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简答题一
马原简答题资料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材料分析.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15分)【材料 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 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 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1)材料 1 、 2 、 3 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5分)(2)材料 4 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10分)材料1.荷兰曾以“围海造田”而闻名于世。
经过800多年的努力,荷兰国土的1/5是“造”出来的。
荷兰人用珍贵的土地发展蔬菜、花卉种植业和畜牧业,从而成为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如今,荷兰人因造地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大面积的滩涂和沼泽被抽干水,形成了陆地,使该地区和附近地区的地下水位明显下降,过去35年中地下水位下降了0.07m;一些水利工程改变了河道,部分河流入海口出现泥沙淤积现象,因而不得不频繁地进行疏导;在人造土地上过量施用化肥,污染了田野和含水层,使许多植物锐减,有的甚至已经绝种;本来多雨的荷兰,近年来屡屡出现干旱,饮用水源受到威胁。
有关专家已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指出必须对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做法进行纠正。
为此,在20世纪90年代初,荷兰政府通过了一项大规模的“回归大自然”计划,求把大约24万公顷良田“毁掉”.使之重新变成森林、沼泽和湖泊。
(完整word版)马原简答题
马原简答题1、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意识,尽管他们表现各异,特点不同,但都根源于物质,都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或机能。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别的什么都不存在。
(2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无限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又以他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离开多样性的物质统一性,是空洞的抽象;离开客观实在性的多样性,会变成纯粹的虚无。
只有坚持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的统一,才是对世界本来面目的真实反映。
(2分)2、怎样理解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历史客观必然性的关系?(12分)第一,人的自觉活动的开展、自觉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1分)第二,人的自觉活动的目的、意志同历史发展总结果之间的差异是永恒存在的,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与历史发展总结果接近的趋势也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在自觉活动中可不断掌握并运用社会规律;(2分)第三,社会规律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具有可选择性,这使得社会历史的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1分)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其他哲学认识论的区别是什么?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2分)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
(1分)第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分)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分)人民当家作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1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分)5、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分)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马原重点知识点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①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和执行的三种不同的职能。
①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
它属于商品的流通过程。
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
②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生产物质财富并使生产资本得以增殖,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
③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
在此阶段产业资本所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买卖实现商品的价值,满足人们的需要。
3.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①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加快了信息传送的速度,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
②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
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国际间分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③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放弃计划经济体制,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加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使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5.辨析“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
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感性的指导。
感性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才解决本质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汇总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开展规律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P46第一,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构造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成为不可防止的。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认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存了旧事物中合理、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客观的因素,又添加了旧事物中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2、为什么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37、39〔1〕因为,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根底;实践是人类社会的根底,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的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2〕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根底;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根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开展的动力。
3、请阐述什么是联系?联系的普遍性包括哪几层含义?。
P44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局部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构造;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4、什么是量变和质变?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又是怎样的?P5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表达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表达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
5、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怎样的?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哪些方面?P42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一、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哲学思想。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矛盾斗争的统一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无产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历史。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的完全发展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最高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劳动创造和社会实践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主张人类应当通过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体人的自由和平等。
4.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和社会历史的规律,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趋势。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论述题选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
主题: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首先强调了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意识的产物。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认识到历史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指明了人类社会的未来。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形态的变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改变和发展生产力,人类可以改变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观。
通过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而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马原简答题 (1)
1.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基本内容是什么?基本问题: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义:①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特征。
②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路线和方向,揭示了哲学斗争的焦点。
哲学基本问题提供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对于理解哲学和哲学史上的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③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类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它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对于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存在决定意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重要作用。
基本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的,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3.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内在所引起的;否定是的环节和的环节,是包含的否定,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否定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4.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1)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2)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3)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4)这一原理是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的哲学基础。
5.如何理解实践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马原简答题及答案完整版
马原简答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4)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5)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同上。
第一章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
(1)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2)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PS: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回答哲学基本问题中何为第一性的问题,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方法论,是回答世界事物是静止的还是发展的,是联系的还是静止的。
是否唯物与是否为辩证法没有关系,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1)世界是物质的。
马原简答题题(含答案)《1》
1.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2.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及意义。
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其二、思维能否认是或者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内涵:第一,思维、精神和自然界、现实世界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第二,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第三,怎样达到、怎样实现“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3.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及意义。
新生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客观环境和条件;而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母体”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一切积极的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这两方面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第三,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4. 对立统一规律为什么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5. 简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死板的理论,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理论,需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需要。
9、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答:(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
(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是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和人民需要的过程。
10、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答:(1)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是人民群众争取自由、平等、民主和幸福的强大力量。
(3)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人类社会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矛盾观点和单一观点的对立;第三,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而形而上学则强调事物的单一性和静止性。
3)在研究、工作和生活中。
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注重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
避免孤立观点和单一观点的误区,同时也要克服形而上学的影响,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现出更加高级的形态。
掌握这一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在经济建设中,我们需要对旧有经济模式进行否定,但同时也需要在新经济模式中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文化建设中,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否定,但同时也需要在吸收外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中的例子来说明意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例如,一个人对于同一个物品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这是因为他们的主观意识不同。
但是,这个物品本身的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客观的,不会因为个人意识的不同而改变。
马原概论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1.认识事物的度有何意义?简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定义:度是保持事物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
意义:掌握事物的度对于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
其次,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①量变。
量变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量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增减和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事物内部矛盾双方规模、程度在增减,双方的内部结构和整个事物的内部结构在变化,这就是量变。
②质变。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由事物内部矛盾主次两方面地位的转化所导致的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事物在质变时呈现出来的面貌和特点是统一体的分解、静止、平衡、相持的破坏。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不同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状态,两种形式,但二者又是统一的。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量变和质变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引起、相互渗透等方面。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总之,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
2.什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试根据二者的辩证关系说明客观真理的实现一个动态过程。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①绝对真理:A.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
B.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
②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
A.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
马原简答题——精选推荐
马原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原⽼师强调了从⼴义和狭义两⽅⾯来回答)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本质特征?答:(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推进到新时代,并有⽑泽东,邓⼩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PS: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其他定义做基本了解吧)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的,⽽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产阶级争取⾃⾝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产阶级⽃争的性质、⽬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法论,是关于⾃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绝⼤多数⼈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在实践的基础上⾰命性和科学性的⾼度统⼀。
(下⾯回答的其实是如何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切理论和奋⽃都应致⼒于实现以劳动⼈民为主体的最⼴⼤⼈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场。
③坚持⼀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丰富,⼈民精神境界极⼤提⾼,每个⼈⾃由⽽全⾯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的社会理想。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本原问题,括号中的简单了解⼀下)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马原简答题整理(含答案)
第一章1.什么是物质?答: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4.为什么说社会本质上是实践的?答:劳动创造了人;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贯穿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劳动实践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源泉。
5.什么是运动?答: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TIP: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唯心主义。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6.联系的定义及其特点。
答: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7.两种发展观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2)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3)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
(4)承认矛盾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
这是最根本的对立,是二者对立的焦点,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8.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及其内容。
答:(1)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即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2)量变和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完整版)马原简答题
简答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一是社会历史根源二是阶级根源三是认识根源3.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
4.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握运动。
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
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事物区分开来进行科学分析。
5.怎样理解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差别是主观的,但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客观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是近似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这是意识最鲜明的主观特征,但任何反映归根到底都有自己的客观原型。
6.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第一,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第二,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能战胜旧事物。
7.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最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8.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一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内因,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外因。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事物发展第二位的原因;外因一般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9.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答案要点]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超越度的范围的变化。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真理就是要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能够使一定的认识变成直接的现实,从而能够检验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是否符合。
被实践证实了的正确理论和逻辑证明,对于新的认识活动以及探索论证真理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能取代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2.根据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谈谈你对实践没有止境和理论创新的认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具有确定性和绝对性;实践检验真理又受到一定的具体条件的制约,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性。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实践是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创新,创新的理论在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良性互动过程。
3,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书P28)答: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没有任何非物质的存在或非物质的活动。
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方法论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我们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确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4,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中的作用,论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①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1. 什么是马克思基本原理?马克思基本原理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对于认识和改造社会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实在的基本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并通过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推动事物的前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以及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利润的源泉,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指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和社会不平等。
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包括公有制、按劳分配和有计划的经济管理。
4.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无产阶级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建立无阶级社会,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并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
5. 马克思基本原理对现实社会具有什么指导意义?马克思基本原理对现实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提供了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指引着人们正确分析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矛盾。
马克思基本原理强调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鼓励人们通过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来推动社会进步。
马克思基本原理还倡导了社会公正、平等和人类解放的理念,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提供了思想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2.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3.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4.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5.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6.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
7.简要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8、简要说明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9.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10.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
11.简述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含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
1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3.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4.简述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15.简述时间和空间的含义以及它们的绝对性运动和相对性的关系。
16.简述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17.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8.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9.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20.简要说明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1.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22.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3.简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24.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25.简述度的含义及掌握事物的度的意义。
26.简述肯定和否定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27.简述规律的含义和特点。
28.简述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29.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二者关系问题上的错误。
30.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1.简述认识主体的含义及其性质和特点。
32.简述认识客体的含义、构成和性质。
33.简述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34.简述唯物论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35.简述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36.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37.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
38.说明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39.简要说明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少次反复才能完成。
40.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马原简答题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答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2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工人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
工人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需求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2.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答:1任何新的理论和学说都必须批评的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以前人的思所达到的终点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
马克思、恩格斯广泛地涉猎过各种门类的学问其中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以及其他成果为马克思、恩格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3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既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又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各个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变革革命。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4.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它公然申明自己的阶级性申明自己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本来面目如实的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5.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答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高瞻远瞩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的特点充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
3把握规律性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我们的一切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
4富于创造性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出新理论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水平。
6.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
答1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还是当作行动指南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态度。
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
3我国目前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有许多艰巨的任务等待我们去完成在当代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
7.简要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答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8、简要说明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答1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2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3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9.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答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问题。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
2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如何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0.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
答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
2唯物主义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1.简述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含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
答1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一元论有两种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
前者认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意识后者认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物质。
2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
3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观点是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题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1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答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13.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1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过程的哲学范畴。
静止或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它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2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运动是无条件下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许对的。
第二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形而上学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相对主义诡辩论只承认运动否认相对静止。
二者的共同错误是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割裂。
14.简述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答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
2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
3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15.简述时间和空间的含义以及它们的绝对性运动和相对性的关系。
答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2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有限性是指每以具体事物在时间上有始有终在空间上有边有际。
3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无限性和相对性、有限性是不可分割的其绝对性、无限性存在于相对性、有限性之中无数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有限性之总和就构成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无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