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默写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2)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____________________,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3)《论语》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唤醒“征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正如《论语》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副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1.(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镜(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答案】(1)杨花落尽子规啼【解析】(1)注意“啼”的正确书写。

【答案】(2)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解析】(2)注意“攒”的正确书写。

【答案】(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解析】(3)由“‘学’和‘思’辩证关系”可推知答案,注意“罔”“殆”的正确书写。

2024年4月厦门市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4月厦门市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4月厦门市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1.补写出以下古代诗文名句。

(10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3)鹏之背,_______________;怒而飞,_______________。

(庄子《北冥有鱼》)(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5)《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杜甫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

(6)《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誓死报国、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7分)甲辰龙年到来之际,不少网友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龙”不再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

从“西方龙”到“中国龙”,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龙无论是外部形象还是文化内涵,和西方龙都有天壤甲(A.rǎng B.rǎn)之别。

中国龙,①(téng)云驾雾,飘逸洒脱。

几千年来,它的体态变化无穷,体现了华夏儿女无穷的创造力和无限的生命力,承载了中华民族②(yuán)远流长、璀璨多元的文化。

中国龙,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新时代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

今天,“枭龙”号战斗机一飞冲天,“蛟龙”号载乙(A.zǎi B.zài)人潜水器探索深海,“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南极凯旋。

中国龙在新的时代焕发着新的光彩。

loong的使用,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部编版教材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教材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教材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一)试卷说明:本卷共三大题29小题,共计120分,时量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眼眶.(kuàng) 殉.职(xún) 搓捻.(niǎn) 混.为一谈(hùn)B.确凿.(záo)伛.偻(yǔ)沆砀.(dàng)忧心忡.忡(zhōng)C.愧怍.(zuò) 棱.镜(léng) 镌.刻(juān) 坦荡如砥.(dĭ)D.自矜.(jīn)谒.见(yè)佝.偻(gōu)瞠.目结舌(chē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 荧光帐蓬络绎不绝沥尽心血B. 秀颀遏制吹毛求疵名副其实C. 谛造蔓延目眩神迷德艺双馨D. 荫蔽料峭大相径廷正襟危坐3.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刚进入初中时的豪言壮语犹在耳畔,中考的决胜时刻就已经来临。

B.中国男子足球队厉兵秣马,计划在国际赛场上大放异彩,结果却以大比分惨败于国际三流球队,再次让人感到差强人意。

C.游玩途中不乏秀色美景:仰面遥望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俯瞰清流,浮光掠影,清澈见底。

D.顺境和逆境都是人生常态,不因成功而固步自封,也不因挫折而一蹶不振,此之谓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能否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扶到点上、拱到根上。

B.把新冠肺炎诊疗救治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确保患者、医院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救治,这是“人民至上”执政理念和社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C.《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D.为了有效防止流感病毒的泛滥和滋生,我们应做到勤洗手,常通风,注意个人卫生。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2分)A.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202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3)(含答案)

202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3)(含答案)

2024年河北省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题(3)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一部分(14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任务。

毕业季,如歌的初中生活转瞬即逝。

回首三年的学习之旅,内容丰富多彩:我们曾热情洋yì地漫步古诗苑,感受君子取义成仁的激情豪迈;我们曾徜徉小说丰富多彩的天地,感受主人公隐匿心底的悲欢离合;我们曾装腔作势地吟咏新诗,唱响海燕勇敢自信的高ào 之歌;我们还踊跃地响应时代的号召,志存高远,勇立潮头,争做时代的舵手。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 徜.( ) 徉① 号召.( )(2)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① 洋yì ( )① 高ào ( )(3)语段中画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转瞬即逝B.悲欢离合C.装腔作势D.志存高远2. 在“家乡的名片”写作实践活动中,小唐同学为大家搜集了下面的文字。

阅读之后,完成问题。

(5分)唐山所在的这一块土地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它北枕燕山,南临渤海,土地肥美,物产丰富,文化昌明,教育发达,在这里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家、学者,更有众多中国著名作家、学者、政治家留下了足迹,也留下了优美的篇章,这种文化积累成为唐山作为城市诞生的血脉,唐山就像从幽远的天海之际喷薄而出的一轮朝阳,辉耀于世人眼前。

唐山,在为中国近现代工业被荆斩棘的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这里产生了李大钊精神、特别能战斗精神、穷棒子精神、沙石峪精神、抗震精神,这些精神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过巨大影响,已经成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因,可以说,唐山不仅是甲的摇篮,更是乙的重要苗圃。

(1)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2)填写文段中甲乙两处空缺的内容,使句子完整。

(2分)3.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2024届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中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

2024届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中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含解析

2024届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中中考语文模拟精编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

B.在南山中小学生阅读活动过程中,不少学生养成了探究深度阅读的良好习惯。

C.傅雷多次在家信中向傅聪提出学习要正规化和计划化,生活要科学化的活动。

D.《国风美少年》通过年轻人热衷喜爱的方式,呈现国风音乐,推广国风文化。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增城区教育局扎实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

B.现在,他已经回国了,就职于广州大学体育教授,继续从事他所喜爱的足球事业。

C.敦煌艺术宝库的保存,使我们有可能了解一千五、六百年来的中国艺术成长发展。

D.“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我国古代作品中,常用“汗青”“桑梓”“婵娟”“裰褓”来指代史书、家乡、月亮和不满周岁的要孩。

B.《蒹葭》《关雎》均选自《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

就算我没有稼轩同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淹。

D.“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面”;“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月亮。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乡愁》《故乡》《春》《威尼斯商人》四篇课文,从文学体裁上来分类,依次属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卷三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卷三

2024武汉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

(10分)摆脱对于阅读的“误读”①近日,一则《水许传》被举报的消息在互联网上引起关注。

该举报者认为,《水浒传》中有滥杀无幸和丑化女性的内容,作者“三观不正”,作品是“毒小说”,不适合提供给学生阅读。

②《水许传》这样的书是否“诲淫诲盗”,其背后是一个阅读观的问题。

“诲淫诲盗”这个词中,“诲”意为教导,这揭示了一种观念,即将阅读当成一个受到书中内容教育的过程。

阅读确实具有使人受到教育的功能,但与这种教育过程,并不是机械的必然关系。

假如一个人读的书里有什么样的人,他就会变成什么样,那么书本中对不道德行为的描述,必定会将读者变得不道德在这种机械的阅读观下,阅读会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毕竟哪怕是道德训诚的书本,若要教人向善,首先也要讲一讲什么是恶,可一旦描述了恶,在这个机械的阅读观下,也难保这些描述不会毒害阅读者。

按照这个逻辑,想要打造一个绝不毒害人的水晶世界,恐怕只禁掉一部《水浒传》也还是不够的。

③其实,《水浒传》中这些道德上不完美的人物们的故事,阅读它,反而有助于人的心智成长。

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净化”理论认为,悲剧可以唤起人们怜悯、恐惧等情感,被唤起的情感得以净化,让人们对于美德产生新的体验。

这个道理也可以用在《水浒传》上。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本是天降的魔星,这已经意味着他们是超出规范的人,并不是作为道德模范被提出的。

其故事有时让读者觉得爽快、佩服,有时又觉得同情、怜悯,有时甚至是厌恶、反感。

读者可以在情感的激荡中,思考书中人物的功过,思考何为正义,还可以在和作者叙述立场的分歧中,了解古今价值观的异同,批判性地看待书本。

这恰恰是时至今日青少年继续读《水浒传》的意义之一。

④阅读并不“可怕”,同时阅读也不应该被神化。

近日,另一则颇有热度的关于阅读的消息,是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加入八年级语文阅读书目。

这一变动,可能是为了借此引起初中生对我国经典的兴趣,然而不少学生读《经典常谈》时感到十分费力。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只有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幸福的生活越过越好。

B. 文中增加了对小男孩的眼神和景物等,使文章更生动了。

C. 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

D. 中华民族从来不低头,雪灾地震更不可怕,因为我们有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十三亿人民。

【答案】D【解析】A项,在“生活”后加上“才能”;B项,成分残缺,在“眼神和景物等”后面加上“描写”;C项,删除“的原因”。

故选D。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_______(2)不见曦月:________(3)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4)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2.(2)辨析多义词。

绝:A.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_B.绝峭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4)【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各有怎样的作用?2.(5)【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各有怎样的作用?【答案】(1)①同“缺”,空隙、缺口, ②日光,这里指太阳, ③考虑,想到, ④共同,一起【解析】(1)①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阙:同“缺”,空隙、缺口。

②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③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④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相与:共同,一起。

【答案】(2)①断, ②极,特别【解析】(2)①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绝:断。

②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济南卷)(全解全析)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济南卷)(全解全析)

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济南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的百岁爱国科学家杨振宁,“互为手足、相濡.以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残疾夫妇张顺东、李国秀,“心无旁①、志在冲天”开创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先河的歼-8总设计师顾诵芬,不惧万难、长途②涉真实记录我国扶贫攻坚“无穷之路”的香港媒体人陈贝儿,历经磨难、初心不改的“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浩③苍穹的中国航天人群体……他们带给我们的是感动,更是奋进的力量!1.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宁拙.毋巧(zhuó)相濡.以沫(rǔ)核潜.艇(qián)B.宁拙.毋巧(zhuó)相濡.以沫(rú)核潜.艇(qiǎn)C.宁拙.毋巧(zhuō)相濡.以沫(rú)核潜.艇(qián)D.宁拙.毋巧(zhuō)相濡.以沫(rǔ)核潜.艇(qiǎn)【答案】C【解析】考查对字音的辨析。

宁拙毋巧:宁可装成愚蠢的样子,也不要投机取巧。

“拙”读作zhuō;相濡以沫:意思是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

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濡”读作r ú;核潜艇:是核动力潜艇的简称,是以核反应炉为动力来源的潜艇。

“潜”读作qián;故选C。

2.横线处依次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骛②拔③翰 B.①鹜②拔③瀚C.①鹜②跋③翰 D.①骛②跋③瀚【答案】D【解析】考查对字形的辨析书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语文试题此试题曾在吉林市第三届“学苑杯”初中教师试题命制大赛中获二等奖一、积累与运用(12分)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端正地书写名句和对联。

(第1—7题每句1分,第8题2分,书写1分) 1 ,君子好逑。

(《诗经·蒹葭》)2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3. 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峰峦如聚,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桃花源记》中用来比喻心里突然明白或悟出某个道理而感觉明朗的成语是 。

6.从古典诗词中,我们可以领略诗人的思想抱负。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凛然正气,范仲淹“ 的忧国忧民情怀,无不打动我们的内心,使我们的精神得到陶冶。

7.文明和谐的社会中,为政者更应该关注弱势群体,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尊重。

对百姓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应该做到公平公正的处理,都应该像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那样, , , 。

8.南方五省特大干旱,令人揪心不已。

危难时刻,团结、信心、齐心是关键。

历史实践说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任何天灾人祸都能沉着应对、认真反思、战而胜之!请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 : 五省有难八方动下联:二、阅读(48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1分)10.解释下烈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2分)(1)野芳.发而幽香(2)树林阴翳.11.文章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好处?(2分)1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第三段所描写的几个场景中的一个。

( 2分)13.欧阳修虽然被贬滁州,但他却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励精图治,这种人生态度对你有何启示?(3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喜雨亭记》节选苏轼余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②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③。

既而弥④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⑤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⑥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注释】①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府。

苏轼曾做过凤翔府判官。

②雨麦,上天下麦子。

③占,占卦。

有年,指丰收。

④弥,满。

⑤乙卯,四月初二日。

⑥忭biàn,高兴,喜欢。

14.文中“官吏相与庆于庭”中“相与”的意思是。

(1分)15.找出乙文中与甲文所描写的生活场景相类似的句子。

(2分)16.乙文表现出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与甲文的主旨有何相似之处。

(2分)(二)现代文阅读(2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快乐是一种态度——佚名⑴那是一株很小的桃树,看起来不到一米高,稀疏的枝条上,竟然缀满了密密的花朵:有的紧紧地打着骨朵,有的含羞地半开着,更多的花朵正勃然怒放!风拂过那一抹嫣红一如跳动的火焰,在初春仍然荒芜的背景上,如此动人心魄。

那些娇柔的花儿,密密地挤在一起,灿烂地开放着,像一张张孩子的笑脸,似乎正为自己的盛开而欢呼。

一瞬间,我的心似乎被什么洞穿了。

⑵那是一片寂寞的山野,除了我可能再也没有一个观众。

桃花孤独吗?桃花寂寞吗?桃花不语,兀自欣然地开放着。

是啊,生命的花季来了,理应尽情地绽放啊!在没有笑脸的日子里,自己就是笑脸;在没有欢呼的日子里,自己就是欢呼;在没有色彩的日子里,自己就是最美的色彩啊!一株桃花,就这样开得唯我又忘我,开得坦然又欣然。

⑶谁说的“草木无情”?一株桃树,却比我们更深地领会了自然之道。

⑷多少年来,我一直觉得快乐与否取决于自己的人生际遇,被人欣赏讨人喜欢受人尊敬当然感到快乐。

反之呢?若是受人责难遭人冷遇甚至无端被人羞辱,那时候还能保有一份快乐的心情吗?我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样,最起码我自己做不到,岂止做不到,一定还会心怀愤怒痛苦不堪,总想寻找机会反戈一击。

而我的心情,便因此不断地在阴晴圆缺间起起落落。

假如我是那株桃树生在荒野与荆棘为伴,我想我会抱怨,我会委屈,我会恼火,这样的生命怎么可能还有花季呢?⑸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位老人。

⑹那是一位九十二岁的老奶奶,双目早已失明,在她的丈夫去世后,她不得不住进养老院。

当她转动步行器进入电梯时,体贴的护士对她那小小的房间进行了一番描述,包括挂在窗户上镶有小圆孔的窗帘。

⑺“我真喜欢!”她热情洋溢地说道。

⑻“琼斯夫人,您还没有看到房间……再等等。

”⑼“这和看不看没有什么关系。

”她回答,“快乐是你事先决定好的。

我喜欢不喜欢我的房间并不取决于家具是怎样安排的,而在于我怎样安排我的想法。

我已决定喜欢它……”⑽这是怎样豁达而又睿智的老人啊!要经历多少风雨才能领悟到“快乐是你事先决定的”?而拥有了这样的心境,人生所有的风雨不都是值得好好欣赏的风景吗?⑾这又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父亲。

⑿那一年春天,每日总是凄风苦雨,小草不肯伸展嫩绿的腰身,柳枝干枯着也迟迟不能变得柔顺妩媚。

母亲犯了严重的风湿病,父亲又丢掉了在县城里的工作,我又刚刚升入初中,家里顿时在经济上陷入了窘境,弥漫着愁惨的气氛。

父亲乐观的说:“不怕!我做得一手好风筝,可以卖到县城里的杂货铺去。

”父亲不分黑天白夜地忙了几天,做出了一批漂亮的风筝,可是有一天夜里却意外地遭了火灾,全部化作了灰烬。

父亲安慰着流泪的我们说:“大家要乐呵起来,不要灰心丧气,办法总会有的。

”三天后,父亲买了一辆旧三轮车,又干起了收废品的行当。

他每天很晚才回到家里,来不及洗去满脸的灰尘,便开始为母亲熬药。

就这样一晃到了五月份,母亲的病已渐渐好起来,父亲也在县城里重新找到了工作,家的天空又变得阳光明媚起来。

⒀“境由心造”,我们永远也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际遇,但我们可以努力把握自己的心情。

快乐并非来自外界,而就蕴藏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就像老人所说的那样,“快乐是你事先决定好的”。

⒁既然如此,那我就决定自己每一天都带着笑脸出门,每一晚都带着快乐入眠,我愿是那一株勃然怒放的小桃树。

⒂是啊,生命的花季来了,理应尽情地绽放啊!(选自《阅读黑马》)1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每个0.5分)嫣.红()荒芜.()蕴.藏()睿.智()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1)一株桃树,却比我们更深地领会了自然之道....。

(2)一瞬间,我的心似乎被什么洞穿..了。

19.请从语句表达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4分)(1)风拂过,哪一抹嫣红一如跳动的火焰,在初春荒芜的背景上,如此动人心魄。

(2)在没有笑脸的日子里,自己就是笑脸;在没有欢呼的日子里,自己就是欢呼;在没有色彩的日子里,自己就是最美的色彩啊!20.“每日总是凄风苦雨,小草也不肯伸展腰身,柳枝干枯着也迟迟不能变得柔顺妩媚。

”这句景色描写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3分)21.文中曾经的“我”和“老奶奶”在生活态度上有什么不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3分)22.文中提到“快乐是你事先决定的”,你同意这种看法么?请阐述理由。

(3分)23.文章结尾写“是啊,生命的花季来了,理应尽情地绽放啊!”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24.作者在欣赏一株小桃树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人生哲理。

那么,自然界中哪些景物或事物也给你过人生的启迪,试举一例,并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和哲理性。

(5分)(三)名著阅读(5分)25.“……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这是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庄严承诺。

追求幸福与尊严,是人的崇高价值取向。

我们在初中阶段阅读的名著中,就有许多为追求幸福与尊严而不懈奋斗的人物,请写出书名、作者,并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书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所带给你的阅读感受。

(1)书名:《》(2)作者:(3)阅读感受:三、写作(60分)26.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的风采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你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杨光,哈尔滨的一位盲人男孩。

他8个月大时因病而双目失明,直到现在,他的头脑里没有任何颜色的概念。

他曾深为自己的缺陷而烦恼沮丧。

母亲开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

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

”他倍受鼓舞,把自己当作上帝的宠儿,从此振作起来,向命运挑战。

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上,杨光用音乐歌颂着生活的美好。

杨光成功了,他说:“虽然我的名字和我的自身条件有很大差距,但我成功的标准就是把快乐、温暖传递给我的观众。

谁又能说我不是真的阳光呢?杨光的成功,至少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些道理:人应该正确认识自己;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请用“××”代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