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生物化学)
![基因治疗(生物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1a6f17ede009581b6bd9eb35.png)
基因载体的构建 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高效、可控、 稳定地表达 受体细胞选择 易分离获取,体外增殖存活,大量扩增。
如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
23
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方法
1.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 2.非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
24
1.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 病毒载体介导基因转移效率较高 据统计,有72%的临床实验计划和71%的病 例使用了病毒载体,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反转
6
基因增补(gene augmentation)
定义: 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靶细胞表达其本身 不表达的基因。
类型: 有缺陷基因细胞中导入正常基因,而细胞内 的缺陷基因并未除去,通过导入正常基因的 表达产物,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 向靶细胞中导入靶细胞本来不表达的基因, 利用其表达产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整合
反 转 录 病 毒 载体
腺病毒载体
致病性
可能致病
感染细胞
分裂细胞
克隆容量
<7kb
随机整合,效率 高
不整合,可能丢 失
不致病
分裂细胞、非 分裂细胞
<7.5kb <5kb
腺相关病毒载 体
定点整合(19号染
色体特定区域)
不致病
分裂细胞、非 分裂细胞
28
2.非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
(1)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 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基本原理: 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单体与DNA混合后,可形成包埋 外源DNA的脂质体,然后与细胞一起孵育,即可通过细 胞内吞作用将外源DNA(即目的基因)转移至细胞内, 并进行表达。
素;
– 肌内注射凝血因子Ⅸ基因,可产生血友病所需的凝血因子Ⅸ 。
基因治疗基本知识
![基因治疗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f74366eff00bed5b8f31d26.png)
抑癌基因疗法
抑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内正常存在的,能抑 制细胞转化和肿瘤发生的一类基因群。 Rb基因,p53基因,MTS基因,nm23基因
p53基因治疗研究:
(1)野生型p53基因的替代疗法 (2)突变型p53基因的阻断疗法 (3)与p53基因有关的新型肿瘤疫苗
反义核酸
1. 反义RNA(antisense RNA):与mRNA 互补的RNA,抑制mRNA的加工与翻译。
基因治疗
基因工程研究所 宋艳斌
传统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2. 手术治疗 3. 放射治疗 4. 理疗 新的生物治疗: 基因治疗 (gene therapy)
基因治疗
一、概念 二、种类和策略 三、基本流程 四、应用与展望
一、基因治疗的概念
• Gene therapy is a medic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modification of genetic materials in living cells.
• 该基因表达产生的酶可催化无毒性的药物前体转变为 细胞毒性物质,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 同时通过“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杀死邻近 未导入该基因的分裂细胞而显著扩大杀伤效应。
• 由于携带该基因的受体细胞本身也被杀死,所以这类 基因被称为“自杀基因”。
自杀基因
•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 编 码 胸 苷 激 酶 ( TK ) 催 化 丙 氧 鸟 苷 (ganciclovir, GCV)成为磷酸化的核苷酸类似 物,阻断DNA的合成而使细胞死亡。
2.体细胞基因治疗: 研究重点
体细胞治疗的概念
• 指应用人的自体、同种异体或异种(非人体) 的体细胞;
基因治疗的原理及应用
![基因治疗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d13658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f.png)
基因治疗的原理及应用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修复或替代患者体内缺陷或异常基因的一种创新治疗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正常的基因序列引入患者的细胞中,以修复或取代有缺陷的基因,从而恢复正常的生物功能。
基因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遗传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基因治疗的原理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基因传递、基因表达和疗效评估。
基因传递是将正常的基因送入患者的细胞中的过程。
这通常通过载体来实现,例如病毒载体或非病毒载体。
病毒载体具有高效传递基因的能力,常用的病毒载体包括腺病毒、逆转录病毒和腺相关病毒。
非病毒载体则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来将基因引入细胞内。
基因表达是指患者的细胞对引入的正常基因进行转录和翻译,从而产生所需的蛋白质。
在此过程中,传递的基因在细胞内被识别并转录成相应的mRNA。
然后,mRNA将被翻译成特定的蛋白质,以实现患者体内的缺陷修复或功能恢复。
疗效评估是基因治疗的关键步骤之一,它用于确定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对患者的检测和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基因治疗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了解是否有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常用的疗效评估方法包括临床症状观察、血液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
基因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其中,最典型的应用领域之一是遗传性疾病的治疗。
遗传性疾病是由存在缺陷基因导致的,无法通过常规疗法治愈。
基因治疗通过提供正常的基因,可以修复或替代患者体内的缺陷基因,从而纠正疾病的根源。
例如,遗传性免疫缺陷病、囊性纤维化等疾病都已经通过基因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癌症治疗。
基因治疗可通过引入抗癌基因或靶向治疗基因,来增强患者体内的抗癌能力或减少肿瘤的生长。
例如,通过植入编码抑癌蛋白的基因来增加免疫细胞攻击癌细胞的能力,或通过植入靶向治疗基因来阻断癌细胞的增殖等。
此外,基因治疗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很大应用潜力。
例如,可以通过基因治疗来促进心肌再生,修复心肌缺损,改善心脏功能。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7154b84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4.png)
与安全性相联系的就是生殖细胞基因治疗。虽然在人类尚未实施,但在动物实验已获成功,这就是转基因的 动物出现。这一事实既给人类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带来了希望,同时也使人们耽心这种遗传特征的变化世代相传, 将给人类带来的是福还是祸。
概念
狭义概念
广义概念
狭义概念
指用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置换或增补患者体内有缺陷的基因,因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广义概念
基因治疗指把某些遗传物质转移到患者体内,使其在体内表达,最终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方法。
主要分类
按靶细胞
按基因操作
给药途径
按基因操作
基因治疗一类为基因修正(gene correction)和基因置换(gene replacement),即将缺陷基因的异常序 列进行矫正,对缺陷基因精确地原位修复,不涉及基因组的其他任何改变。通过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即基因打靶(gene targetting)技术将外源正常的基因在特定的部位进行重组,从而使缺陷基 因在原位特异性修复。另一类为基因增强(gene augmentation)和基因失活(gene inactivation),是不去除 异常基因,而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其表达正常产物,从而补偿缺陷基因等的功能;或特异封闭某些基因的翻译或 转录,以达到抑制某些异常基因表达。
①ex vivo途径:这是指将含外源基因的载体在体外导入人体自身或异体细胞(或异种细胞),经体外细胞 扩增后,输回人体。ex vivo基因转移途径比较经典、安全,而且效果较易控制,但是步骤多、技术复杂、难度大, 不容易推广;
②in vivo途径:这是将外源基因装配于特定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直接导入体内。这种载体可以是病毒型或 非病毒性,甚至是裸DNA。in vivo基因转移途径操作简便,容易推广,但尚未成熟,存在疗效持续时间短,免疫 排斥及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
基因治疗-药理学-47
![基因治疗-药理学-47](https://img.taocdn.com/s3/m/bdc5752eaaea998fcc220e20.png)
⑧载体对分裂和未分裂细胞的感染
第三节 基因治疗应用
基因治疗起始阶段选择病种应具备的条件:
①病因已明确,且致病基因已克隆; ②致病基因cDNA长度较短,基因表达调控元件应在病毒的 包装范围内; ③基因的表达调控比较简单,少量的基因表达产物就能够纠 正疾病症状,过量的基因表达也不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④基因能够在多种细胞中表达; ⑤对于 in vivo途径,基因产物最好能分泌出细胞外,并通 过血液到达全身; ⑥缺陷基因的存在以及所表达的错误蛋白质对正常基因表达 没有影响。
练习题
1.什么是基因治疗? 2.什么是基因工程药物? 3.简述基因治疗的类型。 4.简述肿瘤免疫性基因治疗策略。
1.什么是基因治疗?
是指改变细胞遗传物质为基础的医学治疗。
通过一定基因转移载体将正常或有治疗价值的目 的基因或核酸分子导入靶细胞,从而达到防治疾 病的效果。
2.什么是基因工程药物?
是指有治疗价值的目的基因导入细菌、 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或转基因动植物等宿 主细胞进行表达并经分离和纯化获得蛋白 质产物(包括活性蛋白质和多肽药物、重 组疫苗及单克隆抗体)。
③制备肿瘤DNA瘤苗,即将编码特异抗原的基因直接注入 人体,通过其在机体内的表达可以激发机体对编码抗原的 免疫反应。如应用癌胚抗原(CEA)制备的肿瘤DNA瘤苗 在实验中显示出一定的效果。 ④树突状细胞(dendrite cell,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 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广泛分布于除脑以外的全身各脏器。 能摄取、加工抗原,表达高水平MHC分子、共刺激分子、 黏附分子,并分泌高水平 Th1型细胞因子IL-12,具有很强 的抗原提呈能力,可有效激发 T 淋巴细胞应答。用肿瘤抗 原编码基因修饰 DC、肿瘤 mRNA刺激 DC、细胞因子修饰 DC等方法增强 DC的抗原提呈能力是近来肿瘤免疫基因治 疗研究的热点。
基因治疗与免疫治疗
![基因治疗与免疫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88e06ce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1.png)
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
总结词
免疫治疗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 方法,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 量。
详细描述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常见的肺癌类型。免 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 击肿瘤,例如使用PD-1抑制剂等免疫检查 点抑制剂,可以恢复T细胞的活性并增强其 对肿瘤的攻击能力。此外,过继细胞疗法 等其他免疫治疗方法也在非小细胞肺癌的 治疗中得到应用。
常用技术
CAR-T细胞疗法、TCR-T疗法、TIL疗法等是常用的免疫细胞治疗方法。
疗效与适用范围
免疫细胞治疗在部分肿瘤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如CAR-T细胞疗法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TIL疗法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06
免疫治疗应用领域及案例
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
总结词
02
基因治疗技术
基因载体选择
非病毒载体
包括质粒、纳米颗粒、脂质体等,具有安全、低免疫原性等优点,但稳定性 较差,需要进一步改进。
病毒载体
包括腺病毒、腺相关病毒、逆转录病毒等,具有高转导效率、可携带大片段 基因等优点,但存在免疫原性、潜在致癌性等问题,需要优化。
基因导入技术
物理方法
包括电穿孔法、微注射法等, 能够提高细胞摄取基因的效率
肺癌
针对肺癌细胞的基因治疗可抑 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生存质
量。
白血病
通过纠正白血病细胞的基因突 变,恢复细胞正常功能。
心血管疾病治疗
心肌梗死
基因治疗可促进心肌细胞再生,改善心肌功能。
心力衰竭
通过调节心肌细胞的基因表达,改善心肌收缩和 舒张功能。
高血压
基因治疗可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降低血压 。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6006b68011ca300a6c39037.png)
二,基因治疗的程序
(一)目的基因的准备 受体细胞(靶细胞) (二)受体细胞(靶细胞)的选择和培养 (三)载体的选择 (四)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的基因转移方法
(一)目的基因的准备 目的基因特点: 目的基因特点: 其表达产物已证明有活性,功能确切, 其表达产物已证明有活性,功能确切,在 启动子下游可表达,有标记基因可供筛选. 启动子下游可表达,有标记基因可供筛选.
基因治疗简介
内容
一,基因治疗的概念 二,基因治疗的程序 三,基因治疗的问题与前景
一,基因治疗的概念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将有功能 ) 的基因转移到病人的细胞中以纠正或置换 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 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机制在于功 能基因导入靶细胞后与宿主细胞内的基因 发生整合, 发生整合,成为宿主细胞遗传物质的一部 分,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起到对疾病的治 疗作用. 疗作用.
Τηανκ Ψου!
�
(四)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的基因转移方法 1,基因转移的物理法 , (1) 显微注射法 显微注射法: ① 显微注射法:直接在显微镜下向胞内注入 基因; 基因; 穿刺法:先在胞膜, ② 穿刺法:先在胞膜,胞核上穿孔后导入基 因 (2) 电脉冲介导法:在高压电脉冲下,使胞膜 电脉冲介导法:在高压电脉冲下, 瞬间形成孔洞,基因在强电场下导入,电 瞬间形成孔洞,基因在强电场下导入, 场强度和持续时间随种类而异. 场强度和持续时间随种类而异.
(三)载体的选择 1,质粒载体(穿梭载体): ,质粒载体(穿梭载体): 既具有动物( 细胞表达元件, 既具有动物(人)细胞表达元件,又具有细 菌质粒相关元件. 菌质粒相关元件. 2,病毒载体: ,病毒载体: (1) 重组病毒载体:基因重组病毒可直接感染 重组病毒载体: 细胞,导入基因. 细胞,导入基因. (2) 重组质粒型病毒载体:在细菌中扩增质粒 重组质粒型病毒载体: 体外包装形成假病毒,感染靶细胞, ,体外包装形成假病毒,感染靶细胞,将 基因导入. 基因导入.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db9c31ce87101f69f31951d.png)
基因矫正、基因置换、基因失活、基因修饰
从临床治疗角度,目前肿瘤基因基因治疗的策略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 增强机体免疫系统,间接杀伤或抑制肿瘤胞; 改善肿瘤常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
肿瘤基因治疗常用方法
基因干预技术 反义RNA技术:①封闭异常表达的癌基因; ② 作用癌基因的易位和重排部位;⑶抑制肿瘤细胞 的耐药性,提高化疗效果。 RNA干扰技术:用于阻断、抑制癌基因异常表 达的恶性肿瘤治疗。 反义基因技术:设计原癌基因启动子的竞争剂, 从而抑制原癌基因转录。
遗传病的基因治疗研究
人类遗传病4000多种,发病率为40-50%, 必须符合以下要求的遗传病才可考虑开展 基因治疗研究:(30余种) 在DNA水平上明确其发病原因及机制; 单基因遗传病,而且属隐形遗传; 该基因的表达不需要精确调控; 该基因能在一种便于临床操作的组织细胞 中表达并发挥其生理作用; 该遗传病不经治疗将有严重后果。
基因转移的生物学与非生物学方法
生物学方法:以病毒载体作为转移系统
逆转录病毒基因组经过改造后作为载体 ( retrovirus vector) 腺病毒(adenovirus,AV)基因组可作为载体携带治疗基因
腺病毒相关病毒(adenovirus associated virus, AAV)载体适合治疗基因的稳定长效表达。
几种已经或可望在临床进行基因治疗的 人类单基因遗传病
腺苷脱氨酶(ADA)和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 缺乏症; 血友病:针对凝血因子Ⅸ基因; 中国科学家1991年12月成功进行了血友病B的基因 治疗。 将携带凝血因子Ⅸ基因的巨细胞病毒载体导入患者 自身皮肤的成纤维细胞—— 经体外培养---再植入患者皮下----患者血浆中凝血因子Ⅸ浓度 上升,凝血活性改善。
基因治疗基础
![基因治疗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155890919ec3d5bbfd0a74b1.png)
定向干细胞 (造血祖细胞, HPC)
红系祖细胞 巨核系祖细胞 单核系祖细胞
成熟的终末细胞
ABioCell
(1). 造血干/祖细胞(HS/PC)
优点:
1)具有可移植性和自我更新能力,在体内永不耗竭, 只需单次治疗;
2)具有多能性,可分化为粒、红、淋巴和血小板等 各种血细胞,且在分化过程中保持基因组的相对稳定, 使目的基因随细胞的分化成熟而相对扩增,病人可终身 受益;
ABioCell
2.成体细胞及组织
成纤维细胞 肌细胞 淋巴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皮肤组织 眼组织和神经组织
ABioCell
2.1 成纤维细胞
优点:易获得和在体外培养;方便进行遗传修饰;容易 移植回体内,必要时还可将已植入的细胞重新移走,使 其介导的基因治疗终止。已有多种细胞因子基因治疗在 小鼠上试验成效,使小鼠对肿瘤的免疫功能明显增强。
(2).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 主要获自实体瘤组织或癌性胸水、腹水等,具有肿 瘤病灶趋向性。 在IL-2的刺激下,从肿瘤组织分离的TIL体外培养能 大量扩增,存活时间可超过100天,回输到体内后能 聚集于病灶部发挥抗肿瘤作用而对机体不构成威胁, 因而是较为理想的靶细胞。
ABioCell
2.5 皮肤组织
最容易大面积接近的组织,质粒裸DNA可直接注入, 或经颗粒轰击(基因枪)而导入。外源基因的表达产 物可产生全身性影响。
针刺介导的基因转移(puncture-mediated gene transfer)可进行较大面积的体细胞基因治疗。
潜在临床应用范围: 1. 导入DNA疫苗, 诱导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2. 转入免疫增强基因 (immune-enhancing gene) 或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https://img.taocdn.com/s3/m/cce4e0e27f1922791788e83e.png)
近年来,更多采用体内方案。重组 逆转录病毒直接注射的途径主要有: 1)采用静脉注射等途径,将重组病 毒直接注射到机体内,通过重组病毒 的感染作用实现基因转移;2)直接 将产生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包装细 胞注射到组织或肿瘤中,由包装细胞 释放再感染靶细胞;
3)直接将表达载体,可以是非 病毒性表达质粒,注射到人体内, 如将HIV-1病毒载体注射到肌肉 内,使其表达相应的env基因蛋 白,引起相应的细胞免疫。
定义 把基因转移到患者体内,使其发
挥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技 术称为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基因治疗自Anderson于1990年进行 了第一例应用腺苷脱氨酶基因(ADA), 经反转录病毒导入人体自身T淋巴细胞, 经扩增后输回患儿体内,获得了成功。 患儿5年后体内10%造血细胞ADA基因呈阳 性,除了还需应用部分剂量的ADA蛋白外, 其他体征正常。这一成功标记着基因治 疗的时代已经开始。
3.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AAV属于微小病毒家族成 员,是一类小的单链DNA病毒(基因组 约4.7kb),非常稳定。本身无致病性, 需辅助病毒(常为AV)存在时才能复 制。AAV可感染人的细胞,并能整合至 非分裂相细胞。
大部分AAV基因组可去除,从而可 使外源基因得以大量补足。AAV可以 整合进入宿主细胞基因组,但不如 RV的整合效率高。有趣的是,在感 染细胞中,野生型AAV基因组可高效 定点整合于人类第19号染色体长臂 的特定位置上,这种整合可导致染 色体基因重排,
5.调控性基因治疗 通过导入编码调控蛋白的
基因以治疗基因表达异常的疾 病。如:以野生型P53基因治疗 肺癌或急性白血病。
6.应用“自杀基因”的基因治疗 也称活化前体药物性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PPT课件
![《基因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bcf2a7783e0912a3162a5d.png)
1. 裸DNA
• 方法:直接注射或基因枪轰击 • 溶液类型对基因表达有影响:
重组DNA可贮存于5%-30%的蔗糖溶液中 也可用生理盐水或PBS
2. 脂质体/DNA复合物
形成高效包装DNA的人造膜,与细胞膜极为相似。 形成脂质双层包围水溶液的脂质微球,与细胞融合后被
重症综合性免疫缺乏症(SCID)
腺苷脱氨酶(ADA)缺乏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 致死性疾病,患者由于ADA缺乏导致脱苷腺氨酸增多, 改变了甲基化能力,致使淋巴细胞受损,从而导致 免疫缺陷
1990年,首次将ADA转基因T淋巴细胞注射到 人体骨髓组织(患有--腺苷脱氨酶(ADA) 缺乏症的4岁儿童) ,治疗SCID
细胞内吞。
人工脂质体膜具有如下特点
1. 无毒性和免疫原性 2. 可生物降解,不会在体内堆积 3. 可制成球状(0.03-50 m),包容大小不同的生物分子 4. 可带有不同的电荷 5. 具有不同的膜脂流动性、稳定性、及温度敏感性,能适
应不同的生理要求
3. 多聚物/DNA复合物
• 阳离子多聚体 • DNA带负电 • 细胞表面带负电
(一)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
• 应该具有的基本条件: I. 携带外源基因并能组装成病毒颗粒 II. 介导外源基因的转移和表达 III. 对机体没有致病能力
病毒载体的产生
➢ 充分了解载体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编码区/非编 码区、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必须基因/非必须基因 、包装容量等)
➢ 外源基因插入病毒基因组的非必须区 • 致病基因(裂解细胞、癌基因使细胞转化)删除 • 插入外源基因长度受限删除非必须基因/必须基因(
2.种系细胞的基因治疗:在生殖细胞(精子、卵子 或未分化的受精卵)中引入正常基因或修复缺陷基因 以校正遗传缺陷。引入的外源基因(整合到基因组) 能遗传给后代。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b8832111cc7931b765ce15ff.png)
2、导入基因的鉴定
• 直接对转染细胞的外源基因(目的基因) 的存在与否或对其表达产物的含量与活 性进行鉴定。 • 方法: • PCR • RT-PCR • Northern 印迹 • 免疫组化(染色) • 免疫印迹等等。
(七) 基因治疗临床试验的审批(略)
三、基因治疗的主要策略和 技术方法
(一)基因治疗的主要策略
•
• • •
目的基因 (正常基因)
靶细胞染色体 同源DNA序列 (缺陷基因)
同源重组
3、基因添加
• 又称基因增补或基因修饰: • 在不去除异常基因的前提下, 将目的基因 导入病变细胞或其他细胞(非定点整合),以 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来补偿缺陷基因的功 能或使原来的功能得到加强。 • 例如,把细胞因子(如TNF)基因导入肿瘤细 胞并使其表达即属此类。
(二)基因干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 弄清以下几个概念: 反义技术(antisense technology ) 研究和设计有效抑制靶基因表达以控制 和治疗疾病的人工反义分子的专门技术。 一般要满足以下3个条件: (1)能特异地识别靶基因的序列并与之结合; (2) 在细胞内不易被酶解,存留时间较长; (3) 能透过细胞膜到达作用部位。
(二)基因导入方式(方法)的选择
• 按导入方式的不同,外源基因导入人体内的方法可分 为3类: • 1.直接法(体内法) ( in vivo ) • 特点:直接向体内某组织(器官)转基因。 • 优点:操作简便;缺点:基因转移和表达的效率都 较低。 • 2.间接法(回输法) ( ex vivo )或称离体法 • 特点:离体培养细胞,转基因后回输至患者体内。 • 优点:成功率相对较高;缺点:操作繁琐。 • 目前此类方法常用。 • 3.原位法 ( in situ ) • 直接向患者的病变部位转基因。
基因治疗PPT课件
![基因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98c1db680203d8ce2f24d4.png)
❖ 黑色箭头所示:从患者体内分离细胞,在实验室中修饰后回输给患者(回体基因治疗) ❖ 灰色箭头所示:细胞在患者体内进行修饰(体内基因治疗)
4
基因治疗特点
❖ 普通的医疗方法对绝大多数遗传病都束手无策,即使治疗也是 治标不治本;基因治疗在基因水平上进行操作,能从源头上解 决疾病的发生。目前在没有治疗方法或疗效不佳的领域基因治 疗将大有作为
基因治疗
北京大学眼科中心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1
目录
第一部分 基因治疗概述 第二部分 基因治疗载体选择 第三部分 基因治疗的发展历程 第四部分 临床基因治疗
2 2
一、基因治疗概述
❖ 1993年FDA定义: 基于修饰活细胞遗传物质而进行的医学干预
❖ 包括以下两方面: ➢ 患者体内分离细胞,进行体外修饰,随后再注入患者体内 ➢ 基因治疗产品直接注入患者体内,使细胞发生遗传学改变
10
❖ 反转录病毒含三个转录单位,还有一个顺式作用元件,在载体中,三个转录单位 被治疗基因替代,最大克隆的容量是8kb。重组体在特定细胞中包装,该细胞可提 供必需的三个转录单位,但不含完整的反转录病毒基因组。
11
腺病毒(AV)
❖ 双链DNA病毒,线性双链DNA基因组在细胞核内作为附加体 存在而不整合
26
首例基因治疗死亡病例
❖ 18岁的 Gelsinger成为第一例基因治疗死亡病例(1999年9月 17日)。患者患有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陷,1999年在宾 西法尼亚大学接受以编码OTC基因的腺病毒基因治疗。为获得 足够的有功能的基因,通过肝动脉注射了大剂量的病毒载体。
❖ 半个世纪以来,分子生物以空前的速度迅猛发展,极大的推动了 基因工程技术和基因治疗的发展。
23
第7章基因治疗精品PPT课件
![第7章基因治疗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bee1e3a5e9856a57126043.png)
1、内源基因的变异 2、外来生物的入侵
基因致病
基因结构的异常 基因表达的异常
2
基因诊断常用技术
• 核酸分子杂交: • PCR: • 生物芯片: DNA芯片或基因芯片 • 基因测序:
3
血友病A基因诊断
• 病因:factor VIII 基因缺陷 (碱基取代、缺失或插入等), 使凝血因子VIII 无活性或不 稳定,导致凝血障碍。
10
基因治疗的两种途径
ex vivo
靶细胞
载体 目的基因
in vivo
11
基因治疗的总体策略
1、基因矫正(修正)(gene correction):未实现 2、基因置换 (gene replacement): 3、基因修饰(增补)(gene augmentation): 4 、基因激活(gene activation): 5 、基因失活(干预)(gene interference ):反
细胞生长分裂
10天 Gene表达
IL-2刺激C分裂
回输患儿体内
1~2月治疗一次, 10个月 患儿体内ADA水平达正常人的25%
22
基因治疗基本过程 例2
• 逆转录病毒载体 +FⅨcDNA
重组体
5` LTR FⅨ neo SV PSO LTR 3`
①导入仓鼠细胞(CHO )→FⅨ表达;
②导入乙型血友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 →FⅨ表达;
18
7.2 基因治疗的载体
7.2.1 逆转录病毒载体 7.2.2 腺病毒载体 7.2.4 单纯疱疹病毒
19
7.2.1 逆转录病毒载体
• 正链RNA病毒
• 5’ gag- pol-
env 3’
基因治疗的概念
![基因治疗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6efae3380508763230121246.png)
基因治疗的概念基于修饰活细胞遗传物质而进行的医学干预。
细胞可以体外修饰,随后再注入患者体内;或将基因治疗产品直接注入患者体内,使细胞内发生遗传学改变。
这种遗传操纵的目的可能会预防、治疗、治愈、诊断或缓解人类疾病。
基因治疗的类型根据目的基因治疗:治疗或预防疾病基因增强:增强人的性状和能力根据干预对象体细胞:基因转入体细胞内生殖细胞:基因转入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体细胞基因治疗、生殖细胞基因治疗、体细胞基因增强、生殖细胞基因增强治疗简要过程1. 体外法(ex vivo):患者细胞经体外遗传处理后,再移入患者体内进行治疗。
2。
体内法(in vivo):把基因通过载体(如病毒)直接转入患者病患部位,进行治疗。
3. 基因治疗使用的载体(1)病毒1.1 反转录病毒:RNA病毒,其基因可整入受体基因组1。
2 腺病毒:双链DNA病毒,形成核外DNA,不遗传,需多次施用1.3 腺相关病毒:单链DNA病毒,可近100%插入19号染色体的特殊位点.感染人和灵长类,不致病,宿主免疫原性小.携带DNA小,难以制造1。
4 病毒壳蛋白形成的假病毒:“魔法子弹”(2)非病毒载体:易于制造、低免疫,但感染和表达少2.1 裸DNA :表达效率低;电转移和基因枪转移2.2 多核苷酸:合成的小分子核酸,使体内基因的表达失活2。
3 脂质体和多聚体:用脂质体和多聚体分子包裹DNA,使DNA被细胞吞入,提高转移效率(3)复合方法:如脂质体加病毒(4 )多晶体:含有核酸(DNA、RNA)的多晶体可以增强基因的转移效率、毒性小用腺病毒进行基因治疗Fragile-X 的基因治疗癌症的基因治疗基因在癌细胞中表达,引起癌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杀死癌细胞,治愈癌症的目的。
今又生Ad—p53腺病毒注射液小分子核酸的抑制基因表达和治疗的机制从DNA到蛋白质,小分子核酸进入细胞后剪切mRNA使基因不能翻译基因治疗的策略与关键步骤基因治疗是用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去置换或增补患者体内有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基因治疗.ppt
![基因治疗.ppt](https://img.taocdn.com/s3/m/03d8c38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1.png)
第一节 基因治疗的概念及其策略
四、基因治疗的途径
1. ex vivo法,是将受体细胞在体外培养,转入外源基因, 经过适当的选择系统,把重组的受体细胞回输到患者体 内,让外源基因表达以改善患者症状。
2.in vivo法,直接将外源DAN注射到机体内,使其在体 内表达发挥治疗作用。in vivo法比ex vivo法更简单、直 接和经济,疗效也比较确切,常用的体内基因直接转移 手段有病毒介导,脂质体介导和基因直接注射等。
第一节 基因治疗的概念及其策略
二、基因治疗的前提条件
1、发病机制在DNA水平上已经清楚 ; 2、要转移的基因已经克隆分离,其表达产物有详尽 的了解 ; 3、该基因正常表达的组织可在体外进行遗传操作。
第一节 基因治疗的概念及其策略
三、基因治疗的总体策略
(1)基因置换(gene replacement) 用正常基因在原位替换致病基因,使细胞DNA完全恢复正常状态;
第一节 基因治疗的概念及其策略
六、 基因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1990年9月,美国批准世界上首个基因治疗方案,腺 苷酸脱氢酶(ADA)基因对两位因ADA基因缺陷而导 致严重免疫缺损的女孩进行治疗,获得了令人满意的 结果。迄今报道已有数千例经基因治疗的患者,病种 主要是恶性肿瘤,艾滋病、肺囊性纤维化等。
第二节 基因治疗的载体
肿瘤的基因治疗
肿瘤的发生是由于某些元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 的失活及凋亡相关基因的改变从而 导致细胞增殖分 化和凋亡失调。针对肿瘤发生的遗传学背景,将外 源性目的基因引入肿瘤细胞或其他体细胞内以纠正 过度活化的基因或补偿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 肿瘤的目的,即为肿瘤的基因治疗。
肿瘤的基因治疗
针对抑癌基因的基因治疗 针对癌基因的治疗 肿瘤免疫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名词解释
![基因治疗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134d7e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b.png)
基因治疗名词解释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修复、替代或调控患者体内的异常基因来治疗遗传性疾病的方法。
它是一种新兴的生物医学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下面将对一些与基因治疗相关的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基因:基因是生物体内能够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单位,由DNA或RNA组成,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基因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功能和特性。
2.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修复或调控患者体内异常基因的方法来治疗遗传性疾病。
它可以通过向患者体内导入健康基因、修复异常基因或调控基因表达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基因修复:基因修复是一种通过修复患者体内异常基因序列的方法,使其恢复正常功能。
这可以通过使用DNA修复酶或基因修复向导RNA介导的修复等技术实现。
4. 基因替代:基因替代是一种通过向患者体内导入健康基因来取代异常基因的方法。
这可以通过使用载体(如病毒载体)将健康基因导入到患者体内,使其表达出正常的功能。
5. 基因调控:基因调控是一种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通过引入特定的调控基因或RNA干扰技术,可以增强或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6. 基因传递系统:基因传递系统是一种将治疗性基因导入患者体内的载体系统。
它可以是病毒载体、非病毒载体或其他纳米粒子等。
这些载体可以保护基因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并帮助基因在患者体内有效地传递和表达。
7.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一种通过精确修改基因序列来改变基因的功能的技术。
目前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系统、TALEN和ZFN等。
这些技术可以精确地删除、插入或替换目标基因序列,从而实现对基因功能的精确调控。
8. 向量:向量是一种可以携带外源基因并将其导入患者体内的工具。
病毒载体是目前最常用的向量,它可以通过改造病毒基因组并将治疗性基因插入其中,然后将其注射到患者体内,实现基因导入和表达。
9. 转基因:转基因是指通过人为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内,并使其在生物体内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反义核酸药物 • 反义技术(antisense technology)是采用反 义核酸分子抑制、封闭或破坏靶基因的技术。 根据碱基互补原理结合并调节靶基因活性的核 酸分子称为反义核酸,其种类有反义脱氧核糖 寡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ODN)、反义 RNA、核酶和三链形成寡核苷酸(triplexforming oligonucleotides,TFO)等。反义核 酸在抑制一些有害基因的表达和失控基因的过 度表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用于肿瘤、病毒 感染性疾病、高血压等的治疗。
• (二) 基因调控治疗 • 1.药物调控 用药物使被抑制的基因重新表 达或抑制某些过度表达基因的表达。 • 2.反义核酸技术 利用反义核酸 (antisense nucleic acid) 在复制、转录、 转录后加工及翻译水平上抑制目的基因的表 达。 • 3.核酶技术 利用核酶(ribozyme)的催化 活性将mRNA特异地剪切,从而不能承担翻译 模板作用。
• 生长激素 • 生长激素( growth factor,GH)是垂体前叶合 成与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其分泌受下丘脑 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及生长抑素的调节。。 • 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factor,rhGH)主要用于内源性生长激素缺乏 的儿童以及治疗烧伤、创伤、肌肉萎缩症等疾 病。
• 一、 基因治疗的类型 • (一) 基因矫正治疗 • 1.基因修正(gene correction) :此种方 法较困难,尚无体内成功的报道。 • 2.基因置换(gene replacement): 这是 最理想的基因治疗方法。但目前同源重组频 率太低而无法用于临床。 • 3.基因增补(gene augmentation) : 基 因增补较易实现,是目前基因治疗最常用的 方法。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指将 人的正常有功能的基因或有治疗作 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 细胞以纠正、替代缺陷基因或从基 因水平调控细胞中缺陷基因的表达,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生物医学 新技术。
•
自1990年首次成功地进行了腺苷脱氨 酶( adenosine deaminase,ADA)缺陷患 儿的人体基因治疗以来,已有多达300余 宗的治疗方案获批准,涉及3000多个病 人及受试者。 • 基因治疗主要用于那些对人类健康威 胁严重的疾病,这些疾病包括:遗传病 (如血友病、囊性纤维病、家庭性高胆 固醇血症等)、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 感染性疾病(如AIDS、类风湿等)。
•
第一个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福米韦新 (formivirsen)已经美国FDA批准上市,主 要用于治疗对其他治疗方案不能耐受或有禁 忌症以及使用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治疗方 案没有明显效果的艾滋病患者的巨细胞病毒 性视网膜炎。
• • • •
【思考题】 1.什麽是基因治疗,常用方法有哪些? 2.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有哪些? 3.什麽是反义核酸? 有哪些种类?
• (2) 直接体内(in vivo)途径: 此种途径操作 简便,容易推广,但存在疗效持续时间短,免 疫排斥及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直接体内途径 目前虽然尚未成熟,但它是基因转移的方向。 • 五、基因治疗应用 • (一)遗传病基因治疗 • 目前至少有12种遗传性疾病的临床基因治疗 方案被批准,这包括:囊性纤维变性、ADA缺 陷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 症、乙型血友病等。基因治疗最先应用于遗传 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其基因变异比较单一。
• 1. 生物学方法 利用逆转录病毒、腺病毒、 腺病毒相关病毒等作为载体,介导目的基因 进入生物细胞内,是最常用的基因转移方法。 腺病毒是目前基因治疗最为常用的病毒载体 之一,而逆转录病毒载体是应用最广泛、转 基因效率最高的基因转移方法。 • 2.物理方法 通过裸DNA直接注射、微粒轰 击、电穿孔、显微注射等方法,使目的基因 进入生物细胞内。肌肉注射是目前应用最广 泛且十分有效的接种途径。
白细胞介素类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是由白细胞或 其他体细胞产生并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一 类细胞因子。目前人白细胞介素家族已拥有近 30个成员,分别命名为人IL-1到IL-28,其中IL -2和IL-11被成功开发为基因工程药物生产上市 人IL-2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重组人IL-2临 床用于肿瘤、免疫缺陷病和感染性疾病等的治疗 人IL-11是有多种功能的造血细胞因子。重组人 IL-11主要用于肿瘤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 溶血栓药物 • 血液中的纤溶系统由纤溶酶原、纤溶酶活化 物和抑制物组成,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使体 内局部或一过性生成的纤维蛋白凝块随时得 到溶解,防止血栓形成。重组溶栓剂包括重 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重组链激酶 ( recombinant streptokinase, r-SK)及 重组葡激酶(recombinant staphylokinase, r-SAK),主要用于血栓性疾病的溶栓治疗。
• 二、 实施基因治疗应具备的条件 • 实施基因治疗首先应具备以下条件: • ①拟治疗的疾病在基因水平上的发病机制已 明确; • ②能获得正常功能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核酸 片断; • ③有适当的方法将目的基因转移入人体内; • ④目的基因在人体内能有效地适度表达或能 封闭或抑制特定基因的表目前肿瘤的基因治疗试验占基因治疗试验的 67%。肿瘤的基因治疗主要是单独或联合使用以 下几种方法:①引入抑癌基因; ②矫正癌基因 突变或抑制癌基因的表达;③加强肿瘤抗原的 免疫性;④利用自杀基因及其旁观者效应;⑤ 导入细胞因子基因;⑥使用多药耐药基因的抑 制剂。 • (三)其他疾病基因治疗 • 1.心血管系统疾病 主要包括无法手术治疗的 冠心病、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等。 • 2.感染性疾病 主要包括艾滋病、肝炎等。
• 基因工程抗体 • 基因工程抗体用人抗体的氨基酸序列代替某 些鼠源性抗体的氨基酸序列,保留其结合抗 原的特异性部位,再经修饰而成,又称人源 性单克隆抗体。可分为嵌合抗体、互补决定 区移植抗体和小分子抗体。利用基因工程抗 体可形成导向药物,用于肿瘤的导向治疗和 早期诊断。基因工程抗体还可用于传染病如 AIDS、乙型肝炎以及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和治 疗。
• 集落刺激生长因子 集落刺激生长因子(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s)是一组特异性的造血生长因子, 不同的GSF刺激生成由不同的细胞系组成的细 胞集落 。 重组人G-CSF(rhG-CSF)用于改善肿瘤放化疗 后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重组人GMCSF(rhGM-CSF)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 胞减少症。
• ⑦导入外源基因对机体的影响;⑧外源基因导 入引起的伦理学问题。
基因工程药物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又称DNA重组 术,是指把不同生物的基因或DNA分子进行人 工剪切、组合及拼接,通过病毒、质粒或噬菌 体等载体导入宿主细胞(微生物、哺乳动物细 胞或人体组织靶细胞等)内繁殖扩增,使目的 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得到表达,产生所需的基因 片段及蛋白质产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和 生产的药物称为基因工程药物,主要包括重组 蛋白多肽药物、反义核酸药物、DNA药物和基 因工程抗体等。
• (三) 免疫调节治疗 • 将细胞因子基因、HLA基因或肿瘤相关抗原基 因导入患者体内,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达到 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用于 肿瘤的基因治疗。 • (四) 活化前体药物基因治疗 • 指向瘤细胞中导入一种基因,其基因产物 (酶)能够将无毒性的药物前体转变成细胞 毒性药物,将细胞杀死。这种自杀基因疗法 可出现"旁观者效应",即未被转染的肿瘤细 胞可因临近的少数肿瘤细胞携带有自杀基因 而被前体药物杀伤。
• 2. 选择基因转移方法 应根据不同的靶细胞和 细胞基因转移系统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转移方 法和载体。 • 3. 靶细胞的选择 由于技术和伦理问题,目 前开展的基因治疗只限于体细胞。基因治疗的 合适体细胞应含量丰富,取材方便,容易培养和 寿命较长。 • 4. 基因治疗的途径 基因治疗的途径有两种, 应根据不同疾病和导入基因的不同性质予以选 择。 • (1) 间接体内(ex vivo)途径: 此种途径较安全 且效果易控制,但技术复杂、难度大,不容易 推广。
• 3.化学方法 通过磷酸钙共沉淀法、DEAE葡聚糖转染法以及脂质体转染法等使目的基 因进入生物细胞内。脂质体转染法方法简便, 可携带较大的DNA分子,比较安全,能转染的 细胞类型也较多。 • 四、 基因治疗的基本步骤 • 1. 选择和制备目的基因 选择对于疾病治疗 密切相关的基因作为基因治疗的目的基因。 供转移的目的基因必须保持结构及功能的完 整性以保证在靶细胞中正常表达其功能。
• 三、基因转移方法 • 基因转移是指用适当手段将外源目的基因导 入体外或体内细胞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是 基因治疗的关键和基础。 • 将外源的基因导入生物细胞内必须借助一定 的技术方法或载体,理想的基因转移方法应 达到以下要求:①基因转移效率高;②外源 基因能定向导入靶细胞,且能转染非分裂相 的细胞;③能稳定地定点整合到宿主染色体 上,最好是同源重组;④安全性较高,对人 体不构成较严重的危害;⑤容易操作,易为 临床推广使用。
• 干扰素类 •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组多功能的细 胞因子,根据其蛋白质的结构和细胞来源可分 为IFN-α、IFN-β和IFN-γ。 • 目前生产的基因工程干扰素有重组人干扰素α2a(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α2a, rhIFN-α2a)、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 重组人干扰素-β1a(rhIFN-β1a)、重组人 干扰素-β2b(rhIFN-β2b)、重组人干扰素γ(rhIFN-γ),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肿瘤 的治疗。
• 重组sTNFR75-Fc融合蛋白 • 基因重组sTNFR75-Fc融合蛋白(enbrel)是 第一个用于临床的基因工程可溶性受体,具 有和配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结合的能力,能和天然的肿瘤 坏死因子受体竞争性结合TNF,从而使TNF在 体内的活性受到抑制。临床用于类风湿性关 节炎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