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周王此举有利于()

A.强化血缘宗法B.维护尊卑关系

C.凸显宗教信仰D.加强文化认同

解析:选D经过周王改造之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关系,说明周王在弱化血缘宗法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表现的是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没有提及尊卑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西周时期的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经过周王改造之后的神成了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其目的在于加强西周各个部族之间的联系,并加强文化认同,故D 项正确。

2.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据,又规定受封诸侯的一系列义务,并载之文告。周天子这一做法旨在()

A.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

B.鼓励诸侯积极开疆拓土

C.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

D.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

解析:选C材料主要论述西周时期周天子对各地诸侯进行分封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没有涉及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周天子的授土授民仪式的主要目的在于显示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即隶属关系,而不是鼓励诸侯开疆拓土,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所示仅是一种仪式,起不到加强管理地方的作用,故D项错误。

3.《礼记·乐记》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这主要反映了()

A.追求秩序与和谐的统一B.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性

C.早期文化充满神秘色彩D.百家思想的趋同与融合

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由天作,礼以地制”,得出追求秩序与和谐的统一,故A项正确;礼乐制度不属于封建等级制度,故B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早期文化的神秘色彩和百家思想的融合,故C、D两项错误。

4.秦汉时期,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一身二任,既为监察长官,又为丞相助手,从属于丞相。魏晋时期,统治者则使御史台超然于行政之外,构成新的监察体制。这一变化() A.实现专制下的权力转移B.有效地制约了丞相的专权

C.旨在强化君主专制权威D.体现以小制大的治理模式

解析:选C材料表明魏晋时期的监察机构更具有独立性和体系性,由于监察体制是君主专制的附庸,监察体制的完善本质上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故选C项;权力转移只是表象,排除A项;“有效”说法夸大,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独立、制衡的分权理念,排除D项。

5.(2019·聊城模拟)历史学家吕思勉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封建的四次反动”应包括() A.秦朝的焚书坑儒B.明朝的特务统治

C.唐朝设置节度使D.汉初分封同姓王

解析:选D据材料“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说明“封建”是指分封制,汉初封王是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王,故D项正确。A、B、C三项皆不符合题意。

6.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原因是它们() A.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

B.都把选官标准定为考试成绩

C.都把才德具体化,难以操作

D.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

解析:选D“世家子弟”只符合九品中正制,故A项错误。“考试成绩”是科举制的标准,故B项错误。“才德具体化”只符合察举制,故C项错误。察举制下选官权掌握在地方官手中,其推荐的大多数是其子弟、亲戚、门徒等,容易结党营私;九品中正制下,荐举者只从世家大族中推荐人选,不利于人才选拔。由此可见,两种选官制度走向其初衷的反面,共同的原因是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故D项正确。

7.唐中宗任命品级较低的豆卢钦望为尚书省长官,故意不加“同三品”的头衔,观察他的反应。豆卢钦望果然徘徊在宰相集体议事的政事堂外而不敢进入。后来加了“平章军国重事”衔,豆卢钦望才真正参议政事。材料主要表明,三省六部制() A.提高了唐朝中央的行政效率

B.降低了三省长官的行政级别

C.是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表现

D.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的体系

解析:选C从材料中豆卢钦望因品级低不敢参与政事,可知三省六部制主要职责是处理军国政事,是行政权集中的表现,故C项正确。

8.“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A.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B.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D.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唐朝地方藩镇割据,内部亲属盘踞政权,与宗法血缘关系无关,故A项错误,D项正确;郡国并行制是汉代初期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与题干不符,故B 项错误;题目涉及的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与君主专制无关,故C项错误。

9.北宋初立,有千百个州县行政单位,后采取措施,在众多州县之上设置一级行政机构“路”,以此达到“振领而群毛理”之意。这一做法()

A.分化了地方行政大权B.严密了地方监察体系

C.可收统摄管理之功效D.便于地方官向上奏事

解析:选C在州县之上设置新的行政机构“路”显然是扩大而非分化了地方行政大权,故A项错误;“路”是新设置的地方行政而非监察机构,故B项错误;相比宋初千百个州县行政单位,作为其上级行政机构的“路”在数目方面必然相对较少,有利于收统摄管理之功效,故C项正确;设置新的行政机构并不一定便于地方官向上奏事,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故D项错误。

10.唐朝以前,皇帝曾把外戚引入宫廷辅政,尤其是皇帝幼小之时,因而出现外戚专权现象,两汉尤甚。北宋以后则摒弃外戚辅政做法,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甚至有意选寒微之家。这种做法反映了中国古代()

A.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B.政治统治日益走向腐朽

C.专制君主的权力日益衰微D.君主专制摆脱人治困扰

解析:选A选后妃、驸马逐渐走向平民化有利于减少外戚干政等现象出现,推动官僚政治理性化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推动政治进步,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做法是君主权力增强的表现,故C项错误;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属于人治,故D项错误。

11.明神宗改变国家机构的运作机制:以内阁监控六部,六部监控部院,部院监控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