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心理学》重点摘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战争时期的谣言

信息匮乏或太充足的条件下都会产生谣言

一、谣言产生的条件:.具有重大影响;.缺乏相关信息或人们主观上产生分歧。

二、谣言分类:

希望型谣言(希特勒致死)

恐惧型谣言(珍珠港事件)

带有仇恨和敌意的谣言(以挑起分裂为目的,影响团结)

三、谣言防御

二战时期的美国两个机构战争情报局、谣言门诊部分别依赖事实和逻辑。但要堵住有动机的传谣者之口光有正确的信息和逻辑是不够的。谣言诊所的努力。

四、谣言攻势

纳粹德国的“恐怖战略”、“瓦解与征服战略”

第二章谣言为什么会流传

一、谣言流传广度公式:×

但此公式不适用的条件:

.对谣言传播途径和根源进行严惩;

.在不同人群间的传播可能会受阻,跨越社会障碍的难度(同是受日本核泄露影响,中国人在抢盐,韩国人没影响);

.自知或洞悉(但要把握“度”)。

二、散布谣言的动机

任何人类需求都可能给谣言提供动力

谣言的复杂用途:通过抨击某人厌恶的事来缓解他最初的感情冲动。同时,也为当时的感觉作了辩解,又对自己和他人解释了为什么他那么感觉。因而,谣言具有缓解作用和自我辩解作用。

谣言提供一种能供排解紧张情绪的口头发泄途径。

三、投射心理机制

投射:当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反映在他对周围事物的解释中而不自知时,我们称为投射。

互补投射:并非把某人自己的情绪归因于他人,而是假定他人有某种行为,从而为自己的情绪找一个“合理”解释。

麦格雷戈的结论:对环境的看法与解释中的主观情感歪曲只有与重要性和含糊性的综合作用相称时才出现。

四、谣言流传的间接原因

在传播过程中的谣言流传或许紧紧是传播者为了引起注意。

五、最后阶段的谣言

绝大多数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结果上,只要一点轻信就会认定并相信结局已经到来。

第三章评述与回忆

一、谣言在个体中的基本模式感觉记忆描述

二、两种实验方法:

.实验对象的自由描述

.询问或盘问

如果想要得到准确的描述,要描述的事件就要单独存在于对象的意识中,不可混淆。

三、评述会歪曲刺激物中零散的、不熟悉的特征。要么它们被重新解释,以符合测试对象的习惯,要么它们的奇特性被大大地夸张并成为描述的中心特点。

评述(指的是个体的评述),有三个心理步骤:感知、记忆和描述。谣言的传播是这三个步骤的无尽重复,但感知除了在谣言传播的第一个环节外,往后逐渐减少,最终成为纯粹的道听途说。

四、相比于个体记忆,群体记忆更标准化、更同化,有更多的共性,它们更易获得一种文化上的道德风气特征。高度惯例化是其特征。

第四章一种实验方法

看幻灯片,一个接一个地口传下去,结果表明,有观众(几十名到几百名)的实验结果更短且不详尽性也导致了失真性偏高。大多数实验是在只有一个观众的设置下进行的。

第五章实验结果:省略与突出

一、省略

(一)谣言传播时,其趋势是变短、变简洁,越来越容易被理解与讲述。实验曲线以次实验为基础,现实再、次口头传播的过程中,即使再没有时间间隔的情况下,也约有的细节被忽略,丢失率保持不断下降。在早期的复述中细节丢失的百分比比较大。高速省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描述者未看到最初的素材,亦无时间进行“心里复述”;

.意识到观众眼前的原始画面,描述者觉得自己的准确性受到测试,其会尽量省略他搞不确切的内容,以避免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