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合集下载

319-多中心城市格局下的交通规划——以青岛为例

319-多中心城市格局下的交通规划——以青岛为例

多中心城市格局下的交通规划—以青岛为例张海涛 薛露露【摘要】随着单中心城市聚集不经济问题的不断突出,国内很多城市试图通过建立新城将老城区过多的人口、交通需求疏散出去,保持城市均衡发展。

然而,城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过程中,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出行需求都将增加,保证出行效率和减少交通排放、空气污染都将面临更多挑战。

本文基于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以青岛为例,对青岛城区间未来可能面临的交通和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情景分析。

研究显示土地混合利用和职住平衡不能有效减少新城和老城之间的交通量。

在多中心城市形态下,距主中心越近,交通系统的容量和服务效率越需要维持在高水平上。

而对于职住不平衡的中心则需要配合建设更高效的交通系统。

此外,较早制定土地利用和交通发展的综合规划有利于高效率公共交通系统的实现;以常规交通为主的多中心规划能够有效帮助城市由常规公交过渡到轨道公交,避免形成以小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

【关键词】多中心城市;公交为主导;职住平衡1.引言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单中心的聚集效应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口、交通出行和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正渐渐超出城市的承载力。

在这一背景下,许多国内城市开始加速发展新城,试图通过建立新城将老城区过多的人口、交通需求疏散出去,形成均衡式地发展。

然而,城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过程中,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出行需求(日出行次数、出行距离、总出行量)都将增加,保证出行效率和减少交通排放、空气污染都将面临更多挑战。

因此,面对各种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长期发展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如何规划新城区和老城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就成为很多中国城市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以青岛为例,分析城市在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过程中的交通规划。

2.多中心城市的定义和类型2.1 多中心城市的成因很多国际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单中心到多中心这一过程。

随着城市功能和城市活动在城市中心的聚集,城市中心的交通、环境达到承载能力的上限,城市中心开始出现规模不经济效应。

青岛城市规划(2006-2020)

青岛城市规划(2006-2020)

青岛新城市规划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凝聚了大批城市规划设计师历时5年智慧与心血的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向市民公示。

规划显示,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扩容:七镇及胶南市区纳入新规划本次规划,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

市域为青岛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由中心城区、胶州市的营海等环胶州湾地区,以及滨海公路沿线的胶南城区和琅琊、泊里、鳌山卫、温泉、田横、王村、丰城7镇组成,总面积约287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由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7区组成,总面积1408平方公里。

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相比,新增了一市七镇,新增面积约87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达到2870平方公里。

城市框架: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规划确立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全新空间发展战略,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以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崂山及黄岛副中心为重点,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2020年人口1200万 2050年经济达发达国城市水平本次规划勾画出一幅宏大绚丽的未来城市蓝图: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红岛经济区西片区综合交通规划及高新区西片区、铁路红岛站周边区域道路设计-征求意见稿

红岛经济区西片区综合交通规划及高新区西片区、铁路红岛站周边区域道路设计-征求意见稿

红岛经济区西片区综合交通规划
1.道路系统规划
道路功能等级
高快速路:“四横三纵” 四横:正阳路快速路、河东路、胶州 湾高速、双积公路;
正阳路
三纵:机场高速、安和路、青威高速 延长线。 主干路:“三横四纵” 三横:智力岛路、田海路、经二路; 四纵:清河路、龙海路、景和路、丰 和路。 次干路及支路网: 根据现状及不同功能的片区,对其 路网密度进行控制,中央商务区提高支 路网密度。 立交预留 规划范围内预留 9 处立交,其中 2 处 互通,3处半互通,4处跨线式立交。 路网总长度约为 336.3km ,密度约 为 8.4km/km2 ;道路面积约为 7.7km2 , 道路面积率约为21%。
站前中央商务区(CBD)
济青高铁红岛站
滨河中央休憩区(RBD)
M8
奥体功能板块
滨河 中央休憩区: 商业、休闲、 餐饮、酒店、娱乐、文化等功能主导, 北岸城区的城市商业休闲娱乐中心;
临海创新功能区(ID)
中央商 务区
临海 创新功能区( ID) : 面向未来, 聚焦于知识与创新经济的培育和发展。
胶新铁 路 胶济铁 路
红岛站 至青岛
红岛经济区西片区综合交通规划
2.轨道交通系统优化
1 6
8
规划交通线网调整建议
1)10号线 规划调整轨道10号线位置,向西经上 下疃,并延伸至胶州市行政中心与轨道8
1 0
8 支
号线支线相交; 2)5号线 延长5号线,沿胶州湾海岸向北,向西 沿青连铁路经奥体中心、滨海商务区等, 连接轨道8号支线。 3)运营组织 8号线、12号线采用大站快线模式,5 号线及其延长线等其他线路采用常规地 铁运营模式。
1 2 轨道线名称 8号线(快线) 10号线 起点及所在区域 终点及所在区域 途径区域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环境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环境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评价单位: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单位: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10月一、规划方案概述根据《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本次建设规划方案包括2号线二期东段、5号线、6号线二期南段、7号线二期北段、9号线一期、12号线和15号线一期,共计7条线路,总规模为207.8km。

共设车站128座。

本次公示方案为阶段性方案,随着项目的实施进程及环评工作的进展,相关信息将完善或调整,最终规划方案以批复为准。

二、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一)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从声环境保护的角度,部分高架线周围分布着噪声敏感建筑物,须采取道床减振、设置声屏障等综合环境保护措施降低轨道交通对沿线声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只要在设计阶段合理选择设备的位置、型号,并辅以风道消声器及隔声措施,风亭、冷却塔噪声可控制到可接受水平。

车辆段与停车场内检修、洗车等作业噪声,只要合理布局,厂界噪声一般可满足2类区厂界标准。

(二)振动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虽然地下线路的振动影响较突出,且沿线的既有或规划敏感建筑相对集中,但由于地铁振动的污染振动治理措施较为成熟,在规划实施中可根据沿线建设情况对待开发区域轨道交通线路两侧进行空间用地控制,必要时根据具体振动影响的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理措施,轨道交通振动影响一般不会成为建设规划实施的制约因素。

(2)二次结构噪声源于轨道交通车辆与轨道的振动,降低轨道交通振动就可以相应减轻二次结构噪声影响,采取浮置板道床、弹性短轨枕等减振等措施也可以从根本上减轻二次结构噪声影响。

(三)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本规划实施期间,施工期污水主要来自轨道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及由地表径流导致的污染物入渗;轨道交通运营期污水主要来自于沿线车站、控制中心、停车场和车辆段排放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2)规划实施后,各站点、控制中心、车辆段及停车场排放的污水量占青岛市污水总处理能力的比重非常小,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总量也较小,基本不会增加青岛市市政污水处理的负荷,对地表纳污水体产生的影响较小。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10.08•【字号】青政办字〔2024〕35号•【施行日期】2024.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办字〔2024〕35号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10月8日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抢抓低空空域改革、密集创新和规模应用发展机遇,加快形成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建设引领,统筹产业发展和低空安全,大力培育低空市场,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战略支撑。

到2026年,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服务保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打造立足山东半岛、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低空经济示范区。

——产业发展提质增量。

拓展多机型总装制造能力,积极引进电动、氢动力、混合动力等新能源低空飞行器整机制造及示范运营项目,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培育引进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等龙头项目5个以上,孵化低空经济企业30家以上,打造10个低空重点领域特色集群。

——示范应用加快拓展。

拓展低空公共服务应用场景,打造海洋特色示范场景,构建满足多种需求的低空智能物流网络及城市空中交通网络。

低空飞行(不含微轻小型无人机)突破4万架次,开通5条以上区域无人机物流航线,4条以上景区旅游航线,2条以上短途运输航线,打造10个低空经济商业化飞行典型场景。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

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其中,全域统筹结合功能区的设置,把全域的海陆资源、城市发展资源统筹在一个大的城市群框架下、突破各区市行政界线,在全域统筹各种资源配置,统筹生态保护、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城乡协调,构建以新型功能区为特征的全域发展新格局。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解读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更好的发挥道路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落实“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思路,积极推进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市规划局迅速展开了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修编工作。

目前,《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编制完成。

《规划》分为12个章节、两万余字,涵盖了远期交通规模预测、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对外交通系统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物流货运系统规划、停放车系统规划、交通管理系统规划等城市交通的各个方面,为我们清晰地描绘出未来青岛的立体交通框架。

该《规划》由青岛市规划局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组织编制,由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和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承接编制。

构建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环保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服务体系本次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重点研究范围为中心城区,面积1408平方公里;对外交通部分兼顾市域,面积10654平方公里。

据了解,规划专家通过建立青岛市交通预测模型,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得到以下预测结果:2020年,居民一日出行总量由现在776万人次/日增加到1276万人次/日;机动车发展规模由现在52.3万辆增加到120万辆左右,千人拥有率由149辆增加到220-280辆;公交出行比重由现在21.5%提高到35%左右,其他机动化出行由现在31%提高到41%左右;公交车辆由现在5030标台增加到12000-13000标台;前湾港疏港交通由现在约4万标准货车/日增加到10-12万标准货车/日。

规划提出了未来交通体系发展总目标:营造一个与城市性质和职能相匹配的、相协调的,以人性化、生态化、集约化为特征的安全、清洁、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在发展模式上,将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小汽车适度发展、非机动化交通得到提倡、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交通发展模式。

规划提出了构建“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环保”的交通服务体系的目标。

《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含专项规划和部分重要道路详

《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含专项规划和部分重要道路详

《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含专项规划和部分重要道路详细规划)》文本主要内容摘选第一章总则1、规划背景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优化、完善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网系统,构建畅通高效的道路交通体系,进一步提升控规对道路交通设施控制用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指导道路设施建设,编制本规划。

2、规划范围和年限(1)规划范围: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一致。

中心城区道路网与即墨、胶州、临空经济区等外围组团的路网及干线公路紧密衔接,故研究范围扩大至这些区域。

(2)规划年限:至2020年,考虑远景需求。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策略1、规划目标结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强道路网络连通性,贯通骨干网络,加密次支路网,构建功能清晰、级配合理、布局均衡、内外衔接的一体化道路网络。

2、规划策略(1)落新政策、行新理念;(2)组团通连、新老融合;(3)结构完整、快慢有序;(4)功能协调、容量匹配;(5)尺度适宜、绿色优先;(6)规划统筹、管控高效。

第三章道路网络系统规划1、中心城区路网整体规划中心城区规划道路网总长度5716km,密度为7.69km/km2,道路面积率为19.39%。

其中规划高快速路总长423km,密度为0.57km/km2,规划形成“区域一体、高快衔接、六横九纵、环湾放射”的高快速路网络。

(1)六横轴:胶州湾西路—嘉陵江路—胶州湾隧道—胶宁高架—银川路;疏港高速—胶州湾第二条机动车隧道—杭鞍高架-辽阳路;青兰高速—胶州湾大桥—大桥接线;胶州湾高速(湾底段)—仙山路;扬州路—正阳路;中心城区北部快速路。

(2)九纵轴:滨海公路快速路;青银高速—青新高速;山东路—重庆路—龙青高速;环湾大道—双元路;胶州湾大桥红岛接线—华中路;青威快速路;机场高速;机场西快速路—胶州湾高速(西岸段)—江山路、昆仑山路;沈海高速。

东岸城区规划道路网总长度2237km,密度为8.84km/km2,道路面积率为19.27%。

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11.09•【文号】国函〔2024〕169号•【施行日期】2024.11.0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69号山东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青岛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岛是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对外开放门户、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青岛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34.1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68.7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705.00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984.0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027.69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41.68%;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2.11亿立方米;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青岛市交通现状及解决方案

青岛市交通现状及解决方案

青岛市交通现状及解决方案青岛三十九中2009级7班孙宇阳青岛市是全国几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和我国东部沿海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和旅游城市。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全市总面积为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市南、市北、四方、李沧、螃山、城阳、黄岛七区)为1408平方公里。

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55万人(2007年末),其中市内七区276万人。

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786.5亿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2.6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57.25亿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6元。

青岛市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现状已形成由海港、机场、铁路、公路和管道五种交通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其中港口是全国五大港口之一,第二大外贸港,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6.6万标箱,跻身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连续多年位于全国第三位。

青岛流亭机场为区域性航空枢纽,2007年客运吞吐量达到786.8万人次。

青岛公交现状青岛市主城区有青岛公交集团、青岛交运集团两家公交企业,分别经营126条和9条公交线路,其中前者2007年承担的客运量为62175万人次,占92.7%。

黄岛区仅有青岛开发区公交巴士有限公司一家企业,经营线路27条,.2007年客运量为9355万人次,承担了黄岛区内部全部的公交客运。

另外,城市外围的城阳、黄岛、唠山区分步有数量不等的班车线路,主要跨区运行,隶属各区交通局管理。

3青岛出租车现状出租车作为公交车的有效补充,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是其他交通方式不可代替的,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交通的运行。

青岛市行政区域内共有出租车9002辆,其中市区7726辆,各区(市)1276辆。

2007年市内七区出租车户籍万人拥有量为28辆,处于全国大城市中下游水平。

青岛轮渡现状公共客运轮渡作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在现阶段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岛市十一五计划书

青岛市十一五计划书

青岛市“十一五”交通发展建设规划(送审稿)二○○七年一月青岛市“十一五”交通发展建设规划(送审稿)主持部门: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单位:青岛市交通委员会青岛市规划局青岛港集团青岛流亭机场济南铁路局青岛海事局青岛市地下铁道公司青岛市工程咨询院二○○七年一月目录一、“十五”交通发展建设情况 (3)(一)发展成就 (3)(二)主要问题 (8)二、“十一五”面临形势和运输量预测 (10)(一)面临形势 (10)(二)交通运输量预测 (12)三、指导原则、发展目标 (14)(一)指导原则 (14)(二)发展目标 (14)四、发展布局和重点项目 (18)(一)公路 (18)(二)港口 (20)(三)机场 (22)(四)铁路 (23)(五)城市公共客运交通 (24)(六)管道运输 (25)(七)智能交通 (26)五、政策措施及建议 (28)六、2020年发展展望 (30)附表:附表1:“十五”交通发展指标统计表附表2:2010年及2020年交通发展指标预测表附表3:“十一五”规划公路建设项目表附表4:“十一五”规划港口建设项目表附表5:“十一五”规划机场建设项目表附表6:“十一五”规划铁路建设项目表附表7:“十一五”规划公共交通建设项目表附表8:“十一五”规划各行业投资总额汇总表附图:附图1:青岛市2010年公路网规划示意图附图2:青岛市2010年沿海港口规划示意图附图3:青岛市2010年铁路规划示意图附图4:青岛市2010年公路主枢纽客运站场规划图附图5:青岛市2010年公路主枢纽物流园区(中心)规划图“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承前启后时期,也是加快将我市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时期。

交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是我市加快各项事业发展、发挥“龙头”作用、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促进半岛城市群发展的先行条件。

《青岛市“十一五”交通发展建设规划》在总结“十五”期间交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公路、港口、机场、铁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提出“十一五”交通发展的目标、重点项目布局、建设时序和政策措施建议,并展望2020年的交通发展远景。

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1.08•【文号】国函〔2016〕11号•【施行日期】2016.01.0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国务院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号山东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青岛是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青岛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青岛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6143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优化村镇布局,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指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1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660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

要根据青岛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条件以及《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

青岛道路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青岛道路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青岛道路规划方案背景随着青岛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解决道路交通拥堵、提高路网效率,青岛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道路规划的方案,旨在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和道路布局,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和通行速度,建立高效、舒适、安全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套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道路规划方案,以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和通行速度,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和道路布局,从而建立高效、舒适、安全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

具体目标如下:•降低拥堵指数:优化道路结构和布局,减少道路拥堵瓶颈,降低交通拥堵指数,提高交通效率。

•提高通行速度:优化红绿灯控制,建立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提高车辆通行速度。

•改善通行体验:改善道路安全设施和环境,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体验。

•保障交通安全:提升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管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方案为实现以上目标,本方案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各阶段方案如下: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是解决道路拥堵问题,提高通行速度,优化道路布局。

具体方案如下:•增加公交车道:在主要道路上加设公交车道,以提高公交车通行效率。

•设置交通管理区域:在市区内建立交通管理区域,实行交通疏导和拥堵缓解措施。

•提高交通管理能力:增加市区内交通警力,建立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实时道路信息监控和调节控制。

•优化黑点路口:根据交通事故发生频率和车流量,优化市内黑点路口交通信号控制,逐步降低事故率。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体验,改善道路安全设施和环境。

具体方案如下:•增设自行车道:在市区和郊区的主要道路上增设自行车道,便利非机动车通行。

•设置人行慢行区:在市区的商业和步行街设置行人慢行区,保障行人安全。

•完善道路安全设施:增设标志、标线、交通护栏等道路安全设施,减少交通事故。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的目标是全面实施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保障交通安全。

具体方案如下:•完善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交通监控、数据分析、信息传播等各个子系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

青岛交通

青岛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综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城市运作的主要要素之一,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规划的影响深远。

要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作出合理的规划和正确的决策,必须首先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其成因等进行系统的分析。

3.1青岛城市公共交通现状3.1.1青岛城市概况青岛市是全国巧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和我国东部沿海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和旅游城市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全市总面积为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市南、市北、四方、李沧、螃山、城阳、黄岛七区)为1408平方公里。

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55万人(2007年末),其中市内七区276万人。

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3786.5亿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2.6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57.25亿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6元。

青岛市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现状已形成由海港、机场、铁路、公路和管道五种交通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其中港口是全国五大港口之一,第二大外贸港,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6.6万标箱,跻身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连续多年位于全国第三位。

青岛流亭机场为区域性航空枢纽,2007年客运吞吐量达到786.8万人次①。

3.1.2青岛公交现状①《青岛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9月.青岛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政策研究1.公交企业青岛市主城区有青岛公交集团、青岛交运集团两家公交企业,分别经营126条和9条公交线路,其中前者2007年承担的客运量为62175万人次,占92.7%。

黄岛区仅有青岛开发区公交巴士有限公司一家企业,经营线路27条,.2007年客运量为9355万人次,承担了黄岛区内部全部的公交客运。

另外,城市外围的城阳、黄岛、唠山区分步有数量不等的班车线路,主要跨区运行,隶属各区交通局管理。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环境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环境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评价单位: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单位: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10月一、规划方案概述根据《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本次建设规划方案包括2号线二期东段、5号线、6号线二期南段、7号线二期北段、9号线一期、12号线和15号线一期,共计7条线路,总规模为207.8km。

共设车站128座。

本次公示方案为阶段性方案,随着项目的实施进程及环评工作的进展,相关信息将完善或调整,最终规划方案以批复为准。

二、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一)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从声环境保护的角度,部分高架线周围分布着噪声敏感建筑物,须采取道床减振、设置声屏障等综合环境保护措施降低轨道交通对沿线声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只要在设计阶段合理选择设备的位置、型号,并辅以风道消声器及隔声措施,风亭、冷却塔噪声可控制到可接受水平。

车辆段与停车场内检修、洗车等作业噪声,只要合理布局,厂界噪声一般可满足2类区厂界标准。

(二)振动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虽然地下线路的振动影响较突出,且沿线的既有或规划敏感建筑相对集中,但由于地铁振动的污染振动治理措施较为成熟,在规划实施中可根据沿线建设情况对待开发区域轨道交通线路两侧进行空间用地控制,必要时根据具体振动影响的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理措施,轨道交通振动影响一般不会成为建设规划实施的制约因素。

(2)二次结构噪声源于轨道交通车辆与轨道的振动,降低轨道交通振动就可以相应减轻二次结构噪声影响,采取浮置板道床、弹性短轨枕等减振等措施也可以从根本上减轻二次结构噪声影响。

(三)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本规划实施期间,施工期污水主要来自轨道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及由地表径流导致的污染物入渗;轨道交通运营期污水主要来自于沿线车站、控制中心、停车场和车辆段排放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2)规划实施后,各站点、控制中心、车辆段及停车场排放的污水量占青岛市污水总处理能力的比重非常小,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总量也较小,基本不会增加青岛市市政污水处理的负荷,对地表纳污水体产生的影响较小。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十三五”综合
交通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01.24
•【字号】青政字〔2017〕18号
•【施行日期】2017.01.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
正文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实施青岛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
展规划的通知
青政字〔2017〕18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就做好《青岛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提高对《规划》重要性的认识。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关键期,编制实施《规划》,对于加快完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二、各区、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认真落实,补齐短板,破解难题,推动《规划》落到实处,争取各项规划目标早日实现。

《青岛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印发。

青岛市人民政府
2017年1月24日。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全解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全解
4、配套各项基础设施
加大对乡村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农村水资源加强管理,增强农民 饮水安全性;提倡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改善农村人 居环境。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 村的力度,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实现城乡 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 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 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四、城市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将青岛建设成为富强、文明、 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建立完善城市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现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 设,提高基本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民群 众就医条件。
积极构筑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调整完善竞技体 育项目布局,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建立事业 单位全员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生 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加快社会福利和救助事 业发展。
治理和重要区段景观营造,加强企业搬迁后污染土壤清理修复,全面优化人 居环境。
加强资源要素保护,建立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有效保护和控制农业生态 地区,加强海域、岸线、湿地、山体、河流等自然生态地区保护,突出胶州 湾滨海湿地保护,高度重视老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加强老工业历史遗产 保护。
五、城乡协调发展
依托济青高速、胶济铁路,形成中心城区-胶州-平度-济南发展轴。重点 发展胶州市、平度市,并与半岛城市群的潍坊、淄博、济南市相协调。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 年)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 年)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年)第一部分 交通发展历程一、 主要成就1、交通建设投资逐年增长。

近五年来,交通建设投资数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的11.28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3.2亿元,年均增长24.1%,超过了同期GDP年均20%的增长速度。

2、对外交通设施规模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航空并举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

公路: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等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公路网络体系。

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326公里,全市1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实现了晴雨通车,通公路的行政村达到100%。

铁路:基本形成以胶济、蓝烟、胶黄、胶新铁路为骨架的铁路网络体系。

其中,胶济铁路是青岛港通往腹地的主干道,复线工程和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完工;胶新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基本形成了以青岛港(包括前湾港港区、老港区、黄岛港区)为核心,胶南大湾港、鳌山港等一般性小型港口为补充、结构较为合理、配套较为齐全的港口体系。

其中,青岛港是我国能源运输的枢纽和大宗散货的集散中心、全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枢纽港之一。

2007年港口总吞吐量达到2.65亿吨,外贸吞吐量 1.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6.59万标准箱。

航空:青岛流亭机场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干线机场。

自1982年开航以来,机场规模和能力不断提升,开通航线条数、年旅客吞吐能力、年货邮吞吐量等统计指标分别由1995年的35条、80万人次、1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94条、787万人次、11.6万吨。

3、城市道路设施供应规模不断扩大。

近五年来,青岛市区人均道路面积由10.74平方米/人增长到19.6平方米/人。

其中市内四区的道路长度由705公里增长到997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9.76平方米/人增长到9.16平方米/人。

4、公共交通得到长足发展。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5.01•【字号】青政发〔2016〕14号•【施行日期】2016.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关于实施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意见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2016年1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号,以下简称《批复》),原则同意《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是“十三五”期间我市谋篇开局的科学依据,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法定蓝图。

为贯彻《批复》要求,依法科学实施《总体规划》,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目标任务。

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围绕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以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为目标,提升、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增强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优化配置各类空间资源,构筑“一轴、三城、三带、多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保护好自然生态资源,传承历史文脉与风貌特色;增强城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构建城市安全防灾体系;适应城市经济转型发展需要,改革创新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推进陆海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将青岛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努力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走在全国前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交通发展历程一、主要成就1、交通建设投资逐年增长。

近五年来,交通建设投资数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的11.28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3.2亿元,年均增长24.1%,超过了同期GDP年均20%的增长速度。

2、对外交通设施规模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航空并举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

公路: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等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公路网络体系。

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326公里,全市1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实现了晴雨通车,通公路的行政村达到100%。

铁路:基本形成以胶济、蓝烟、胶黄、胶新铁路为骨架的铁路网络体系。

其中,胶济铁路是青岛港通往腹地的主干道,复线工程和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完工;胶新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基本形成了以青岛港(包括前湾港港区、老港区、黄岛港区)为核心,胶南大湾港、鳌山港等一般性小型港口为补充、结构较为合理、配套较为齐全的港口体系。

其中,青岛港是我国能源运输的枢纽和大宗散货的集散中心、全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枢纽港之一。

2007年港口总吞吐量达到2.65亿吨,外贸吞吐量 1.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6.59万标准箱。

航空:青岛流亭机场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干线机场。

自1982年开航以来,机场规模和能力不断提升,开通航线条数、年旅客吞吐能力、年货邮吞吐量等统计指标分别由1995年的35条、80万人次、1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94条、787万人次、11.6万吨。

3、城市道路设施供应规模不断扩大。

近五年来,青岛市区人均道路面积由10.74平方米/人增长到19.6平方米/人。

其中市内四区的道路长度由705公里增长到997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9.76平方米/人增长到9.16平方米/人。

4、公共交通得到长足发展。

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全市公交线路里程增长了1.1倍,达3136公里;加大了公交场站的建设力度,解决了公交占路扰民问题;公交车辆总量增长了1.24倍,达5030标准台;公交客流总运量由1998年的4.2亿人次/年增长到2007年的7.6亿人次/年;公交出行比重由2002年的19.6%提高到2007年的21.5%。

5、交通管理手段趋向合理,智能化规模逐步扩大。

随着道路网的逐步完善,对单向行驶的道路进行了优化调整,目前实施单向交通的道路约130条,总长度约为95.4公里;为加强对货车和摩托车的管理,规范行驶路线,防止扰民,对部分道路实施了禁止摩托车和货车通行;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水平产生质的飞跃,由过去的单点定时控制实现了自适应控制;停车诱导系统得到了初步应用。

第二部分交通发展战略一、需求预测本次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重点研究范围为中心城区,面积1408平方公里;对外交通部分兼顾市域,面积10654平方公里。

通过建立青岛市交通预测模型,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得到以下预测结果:2020年,居民一日出行总量由现在776万人次/日增加到1276万人次/日;机动车发展规模由现在52.3万辆增加到120万辆左右,千人拥有率由149辆增加到220~280辆;公交出行比重由现在21.5%提高到35%左右,其他机动化出行由现在31%提高到41%左右;公交车辆由现在5030标台增加到12000-13000标台;前湾港疏港交通由现在约4万标准货车/日增加到10-12万标准货车/日。

二、发展目标1、交通体系发展总目标:营造一个与城市性质和职能相匹配的、相协调的,以人性化、生态化、集约化为特征的安全、清洁、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交通发展模式: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小汽车适度发展、非机动化交通得到提倡、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交通发展模式。

3、具体发展指标:提供“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环保”的交通服务。

其中“高效”为2020年中心城区公交出行方式比重从现状的21.5%提高到35%以上;“便捷”为2020年中心城区实现95%的出行者出行时间在45分钟之内,到周边县市控制在1小时左右;“舒适”为公交高峰满载率从现在的5-6人/平方米下降到3-4人/平方米;“安全”为万车死亡率控制在万分之五以内;“环保”为单车排放下降30-40%,交通噪声达到国标规范标准。

三、发展策略通过对现状道路交通的综合调研,针对未来城市交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以下交通发展战略:1、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体现在大容量快速公交建设优先、公交路权使用优先、土地配置优先、科技投入优先和政策支持优先。

2、交通与用地相协调。

以综合交通模式引导城市空间拓展,结合组团布局,平衡人口和就业岗位分布;以公共交通支撑城市中心区发展;交通系统与周边环境协调。

3、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

加大交通建设投入,力争使交通建设投资达到GDP的3%左右,公共交通投资占交通建设投资的30%-40%左右;采取交通区域差别化政策,加强中心区交通需求管理,控制小汽车交通量快速增长的趋势,逐步扩大公交出行比重;综合利用法规、行政和经济杠杆等手段,保持车辆与道路建设协调发展,调控交通供需平衡。

4、倡导“绿色”交通。

在有条件的区域鼓励自行车的使用,优化调整自行车和步行系统;加强文明出行和健康出行的宣传和引导;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总量,控制交通噪声。

第三部分对外交通系统规划一、规划目标构建以港口为中心,海陆空一体化的对外交通体系,实现市域内一小时、与半岛都市群主要城市之间两小时、与省内主要城市之间三小时的通行目标。

二、公路网和客运枢纽规划1、公路线网。

规划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市域公路网络体系。

包括青威高速公路、青岛至龙口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胶平 (营海-平度) 高速公路,青兰高速公路等6条快速对外放射线;同三高速公路和潍莱高速公路2条快速过境线;滨海公路、 204 国道、三城线(S218)、薛馆路(S329)、平度-营房公路(S219)、黄张路(S328)等6条主要的一级路。

至2020年,市域内高速公路网总长1000公里(含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网密度9.4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含乡村公路) 15000公里,公路网密度141公里/百平方公里。

2、公路客运枢纽。

调整优化公路长途客运枢纽布局,规划市区公路客运枢纽系统主要由8个客运枢纽场站组成,分别为青岛长途汽车站、青岛汽车东站、青岛汽车北站、铁路青岛北站汽车站、黄岛长途汽车站、黄岛汽车北站、红岛汽车站、城阳汽车站。

三、铁路网和客运枢纽规划1、铁路线网规划。

市域内铁路线网由胶济铁路、胶新铁路、胶黄铁路、蓝烟铁路和规划青太(青岛—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青荣(青岛—荣成)城际铁路组成。

预留黄岛—日照、田横—蓝村、晋煤外运泰安—董家口铁路和站场的建设条件。

2、铁路客运枢纽规划。

铁路客运站规划扩建青岛站,在沧口建设青岛北站,预留城阳站用地空间。

根据铁路客运枢纽规划对两站的功能分工:青岛站,办理青岛至济南及以远方向动车组的始发终到业务、旅客运输业务;青岛北站,办理青岛至所有方向的普快旅客列车,同时办理青岛至荣成间动车组的始发终到业务、旅客运输业务。

加快建设铁路青岛北站,适应铁路提速和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

建议铁路管理部门适时合理调整两站功能分工,缓解青岛站疏解能力紧张的矛盾。

四、民航客运枢纽规划青岛流亭机场为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机场和国际性机场,规划将其建设成为具有客货运输、生活服务、飞行管理和飞机维修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空港。

机场等级为4E级。

加快新机场选址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抓紧协调民航空域制约问题,尽快完成机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以适应青岛民航的快速发展需要。

五、水运枢纽规划形成以胶州湾港口综合运输枢纽为核心,鳌山湾和董家口港区为两翼,地方小型港站、综合旅游港点为补充的多层次港口发展体系。

青岛港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主要包括前湾港区、海西湾港区、黄岛港区、老港区和四方港区、鳌山湾港区、董家口港区等港区和多处小型港站。

远期发展目标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前湾港区是青岛港综合运输核心枢纽的骨干和主要基础,主要以国际集装箱干线运输为主,同时承担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干散货运输,兼顾通用散杂货运输;黄岛港区是青岛港主体港区之一,是大型专业液体散货港区,以原油、成品油和液体化工品运输为主;老港区和四方港区是是青岛港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港区和四方港区以散、杂货和内贸集装箱运输为主,适度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适当兼容物流、旅游、商贸等服务功能,保留发展老港区客运功能;海西湾港区目前以造船、修船、海洋工程建造为主,船舶配套、科研开发为辅,将逐步发展成我国主要的船舶产业基地之一;鳌山湾港区是青岛港继续扩大港口规模及提高综合运输能力的主要后续性港区,远景重点发展外贸集装箱业务,兼顾大宗散货及一般散杂货物运输;董家口港区是青岛港南翼重要的港口综合运输枢纽和临港工业发展的重要依托,逐步发展成为以杂货、大宗干散货、液体化工品等运输和促进临港工业发展为主的综合性深水港区;地方性港站主要包括积米崖、大湾、鳌山等,主要功能是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和沿海小批量物资转运服务。

水上客运枢纽包括在老港区现有海上客运码头基础上,建设海港客运中心;专题论证国际邮轮码头的选址方案,研究国际邮轮码头设在老港区、浮山湾、银海大世界、四方填海地等不同选址方案的可行性。

第四部分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一、道路系统规划1、发展目标青岛市城市道路网络系统由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构成。

2020年需满足高态势下日交通量6000万标准车公里的交通需求,高峰时段车速中心区不低于20公里/小时,外围区不低于35公里/小时。

2、青、黄、红岛路网骨架规划青岛城区道路网络骨架由“四横三纵”的快速路网构成,其中“四横”为仙山路、青黄跨海大桥连接线(胶州湾高速公路—银川路)、辽阳路—鞍山路及其延长线、延安路-宁夏路-银川路;“三纵”为湾口隧道青岛端连接线-胶州湾高速公路城区段、山东路-重庆路、青银高速公路城区段。

黄岛城区道路网络骨架由“四横两纵”的快速路网构成,其中“四横”为青兰高速公路黄岛段、同三连络线、前湾港路、嘉陵江路—湾口隧道黄岛端连接线;“两纵”为昆仑山路及向北延长线(至青兰高速)、江山路(嘉陵江路以北段)。

同时,预留齐长城路快速路建设条件;预留沿灵山卫北侧(靠山侧)、胶南中心区北侧到同三高速公路的快速路建设条件。

红岛城区道路网络骨架由“三横三纵”的快速路和起骨架作用的主干道构成,其中“三横”为胶州湾高速公路湾底段、正阳路主干路、204国道城区段,预留正阳路(308国道—胶平高速段)快速路建设条件;“三纵”为青威高速公路城区段、滨河路主干路、双元路快速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