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实验说明及试题分析

合集下载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试题及详解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试题及详解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0分)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陶瓷有关知识,掌握相关的硅酸盐产品的生产原料、产品组成、性质以及硅酸盐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瓷器着色如雨过天晴,为青色,瓷器的原料高岭矿或高岭土中普遍含有铁元素,青瓷的烧制过程就是将含有红棕色氧化铁的色釉在火里烧,再经过还原形成为青色,此时铁不再是三价铁,而是二价铁,故A错误;B.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材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产品,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故B正确;C.以含硅元素物质为原料通过高温加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制得硅酸盐产品,传统硅酸盐产品包括:普通玻璃、陶瓷、水泥,是用物理化学方法制造出来的最早的人造材料,一万多年以前,它的诞生使人类由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故C正确;D.陶瓷有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化工陶瓷和电瓷、压电陶瓷等,共性为具有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绝缘、易成型等优点,故D正确。

故选A。

2.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 易溶于水及甲苯【答案】B【解析】解:A.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具有烯烃性质,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B.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故B正确;C.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有3个原子共平面,该分子中甲基具有甲烷结构特点,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能共平面,故C错误;D.该物质为有机物,没有亲水基,不易溶于水,易溶于甲苯,故D错误;故选:B。

山东省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山东省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2019 年山东省高考化学试题剖析2019 年山东省高考化学试题剖析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很快乐今日能有时机和在坐的专家,就 2019 年山东省高考化学试题做一个短暂的沟通,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老师责备指正。

尽人皆知,高考不单是为国家选拔人材的重要门路,它还承载着一个孩子,以致一个家庭的梦想,这样,一份高质量的高考考卷的就显得尤其重要。

我省自 2019 年以来对理综推行自主命题,此中的化学考题几年来向来遇到社会的好评,那么今年 2019 年的理综化学试题怎样,与早年对比有哪些特色呢 ?下边我们就一同来关注一下。

(板书:一、整体评论 )一、整体评论综合剖析近几年山东高考化学试卷,能够发现 2019 年的化学试题秉着了过去历年的命题特色,表现了高考命题的稳固性和连续性的原则。

比较考试说明又可知:今年的试题对考试说明界定的骨干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覆盖,并立足于实践,增强了三大能力的观察,详细而言,表现了:稳固、创新、骨干、实践和能力,五大特色 .下边我们就来逐个解读一下。

(板书:二、试题评论 )二、试题评论特色一:稳固 (给表格 )我们先来看一张表:这是有关 2019 年山东高考化学试题的一张剖析表,此中包含试题构造、考点散布、难易程度等几个方面。

经过对该表的剖析大家能够看出今年的试题构造与早年完整同样,仍旧包含 7 个选择和 3 个必做加 1 个选作共 4 个大题 ,而考点散布、难易程度和难度梯度等几个方面都与早年相当。

此中 31-33 三个选做题在可控难度参数上基真相当,依旧表现了考题的公正性。

因此说 2019 年山东高考化学试题的第一大特色就是稳固。

特色二:创新谈到创新性,能够举得例子好多,但我最想提一下的仍是第 10 题,就是有关莽草酸的这道题。

这类题型在平常的考前训练中并不是没有见过,但在近几年山东高考试题中仍是第一次出现,答对该题的要点在于正确掌握稀、醇、羧酸三类重要有机物质在构造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对考生有机部分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要求 ,有必定的思想深度,这在过去的山东卷化学试题选择题中是从未出现过的,它的设置所起的导向作用,值得大家持续探究。

高考真题 化学实验题

高考真题 化学实验题

高考真题化学实验题2019年石膏是一种常见的硬化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医疗等领域。

下面是一道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题:试题内容:某同学想要探究石膏的硬化过程,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实验步骤:1. 将30g石膏粉末加入100ml水中,并搅拌均匀。

2. 将搅拌后的石膏溶液倒入模具中,待其定型凝固。

3. 测量硬化后的石膏体积变化。

4. 分析硬化过程中石膏的性质变化及原理。

试题要求:1. 记录实验步骤,并分析其合理性。

2. 描述实验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 结合化学知识,解释石膏硬化的化学反应和原理。

4. 总结实验结果,提出进一步探究石膏硬化机理的建议。

参考答案:1. 实验步骤合理,石膏粉末与水搅拌能够促使石膏粉末充分溶解,形成均匀的石膏溶液。

将石膏溶液倒入模具中可以使石膏体形成所需的形状。

2. 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石膏溶液不均匀、模具未准备好等。

解决方案是搅拌时间加长,确保溶液充分混合;提前准备好模具,涂抹隔离剂等。

3. 石膏的硬化是通过水合反应进行的,石膏溶液中的CaSO4·2H2O 和水反应生成硬化石膏CaSO4·1/2H2O。

具体的反应为:CaSO4·2H2O + 3H2O → CaSO4·1/2H2O + 2.5H2O。

4. 结果表明,石膏的硬化是通过水合反应引起的,可以进一步研究石膏硬化速度与温度、搅拌速度等因素的关系,从而探究硬化机理的更多细节。

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石膏的硬化过程及原理,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提供更多参考。

愿同学们在化学领域的探索中不断前行,创造更多的科学成就。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1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1卷)

绝密★启用前2019年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2.(6分)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3.(6分)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4.(6分)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如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H++Cl﹣5.(6分)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2019年高考1卷化学27题评析

2019年高考1卷化学27题评析

2019年高考1卷化学27题评析实验是高考化学试卷中的必备内容之一。

今年理综1卷中的实验考核内容则以硫酸铁铵制备为统领。

该试题的内容如下。

、一、实验内容简介由于硫酸铁铵是一个不常见的化学物质,其制备方法在一般的实验教材中当然也很难被找到。

但是,由于该物质的制备只涉及到不多的几个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也只有“铁屑净化”、“硫酸亚铁制备”、“硫酸铁制备”、“硫酸铁铵制备”、“浓缩结晶”,这样的五个实验步骤。

加之与这五个实验步骤相关的实验条件与操作方法的选取,也比较容易找到各自的参照物。

所以考题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难度。

比如,其中的“硫酸铁制备”步骤,就只是将Fe2+离子氧化成Fe2+离子。

其方法完全可照搬实验“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和性质”讲义中的相关段落。

其余的4个步骤,则全部可见诸于“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讲义。

这两个相关实验进行时的一些具体情况及要点,还是有必要强调如下。

1. 铁屑与硫酸的反应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迅速欲让4.0 g铁屑与过量硫酸能完全反应,即便是在加热的条件下也要反应几十分钟(因为,对于这个本来并不慢的反应速度来说,铁屑的厚度还是显得太大了)。

以至于在较长时间的反应过程中,溶剂水会大量减少,需要不断地进行补充。

这个反应的温度也不见得一定要保持在80-95这个区间内。

温度低,只不过会使反应的时间更长一些。

温度高,水蒸发的则会更快。

铁屑与硫酸反应“需要水浴加热”的说法,是没有任何依据的。

“低温电炉加热(在通风橱中进行)”(连反应温度都没给出),就是在某实验教材中,对这个操作的具体要求[1]。

应该把考题中的“需要水浴加热”,看作是一个命题者为了考察“水浴加热”概念,而杜撰出的一个反应条件。

这个反应条件与实验原理与实际过程,都不符合。

2. 铁屑与硫酸的反应产物氢气是否需要进行“净化处理”。

可能是为了考察考生对“洗气”方法掌握的深度。

命题者特意给这个反应添加了一个有H2S析出的情节。

其实,在这个反应中是不会有多少H2S气体产生出来的。

2019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2019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不同阶段的侧重点
一轮:深挖教材思维模型。
三轮:模拟演练,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强化 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2、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考查信息获取及加工能力。例 如:原理题中的量化数据关系、流程题中的转化流程信息 以及陌生方程式书写中给的反应信息等。
全国卷 化学试题特点
三、形式多样,数据详实,测评学科关键能力
3、证据具体详实,考查逻辑推理能力。证据推理是逻辑推 理能力在化学中的体现,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证据,对物质的 组成、结构及性质变化进行分析推理,揭示数据和现象的本 质特征。例如:原理题中基于数据的推理、实验题中基于实 验现象的推理以及陌生方程式书写和元素周期律选择题中 基于规律的推理。
2019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浅析
全国卷 化学试题特点
近几年高考化学命题一直在贯彻落实发展素质 教育和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考查要求,以高考 评价体系为依托,选取各种类型的情景素材,通过 科学规范的试题设计,考查考生信息获取及加工能 力、推理论证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试题能够区 分不同类型的考生,贯彻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落实了“基础 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有助 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
理的应用; 较,利用盖
化学平衡常 数、溶度积
斯定律书写 热化学反应 方程式,转
常数的计算; 化率和化学
离离子方程
平衡常数的 计算,平衡
式的书写 移动原理的
(氧化还原 应用,转化
反应与非氧 化还原反应)
率比较,焓 变的判断。
热能与化学 能的相互转 化、热化学 方程式的含 义,利用盖 斯定律书写 热化学反应 方程式,化 学反应速率、 活化能的概 念、转化率 和化学平衡 常数的计算, 平衡移动原 理的应用。

2019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解析(1)

2019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解析(1)

2019年全国高考山东卷化学试题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Mn 55一、选择题:本题共有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试剂瓶标签上安全标志如右图,该试剂是A.氨水B.乙酸C.氢氧化钠D.硝酸 【答案】D 【解析】安全标志为腐蚀性和氧化性,硝酸符合,D 项正确。

2.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真”的记载,其中石胆是指 A.CuSO 4 ·5H 2O B. FeSO 4 ·7H 2O C. ZnSO 4 ·7H 2O D. KAl(SO 4)2 ·12H 2O 【答案】A 【解析】CuSO 4 ·5H 2O 为蓝色晶体,CuSO 4为白色粉末,加热发生反应: CuSO 4 ·5H 2O =====△ CuSO 4 (白)+5H 2O ,A 项正确。

3. 反应C 2H 6(g) = C 2H 4(g) +H 2(g) H>0 在一定条件下于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乙烷的平衡转化率的是A.增大容器容积B.升高反应温度C.分离出部分氢气D.等容下通入惰性气体 【答案】D 【解析】增大容器容积相当于减少压强,平衡向正向移动,乙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A 项不符合题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向移动,乙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B 项不符合题意;分离出部分氢气,衡向正向移动,乙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C 项不符合题意;等容下通入惰性气体,原平衡体系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乙烷的平衡转化率不变,D符合题意。

4.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 B.C. D.【答案】B 【解析】同分异构体的概念为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

A 中分子式均为C 6H 6 结构不同,二者关系为同分异构体,不符合题意;B 中分子式分别为C 14H 24 、C 14H 22关系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符合题意;C 中分子式均为C 3H 6O 2结构不同,二者关系为同分异构体,不符合题意;D 中分子式均为C 6H 6O 3结构不同,二者关系为同分异构体,不符合题意。

江苏卷化学实验高考真题

江苏卷化学实验高考真题

江苏卷化学实验高考真题高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直以来,化学实验都是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能力和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

江苏卷的化学实验题目旨在考验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能力。

下面我们将以2019年江苏卷的化学实验题目为例,简要分析一下该题的要求和解题思路。

2019年江苏卷化学实验题目要求考生完成“不同金属及盐酸的反应”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该实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是选取不同金属试条,分别与盐酸反应,观察产生气体的情况;然后对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进一步判断产生气体的种类;最后,结合实验现象回答相关问题。

解题思路:1. 实验操作步骤:a. 选取不同金属试条(如锌、铁、铜等),放入试剂中,观察金属试条与盐酸反应时产生气泡情况;b. 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产生的气体,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集气瓶中,观察气泡情况;c. 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2. 实验结果分析:a. 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b. 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变化;c. 铜与盐酸反应无明显反应产生气体。

3. 相关问题回答:a. 实验现象的解释:金属与盐酸反应时产生金属盐和氢气;b. 产生气体的种类及其检验方法:氢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特性鉴定气体种类;c. 实验结果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

通过以上解题思路,考生可以清晰地进行实验操作,准确观察实验现象,理清实验结果,深入分析实验原理,从而正确回答相关问题,展现出对化学实验的全面理解和实验技能。

这也体现了化学实验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备考高考化学实验时,建议学生在熟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实验操作细节,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学生们一定能够在化学实验中获得更好的成绩,为实现高考理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化学实验说明及试题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科学,在综合理科能力测试试题中,有关化学实验考核内容,考试说明中,有明确的六方面的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综合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4.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

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5.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6.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通过四年五次综合理科能力测试的试题分析,有关化学的试题的题型,有以下十种:
1.常见仪器的主要用途及使用方法;
2.常见试剂的保存及取用;
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4.重要物质的性质实验;
5.重要物质的制备实验;
6.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或反应,尾气处理;
7.物质的鉴定与鉴别;
8.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9.综合实验;
10.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