考真题中的流程是专业流程的简化版,符合高三学生的认知发展。
用简单的提取液、浓缩液、粉状物、咖啡因(样品)等关键词构成了工艺流程的主要线路。
官方发布!普通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评析

官方发布!普通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评析官方发布!2019年普通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评析一、坚持立徳树人,传承优秀科技文化1.呈现中国成就,传递爱国情怀通过试题素材、考核知识点以及情景设置等角度,着力引导考生关注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挖掘历史文献和顶级科研论文的合适资料,以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编制试题,体现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引导青年学生热爱化学,为国奉献。
例如I卷以我国古代由砷矿提取三氧化砷技术为背景考查元素化合物分离基本操作方法;II卷以我国科学家在《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化合物为题材考查物质结构基础理论。
2.渗透研究过程,激发科学精神对于苯结构的阐释和研究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过程。
I卷第8题以3个分子式均为C6H6的化合物展开设问。
这三种物质结构是19世纪中后期,三位化学家提出苯的三种结构。
包括1865年由化学家凯库勒提出的凯库勒式,1867年由杜瓦提出具有双环结构的杜瓦苯。
1869年拉敦保格提出来的三棱柱结构。
由于凯库勒结构比较符合苯的化学性质,一直沿用至今。
当然这结构还不能解释苯的某些性质,所以在凯库勒之后仍有一些科学家继续探索研究苯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这道试题设置质的科学,通过日益发展的合成技术,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农药、化肥、医药和种类繁多的新材料等等。
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编制正是从化学科学这一特点出发,牢牢把握化学应用性在学习化学中有力杠杆作用,广泛联系实际创设化学应用情景,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
例如,今年考试中心命制的试卷中,所运用实际情景主要有新材料制备、废物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有机新物质和新药物合成、无机化工生产以及新技术性能源等。
这些试题均要求学生将基础化学、基本化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解决工业生产的问题。
2019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不同阶段的侧重点
一轮:深挖教材思维模型。
三轮:模拟演练,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强化 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2、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考查信息获取及加工能力。例 如:原理题中的量化数据关系、流程题中的转化流程信息 以及陌生方程式书写中给的反应信息等。
全国卷 化学试题特点
三、形式多样,数据详实,测评学科关键能力
3、证据具体详实,考查逻辑推理能力。证据推理是逻辑推 理能力在化学中的体现,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证据,对物质的 组成、结构及性质变化进行分析推理,揭示数据和现象的本 质特征。例如:原理题中基于数据的推理、实验题中基于实 验现象的推理以及陌生方程式书写和元素周期律选择题中 基于规律的推理。
2019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浅析
全国卷 化学试题特点
近几年高考化学命题一直在贯彻落实发展素质 教育和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考查要求,以高考 评价体系为依托,选取各种类型的情景素材,通过 科学规范的试题设计,考查考生信息获取及加工能 力、推理论证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试题能够区 分不同类型的考生,贯彻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落实了“基础 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有助 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
理的应用; 较,利用盖
化学平衡常 数、溶度积
斯定律书写 热化学反应 方程式,转
常数的计算; 化率和化学
离离子方程
平衡常数的 计算,平衡
式的书写 移动原理的
(氧化还原 应用,转化
反应与非氧 化还原反应)
率比较,焓 变的判断。
热能与化学 能的相互转 化、热化学 方程式的含 义,利用盖 斯定律书写 热化学反应 方程式,化 学反应速率、 活化能的概 念、转化率 和化学平衡 常数的计算, 平衡移动原 理的应用。
2019年高考全国I卷化学试题详解评析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答案】A
【分析】
陶瓷是以天然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的各种制品。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 性质,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握物质性质、反应与用途为解答的关键。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答案】B
【分析】
2-苯基丙烯的分子式为C9H10,官能团为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
反应原理综合题
工艺流程图题:物质的制备
35
物构,合金材料“铝坚”
物构:锂的结构与性质
物构:钾和碘的结构和性质
物构:锗的结构与性质
36
有机,药物中间合成体
有机:高分子膨胀剂的制备
有机:有机光材料的制备
有机:多糖合成聚酯类化合物
四、试题解析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综上,2019年高考考察的知识点与往年保持一致,考察方式比较新颖,在保持往年考察的题型和覆盖面的同时,出现一些新的题型,考察学生的提取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与往年相比依旧是稳中有变,综合考察。
三、近四年考点分布
2019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实验题中的体现——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化学实验题为例

2切年第07期总第5。
期----------数理化解题研究---------------------------------@O=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实验题中的体现——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I理综化学实验题为例玉桂凤(广东省河源市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517500)摘要:对2019年高考全国I卷理综化学实验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实验题中的体现,明确了高三化学实验复习的方向与策略,同时要求实验课堂教学中注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核心素养;化学实验;2019年全国卷I;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07-0099-02“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基础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命题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经之路,也是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因此,研究化学核心素养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既是研究高考试题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又有利于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评价,有利于高考试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导向作用.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与考查,是今后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那么高考试题怎么考查?化学核心素养在高考试题中如何体现?通过2019年高考全国I卷理综化学实验题,分析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如何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思考今后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落实及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一、2019年高考全国I卷理科综合化学实验试题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分析1.第9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分析第9题是化学实验选择题,是对实验室制备漠苯的反应装置及原理考查,分值6分.试题A选项设置的情境是保证溶液能够顺利的流下的情境,考查容器内气体压强平衡问题;B选项设置除去漠蒸气情景,考查卤素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问题;C选项设置吸收HBr尾气情境,考查HBr和Na2CO3的化学性质;D选项设置漠苯的提纯的情境,考查漠苯的物理性质.化学核心素养的考核分析如下,见表1.表1第9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分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表现对应的试题考点命题的角度题号分值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在探究中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容器内气体压强平衡问题基本实验操作能力9A6分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卤素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基本实验操作能力9B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HBr和Na2CO3的化学性质基本实验操作能力9C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漠苯的物理性质基本实验操作能力9D2.第27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分析27题通过探究废铁屑制备硫酸铁铵相关的实验基本操作的过程,考查了学生除杂、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水解平衡、水浴加热、防止倒吸的装置、尾气吸收、铁离子、亚铁离子性质、实验目的判断、实验条件的选择、实验步骤及操作的评价、化学计算、化学式书写等.化学收稿日期:2020-12-05作者简介:玉桂凤(1967.1-),女,广西柳州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化学教学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河源市市级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号:Hyl9064)的研究成果之一.—99—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年第07期总第500期核心素养在本题的考核体现具体见表2.表2第27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分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表现对应的试题考点命题的角度试题号分值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体现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用废铁屑制备硫酸铁铵,变废为宝去油污的方法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评价和语言表达能力27(1)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加热的目的及加热方法实验评价和语言表达能力27(2)A、B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收集和表述实验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选择净化的装置实验评价和实验设计能力27(2)C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提出可能的假设,并进行分析和解决.用足量比O2的理由实验评价和语言表达能力27(3)A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分批加入h2o2的理由实验评价和语言表达能力27(3)B1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提出可能的假设,确定探究目的和探究方案并实验探究.从硫酸铁铵溶液得到硫酸铁铵晶体样品的实验操作步骤基本实验操作能力27(4)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计算结晶水数并书写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定量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27(5)2二、分析高考化学实验题在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体现得到的启示1.高考化学实验,指明了化学教学改革方向2o19年高考全国I卷理科综合化学实验试题,很好地体现了“2019年考试大纲”对考生的考核要求,充分落实了化学—100—学科核心素养,对指导化学实验教学及高考备考复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高中的化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2.加强实验教学,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近年来高考化学实验不仅注重对实验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考查,还重视了对实验基本操作、基础知识以及数据的推理和分析、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等方面的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实验双基教学,重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要加强实验探究与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共同策划探究方式、共同实施探究过程,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3.重视课本实验,培养实验设计及创新能力这几年的高考实验题都是“常规加创新”,都是以课本实验为基础的.如2o19年高考全国I卷第9题实验选择题,是对实验室制备漠苯的反应装置及原理考查,是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漠苯制取的实验.因此,对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都要弄明白其实验目的、反应原理、装置特点,操作要求,现象及结论.而且要对课本每个实验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要启发学生根据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步骤和装置,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4.认真分析考纲,进行有效的高考实验备考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中的具体表现,为高中化学教学及备考指明了方向.近几年考试大纲中对学生的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要认真分析考纲,总结化学实验题的复习策略.在高考实验复习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实验试题考查的特点,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进行有效的高考实验备考.总之,通过对2o19年高考全国卷I理科综合化学实验试题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分析,从中领略了实验考查的意图和改革的方向,不管在以后的实验教学还是实验高考备考过程中,重视实验教材、重视实验基础、重视实验能力,鼓励学生动脑又动手,提高化学实验课堂及备考效果,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是现在教学教研的重点与方向.参考文献:[1]段博欣.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选修5教学策略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o19.[2]蒋霜霜.基于“素养为本”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试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o19.[责任编辑:季春阳]。
2019高考全国Ⅲ卷化学试题解析.docx

2019高考全国Ⅲ卷化学试题解析.docx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N14O16Na23S32Cl35.5Ar40Fe56I127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答案】C【解析】A、硅是半导体,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A正确;B、铝合金硬度大,密度小,可用于高铁建设,B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异味,但不能杀菌消毒,C错误;D、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D正确。
8.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的是()A.甲苯B.乙烷C.丙炔D.1,3?丁二烯【答案】D【解析】A、甲苯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不选;B、乙烷是烷烃,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B不选;C、丙炔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不选;D、碳碳双键是平面形结构,因此1,3-丁二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选。
9.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我10,X与Z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且Y原子半径大于Z。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熔点:X的氧化物比Y 的氧化物高B.热稳定性:X的氢化物大于Z的氢化物C.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D.Y的单质与Z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硫酸【答案】B【解析】Y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由于均是主族元素,所以Y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是8个,则X只能是第二周期元素,因此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个,又因为Y的原子半径大于Z,则Y只能是第三周期的Mg,因此X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0-2)/2=4,则X是C,Z是Si。
2019辽宁高考化学全国卷试卷总结和反思

2019辽宁高考化学全国卷试卷总结和反思2019年辽宁省高考化学全国卷是一份非常艰苦的试卷,同学们在考试中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下面总结和反思一下吧:
一、总结
1. 细节题认真复习:试卷中会考查细节题,比如物质的性质、实验操作的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着重复习细节,做到熟记在心。
2. 全面认知选择题:本次全国卷的选择题考查非常偏向理论知识,需要考生全面了解并牢记相关知识点,不能猜测选择答案。
3. 理解能力提高:试卷的题型考查的是理解能力,学生要用思维将考点针对不同情况分析,理解为什么出现此现象,然后将正确答案匹配上,这样才能获得正确答案。
二、反思
1. 提高实验技能:学习实验最好具有一定的具体操作技能,这样可以更快地解决实验操作出现的问题,确保实验正确。
2. 加强学习思路:学习技巧应该加强学习思路,如找出重要知识点,有效学习物理知识,以及理解敐瞬时问题的方法等。
3. 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绝大多数学生考试前都会复习,但要注意合理
安排复习时间,充分准备考试,才能取得较高的成绩。
总之,本次辽宁省高考化学全国卷对我们考生来说是一次很具挑战的考试,我们在反思中要正确把握时间,尽量理清复习思路,以便在考试中获得高分。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2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全国2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
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脂,属于高分子聚合物2.(6分)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g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B.1L0.1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43﹣数目为0.1N AC.1mol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48g正丁烷和10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3.(6分)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WX Y ZA.原子半径:W<X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4.(6分)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B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C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D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A.A B.B C.C D.D5.(6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Cu+ZnSO4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2Na2O+O2↑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Cl3═2Fe(OH)3+3MgCl26.(6分)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2019年全国卷理综化学有机实验综合题评析和教学启示

氏提取装置如图 2 所示。 实验时烧瓶中溶剂受
热蒸发,蒸汽沿蒸汽导管 2 上升至球形冷凝管,
冷凝后滴入滤纸套筒 1 中,与茶叶末接触,进行
萃取。 萃取液液面达到虹吸管 3 顶端时,经虹
吸管 3 返回烧瓶,从而实现对茶叶末的连续萃
取。 回答下列问题:
洪兹田,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一级教师;罗德炳,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江坚
管理评估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20 年第 3 期
2019 年全国卷理综化学有机实验
综合题评析和教学启示
洪兹田 罗德炳 江坚智
摘 要:2019 年全国卷 II 和 III 分别考查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和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
的制备。 分析这两道有机实验综合题的命题特点,同时提出今后对有机制备实验复习的
(4) 浓缩液加生石灰的作用是中和
溶液,溶解、过滤。
D.烧杯
和吸收
。
(5) 可采用图 3 所示的简易装置分离提纯
咖啡因。 将粉状物放入蒸发皿中并小火加热,
咖啡因在扎有小孔的滤纸上凝结,该分离提纯
方法的名称是
。
②所得结晶粗品加入 50mL 饱和碳酸氢钠
③滤液用浓盐酸酸化后冷却、过滤得固体。
④固体经纯化得白色的乙酰水杨酸晶体
一、试题呈现
验的基本装置、基本操作、实验步骤等都比较类
提取咖啡因
验为载体的实验综合题。 但是由于有机制备实
似,命题模式和考法也相对比较固定,因此有机
制备实验已经许久没有出现在全国卷的实验综
合题中。 2015 - 2018 全国卷的实验综合题考查
重点偏向无机实验(2015 年、2017、2018 这三年
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全国卷)的评析及启示

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全国卷)的评析及启示作者:***来源:《化学教学》2020年第01期摘要:以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3道实验题为例作试题分析,归纳考查要求,拓展试题外延,提出在高三复习课使用“实验性质原理”三元整合策略指导教学设计,探讨基于实验情境实现物质性质和反应原理的整合教学在高三元素化合物专题复习中的应用,并提出若干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考实验题; 试题分析; 三元整合策略; 高三复习文章编号: 10056629(2020)01008006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B1 试题评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基本理论来自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和对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归纳。
掌握经典的实验方法和重要的操作技能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包括对化学仪器的认识和使用、验证化学物质的性质、预测或分析某个反应的发生,或是上述内容的综合[1]。
2019年全国卷3道实验题均以物质制备为命题主线,考查对制备过程核心反应、条件控制的认识,考查对产物分离提纯方法、装置和操作的选择,考查对反应过程所加试剂作用的理解,考查对实验的合理评价,考查对物质组成、实验产率等定量计算的掌握,渗透宏微结合、变化观念、平衡思想和证据推理等核心素养。
1.1 全国Ⅰ卷1.1.1 原题再现硫酸铁铵[NH4Fe(SO4)2·xH2O]是一种重要铁盐。
为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在实验室中探究采用废铁屑来制备硫酸铁铵,具体流程如下:______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方法是______。
(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______,温度保持80~95℃,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______。
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净化处理,合适的装置为______(填标号)。
(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H2O2,理由是______。
分批加入H2O2,同时为了______,溶液要保持pH小于0.5。
2019年高考1卷化学28题评析

2019年高考1卷化学28题评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学生对物质的量分数,化学平衡常数,反应热,活化能等概念的理解程度。
同时关系到化学计算、读图能力等方面,有较强的综合性。
该题有相当大的难度。
因为涉及到的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化学反应。
所以其相关讨论和计算,也自然是人们并不关注的一些特例。
估计学生哪怕是作对了这个题,心里也不会怎么托底。
教师在为他们解析时,最好能更细致一些。
该题的内容为:由于该题分为了4个小题,理应按次序解析如下:一、对问题(1)的解析这个小题就两个不同的反应,只给出了两个最基本实验数据。
1. 第一个实验数据的处理它关系到用H2还原CoO的实验。
反应为,H2(g)+CoO(s)=Co(s)+H2O(g) (1)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其中的p(H2O)为水蒸气分压,p(H2)为氢气分压,P为体系总压,x(H2O)为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分数,x(H2)为氢气的物质的量分数。
由于该体系中只有这两种气态物质,也就是“x(H2)+ x(H2O)=1”。
即,由此也可以知道x(H2O)的物质的量分数。
有x(H2O)=1- x(H2)=1-0.0250。
将它们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2)。
就有。
这个实验数据要告诉人们的是,反应(1)的平衡常数为39.0。
2. 第二个实验数据的处理这个实验讨论的是,用CO还原CoO。
相关的方程式为,CO (g)+CoO(s)=Co(s)+ CO2(g) (3)同上。
有。
已知x(CO)=0.0192。
该体系中也是只有两种气态物质。
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这个实验数据告诉人们的是,反应(3)的平衡常数为51.1。
接下来,就可以讨论该题需“判断”的问题了。
需“判断”的是,H2与CO的还原CoO倾向的“大小”。
也就是,它们夺取CoO中O原子后,哪个所成的氧化态物种数目,会更多一些。
由于在上两个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夺取O原子后的含氧物种都在分子项上。
也就是,哪个平衡常数越大,平衡时含氧物种的分子数就会越多。
2019全国高考(Ⅰ、Ⅱ、Ⅲ、京津沪浙)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试题深度解析

2019全国高考(Ⅰ、Ⅱ、Ⅲ、京津沪浙)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试题深度解析1.(2019浙江卷)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蒸馏时可通过加碎瓷片防暴沸B.可用精密pH试纸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C.用加水后再分液的方法可将苯和四氯化碳分离D.根据燃烧产生的气昧,可区分棉纤绵和蛋白质纤维【答案】C【解析】化学实验“四防”,包括防止暴沸、防止爆炸、防止倒吸、防止污染。
蒸馏时要在反应容器内加碎瓷片,防止暴沸A项正确;精密pH试纸可以将pH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所以可以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B项正确;苯和四氯化碳互溶,且二者均难溶于水,加水不影响苯和四氯化碳的互溶体系。
可采用蒸馏分离,C项错误;棉纤绵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纤维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因而可以用燃烧法区别,D项正确。
2.(2019浙江卷)25.白色固体混合物A,含有KCl、CaCO3、Na2CO3、Na2SiO3、CuSO4,中的几种,常温常压下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无色溶液B的pH≥7B.白色固体F的主要成分是H2SiO3C.混合物A中有Na2SiO3、CuSO4和CaCO3D.在无色溶液B中加HNO3酸化,无沉淀;再滴加AgNO3,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混合物A中有KCl【答案】C【解析】白色固体混合物A加水得无色溶液B和固体C,B中肯定不含Cu2+,但结合固体C加过量硝酸,产生蓝色溶液,说明A到B的过程中Cu2+转化为沉淀,A中必含有CuSO4,又结合固体C中加过量硝酸后得到白色固体F,说明A中必含有Na2SiO3,而且固体C与硝酸反应可得无色气体,该气体只能是CO2,可能是CaCO3和硝酸反应,也可能是Cu2+和CO32-双水解得到的碱式碳酸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因此,不能确定碳酸钙和碳酸钠是否一定存在,但两者至少存在一种。
无色溶液B成分复杂,若B中只含有KCl,则pH=7;若含有Na2CO3或硅酸钠或两者均有,则CO32-和硅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pH>7,故无色溶液pH≥7,A项正确;白色固体F难溶于硝酸,说明F 为H2SiO3,B项正确;固体C加入硝酸得无色气体,该气体只能是CO2,可能是CaCO3生成的,也可能是Na2CO3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碱式碳酸铜再与硝酸反应生成的CO2,因此,固体C中不一定含有CaCO3,C项错误;检验Cl-可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所以证明A含有KCl,证明Cl-即可,D项正确。
最新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试题及详解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0分)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陶瓷有关知识,掌握相关的硅酸盐产品的生产原料、产品组成、性质以及硅酸盐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瓷器着色如雨过天晴,为青色,瓷器的原料高岭矿或高岭土中普遍含有铁元素,青瓷的烧制过程就是将含有红棕色氧化铁的色釉在火里烧,再经过还原形成为青色,此时铁不再是三价铁,而是二价铁,故A错误;B.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材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产品,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故B正确;C.以含硅元素物质为原料通过高温加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制得硅酸盐产品,传统硅酸盐产品包括:普通玻璃、陶瓷、水泥,是用物理化学方法制造出来的最早的人造材料,一万多年以前,它的诞生使人类由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故C正确;D.陶瓷有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化工陶瓷和电瓷、压电陶瓷等,共性为具有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绝缘、易成型等优点,故D正确。
故选A。
2.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 易溶于水及甲苯【答案】B【解析】解:A.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具有烯烃性质,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B.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故B正确;C.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有3个原子共平面,该分子中甲基具有甲烷结构特点,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能共平面,故C错误;D.该物质为有机物,没有亲水基,不易溶于水,易溶于甲苯,故D错误;故选:B。
(精选)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理综化学试题的一点思考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积极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握新时代的育人方向,落实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精选试题情境,呈现真实问题,展现了科技前沿与高中的联系,激发考生探究思维和联系知识的分析能力,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彰显教育改革的鲜明导向。
一、根据化学学科的“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究思维化学的研究基础是实验,进行有效而目的明确的实验是进行一切化学生产和研究的必备手段。
第27题以常见药物阿司匹林的一种合成方法作为已知信息,考察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的熟悉程度。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药物,以陌生信息考察熟悉知识点,例如物质分离操作及目的,所需常见仪器选用,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的产率计算。
以复杂实验带出简单操作,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前沿的兴趣,增强对化学学习的信心。
第10题水溶液离子平衡题目形式新颖,以大学实验中常见分离方式离子交换柱层析为载体改编,考察水溶液导电能力,电荷守恒和读图能力。
展现高中知识与大学实验的联系,也体现了考纲中对考生获取信息和加工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的要求。
二、精挑文献,展现最新成果,增长知识见识,增强高中与前沿科技联系2019年高考化学多数试题是以学术专著、科技期刊、会议论文、技术专利等资料为素材背景编写的。
以这些文献为基础命制的试题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让学生通过试题情境认识化学学科价值,从而增长知识见识。
随着4G乃至5G时代的到来,电子设备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发展在同时依然收到时代科技的制约。
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其电池容量和可靠性,尽管如今锂离子电池已经非常普遍,但它的寿命和安全性依然充满着挑战性,基于Zn的水系可充电电池或将胜任这项挑战,理科综合III卷第13题的电池来源于顶级刊物《Science》2017年刊载的一种可充电的Ni-3D Zn电池。
该题以这种电池的结构和涉及物质为载体,将科学研究热点引入考题,考查新型的电池结构、充放电工作原理、化学的魅力在于合成新分子、创造新物质,开发新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验时需将茶叶研细,放入滤纸套筒1中,研细的目的是______,圆底烧瓶中加入95%乙醇为溶剂,加热前还要加几粒______。
硫酸铁铵[NH4Fe(SO4)2·xH2O]是一种重要铁盐。为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在实验室中探究采用废铁屑来制备硫酸铁铵,具体流程如下:
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方法是______。
(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______,温度保持80~95℃,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______。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净化处理,合适的装置为______(填标号)。
2019年全国卷3道实验题均以物质制备为命题主线,考查对制备过程核心反应、条件控制的认识,考查对产物分离提纯方法、装置和操作的选择,考查对反应过程所加试剂作用的理解,考查对实验的合理评价,考查对物质组成、实验产率等定量计算的掌握,渗透宏微结合、变化观念、平衡思想和证据推理等核心素养。
1.1全国Ⅰ卷
1.1.1原题再现
(5)硫酸铁铵制备与侯德榜制碱法类似,均是利用溶解度差异进行,但这两种方法的差异是什么?
(6)該实验中硫酸铵与硫酸铁理论比例为多少?若产品混有少量硫酸铵或硫酸铁,如何进一步纯化?
(7)热重法测定原理是什么?“失重”如何定义?一般通过实验测量的数据是什么,能否如本题所示直接测得“失掉1.5个结晶水”?
总的来说,制备过程的考查大多属于记忆层次,设问直截了当、简洁明了,不涉及陌生装置、陌生操作、陌生物质、陌生反应;定量测定的背景是采用热重法测定硫酸铁铵晶体的结晶水数,是初三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或混合物中某组分质量分数计算的简单迁移,相比复杂的关系式法计算大大降低了难度。
1.1.3试题拓展
综上,本题属于容易题,但试题背后有很多值得思考之处,提出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考实验题;试题分析;三元整合策略;高三复习
文章编号:10056629(2020)0100800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试题评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与归纳。掌握经典的实验方法和重要的操作技能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包括对化学仪器的认识和使用、验证化学物质的性质、预测或分析某个反应的发生,或是上述内容的综合[1]。
1.2全国Ⅱ卷
1.2.1原题再现
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易溶于水及乙醇,熔点234.5℃,100℃以上开始升华),有兴奋大脑神经和利尿等作用。茶叶中含咖啡因约1%~5%、单宁酸(Ka约为10-4,易溶于水及乙醇)约3%~10%,还含有色素、纤维素等。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______
1.1.2试题分析
本题以硫酸铁铵制备为素材,围绕“制备→测定”展开,与人教版选修6“莫尔盐制备”有一定相似性,均是利用溶解度差异进行制备。制备过程涉及原料前处理和核心反应,测定过程涉及结晶水比例测定。
制备过程涉及的物质变化,突出“变化思想”。其中包括原料前处理→硫酸溶解→双氧水氧化→加入硫酸铵→冷却热饱和溶液→获得产品,侧重考查对方法原理、实验装置、所选试剂、操作步骤的分析,详见表1。
甲
(2)提取过程不可选用明火直接加热,原因是______,与常规的萃取相比,采用索氏提取器的优点是______。
(3)提取液需经“蒸馏浓缩”除去大部分溶剂,与水相比,乙醇作为萃取剂的优点是______。“蒸发浓缩”需选用的仪器除了圆底烧瓶、蒸馏头、温度计、接收管之外,还有______(填标号)。
A.直形冷凝管
以前获取咖啡因的途径之一是人工合成。由于人工合成的咖啡因含有原料残留,长期食用会产生残毒作用,因此多国已禁止在饮料中使用合成咖啡因,并加强从植物提取咖啡因的工艺研究。本题以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为素材,与山东版化学选修6综合实验活动“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有一定相似度。
物质提取有两种常见方法:一是将杂质逐一除去,步骤较为繁琐,但能尽可能多地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应用;二是通过专一方法将有效成分直接提取,如萃取法、离子交换树脂法等。从固体物质萃取化合物的一种方法是用溶剂长期浸润固体而将目标物质浸出。此法耗时长、溶剂用量大、效率不高。
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全国卷)的评析及启示
作者:钟国华
来源:《化学教学》2020年第01期
摘要:以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3道实验题为例作试题分析,归纳考查要求,拓展试题外延,提出在高三复习课使用“实验性质原理”三元整合策略指导教学设计,探讨基于实验情境实现物质性质和反应原理的整合教学在高三元素化合物专题复习中的应用,并提出若干教学建议。
(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H2O2,理由是______。分批加入H2O2,同时为了______,溶液要保持pH小于0.5。
(4)步骤⑤的具体实验操作有______,经干燥得到硫酸铁铵晶体样品。
(5)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硫酸铁铵晶体样品所含结晶水数,将样品加热到150℃时,失掉1.5个结晶水,失重5.6%。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
(1)原料前处理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2)水浴、油浴有何区别?
(3)尾气吸收何时考虑防倒吸?Cl2、CO2、H2S等在水中溶解度不大,若用本题D装置吸收,会否引起倒吸?若是该气体中混有大量难溶性气体如N2、H2呢?
(4)本题涉及条件控制,如步骤③保持溶液pH小于0.5和分批加入H2O2等。条件控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实验中为何分批加入H2O2?
B.球形冷凝管
C.接收瓶
D.烧杯
(4)浓缩液加生石灰的作用是中和______和吸收______。
(5)可采用如图乙所示的简易装置分离提纯咖啡因。将粉状物放入蒸发皿中并小火加热,咖啡因在扎有小孔的滤纸上凝结,該分离提纯方法的名称是______。
乙
1.2.2试题分析
咖啡因是天然食品添加剂,可用于制造兴奋性饮料;也是制药业的重要原料,可用于合成复方阿司匹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