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配套练习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练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练习

限时训练(2)1、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

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

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A. 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 “国”与“家”同治C. 垂直管理、分层管理D. 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2、《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最早体现这一举措的制度是()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B.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C.唐实行三省六部制D.元朝在全国设置行省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

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4、明太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后妃宫人都从良家选取的后妃制度。

规定“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预政事。

观历代宫闱,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乱者也。

”“天子亲王后妃宫嫔等,必慎选良家子而聘焉,戒勿受大臣所进,恐其夤奸,不利于国也”。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专制皇权B.后宫不得干政C.实行仁政怀柔天下D.防止外戚后宫勾结5、三省六部制的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魏晋南北朝以尚书省为宰相机构,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宰相权力系统,再到北宋时期以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

这一演变反映了()A.相权集团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成为发展趋势C.通过调整相权结构以对抗皇权D.帝相共享决策权的机制逐渐完善6、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所设殿阁之职,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旨”;而“终天顺之世,李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

2019年高考历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练习

2019年高考历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练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习题1.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

奴儿干都司的设立( )A.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C.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D.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B2.清代有科举功名者服饰不同于常人:秀才在冠帽上别一枚纯银簪;举人或进士则戴纯金簪;进士出身的官员擢升到高级官位时,他的金簪会添上花纹,镶嵌珍珠、宝石。

这反映出清代( )A.科举制度造成社会等级森严B.理学思想决定社会价值取向C.科举出身者具有荣耀的地位D.社会阶层固化削弱思想活力【答案】C3.隋文帝杨坚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将州、郡、县三级改并为州、县二级,克服了南北朝时期“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弊端。

其主要目的在于( ) A.节省中央的财政支出B.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答案】C4.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B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增加了官吏人才来源B.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D.加强了思想控制程度【答案】A6.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

奴儿干都司的设立( )A.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C.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D.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B7.“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

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

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

这反映了明清A.扩大地方行政权利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政治制度不断成熟D.地方机构办事高效2.清代嘉庆朝礼亲王昭梿曾说:“自明太祖后,立通政司,凡内外章奏,皆须于其司挂号后,始能达入九重,故权相多以其私人专主其任。

宪皇帝〔雍正帝〕夙知其弊,乃命内外诸臣,凡有严密事务,改用折奏,专命奏事人员假设干,以通喉舌,无不立达御前。

〞可见当时奏折制度的施行A.要求皇帝具备勤政意识B.放宽了权臣干政的权限C.较好地理清了君相关系D.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镇压3.?元史·百官志?记载:“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那么布于下,郡县有请那么为达于省。

有边陲军旅之事,那么兼都元帅府,其次那么止为元帅府。

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

〞材料说明宣慰司属于A.行省属下分治军民的机构B.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C.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D.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4.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荣耀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这反映了A.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B.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C.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D.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5.汉武帝建立中朝,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唐初军国大事由三省长官合议于政事堂,玄宗将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其他官员加同平章事之衔参政,三省长官渐次被排除于宰相之列。

由此可见,汉唐政治的开展趋势是A.内朝权利上升B.分权制约体制完善C.决策权集中D.行政效率进步6.中唐以来,“道〞是以监察和军事合成的,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号令自出,以相侵击,掳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而不知,反为和解之〞。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训练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训练

必修一第一单元同步训练〔1〕一、选择题。

〔48分〕1、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所谓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那么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其君主承受商王的册封,大体服从商王的权威,所以商朝实际上是A以商国为中心的方国联盟 B以商政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国家C不同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 D有共同血缘关系的国家共同体2、?春秋公羊传?中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桓何以贵?母贵也。

〞这一做法A遵循了周代宗法制度的精神本质 B严重地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C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 D说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3、?礼记?中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这祖诸侯。

〞这主要反映了西周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利 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D天子为“天下共主〞4、至迟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末年王畿内原邑的人质,便会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

材料反映出A“人民〞以周王室联姻为荣 B 分封制疏远了同族同宗的关系C王畿内的人比诸侯国的地位高 D宗法制把王室后裔逐步推向社会下层5、?尚书?中说:“古者诸侯始受封,那么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

其后子孙虽有罪,使其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

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

〞以下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作为诸侯私有财产的采地是分封制的经济根底B子孙贤者是封国采地的唯一继承人与维护者C血缘关系是周初封邦建国的唯一根据D世代相传的采地维系宗法制的重要纽带6、始皇二十八年的峄山该石词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秦始皇认为“兵不复起〞的原因是A确立皇帝制度 B施行虎符分执制度C施行朝议制度 D全面推行郡县制度7、春秋时,晋秦等国已开场了县的设置,但县大夫等仍由卿大夫及其子弟担任。

战国时逐渐形成了郡县两级的地方管理体系,郡守、县令多由国君自行任免。

这说明。

A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普遍实行郡县制 B县的设置早于郡,所以县的地位高于郡C郡县制经历了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演变 D秦朝最先推行郡县制8、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掌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

初二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练习题及答案1. 在中国古代,以下哪个政治制度最早?答案:封建制度。

2. 西周时期,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答案:周天子和诸侯共同组成的周朝政权。

周天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3. 秦朝采用了什么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答案:郡县制度。

秦朝通过设立郡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使得地方各级政府对中央政权更加统一、顺从。

4. 以下哪个朝代实行了科举制度?答案:隋朝。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科举制度的朝代。

5. 宋朝创立了哪个制度来选拔人才?答案:进士科举制度。

宋朝通过进士科举制度选拔人才,重视文化教育和人才选拔,促进了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6. 元朝实行了哪种政治制度?答案:行省制度。

元朝通过行省制度进行统治,将全国分为行省,由行省长官负责行政管理。

7. 明朝通过哪个制度巩固了中央集权?答案:户口制度。

明朝通过户口制度,实行全国统一的户籍管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8. 清朝实行了哪个政治制度?答案:八旗制度。

清朝通过八旗制度,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划分为不同的旗号,维护统治秩序和统治等级。

9. 民国时期中国建立了哪个政府机构?答案:中华民国政府。

民国时期,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实行多党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制度。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的是哪种政治制度?答案: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国家主权由人民群众行使,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演变,从封建制度到科举制度,再到行省制度和户口制度,每一种制度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在,通过对古代政治制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现代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

对历史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塑造未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练习题1.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姓名:A.世袭制 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3.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孔子这句话中的“礼”是指A.礼仪B.政权C.风俗D.政治制度4.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 B.封建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5.周公东征以后,“封邦建国,以蕃屏周”。

这说明西周实行分封的目的是A.稳定东方 B.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C.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D.巩固周王朝的统治6.《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礼乐制度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 史学家张萌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

”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父系家长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度8.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9.下列西周诸侯国中属于同姓封国的是①齐②鲁③燕④晋⑤宋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10.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习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习人民版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基础巩固1.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大禹治水有功,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B.禹建立夏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首位帝王C.大禹功绩卓著,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威望D.原始社会被奴隶制王朝所取代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A.王位继承制度B.分封制度C.三公九卿制度D.郡县制度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晋国是姬姓封国B.晋燕两国可以通婚C.晋宋两国可以通婚D.秦燕两国可以通婚4.西周时期,各王国都城的道路宽度、城隅高度、城门数量、城邑规模、规划形制等,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得僭越。

以规模而论,诸侯只能建立一个国都,其大小亦依爵位高低而定:周王城方九里,公七里,侯五里,男三里。

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说明各诸侯国经济实力不平衡B.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西周时期确定了完备的都城建设规划5.电视剧《红楼梦》中有两位贵族青年兄弟:贾宝玉和贾环。

弟弟贾环内心对同父异母的哥哥贾宝玉十分嫉妒,但是表面又对他非常惧怕。

按照中国古代的宗法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贾宝玉长相俊美,性格乖巧,深得祖母喜欢B.贾环性格阴险狭隘C.贾宝玉年纪长于贾环D.贾宝玉是正室夫人之子6.《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 ) A.宗教信仰B.财产制度C.血缘关系D.地域联系能力提升7.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内外朝制8.“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总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同步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总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于各州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简称通判,与知州同领本州,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审理等事,本州公文须经通判同意、签押方可施行。

朝廷还直接选派各色参军,辅助知州、通判处理行政、司法事务。

这些举措( ) A.扩大了知州的行政权力B.控制了地方的财政支出C.提高了各州的行政效率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2.贞观十六年,太子李承乾逐渐放纵不羁。

太宗问群臣:“当今国家何事最急?各为我言之。

”高士廉认为应先抚养百姓,刘洎首推安抚边塞,褚遂良认为钦定名分最重要,太宗极为认可褚遂良。

不久,废李承乾另立他人。

这体现了唐朝( )A.君王独裁趋势不断加强B.封建等级思想根深蒂固C.各种社会矛盾逐渐突出D.君臣互动化解政治难题3.明代皇帝用印章,在文书制度基础上还增加了行移勘合。

《明实录》中记载:“以簿册合空纸之半,而编写字号,用内府关防印识之,右之半在册,左之半在纸册付天下……收之,半印纸藏于内府。

”明代这一做法( )A.加强了居权力金字塔顶端的皇权B.促使中枢机构的职责不断健全C.提高了中央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D.致力于构建政府权力制衡机构4.雍正帝发布圣谕:“地方事务皆发端于州县,头绪纷繁,情伪百出,而膺斯任者,类皆初登仕籍之人,未练习于平时,而欲措施于一旦,无怪乎彷徨瞻顾,心志茫然”,此圣谕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对知县的惩戒B.以法律治理地方官C.重视知县、加强对知县的“指导”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5.《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

”还规定,白叟五十岁以后,不再服劳役;六十岁以后免服兵役。

并依据户口册核对老年人的家庭及其产业状况,规定“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

”这说明秦汉之前的养老制度( )A.注重礼制和孝道B.带有宗法色彩C.受儒家思想影响D.重视礼法并施6.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于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1、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起源于()
A、宗法制度
B、古代地名
C、西周分封
D、汉初封国
2、《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共同特点是强调()
A、等级关系
B、政治关系
C、臣属关系
D、血缘关系
4、史书中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所反映的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
B、实行分封制
C、行省制度的确立
D、郡县制实行
5、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A“周王—卿—诸侯—士”的等级序列 B“周王—诸侯—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C“周王—卿—士—诸侯”的等级序列D“周王—诸侯—士—卿”等级序列
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7、秦《峄山石刻》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秦始皇针对这一问题,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筑长城
B、实行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
D、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8、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是(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9、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 )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10、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首先找()
A、御史大夫
B、县令
C、丞相
D、郡守
11、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12、不属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特点的是()
A、皇权至上
B、高度中央集权
C、发展稳定,一成不变
D、深受宗法、等级观念影响
13、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西汉初年实行封国制,与先前的西周分封制相比较()
A、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
B、都是帝王分封子弟镇守一方
C、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D、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瓦解
15、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16、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
B、强化君主专制
C、让“群臣”监督皇帝
D、精简政府机构
17、有学者认为,明朝的内阁首辅实质就是宰相。

因为内阁首辅()
A、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B、对很多问题能直接决策
C、掌握着最高的行政权力
D、在文武百官中地位最高
18、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19、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墇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

”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

”朱元璋听了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

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B、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20、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21、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于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

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札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王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

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盂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
材料四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有纳入宗法体系。

……“亲亲”、“尊尊”在这里获得完备的、严格的体现,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从而有是周礼的根本原则。

请思考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1 C
2 C
3 D
4 B
5 B 6、 D 7、 C 8、 A 9、 B 10、 B
11 A 12 C 13 A 14 A 15 D 16 B 17 C 18 D 19 A 20 A
21、
(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3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