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课程大纲1

公共经济学课程大纲1
公共经济学课程大纲1

“公共经济学”课程大纲

教材和教辅:

Hindriks, J. and Myles, G. D. 2006. Intermediate Public Economics. The MIT Press.

Gruber, J. 2011. Public Finance and Public Policy. Worth Publishers.

Hyman, D. N. 2011. Public Finance, 10th ed. South-Western Cengage Learning.

Rosen, H. S. and Gayer, T. 2010. Public Finance, 9th ed. The McGraw Hill Companies.

Leach, J. 2004. A Course in Public Econom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参考文献:

Auerbach, A. J. and Feldstein, M. ed. 1985. Handbook of Public Economics, vol.1.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 Auerbach, A. J. and Feldstein, M. ed. 1985. Handbook of Public Economics, vol.2.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 Auerbach, A. J. and Feldstein, M. ed. 2002. Handbook of Public Economics, vol.3.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 Auerbach, A. J. and Feldstein, M. ed. 2002. Handbook of Public Economics, vol.4.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

Buchanan, J. M. and Tullock, G. 1962. The Calculus of Consent: Logical Foundations of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中译本:[美]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著,陈光金译:《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美]戈登·塔洛克著,李政军、杨蕾译,孙宽平审校:《论投票——一个公共选择的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澳]黄有光(Y.-K. Ng)著,张清津译:《福祉经济学:一个趋于更全面分析的尝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

[美]肯尼思·约瑟夫·阿罗著,钱晓敏、孟岳良译:《社会选择:个性与多准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Mueller, Dennis C. 2003. Public Choice III.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詹姆斯·M·布坎南、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著,楼承曜译:《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国家观》,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Stiglitz, J. E. 2001. Information and the change in the paradigm in economics. Prize Lecture.

[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著,纪沫、严焱、陈工文译:《公共财政》,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汪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演化论的视角》,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

汪丁丁:《经济学思想史讲义》,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第2版。

汪丁丁:《新政治经济学讲义:在中国思索正义、效率与公共选择》,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

赵新树:《选举的困境——民选制度及宪政改革批判》(增订版),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2版。

关于F·A·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美】艾伯斯坦著,秋风译:《哈耶克传》,中信出版社2014年4月第1版。

邓正来选译哈耶克论文集(共三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

《通往奴役之路》

《自由秩序原理》(又译《自由宪章》)

《法律、立法与自由》

《致命的自负》

【美】罗斯巴德著,张凤林等译:《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思想(奥地利学派视角下的经济思想史的·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2年9月第1版。

【美】罗斯巴德著,张凤林等译:《古典经济学(奥地利学派视角下的经济思想史的·第二卷)》,商务印书馆2012年10月第1版。

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与财政学(Public Finance)是一脉相承的。以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国富论》为标志,经济学进入古典时代,财政问题和财政学就始终是研究国民财富如何增长和分配的古典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但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著名财政学家们就更愿意把财政学这门学科称为公共经济学。这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更名问题,它反映了对这一学科研究范围、考察重点和分析方法的扩大、发展与更新。财政学主要研究财政收支、特别是财政收入问题,它不足以解释、分析和解决范围广泛的与政府和公共问题有关的许多经济现象和问题,而公共经济学不仅研究财政收支本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研究财政收支和政府的其它政策和活动对经济的影响,诸如关于公共产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非对称信息的问题和理论等,构成了政府经济活动范围和如何实施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诸如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宪法理论、官僚政治理论、公共资产定价、成本-收益分析、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稳定等问题和理论,都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公共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之内,开拓了经济学与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许多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现代经济分析的多种概念和方法,如模型方法、博弈论、跨代分析和经济计量等方法和技术,特别是对个人理性的精确定义,都在公共经济学的研究中被有效地运用,大大深化了人们对公共经济问题的理解。总之,因为财政学所处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人们关心更广泛、更多层次的政府经济行为,本学科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也改变了,所以导致公共财政向公共经济学的转变成为必然。按照马斯格雷夫(Richard A. Musgrave)的概括,公共经济决策或者国家财政的基本职能有三大块:公共产品的供应、实现分配的正义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本课程就是在这样的基本背景下,教授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一个全景式的、理论性的学习和掌握,使得同学们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本专业其它课程

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公共经济学导言;均衡与效率:福利经济学定理;公共部门统计;关于公共部门的理论;公共产品;俱乐部产品和地方公共产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非对称信息;投票和公共选择理论;寻租;最优性和可比性;不平等与贫穷;商品税;所得税;税收逃避;财政联邦主义;财政竞争;跨时有效性;社会保障;经济增长。

公共经济学的核心是,探讨从个人理性选择出发,到社会的或集体的决策的诸多理论课题,同时也是对政府的政策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学问。

第一部分公共经济学和经济效率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导论

对公共经济学的说明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有很长的历史。David Ricardo,John Stuart Mill,见《手册》第一章。从政治经济学出发,经由税收分析的公共财政传统到公共经济学,现在又回到了它的根,新的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从经济学成为科学的一个学科开始,公共经济学就一直是经济学的核心分支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总是为实际的政策分析提供基础,尽管所面对的问题和采用的方法都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演变的。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我们所讨论的一个个理论和模型,是为我们所关心和所寻找的经济政策提供有组织的和连贯一致的结构。

从最宽的意义上来理解,公共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效率、分配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学问。

有广泛而分散的课题,以回应诸如由于存在外部性而导致的市场失灵、逃税的动机,以及解释官僚的决策等。

为了进入这些领域,公共经济学从最初只关注政府收入的征集和支出这种相对狭窄的范围,到今天关注所有的政府与经济相互作用的所有方面。

公共经济学试图理解政府是如何决策的,以及什么样的决策是它应该做的。

政府内决策者的动机、决策者是怎样被挑选的以及他们是怎样受到外部党派团体的影响的,这些都是我们为了理解政府决策所必须研究的。

什么决策会被做出,涉及的研究可能的不同政策选项的效果和评估它们导致的结果。

方法

经济模型,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使得分析是在严格地符合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因为实验(实验经济学正在发展中

但还只是一个新兴的方法)和过去的经验都不够用于为新政策的结果提供指导。每个模型都是对现实的抽象和简化。参与模型的主体是为个人目标所激励的,他们不是机械地、而是采取策略性的行为。

模型建立之后,它的经济涵义必须给以解释和说明。由此便可能得出一些政策建议,但我们要认识到它们总是受到该模型局限性的影响。

私人决策和政府决策的混合经济。通常的假设是政府是非自私地关心社会的总体福利水平的,这为对政府的最优政策分析构成了基础。但更现实的是,政府(包括它的所有部门)都是由个人的集合所组成,他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追求他自己的自私的目标。有时候这是一个更令人信服的观点。这种观点将对政府的行为提出一种完全不同的解释,并且常常为理解政府是如何实际选择政策的提供了基础。

理解政府是如何行为的并且可以预测政府将如何行为。

政策分析

公共经济学中政策分析的方法是先建立有关经济的模型并找到均衡,通过追寻政策相对现状(status quo)而改变均衡的效果,还可以通过对照达到的不同的均衡,对不同的政策进行比较。

我们要强调实证(positive)分析和规范(normative)分析的区别。

比如,对政府的实证分析包括,为什么存在公共部门,政府的目标体现在哪里,政府的政策是如何进行选择的,理解政府政策到底对经济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等。

而对政府的规范分析则包括,什么是最好的政策,目标是为政府成为好政府提供指导。

二者并不完全是互相切割开的。

政府政策选择也总是受约束的,比如信息采集的约束等。

既然政府的目标是关心经济中社会福利的某种总水平,那么就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度量社会福利。不同个人之间福利水平的可比较性。

预览

从竞争均衡的模型入手,一来可以看到政府是从哪里开始介入的,二来展示了统一的经济分析方法,三是导向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结论,它们是公共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基础。

公共部门的历史的和统计的实况,讨论关于公共部门的理论,它们的存在和增长。

市场失灵的后果。公共品,它的私人提供配置和最优配置的比较,改进配置的机制和偏好显示。俱乐部公共品和地方公共品。外部性。垄断。非对称信息。

投票(公共选择理论)。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深刻地揭示了不存在完美的社会决策方法。

公平。福利经济学中几种关于人际间福利可比较程度不同的理论的发展。经济不平等和贫困的度量。

税收。商品税,所得税,逃税。

财政联邦主义和财政竞争。

公共经济学中的时际(intertemporal)问题。迭代(overlapping generations)经济,黄金尺度(Godden Rule),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保障项目,税收和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针对了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型。

第二章均衡与效率

竞争与效率的关系可追溯到十八世纪亚当·斯密对所谓“看不见的手”的描述。

经济中理性的独立决策者,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者和厂商,价格调节需求和供给使其相等达到均衡。

非凡之处在于,每个家庭和企业都追求他们自己独立的目标,而不必关心除自己福利之外的事,通过价格就可以达成有效率的状态。

使用模型分析的要点:从事实验的限制;经济系统的庞大和复杂;保证论证与前提性假设保持逻辑的一致性;简化是不可避免的;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分析和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分析;“特定”和“一般”之间的权衡。

竞争的经济

几点假设:第一点,个别消费者和厂商都不能影响价格,因为每个主体占有的市场份额极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尽管我们以下是用一、两个消费者或厂商在模型中,他们依然符合这个性质,价格对他们来说是外生变量或者参数。第二点,大家所获得的信息是一样的,用正式的术语表达即是信息是对称的,即使是有不确定性也是大家同样所面对的,也就是说没有人有信息优势。

本章讨论两种竞争模型:不存在生产的纯交换经济和引入生产的经济。

交换经济

消费者持有初始存量的商品,大家可以进行交换以互利。

尽管简单,该模型也为税收问题提供了令人惊奇的基本洞见。以下用两人两种商品模型,但涵义不失一般性。(可以将两人两种商品模型视为 n人m种商品模型的特例。)

the endowment of consumer ?,ω?=(ω1?,ω2?),ωi?≥0,?= 1, 2. 因为无生产,所以各商品的总量保持不变。

当(p1,p2)是价格向量,消费者?满足预算约束:

p1x1?+p2x2?=p1ω1?+p2ω2?

那么,a consumption plan for consumer ?,x?=(x1?,x2?)是可提供的。

The preferences of each consumer are described by their utility function.

for consumer ?

U?=U?(x1?,x2?)

满足这组方程的消费方案是可行的:

x i1+x i2=ωi1+ωi2, i= 1, 2.

埃奇沃斯盒(Edgeworth box)

其中ω点是初始禀赋点。将消费者的偏好和预算约束加入,就完成了埃奇沃斯盒的图形。

的线即为两个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

过禀赋点有梯度(斜率)为?p1

p2

在经济处于均衡时,供给等于需求(即市场出清)。使供给等于需求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

消费者?对商品i的需求表示为x i?=x i?(p1,p2)。当价格使得

x i1(p1,p2)+x i2(p1,p2)=ωi1+ωi2, i= 1, 2

成立,我们说这个经济中需求等于供给。

问题是,均衡保证存在吗?两个未知数(p1和p2)、两个方程,实际是一个未知数(价格之比)和一个独立方程(两个均衡条件是相关的,见下面的Walras’s law。因此,该模型中均衡值存在并唯一。

相对价格,与价格水平无关,因为任何价格水平的变化只是改变消费者所有禀赋的名义收入,而实际收入不变。

x i?(p1,p2)=x i?(λp1,λp2)

for λ>0,这说的是需求函数具有零阶齐次的性质。

numéraire,unit of account, 计量单位

对商品i 的过度需求(excess demand):Z i=x i1+x i2?ωi1?ωi2, i= 1, 2.

以这个定义,过度需求的价值计算为

p1Z1+p2Z2=∑p i[x i1+x i2?ωi1?ωi2]

2

i=1=∑[p1x1?+p2x2??p1ω1??p2ω2?] 2

?=1

=0

这就是著名的Walras’s law,对任何价格组合都是成立的。

Walras’s law 就意味着这些均衡方程是互相依赖的。

(这个图从最低点往右是有问题的,商品2怎么价格越上升,过度需求不降反升了呢?除非是非正常商品,但其它向下倾斜的两段又说明它是正常商品。)

生产和交换

企业拥有生产技术,投入产出,并向股东分配利润。

y j=(y1j,…,y n j),n种产品(包括投入品和产出品,由它们的正负号决定)。

例如选择生产计划(y 1j ,y 2j

)=(?2,3),当价格向量是(p 1,p 2)=(2,2)时,企业j 的利润是

πj =p 1y 1j +p 2y 2j =2×[?2]+2×3=2

构造等利润曲线(isoprofit curve )。在几何上,等利润线与价格向量垂直。 现在来考虑有n 种商品的经济,商品i 的价格计为p i ,一共有m 个企业和H 个消费者。

企业j 选择生产计划y j =(y 1j ,…,y n j

)以在其生产集约束下最大化其利润。由企业j 最大化利润的选择对商品i 提供的供

给是y i j =y i j (p ),这里p =(p 1,…,p n )是价格向量。利润水平是 πj =∑p i y i j (p )n

i=1

=πj (p )

对商品i 的总供给:

Y i (p )=∑y i j (p )m j=1

因为一些商品是投入品,另一些商品是产出品,总供给可能为正(产出大于投入,为净产出),也可能为负(产出

小于投入,为净投入)。 以下是第?个消费者的预算约束: ∑p i x i ?n i=1=∑p i ωi ?n i=1+∑θj ?πj m

j=1

?=1,…,H ,其中∑θj ?H ?=1=1。

消费者?对商品i 的最优选择(需求)记为:x i ?=x i ?(p )。

总需求:

X i (p )=∑x i ?(p )H

?=1

H 个消费者。

因此,对商品i 的过度需求Z i (p )可以定义为:

Z i (p )=X i (p )?Y i (p )?∑ωi ?H ?=1, i =1,…,n .

注意:这里的Y i (p )总供给是生产性供给,而∑ωj ?H ?=1是消费者初始拥有,也构成了供给。

对所有商品i =1,…,n ,Z i (p )=0,市场均衡成立。

注意,商品i 的过度需求也是对价格零阶齐次的。均衡价格是那些使得所有过度需求为零的价格。当n ?1个市场达到均衡时,第n 个市场也达到均衡。

竞争的效率

经济学常被设定为是研究稀缺性的学问。这种观点反映出对资源使用的效率的关心始终位于这个主题的核心。对于个人决策者来说,当他面对约束选择了使他的效用水平最大化的配置时,我们就说他达到了最有效使用资源的情况。 当考虑多于一个决策者的时候,问题就产生了。为了使效率是明确清楚的,有必要解决不同决策者们的潜在竞争要求。这就要求效率被定义为是针对加总偏好的集合。

引入两个概念:

最优结果(first-best outcome );当仅有生产技术和有限的禀赋构成对决策者的选择的约束,所能达到的结果为最优

结果。

次优结果(second-best outcome):构成对决策者的选择约束的除技术和禀赋之外还有其它约束,这时能达成的结果。这些其它的约束包括对收入再分配的限制、垄断力量无法排除、或者缺乏信息等等。

这个次优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人类社会的现实中,最优往往只存在于理论上,可以作为某种用于比较的基准,但要记住的是,在现实中,我们试图对市场、对政府政策的改进有所贡献的话,基本上也是在次优的范围内。人类社会充满了不完善。追求理想,往往会南辕北辙,并且被动听的言辞所迷惑。

单一消费者

这时一个人也就是整个社会(当然这是抽象意义上的):Robinson Crusoe economy,他个人的偏好就代表了社会偏好。

在市场的一面他是最大化利润的企业(所有者),在另一面他又是最大化效用的消费者,生产的产品(供给)满足他本人的消费(需求)。对于有两种商品的预算约束为:

p1x1+p2x2=p1ω1+p2ω2+π

x1和x2分别是他对产品1和产品2的消费量,或者

p1[x1?ω1]+p2[x2?ω2]=π

或者

p1x?1+p2x?2=π

x?i是对商品i的净消费,或者生产出来的部分(正的),用于投入的数量(负的),例如若ω1=5,x1=2,x?1=x1?ω1= 2?5=?3,表示禀赋有5单位,消费了2单位,3单位作为生产过程的投入品,所以净消费为?3单位。

Fig. 2.8和Fig. 2.9中横坐标是x?1,纵坐标是x?2。

均衡时,来自消费者的净消费方案与来自企业的供给必须相匹配。从图上可以看出,消费者从企业分配的股利(全

部利润)正好是他的收入,(这是他一个人的企业,100%的股份,因此这个企业的利润全归他,而现在只有一个企业,他的收入有且只有这个企业的全部利润。)因此,预算约束线与等利润线合二为一。

市场均衡要求市场出清,即消费者的净消费等于生产者的净产出,x??=y?。

该消费者的实际消费量是(x1?=x?1?+ω1,x2?=x?2?+ω2)。

最大利润也是使他能够产生效用最大的收入约束。

均衡正是两条曲线的相切点这个事实给出了最优配置的基本特征。

,无差异曲线的梯度(斜率)等于两个商品边际效用的比,被称为边际替代率。

MRS1,2=U1

U2

MRT1,2,边际转换率,是生产可能性集(曲线)的梯度,表示在极限(边际)情况下,增加产品2(收益)必须放弃产品1(成本)的比率。

在以上两个梯度的相切点,

MRS1,2=MRT1,2

MRS是消费者的商品1的边际价值相对于商品2的边际价值,而MRT度量的是商品1的边际成本相对于商品2的边际成本。当边际价值与边际成本相等时,最优配置也就达到了。

MRS1,2=p1

p2

=MRT1,2

这个条件证明了竞争均衡满足最优结果的相同条件并揭示了价格的基本作用。在竞争的假设下,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由相同的价格比率来指导他们的决策的。每一个都相对于这个价格最优化,因此,他们的决策是相互有效率的。

在只有一个消费者的情况下,达到市场均衡是最好的情况。但当引入更多消费者的时候,这个说法就无法这么肯定地得出,因为分配的问题出现了。然而,可以保留下来的结果是,竞争市场保证生产在生产边界上和由消费需求相应的均衡价格所选定的点进行是有效率的。

“效率”的概念深究起来并不清晰,以下引述一下Wikipedia的经济效率的解说:

In economics, the term economic efficiency refers to the use of resources so as to maximize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An economic system is said to be more efficient than another (in relative terms) if it can provide more goods and services for society without using more resources. In absolute terms, a situation can be called economically efficient if:

?No one can be made better off without making someone else worse off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Pareto efficiency). ?No additional output can be obtained without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inputs.

?Production proceeds at the lowest possible per-unit cost.

These definitions of efficiency are not exactly equivalent, but they are all encompassed by the idea that a system is efficient if nothing more can be achieved given the resources available.

这个对效率的解读基本上是偏向于生产方面的,而缺少对消费和人们福利方面的界定。

帕累托效率(Pareto-efficiency)

当有不止一个消费者时,Robinson Crusoe economy 的简单分析就不适用了。因为消费者对一个配置的结果有不同的评价,并不存在唯一的对效率的简单度量。

经济学家应用帕累托效率这个概念,这个概念背后的原理是,把效率解释为必须不存在未被利用的所得。它是一种

检验标准,检查一种配置是否有效率是说,还有没有可能的所得存在。

给定初始禀赋ω,如果有生产计划y,那么,消费配置x满足

x=y+ω

然后,帕累托效率就使用该消费配置来检验。

定义1一个可行的消费配置x?是帕累托效率的,如果不存在另一个可行的配置x?使得:

1. 配置x?给予所有消费者的效用至少与配置x?的一样大;

2. 配置x?给予至少一个消费者的效用比配置x?所给予的更大。

注意这个定义的架构是从否定的方面来定义,而不是从肯定的方面来定义。(数学定理、科学定律和法律条款常常使用这样的语言结构。)

帕累托效率也回避而非正视分配问题。

进一步地说明:帕累托效率是一个非常弱的规范概念,用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即便某个主体(agent)拥有一切(假设他是非饱和的),而别人什么也没有,这也是帕累托效率的。但同时也说明,这是最弱的效率的条件,即如果不是帕累托效率的配置,在经济上就是无效率的,有改进的余地。帕累托效率作为一条规范准则,它只关心效率,而对福利的分配则什么都没说。

交换经济的效率

概括在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定理中的经济的福利性质,成为主张竞争的结果具有合意性的基础。简单来说,第一定理是说竞争的均衡是帕累托效率的,第二定理是说任何帕累托效率的配置都可以分散为一个竞争的均衡。

我们说,在这个图中,b点是帕累托偏好于(Pareto-preferred)a点的,也就是说a点不是帕累托效率的。尽管b点是对a点的改进,但b点也不是帕累托效率的配置,因为它还可以继续被(比如说)c点改进。

而对于c点,任何对这个配置的改变都至少会降低一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MRS 1,21=MRS 1,22 这时不存在未加利用的所得,所以说c 点是帕累托效率的。

帕累托效率的配置不是唯一的。contract curve 。

竞争的均衡可证是帕累托效率,在两个消费者的Edgeworth box 图中,预算约束线过初始禀赋点ω与两人的无差异曲线相切于同一点。正如Fig. 2.12中的点e 。

MRS 1,21=p 1p 2

=MRS 1,22 该式再次证明了价格在调整独立的决策者以确保效率中的作用。

定理1(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达到竞争均衡(即Walrasian equilibrium )时的商品配置是帕累托效率的。

反证法:假设竞争的均衡x ?不是一个帕累托效率的配置,那么意味着有另一个可行的配置x?使所有消费者至少一样好和至少一个消费者严格地更好。现在看这个严格地更好的人,为什么他们在竞争的均衡时不取这个x??答案是因为x?比这个竞争的均衡x ?更贵以至于它是他的预算约束无法提供的。同样道理,这个新配置x?对其他所有人来说必定至少与竞争的均衡一样贵。(如果x?更便宜,他们就能得到一个比竞争均衡严格更好的消费计划。)加总所有消费者,x?严格地贵于竞争均衡x ?。而竞争均衡时消费的价值必定等于禀赋的价值。因此,新配置x?的价值必定大于禀赋的价值,这意味着它是不可行的。这是矛盾的(从假设它可行到推导出它不可行)。这也就证明了该竞争的均衡必定是帕累托效率配置。

这个定律证明了竞争的均衡是帕累托效率的,但并没有说它就是唯一的一个帕累托效率配置。

第二定理关心的是,是否任选的帕累托效率配置都可以通过挑选一个适当的初始禀赋的配置,被一个竞争的均衡所制成。换一种不同的表述是,一个竞争经济能够为具有一个被选定的帕累托效率配置作为竞争的均衡(的经济)来构造吗?

每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是凸的,共同的切点是帕累托效率配置,过该点提供了各消费者面对的预算约束,就保证了在这一点(帕累托效率点)上各消费者所选择是最优点。在这条预算约束线上选一个初始禀赋点。这样一个由所选定的帕累托效率配置来构造一个竞争的经济的过程被称之为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非集中的、权力分散的)。

定理2(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对于凸偏好,任何帕累托效率配置都可以为一个竞争的均衡来做成。

该定理只是对去中心化给出了一个结论,而不是对它的机制的描述。

我们现在已经充分看到,在第二定理背后,隐含着一个初始财富再分配的过程。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帕累托效率配置点对应不同的价格集。

扩展到有生产

将这两个定理直接扩展到有生产的经济是不成问题的。生产的效果是供给变量由初始的禀赋加上企业的净产出。一个人的经济,只有一个帕累托效率配置点,所以第二定理的意义有限。多人经济的情况下,

MRS i,j?=p i

p j

=MRS i,j?′

对任两个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和?′)和两个商品对(i和j)都成立,这被称为消费的有效率(efficiency in consumption)。

MRT i,j m=p i

p j

=MRT i,j m′

对任两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m和m′)和两个商品对(i和j)都成立,这被称为生产的有效率(efficiency in production)。价格也调节消费者与企业,

MRS i,j?=MRT i,j m

对任何消费者、任何厂商和对所有商品对都成立。正如在Robinson Crusoe经济中一样,这些条件可以理解为相对边际价值等于相对边际成本。因为这正是所需的效率条件,所以这也证明了第一定理扩展到有生产的经济。

W描述的是这个经济中可行的生产产出计划和初始禀赋之和的集合,即有w=y+ω。集合Z描述了对消费者1配置x?1和消费者2配置x?2的帕累托改进的集合。(注意,Fig. 2.14中有一簇Z的曲线,针对不同的两个消费者所取的各种配置,图中只画出了一条而已。其中的x?是整个经济的净产出,也是净消费。)

一次性总付税

我们已经注意到对第二定理的讨论,它并不是对怎样达到去中心化的机制的描述。

消费者要有足够的收入来购买形成某一个帕累托效率配置的消费计划。第二定理的实际价值要求政府能够配置所需要的收入水平。

消费者之间的一次性总付转移支付(lump-sum transfers)。

如果没有消费者的行为变化(比如降低工作的努力程度或者减少对某商品的消费)能够影响这个转移的规模,这种转移就被称为一次性总付的。一次性总付转移支付在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中具有特别的作用,因为它是被视为理想化的再分配工具的。

尽管转移支付的价值不会被改变,但一次性总付转移支付的确会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因为有的人从转移支付中有所得,而另一些人则有所失。其实这里说的消费者的行为是指,一次性总付转移支付具有收入效应,而不导致商品之

间的替代效应。

消费者h达到新的预算约束所需要的转移的价值是,M??p?ω?=p?x???p?ω?,其中p?是在帕累托效率配置处(图中e点)的均衡价格。

因为对多数人初始禀赋只有劳动(能力和时间),而一个人的劳动是无法转移给另一个人的。为了克服这个困难,

T1=p?x?11

T2=?p?x?11=?T1

税收对(T1,T2)使得预算约束线的移动正好如同禀赋的一次性总付转移支付。

一次性总付税由于其在达到分配目标时的有效(率)性而居于公共经济学的核心地位:

?运用一次性总付税,经济的总禀赋没有减少;

?一个家庭不能通过改变他们的行为来影响税收的水平,一次性总付税不会导致对选择的扭曲;

?不会因征收一次性总付税而造成资源损失,因此如此达成的再分配没有效率成本。

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按照以上所描述的来实行,这应该是完美的税收。

在这个一次性总付税或者一次性转移支付方式下,第二定理实际上告诉我们,财富的再分配不会损害经济效率。

对前提性假设的讨论

竞争行为,瓦尔拉斯拍卖者(Walrasian auctioneer)。信息的对称性。均衡。

当任何支撑竞争经济的前提性假设不成立,结果是达不到有效率,我们就说存在市场失灵。公共经济学对市场失灵的情况至为关注,因为它导向了对社会决策的需求,并为运用政府政策以提升效率水平提供了潜在的可能。

但特别要指出的是,市场失灵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可以做好,政府失灵也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常常是并行不悖的。

对均衡的关切。偏离均衡之后回到均衡的自发力量的调节,还是需要借助外界力量(比如政府干预)才能做到。

数学课程纲要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教学课时:61课时 设计者:黄店镇中心小学赵陈红、王建路、李巧珍、郭国亮 教学背景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共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和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百分数(二)、圆柱和圆锥、比例、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和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六年级学生在前五年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能够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5.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6.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序号单元 专题主要 内容 单元的 训练重点 课时 安排 第一 单元负数 1.负数的初步认识及读、写 2.在直线上表示数 初步认识负数,进一 步丰富对数概念的认识。 2课时 第二 单元百分数 (二)1.折扣 2.成数 3.税率 4.利率 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 生活中的应用,解决简单 的百分数问题。 5课时 第三 单元圆柱 与圆锥1.圆柱 2.圆锥 3.整理和复习 在观察、操作、推理、 想像过程中认识圆柱及圆 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计算 方法。 9课时

公共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公共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T,错误的标注 F。每题2分,共20分) 1?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于价格信号总是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 2?存在正外部效应时,物品生产和销售将呈现过多状态。 3?纯粹公共品的最佳产量在这样的点实现,即所有消费者因此而获得的边际效益之和恰好等于该公共品的社会边际成本。 4?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双峰形,那么不论他们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如何,中间投票者定理均可以成立。 5?征税是政府获取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 6?在供给缺乏弹性的情况下,税收不易向前转嫁,而会更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 7?在长期的U型平均成本曲线上,曲线的下降阶段表示生产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8?国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是指在国债管理上通过调整国债的流动性程度来影响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状况,从而对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 9?存在负外部效应时,物品生产和销售将呈现不足状态。 10.信息不对称会增加市场的交易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当供求力量自由作用时,一次谷物欠收的效果通过什么显示在市场上?() A政府规定的个人谷物购买量限制;B谷物价格上升; C报纸上劝告人们减少谷物消费量的广告;D谷物贸易量增加。 2?替代品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 A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B需求曲线右移; C个人减少他所消费的所有商品数量;D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 3?如果人们变得更加关注他们食谱中的饱和脂肪,牛肉需求会左移,牛肉销售量也减少。这种变化是()

C沿着牛肉供给曲线的移动; D以上都不对。 4.需求收入弹性衡量的是()的反应。 A消费对价格变化;B收入对消费变化;C价格对消费变化;D消费对收入变化。 5.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意味着() A边际商品的价值高于以前购买的单位价格;B随着更多商品的买入,边际效用递增; C边际商品的价值低于以前购买的单位价格;D随着买进商品越来越多,支付意愿越来越高。 6.当经济中所生产的产品组合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时,经济达到了() A效用的效率; B产品组合的效率;C生产的效率; D交换的效率。 7.不完全竞争市场与竞争性市场相比,价格(),产量()。 A较高,较低; B较低,较高; C较低,较低; D较高,较高。 8.公共品的两个显着特点是() A非竞争性和排他性; B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C竞争性和排他性; D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9.下列属于商品税的是() A消费税;B所得税;C遗产税;D车船使用税。 10.边际税率是指() A全部应征税额除以课税对象数额的值;B单位商品缴纳税收数额占商品价格的比例; C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增量所占的比例; D 一国税收总额占 GDP总额的比例。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外部效应; 2.垄断; 3.税收制度; 4.社会边际成本。 四、简答题(每题 9分,共27分)

公共经济学作业(必做题1)答案正确

公共经济学作业答案 必做题1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的基础 一、简答题 1 公共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架构包括那些基本元素?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包括: 第一是“基本假设”。经济人与理性经济人假设、资源的稀缺性假设、人们对福利标准判断的主观性的假设、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对立统一假设、政府职能随经济增量变化而变化的假设等等。 第二是一些概念,如: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福利、效率等。 第三是“特定理论”。 第四是有效的“检验方法”。 2 试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分析货币的边际效用问题。 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对消费者来讲增加同一物品的消费,由于重复使用,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刺激效应就减弱了。再是说,假定一种商品有多种用途,这些用途的效用又是不同的,作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肯定是将物品首先用于效用最大的地方,依此办理,这样物品被消费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用来分析货币边际效用递减上,货币边际效用在穷人与富人间的不同,应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分析生产、分配等问题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我们认为穷人货币的边际效用区别于富人货币的边际效用,虽说现代社会消费品的种类繁多,富人的货币可以有多种用途,不会在某一商品上无穷使用,但不可忽视的是现代经济条件下,贫富分化非常严重,作为市场势力又在不断推动这种分化,一些人可以有上亿美元的货币财富积累,另一些人则食不裹腹。究其原因是(1)人的生活消费在一定阶段并不是象人们认识的那样是无限的,而是有终极的。(2)投资环境较差,资本利润率存在递减等。对于富人来说现金与其它财富最后成为“遗产”是常有的事,所以不能因此否定货币边际效用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同效用。 穷人货币的边际效用大是因为穷人拥有的可支配收入少,每增加一个货币单位的支出对自己的需求而言,满足的效用大。富人货币的边际效用小是因为富人拥有的可支配收入多,每增加一个货币单位的支出对自己的需求而言满足的效用在不断下降,其最后的边际效用就小。 3 帕累托原理有哪三方面内容? 帕累托原理三个方面的内容为:(1)交换的帕累托最佳条件;(2)生产的帕累托最佳条件;(3)产品替代的帕累托最佳条件。 二、论述题 请论述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答: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目标,抽象地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究竟如何,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的观点。我们这里只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角度来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 公平,它是指如何处理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也就是所谓合理分配。效率,它是指人们工作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时,我们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公平从属于效率,只能表明提高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保障,而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社会环境。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往往与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方式相联系,要是一个国家的国有资本在生产活动中所占比率很高,政府资本大规模地介入生产过程,那么这个国家就一定会提出效率优先的原则。因为只有提高效率,鼓励先进,发展生产,才能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真真实现公平。另一方面提出效率优先的国家,在政策措施上为了实现公平也会对过高的个人收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财富的福利最大化和社会稳定,为进一步提高效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公平与效率在同一时空上是存在矛盾的,这种矛盾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政府调控如果过多地向公平倾斜就会牺牲效率,过多向公平倾斜,就会使一部分生产要素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劳动者与资本在市场上的活力就会下降,从而降低效率。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劳动效率的提高,是受分配是否合理影响的。政府假如将劳动者或者资本在市场上获得的正常收入(可能差距很大),过多地通过税收集中起来,重新进行有利于低收入者的分配,意味着对一部分劳动者劳动收入的剥夺,久而久之这部分人的劳动效率就会下降。但如果过份向效率倾斜,任凭市场机制作用的调节,因种种原因,不同社会或员间的收入差距无限扩大,出现贫富过度分化,穷人生活水平不断恶化,那样不仅市场消费会出现萎缩,而且社会稳定也会受到威胁,更谈不上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 假定我们将公平看作是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效率是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那么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多考虑讲效率,而发达国家则更应该讲公平。假定一个社会的盈利性生产活动是由私人企业进行的,政府只是从事非盈利性活动,那么这个政府的首要出发点就是讲求公平而不是效率,效率由市场来决定,私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和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然会提高效率,政府只要管住社会公平就行了,这类国家讲公平的同时才是去兼顾市场或企业的效率问题,比如不要有过高的税率,毕竟过重的税负也是要影响市场或企业的效率的。 判断公平与效率处理是否得当的一般标准可以是这样的,当向效率倾斜影响了公平最终使效率也不能提高时,就表明政府需及时调控原有政策而向公平倾斜了,因为这时很可能已是消费持续走低,货币的边际总效用下降,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不出去,企业面临破产了。这时只有向公平倾斜,增加转移支付,提高社会公平程度才能提高效率。而当政府在向公平倾斜的时候,牺牲了效率最终社会公平也得不到实现时,这说明原来的政策已过多地向公平倾斜,应该考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整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允许不同劳动者、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收入的不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为实现社会公平创造条件。 公平与效率作为一对矛盾需要不断地加以调整,不能认为这对矛盾在一定制度下可以一劳永逸地自我运作。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高考热线“热”了谁 请用公共选择理论对以上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解析] 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将“经济人”假设引入到政治领域。“经济人”假设认为,政治市场中的行为主体——政治家官员和选民与经济市场的行为主体——生产者和消费者一样都是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即政治家和官员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公共利益并不是其主要的追求目标。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就可以为上述案例中一些地方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查分收取高额费用提供合理和有力的解释。 在案例中,正是因为地方教育部门具有牟利的冲动,才导致各级教育考试主管部门利用自己对高考成绩的垄断发布权来牟取暴利。而这种暴利是建立在对考生合法权益侵害的基础上的,是对国家机关非盈利性的违背。地方教育部门利用考生的成绩来牟取利益是不合理的。这主要因为: 首先,高考成绩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属于公共信息和社会资源。这是由于:(1)一种物品的生产——高考阅卷并不是只能由政府提供。只要有严格的判分标准和相应的制度配合,其他类型的组织——如社会中介组织也可以提供。只不过政府部门是这种物品的权威提供者而已,而且在中国目前社会中介组织还很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该是最适宜的提供者。(2)高考分数作为一种物品被生产出来以后,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消费而不影响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因而高考分数不具有排他性,是社会的公共资源。一般而言,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免费提供公共物品,高考分数作为一种公共物品,理应由教育部门提供,但地方教育部门却以公布考生成绩的方式来牟取利益,这是对政府部门非盈利性原则的违背。 其次,从各级教育部门的职责来看,各级教育和考试部门属于政府机关,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是不能牟利的。教育部门只有履行职责,做好招生工作的义务,而没有将全体考生共同形成的公

公共经济学在线作业1

公共经济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1-28 10:23:30 一、单选题 1. (5分)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模型是()。 ? A.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 B.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 C. 非均衡增长模型 ? D. 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2. (5分)公共支出结构中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履行( )强。 ? A.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 B. 保证社会安定 ? C.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 ? D. 资源配置的职能 纠错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3. (5分)个人所得税税率的基本形式是()。 ? A. 比例税率 ? B. 累进税率 ? C. 定额税 ? D. 累退税率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4. (5分)关税在性质上属于( )。 ? A. 所得税 ? B. 财产税 ? C. 行为税 ? D. 流转税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答案D 解析5. (5分)只以新预算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为依据确定公共收支计划指标,而不考虑以前的公共收支状况的预算编制方法是()。 ? A. 单式预算 ? B. 复式预算 ? C. 零基预算 ? D. 增量预算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6. (5分)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模型是()。 ? A.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 B. 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 C.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 D. 非均衡增长模型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经济学 展开解析

高中数学必修1课程纲要

高中数学必修1课程纲要 郑州九中高一数学组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课程名称:高中数学必修1 ◆授课时间:36课时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上学期) ◆课程目标 (一)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1.通过实例,知道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4. 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8.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知道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知道映射的概念。 9.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10.通过具体实例,知道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知道奇偶性的含义。 12.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二)基本初等函数 1. 知道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 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知道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3.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4. 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5. 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 6.通过具体实例,直观知道对数函数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4、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5、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6、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7、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8、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9、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10、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11、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消费。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12、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13、外部效应: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14、庇古税: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

2019年人教版高二数学课程纲要.doc

2014级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2、选修2-1、4-4 教材:人教版A版必修2、选修2-1、4-4 授课时间:83课时 设计教师:2014级数学教研组 授课对象:2014级 必修2 ◆课程目标: 1.通过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认识空间图形; 2.以长方体为载体,认识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3.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并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与圆的代数方程,能够运用代数方法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并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 5.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数学必修②》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课时1】解读本模块的《课程纲要》(需1课时)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需8课时)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课时2】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课时3】1.1.2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课时4】1.2.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课时5】1.2.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课时6】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课时7】1.3.2球的体积与表面积 【课时8】实习作业 【课时9】小结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需10课时)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课时10】2.1.1平面 【课时11】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课时12】2.1.3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课时13】2.1.4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课时14】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课时15】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课时16】2.2.3直线、平面平行的性质与2.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考5) 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P21) 政府失灵:是指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供给水平不能使个人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到很好的满足。具体体现在供给数量过多、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表现在:信息有限;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成本过大) 公共选择:是使用经济学的一系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府决策制定的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的决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和改进决策结果。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是用经济学的工具揭示公共产品供应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用脚投票理论:以自由迁徙为前提,每个居民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不断迁徙,只有当其个人迁徙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一致时才会停止寻找最佳的地方政府的努力而定居下来,迁徙的根本目的是在公共产品与货币收入中进行选择。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并试图通过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集团。它与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机构的权力,但他们通过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和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包括正的外部效性和负的外部效性。它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家预算:是指政府,也即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换言之,国家预算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收支计划的总和。它的主要功能有: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对政府规模的控制;是监督和调节国民经济、实施反周期的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关立法手段建立专门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和机会时提供基本生活上的物质帮助的形式与制度。社会保险主要由退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构成,其享受者以对社会尽义务为前提,是社会保障的主干部分。 林达尔均衡:即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主动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这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拉弗曲线:在一定限度以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因为税源不会因税收的增加而等比例地减少;当税率超过了这个限度,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不但不能增加反而会下降。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P193)

公共经济学-重庆大学网络教育(2020第1次作业)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公共经济学 2020年秋季学期课程作业公共经济学第1次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 题、共40 分) 1. 拥挤的公共物品是具有()性的混合公共物品。A A、排他和非竞争 B、非排他和竞争 C、竞争和排他 D、非竞争和非排他 2. 下列哪一个不是公共部门协调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B A、颁布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B、对公共资源的经营颁发许可证 C、安排社会保险支出 D、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 3. 公共经济具有的特征()。D A、无实体形态 B、垄断性 C、具有地域限制 D、以上均对 4. 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意味着每新增一个消费者的()等于零。B A、社会成本 B、边际成本 C、社会效益 D、边际收益 5. 关于社会边际效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指增加一定量的物品或服务所能获得的效益增加数量 B、会随着物品或服务消费量增加而增加 C、会随着物品或服务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 D、可以用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时人们愿意付出的最低货币量来表示6. 政府促进经济稳定的最重要的财政手段是()。D A、调节辖区间的财政净收益 B、货币政策 C、实行财政联邦制 D、财政政策 7.

政府预算一般由财政部门或()编制。C A、议会 B、私人部门 C、专设机构 D、行政院 8. 对于拥挤性公共物品收取使用费,主要目的是为了()。A A、提高使用效率 B、补偿建设成本 C、获得一定收益 D、增加财政收入 9. 按照发展阶段增长理论,在经济发展早期,政府应注重为经济发展提供()。B A、社会救济 B、社会基础设施 C、社会治安 D、社会福利 10. 某地区从2000年到2010年经济增长实现环比年增长率15%的水平,其基尼系数由0.3提高到了0.7,请你在以下答案中选择出你对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评价()。D A、资源得到了较充分利用,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公平 B、资源利用不足,社会财富分配更不公平 C、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D、社会财富分配高度不平均 11. 下列的哪种税收会助长社会的高消费倾向()。C A、收入税 B、消费税 C、财产税 D、人头税 12. 在代议民主制度下,从规制机构的产生到该机构成员的组成和任命,各()几乎在每个环节都能施加影响。B A、社会团体 B、利益集团 C、政府部门 D、居民个人 13. 政府预算应该遵循的原则中,不包括()。C A、完整性 B、可靠性 C、保密性 D、年度性 14.

数学必修四课程纲要

数学必修四课程纲要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高中数学必修4》课程纲要 ◆ 课程名称:高中数学必修4 ◆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 教学材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 ◆ 授课时间:38-42课时 ◆ 授课教师:清江外国语学校·崔克琼 ◆ 授课对象:清江外国语学校2013级国际班 一、课程目标 1.第一章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及应用 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它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本章中,学生将通过实例,学习三角函数及其基本性质,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变化规律问题中的作用。 2.第二章学习的是平面向量,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和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及其丰富的实际背景。本章中,学生将了解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第三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以及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三角恒等变换位于三角函数与数学变换的结合点上。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在学习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使学生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的工具性作用,学会它们在数学中的一些应用。 二、课程内容 1、任意角、弧度制(2课时)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的概念; (2)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课时) (1)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2 sin sin cos 1,tan cos x x x x x +==。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帕累托效率 (2)社会边际效益 (3)社会边际成本 (4)净边际效益 (5)外部效应 (6)负的外部效应 (7)正的外部效应 (8)外部效应的内在化(9)矫正性的税收 (10)矫正性的财政补贴(11)公共物品或服务(12)效用的非可分割性(13)消费的非竞争性(14)受益的非排他性(15)林达尔均衡 (16)拥挤性的公共物品(17)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18)简单多数规则 (19)政治均衡 (20)单峰偏好 (21)中间投票者定理(22)互投赞成票 (23)特殊利益集团 (24)消耗性支出 (25)转移性支出 (26)创造性支出 (27)可控制性支出 (28)非均衡增长模型(29)公共支出增长发展模型(30)公共预算 (31)零基预算 (32)复式预算 (33)机会成本分析 (34)成本—效益分析(35)支付能力原则 (36)税收 (37)课税客体 (38)超额累进税率 (39)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40)受益原则 (41)支付能力原则

(42)均等牺牲(43)比例牺牲(44)最小牺牲(45)税收的额外负担(46)税收的额外收益(47)税收中性(48)税收成本(49)税收的奉行费用(50)从量税 (51)从价税 (52)直接税 (53)间接税 (54)关税 (55)税制结构(56)主体税种(57)税本 (58)税源 (59)拉弗曲线(60)分类综合所得税(61)社会保险税(62)特种财产税(63)生产者剩余(64)消费者剩余(65)税收额外负担(66)税收效应(67)税收中性(68)税收的替代效应(69)税收的收入效应(70)无差异曲线分析(71)税收转嫁(72)税收归宿(73)税收负担(74)辗转转嫁(75)混转 (76)消转 (77)税收资本化(78)局部均衡分析(79)一般均衡分析(80)负债有害论(81)可转让公债(82)预付税款券(83)公募拍卖方式(84)平价发行(85)到期一次偿还法

高中数学必修1课程纲要

高中数学必修1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一)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4.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8.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9.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10.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 12.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二)基本初等函数 1. 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 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3.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4. 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5. 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 6. 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1)

1)帕累托效率是指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其他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也就是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 2、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即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决策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MSB,也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MSC。 结果:价格失真,从而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发生错误,达不到帕累托效率的最佳状态。 3、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提供的且在消费上不具竞争性、受益上不具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 4、公共支出(Public expenditures)指政府部门在一个财政年度为实现其公共职能而耗费的资金总和及对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过程。公共支出数额反映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反映公共财政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5、预算决策机会成本分析的含义 预算资金的机会成本指因这样一笔资金由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的私人部门的效益损失。 预算决策的效率评估就是要以预算资金的社会机会成本作为评价公共预算决策效率的依据,即评估和比较同样一笔资金由公共部门和由私人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 如果一笔特定的资金交由公共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大于留在私人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这笔资金的预算决策是具有效率的,否则,就是缺乏效率的。 6、公共收入(Public revenue)

高中数学必修1教学大纲

高中数学必修1 教学大纲 1.集合 (约4课时)(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①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②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③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约32课时)(1)函数①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④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⑤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参见例1)。 (2)指数函数①(细胞的分裂,考古中所用的C的衰减,药物在人体内残留量的变化等),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②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④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参见例2)。 (3)对数函数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产生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②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一、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及研究对象 研究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作用、公共干预(主要是政府);微观、宏观经济学中有关政府职能作用的理论延伸、深化、具体化;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的运作 二、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 A、效率原则:市场机制 B、公平原则:社会价值判断 C、稳定原则,经济的正常运行(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三、帕累托效率:如果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这就达到帕累托最优。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这称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产生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 四、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 MSC≠MPB;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垄断和寡头的出现;信息不对称考虑与经济效率无关的事项 五、政府的经济职能 一是资源配置职能。A、地区间的配置:我国沿海地区与内地的资源配置B、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C、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公共部门产出的机会成本,是牺牲了的私有部门产出D、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方式:财政支出、财政补贴、政府采购。手段:A、财政措施:公共支出,财政补贴,政府购买B、非财政支出:金融措施,法令法规。二是收入分配职能。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平等与激励,政策手段: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三是经济稳定的职能。政府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预算的杠杆作用(2)预算的内在反应2. 货币控制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4、道义上的劝告。 第二章外部效应 一、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先讲概念,然后是影响,最后是解决) 外部效应就是指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正的外部性,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负的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在外部效应存在的情况下,使得私人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与社会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发生偏离,由于决定企业或居民的经济选择的是私人边际效益和私人边际成本,而不是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所以,当企业或居民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忽略了外部效应带给其他企业或居民的效益和成本时,其所做出的决策很可能会使资源配置发生错误。

公共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作业名称:公共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2016-5-10 至2016-6-8 23:59:00 标准题总分:100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提出“政府活动扩张法则”(the law of expanding state activity)的经济学家是 A、皮考克 B、怀斯曼 C、罗斯托 D、瓦格纳 正确答案:D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国家投资公司作为财政投资方之一与其他投资主体一起,共同参与投资、管理和收益分配,这种财政投资形式是 A、政府无偿拨款方式 B、有偿贷款方式 C、财政补贴 D、股份投资方式 正确答案:D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社会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能够成为税收分配对象的是 A、M B、C C、V D、三者都是 正确答案:A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的作用。 A、缓和需求不足 B、刺激需求 C、降低需求 D、对需求不起调节作用

正确答案:A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以英国、瑞典为代表的西北欧国家,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 A、保险型 B、福利型 C、强制储蓄型 D、个人自由型 正确答案:B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当政府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胀率时,政府实际收入会 A、增长 B、下降 C、不变 D、均有可能 正确答案:A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在社会保障的四个组成部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正确答案:A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相同点在于 A、都属于转移性支出 B、都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 C、都属于社会生产性支出 D、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正确答案:D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内容:

高中数学必修四--教学大纲

内容 学习要求 教学建议基本要求发展要求 1. 三角函数 1. 任 意角、 弧度 1. 认识角扩 充的必要性,了解 任意角的概念. 2. 了解弧度 制,能进行弧度与 角度的互化. 3. 能用集合 和数学符号表示 终边相同的角. 4. 能用集合 和数学符号表示 象限角. 1. 认识弧长 公式、扇形面积公 式,并能进行简单 应用. 2. 能用集合 和数学符号表示 终边满足一定条 件的角. 1. 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引入 弧度制度量角的大小,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弧 度制的定义,领会定义的合理性.根据弧度制的 定义推导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以具体的 实例展现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能正确使用 计算器. 2. 弧度是学生比较难接受的概念,可在后 续课程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角度制与弧 度制都是度量角的方法,二者是辨证统一的. 应让学生知道,角的概念推广以后,在弧度制 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 关系. 2. 三 角函数 1. 借助单位 圆理解任意角三 角函数(正弦、余 弦、正切)的定义. 2. 能判断各 象限角的正弦、余 弦、正切函数值的 符号. 3. 理解终边 相同的角的同一 三角函数的值相 等. 4. 认识单位 圆中任意角的正 弦线、余弦线和正 切线 5. 理解同角 三角函数的两个 基本关系式: sin2α+cos2α=1, α α α tan cos sin =,并 能进行简单应用. 6.能借助单 位圆中的三角函 数线推导诱导公 式(2kπ+α (k Z ∈),α -, 1. 掌握用单 位圆中三角函数 线、图象变换研究 三角问题的方法 2. 会用“五 点法”画正、余弦 型函数的图象. 3. 掌握运用 平移变换和伸缩 变换把y=sin x的 图象变换为 y=A sin(ωx+?)的 图象的方法,掌握 参数A,ω,?对 函数图象变化的 影响规律. 4. 了解简谐 运动的振幅、周 期、频率、初相、 向位. 5.能够根据 y=A sin(ωx+?)的 图象,确定A,ω, ?的值. 6. 掌握函数 y=A cos(ωx+?)的 图象与函数 y=A sin(ωx+?)的 1.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海水潮汐、月 亮的阴晴圆缺等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周期现 象的广泛存在,认识周期现象的变化规律,知 道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模型,体会 这种函数模型的意义. 2. 以锐角三角函数为引子,用单位圆上点 的坐标表示锐角三角函数,在此基础上引入任 意角的三角函数;利用已学函数概念理解三角 函数,把握其本质;还可以通过科学计算器求 三角函数值,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是 一种特殊的函数.有条件的学校应当尽量使用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展示三角函数定义逐步拓 展的过程. 3. 引导学生由定义得到“终边相同的角的 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并利用它把求任意角 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0,2π)内角的三角函 数值,从代数角度揭示三角函数值的周期变化 规律,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 4. 以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作为认知基 础,通过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单位圆中构造 以任意角的正弦线、余弦线为直角边的直角三 角形,启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几何关系,从而得 出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渗透“以形助数” 的数形结合思想. 5. 对“已知一个角的某个三角函数值求其 余两个三角函数值”这类问题,应要求学生先 判断角所在的象限,进而确定所求三角函数值 的符号,再求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