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谈新课标下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会 有 灵 敏 的 感 觉 。 这 种 感 觉 通 常 语 。这 ■ 叫 做 ‘ 感 ’” 是 我 国 关 于语 感
周 的 最早 解 释 。
语感能 力 是在 长期 体 验 、 训 薇 蓉 练 、 践 过 程 中 形 成 的 对 语 言 文 实 字 的领 会 和 感 悟 能 力 , 一 种 较 是
材料从整体上进行感 知 , 既要 入乎 其 内 , 评点 分析 , 品味语句 , 又要 出乎其外 , 合相 关 内容 , 系写 作 综 联
二、 创设情境 , 引发学生想象 。 语感是基于生活经验 , 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 的。 语感教学需要大量形象思维 的参 与。形 象思维 能力 是语言感受能力 的重要成 分 , 因而在 教学 中对联 想 和想象应予 以足够重视 。叶圣 陶先生 曾以读 王维的 “ 大漠孤 烟直 , 长河 落 E圆” l 为例 , 分析说 :给 ‘ “ 孤烟 ’
对阅读 内容和 形式 的感 受性 , 启 发 、 导 学 生 感 受 课 文 的言 语 , 文 质 兼 美 的 课 文 言 引 把 语 转化为 自己的语感素质 。 语感不 是先 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 言刺激和 内 在 知识 能力 迅 速 交 融 的产 物 。 它 的 获得 是 建 立 在 对 语 言 现象 条 件 反 射 般 熟 悉 的 基 础 之 上 的 , 有 直 觉 具
画 就 显 现 在 眼 前 了。 同 时也 就 接 触 了作 者 的 意 境 。 ”
、
联想和想象是语 感腾 飞的翅 膀 , 因此教 师必 须创设 情境 , 引发学生想象 。如温庭筠 的《 望江南》 笔者在 , 教学 时, 引导学生反 复地 朗读 , 借助 丰富 的想象 , 学 生能体会到这样 的一 种境界 : 一位女子独 自在 楼上 , 凭 栏 远 眺 , 望 所 爱 的 人 归 来 , 眼 欲 穿 , 太 阳 落 盼 望 而 山 , 念 的 人 儿 不 见 踪 影 , 脉 脉 , 悠 悠 , 对 江 水 思 水 思 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在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中如 何 培 养 》 明确提 出: “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 引导学生 多读 书 , 充分利用 机会 让学生 通过 朗读 、 默读 、 复读、 赛 爱祖 国语言 的思想感情 , 指导学生正确地 理解和运用 这个语 言 , 读、 整体读 、 部 分读 、 引读 、 分角色 朗读 、 范读 等多种形 式 , 从 读 中 丰富语言 的积 累, 培养语 感。 ” 可见 语感 能力 的重要 。语 感是 指 得到感悟 , 训练语感 。 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 感知 和迅速 领悟 的能力 , 是 对语 言文 字直 初读感悟句子 的连贯性 。通过 自由朗读 , 让 学生 做到 正确 、 觉的 、 整体 的把握 , 是构成一个人语文 素质 的核 心因素 。语 文教 连贯 , 力求不添 、 不漏 、 不错 、 不破 句。 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 语感 在语 文学 习 中具 有无 法取代 的重 要 再读感悟课文 大意 。通 过反 复 的个 人 朗读 , 让 学生 感 悟每 作用 , 新课标 明确 提 出了要积 累 、 体验 、 培养 、 发 展语 感 的要求 , 个小节讲什么 内容 , 整篇 文章 讲什 么 内容 。这遍要 求 学生做 到 为小学语文教师语感教学提供 了依据 。语 感教学对 改变 当前 忽 口到 、 心到 , 敏锐地发现文章 的主要段落 、 句子 , 把握 文章 的主要 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 写能力 , 忽视 学生 对语 言 的独 特感 悟和 体 内容 。最后读感悟文章 的中心和 。通过互 相对读 、 指名 朗读 , 要 验的教学现状 , 有着积极 的作用 。因此 , 在教 学活动 中要 注重 运 求学生读书时能合 理调 动 多感官 参 与 , 目视、 口诵 、 耳闻、 心惟 、 用语言 , 培养语感 , 让 学生真正体验到情感 。在具体 的教 学实 践 边读、 一边 快速 检索贮 存 在 记忆 中 的“ 心 理词 典 ” , 联 系上 下 中, 我经常是通过 以下一些途径来培养学生语感 。 文, 对课文进行语义 的疏通与整合 , 引导学 生敏锐地 觉察课 文的 在教师声情并茂 的范读 中。 培养语感 主要话题 , 发 现 中心 句、 中心段 , 从 而从整 体上感 悟课文 的 主要 在 阅读 教学 中, 教 师的范 读可 以起 到 “ 传 染语 感 ” 的作 用 。 内容。感悟文章的深刻 的含义 , 把握文章 的中心 。 教 师声情并茂 的范读是对 学生语感有效 的训练 。它 能激 起学生 三、 在学 生展 开想 象与联想 。 培养语感 读 的兴趣 , 让他 们在 听 中获 得语 感 的熏 陶 、 协调 , 注意 重 音 、 停 形 象思维能力是语言感受能力 的重要组成 部分 , 因而 , 启发 顿, 把握 节奏 、 语气等 , 促进对语 言 的感受 力。在教学 中 , 教 师 面 学生进行想 象与联 想是 培养语 感 的重要 手段 。在 语感 教学 中, 带笑容 、 精 神饱满 地走上讲 台 , 那 悦耳 动听 的嗓音 、 抑扬顿 挫 的 想象和联想是触 发学生 感悟 言语 的媒介 , 是 培养 学 生对 言语作 语调 、 绘声 绘色 的话 语、 逼真传 神的动作 , 能 不激起 学生求 知 的 品有较深感 知力 和较高鉴赏水平 的有 效途径 。学生丰 富的想象 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 魄的效果 ?如果 教师能按不 同文章 的风 过程 , 是学生语感不断丰富 、 情感不断 丰富 的过 程。语文 教学 中 格, 采用 不同的朗读 风格 , 或高亢或沉 缓 , 或激 越或悲伤 , 把作 者 的丰 富想象 能有效激 发生命的悟性 、 灵性 , 有效 激发对 真、 善、 美 创作时 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 出来 , 恰到好处 的音量 、 充沛浓郁 的 的热烈追求 。语感 的产 生是 以“ 感” 为主 , 它离不 开具 体生 动 的 氛 围、 笼罩心 头的情感 , 展示 和延 伸 了作 品的意韵 , 在 身临其 境 想象 。因而 , 要得 到敏锐 、 丰富、 深切 的语 感 , 应 让学 生运用 形象 的情感体验 中, 学生会更快地走进作 品的意境 之 中, 从 而与作 品 思维 , 品味语 言文字 , 启发想象 , 让学生感 悟课 文的意境 , 获得 丰 中人物一起 喜怒哀 乐 , 在意境 中体 验到真 正 的情 感 。从 而培 养 富的语感 。 学 生的语感 。 总之 , 语感培养有 着丰富的 内容 和方 法 , 朗读是培养 学生 语 二、 在学生反复朗读 中。 培 养语感 言感 悟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 的方 法 , 只有经过反 复朗读 , 在反 复 篇好作 品 , 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 透彻 。要理解 透彻 , 必须 读 中 , 对语音 、 文字 、 词语 、 句 子等 的品 味与啄 磨 , 更是 一种 不 知 揣摩 。只有多读 , 才能解决问题。因此采用了“ 多读 ” 的办 法 , 取 不 觉的语感 训练 。朗读可 以有效地 提高听 、 说、 读、 写的能 力 , 也 得 了较好 的效果 。 是语感 最初 形成的基本手段 。因此必 须从小学 阶段就要 加强对 新课程标准强 调 : 小学各 学段都 要重 视 朗读 和默读 。加 强 学生 的朗读 指导。 对 阅读方法 的指导 ,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 、 略读和浏览 。读 是学 ( 作者单位 : 四川省会理县新发镇 中心小学 6 1 5 1 0 0 ) 习语文 的一扇窗 口, 也是感 受语 言 , 训练语 感 的基本 方式 。“ 读 书百遍 , 其 义 自见” , 所 以在课堂 中留给学 生充分 的时间和空 间 ,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语 文 是 一 门 重 要 的学 习 科 目 , 在 中考 、 高 考 分 数 中 占有 较
大 的 比例 ,培 养 学 生 的 语 感 能 力 能 够 直 接 提 高 学 生 的 语 文 成 绩: 再 者 在 新 课 改 的背 景 下 , 提 高 学 生 的 语 感 能 力 有 助 于 扩 展 学 生 的语 文 学 习 思 维 , 改变传统 的学习思 维 , 有 助 于 其 提 高 其 自主 学 习 能 力 ; 对于学 校而言 , 通 过 开 展 语 文 教 学 第N o . 1 0
读 与 写 杂 志
Re ad a nd Ⅵ恤 e Pe r i odi c al
2 0 1 4年 1 O月 Oc t ob e r 2 01 4
浅 谈新课标 下如 何培养 学生 的语 感能 力
周 培 化
能 力 的具 体 策 略 : 2 . 1加 深 生 活体 验 . 在 生 活 中 培养 语 感
辞方式和表达方式 , 同时 根 据 语 文 语 境 来 理 解 语 文 内 容 , 并 把 语 文 内容 中 的语 言 和 生 活 中的 语境 相联 系 ,这 不 仅 有 助 于 提 升 学 生 的语 感 能 力 , 同 时也 有 助 于 扩 展 学 生 的 语 文 思 维 能力 。 此 外 要 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 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 在 语 文 课 文教 学 的 同时 , 让 学 生 在 脑 海 中呈 现 相 关 的 画 面 , 从 而激 发 学 生
学 生 的语 文 语 感 能 力 , 不断提升 教学质量 , 有 助 于 学 校 提 高 其
教 师 在 预 感训 练教 学 中 . 要 注 重 侧 重 于课 文 材 料 的 束 缚 . 适
当的 扩 展 其 阅 读 材 料 范 围 . 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阅读材料 。 并 加
新课标指导下把握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四要素
新课标指导下把握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四要素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培智学校在语文教学方面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把握好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的四要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了每位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的第一要素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而是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在这一点上,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多进行语言实践,比如辩论、演讲、写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文学作品中独特的语言美感,是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体验能力。
语文教学要能够在情感、审美、实际语用等方面发挥作用,领会作品所表现的情感、美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在这一点上,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灌输式的传统教学已经不再适用,语文教师要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动机。
三、促进学生的跨学科能力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水平。
四、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语文教师还要注重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师要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情感智慧。
新课标下学生语感能力培养的
新课标下学生语感能力培养的汇报人:日期:•引言•语感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学生语感能力评价•教师角色与能力提升01引言良好的语感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语言,更流畅地表达思想,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从而提升语言学习的效果。
语感能力的定义与重要性重要性定义强调实践与应用语感能力与文化和情感紧密相关,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解和表达语言时,充分考虑文化和情感因素。
结合文化与情感多元化教学资源新课标对语感能力培养的要求结构本PPT将按照“引言-语感能力的定义与重要性-新课标对语感能力培养的要求-培养策略与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的结构进行展开。
主要内容在详细介绍语感能力的定义、重要性及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将重点探讨如何结合实际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并通过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成功的语感能力培养经验。
最终,将对语感能力培养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本PPT的结构和主要内容02语感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听力训练口语练习阅读训练写作实践听说读写全面覆盖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不同角色的语言特点,增强语感的细腻度。
创设真实语境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社会热点等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提高语感的实用性。
情感体验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产生共鸣,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情感认同,提升语感的质量。
情境化教学跨学科整合引入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元化教学资源03学生语感能力评价笔试评价口试评价实战评价03020101020304语音能力词汇运用句子结构语境理解教学反馈学生自评家长参考学校决策评价结果的应用04教师角色与能力提升设定明确目标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创设环境反馈与指导教师能力提升THANK YOU。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作者:周培化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10期摘要: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教学的关键,尤其是在新课标背景下,注重学生的语感能力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要通过反复的朗读、揣摩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语感能力,并深刻体会语文课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本文阐述了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语感能力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89-01语感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体现,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感能力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语言环境中包含的词语含义,并加深对于语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课文作者暗藏的感情。
因此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至关重要。
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总结出几下几点体会。
1 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性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习科目,在中考、高考分数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能够直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再者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有助于扩展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改变传统的学习思维,有助于其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校而言,通过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语感能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有助于学校提高其品牌形象,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2 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具体策略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显得更加关键,新课标要求学校侧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扩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下面详细介绍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具体策略:2.1加深生活体验,在生活中培养语感语文是一门和生活十分接近的科目,生活是人生的大舞台,也是学生最大的教学课堂,因此在语感教学中,要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能力。
首先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爱好、语言能力来设置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的语境中提升自我的语感能力,同时要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在一起;其次要发挥名著的作用,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留存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条件来阅读名著,并刻意去加强学生的古文学习能力,这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再者要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语文学习离不开主动的思考,尤其是把生活实践和语文学习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敏感度;最后是为学生设置和生活相关的作文题目,提高学生对于生活场景和生活情感的表述能力,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词汇、语言进行深加工,提升学生的语感层次。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语感
“ 断”联想到天 门山本来是 一个整体 ,阻挡 着汹涌 的江
流, 由于长江怒 涛的冲击 , 才撞 开了 “ 门” 使它 中断而 天 ,
成为东 西两 山 ; “ 联 想到两 山夹峙 , 从 回” 汹涌 的长江 流
中说 ,注重情感体 验 , 较丰 富 的积累 , “ 有 形成 良好 的语 感 ”“ ;教学建议” 中说 ,有些诗 文要求学 生诵读 , “ 以利 于 积累 、 体验 、 培养语感 ” 。可见 , 培养 学生语感是语 文教学 的一个 重点 。那么 , 阅读教学 中如何培养 学生 的语感 在 呢?笔者认为 , 要培养学生 的语感 , 必须把握 以下几点 。
四 、 导 联 系语 境 引
用诵读 的策 略 , 通过 朗读 、 要 默读 、 读 、 赛 范读 、 齐读 、 轮
流读 、 指名读 、 角色读 、 演读等 多种 形式 的读 , 学 分 表 让
生对音 的正误 , 调的流 畅 , 的 内涵 , 达 的确 切 , 势 义 表 语 的磅礴 , 语法 的运用 , 理的连贯 , 条 意境 的优美直 到弦外 之音都能够有所体会 。 二、 指导联 想想象 课 文 中的有些词抒发 了作 者强烈 的感情 , 这些词 在 文 中表达 的意思非 常丰 富 , 让学生 沿着 文章 的思路 , 须
如 同山崩地裂 ……” 教学 中, 可激发 学生 的想象 , 让学生 通过 “ 白浪 翻滚 ” 联想 到“ 白色城墙 ” 的雄 伟 图景 ; 浪 由“ 潮越来越 近” 联想 到“ 千万匹 白色 战马齐头并进 ” 时那浩
叶圣 陶先生 说 :作 者胸有 境 , “ 入境 始与亲 。” 在教学 中创设 出浓郁 的语感情 景 , 能使学 生不 由 自主地 调动多
种感 官积极地进行相应 的课 堂活 动 , 为进行语感 训练创
谈高中语文新课标语感及其能力的培养
谈高中语文新课标语感及其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关于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已提到相当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这一点已成为教育界不争的共识。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又把“形成良好的语感”列为重要一条,并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背诵,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最后,还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话虽如此,但笔者在平常的听课中观察到我们相当部分语文教师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点很值得我们警醒,那么究竟语感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语感能力也是本文探讨的核心。
一、认识语感(一)语感的定义什么是语感,历来众说纷纭。
综观起来,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语感的内涵。
如:1.语感是对语言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迅速领悟和把握能力,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在内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
[1](语言学角度)2.语感是主体对作为客体的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言语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能力。
[2](心理学角度)3.语感思维具有自己的特殊品性,它既打上了自觉思维的悟性,又飘忽着经验思维的模糊背影,是支撑主体在谙熟的语言经验基础之上的高度灵机活跃的言语直觉思维。
[3](思维学角度)4.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审美感知力、感悟力。
[4](美学角度)5.语感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
[5](教学论角度)6.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和正确理解力。
[6](语言和心理学角度)从以上研究者对语感这一概念所作的分析,可以得出:第一,语感本质上属于直觉思维,是感性直觉和理性直觉的统一。
第二,语感包括三个要素:语感的主体——言语者,即可以是形式的,也可以是内容的,更多的既有形式又有内容的。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周翔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语感,可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是十分重要的。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了,就能深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一、理解是形成语感的基础。
语言是人们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要想把握好它,首先就得具备对之迅速解码和判断的能力,换言之,就是要能准确而快捷地理解语言。
理解语言文字除了翻查字、词典以外,还要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语境对每个字、词的意义和情味,反复推敲、揣摩品尝,使学生能通过语言文字这座桥,与作者会面,和作者共享其中的情,认识其间的理,从而感悟语言文字表达的深切内容及表达方式上的精妙之处,进而准确地把握它。
二、良好地朗读是展开想象、感悟语言的前提。
正确地读,即让学生做到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字句,这是第一步,即让学生感知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训练学生读准字音,不可忽视对轻声、变调、儿化及语气助词“啊”的音变等方面的指导与训练。
流利地读,即在“正确地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熟练、流畅,其朗读的速度近乎平常说话。
要增强语文能力,就是要在正确流利阅读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大量阅读,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自觉不自觉地增强语感,提高语言学习水平,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领悟的能力,感悟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奥妙。
其次,背诵是诵读的基础,诵读遍数增加而达到背诵,学生的理解与感悟也逐渐加深,从而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境地。
因此,诵读和背诵是感悟语文的重要方式,在背诵中,通过耳、心并用,逐步增强学生感悟语文内涵和文章气势,领会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之精妙。
新课标背景下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刍论
语文学习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交流方式,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能够提高自身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其文学素养及社会价值观。
语文学习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培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语感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尤为重要,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因此,重视学生语感能力培养,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方向。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文本内容和语言表达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提高其语感能力。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标背景下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进行论述。
一、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感能力,能激发其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在语感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和启发式教学,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动力[1]。
2.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培养语感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通过培养学生语感能力,能提高学生用语准确性,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沟通效果。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
教师通过培养学生语感能力,能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4.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通过培养学生语感能力,能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存在的问题1.学生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彰显以往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是主动参与者和实践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教师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缺乏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初中生文言文语感能力
探索篇•课改论坛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初中生文言文语感能力周伟敏(泗洪育才实验学校,江苏宿迁)初中语文的教学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吸收、体悟、应用各种语言文字材料,简单而言,就是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
而文言文语感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古代诗词歌赋的基础,由于文言文字义简单、表意复杂,学生往往难以抓住其所传达的真情实感,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来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的深层次赏析,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能力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应用水平。
一、加强音韵知识的学习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一般有音形字和意形字,加强学生对音韵知识的学习程度,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文字的学习,掌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多义字等,有利于学生对文言文中重难点字词的理解。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句:奉璧西入秦。
如今“奉”的读音为“feng”,但是在“奉璧入西秦”中,“奉”的意思是“捧着”,所以很多学者认为这里“奉”的读音应该是“peng”。
其实“奉”与“捧”是有一定的音韵相通性的,“奉”有“承接”之意,由于古代没有“f-”的读音,“f-”和“p-”在古代实为同一声符,所以在古字“奉”的左偏旁加一个“扌”作表义符,就构成了现如今的“捧”字,而通过演变,为了区分这两个字,到现代就有了“捧”为“p-”的读音。
了解一些常见古字的音韵形成,有助于学生提升对文言文中古文字词的语感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二、根据字形追源释义中国的文字有很大一部分是象形字,教师通过字形教会学生探源释义,对学生理解基本字义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旦”“休”等,只要教师对造字法稍加点拨,学生就能很快明白其意,所以引导学生根据字形追源释义,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能力。
比如《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虽有嘉肴”,“嘉肴”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很少出现,初中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有困难,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字形释义,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嘉”实际上是由“鼓”和“加”演变而来,因为击鼓击得好,大声欢呼,本意为宴席上尽情享乐,延伸为“美好”之意;而“肴”上面看起来是一把刀,下面的表意为“肉”,也就是切碎的肉,在古代肉食难得,解其意为“美味”。
浅谈新课标下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 许专署
随着 九年 义务 教育 的普 及和 新课 标 的颁行 ,给 语 文教 境 ,词语 就成 了没 有 血 肉的躯 壳 。比如 “ 仔细 ”一 词 ,仅 学提 出 了更高 要求 。语 文教 育应 该而 且 能够 为造就 现代 社 仅死 记住 它 的几种 含 义是 没用 的 。只有 放在 “ 我和 妻子 都 会 所 需的 一代 新人 发挥 重要 的作 用 。那 么,作 为基 础 学科 是慢慢 地 ,稳 稳地 ,走得 很仔 细 。” “ 这篇文 章从 头到 尾 的语 文 ,在新 课标 下怎样 才 能培 养 出学 生 良好 的 素质 呢 ?
贯彻 新 课 标 和 传 统 教 学 并 不矛 盾 ,教 育 家 叶 圣 陶 先 生认 方 面 要 做 到 “ 语 音 清 晰 、意 思 明 白、条 理 清 楚 、态 度 自
厌 学 的原 因分析 ,其 中有 教师 方面 的 因素 ,如讲 授 语言 枯 度 。另 外 ,针对 学 生 的特 点多搞 些 口语交 际活动 ,在 活动 燥无 味 ,讲 授方 法干 篇一律 ,只注 重 自己讲 ,而 忽 视学 生 中加 强 语 言 实 际 运 用 的练 习 ,这 样 可 不 断丰 富 思 维 的 内 听 ,长 此 以往 ,不但使 本来 就视 语 文学 习 为 “ 苦 ”的学 生 容 ,促 进思 维 能力 的提 高 。学生 思维 能力提 高 了, 智力得
二、培养 语感
下 素质 教育 的重 要任 务 之一 。
四、培养 良好 的语文 习惯
良好 的语 文 习 惯 ,能 使 学 生在 学 习和 生 活 中 终生 受
掘有 利 因素 , 重视 培 养 、激 发 学 生对 语 文 科 的 学 习 兴趣 , 用 。学 生应 养成 哪些 好 习惯 呢 ?这 在新 课标 中有 具体 的规
浅谈对学生的语感培养
浅谈对学生的语感培养摘要:朗读是以正确把握语言为基础的,也是以有良好的语感为条件的。
作者写文章都是笔带感情的,朗读作品,就是要把握作者赋予的感情。
从朗读语调韵律和生动形象的词汇中,领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差异,以感受语言形式的独特性,语言表达感情的丰富性。
关键词:语感朗读分角色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人们对此早有研究和阐述。
最早提出“语感”这一问题的是夏老先生。
对这个问题论述最多的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那什么是语感呢?就是人们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感受,是感性中粘附理性的悟性;或者说是,由语言文字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语感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感觉,这种感觉不仅是一种纯感性的感觉,其间还渗透着理性的光芒的照耀。
语感培养就是教育通过学生的阅读,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玩味,让作者的生活、认识、感受和体验进入其视野中和思维领域。
语感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时期的知识积累和一系列的思维训练。
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厚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语感是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对学好语文是非常重要和有益的。
学生一旦形成一定的语感,必将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力,提高阅读速度、写作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在多种阅读方法中,特别要注重朗读的训练指导,这是形成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
语文教学中,“读”是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项教学任务中基础的一环,阅读方法有很多种,如朗读、品读、默读、速读、精读、略读、分角色读等,这里朗读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
在教《羚羊木雕》时,让学生分了六个角色,分别是爸爸妈妈奶奶“我”万芳和万芳妈妈,我要求学生体会人物情感,妈妈的严厉,我的无奈,奶奶想帮我但又知道妈妈的脾气而欲言又止,爸爸表面的沉静却又在推波助澜中理解语言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
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摘要: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听说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的、迅速的领悟和驾驭能力,并能品味出其中的情趣。
本文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由此可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务之急是把语感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一、对“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一新理念的理解1.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
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以形表义、形神兼备。
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重意会不重规则,没有分词连写,少有性、数、格的区别,语言凝练但意蕴丰厚,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尤其要重视整体感悟。
2.学生学习母语主要靠语感。
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口语语感做基础,有熟悉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条件,身处母语环境、心受母语儒染,大量的、成套的母语图式早已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
因此,学习母语不必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人手,而应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3.从语感类别的角度看,语感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培养形象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情味感的教学策略、培养意蕴感的教学策略等。
培养形象感,要注意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倡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象,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语文水平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语文水平在当今社会中,语文水平的提升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而要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感显得尤为关键。
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感觉和认知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灵魂。
在本文中,我将从培养学生的语感的重要性、培养语感的方法以及实施培养语感的策略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培养学生的语感对于提升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语感是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的基础。
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从而更加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通过培养语感,学生不仅能在语法和词汇的应用上更加熟练,还能在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对于提高其语文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培养学生的语感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
首先,学生应注重大量的阅读。
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语言样式和表达方式,使其对语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模拟的方式提升语感。
学生可以模仿优秀的文章或优秀的口语表达,通过模拟来掌握语言的节奏和表达方式。
此外,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如朗诵、演讲等,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通过实际运用语言,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和表达力,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感水平。
最后,实施培养语感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精心设计的语文教学内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的文本,帮助学生提升对语言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有趣的语言活动,如讲故事、写诗歌等,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语言的魅力。
其次,学校和家庭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学校可以举办各种语言艺术节、朗诵比赛等活动,提供更多实践语言运用的机会。
家庭则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语言的正确和美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语感对于提升其语文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培养语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语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郴州市宜章县梅田镇中心小学李丹艳语感,在词典中的注释为,言语交际中指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
在《新课程标准》中,语感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我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语感能力不能达到年级学科教学的要求,既影响语文教学的层次审美愉悦,达不到与作者心心相通的共鸣境界,同时又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文的工具性)。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受到影响。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过一些努力,也收到过一些效果。
一、注重朗读,在朗读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一篇情文并茂的课文,单靠老师精彩绝伦的讲出来,学生没有深切的感受,不一定能够透彻理解课文的精髓,要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中理解、感悟,才能更深的与作者达到同一体验的程度。
朗读有几个层次:1、初读,在初读中大略感知文章内容。
2、熟读,在熟读中解决初读中的疑问。
3、品读,精读中把握重点词、句的理解,从而达到理解文章深层的含义。
朗读的形式也有多种多样:自由读、个别读、齐读、感情朗读等。
理解了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朗读让读者与作者心与心交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境界。
如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词二首《卜算子。
咏梅》,把南宋词人陆游与当代领袖毛泽东对“梅花”这同一题材的描写,进行比较,学生在朗读中就会抓住“苦与笑,争春与报春,愁与俏”这些词进行比较,从而感悟出两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胸怀,写出不同境界的词来,进一步感悟出毛泽东领袖的风范与南宋词人陆游的悲苦哀怨又孤芳自赏。
二、注重分析,在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要注重在朗读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外,还要注重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通过分析理解重点词、句,达到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目的,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如湘教版六年级上册,丰子恺《黄山松》中这样写黄山松:“长得那么苍翠,那么窈窕,那么坚劲,真不可思议啊!”“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摇曳着,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呼吸雨露和阳光……”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苍翠、窈窕、坚劲、而郁郁苍苍、娉娉婷婷、呼吸”这些词语和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让学生感悟黄山松的生命力顽强,一心向阳光的特点,由物及人,进而感悟抓住如黄山松坚韧不屈、顽强的心境及对黄山松的审美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摘要】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本文从加强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个方面的训练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语感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想,加强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个方面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语感实践训练
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听、读、抄、背、讲和写,对学生的感官反复进行言语刺激,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逐渐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
加强语感实践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诵读吟咏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它具有直觉性的特征。
这种直觉感受最有效的途径是大量反复的诵读吟咏。
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全是景观景物的排列,教师不必急于分析,先让学生投入地诵读几遍,就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诗歌中所渲染出的秋天萧瑟、悲凉的意境。
因为读本身就是一种琢磨和体验过程,通过吟咏诵读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语言上的形象感受、感情色彩感受,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具体方法有:
(1)示范美读:重在以情感人,读出情趣。
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
像《春》、《敬畏生命》、《济南的冬天》等课文,教学时,我们完全可以或由老师范读,或播放配乐诗朗诵,来引导学生进入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境界。
(2)理解朗读:重在体会。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对象的内容。
如:温庭筠的《望江南》,笔者在教读时,引导学生反复的朗读,借助想象,学生能体会到这样的一种境界:一位女子独自在楼上,凭栏远眺,盼望所爱的人归来,望眼欲穿,太阳落山,思念的人儿不见踪影,面对江水斜阳,更是愁肠寸断。
学生积极投入朗读了,也体会到了女子对亲人思念的款款深情。
2.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叶老认为:“凡是技能,惟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
”要强化口语交际和读写的实践,督促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心得,重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进一步实践与积累,逐步培养语感能力。
二、加强语感分析训练
语感分析就是让学生在语感实践中,就语言材料的内容、形式和感受过程本身,以理性的方式作出分析判断,分析语言的语境意义(或隐含意义),分析语言的使用。
加强语感分析能力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揣摩、品味语言
语感的会意性特征决定了要获得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品味,从而具备认知上的会意能力。
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具体做法有:
(1)依据语境,解读语意。
如:《紫藤萝瀑布》中的“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里先将香气与浅紫色联系起来,赋予香气以色彩,再将那香气氤氲、紫气弥漫的景象喻作梦幻,最后用“笼罩”将“梦幻”与“我”联结起来构成一种意境。
这种意境也只有细细品味揣摩,才能对“梦幻”的使用之妙了然于心。
(2)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意蕴。
要获得真切的语感,就要切身体察,把眼前耳边的语言文字同自己生活中已有的情感联系起来。
如:朱自清的《背景》中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过程的那段,在教学时,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才能让学生更真切地理解文中所传达出来的父对子深沉的爱,子对父浓烈的情。
(3)驱遣想象,意会言语。
叶圣陶先生曾以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他分析说,“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
给‘落日’加上个‘圆’字,是说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世界啊!”“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
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联想和想象是语感腾飞的翅膀,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象。
2. 整体感知
语感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语感养成需要对语感材料从整体上进行感知,它要求认知者有更高的立足点和广阔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深刻体会作家情感和语言风格,从而获得强烈的语感。
(1)总体把握语言。
如: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
悠悠的羌笛声使边关将士胸中涌起强烈的思乡之情,难以入睡,再加上朝廷的对外政策,使他们不禁发出壮志难酬的感慨。
把这些内容联系起来结合写作背景来看,学生就会理解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也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报国的情怀。
这就从整体上感知了语言,真正理解了作品,培养了较强的语感
能力。
(2)了解作品中事件的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如:《孔乙己》这篇小说简直是用“笑”贯穿着的,这样写用义何在呢?我们从这一点想开去,就回明白:这无非是要我们从“笑声”中去把握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就是罪恶的封建社会以及吃人的并使人毫不觉悟的封建科举制度。
总之,语感绝不是不可知的东西,它完全可以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训练为人们所掌握。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它对于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1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3
[3] 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