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简单的音乐节奏和基础乐理知识;2.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3.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4.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播放器;2.音乐师傅;3.鼓、铃铛等小乐器。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安排热身活动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
在本节课中,我们可以通过唱歌、跳舞、手指操练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好。
2.导入环节先请音乐师傅为小朋友们演奏一曲《猫捉老鼠》。
然后请孩子们听一听,看一看,让他们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引发他们的兴趣。
3.正式教学环节3.1 节奏训练我们可以通过敲打小鼓和铃铛等方式,教授孩子们简单的音乐节奏,让孩子们可以跟着节奏摆动身体。
例如敲打小鼓的时候,可以教孩子们说:“咚、叮咚、咚、咚”。
而当敲打小铃铛的时候,可以教孩子们说:“铃铛、咚、咚、咚”。
3.2 反复唱随后,我们可以反复唱这首《猫捉老鼠》,向孩子们教授歌词,并让他们跟着唱。
3.3 细节观察在让孩子们唱歌的时候,我们可以观察孩子们的表情和动作。
如果孩子们有新的想法或者想增加一些元素,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教学环节更加充满乐趣。
3.4 模仿动物在教授歌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就是这首歌里的猫捉老鼠,或者是老鼠逃跑的样子,这样可以更好地加深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
3.5 小游戏在教授完毕后,我们可以玩一些音乐小游戏,例如夹子拍、音乐接力赛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更好地体验到音乐的魅力。
4.教学结束在教学结束后,我们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反思,在这堂课中哪些地方让他们喜欢,哪些地方不好玩或者不太感兴趣,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进教学方式,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
四、教学效果与评价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孩子们能够较好地掌握《猫捉老鼠》这首歌的歌词和节奏,并在音乐游戏中充分发扬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6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精选6篇(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幼儿对节奏和旋律的感知能力。
3. 背诵歌曲歌词,学习唱歌和表演的基本技巧。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具准备:1. CD或录音机。
2. 幼儿合唱队服装(可选)。
3. 道具:猫和老鼠的面具或头饰(可选)。
活动一:热身活动(10分钟)1. 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幼儿们做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摇头、摇臂、踢腿等,热身身体和放松心情。
活动二:引入歌曲(5分钟)1. 给幼儿们看一幅插图,其中有一只猫在追一只老鼠,引发幼儿们好奇和兴趣。
2. 问幼儿们猫是什么声音,老鼠是什么声音,引导他们回忆并模仿。
3. 播放《猫捉老鼠》的音乐,让幼儿们听一听。
活动三:学习歌曲(15分钟)1. 分段教唱歌曲《猫捉老鼠》,先教唱第一段,再教唱第二段,最后合并。
2. 引导幼儿们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唱歌。
3. 教唱完整的歌曲后,带领幼儿们反复练习,确保他们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活动四:合作表演(20分钟)1. 安排幼儿们分成两个小组,一组扮演猫,一组扮演老鼠。
2. 给幼儿们分发猫和老鼠的面具或头饰,让他们更好地进入角色。
3. 指导幼儿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模仿猫追老鼠的动作,展示给观众。
4. 引导幼儿们在表演中加入一些舞蹈动作,增加表现力。
5. 最后,两个小组一起合唱歌曲《猫捉老鼠》,展示给观众。
活动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与幼儿分享他们在表演中的体验和感受。
2. 提醒幼儿们音乐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声音、身体动作和表情来呈现。
3. 鼓励幼儿们多参与音乐活动,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们尝试用不同的声音模仿动物,如狗、马等。
2. 在音乐课堂中,组织幼儿们进行合唱和合奏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3. 引导幼儿们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通用13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通用13篇)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篇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的不同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
2、借助观察的经验及老师的动作提示,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老鼠不同的动作造型,有节奏地做老鼠跑、老鼠吃米等动作。
3、在教师的提醒下,能遵守游戏规则,知道扮演老鼠时蹲下后不随便移动,等大猫唱完最后一句时才能跑回座位。
活动重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的不同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
活动难点:能随着音乐边唱边有节奏地做老鼠跑、老鼠吃米等动作。
活动准备:1、老鼠和猫的头饰各一个。
2、幼儿用书:《猫捉老鼠》。
3、歌曲:《猫捉老鼠》。
活动过程:一、教师戴上老鼠头饰扮演鼠妈妈师: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鼠妈妈,你们就是鼠宝宝。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出去活动活动身体吧。
二、创设游戏情景,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并模仿老鼠跑、吃米、睡觉的动作1、师:出门之前妈妈要提醒你们,咱们老鼠最怕谁啊?所以出门的时候动作要怎样才能不被猫发现?谁来学一学老鼠走路?2、教师歌唱第一段歌曲,并引导幼儿随音乐节拍一下一下地用脚尖跑。
3、师:哎呀,玩了半天肚子饿了吧,老鼠最爱吃大米,我们一起去找点米吃吧。
米找到了,快点吃米吧,看看你们是怎么吃米的呢?4、教师歌唱第二段歌曲,并引导幼儿随音乐节拍一下一下地吃东西。
5、师:妈妈来摸一摸,呀,小肚子都撑得圆滚滚的,吃饱了我们休息一会儿吧。
(教师歌唱第三段歌曲)6、师:小老鼠睡觉了,谁来了呢?(教师戴上猫的头饰)发生了什么事?(教师歌唱第四段歌曲验证幼儿的猜测)刚才大猫出现的时候你们心里感觉怎么样?能不能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告诉大家你很害怕的样子?三、完整欣赏歌曲,引导幼儿跟随教师边唱歌曲边表演1、师:赶紧跟妈妈回家吧。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认识《猫捉老鼠》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动作配合,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3.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二、教学准备1.CD或者音频设备(播放《猫捉老鼠》音乐)。
2.教学用具:各种不同颜色的小布块(代表老鼠)、一块大布(代表老鼠窝)、一个猫形状的玩具或卡片(代表猫)。
三、教学过程1.歌曲欣赏:播放《猫捉老鼠》的音乐,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静静听,让他们感受歌曲的旋律,并引导他们自由表达他们的感受。
2.歌曲学唱:播放歌曲,带领孩子们跟随音乐的节奏学唱歌曲,重复几遍直到孩子们熟悉歌词和旋律。
3.身体配合:引导孩子们根据歌曲的节奏和内容进行动作配合。
例如,当歌曲中唱到“啊,老鼠爬上梁”时,孩子们用手做爬行的动作。
4.游戏时间:将准备好的小布块撒在地上,让孩子们扮演猫的角色,用猫的爪子将老鼠打捞出来放到老鼠窝中。
每个孩子轮流扮演猫,其他孩子则扮演老鼠。
5.游戏扩展:增加一些游戏规则,例如,孩子们只能使用左手来捡取老鼠,或者只能使用右手,或者只能使用脚。
6.结束活动:放松音乐,引导孩子们通过舒展和放松的动作来结束音乐活动,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互相表演自己的动作。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音乐公开课教学,孩子们对《猫捉老鼠》这首歌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他们也通过动作配合的游戏形式,培养了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和节奏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融合了游戏和音乐的教学方式,他们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不过,在游戏环节中,有些孩子可能会过于激动,需要及时引导他们保持秩序和礼貌。
此外,通过本次教学,我也意识到在未来的音乐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运用游戏和互动的方式,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猫捉老鼠》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猫捉老鼠》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音乐公开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猫捉老鼠》这首歌曲的曲调和歌词;2.能够活动与音乐的节奏,发展小班幼儿的音乐感知和音乐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共同的活动提高团队合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CD播放机和《猫捉老鼠》的音乐CD;2.小型乐器,如铃铛、手拍等;3.老鼠和猫的道具,如面具或图画等;4.教室的音响设备,以保证音乐的播放效果;5.课堂上的活动区域,以便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在开始教学之前,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个关于猫和老鼠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于主题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导入歌曲让学生听一遍《猫捉老鼠》的音乐,让他们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可以随着音乐的播放,示范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拍手、摇头等,让学生模仿。
3. 教唱歌曲分段教唱《猫捉老鼠》的歌词,让学生跟随老师的节奏和动作一起唱歌。
如果学生已经熟悉了部分歌词,可以尝试让他们独立完成一小段歌曲的演唱,以增加参与感。
4. 制作道具让学生动手制作猫和老鼠的面具或图画,以加深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和模板,指导学生进行制作。
5.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分为猫和老鼠两组,分别身着道具,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和故事情节进行动作表演,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6. 活动练习在学生熟悉歌曲和动作后,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活动练习,如跟随音乐的节奏行进、跳跃等,以发展学生的动感表达能力。
7. 结束活动在音乐课的最后,可以让学生一起表演《猫捉老鼠》的完整歌曲和动作。
同时,教师可以表扬学生的表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本次音乐公开课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踊跃发表意见,并且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表演。
通过角色扮演和活动练习,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地提升。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中的节奏和节拍,并正确齐唱。
2.学生能够模仿老鼠和猫的叫声,并在歌曲中使用。
3.学生会用身体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中的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歌曲中的节奏和节拍,并正确齐唱。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用身体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中的内容。
教学准备1.板书:歌曲名《猫捉老鼠》。
2.准备音乐:录制好《猫捉老鼠》的音乐。
3.蒲公英花瓣和纸质耳朵:准备蒲公英花瓣和纸质耳朵,用于引导学生身体动作和表情。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歌曲1.在黑板上写出歌曲名《猫捉老鼠》,并向学生解释歌曲内容。
2.引导学生唱一遍口胡“咻咻咻”,加入动作:用手掐住自己的鼻子,模仿老鼠的叫声。
3.引导学生唱一遍口胡“喵喵喵”,加入动作:用手比划自己的大耳朵,模仿猫的叫声。
第二步:学唱歌曲1.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和歌曲唱歌。
2.教学生唱一句歌词“猫捉老鼠”,并演示正确的音乐韵律和动作。
3.让学生全部跟唱,如果出现跑调和不整齐的情况,可以进行重复和纠正。
第三步:模仿老鼠和猫的叫声1.教学生模仿老鼠和猫的叫声,让学生理解歌曲中的角色。
2.引导学生在唱歌中结合老鼠和猫的叫声,加强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第四步:表现音乐中的内容1.跟学生解释音乐表现,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中的内容。
2.分别用蒲公英花瓣和纸质耳朵来教学生身体动作和表现,加强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3.让学生在唱歌时结合身体动作和表情,表现歌曲中的内容。
第五步:课堂讨论1.带领学生讨论歌曲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总结本次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着重于教授学生正确理解和表现音乐中的节奏、节拍以及角色表达。
通过上述教学步骤,希望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升音乐表现能力。
小班音乐猫捉老鼠教案5篇

小班音乐猫捉老鼠教案5篇小班音乐猫捉老鼠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习遵守嬉戏规章,按歌词有制造性地做动作。
2、在嬉戏的过程中,体验和同伴一起嬉戏的乐趣。
3、熟识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楚,并能大胆的在集风光前演唱。
活动重难点按歌词有制造性地做动作。
活动预备猫头饰一个,老鼠头饰若干个,录音机,磁带活动过程(一)复习歌曲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把《猫和老鼠》的歌曲来唱一遍,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歌词。
2、今日教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有一群小老鼠肚子饿了,他们就跑来跑去,找吃的东西,后来找到了许多大米,他们就高快乐兴地吃起大米了,吃完了句想睡觉,正值他们睡觉的时候一只小猫跑上来了,来捉老鼠了。
我们跟着录音机再来把这首唱歌一遍。
3、带着幼儿们自由地学学小老鼠的样子。
(二)讲解嬉戏玩法和规章小朋友们你们听牢了小老鼠在找吃的东西时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双手取物送口中的动作,老鼠睡觉了就作睡觉的动作,后来一只小猫来了,我们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三)延长活动教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当当小猫,去捉老鼠,好不好?教学反思:猫捉老鼠》是一首布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亮的儿童歌曲。
我依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详细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嬉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
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隐藏等不怜悯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小班音乐猫捉老鼠教案篇2活动目标:1、对民间童谣有兴趣,喜爱用童谣做嬉戏。
2、倾听指令,并依据指令作出反响,提高思维的规律性和灵敏性。
3、引导幼儿能用帮助材料丰富作品,培育他们大胆创新力量。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洁的材料装饰,体验胜利的乐趣。
活动预备:小老鼠卡片、小背心、帽子和书包、花环、颁奖音乐、老猫头饰、图片3张。
活动过程:一、学习童谣教师可通过出示图片,引出儿歌。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乐曲《猫捉老鼠》的旋律和歌词。
•掌握使用简单的乐器和身体语言来表演音乐。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提高学生的听力和节奏感。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2. 教学内容2.1 乐曲《猫捉老鼠》的学习•引入乐曲,并播放乐曲。
观察学生的反应,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授歌词,让学生跟随歌词唱。
•介绍乐曲的背景和作曲家。
2.2 表演•分配学生在乐曲中的角色,包括猫、老鼠和朗诵部分。
•组织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表演。
2.3 使用乐器•教授使用乐器伴奏乐曲的方法,包括铃铛、木鱼等简单乐器。
•分配学生进行乐器演奏。
2.4 身体语言展示•引导学生用身体语言展示乐曲的情境和动作,如猫咪扑向老鼠等。
•组织学生用身体语言表演乐曲。
3.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前热身1. 听乐曲《猫捉老鼠》2. 用手和脚做节奏动作。
学生自主做手脚的动作,老师带领学生成为一个小乐队一起打节奏。
乐曲学习1. 引入乐曲《猫捉老鼠》2. 教授歌词唱歌。
3. 介绍乐曲作曲家。
老师播放乐曲,学生跟随歌词唱歌。
老师介绍乐曲并提问学生。
表演 1. 分配学生角色。
2. 组织学生进行表演。
老师指派学生角色,通过小组练习后进行班级展示。
使用乐器1. 教授使用乐器伴奏乐曲的方法。
2. 分配学生进行乐器演奏。
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掌握使用简单乐器的技巧,并分配学生进行演奏。
身体语言展示1. 用身体语言展示乐曲的情境和动作。
2. 组织学生表演乐曲。
老师引导学生用身体语言展示乐曲的情境和动作,并分组进行表演。
4. 注意事项1.学生分组,并分配角色,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2.制定详细的课堂计划,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充分准备和安排。
3.带上足够的乐器和音响设备,确保音乐效果。
4.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如乐器使用、身体语言展示等。
小班音乐游戏《猫捉老鼠》

小班音乐游戏《猫捉老鼠》幼儿园小班教案《猫捉老鼠》篇一目标1.培养幼儿听辨音阶上行、下行的能力。
2.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准备1.钢琴伴奏。
2.高、矮房子标志。
3.大花猫头饰1个。
4.上、下行音阶图谱各一张。
过程1.故事导入活动。
幼儿排好队伍随教师进入教室,围成半圆形坐在垫子上,听故事!故事:有一群可爱的小老鼠,快乐生活在一起!它们每天一起玩游戏,开心的跑来跑去!现在我们来听听音乐,猜猜小老鼠跑哪儿去了?2.了解并辨听上、下行音阶。
(1)上行音阶教师:听到这个音乐,你觉得小老鼠们都跑到哪里去了呢?这个音乐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呢?教师小结:声音由低越来越高(出示上行音阶图谱),就像我们爬上楼梯一样,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做“上行音阶”。
教师:听到上行音阶,你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上行音阶)(2)下行音乐教师:现在小老鼠们又会跑到哪里去了呢?这个音乐和前面听到的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小结:声音由高越来越低(出示下行音阶图谱),就像我们下楼梯一样,我们也给它一个名字叫做“下行音阶”。
(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下行音阶)3.导入游戏。
(1)导入游戏教师: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一个高房子、一个矮房子。
现在有一只大花猫发现了这群可爱的小老鼠,它要来捉小老鼠呢!小老鼠们在跑来跑去……你们猜,当小老鼠听到上行音阶的时候,会躲到那个房子里?(高房子)当小老鼠听到下行音阶的时候,会躲到哪个房子里?(矮房子)(2)介绍游戏规则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老师做大花猫、小朋友们做小老鼠。
(在C大调主和弦上按三次,游戏就开始)当小老鼠听到音乐要赶紧躲到房子里,大花猫要赶紧去捉小老鼠。
被捉到的小老鼠要停玩游戏一次。
看看是大花猫聪明还是小老鼠机灵!4.游戏:猫捉老鼠。
第一次游戏:严老师扮演大花猫,幼儿扮演小老鼠。
游戏开始,小老鼠听上、下行音阶躲到相应的房子里,大花猫捉小老鼠。
小结经验:这只大花猫真厉害,捉住了好几只老鼠,你是怎么知道小老鼠躲在哪里的呢?大花猫听得很仔细,听到上行音阶的时候,她就知道小老鼠躲到高房子里;听到下行音阶的时候,就知道小老鼠躲到矮房子里了,所以能够捉住老鼠。
幼儿园小班教案《猫捉老鼠》(精选15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猫捉老鼠》(精选15篇)幼儿园《猫捉老鼠》篇1设计意图:《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
我们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在设计活动时注重游戏化、情景化,让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睡觉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学习分辨乐曲的快慢,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目标:1.熟悉音乐旋律,乐意用动作进行表现。
2.能听辨音乐中的滑音部分并作出反应,学习遵守游戏规则。
3.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场景中主动地参与游戏。
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歌曲《猫捉老鼠》的前三段,由配班教师扮演大猫。
材料准备:活动场地内摆放自制的立体的树木、花朵、蘑菇等,《猫捉老鼠》音乐完整版及分段版,猫和老鼠的胸饰若干。
过程:一、小老鼠吃米1.明确角色,提炼动作。
师(戴上鼠妈妈的胸饰,给幼儿戴上鼠宝宝的胸饰):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嗯,我是鼠妈妈。
你们是……师:听,鼠宝宝们在做什么?(播放《猫捉老鼠》前三段音乐。
)师:你会跑来跑去吗?谁会轻轻地跑来跑去?(幼儿个别及集体相结合做动作。
)2.跟着音乐做动作。
师:哎呀,我的肚子好饿。
你们饿吗?我们一起出去找点米吧!(引导幼儿在场地中间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
)师:米的味道怎么样?你是怎么吃米的?(请个别幼儿示范。
)3.再次表现。
师:你还想吃点什么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鼓励幼儿尝试运用不同动作表现“吃”这一行为。
)师:宝宝们,吃了这么多米,让我们回去休息一下吧!师(小结):刚才有的鼠宝宝会轻轻地跑来跑去,找到米还会一口一口地吃,这些鼠宝宝真能干!(析: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鼠妈妈和鼠宝宝,引导幼儿通过倾听产生与音乐情绪相一致的体验。
)二、大猫来了1.听辨音乐。
师:听,谁来了?它来做什么?(播放歌曲的第四段。
)师: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师:大猫是在什么时候发现小老鼠的?(再次听辨第四段音乐中的滑音部分。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猫捉老鼠》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猫捉老鼠》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学习《猫捉老鼠》这首歌曲,了解猫和老鼠的特点,以及它们在歌曲中的角色。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和集体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猫捉老鼠》2. 动作:猫和老鼠的模仿动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猫捉老鼠》,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教学难点:音准的把握,尤其是歌词中的滑音和跳跃音。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音乐CD、歌词卡片、猫和老鼠的图片。
2. 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猫捉老鼠》主题曲,引导幼儿说出歌曲的名字,并简要介绍猫和老鼠的特点。
2. 学习歌曲: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注意讲解歌词中的滑音和跳跃音,让幼儿掌握正确的音准。
3. 练习歌曲: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集体练习,纠正发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4. 表演歌曲: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猫和老鼠,进行歌曲表演。
5. 总结: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音准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幼儿正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在练习歌曲时,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纠正发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4.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5. 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引入类似的动物主题歌曲,让幼儿了解更多动物的特点,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六、教学延伸: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歌曲《猫捉老鼠》中的情节,可以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
教师准备猫和老鼠的头饰,邀请幼儿扮演猫和老鼠,进行歌曲表演。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幼儿注意音准和节奏,以及角色的表现。
活动结束后,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七、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复习歌曲《猫捉老鼠》,并尝试用家庭自制的猫和老鼠头饰进行角色扮演。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教案 1.公开课主题: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猫捉老鼠》2.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2)通过合作与互动,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
(3)通过歌曲、动作、游戏等形式,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教学内容:(1)音乐活动: 《猫捉老鼠》(2)游戏活动: 老鼠集结队(3)动作游戏: 猫捉老鼠4.教学准备:(1)幼儿园音乐室(2)录音机及音乐带(3)老鼠面具5.教学步骤:(1)热身游戏A. 跳跃游戏: 鼓励幼儿跟着音乐节奏跳跃,并伴随着喜欢的动作。
B. 亲子互动歌曲: 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唱歌,增进亲子关系。
(2)导入活动A. 引导幼儿观察老鼠面具,并简单介绍游戏规则。
B. 介绍《猫捉老鼠》歌曲,并播放录音。
(3)歌曲活动A. 老师示范歌曲动作,并让幼儿跟读。
B. 播放歌曲录音,让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唱歌、做动作。
C. 分小组进行表演,鼓励幼儿自由发挥。
(4)游戏活动: 老鼠集结队A. 分发老鼠面具,让幼儿穿戴好,排成一队。
B. 根据老师的指令,让幼儿模仿老鼠的动作和声音。
C. 增加难度: 老鼠队伍打乱,幼儿需要重新排列队形。
(5)动作游戏: 猫捉老鼠A. 选取一名幼儿扮演猫,其他幼儿扮演老鼠。
B. 根据音乐节奏,猫追赶老鼠。
C. 捉到老鼠的幼儿成为下一次猫,游戏继续进行。
(6)总结活动A. 回顾今天的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B. 教师总结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和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6.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手工制作等,评价他们对活动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3)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
7.教学反思:(1)在游戏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要注意幼儿的情绪变化,合理调整活动内容和节奏。
(3)及时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猫捉老鼠》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听懂并演唱歌曲《猫捉老鼠》。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敏感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演唱歌曲《猫捉老鼠》。
难点:让幼儿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音频设备、挂图、小猫和小老鼠的手偶。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猫捉老鼠》的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基本部分:(1)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和故事情节,让幼儿了解歌曲的内容。
(2)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指导幼儿的发音和节奏。
(3)教师教授歌曲的旋律,让幼儿跟着琴声学唱。
(4)分组练习,教师挑选几名幼儿示范,其他幼儿跟随。
3. 巩固部分:(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扮演猫和老鼠。
(2)幼儿自由发挥,创作关于猫和老鼠的故事情节。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猫捉老鼠》的歌词和旋律。
2. 教学步骤:(1)教师带领幼儿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歌曲《猫捉老鼠》,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猫捉老鼠》,重点讲解歌词的含义和旋律的走向。
(3)教师邀请幼儿跟着琴声学唱,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
(4)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能力。
七、教学互动与评价:1. 教学互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猫捉老鼠”情景扮演,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乐趣。
2. 教学评价:教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教学拓展与延伸:1. 教学拓展:教师向幼儿介绍其他关于猫和老鼠的歌曲,让幼儿欣赏和学唱。
2. 教学延伸: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创作关于猫和老鼠的家庭音乐剧,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意调整教学进度,保证幼儿能够跟上教学节奏。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猫捉老鼠》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猫捉老鼠》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活动,让同学了解表演中的角色和任务。
2. 通过教学活动,让同学学会与人合作,团队搭配。
3. 加强同学的听音乐、跟着音乐动的本领,培育音乐感。
4. 加添同学们对音乐的了解和爱好,丰富同学们的音乐素材。
二、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解式、互动式、情景式三、教学材料音乐和故事《猫捉老鼠》,角色服装。
四、教学环节1. 情景引导引导同学想象他们是一只可爱的小老鼠,正在准备躲进本身的小洞里。
2. 听音乐播放《猫捉老鼠》的音乐。
老师让同学跟着音乐做动作,比如爬、奔跑。
3. 角色扮演老师将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扮演老鼠,一组扮演猫。
老师请某个同学在黑板上画一个老鼠洞,并在老鼠洞旁边安置几个地鼠圈。
4. 游戏规定猫要去捉老鼠。
但是,老鼠在洞里会看到一个闪闪发光的道具,就想拿走它。
老鼠一边躲在洞里,一边偷偷地跑出来拿道具。
猫则在一旁等待着捉住老鼠。
但是,老鼠到地鼠圈就安全了,猫犯规无法进入地鼠圈。
5. 角色任务分工老鼠们分工漫步,一只老鼠专门拿道具,其他老鼠拦路消耗猫的战斗力,为拿道具的老鼠争取时间。
猫则要团结搭配,捉住最少一只老鼠。
6. 游戏操作说明老师先让老鼠们们在洞里休整一下,然后准备开始游戏。
老师在黑板上随机写出来各种颜色和数字,然后“叮铃铃”一响,其中一个老鼠“竞技场”就开始了。
先一名老鼠启程去抢夺道具,其他老鼠则拦路,做出规定好的动作,猫则在旁边呐喊指挥。
老鼠抢到道具以后要手舞足蹈地回到洞口。
猫要追赶老鼠,并试图抓到老鼠。
捉住老鼠的猫就获胜,老鼠成功拿到宝藏即获胜,被捉住的老鼠需要表演动物的怒吼,引起其他老鼠的警醒。
没有成功拿到宝藏的老鼠放弃这次机会,下一轮轮到别人。
轮到全部老鼠都成功拿到宝藏或被猫捉住,这一轮游戏结束。
下一轮的开始需要重新分组。
七、教学反思这是一堂或一系列有趣味的音乐训练课程,既培育了学童们的音乐感,又加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还让孩子们扮演角色,让孩子们对音乐和戏剧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小班音乐优秀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

小班音乐优秀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一、教学目标1.感受音乐欢快的节奏,理解乐曲中猫捉老鼠的故事情节。
2.能用动作表现猫和老鼠的特点,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节奏,理解乐曲的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用动作表现猫和老鼠的特点,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猫捉老鼠》音乐CD、图片、头饰。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教师播放《猫捉老鼠》音乐,引导幼儿听音乐,感知音乐的欢快节奏。
2.教师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这首音乐给你什么感觉?”(二)基本部分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猫捉老鼠的故事情节。
2.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拍手。
3.教师示范用动作表现猫和老鼠的特点,如猫的走姿、老鼠的逃跑动作等。
4.教师邀请幼儿一起模仿猫和老鼠的动作,跟随音乐表演。
(三)拓展部分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猫或老鼠),进行角色扮演。
2.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在音乐中自由发挥,用动作表现角色特点。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幼儿鼓励和指导。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五、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过程中,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力有了明显提高,能较好地用动作表现猫和老鼠的特点。
2.在角色扮演环节,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展示机会。
4.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音乐元素,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
六、教学评价1.通过本次活动,评价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2.评价幼儿用动作表现猫和老鼠特点的能力。
3.评价幼儿在角色扮演环节中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七、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创作关于猫捉老鼠的绘画作品,展示自己的想象力。
2.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音乐表演,邀请家长观看,共同分享音乐带来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一、教学目标1.感受音乐《猫捉老鼠》的欢快节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学习用动作表现小猫和老鼠的形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音乐《猫捉老鼠》2.小猫和老鼠的头饰三、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积极性。
2.引导幼儿关注教室内的环境,观察是否有小猫和老鼠的踪迹。
(二)导入1.教师出示小猫和老鼠的头饰,引起幼儿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猫和老鼠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三)感知音乐1.教师播放音乐《猫捉老鼠》,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欢快节奏。
2.提问:你们听到音乐里的什么声音?是谁在捉谁?(四)学习动作1.教师示范小猫和老鼠的动作,引导幼儿模仿。
2.分组练习,幼儿自主选择小猫或老鼠的角色,进行动作表演。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比赛,评选最佳表演奖。
(五)音乐游戏1.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猫队和老鼠队,进行音乐游戏。
2.游戏规则:音乐播放时,小猫队和老鼠队分别进行相应的动作;音乐停止时,双方迅速寻找合作伙伴,组成小猫捉老鼠的组合。
3.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1.教师组织幼儿回顾活动过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提问:你们在活动中最喜欢哪个环节?为什么?四、教学延伸1.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中继续练习小猫和老鼠的动作,拍摄视频分享到班级群。
2.课后活动:组织幼儿进行音乐主题活动,如歌曲学唱、舞蹈编排等。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音乐《猫捉老鼠》让幼儿感受到了音乐的欢快节奏,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2.在动作学习和音乐游戏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3.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4.不足之处:在音乐游戏环节,部分幼儿对规则理解不够,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改进。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3篇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教学目标:1. 能够沟通和合作参与音乐游戏和活动;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能力;3. 发展学生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能力。
教学资源:1. 音乐《猫捉老鼠》;2. 一部老鼠面具;3. 一部猫面具。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和解释本节课的主题:“我们今天要来玩一个叫《猫捉老鼠》的音乐游戏,你们知道猫和老鼠是什么吗?(期待学生的回答)那我们一起来进入这个有趣的世界吧!”Step 2:音乐欣赏(10分钟)老师播放音乐《猫捉老鼠》,并邀请学生仔细聆听并观察。
然后询问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这首音乐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你们能想象出猫在捉老鼠的场景吗?”Step 3:角色扮演游戏(15分钟)老师分发猫和老鼠面具给学生,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现在,你们把面具戴上,一部分同学扮演猫,一部分同学扮演老鼠。
猫要用扑抓的动作来捕捉老鼠,老鼠则要躲闪,逃脱猫的抓捉!一起来玩吧!”Step 4:舞蹈动作学习(10分钟)老师示范一段简单的舞蹈动作,并要求学生模仿:“现在我会给大家展示一段舞蹈动作,你们看清楚,然后跟着我一起学习。
”逐步引导学生跟随老师的动作进行练习,并逐渐加快节奏。
Step 5:合作表演(15分钟)给学生准备一段简短的表演时间:“现在,我们一起来表演一段舞蹈,把之前学习过的动作和角色扮演结合起来。
猫要追着老鼠跳舞,老鼠要灵活地躲避猫的抓捉,大家一起来演示吧!”Step 6:总结(5分钟)整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今天我们一起扮演了猫和老鼠,在音乐的引导下体验了追逐和被追逐的快感。
你们觉得怎么样?有没有享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呢?”Step 7:拓展活动如果时间充裕,可以邀请学生互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音乐游戏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舞蹈练习,既锻炼了身体的协调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音乐感知能力。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猫捉老鼠》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猫捉老鼠》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器 - 手鼓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方法–了解简单的音乐节奏和节拍–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美感–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和表现欲望•情感与态度–热爱音乐,懂得欣赏音乐–培养乐器演奏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
•方法与思维–通过手鼓的演奏和歌曲的唱跳来提高幼儿的听觉和动手能力。
2. 教学内容•音乐材料:歌曲《猫捉老鼠》•乐器材料:手鼓3. 教学过程安排第一部分:情境营造•教师示范:茶几上摆放老鼠形状的玩具,学生围坐茶几旁边•教师问:大家认识老鼠吗?老鼠有什么特征(大耳朵,长尾巴)•教师介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叫《猫捉老鼠》第二部分:手鼓演奏学习•教师演示:手鼓的基本演奏方法(手掌掌心收拢,轻轻摆动)•学生操作:每位学生分发一个手鼓,耳朵靠近手鼓,模仿老师演奏;老师再教师几个简单音符节拍第三部分:歌曲学习•教师演示:唱《猫捉老鼠》歌词并用手鼓伴奏旋律(可以先让学生跟唱,后让学生做手鼓伴奏)•学生操作:学生跟唱歌词并模仿老师的手鼓演奏第四部分:合作表演彩排•教师课上边表演,边让学生在小组里听收自己的节拍与旋律,并边练习手鼓口技•教师指导: 在小组可联系分配演员角色,分配口弦,共同练习唱跳第五部分:个人表演展示•学生排队表演《猫捉老鼠》的歌曲和手鼓演奏•教师点评:夸奖表现好的学生,并指出不足。
4. 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掌握情况通过使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集体协作、观察指导和个人表演展示五个部分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更为灵活,多样化,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工具使用使用手鼓和歌曲,有利于幼儿对于音乐的学习和兴趣培养,手鼓的操作过程中不会产生太大的噪音和负面影响,生动有趣的歌曲,旋律和动作充满了幼儿的兴趣与活力。
教学欣赏以及改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孩子们很喜欢学唱跳这首歌曲。
发现幼儿手鼓演奏时不够流畅和平稳,还有部分孩子跟不上旋律,下一次教学,教师需要更多的时间,在手鼓演奏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孩子,提高他们的操作技巧和自信心能力。
猫捉老鼠教案15篇

猫捉老鼠教案15篇猫捉老鼠教案1活动目标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2、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猫和老鼠是日常生活中幼儿所熟悉的动物形象,而且憨厚可爱的大猫和机灵调皮的小老鼠形象更是深受幼儿的喜爱。
《猫捉老鼠》是一节趣味性强的音乐游戏活动,在本次音乐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很高,能跟着我积极地模仿小老鼠不同的造型,并且能快乐地学唱歌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幼儿对本次活动充满了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得课堂不乏趣味性,对此,我做了一定的思考。
在活动中,我给与了幼儿很多表演的机会,让大多数幼儿能参与到游戏当中去,这样能满足小班幼儿的身心需要,在唱唱跳跳中熟悉歌曲旋律,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歌词的内容,在演一演的过程中巩固歌曲内容。
游戏应该是贯穿幼儿一日生活的主题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体现课堂游戏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歌曲,最后"猫来了"是游戏的高潮,也是幼儿情绪高涨的阶段,幼儿真正体验到了那种紧张情绪和迅速顺利跑回家的快乐感和成功感。
在活动的一开始,我是让幼儿观看幼儿用书上老鼠的动作,然后让幼儿调动已有的经验,让幼儿想一想、学一学、做一做老鼠的不同动作,由于上学期学过《小老鼠上登台》这节音乐课,而且每天的做操训练使得幼儿对于小老鼠如何走路已经非常熟悉,孩子们很快地做出了老鼠走路的动作。
接下来孩子把老鼠吃米、睡觉的动作也很快地学会了。
这为接下来的韵律动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这首《猫捉老鼠》这首歌当中,"跑来跑去"、"现在吃米"、"现在睡觉"的重复部分比较多,幼儿在熟练掌握歌词内容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容易混淆,当孩子在演唱歌曲的时候,会出现当唱到第三句"跑来跑去"、"现在吃米"、"现在睡觉"一直唱下去,而不知道再转到"小小老鼠……"上面。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猫捉老鼠》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听懂并演唱歌曲《猫捉老鼠》,了解歌曲的故事背景。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以及集体合作演唱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猫捉老鼠》的歌词及旋律。
2. 歌曲的故事背景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演唱歌曲《猫捉老鼠》,掌握基本的节奏和音准。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处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歌曲《猫捉老鼠》的歌词、图片、动画等。
2. 教学音频:歌曲《猫捉老鼠》的音频文件。
3. 教学道具:小猫、小老鼠头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看《猫捉老鼠》的动画片段,引导幼儿讨论动画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
2. 学习歌曲: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猫捉老鼠》,讲解歌词的含义和歌曲的故事背景。
3. 唱歌练习: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唱歌练习,重点指导幼儿的节奏感和音准。
4. 节奏练习:通过拍手、跺脚等动作,让幼儿感受歌曲的节奏。
5. 集体演唱:全体幼儿一起演唱歌曲《猫捉老鼠》,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
6. 互动环节:邀请幼儿扮演小猫和小老鼠,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增强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音乐活动的收获,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8.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演唱歌曲《猫捉老鼠》,增进亲子关系。
教学反思:在本次音乐活动中,幼儿们对歌曲《猫捉老鼠》的兴趣很高,积极参与唱歌练习和角色扮演游戏。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在音准和节奏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我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合作的力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歌唱能力:评估幼儿在唱歌练习中的音准、节奏感和集体合作演唱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1
一、活动目标
1、学习遵守游戏规则,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
2、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
三、活动准备
猫头饰一个,老鼠头饰若干个,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复习歌曲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把《猫和老鼠》的歌曲来唱一遍,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歌词。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有一群小老鼠肚子饿了,他们就跑来跑去,找吃的东西,后来找到了很多大米,他们就高高兴兴地吃起大米了,吃完了句想睡觉,正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一只小猫跑上
来了,来捉老鼠了。
我们跟着录音机再来把这首歌唱一遍。
3、带领幼儿们自由地学学小老鼠的样子。
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
小朋友们你们听牢了小老鼠在找吃的东西时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双手取物送口中的动作,老鼠睡觉了就作睡觉的动作,后来一只小猫来了,我们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延伸活动
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当当小猫,去捉老鼠,好不好?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猫捉老鼠》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的不同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
2.借助观察的经验及老师的动作提示,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老鼠不同的动作造型,有节奏地做老鼠跑、老鼠吃米等动作。
3.在教师的提醒下,能遵守游戏规则,知道扮演老鼠时蹲下后不随便移动,等大猫唱完最后一句时才能跑回座位。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重点:
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的不同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
活动难点:
能随着音乐边唱边有节奏地做老鼠跑、老鼠吃米等动作。
活动准备:
1.老鼠和猫的头饰各一个。
2.幼儿用书:《猫捉老鼠》。
3.歌曲:《猫捉老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戴上老鼠头饰扮演鼠妈妈
师: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鼠妈妈,你们就是鼠宝宝。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出去活动活动身体吧。
二、创设游戏情景,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并模仿老鼠跑、吃米、睡觉的动作
1.师:出门之前妈妈要提醒你们,咱们老鼠最怕谁啊?所以出门的时候动作要怎样才能不被猫发现?谁来学一学老鼠走路?
2.教师歌唱第一段歌曲,并引导幼儿随音乐节拍一下一下地用脚尖跑。
3.师:哎呀,玩了半天肚子饿了吧,老鼠最爱吃大米,我们一起去找点米吃吧。
米找到了,快点吃米吧,看看你们是怎么吃米的呢?
4.教师歌唱第二段歌曲,并引导幼儿随音乐节拍一下一下地吃东西。
5.师:妈妈来摸一摸,呀,小肚子都撑得圆滚滚的,吃饱了我们休息一会儿吧。
6.师:小老鼠睡觉了,谁来了呢?发生了什么事?刚才大猫出现的时候你们心里感觉怎么样?能不能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告诉大家你很害怕的样子?
三、完整欣赏歌曲,引导幼儿跟随教师边唱歌曲边表演
1.师:赶紧跟妈妈回家吧。
我们一起回想一下刚刚我们出去干什么了呢?
2.教师播放歌曲,幼儿完整倾听。
师:妈妈还把刚才的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猫捉老鼠》。
3.教师引导幼儿看图歌唱,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第四段歌词,即“一只大猫跑上来了”唱得稍慢,“来捉老鼠了”唱得快一点响一点。
4.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表演。
师:来,我们一起一边歌唱一边用动作把刚刚干得事表演出来吧。
5.教师弹琴,幼儿歌唱。
四、游戏:猫捉老鼠
1.场地布置:幼儿围坐在教室旁边,中间空出场地。
2.向幼儿明确游戏规则。
师:鼠宝宝们听好了,等会儿听到“小小老鼠,跑来跑去”时,你们就做老鼠跑的动作到前面来,听到“小小老鼠,现在吃米”时,你们就赶紧蹲下做吃米的动作,听到“小小老鼠,现在睡觉”时,你们就睡觉,不能动喽。
我来做大猫,听到大猫唱完最后一句“来捉老
鼠了”时,你们就快速跑回座位,不然就要被大猫抓住啦,知道了吗?
3.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4.请个别幼儿扮演大猫,再次共同游戏。
教学反思: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
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
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