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偏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偏差

行为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偏差归因分歧是常见于行为实施者与观察者之间的一种归因偏差,即对于同一行为,实施行为的人与旁观者所作的归因是不同的、有分歧的。研究表明,实施行为的人往往强调情境的作用,对自己的行为多强调外部原因,作外归因。而旁观者常常强调并高估实施行为的人自身的、内在的因素。比如学员甲向学员乙借了一条香烟,说好一月后偿还。但一月后未如期偿还。学员甲则会强调最近太忙,没时间等外部原因。而学员乙则更可能认为是学员甲生性如此,需时积极,不用则忘,甚至是个私心重,有借不愿还的人。

形成这种偏差主要是双方所站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旁观者往往站在一个理想的角度,从常规的逻辑出发。如认为人就要说到做到,借东西就应该如期偿还,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助等,一旦发现不合常规,就归因于行为实施者的个人因素。而实施行为的人则更多地是从具体情况出发,强调实际行为的特殊情境。如借东西未还是因为太忙,没时间,朋友没及时帮忙是因为有急事走不开等等。可见,归因的分歧是造成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一个因素。

人们会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努力等。但对失败等则更多地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考试没考好,常见的归因是题目太难,时间太紧,或打分太严。但观察者却往往从行为者自身去寻找行为的原因,进行内归因。如,你病得很厉害,可是却发现给你看病的医生显得很冷漠。实际上,你恰恰忽略了医生的职业特点,即每天他都在接触大量病人,对各种各样的痛苦已经习以为常,而且他的责任在于准确地作出诊断,并不是对你的病表示同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