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

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其中,全域统筹结合功能区的设置,把全域的海陆资源、城市发展资源统筹在一个大的城市群框架下、突破各区市行政界线,在全域统筹各种资源配置,统筹生态保护、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城乡协调,构建以新型功能区为特征的全域发展新格局。

三城联动破解了青岛城市空间尺度过大,传统的以东岸城区为主的单中心城市结构已经无法继续支撑青岛未来的城市群格局发展的桎梏,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结构转型,在胶州湾东西北三大城区构建三主五副公共服务中心体系,聚合高端职能,逐步形成功能相对完善、相互依托、各具特色的大青岛核心区域,提升区域中心地位。

轴带展开则进一步升级。以三城为起点,沿“一轴三带”向纵深拓展,带动外围组团发展,同时向周边辐射。通过骨干复合交通廊道,聚集信息流、物流和人流,形成青岛多中心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

生态间隔是青岛有序发展的根本,是以山体、海湾、河流、湿地、滩涂、林地和各类自然保护区为生态屏障,加快构建支撑青岛永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格局。

组团发展对于外围地区体现它的紧凑和高效的布局。通过强调层次化、差异化发展,青岛将建立完善的市域城镇体系,形成特色突出、职住平衡、运行高效、联系紧密的空间布局,各个组团各得其所,协调发展。

全面承接蓝色经济发展战略

蓝色经济发展战略要求青岛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和龙头。在此战略指导下,新版总规在城市性质与职能、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城市规划区范围、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优化,为承接国家战略打好了基础和平台。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王天青就城市性质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他表示,对照蓝色经济发展要求,新版总规进一步突出青岛的海洋优势。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由上版总规确定的“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提升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

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现青岛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中心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青岛从我国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向东北亚航运中心迈进;青岛从我国风景旅游胜地向国际海洋文化名城迈进。

新版总规确定的城市发展战略也与蓝色经济息息相关,体现了海洋对青岛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支撑和承载作用。其中,区域协作战略提出“推进青岛成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战略支点,构筑国家参与全球海洋开发合作的示范平台,大力发展海洋科技、海洋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产业发展以建设我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区为目标,以电子信息、船舶海工、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家电等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为核心,构建特色鲜明、产业集聚、链式发展的蓝色高端新兴产业体系,助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城市安全战略将“岸线保护”列为重要内容;社会和谐发展战略要求“整体保护‘山、海、城、岛、湾、河’的历史空间格局和‘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特色风貌,加强滨海地区城市设计和管理”。

城市规划区范围在海陆统筹的影响下大大拓宽。在规划范围中第一次将12240平方公里的海域纳入总体规划范畴,进行统筹规划;把1783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纳入城市规划区实施集中统一的规划管理。

“为了确保蓝色经济的发展后劲儿,新版总规还进行了战略留白,将田横岛、金口、鳌山湾区域预留为未来发展空间,充分体现了近远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王天青表示。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新版总规围绕城市生态安全管制、资源节约利用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进行专项研讨。在生态保护与空间管制上,新版总规强化生态保护与空间管制,突出对胶州湾、崂山、大沽河的保护,严守生态优先的发展底线,力求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

以市域生态功能区为例,新版总规中,全市被划分为5类生态功能区:山地生态功能区、水系及湿地生态功能区、海域及海岛生态功能区、农业生态功能区、城乡建设生态功能区。其中,海域及海岛生态功能区将胶州湾、灵山湾、鳌山湾海域及60多个海岛纳入保护,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海岸带资源是青岛的核心资源,早

在1995版总规中,我市就将海岸带纳入,通过专项规划、人大议案等方式进行了有效的保护,由此打造出岛城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此次将海岛资源纳入保护,可以为青岛海洋城市景观进一步加码。”潘丽珍表示。而在规划区内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三区,有助于城市组团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上,新版总规以自然山水格局为基础,建立了全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体系,保护市域“三山、三水、三湾、一带”整体自然环境格局、中心城区“两山、一湾、多河”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城区顺应地形依山就势,山海城融为一体的整体城市风貌,进一步明确保护自然环境、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建筑、工业遗产、名村名镇、传统村落民居等保护要求。与以往规划相比,新版总规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强调和引导历史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

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最大亮点——城市发展定位提升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青岛全市人口规模将控制在1200万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1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66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78%以上,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可以更好地承接国家战略。

城市发展定位的提升是新版《总体规划》的最大亮点。面对国家战略和蓝色经济的新要求,新版《总体规划》将青岛城市性质提升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现青岛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中心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青岛从我国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向东北亚航运中心迈进;青岛从我国风景旅游胜地向国际海洋文化名城迈进。与城市定位提升相对应,青岛的城市职能也被重新设定,更好地匹配海洋强国、“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等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对青岛的要求。

坚持传承与创新的规划理念,新版《总体规划》借鉴世界知名海湾城市发展经验,紧紧围绕蓝色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