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跨国企业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合集下载

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摘要】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校企合作模式的背景以及研究目的。

接着对该模式的概念、重要性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成功案例,并探讨了影响因素。

最后提出了实施策略建议,包括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合作、优化人才培养计划等建议。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总结回顾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概述、重要性、成功案例、影响因素、实施策略、建议、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国际化的教育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需要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与国外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是地方应用型高校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探究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促进地方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其优势和特点,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这种合作模式的发展。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合作模式的运作机制,找出其中的问题和挑战,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供更科学的参考和建议。

我们也希望通过研究,促进地方应用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和借鉴,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2. 正文2.1 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校企合作模式概述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地方高校与国际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人才。

浅析高校日语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浅析高校日语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浅析高校日语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中国日益与日本的交流加深,日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培
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高校日语专业开始尝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企业
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实际的培训和实习机会,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从具体的
案例出发,浅析高校日语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效果。

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日语专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课程
设置和教学内容。

一些高校与跨国公司合作,通过了解公司的实际需求,调整课程设置,
增加商务日语、汉语的教学和交流能力培养等内容。

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参与企业实际
的项目和活动,了解企业的运作方式,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这样的实践机会对学生
未来的就业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让他们更快地适应职场需求。

校企合作模式也有助于提高高校日语专业的教学质量。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可以
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进一步改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一些企业的专业
人士也可以到学校进行讲座或者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

这样能够不断提高教学
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高校日语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多优点,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
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能够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高校
日语专业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培训和就业机会。

跨国合作构建跨国合作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

跨国合作构建跨国合作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

跨国合作构建跨国合作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国际合作的日益频繁,跨国合作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

在这一背景下,构建跨国合作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跨国合作在工学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并探讨如何有效地构建跨国合作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跨国合作的背景和意义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各国都意识到跨国合作的重要性。

跨国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资源共享,还有助于提升各国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尤其是在工学领域,跨国合作能够整合各国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推动科技进步和工程实践的发展。

构建跨国合作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机会。

通过跨国合作项目,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的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并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跨国合作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案例1. 学术交流项目学术交流项目是跨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与国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参与世界级的科研项目,与国内外的顶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并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发挥作用。

2. 跨文化实习项目跨文化实习项目是培养跨国合作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安排学生在不同国家的企业或机构进行实习,他们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到国际化的工作方法和实践经验。

同时,跨文化实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提升其在国际化背景下的工程实践能力。

3. 跨国合作研究项目跨国合作研究项目是加强国际科研合作的重要方式。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研究机构或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可以推动科研成果的共享和交流。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有助于推动工程技术的跨国融合与创新。

三、构建跨国合作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挑战构建跨国合作的工学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可行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关于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关于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关于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摘要】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重要选择。

本文首先探讨了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指出了其对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适应行业发展的必要性。

接着分析了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如能够有效对接行业需求和提高学生就业率等。

对跨境电商行业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依据。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中,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方法,如加强实践教学和行业导师指导等。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一些成功的校企合作案例,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持。

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重要性、优势、行业需求、探讨、案例分析、结论1. 引言1.1 引言践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是为他们搭建了一个与行业接轨的平台,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本文将探讨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进行跨境电商行业的需求分析,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进一步验证该模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校企合作的更好发展。

2. 正文2.1 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备受重视。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境电商行业蓬勃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地满足跨境电商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的培养环境。

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缩短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促进双方的深度合作。

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项目和案例,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企业也能通过与学校合作,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培养情况,为企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

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摘要】为解决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类型和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匹配问题,企业应该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中来,使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在人才培养中得以充分发挥。

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是可行的,本文对校企联合培养的几种常见模式进行了讨论。

旨在通过这种培养模式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目的。

【关键词】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则是人才培养的核心。

工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存在校企脱节的现象,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作为一种新的培养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不应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而是要多多关注社会需求,企业掌握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前沿技术等情况,企业还拥有高校不具备的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这些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尤其是工程实践人才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对接,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机构,对其进行专项研究管理,在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中,加入企业要求,创建校企共同修订的培养方案,开设共同开发的新技术系列课程,促进学生进入企业参加实际工作等形式多样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1 校企共定联合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将学生在本科阶段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按照分层次、分模块的方式,集中地安排在前几个学期,而后几个学期则由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主要包含有“5+3”(前5个学期执行学校培养方案,后3个学期执行校企联合培养方案)、“6+2”(或称“3+1”,含义同前)、“7+1”(含义同前)等多种形式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其中联合培养的内容:根据企业对技术及人才的需求,校企联合设计课程与实践教学计划以及职业素质培训内容;联合培养的平台:学校与企业联合在校内建设“双真实验室”(真实的企业生产、设计环境;真实的企业研发、设计课题),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联合培养的师资:由企业派技术骨干与校内教师共同承担授课及培训任务,按此模式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

高等教育国内外合作与人才培养研究

高等教育国内外合作与人才培养研究

高等教育国内外合作与人才培养研究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家之间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高等教育国内外合作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内外合作的动因、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高等教育国内外合作的动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全球化时代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二是合作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交往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与国际接轨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其次,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是国内外合作的另一个动因。

国际间的合作可以通过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双方高校都能够从中受益。

高等教育国内外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学生交流、师资互访和项目合作等形式。

首先,学生交流是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学生交流项目,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学术氛围,提高他们的国际交流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

其次,师资互访是合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之间的互访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教学方法的互鉴,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最后,项目合作是合作的又一种形式。

通过开展合作项目,双方可以共同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增加高等教育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高等教育国内外合作的机制包括政府间合作、高校间合作和企业参与合作等方面。

首先,政府间的合作是合作的基础和支撑。

政府间合作可以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和建立合作机构来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

其次,高校间的合作是实施合作的核心。

高校之间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联合研究中心等方式来推动合作项目的开展。

最后,企业的参与是合作的有力推动力。

企业可以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促进高等教育与实际需求的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国内外合作中,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

关于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关于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关于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一、跨境电商校企合作的实施方式跨境电商校企合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其中重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双向交流合作模式。

企业可以派遣代表团前来校园,与学校相关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向学校提供合作资源,并在学校的支持下举办企业实践课程、创业培训、科技创新大赛等。

2.企业教师进校园。

企业教师可以与学校相关教师和学生一起准备并执行开发计划,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3.企业人才传授课程。

企业可以派遣专业人才来学校授课,为学生详解跨境电商相关领域的理论、技术、实践知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实战经验,使其更好地在跨境电商行业中立足。

1.市场适应性强。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使人才对市场的变化更加敏感,更好地服务于市场。

2.增强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模式强调实践课程和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知道商业运作的实际需要和商业环境的真实状况,从而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3.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学生能够获取企业现实运作的信息和最新市场动态,学习跨境电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未来,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将大幅度增长。

因此,实施跨境电商校企合作的趋势将非常明显。

1.推动创新发展。

跨境电商作为新兴行业,在知识、技术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

更加紧密的校企合作也可以推动创新发展,并促进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领域的出现。

2.适应市场需求。

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保持学科与市场的紧密联动。

同时,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共同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

3.增强国际交流。

跨境电商属于国际化贸易,跨境电商人才也需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胸怀。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学校与国际企业之间的交流,而跨境电商人才也能够通过这些交流与国际同行分享经验,提高综合素质。

总之,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在将来的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的模式将会被更广泛地应用,成为教育界和企业界的新抉择。

关于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关于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关于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兴起,跨境电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对于我国的外贸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则是为了培养适应跨境电商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产生的一种机制。

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跨境电商企业合作,共同培养适应跨境电商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并通过企业的技术、资金、渠道和市场资源等方面的支持,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实际工作,并使之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此模式通过将电商企业和高等院校进行有机有序的结合,来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资源和机会。

第一,校企合作的合理分工。

学校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提供丰富的课程体系和严格的考核标准;电商企业则可以提供充足的行业实践机会和实战经验。

第二,校企合作的紧密联系。

学校与电商企业之间要建立良好的连接机制,保证学校的培训质量,以及来自企业的实际需求与课程内容的匹配。

第三,校企合作的安全保障。

保护学生的利益是最关键的,信息保密和经纪人的规范都应得到保障。

在优势方面,跨境电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学生接触到了实际工作,增强了就业技能和职业竞争力,培养出的毕业生对于跨境电商行业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挖掘出优秀人才,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而在挑战方面,跨境电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充分考虑到企业间的竞争以及学校内部课程体系的完善等问题。

企业之间需要共同遵循良好的行业规范,而学校也需要整合和完善自己的课程体系,为跨境电商行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做好准备。

总之,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的一种新的探索。

此模式注重的是行业实战经验和跨文化素养的培养,能够更好地为企业输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跨境电商专业知识的人才,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是未来跨境电商领域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

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开展跨国合作与交流,培养具备全球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本文将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模式特点以及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跨国交往和合作日益频繁,国际交流、跨文化合作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国际化意味着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知识的全球传播和人才的全球竞争。

同时,国际化教育也能够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学生,提高其全球竞争力。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1. 跨国合作与交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在于通过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创新理念,同时也给国内学生提供出国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这样的模式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知识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2. 多元化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具备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能力。

通过与国外学生的学习交流和合作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具备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社会实践与实习: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的实践活动和实习机会。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1. 开拓视野: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2. 融合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国际化合作与交流,学校可以引入国外优秀的教师、教材和教育理念,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3. 增加就业竞争力: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容易适应全球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跨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跨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跨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摘要]为了贯彻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目前国内高职高专院校把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多年的实践探索。

文章通过对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跨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案例进行分析,介绍了其在北部湾经济区域的特定背景下,面向东盟整合国内外校企办学资源的理念、模式和举措,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跨国培养一、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跨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作为全国早期全日制“职业大学”之一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有着面向市场办学24年的历史。

近五年来在采用市场多元模式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拓展国际教育资源办学、探索工学全程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实践探索,并初步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

目前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0100多人,学生规模比三年前翻一番;实践教学设备总值超过10740万元,比三年前翻两番;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等教学改革成果居全省高校之首。

2006年12月,学院成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跨国工学结合”是学院多年来实践“订单培养”“产学融合”“校企全程合作”等多种开放办学模式中的一种较具特色的典型模式。

近年来,为适应广西对外开放,特别是面向北部湾和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对既掌握这些贸易国语言文化,同时又熟悉经济贸易、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业务技术的大量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从2000年开始,学院先后有涉外旅游、应用越南语、应用泰国语、酒店管理、国际商务等7个以小语种为外语的专业,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12个有关院校及这些国家的近10个知名企业在实训基地、教学团队、课程体系、专业教材、学生实训、教学管理、顶岗实习、文化交流、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紧密的合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共建了一大批教改成果。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设立专项资金
设立中外合作办学专项资 金,支持高校开展中外合 作办学项目,提高办学质 量。
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加强产业与教育的融合
通过产教融合,将产业需求与教育目标相结 合,培养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深化校企合作
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 教材,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中外合作办学定义及发展历程
定义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 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外合作办学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政策支持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数量逐年增加,涉及学科领域也日 益广泛。
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课程设置
采用国际化课程体系,注重英 语能力、专业知识、实践能力 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师资队伍
聘请国内外优秀教师授课,同 时引进外籍教师,加强中外教 师的交流与合作
上海交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案例
合作院校
英国剑桥大学、美国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 学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 跨文化交流能力、外 语水平高、学科专业 优秀的国际化人才
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
03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中外合作
办学项目,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 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交
流与合作。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方 法、教学资源等方面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培养具有国

关于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关于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关于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跨境电商是当今全球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在跨境电商行业迅速崛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高校开始探索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将高校、企业和政府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培养、输送跨境电商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思想是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培训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跨境电商专业技能。

同时,高校将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跨境电商教学体系和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方面,它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获得适应企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运作方式、认识市场要求,从而培养跨境电商行业的复合型人才。

在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的角色更多地体现在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和创新研究上,企业会派遣资深跨境电商人才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经验。

同样,企业也可以向学校提供更多优秀的学生就业机会,通过各种形式的人才输送机制,打造出一支既具有学术素养,又具有实践能力的跨境电商人才团队。

在推行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时,政府应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协调作用。

政府可以加强对跨境电商领域的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中扮演桥梁和协调者的角色,促进校企之间的更广泛合作,打造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生态圈。

总之,跨境电商是未来全球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可以为跨境电商行业注入更多高质量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融合共赢的人才模式

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融合共赢的人才模式

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融合共赢的人才模式人才是一个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学校和企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长期以来,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脱节现象一直存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逐渐开始融合,共同探索出一种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探讨这种人才模式,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融合的现状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而企业关注实践技能的培养,希望雇佣有实践经验的人才。

这种分割开的培养模式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困难,企业也无法雇佣到满足自身需求的人才。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与企业开始合作,建立起双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将课程设置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实践的机会。

企业则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提供课程资源和人才培训,与学校共同制定优秀人才的标准,从而实现人才的对接和共赢。

二、人才融合模式的优势1. 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融合:人才融合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学习到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种综合的学习方式培养出的毕业生更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需求与供给的对接:学校与企业融合共赢的人才模式通过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企业也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找到了能够满足其需求的专业人才,减少了培训成本和时间。

3. 知识更新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使知识的更新和创新变得更加容易。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不断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需求,更新自己的课程设置;企业也从学校的研究成果中获得创新灵感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人才融合模式的发展方向1. 深化学校与企业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融合共赢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化。

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更多的实训基地、实验室等合作平台,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给学生。

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和职业发展机会。

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在当今社会,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应性,还能促进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为社会经济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高校作为知识和人才的摇篮,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深厚的学术积淀。

高校的教育体系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然而,高校教育在实践环节上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

企业则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对市场需求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直接的体验。

企业在实际运营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应用案例,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真实的场景和实践机会。

但企业在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方面,相对高校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正好可以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

首先,这种合作能够优化课程设置。

通过企业的反馈和参与,高校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例如,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中,企业可以提供最新的技术应用案例和行业发展趋势,帮助高校更新课程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其次,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

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文化和工作流程,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同时,实习期间的表现也为企业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参考,实现了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

再者,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能够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高校的科研成果可以通过企业的平台进行转化和应用,实现产业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也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进行攻关。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还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比如,在生物医药领域,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合作开展新药研发,学生可以参与其中,了解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全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新型人才之路探索

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新型人才之路探索

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新型人才之路探索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阵地,而企业则是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提升就业竞争力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路径。

本文将探讨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意义与挑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合作模式和行动措施。

二、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意义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新型人才具有多重意义。

1. 对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完善高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帮助高校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设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培养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 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高校具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专门知识,可以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持和创新资源。

高校与企业合作能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升级,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3.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新型人才,能够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挑战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新型人才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1. 信息不对称问题高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高校难以准确了解企业的需求,而企业也很难全面了解高校的培养情况。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建立起信息共享的机制。

2. 利益平衡问题高校与企业合作在利益分配问题上容易出现矛盾。

高校需要保证教育质量和学术自由,而企业则追求实际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公平、公正、可持续的利益分享机制,确保双方的合作能够真正共赢。

3. 实践基地不足问题高校与企业合作需要一定的实践基地支持,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实践基地建设相对薄弱。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实践基地的投入与建设,培育更多与企业合作的实践基地。

高校与跨国企业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校与跨国企业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才培 养 方 案 , 派 优 秀 毕业 生 充 实 跨 国 公 司在 中 国的 分公 司。 选
才培养模式 。 随着信息时代 、 伴 知识 经 济 的 到 来 , 一模 式暴 这 露 了 一 系列 弊 端 。 这 一形 势 下 , 等 学 校 人 才 培养 模 式 改革 在 高 势 在 必行 。 家 教 育 部 在 《 于 深化 教 学 改 革 培 养适 应 世 纪需 国 关 要 的 高 质量 人才 的意 见 》 中 明 确指 出 ,努 力 实 现人 才 培 养 模 “
2 0年 1月 01
湖 北 经 济学 院学 报 ( 文 社会 科 学 版 ) 人
u e iest fE o o c( ma ie n o il ce c s bi Unvri o c n misHu nt sa dS ca in e y i S
Jn2 1 a .0 0
V0 . . 17 No1
关 键 词 : 融 危 机 ; 才 培 养 ; 式 金 人 模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即 高 校为 实 现 人 才 培 养 目标 而 采 用 的培 养 结 构 和运 行 方 式 , 括 专 业 设 置 、 程 模 式 、 学设 计 、 包 课 教 教学
方 法 等 内容 。建 国后 我 国 高校 普 遍 采 用 计戈 经 济 体 制 下 的人 Ⅱ
高校 必 须 调 整 人 才 培养 方 案 和 模 式 ,在 激 烈 的人 才 竞 争 中 占得先 机 ,教 育 大 学生 意识 到 他 们 的 就业 是 自己 和社 会 之 间的 一个 匹配 的过 程 。 选 择 进入 跨 国企 业 的 大学 生 来说 . 对 在
20 0 8年 , 融 危 机 席 卷 全 球 , 整 个 世 界 经济 发 展 和 高 金 对 校 人才 培 养 产 生 负 面 影 响 。 这 一 背景 下 , 校 探 索 新 型人 才 在 高 培 养 模 式 , 好 人 才储 备 , 做 对有 效 应 对 全 球经 济 危 机 有 着 深远

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一、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学校与企业对接,共同参与学生的培养和实践。

在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培养资源。

目前,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地方应用型高校中逐渐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一方面,地方应用型高校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伙伴,与国外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地方应用型高校也加强了与本地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项目。

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性强: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2. 教育资源共享: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实践平台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培养环境;而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获取更多的人才和专业技术支持。

3. 国际化特色: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了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使学生更加贴近国际市场需求,提升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4. 产教融合: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对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提升学校声誉: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使学校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为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融入国际资源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融入国际资源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融入国际资源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需求,各领域的人才都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能力。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也应当实现与国际资源的融合。

本文将就如何构建融入国际资源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一、理论基础如何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需要先对其理论基础进行探究。

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主张以人为本,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核心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此外,国际化教育理念提倡学术交流、文化融合和全球化视野,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这两种理念相互融合,就产生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念。

二、培养模式1.师生交流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是通过师生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

为了实现与国际化资源的融合,高校可以邀请国际学者到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同时也可以派出本校教师到国外高校进行学术交流。

通过师生交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素养,还有助于触碰世界学术前沿和理念。

2.强化英语教育语言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英语尤其是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的基本语言。

高校应当加强英语教育,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不仅能够顺利进行国际合作,还可以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3.出国交流出国交流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另一种形式,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国外文化氛围,加深对国际化的理解。

学校可以与国外高校合作,派出教师或学生到这些学校进行交流和学习。

交流生活和学习经历的丰富和阅历的积累都有助于培养国际化人才。

4.开设国际化课程为了让学生学习到与国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高校可以开设国际化课程。

这类课程精选国际化前沿的知识和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际化的理念和实践。

例如,开设国际化商务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跨国企业和国际化市场,学习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

三、实践探索为了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念融入到实践中,高校需要找到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例如,某些高校可以将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融入到本校专业的教学中,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能适应全球化市场的专门人才。

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地方应用型高校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地方应用型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而国际化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为了培养更加适应国际化形势的人才,地方应用型高校必须与国际高校和企业展开合作。

本文将探究基于校企合作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挖掘当前问题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是“面向地方、面向市场、面向未来”,校企合作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深入挖掘校企合作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1.专业引进模式地方应用型高校可以通过引进国外优秀高校的专业或者聘请国外优秀高校的专家来开拓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对高校是一种资源共享模式,即共同建立教学、科研、就业和发展平台,以提高本校的教育质量,向国际化方向迈进。

2.师生互访模式师生互访模式是地方应用型高校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的一种途径,这种模式可以拓展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学习经历,增加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在实行此模式时,高校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协议,与企业合作,共同承担教育培养成本,实现互惠互利。

3.人才培养项目模式人才培养项目模式需要高校找到具有良好合作基础的国际企业或高校,共同制定一定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与实践工作要求,安排相关教学团队和实训师,在国内与国外设立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到海外进行实习、接受派遣或在国内企业实习,为其提供实际工作经验。

三、总结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通过专业引进模式、师生互访模式、人才培养项目模式等多种形式来实现。

在培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和国际化意识的人才上,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是富有成效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地方应用型高校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持久的贡献。

企业与高校整合培养人才的探索

企业与高校整合培养人才的探索

企业与高校整合培养人才的探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改革也在逐步的进行着。

人才培养、人才竞争几乎已成为社会各界皆关注的问题。

目前,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问题已成为高校与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一方面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一些能力的缺失使其常常面临一岗难求的状态,而企业则遇到一将难求的问题,这种尴尬局面既表现出企业与高校间并为实现真正的无缝合作,同时也突出了整合二者的迫切性。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就高校与企业整合人才培养展开探索。

一、高校人才培养滞后与企业需求间的矛盾及原因(一)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大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以满足自身日后发展及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参考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对于人才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认为,大学生应至少具备以下四大基本能力。

1.专业能力及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可以说是大学生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调查显示,约有25.7%的企业在招聘中对学生具备的专业知识有较高的要求。

大部分是技术要求高的企业,如煤矿机械、造纸厂及通讯和科技公司等。

但也有些企业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比较低,典型的是IT行业,由于其具有速成和周期性的特点,使得公司的专业员工只占到20%左右。

但无论要求高还是低,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还是很有必要的。

2.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可以说是一种综合能力,因为它反映了一个员工的品德、知识及创造能力等的方方面面。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到,大部分企业之所以喜欢录用那些有工作经验的人是因为他们的适应能力较强。

很多企业反映,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后角色的转换比较慢,适应能力较差,差不多要经过半年甚至一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3.具备符合工作需要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大学生将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毕业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动手能力对其未来发展都影响深远。

调查显示,有35.2%的企业反映大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与跨国企业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何康民(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摘要:当全球金融危机到来时,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

努力探究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所肩负的重任,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途径。

突破传统人才培养定势,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值得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金融危机;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即高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用的培养结构和运行方式,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内容。

建国后我国高校普遍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伴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这一模式暴露了一系列弊端。

在这一形势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高等学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自主确立人才培养模式。

”而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其先天性的优势,受到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

2008 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做好人才储备,对有效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高校新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现状自中国加入WTO 后,国外知名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以期占据一席之地。

他们不仅看中中国丰富的物产资源,更觊觎国内雄厚的人才资源。

与此同时,外资加速涌入中国,在中国市场尝到甜头的跨国企业,意识到人才在现代商业竞争中的重要性,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充满创造力的大学校园,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和协作。

外资公司通过在中国高校设立巨额奖学金、设立校企合作研究所、建立人才储备方案、资助高校实践教学项目、提供寒暑假实习岗位等方式加强与中国高校的合作。

如摩托罗拉、三星、沃尔玛等国际知名公司都与内地高校有形式各样的人才合作计划,宝洁中国更是优先招聘拥有其公司实习经历的高校毕业生。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跨国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这一全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三赢的结果。

对高校来说,有助于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提高学校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有助于压缩员工培训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和创造力,因此高校与跨国企业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学生、高校、外资企业和社会的普遍欢迎。

二、高校与跨国企业合作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依据当前跨国企业对人才需求标准和规格,高校应着眼于未来,立足学校实际,积极与跨国公司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有的放矢地开发跨国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选派优秀毕业生充实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敲响了警钟,跨国企业以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和较高的待遇一直是高校毕业生关注的热点,随着跨国企业在中国的高速发展和企业人员本土化进程的推进,需要吸收大量的中国员工,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在600 万以上,面对如此丰富的人力资源,跨国企业却发出“招人难”的感叹。

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却是跨国企业“招人难”,这些说明,高校应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提出质疑和大胆改革。

高校必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得先机,教育大学生意识到他们的就业是自己和社会之间的一个匹配的过程,对选择进入跨国企业的大学生来说,在工作中,不是时刻挑战什么,而首先是适应它,尽量成为一名“企业公民”,而不是“职场过客”。

高校应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走访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分公司或地区性总部,认识和了解跨国企业的人才标准,正确认识高校人才培养现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探索教育与企业联手的新型办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跨国公司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为:(1)专业技术知识:目前外企对华投资集中在高新科技端咨询、深层次服务等领域。

如高新科技领域知识结构更新快,不但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有快速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2)外语能力:凡是在外企工作过的人都会对英语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试用期结束会收到人力资源部发来有关转正的英文信,升职后会收到祝贺信,工作突出有老板亲笔签名的感谢信等,这些都是以英文形式展示的。

公司内部很多培训也是直接请外国专家主持的,如果英语交流能力不强就会直接影响到工作。

(3)实践经验:这是外企较为重视的一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目的是让大学生能接触社会,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品德修养:“德”是指一个人的品行、修养以及对公司价值观的遵守和执行。

企业奉行人才攫取战略的时候,看重的是人的能力。

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初期重能力轻人品的择才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能力越强起反作用时破坏性能量也越大。

这时,企业开始意识到人品的重要性。

(5)其它能力:包括沟通能力、解决问题和自我改进等方面。

三、高校与跨国企业联合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高校要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途径,实现与跨国公司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强强联合。

(一)加强校企合作近年来兴起的工业产业与教育合作培养新型人才是教育模式的一种新探索。

现在有不少跨国公司已经将目光转向培养中国学生和从业的教师身上。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近30所国家重点高校设立外资参与的奖学金。

2002 年7 月,微软中国公司宣布与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联合成立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及上海交通软件教育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除资金外,微软还支持课程、教材的开发以及师资培训和到该公司实习的机会。

高校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与跨国企业联手,使大学生掌握国际一流的先进知识结构,在视野和能力等方面都具备国际化水准的同时,也能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为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

1.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In recent years, the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traditional education ha ve been cooperating to cultivate new talents,which is an exploration in education model. In China, there are a lot of multinationals have turned to cultivating Chinese students and teachers. According to inc omplete statistics, nearly 30 national key universities in China have set up scholarships with foreign participation. July 2002, Microsoft China announced jointly with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nd other institutions to set up Software Schoo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 ity and 上海交通软件教育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In addition to funds, Microsoft also supports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a and textbooks, and offers teacher training and internship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and actively join forces with multinational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world-cl ass advanced knowledge, global standard vision and ability, and provi de them with more internships an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which mea ns a better platform for their future careers.(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是开拓进取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它既是一种品格,又是一种胆魄和才识的统一。

首先,开拓创新精神是一种怀疑精神、求实精神、自信心和好奇心,是勤奋刻苦和坚忍不拔的品格。

如果迷信传统、书本和权威,缺少自信,缺乏好奇心,懒散怕苦,不能持之以恒,便没有开拓创新精神。

开拓创新精神又是一种“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和敢于实践”的大无畏的胆略和气魄。

此外,开拓创新精神还是一种才识,即一种才能和见识,它要求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较强的从经验、事实、材料中凝炼出自己思想的能力。

-刘(二)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Innovation is the spirit of pioneering and daring to innovate,it is not only a kind of character,but also the unity of courage and intelligence.First,pioneering and innovative spirit is a spirit of skeptical and truth-seeking,a kind of confidence and curiosity,and a kind of character of diligence and perseverance.If we have blind faith in tradition,books,and authority,or if we lack confidence,curiosity and are lazy and afraid of suffering,or if we can’t persevere,we will not have a pioneering and innovative spirit.Then,it is also a kind of boldness and courage of “daring to try,daring to innovate and practice”.In addition,it is also a kind of intelligence,namely a kind of ability and insight,which requires creative thinking and strong ability of refining their thoughts from experience,facts and materials.现代社会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评价是综合性的,而不是凭借单一标准衡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