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大问题》中提到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我将结合《小城镇大问题》中提到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来和大家谈一谈。

在这本书中,费孝通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1981年他把澳大利亚一位朋友送的平菇菌种带回吴江并进行小规模推广。这种菇就是我们现在大家吃到的凤尾菇。可是当时遇到了一个大问题。原来啊,县城内的市场太小,而苏州和上海却很欢迎这种菇,运销的问题也就发生了。于是就有人想到要买卡车。费孝通先生说,这件事给他的启发是,新商品要走新的商业渠道。既然原有商品的流通渠道困难重重,新的商品或许就比较容易创出新的方式来。所以第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应当支持鼓励生产者,自己组织起来作新的尝试,一切好的形式都是从尝试中出现的。我们要积极发展小城镇,就要从一切方面想各种方法去尝试新的发展。

但是,尝试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问题。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各个城镇有它的特点,而且这些特点是由各镇的历史形成的,因此在建设这些城镇时不应当一般对待。文章中提到的同里镇,它原来是地主阶级和退休官僚聚居的地方。它没有传统的工业,也没有发达的农业。但是它却有幽美的园林,有水乡特色的建筑和河道。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它建设成为一个供人休养、游览的园林化城镇呢?加拿大有维多利亚城,我们也可以有一个足以同它媲美的同里镇。这就是说以小城镇的特点来分类,对于我们确定小城镇发展的方向是有用处的。

你们看,费孝通先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今仍然试用。所以,我们读《小城镇大问题》,重新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思考,是有一定的意义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已经走过了农村一味追求城市化、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而重新迈向了城乡一体化的新阶段。这一转变和新的城乡关系的诞生,意味着我们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工业取向”和“城市导向”价值观的彻底破产,意味着工业强于农业、城市好于农村的预设价值的“终结”。今天的中国,仍然如费孝通先生当年所指出的一样,其“发展的方向在农村”,而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农业问题的出路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加快小城镇建设,使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通过小城镇,来连接城乡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如果我们的国家只有大城市、中城市而没有小城镇,农村里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就没有腿”。因此,重新阅读费孝通的小城镇理论,实际上等于重新认识中国的城乡关系和社会现状,重新发现和提升农村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的独特价值,尽管这是一条十分漫长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