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体系天文科普工作中互联网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馆体系天文科普工作中互联网的应用

天文学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普及,对促进科技发展、提高国民科学素

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科技馆体系天文

科普工作问题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和浩瀚宇宙的一门科学,是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之一。2013年6月20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由中央电视台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作全程直播,有数以千万计中小学生收看,还与航天员进行了

实时互动。这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互联网直播课引发了全社会对科学技

术的广泛关注。互联网直播功能不仅仅能达到将视频内容进行单向的

传达的功能,还提供了实时互动、在线讨论等,极大的拓展了信息传

递的方式。基于此,本文对科技馆体系天文科普工作中运用互联网作

试探性的研究。

1国内科技馆体系天文科普资源匮乏

1.1实体场馆少

我国的天文馆事业自20世纪80年代后迅速发展,到现在已建立的大

中小天文馆约250~300座,其中约有50座左右的天文馆对公众开放或

半开放。剩下的两百多座天文馆均建在中小学,进行相关的天文教学。截至2008年11月,不计对社会开放的中小学内的天象厅,中国大陆

地区对社会开放或半开放的天文馆/天象厅情况是:中国大陆地区现有

49家单位拥有51座对公众开放或半开放的天象厅;还有4家单位正在

建设或者筹备建设天象厅。但是,在这些单位中,独立的天文馆仅有

一家即北京天文馆。如果要按照人均天文科普资源而言,比现在科技

馆的人均资源还要少。而且,在暂未开展数据调查的中小学天象厅范

围内,或由于缺乏足够的运行资金、缺少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或由于

主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天象厅建设前期策划不合理、天象厅建设

立项准备不充分等,有相当比例的"天象厅"无法正常运行。[1]

1.2从事或参与天文科普的专业人才少

天文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种天体的位置、运动、物理状态、化

学组成及其演化规律。[2]

因此,培养专业天文工作者,主要是靠大学中的天文系,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高校都有天文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科

技馆界的天文专业人员少之又少。同时,我国天文学领域与国际上的

交流也很欠缺,致使我国天文学方面的人才特别的稀少,反过来,这

也是影响我国天文学知识普及不足的重要原因。

2互联网在天文科普工作中的优势

2.1传统天文科普面临的问题

天文学研究的是地球大气层之外的天体,远远超过公众在地球上所熟

悉的时空范围和物理条件。在互联网天文科普出现以前,传统天文科

普是传播天文学知识的主要渠道,主要特点是想象为主,实操为辅。

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有多种实际操作手段用来辅助天文科普,主要

包括:天文教学活动、科普表演,建立天文台,设置天文展览,开辟

天文广场,组织不同程度的青少年天文小组,添置装有固定望远镜的

流动天文台式的宣传车,乃至与有关部门合作建立天文点等等。

无论从内容或者从形式来说,即有长篇大论的,也有短小精悍的,适

合不同年龄段、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需要对象。因此,传统天文科普

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有:

(1)对视觉奇观的感兴趣多于对科学内涵的好奇

这是由天文学的特殊性和一般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决定的。一般人,

无论年龄大小,通常参观就要看大图,看视频,看各种神奇惊人的画面。但在惊叹和称奇的同时,真正对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感兴趣的只

是极少数。无论采用的是图片、视频、投影等任何形式,绝大多数的

观众都只是通过其表象获得对天文的感受和印象。

(2)观测天文现象对时间空间条件要求高

目前绝大多数天文类科普场馆由于种种原因都建设在城市市区内。市

区夜间的灯光污染极大影响了实际天文观测。但凡需要做一些专业性

的观测活动,都不得不做好一切准备,跑到远远的市郊,躲避灯光,

而且基本都在夜间进行。

2.2互联网传播的优势

(1)各种传播形态和方式并存

互联网传播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各种传播

形态集于一身。[3]

借助互联网不仅可以向全社会进行开放性的大众传播,而且可以作"点

对点"的人际传播(如电子邮件、网上通话、网上短信)、小范围的群体

传播(如讨论组、聊天室等)、组织机构或单位的组织传播(如群发电子

邮件、各单位内部的局域网运作)。将文字、口语、音响、图表、图片、图像等各种传播形式汇于一体,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自如地从一种形式

转换到另一种形式,或者让几种形式并举,做到图、文、声、像并茂,真正实现多媒体的传播。

(2)高度的交互性

这是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传播中,传受双方存在很

大的交互性。它们的角色位置可以方便地、频繁地交替互换。网上的

传播者往往也充当受传者,受传者也往往充当传播者,此时此地是传

播者,彼时彼地又是受传者。

(3)科普信息发布过程简易,运营成本低廉

天文科普传播者在互联网上发布天文消息,只需要在与互联网相连的

服务器上放置相应的计算机代码。相比于其他的传统媒体来说,传播

者传播信息的过程大大简化。这个过程只需要少数的策划编辑人员及

网页制作人员,使用一般的计算机就可以完成,无须大量的播出设备

和人员。因此,相对于传统天文科普的传播来说,互联网天文科普的

运营成本很低,小而灵活。

3我国天文科普互联网资源的现状

3.1官办网站内容丰富但缺乏人气

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创办的"天之文中国天文科普网"为例。它设

置了如下网页:天文学基础知识、天文专题讲座、天文图库、最新天

文信息、航天动态、天文简讯、天文观测之窗、天文机构与天文学家

介绍、天文爱好者网友之家等。这些网站每天的浏览人数远远不及主

流公共互联网平台。[4]

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种:

(1)互联网科普原创作品较少

我国互联网科普信息原创少,从而导致内容雷同,缺乏特色。大多数

的科普网站或网站上的科普栏目多以科技活动新闻、活动通知为主,

而涉及行业动态、学术交流等有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性内容较少。学科、行业、地域特色鲜明的网站数量非常有限,受众很难从这些网站系统

地获取相关的科普知识。

(2)信息更新慢

信息内容更新不及时一直是互联网科普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据调查,有43.5%的互联网科普设施首页连续3个月没有进行内容更新。这样的更新速度,在互联网信息如此快捷变化的今天,只会使受众流失。

(3)科普网站的知名度较低,社会影响力较小,对网民的吸引力不强

在几百个科普网站中,能够产生一定影响力的网站是凤毛麟角。很多

公众不知道科普网站的名称和网址。加强内容建设、提高社会知名度

已经成为互联网科普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4)科普网站在形式上亟待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