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版(2018)第3册 微项目3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教案设计
泰山版(2018版)小学信息技术第3册教学计划
2019-2020学年度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2018泰山版第三册)一、教材分析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内容是全新的。
内容包括两个单元:体验图形化编程和指挥机器人行动。
第一单元主要内容为图形化编程工具Scraino的使用,以活动为主,辅助以趣味的情景设计,结合基本的编程思想,从简单的“移动”和“说话”积木入手,到绘图编辑器、循环语句、逻辑判断语句到最后能够用“积木”搭建一个简单的、完整的小程序,进而通过软件与硬件的结合,感受编程的魅力,体验程序的美妙,享受搭建“积木”的乐趣。
第二单元带领大家从最简单的机器人组装入手,体验机器人是如何感受外界环境、控制连接部件的动作的;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结合,赋予机器人以智慧和生命。
二、学情分析从基础知识情况来看,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知识,能较好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孩子的电脑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尽相同。
有部分学生由于平时存在错误的认识、习惯了不规范的操作,形成了“粗看小能手,细看负水平”的现象,“负水平”现象目前普遍存在,对于教学效果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课堂上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领,着重纠正学生已有的错误认识。
从学习习惯上来看,本年级学生遇到问题大都能积极动脑思考,学习风气比较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态度端正,上课专心听讲,学习目的明确,上课积极动脑,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勇于发言,勤学好问,但每班都有几个同学课上学习不够认真积极,对学习要求不高,对电子游戏有迷恋倾向。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Scraino软件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认识和感受图形化编程,通过搭建各种具备不同功能的“积木”程序,培养学生初步的编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通过思考、制定算法快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Scriano与进行交互,认识传感器,利用计算机控制风扇、小车等实物。
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小事,如制作节日贺卡、口算题快速测试等小问题入手,通过学生“搭积木”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和感受图形化编程,进而通过软件与硬件的结合,感受编程的魅力,掌握简单的图形化编程方法。
2018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教案
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2018版)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第三册)2019.9目录第1课闪亮登场打招呼 (3)第2课电子贺卡送祝福 (5)第3课几何图形“旋”美丽 (7)第4课测测我的运算力 (9)第5课树叶飘飘我来扫 (11)第6课动听音乐响起来 (13)第7课安全停车有感知 (15)第8课时钟转动巧设计 (17)第9课光线传感调亮度 (19)第10课灯光闪烁有规律 (21)第11课智能风扇新体验 (23)第12课声波测距避障碍 (25)第1课闪亮登场打招呼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Scraino界面,了解坐标的概念。
2、掌握应用“动作”、“外观”、“等待”等“积木”实现角色移动和说话的方法。
3、通过搭建“积木”感受编程的乐趣,激发对科技的热爱。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Scraino界面,了解坐标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应用“动作”、“外观”、“等待”等“积木”实现角色移动和说话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一)认识scraino界面。
1、选中角色,将“事件”模块中的拖动到脚本区中。
2、将“动作”共中的拖动动到脚本区已有“积木”下方,设置x、y为舞合中央位置坐标(0,0)。
3、将“外观”块中的拖动到已有“积木”的下方。
将“Hello”修改为“大家好”。
4、点击,测试动画效果。
三、教学怎样画荷花:夏季已经过去了小半,夏雨也唤醒了荷花,池塘里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
今天我们的咔嗒小课堂来教大家用Scraino编程软件画一朵荷花,我们先来看看,荷花做出来的最终样子。
有没有觉得很漂亮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通过Scraino软件,怎么画出一多美丽的荷花,首先我们先定。
位,这里我们的定位是x0,y0。
选择你所要面向的方向90度,接下来设定画板和画笔的值,先设定将画板上的东西全部擦除,以免画板上有以前留下的痕迹。
然后再设定画笔的颜色为红色,画笔的粗细为3,开始落笔。
我们需要画出一个菱形,首先将画笔移动90步,然后向右旋转45度后再移动90步,最后右转135度,这时候我们可以改变一下画笔的颜色,设定画笔的颜色增加5,稍做等待,重复以上步骤2次。
初中信息技术_《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计算生成新的数据学情分析EXCEL的数据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有用,而学生又较少接触,所以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之前已经学习了word,在excel中,关于界面中各菜单工具的熟悉就更加容易。
进入初二阶段后,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较初一阶段有很大提高,数学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因此对于excel 中公式和函数的理解就较为容易些。
但是对于excel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理念和操作流程还不太熟悉,因此需要教师对这个方面进行引导。
最后,学生学习的欲望很大程度来自于“有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内容和日常生活中的情景相结合会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接受、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1、本节课的学习运用了小组探究性学习,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进行了“学生主体性教学”。
其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通过环境指数使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学生把这些枯燥无味的数字变的更加有趣有用,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2、精讲多练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印象,精讲多练为学生增加了上机操作的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求新知识,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3、存在不足:①计算机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
②由于学生之间有水平差异,教学难度控制有点难度,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应该对于他们布置不同任务。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材分析】在之前的excel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的学习到了有关excel 的界面和相关简单的操作,在这一次课的内容中,主要是希望学生通过掌握自己建立公式的方法,在excel中自行得出需要计算的结果。
同时,由此引申到excel内置公式:“函数”的应用,并且可以完成一系列数据的计算。
初中信息技术_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人们常说:“一堂好课,不在于你讲授了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内容。
”由此可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上课之前,我首先充分分析了我面对的学生,我所要讲课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正是十四、五岁的年龄,思想活跃、意识超前,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抽象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动手能力一般,而这些学生最厌烦枯燥的文字说教,喜欢有声有色、生动直观的教学。
鉴于学生以上特点,考虑他们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以与本班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藏书单为主线,由此牵引出学生已经在开始摸索的知识点,把一个人正在探索的问题变成全班一起探讨的问题。
使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操作的技能后,更要形成一种巧妙应用的实践方式。
效果分析信息技术检测分析从命题、取得成绩和做法、存在问题及原因、教学建议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剖析,阐述。
能准确抓住试题的范围及考查意图,肯定成绩的取得,对试卷中反应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突出问题的本质所在,从而更好地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与依据。
在最后“教学建议”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有效落实课程”“落实双基”“立足实践”正是我们在以后教学中应做到的。
不足之处是没有对学生易出错试题进行详细分析。
总的来说,这份分析报告是对我镇以后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鞭策、鼓励,是值得肯定的一份报告。
教材分析《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是选自泰山出版社初中版《信息技术》第3单元微项目3。
这一单元从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深入浅出地发掘数据的潜在有用信息,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
本节课通过对图书、健康等数据表,探究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基本方法,以及对大量数据进行批量计算的技巧。
所以,本节课采取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办法,实现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结合。
测评练习任务一:用公式计算各班图书的小计和人均平均数。
思考问题:公式是怎么组成的?为是么要使用单元格引用数值?任务二:用函数求和和平均数。
2018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教案
汶上县寅寺镇中心小学
教
案
本
年级:五年级
课目:信息技术
姓名:姜长震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年级:五年级备课人:姜长震日期:2018年8月26日
第一单元体验图形化编程单元备课年级:五年级备课人:姜长震
第1课闪亮登场打招呼
第2课电子贺卡送祝福
第3课几何图形“旋”美丽
第4课测测我的运算力
第5课树叶飘飘我来扫
第6课动听音乐响起来
第7课安全停车有感知
第8课时钟转动巧设计
第二单元指挥机器人行动单元备课年级:五年级备课人:姜长震
第9课光线传感调亮度
第10课灯光闪烁有规律
第11课智能风扇新体验
第12课声波测距避障碍
期末教学总结。
初中信息技术_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课题]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材] 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课型]新授课[课时] 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函数和公式在Excel中的使用,教材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入手,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针对本课时在本课及本章的位置,以及学生学习EXCEL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数据求和这一节利用一课时进行专门的讲解。
[学生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EXCEL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单元格地址等都有了清晰的认识,掌握了其相关操作要领,为今天公式与函数的讲解打下了基础。
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同学协作、交流等方式能很好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公式输入的格式与计算、SUM求和等函数的使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教会学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一般方法,将能力培养渗透到Excel操作技能的教学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用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重点] 公式输入格式与计算、SUM求和等函数的使用[难点] 公式输入格式与计算、SUM求和等函数的使用[教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探究等。
[教学资源]硬件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
素材准备:课件、视频、图片等素材。
[教学过程]学情分析EXCEL的数据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有用,而学生又较少接触,所以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之前已经学习了word,在excel中,关于界面中各菜单工具的熟悉就更加容易。
同时,进入初二,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较初一阶段有很大提高,数学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因此对于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理解就较为容易些。
但是对于excel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理念和操作流程还不太熟悉,因此需要教师对这个方面进行引导。
最后,学生学习的欲望很大程度来自于“有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内容和日常生活中的情景相结合会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接受、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018泰山版新版信息技术教案第三册第4课教案测测我的运算力
第4课测测我的运算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变量的作用,能够运用变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掌握逻辑判断“积木”中条件的设置方法和技巧。
3、情感目标:通过设计、测试运算力程序,掌握只能系统的实现方法,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对变量的理解以及掌握逻辑判断“积木”中条件的设置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变量在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 Scraino软件。
教学过程:一、出示目标情景导入:出示四格漫画,小丽在给上一年级的妹妹出题、计算,提高妹妹的加法计算能力。
大强想有没有更加快捷、方便的方法,然后能能要用Scraino软件制作一个测试运算力的程序,提高和测试被测者的口算水平。
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变量的作用,能够运用变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掌握逻辑判断积木中条件的设置;(3)通过设计测试运算力程序,体验智能系统的实现方法。
二、个人自学活动1:用“变量”存储数据本活动操作的第一步是创建变量。
首先要创建三个变量,两个“加数”,一个“答案”。
在创建变量时,变量前的方框是否勾选,决定变量是否显示在场景中。
本题因为是测测计算者的运算力,所以只出现两个加数,“答案”需要进行隐藏。
首先要把加法运算的算式设计出来,加法运算要有两个加数,并且这两个加数是随机变化的,随机数可以使用“运算”模块中的“随机数”积木,随机数产生的范围由设计者决定,随机数的范围决定了加法题的难度。
将随机数积木添加到变量的设定值中,两个加数的定义范围是相同的。
两个“加数”变量定义好后,需要把“答案”变量定义好,正确的“答案”是两个随机产生的“加数”之和,所以“答案”变量设定为两个“加数”变量相加。
三、小组互学活动2:智能判题对与错利用如果..........积木,就可以让电脑比较做题者输人的答案与电脑计算出来的答案是否一致,从而做出正确与否的回答,实现电脑的自动判题。
比较做题者的回答是否跟电脑的答案相同,是通过算式“回答=答案”来实现的。
新泰山版 信息技术第三册备课
观察有什么效果。
小结
三、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克隆树叶的积木命令,根据克隆技巧,展现更多的树叶,让机器人清扫树叶。相信我们能设计出更多更好的程序。
教
学
反
思
这里使用到了数据模块、侦测模块和运算模块,各个模块的功能不一样,要综合运用才能完成运算。
简要介绍各个模块能用到的命令。
(五)运算编程
一步跟着一步的让学生跟着操作。
最后验证效果。
小结
三、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变量的设置和使用变量编写一个运算程序,在这里用到了数据模块、侦测模块和运算模块,各个模块的命令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应多加练习。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备课教案
主题:闪亮登场打招呼使用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
容分析
内容阐述
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Scraino界面,了解Scraino舞台坐标的概念,掌握应用“动作”“外观”“等待”积木实现角色移动和说话的方法;体验通过堆积“积木”实现编程的过程和乐趣。
2、能力目标:初步导入,进行分析,初步了解程序运行的一般原理。
见课本21页三位同学的对话。
找三位学生分别扮演,进行对话,了解变量的使用。
(二)让电脑出题
分析:课本21页上面的做中学内容。
数据的随机出现,另外是判断。
(三)创建变量
创建变量时,应写明变量名称。
点数据―――新建变量。
注意建好三个变量后,变量前面的方框如果打上勾,那么舞台会显示,不打勾,不显示。
(四)模块的运用
3、功能按钮
你们想看小猫的表演吗?怎么看呢?
4、脚本区
为什么有的角色会走动、有的角色会说话呢?
5、指令区和指令分类区
2018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全册教学设计
2018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全册教学设计
第三册信息技术第一单元体验图形化编程你知道什么是程序吗?你了解程序的作用吗?你知道我们使用的很多产品都离不开程序的控制、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程序的帮助下完成的吗?从这一单元开始,你将走进程序世界,亲身感受电脑是如何在我们的控制下听从调遣、展现神奇的。
在这儿,你将亲手赃予电脑智慧,体验程序的美妙,享受搭建积木”的乐趣。
本单元学习结束后,请你提交一份自己创作的以故事、贺卡、计算或解決生活中实际问题为主题的小程序,最后评一评,看谁设计的画面更漂亮、更有创意。
第一课闪亮登场打招呼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Scraino界面,了解坐标的概念
掌握应用“动作”、“外观”、“等待”等“积木”实现角色移动和说话的方法
通过搭建“积木”感受编程的乐趣,激发对科技的热爱
【教学难点】掌握应用“动作”、“外观”、“等待”等“积木”实现角色移动和说话的方法
【教具准备】计算机。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页下一页。
2018年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3册教案
2、如何使用条件判断语句来设置扫地机器人在遇到树叶和没遇到树叶时的行为?
教师通过巡视和交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指导或引导学生解决程序编写中出现的问题。这个活动结束后,学生演示,总结机器人模块编写的方法。
任务三:提出活动任务一选择角色“树叶”,设置成遇到机器人就隐藏。
教学方法
谈话法演示法启发法
预设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改
一、出示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扫地机器人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便携式扫地机器人哪们同学来使用扫地机器人来给我们操作一下,把教室扫干净。同时请大家思考:这个扫地机器人是怎样工作的?
学生活动:操作扫地机器人并观察清扫过程。
师:同学们,扫地机器人果然是按照这个规则顺利完成清扫工作的, 你们想不想也亲手制作一个这样的程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编写“树叶飘飘我来扫"这个程序。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独立 完成任务。
四、小组互学
围绕下列三个问题,先分小组 进行讨论:
1、你在进行编程时,用到哪些模块和积木,这些积木你会熟练应用吗?
2、克隆积木还能在哪些方面使用?
3、本小组谁做得最好,他的技巧是什么?
五、展示评价
小组出示本组最佳作品进行汇报交流。
六、总结拓展
教师设计了一个分层拓展训练,大家想一想如何统计出机器人收集了多少树叶?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可自主完成,其他同学可选择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学准备scrainoscrainoscraino软件计算机网络教室软件计算机网络教室软件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谈话法演示法启发法谈话法演示法启发法谈话法演示法启发法思考与修改思考与修改思考与修改同学们同学们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看到计算器能快速的运算出算式生活中我们看到计算器能快速的运算出算式生活中我们看到计算器能快速的运算出算式的结果那么今天我的结果那么今天我的结果那么今天我们也来一起探究下如何用变量实现们也来一起探究下如何用变量实现们也来一起探究下如何用变量实现快速测试的运算
第三单元 挖掘数据中的价值 微项目3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课件 泰山版(2019)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
A.=B2+C2+E2
B.=SUM(B2:C2)+E2
C.=SUM(B2:E2)-D2 D.=AVERAGE(B2:E2)
基础演练
选择题 4
在 E x c e l 工 作 表 中 , 若 某 单 元 格 用 “ = AV E R A G E ( A 2 : C 3 ) ” 进行计算,结果为10,则用“=SUM(A2:C3)”计算的
1
观察各个单元格中公式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正确?
2
将C5中的数据修改为“394”,观察哪些单元格
中的数据发生了变化,并说明原因。
思考:修改其他单元格中的数据,会不会出现
3
同样的现象?
3
使用函数提高运算能力
利用函数进行特殊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使用函数提高运算能力
选 中 B 11 单 元 格 , 执 行 : “ 开 始 ” “ 自 动求和”,拖动虚框中的编辑点炫动求和区域, 回 车 , 计 算 结 果 。 然 后 选 中 B 11 单 元 格 , 向 右 拖 动 右 下 角 的 填 充 柄 至 E 11 , 计 算 其 他 单 元 格 中的“合计”值。
在F3中输入“=SUM(C3:E3)”或 =SUM(C3,D3,E3),查看结果。
单击编辑栏前的插入函数按钮 ,按 照对话框的引导,依次选择函数SUM、框选 区域C3:E3完成参数输入,计算结果。
4
实践应用
随堂演练
随堂演练
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演练
选择题 1
要在“学校数统计表”中查找学生数的高峰值,应选用的
函数是( C )
运算符 + * / ^
含义 加 减 乘 除 乘方
第三单元 挖掘数据中的价值 微项目3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课件 泰山版(2019)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
LEN() INT()
字符串长度 LEN(单元格)
取整
INT(单元格)
=LEN(D3) =INT(D3)
4.使用“定义名称”
定义名称
使用过程中,如果括号里面的参数是一个区域,就可 以使用“定义名称”功能,将该区域定义为一个名称, 方便记忆和引用。
2
构造公式计算和与平均数
利用公式高效计算提升效率
构造公式计算和与平均数
第三单元
微项目3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目录
1
项目知识
2
构造公式计算和与平均数
3
使用函数提高运算能力
4
实践应用
1
项目知识
掌握构造公式进行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数据加工处理
在Excel中,所有的运算工作都是通过公式来完成的。只要在一个单元格中 输入公式,就能得到结果,并且通过拖动能够瞬间完成其他单元格的计算。
( D )。
A.=B2+C2+E2
B.=SUM(B2:C2)+E2
C.=SUM(B2:E2)-D2 D.=AVERAGE(B2:E2)
基础演练
选择题 4
在 E x c e l 工 作 表 中 , 若 某 单 元 格 用 “ = AV E R A G E ( A 2 : C 3 ) ” 进行计算,结果为10,则用“=SUM(A2:C3)”计算的
在F3中输入“=SUM(C3:E3)”或 =SUM(C3,D3,E3),查看结果。
单击编辑栏前的插入函数按钮 ,按 照对话框的引导,依次选择函数SUM、框选 区域C3:E3完成参数输入,计算结果。
4
实践应用
随堂演练
随堂演练
基础演练
选择题 1
第3单元微项目3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泰山版第3册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14
用函数计算
参照图书统计表,探究用函数求和与平均数的方法。1、尝试使用求和函数求出各班图书的合计,填入“合计”一行中。(参考学生文件夹中函数“计算”)
注意:1、求和区域的选定2、使用自动填充功能时单元格的选择。
求和函数格式
函数:SUM 格式:=SUM(number1, number2, … )作用:求函数中所列数字的和。说明:参数number1, number2可以是单个数字、单元格、也可以是单元格区域。如下图例子:
1、结合学生文件夹中微课视频“公式计算”,想一下输入公式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尝试使用公式计算“小计”一列的值。可借助编辑栏编辑公式。
方法要点
02 选单元格
03 输入等号“=”
04 使用合适算式,引用单元格地址
05 按 “Enter”确认
2、在公式中用单元格地址来计算这样有什么好处?
函数计算口决:1选 选定结果单元格;2选 选取函数;3选 选择取值范围;4回车 回车确认。
THANK YOU
目标:利用函数进行特殊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核心:如何设置函数参数
核心:公式构建方法是什么?
目标:利用公式高效计算提升效率
使用函数提高运算能力
构造公式,计算求和与平均数
PART ONE
构造公式计算和与平均数
例1 打开学生文件夹中“图书统计表”,计算各班图书的总数量,填入“小计”一列当中。
思考:1、在数学中,“小计”中的值如何计算得出。以一班为例。2、你能在一分钟内填写完成“小计”一列的值吗?3、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可以快速计算结果,该如何填写?
F3 = SUM ( D3 : E3 )
=SUM(F3,F10):求F3、F10共两个单元格之和。= SUM(F3:F10):求F3至F10区域共8个单元格的和。
新泰山版信息技术第三册全册备课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备课教案
主题:闪亮登场打招呼使用时间:年月日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备课教案
主题:电子贺卡送祝福使用时间:年月日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备课教案
主题:几何图形“旋”美丽使用时间:年月日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备课教案
主题:测测我的运算力使用时间:年月日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备课教案
主题:树叶飘飘我来扫使用时间:年月日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备课教案
主题:动听音乐响起来使用时间:年月日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备课教案
主题:安全停车有感知使用时间:年月日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备课教案
主题:时钟转动巧设计使用时间:年月日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备课教案
主题:光线传感调亮度使用时间:年月日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备课教案
主题:灯光闪烁有规律使用时间:年月日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备课教案
主题:智能风扇新体验使用时间:年月日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备课教案
主题:声波测距避障碍使用时间:年月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一、学生分析
本节教学面对的是初二学生,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且对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础,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填充柄的使用,对Excel电子表的数据有了一定的认识。
对参数的理解问题,对逻辑表达式额引用很难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泰山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三单元挖掘数据中的价值、微项目3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使用函数处理数据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
三、教学目标
1、掌握通过构造函数公式高效完成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2、能够使用函数进行特殊计算。
教学重点:公式的构造
教学难点:函数的应用
教学方法:分组探索
教学过程:
1、引入
课前小调查: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同学们也都有零花钱,大家来交流一下你们的零花钱一般都用来买什么了?(学生踊跃回答)
那同学们能详细的说明每一项花了多少钱吗?(很多同学们都回答不出来)
(接着老师展示小茗同学一学期零花钱支配账目表。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小茗的零花钱都用来干什么了呢?
师述:学会管理钱是一个良好生活习惯,在生活中学会统计、分析数据,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管理零花钱,而小茗制作的这个“零花钱支配表”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 教师板书: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
老师还有一个小问题:老师要制作一个课程表,谁能快速完成从星期一到星期天或者是1到7之间的填充。
(复习填充柄)学生演示填充,那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学生不会,老师演示)。
评价:很好这位同学掌握的很扎实,加一分。
这种方法叫做拖动填充柄法。
拖动填充柄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完成一系列规则数据的填充。
填充柄的使用将贯穿本节课的始终。
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掌握通过构造公式高效完成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2、能够使用函数进行特殊计算。
任务一:构造公式计算和与平均数
1、同学们如果用数学知识求“小茗零花钱支配表”合计和平均分该怎么求,一个一个加起来求,平均分呢,合计除以5。
在计算机中也是一样的。
下面构造公式完成“小茗零花钱支配表”中“合计”和“平均数”的计算。
同学们可以结合课本73-75页,微视频1和小组讨论。
板书:构造公式
学生练习(巡视),学生演示(2-3人)。
(手举的最高的这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合计,另一位同学演示一下平均数)教师点评:这两位同学完成的好不好,你们也是这样做的吗?给这位学生加1分(每个组加1分)。
(五分钟)
那老师来小结构造公式的步骤: 1、激活存放结果的单元格2、以等号开始3、单元格地址相加4、回车确定。
单元格后面可以加什么,+、-、*、/、()、等运算符。
只能用小括号,(哪有同学说老师我要用多个括号怎么办)多个括号连用从内而外一层一层的来使用。
优先级和数学中的一样。
先括号,后乘除,再加减。
2、观察公式变化规律、
观看各个单元格中公式的变化,单元格变了后,单元格中的公式也发生了变化。
这就是单元格引用。
你在拖动填充柄的时候,就引用了单元格。
(查看公式用Ctrl+~)(找同学说明缘由)
相对引用:当拖动填充柄填充公式时,公式中的位置参数(单元格名称)随着引用位置的改变而自动改变,这种引用方式称为相对引用。
3、观察公式计算特点
(下面请同学们睁大眼睛)将C5单元格的数改为666,观察那些单元格中的数据发生了变化并说明原因。
思考修改其他的数据,会不会出现同样的现象?(同学起来回答)
特点是:公式引用的是单元格地址,单元格里的数发生变化后,公式可以快速计算出新的数据。
任务二:使用函数提高运算能力
同学们在构造公式法之外,还有没有更高效的方法来呢?(答对了,那就是函数法)
函数:Excel中预先定义好的特殊公式就是函数。
下面同学们结合课本75-77页,微视频(自动求和)和小组讨论。
使用函数完成“图书统计表”中“小计”的计算。
1、计算“合计”的值
(1)选中单元格,执行“开始”“编辑”“自动求和”,拖动虚框中的编辑点选定求和区域,回车,计算结果。
(2)选中单元格,向那拖动右下角的填充柄至单元格,计算其他单元格中的“合计”值。
学生练习(巡视),学生演示(2-3人)。
教师点评同学说的很准确,很清楚。
讲解。
(五分钟)
我们来看一下区域的概念
区域引用:SUM(C3:E3)中的C3:E3是对单元格区域的引用,他表示的是从C3到E3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单元格。
2、观察数据的变化
我们来看一下单元格中的公式及函数中参数的变化。
参数:所有函数的基本机构都是相同的,每个函数都由一个函数名,一对圆括号以及位于圆括号内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组成,基本形式为:
函数名(参数1,参数2,参数3……)
参数可以是数字、文本、逻辑值、数组或单元格引用,也可以是常量、公式或其它函数。
下面同学们结合课本75-77页,微视频(SUM函数)和小组讨论。
使用sum函数完成“图书统计表”中、“合计”的计算。
3、使用函数快捷运算
(1)、在单元格中输入“=sum(c3:e3)或=sum(c3,d3,e3)”,查看运算结果。
(2)、单击编辑栏前的插入函数按钮fx,按照对话框的引导,依次选择函数sum、框选区域C3:E3完成参数输入,计算结果。
总结步骤:1、定位要存放结果的单元格2、选择或输入相应函数3、选择或输入函数的对应区域,参数4、确认。
学生练习(巡视),学生演示(2-3人)。
哪种方法都可以,我们学习计算机就是为了更高效的完成运算。
教师点评、讲解。
(五分钟)
老师来小结一下:使用函数的步骤 1、激活存放结果的单元格
2、选择或输入相应的函数
3、选择或输入函数的对应区域,参数。
4、回车,确定
4、下面同学们结合课本75-77页,微视频(平均数)和小组讨论。
使用函数完成“图书统计表”中“平均数”的计算。
(选)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1、构造公式求和、求平均数。
2、使用函数计算更高效。
从构造公式到使用函数,是由易到难,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