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查纠错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早期政治制度属于同一个概念。 (× )
点拨 早期政治制度特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时期的政治制 度, 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指 1840 年之前中国政治制度的总称。
2.分封制的目的是指“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维护天子 的权威。 ( √ )
3.宗法制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点主要以嫡长 子继承制为核心,保障周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 √
主干整合·考点排查
考点一 宗法制与分封制 核心词: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大宗、小宗 1.宗法制 (1)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3)内容:按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 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 (4)作用:①目的: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②强调 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分封制 (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 (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 (4)作用:①周王室与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 王“天下共主”的地位。②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 (5)瓦解:春秋时遭破坏,战国时各国推行县制,秦统一后 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
10.“封建专制”等于“封建制度”。 ( × )
点拨
封建制度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制度
的合集,君主专制仅是封建制度的一个方面。
11.元代的中书省是当时最高的行政机构,职权上相当于唐代 的尚书省;唐代的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两者不可混淆。 (√ )
12. 明代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 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根本不可能真正制约皇权。( √
答案 贡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统一全国。 理解: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掌律令,管监察;太 尉管军务,三者相互牵制、彼此制约,共同对皇帝负责,可有 效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皇权专制。
核心词:官僚政治、推恩令、宣政院、理蕃院
(1)分封制: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在政治上实行 分封诸侯的制度。到春秋战国时逐步崩溃,被郡县制取代。 (2)郡县制:春秋战国时出现,秦朝在全国推行,从而在全 国范围内取代了分封制,大大削弱了地方政权的独立性, 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 改革。 (3)郡国并行制:西汉初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实行 封国制。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酿成“七国 之乱”,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才解决了王国问题。
(4)行省制:为了对各地实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 了行省制度。其确立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体制上 得以保障,是继秦郡县制后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 2.认识 (1)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一系列行政区划分与变革,加强 了对人民的控制,将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使多民族国家 不断发展。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的变化,属于政治制度进步的表现。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 变化,主要反映了行政区划的变化。一般说来,随着社会 的发展,行政区越划越小,越划越多。
丞相与内阁的区别 (1)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而内阁只是为皇 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丞相被赋予行政或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而内阁职权 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无决策权。 (3)丞相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考点三 1.史实
地方行政制度沿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是相权在不断 削弱,每个朝代的相权都受到削弱。( × )
点拨
错在“每个朝代相权都受到削弱”,如秦代、元代
就不适合。
9.宋朝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其职能等于隋唐时 中书省和门下省之和。 ( ×)
点拨
宋朝宰相受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的牵制,不
可能集决策、审议权于一身。
多角度理解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1.对中国 (1)政治上,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范围,打破了士族垄断 仕途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2)思想上,科举考试大都以儒学经典作为考查内容,巩固 了儒学的独尊地位,统一了士人的思想。 (3)文化上,科举考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文学 巨匠,这是唐诗、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 (4)价值观,形成了读书群体勇于追求上进、实现价值、入 世有为的人生价值观取向。
策权。 ( × )
)
13.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共同职能是参与机务,都拥有决
点拨 军机处大臣跪受笔录的职能特色决定了其不可能 拥有决策权。
14.中国古代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是起用身边亲信近臣和令多 人共行“宰相”之职。 ( √ )
四步解读史料 1.明确问题:有效信息的“有效”都是针对具体的问题而言 的,没有问题也就谈不上“有效”,所以在解读史料之前 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问题,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问题。 2.判断题眼:无论文字,还是图片,材料提供始终都有一个 明确的主题,即题眼所在,这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考点二
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
核心词:三公九卿、内外朝、三省六部、废丞相、军机处 1.皇帝制度的建立: 秦统一全国后创立,皇位世袭、皇权至 高无上是其突出特征。 2.中央官制的演变 (1)秦——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 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 集权。 (2)汉——内外朝制度,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3)唐——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分工明确, 相互制约,使相权有所分散。
4.秦推行郡县制,故郡县制最早出现在秦朝。 ( × )
)
点拨
郡县制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
5.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而不是继承与发展。
(√
)
6.三省六部制的重大突破是决策权与司法权相分离。 ( × )
点拨
在中国君主专制的历史长河中,行政、立法、司法
等权力均从属于皇帝的意志,谈不上分离。
7.隋唐时期的科举制除了更有利于“唯才是举”外,对当时 的社会意义还在于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 )
(4)宋——“二府三司”制,增设参知政事使相权进一步被削弱。 (5)明——废丞相、设六部。明成祖设立内阁,皇权专制加强。 (6)清——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 专制达到顶峰。
从大部制改革中央机构视角看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 行政令,这样既可以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 行政效率。 (2)职权分明: 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 一切政令从起草(中 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 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
制 度
宗法制 “世卿世禄”“凝聚宗
分封制 “分封授民”“授民授疆
பைடு நூலகம்
关 族”“血缘亲疏”“家族 土”“拱卫王室”“随从 键 祖宗”“家庭关系”“嫡 作战”“朝觐述职”“交 词 庶之辨”“大宗与小 宗”“家族等级关系” 纳贡赋”“等级森 严”“相对独立性”
是家族内部根据血缘 是统治阶级内部根据宗 的亲疏,确立的一套 法血缘关系, 联合同姓及 实 土地、财产和政治地 异姓贵族在权力和财产 质 位的分配与继承制 方面的再分配制度。 核心 度。核心内容是嫡长 内容是规定了周王与诸 子继承制 技 巧 侯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只要材料说的是这方 只要材料说的是这方面 面的内容,都要选与 的内容, 都要选与分封制 宗法制相关的内容 相关的内容
考点四
古代中国重要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
核心词: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1.选官制度的演变
2.监察制度的发展过程及作用 ①开始于秦朝:御史大夫监理国家监察事务。 ②发展于两汉: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1)历程 ③加强于隋唐:门下省有权对宰相做出的决策提 出异议;也可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 ④监察制度完善于北宋,强化于明清。 ①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 (2)作用 部的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 ②基于专制制度的制约,其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
2.对世界: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均曾效法中国举行科举。 近代的欧美文官制度也来自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的科举 制度在欧洲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用“继承”、“趋势”、“创新”概括从秦汉至宋元政治制度 的演变 (1)一个“继承”: 西汉和唐朝分别继承了秦朝和隋朝的政治 制度。 (2)两个“趋势”:一是从汉至元宰相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君 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趋势;二是从汉至元地方行政制度的变 化,体现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3)三个“创新”:从汉至元时期,开创了三省六部制(中央 行政制度)、行省制(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人才选拔制度), 这三大制度不仅对中国古代而且对当今都有重要影响。
专题一
[考纲要求]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知识主线]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为两大阶段:早期(先秦时期)国家属松 散的政治联盟,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秦至清为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国家,专制制度逐步加强。 2.秦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可分为三条主要线索: 一、君主专制的逐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中央官制的演变上、 实质在于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变化; 二、是中央集权的加强,表现在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上, 实质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 三、是选官用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演变。
D
6.中国新闻网《图说故宫 600 年》认为,故宫建筑多为黄色, 是因为黄色象征皇权。说故宫的布局、造型、颜色„„每一处 细节都蕴涵着“君权神授”、“________”的理念。如果填补 “________”处的文字,最不可能的应是
D
A.皇权至上 C.“大一统”
B.皇位独尊 D.分权制衡
7.2012 年 5 月,学者马未都在其《中央集权与牵制管理》一文 中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运行机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是 一些主张片断:
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A
2.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 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D
5.2013 年我国新一届领导人换届后,“大部制”再次成为媒体 关注的热词。对中央机构进行改革,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 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以下历史 现象与这一总趋势联系不大的是 A.三公九卿明确了职权部门权力分工 B.三省六部制制约分散了相权 C.“二府三司”权力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 D.行省制度创立推广加强了中央集权
A
3.如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A.中书省 C.军机处
B.内阁 D.礼部
C
4.2013 年,欧盟因贪污造成的损失高达 1 万亿人民币,“网络 反腐”、“正能量”、“职务犯罪”等也成为中国媒体关注率 最高的词汇。以下我国古代的历史现象与以上材料主旨关系不 大的是 A.秦代推行御史制度 C.宋代提点刑狱司的设置 B.汉代实行的刺史制度 D.明代军机处的设置
片断一 谈到秦始皇:认为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 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 度, 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认为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 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1)据片断一,肯定了秦始皇哪些政治贡献?你是如何理解中国 特色的三权分立管理机制的?
3.划分层次:很多问题的答案的结构就是材料的层次,因此, 要注意对材料划分层次,一般以句号、分号、省略号为依 据,尤其是要注意省略号前后的语句。 4.回归教材:虽然材料题一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新设问, 但必然与教材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里的联系,一 是指题目以教材内容为背景,二是指题目的一二处设问需 要从教材内容来确定大致的方向。确定了材料和教材内容 的联系后,回答问题就不会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