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6加几教案及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434ddb011ca300a7c39020.png)
新一年级上册《8、7、6加几》教案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合作意识与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
教学方法根据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使用直观教具,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揭示课题。
讲解,动手操作,练习法。
课前准备图片、小棒、课件、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1)10加几的口算练习。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10加几就等于十几,渗透转化的思想。
)(2)9+1= 9+7= 9+3= 9+8=9+5= 9+4= 9+9= 9+6=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设计意图:通过复习9加几的凑十法,为下面的学习8、7、6加进行必要的铺垫)2.揭示课题,板书:8、7、6加几二、新课学习(一)创设情景,开展教学1.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现在老师带你们去学校的操场上看看。
(出示主题图)2.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生1:同学们在操场上跑步,前面有8人,后面有5人。
生2:穿紫衣服的有7人,穿灰衣服的有8人。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师:怎么列式解答?为什么要用加法解答?生: 8+5(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多角度收集数学信息,并利用已有信息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是要把两部分合起来。
)(二)自主探索8+5计算方法师: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8+5?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想法。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接着数,从8接着数5个数,9、10、11、12、13。
《876加几》教学反思(通用8篇)
![《876加几》教学反思(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41921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3.png)
《876加几》教学反思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876加几》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876加几》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上课伊始,我采用活泼多样的复习形式,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所复习的内容是本节课知识的停靠点,有利于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探索学习8、7、6加几的进位加法。
接着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动手操作、相互交流,探索出8+5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凑十法”的简便性。
然后鼓励学生摆脱学具,利用知识的迁移,完成8加几的其他式题和7、6加几的一些式题。
在巩固练习阶段,我先引导学生回忆如何“凑十”,再教他们唱“凑十歌”。
“凑十歌”的教唱,不仅把课堂活动气氛再次推向高潮,而且使学生在活泼愉快的学唱中掌握了“凑十法”的关键。
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1、注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首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中初步感知凑十法。
然后借助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并通过交流,把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从而理解和掌握凑十法。
最后是脱离实物,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这样分层地逐步抽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推理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2、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的关键是如何“凑十”。
如果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优生应该是没问题的,但低差生就不一定清楚要如何把一部分小棒凑成十。
于是我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十格图”。
学生可以在“十格图”上操作,从而非常直观地看出凑十的过程,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
(教育精品)876加几教学设计
![(教育精品)876加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162560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6.png)
(教育精品)876加几教学设计
一、课题内容
本节课的主题是“876加几”,重点掌握876加几的运算方法和认识计算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76加几的运算。
2. 熟练应用876加几运算解决问题。
3.通过解决876加几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方法
将集体探究、比较法及讨论法结合起来,充分唤起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小组或个人
有目的、有计划性地研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激发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力和
合作精神,加强学生对876加几运算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四、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运算教学实物和实例,如拖尾法工具,数码块等。
2.准备计算876加几所需的表格以及练习内容的答案。
3.准备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五、教学过程
1. 让学生根据拖尾法和数码块,转换876加几的计算思路和运算方法。
2. 通过比较法,让学生练习应用876加几的方法,认识876加几的运算特点。
3. 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876加几的实践应用,探究其中的规律,以认识算术的规
律性,提高加减运算能力。
4. 通过给予练习来训练学生,加强加减运算的训练,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5. 最后,安排趣味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评价
通过练习题和活动,给予学生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876加几运算是否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876加几的教学反思
![876加几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cc3063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6.png)
876加几的教学反思
《8、7、6加几》教学反思
为了上好《8、7、6加几》这一课,我仔细地阅读了教师教学用书,认真分析了教材,同时从网上还查阅了很多相关的教学设计。
经过反复的修改,我安排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究,学会算理
一、复习导入
教学设想:让学生通过9加几的口算竞赛,复习9加几的计算规律,同时巩固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8加几
教学设想:首先让学生计算出8加几的得数,再引导学生观察,仿照9加几的计算规律,由学生归纳出8加几的计算规律。
2、探究7、6加几
教学设想:学生在已经掌握了8、9加几的计算规律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出
7、6加几的计算规律。
三、趣味游戏,巩固新知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教学设想:第三和第四个环节没有什么大的改变,目的也是一样。
这一次,我合理安排了时间,整堂课一气合成,完成了教学任务。
相对第一次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
收到的成效非常的明显,以前还一直依靠掰手指计算的学生也开始选择利用计算规律来计算了。
虽然也有学生一时计算速度还很慢,但是他能慢慢的开始应用所学的知识了,这是好的开始。
总之,学生的口算能力在提高,而且他们对口算的兴趣比以前更浓了。
通过《8、7、6加几》的教学,我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多钻研小学新课程,关注改革新动态;同时要敢于创新,大胆的创新。
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多
的学习资源,我要充分利用起来,让它成为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阶梯。
876加几教案
![876加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a35e0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0.png)
876加几教案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方法多样化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难点:2.1教学重点:掌握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方法。
2.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使用多种计算方法的能力。
2.3考点分析: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
教学工具: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棒20根。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1、6、7、8的组成题型。
2、9加几的口算题。
3、6、7、8连加题型。
探究新知:1、收集信息,回答问题【出示主题图】体育课课好玩啦!瞧,同学们都在跑步呢!①、说一说从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②、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③、板书: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④、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8、7、6加几。
2、学习例2①、动手操作,探讨“8+5”的算法。
(各小组分组讨论,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A、从8开始,接着数9、10、11、12、13.B、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5根小棒,从右边的5根中拿出2根,和左边的8根凑成10根,再加上右边剩下的3根,一共是13根。
C、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5根小棒,从左边的8根中拿出5根,和右边的5根凑成10根,再加上右边的3根,一共是13根。
教师对学生想出的多种算法给予鼓励。
②、引导学生比较各小组的算法,说一说自己喜欢用哪种方法?学生说的时候,要求说出喜欢这种算法的理由。
可结合板书口述计算过程,也可边做边说计算过程。
3、知识迁移,探索“8、7、6加几”的算法①、出示“8+4”问:为什么把4分成2和2了?(使学生明白8和2凑成10,强化“凑十法”。
)②、出示“7+6”问:想一想,怎样算比较快?问:如果不借助小棒,你会计算吗?(学生独立思考,口述算法)问:为什么把6分成3和3?为什么把7分成3和4?(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7和3凑成10、4和6凑成10,强化“凑十法”。
876加几教学反思简短 876加几教学反思与改进优秀(九篇)
![876加几教学反思简短 876加几教学反思与改进优秀(九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4b25a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2.png)
876加几教学反思简短 876加几教学反思与改进优秀(九篇)加几教学反思加几教学反思与改进篇一辛勤的耕耘总能得到收获。
一个星期的设计、修改以及经历磨课的“痛苦”,今天在课堂上精彩的呈现让我收获自信,收获欣喜,也品味到“语文”的原汁原味。
听课领导给予了这样的评价: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精心设计,并且做到一环扣一环。
对于和田人的几个特点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在浓重的人文环境和独特的言语形式中领略这个民族的魅力。
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让学生在最自在的课堂气氛中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想法。
孩子们的个性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尽情的张扬。
听课的教师也觉得这是一节非常有“语文味”却又不乏精彩的语文课,朴实、自然。
学生很开心,有所学,也有悟。
我要感谢教师们对我的鼓励,并以此鼓励自己,坚持语文的本质,坚持自己的风格,真正把课堂还给“语文”。
我更要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给了我信心,给了我勇气,让我能在课堂中和他们一起享受“语文”的快乐!我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我不会满足。
我也会继续努力,继续我对“语文”的考虑。
有句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节课同样留下了一些遗憾:对朗读的处理,我还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特别是学生对作者用两个反问句和两个感慨号表达自己的惊叹这一句式,只是让学生个人读和齐读两种方式,因此学生还没有通过“读”完全体会到作者的惊叹。
另外,我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用语很精炼,但不够精彩。
这也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缺点。
十年的语文教学,让我发自内心地爱上语文,爱上语文教学。
我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我要和我的学生一起和语文“回家”。
加几教学反思加几教学反思与改进篇二这种设计使我有很多感悟:1、我抓住了语句训练为重点这一契机,让学生充分在语言文字中畅游一番,学生深深地领悟作者的语言魅力,这时才会产生写作的动机,进展仿写,才会产生“笔下生花”的效果。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展仿写效果更好,详细表如今: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集思广益,择优组段,才会出现佳句连连的态势,同时对字、词、句、标点等方面也进展了训练,真是一举多得。
876加几教案876加几公开课教案(精选2篇)
![876加几教案876加几公开课教案(精选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bc952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4.png)
876加几教案 876加几公开课教案(精选2篇)876加几 876加几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以及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技能: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了解读后感的一般方法。
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概述所读作品,了解作品的主题和精彩的部分。
情意:激发学生读书和写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真情,体会文章的感情,从多个角度中选择一两个角度写己读后的感受。
对策:指导学生反复读例文,感受写读后感的方法。
课前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教师再次明确习作的要求:引导学生写出所读书本的读后感。
二、错别字(投影出示这些词语)霭侯(诸侯)小年(少年)做在(坐)手搞(手稿)永往直前(勇往直前)柏年(拜年)再帽子(摘)双体日(双休日)检险(艰)白织灯(炽)退锁(退缩)晃张(慌张)那为(位)1、学生读一读,辨别这些同音字。
2、交流,分别给它们组词。
三、文章中的句子存在的问题。
(投影出示)1、来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2、他曾多次住进医院,却顽强地坚强的活了下来,它的一生充满了坎坷。
3、后来就不见了,双休日就然还睡懒觉。
4、读了着文章,让我想到一件事。
5、大儿字捷克借蜡烛去搬捆柴,还是失败了。
6、而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其中的一件事令我很敬佩,交流说说这些句子存在的问题:有些语句写的太哆嗦。
前后的`语句不连贯,看不懂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的意思。
四、从小作者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读后感大多数写出了文章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并且能写己的真实感受和见解。
但有许多同学的文章语句不够通顺,前后也不能很自然的连接,个别同学的错别字较多。
希望他们今后认真读课外书,写好。
五、集体修改。
1、投影出示(黄天伦)较差学生的习作。
学生读这习作,说说存在的毛病(内容空洞,错别字、病句较多,结构安排较零乱)2、分小组讨论并修改这习作。
3、交流修改意见。
4、指名读修改后的这习作。
5、学生自由读自己的习作并加以修改。
《876加几》教学设计及反思
![《876加几》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f0dc74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1.png)
《876加几》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学会应用快速计算的技巧;(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2.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2)难点:如何快速计算,并且正确无误地写出计算结果。
3.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2)教学材料:教材《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4.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示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两位数相加和一位数相加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疑问。
(2)讲解:讲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注意进位和写出计算结果的规范。
(3)示范:以几个例子为示范,详细讲解快速计算的技巧,鼓励学生跟随示范一起计算。
(4)练习:通过黑板上的计算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
(5)巩固: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形成基本技能。
(6)拓展: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应用所学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7)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那些较难的题目和解题方法,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5.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观察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快速计算和解题能力。
二、反思本次教学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设计中通过导入,讲解,示范,练习,巩固,拓展和总结等环节,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经过上课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最基本的计算方法理解和掌握较好,能够完成简单题目且写出正确结果。
但在快速计算和进位的时候,一些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讲解和示范的时候给予了更多的指导和提示,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通过逐步练习和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课堂上明显提高。
小学一年级数学《876加几》教案设计解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876加几》教案设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23423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0.png)
小学一年级数学《876加几》教案设计解析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中“876加几”的基本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要求:1、能正确朗读数字;2、能正确书写数字;3、能正确书写符号;4、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运算;5、正确理解概念,正确应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加法运算规律;2、掌握加数和和的关系;3、掌握快速而准确的加法运算方法;4、掌握数学语言表达;三、教学难点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完成“876加几”的运算。
四、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提出小学生都喜欢玩数学游戏,那今天我们就来玩一款游戏——“876加几”。
请同学们把这个问题想一想——876加几,你可以怎么做呢?2、讲解样例老师以“876加1”为例,将题目写在黑板上,用数学语言讲述:876 + 1 = 877(即800 + 70 + 6 + 1 = 800 + 70 + 7)。
同学们观察这个式子,可以发现:(1)在加的过程中,从个位数开始往左,每一位都是按顺序相加的;(2)如果十位数相加后,这个数大于等于10,则需将十位数向前进位,个位数不变,再把十位数两数之和的个位加上去;(3)同理,若整百数相加后大于等于100,则将百位数向前进位后,再将整百数两数之和的十位和个位数相加,以此类推。
示范式子之后,老师会让学生自主求解相信学生们可以做得非常出色。
3、板书习题当同学们完成求解样例之后,老师会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其他题目:876 + 2 = □□□876 + 3 = □□□876 + 4 = □□□876 + 5 = □□□876 + 6 = □□□同时,老师还会在黑板上板书出几个运算符号,让学生认识到加号和等号的作用,也包含有符号“+”、“=”和“〇”。
4、学生练习老师要求学生在两三分钟内自己完成了习题,所以在学生自主求解和练习的过程中,老师会抽查一些同学的答案,确保学生都掌握了运算规律。
876加几的教案7篇
![876加几的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030030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4.png)
876加几的教案7篇要想将教案制定得更加优秀,首先要做到认真回顾以往的教学情况,如果制定教案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那课堂也很难活跃起来,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876加几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876加几的教案篇1有益经验1、喜欢花朵,能正确说出几种常见的花朵名称,了解其颜色、气味,认识几种比较少见的花朵,感知花朵的多样性。
2、有表现大胆自己的愿望。
活动准备:1、活动前将家长与孩子拍摄的花朵和小朋友与花朵的相片布置成墙饰“花朵展览台”和“我与花比美”。
2、每位幼儿准备1-2种花来园。
活动过程:1、情景导入:以观看相片为由,引导幼儿观看墙饰“花朵展览台”和“我与花比美”中的爸爸妈妈拍的花朵相片。
2、自由交流: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花朵或墙上爸爸妈妈拍的相片中的花朵的名称、颜色、气味等。
3、教师参与:教师出示实物向幼儿介绍几种少见的花朵,如:鬼脸花,仙人掌花、玉竹花等,让幼儿通过看、摸、闻等了解其名称、气味、颜色质感。
4、快乐表现: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制作,将自己变成可爱花宝宝,进入“花朵照相馆”留下美丽的相片。
活动反思: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观念的转变,老师的主导作用渐渐地由显性变为了隐性,幼儿不再直接面对老师、面对同伴、面对教育要求,而是通过与材料的互相作用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积累经验。
因此,环境的桥梁作用就越发重要了。
此次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与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创设了一个幼儿自主参与的物质环境:墙面布置(“花朵展览台”和“我与花比美”是活动前与孩子一同布置的,里面的内容是孩子亲身的实践)、材料投放(照相机、装饰自己让自己变成花宝宝的辅助材料等等都是孩子喜欢的),使环境更多地体现了互动性,不仅让幼儿与墙面互动与材料互动、更与老师互动、与同伴互动,使环境变得活动起来,更好地发挥了教育作用。
876加几的教案篇2活动目标:尝试运用推平、捏、压、搓等方法表现物体的细节。
《876加几》课后反思
![《876加几》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4bd3f033186bceb18e8bb4b.png)
《876加几》课后反思
《876加几》课后反思
8、7、6加几是在9加几的底子上教学的,计算要领与9加几相同。
例1用一群小学生往公园门口买门票的场景引入计算“一共有几许人”的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多次接触类似的问题,皆知道解决那样的问题用加法计算,所以我班学生没有出现点数的算法,间接列出加法算式,比教材又提高了一步。
因为那节课是在9加几的底子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对用“凑十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因而,我让两人一组,用摆小棒计算8加几,在反馈时,我发现所有的学生用的皆是凑十法,多数的学生是拆5凑8,也有一部分学生用拆8凑5,看来学生能运用原有的知识顺利的进行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例2时,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要领计算8、7、6加几,有的学生借助小棒完成凑十的过程,大部分学生间接看算式说出凑十的'过程,在集中反馈时,我发现90%的学生用的是“拆小凑大”的要领,并能够完整的说出每道题用“凑十法”计算的过程,而且还有学生提出计算6+5时,除了把5分成4和1,6和4凑成10,还可以把6分成1和5,5和5凑成10,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体会到,与5相加时,拆大数和5凑十也是很简单的。
那节课通过放手让学生下手,动口,学生真正体验8、7、6加几
的计算要领,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算理,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较好。
例3教学8+9我完齐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前,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你能有几种要领计算8+9你最喜欢那种要领你认为哪种要领最简便那样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能用多种要领解决统一问题,同时进一步理解凑十的要领,体验“凑十法”的简便性和适用性。
一年级数学上册《876加几》教后反思新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876加几》教后反思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30fce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a.png)
一年级数学上册《876加几》教后反思新人教版《8.7.6加几》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本身就是兴趣的乐园,而教材在这方面又给教师做足了准备,所以教师就因该抓住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在课堂上做好文章。
我在讲授8、7、6加几这节课后,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1、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这节课的开始,我抓住刚搬入新学校这一契机,创设情境,让学生为新教室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主题,引入新课。
学生为布置教室剪纸,一组学生剪了8朵红花,二组学生剪了5朵粉花,一共剪了多少多花?学生编题并列算式。
学生在这样身边的故事中找到了原来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是数学。
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充满了兴趣,大多数学生看到同学们真的在黑板上摆着教师剪好的纸花兴奋点很高,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2、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畅所欲言。
8、7、6加几本身这节课就是一节枯燥的计算课,只是让学生在计算中掌握凑十法,明白算理,并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但是我追求的并不只是这样一个层次,我认为学生学习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孩子们的智慧有潜质的,为什么不再多挖几锹,让我们看到更多呢?于是,我再让同学们计算8+5的时候,找了很多的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算法时,我发现孩子真的让我大吃一惊。
算法一:动手摆,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理解算理。
先摆一个8根,然后摆5根,把5分成2和3,把两根小棒和8凑成10,10再加3等于13。
方法二:动手拨,通过对计数器的拨珠子来理解算理。
心里想着8,个位拨5,从5中拨回2个和心里的8凑成十,再在十位拨一个珠子,最后得13。
方法三:动手圈,在教师给的学习单上画出自己的方法,把5中的2个给8凑成十,然后再加3。
方法四:有的学生是掰着手指往上接着数等等,通过学生的畅所欲言我突然感觉到孩子的思想是活跃的,他们已经学会了举一反三,更加学会了知识的灵活运用。
为什么我们要手把手的不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呢?课堂上正是需要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才让我们的数学绽放光彩。
876加几教案及反思
![876加几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b2f2c9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4.png)
876加几教案及反思教案:学生8个学时完成拓展课程“数学思维培养”中的“876加几”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十进制加法的运算规则;2.掌握三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方法;3.能够解决“876加几”的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于数学思维的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使用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回忆并说出运算符号“+”代表的意思。
2.师生共同回忆三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归纳运算过程。
二、讲解运算规则(15分钟)1.通过实例解释“876加几”的概念。
2.规范运算步骤,强调个位数相加不超过10的情况。
3.在黑板上写下公式“876+几=887”,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三、练习和讲评(40分钟)1.学生进行练习:876+1、876+2、876+3,逐步增加难度。
2.辅助学生理解运算规则,可以使用实物或图片辅助教学。
3.学生自主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纠正错误。
4.讲评错误的练习,讲解正确的运算方法。
四、拓展练习(20分钟)1.出示多个“876加几”问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量做出。
2.提高题目难度,如876+12、876+20等。
3.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思路,展示出多样性。
五、反思(10分钟)1.学生针对自己在本课中的收获和困难进行反思,将其记录。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反思,思考其他可能的思维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876加几”的问题展开,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掌握三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方法。
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图片、实物、拓展练习等,激发了学生对于数学思维的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参与性和合作性,积极回答问题,勇于拓展思维。
多样的解题思路也展示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不过,个别学生在规范运算步骤上还有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对于教学反思环节,学生能够主动记录和总结自己学习中的收获和困难,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思考和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4db2f0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b.png)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教案范文学校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教案范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经常要依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精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学校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共享。
学校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同学在已有阅历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娴熟地口算8、7、6加几。
2、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比较、抽象及概括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和对学问的迁移类推力量。
3、培育同学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老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特别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
他们来到公园门口,刚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
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当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
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争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2、小组合作争论。
3、小组汇报沟通。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老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方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爱哪一种方法?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1、同学回答后老师指出:假如用计算的方法,应当怎样列算式呢?同学回答,老师板书8+5。
师:8+5应当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新课标导学案:8《876加几》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新课标导学案:8《876加几》](https://img.taocdn.com/s3/m/06866b8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c.png)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新课标导学案:8《876加几》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要分享的是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新课标导学案第8课《876加几》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依据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新课标导学案第8课《876加几》进行讲解。
该章节主要讲述了如何求一个三位数加上一个一位数的和,以及如何进行竖式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学会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一位数。
3. 能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开始,我拿出一个装有876个果实的篮子,然后向学生提问:“如果我要把这篮子里的果实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果实呢?”引导学生思考加法的意义。
2. 例题讲解:接着,我出示例题876+3,让学生观察竖式计算的过程,并解释每一位的计算方法。
从个位数开始相加,如果有进位要记得加到下一位上。
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个位数6加3等于9,十位数7加0等于7,百位数8加3等于11(因为有进位),所以写下1,把1进位到千位数上。
最终得到答案909。
3. 随堂练习:(1)876+2=(2)876+5=(3)876+8=4. 讲解练习: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我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876+3板书竖式:8 7 6+ 39 0 9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练习题。
876加几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876加几的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6a2b806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6.png)
876加几的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74页例1及试一试的内容。
教材安排了例1“876加几”和试一试“一共有多少个”及一道综合练习题。
本课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选择不同的方法计算876加几的结果。
重点是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难点是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57人,由于受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影响,注意力集中持续时间短,学习缺乏主动性。
但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及方法等角度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但在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时,缺乏生活经验的支持,有待于今后慢慢培养。
通过近阶段的学习发现,孩子们虽然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及学习主动性上还有些不足,但他们已经能自己总结学习方法,知道什么题该做什么题,但对细心程度有待加强。
当然作为二年级的孩子应该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在课堂上应在看、听、练的基础上抓住思维环节,采用多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在练习的设计上也要注意层次性,逐步提升练习的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计算876加几的结果,初步学会进行评价,善于合作与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为探索数学知识而自豪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师出示一幅校园图(图中有假山、水池、花坛、教学楼等),并配以儿童喜爱的音乐,让学生观察图中的美景。
并提出问题:学校要举行秋季运动会了,每个小朋友都想要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教师出示玩具),为了方便起见,学校决定把各个年级的学生分别集中在一起,一年级的学生在操场上的花坛旁边,二年级的学生在教学楼前的小院子里,三年级的学生在篮球场边上。
876加几教学反思简短
![876加几教学反思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1ac05b4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2.png)
876加几教学反思简短摘要:一、引言二、教学内容回顾1.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3.教学过程三、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2.不足之处3.改进措施四、结论正文:二、教学内容回顾1.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876加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通过课堂观察,大部分学生已经达到了这一目标。
2.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以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2)讲解运算规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团队合作精神;(4)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876加法的运算方法。
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提纲】三、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在本节课中,教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不足之处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对876加法运算规律的掌握仍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巩固;(2)课堂节奏把握不够准确,导致部分学生练习时间不足;(3)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学方法还需进一步调整。
3.改进措施针对以上不足,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增加练习题量,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运算规律;(2)注意调整课堂节奏,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足够的练习时间;(3)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提纲】四、结论通过对876加几课堂教学的反思,教师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注重课堂节奏的把握,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将继续积极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的《876加几》数学教案分享
![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的《876加几》数学教案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8e19f53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5.png)
一年级学生是学习数学的开始阶段,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内容不应该过于复杂,需要简单、易懂的教学方式。
教师需要根据小学一年级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数学教案,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基础,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的《876加几》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学计算方法,较快地计算加法。
2.学生能够找到数字之间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并运用数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将以《876加几》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加法计算方法。
同时,本教案还将加强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流程1.温故知新,循序渐进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加法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把两个或多个数加起来,就是加法。
”教师继续问:“对,那么,1+2=?”学生回答:“3。
”教师继续举例,以此帮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的框架。
2.针对性练习,提高操作能力本节内容主要是《876加几》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加法计算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匹配数字和图形等多种方式,将任务形式化,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信心。
例如:(1)数字匹配练习:先在黑板上出示图案,让学生识别数字形状,再进行数字匹配。
例如:一排由数字1-9组成的图形中,找到8,并与数字8对应。
(2)数字总和练习:在黑板上写出一个两位数,例如76,然后提问:“用数字0-9之间的任意数字组成一个加法式,让结果等于76。
”3.情景应用,强化实践效果针对性练习需要在学生对加法计算方法有了一定理解的前提下开展,情景应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巩固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例如:(1)购物练习:教师将一些商品的价格列在黑板上,然后告诉学生我想要购买A商品、B商品、C商品,这三个商品的价格分别是XX、YY、ZZ,请问我需要付多少钱?学生需要用加法运算来得出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7、6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P91-9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合作意识与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讲解,动手操作,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小动物回家)
2、10加几的口算练习。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10加几就等于十几,渗透转化的思想。
)
3、9+1= 9+7= 9+3= 9+8=
9+5= 9+4= 9+9= 9+6=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9加几的凑十法,为下面的学习8、7、6加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教学新课
1、创设情景,开展教学
(1)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现在老师带你们去学校的操场上看看。
(出示主题图)(2)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
生1:同学们在操场上跑步,前面有8人,后面有5人。
生2:穿紫衣服的有7人,穿灰衣服的有8人。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怎么列式解答?为什么要用加法解答?
生: 8+5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多角度收集数学信息,并利用已有信息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是要把两部分合起来。
)
2、自主探索8+5计算方法
师: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8+5?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想法。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接着数,从8接着数5个数,9、10、11、12、13。
生2:8向5借2个凑成10,10和剩下的3合起来就是13.
生3:数数法,1、2、3……12、13,一共有13个人。
教师小结:这几种方法都不错,那你最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同时还体现算法多样化,让学生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
3、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动手操作
要求在摆好后,把你的摆法说给同桌听,在听人讲话时,要学会倾听,这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的加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2)指名演示
师请摆小棒的同学到台前摆给大家看一看,要求学生边摆边表说一说自己摆的过程。
(可能出现两种方法)
(3)电脑动画演示摆小棒,明确算理。
师讲解:要想把8凑成10,我们会想到2,所以从5根小棒中借2根和8凑成10,10在加剩下的3根小棒就是13.
(4)摆一摆、算一算8+7 8+3
小结: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但是凑十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
(设计意图: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8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新课改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
)
4、尝试独立练习
(1)生独立完成7+6,6+5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自信心及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的经验,感知、体验、比较,自然的运用“凑十法”来计算,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简便性和适用性。
) (2)汇报计算方法,鼓励用多种方法来计算
小结:“见7想3,见6想4”用凑十法计算更简便,更快。
(2)课本91页做一做第1题
圈一圈、算一算
7 + 4 = 6 + 5 =
10
教师讲明做题要求,里用凑十法圈出10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圈一圈,进一步理解、运用凑十法)
5、总结算法,发散思维
出示8+9,你能会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方法。
生1、把8凑成十。
生2、把9凑成十。
生3、9+8=17,8+9=17
学生汇报。
师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三种不同的作法。
师小结:我们在计算8加几时,可以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和8凑成10,再计算;也可以把8拆分与另一个加数组成10再计算;还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比如9+8=17,8+9=17等多种方法来计算,在以后的学习中,你认为那咱好,就用那一种做题。
(设计意图:师对各种方法给予肯定,并特别提出第三种方法,渗透了“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又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火眼金睛,错在哪了。
2、课本91页做一做第2、3题
算一算、填一填
7+3+3= 6+4+2= 8+2+2=
7+6= 6+6= 8+4=
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吃水果游戏
今天我为同学们准备了很多水果,只有算对了水果对应的题目才能吃到,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游戏,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巩固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也可通过这个练习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
四、总结延伸
愉快的一节课很快过去了,你学会了什么?那么8、7、6加几是怎么样计算呢?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开和8、7、6凑成10,然后再计算,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无论用那一种方法都可以,看来这节课同学们收获可真不少啊!
板书设计:
8、7、6加几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本课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合理运用“凑十法”这一知识点的迁移来展开对新内容的教学。
通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说一说、摆一摆、圈一圈的方法探索8、7、6加几的算法。
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有声有色,既形象又生动。
通8 + 5 = 13 2 3 10
9 + 4= 13
1 3 10 6 + 5 = 11 4 1
10
过学生操作的演示,课件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凑十法”,会计算8、7、6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中我注意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首先以游人民公园为主线,教师激发兴趣,唤起学生,使之产生学习动机,然后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再进行反馈评价,最后进行课外延伸,张扬个性,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这样设计时间上有宽度,空间上有广度,气氛上有热度,内容上有深度,方法上有灵活度,结果上有效度。
如果单一是为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的基础练习,会很枯燥,因而设计了趣味练习,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提不同意见,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反馈,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