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的核竞赛ppt课件
冷战时期:美苏对抗与核威慑
冷战时期:美苏对抗与核威慑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对抗的历史是世界政治与军事格局中的重要章节。
这段历史从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的1991年。
在这段时间里,美国与苏联之间的紧张对抗呈现出军备竞赛、地缘政治斗争以及核威慑等多个方面。
1. 美苏军备竞赛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之间,军备竞赛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双方都试图通过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的发展来确保自身安全和影响力的扩张。
这种军备竞赛在核武器领域尤为明显。
1949年,苏联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使世界进入了核时代。
紧接着,美国也在1952年进行了首次核试验。
此后,两国相继进行了多次核试验,不断提升核武器的技术水平和威力。
军备竞赛的结果是,美苏核武库的规模迅速扩大,核武器的威胁也日益加剧。
2. 地缘政治斗争除了军备竞赛外,美苏之间的对抗还表现在地缘政治斗争中。
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在全球范围内都试图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势力范围。
这种扩张努力导致了苏联与美国的意识形态斗争,以及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干预。
美苏之间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热点地区上的对立与冲突都是地缘政治斗争的一部分。
3. 核威慑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对抗的核心问题是核威慑。
核威慑是指通过显示和威胁对方使用核武器来阻止对方的攻击,从而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
美国与苏联的核威慑策略是基于“相互保证毁灭”原则的。
双方明白一旦发动核战争,将对全球造成毁灭性后果,因此在核武器问题上,尽量避免直接的冲突。
这种相互威慑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美苏关系,避免了大规模的战争爆发。
4. 变革与解冻1980年代后期,冷战局势经历了一系列变革。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改革和开放的理念,通过削减军备和寻求与西方国家的合作,试图解冻冷战局势。
这一新思维对美苏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两国领导人在多次峰会上开始进行核军控和裁军的谈判,并签署了若干消减核武器和军事力量的协议。
第八讲美苏争霸史
修建柏林墙
柏林分裂的见证(1961——1989年)
古巴导弹危机
U-2飞机拍摄的古巴导弹发射场照片。
古巴导弹危机
美国飞机和军舰跟踪苏联货船
肯尼迪
赫 鲁 晓 夫
除了前已下达的关于停止在 设置武器用建筑工地上进一步施 工的命令之外,苏联政府还下令 拆除您称为进攻性武器的武器, 并加以包装运回苏联。我们现在 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 入冲突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 而只会使人激怒、甚至挑起致命 步骤的措施。 --赫鲁晓夫1962年10月28 日致肯尼迪的信 赫鲁晓夫在肯尼迪总统发出战争威胁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这表明了什么问题? 拆除导弹并运送回国。 优势在美国方面。
苏联收缩
美 国
苏 联
立足于打局部战 星球大战计划 裁减军备
全面收缩
80年代中又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即“战 略防御计划”( SDI: 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 ),企图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和科技 实力,通过这一计划,既大大提高核威慑力量, 又带动美国科技经济的发展,还可造成对苏联的 技术和经济上的压力,从而拖垮苏联。 请思考:美国于80年代中提出这一计划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 80年代,美国经济复苏,苏联经济则陷入困 境。
杜鲁门
杜鲁门主义 1、“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
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主 义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 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 我们头上。” 2、“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 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 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杜鲁门(1947)
美国总统杜鲁门
——标志冷战开始
马歇尔计划
第八讲 美俄(苏)关系
二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两个权力中心 二战结束前,世界的重心在欧洲
2024版核武器课件
中子源
提供初始中子以触发裂变或聚变 反应。
其他辅助部件
如反射层、冷却系统等,用于提 高反应效率和稳定性。
引爆装置和控制系统
引爆装置
负责在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下引发 裂变或聚变反应,通常包括雷管、
炸药等部件。
控制系统
确保核弹头在预定的高度、速度和 姿态下引爆,以达到最佳毁伤效果。 这包括惯性导航系统、制导系统等 部件。
加强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 组织的合作,接受国际核安全 监管和评估,提高我国核武器 的国际声誉和地位。
推动建立全球核安全治理体系, 促进各国在核安全领域的合作 与共赢,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06
CATALOGUE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新型核武器技术研究方向
高超声速核武器技术
研究如何利用高超声速技术提升核武器的突防能力和打击精度。
法国、英国等国家的核战略也以自卫防御为 主,强调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
危机处理中核武器运用原则
危机预警与决策机制
01
建立高效的危机预警和决策机制,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
做出反应。
核武器使用条件与限制
02
明确核武器使用条件和限制,避免在危机处理中滥用或误用核
武器。
与常规武器协同作战
03
在危机处理中,核武器应与常规武器协同作战,形成强大的威
核武器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核武器基本概念与分类 • 核武器原理及构造 • 核武器威力评估与效果分析 • 核武器部署与运用策略 • 核武器安全防护与监管措施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CATALOGUE
核武器基本概念与分类
核武器定义及作用
核武器定义
利用核反应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的武器。
核军备竞赛模型
x=y, y=y0/s
x=2y, y=y0/s2
y
y0 sa
y0 sx/ y
y0~威慑值
s~残存率
a~交换比(甲乙导弹数量比)
x=y
x=2y
y是一条上凸的曲线
y=f(x)
y0 0
y0变大,曲线上移、变陡
s变大,y减小,曲线变平
x
a变大,y增加,曲线变陡
模型解释
• 甲方增加经费保护及疏散工业、交通中心等目标
通过更精细的分析,引入合适的参数,可以找到曲 线的表达式,使之数学化。
通过对各参数的分析讨论,可以对军备竞赛这一现 实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这种由粗及细,从定性到定量的建模方法值得借鉴。
精细 模型
x<y
x=y y<x<2y
x=2y
乙方残存率 s ~甲方一枚导弹攻击乙方一个 基地,基地未被摧毁的概率。
甲方以 x攻击乙方 y个基地中的 x个,
sx个基地未摧毁,y–x个基地未攻击。
y0=sx+y–x
y= y0+(1-s)x
y0=sy
y=y0/s
乙的x–y个被攻击2次,s2(x–y)个未摧毁;
在任一方实施第一次核打击时,假定一枚核导弹只能 攻击对方的一个核导弹基地。
摧毁这个基地的可能性是常数,它由一方的攻击精 度和另一方的防御能力决定。
图 y=f(x)~甲方有x枚导弹,乙方所需的最少导弹数
的 x=g(y)~乙方有y枚导弹,甲方所需的最少导弹数
模 当 x=0时 y=y0,y0~乙方的威慑值
型 y0~甲方实行第一次打击后已经没有导弹,乙方为毁灭
甲方工业、交通中心等目标所需导弹数
y y y0 x
美苏争霸-核威慑与超级军备竞赛 nuclear-deterrence-and-the-superpower-arms-race1
Counter Turkey deployment
EXCOMM
CMC: US options
Naval quarantine Air strike
Invasion
Public alarm
Enforcing the blockade
Clashes in the Caribbean
Shooting down US spy-plane
NSTDB
1960: 1974: 1980: 1982:
4,100 25,000 40,000 50,000
The nuclear peace: a close call
Imperative: sufficient damage to target base US early warning system failures: 1962, 1968, 1973, 1979, 1980 LOW: pre-delegating launch authority
Objective: denial or punishment?
(Gray v Howard)
Cuban Missile Crisis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CMC: Soviet motives
Deter US invasion Redress strategic imbalance
Longevity - robust w/out reckless - best of a bad job - reflected institutional inertia
US nuclear strategy
冷战时期的美苏军备竞赛
冷战时期的美苏军备竞赛在冷战的40多年里,美苏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都试图超过对方。
战后美苏军备竞赛的历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1945~1957年使第一阶段,美苏双方主要进行了研制核武器竞赛。
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也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在战后初期的核垄断地位。
1952年10月31日,美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1953年8月12日苏联也进行第一次氢弹试验。
随后,美苏在核武器的实战化、高质量、小型化方面展开竞赛。
据统计,1945~1985年,全世界共进行了1570次核爆炸试验,美苏分别占80次和562次,合占世界总数的80%以上。
两国储存的核弹头总数达4.5万枚以上,战后世界核弹头总数90%以上。
军备竞赛的第二阶段为1957~1983年,双方以研制核弹头的运载工具以及新型核弹头的竞赛。
1957年10月4日,苏联将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上太空。
1958年1月31日,美国也成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4月12日,苏联“东方1号”宇宙飞船在加加林的操控下,首次球绕地球飞行并返回地面。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
同时,美苏又进行了多次洲际导弹、中短核导弹发射实验。
从1957~1984年,在全世界发射的3000多颗人造卫星中,美苏两国占90%以上,且70%是军用卫星。
1986年洲际导弹、潜射导弹、重型轰炸三种战略武器合计数:美国1989件,苏联为2594件。
核弹拥有量,美国为1.3万余枚,苏联为9640枚。
第三阶段,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以研制和建立战略防御系统为主要内容。
如1981年4月12日枚发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
此后又多次进行了同类的飞行。
苏联于1983年进行了首次小型航天飞机试验,此后两次试飞成功。
美国在航天飞机方面领先苏联,但苏联在反卫星武器系统和建立航天站方面则领导美国。
在常规武器发展方面的竞赛也相当激烈。
古巴导弹危机美苏核对峙
古巴导弹危机美苏核对峙在冷战的历史长河中,古巴导弹危机无疑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超级大国对峙,其核心是美苏之间的核较量。
这一危机将世界推到了核战争的边缘,让全人类的命运悬于一线。
20 世纪 60 年代初,冷战的阴霾笼罩着全球。
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而古巴,这个位于加勒比海的岛国,成为了美苏对抗的焦点。
古巴在 1959 年取得革命胜利后,建立了新的政权。
美国对古巴的新政权采取敌视态度,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颠覆它。
在这种情况下,古巴转向了苏联寻求支持。
苏联看到了在古巴部署导弹的机会。
一方面,这可以增强对美国的威慑力;另一方面,也能在美苏对峙中取得一定的战略优势。
于是,苏联悄悄地向古巴运送了大量的导弹,包括中程和远程导弹。
当美国通过侦察发现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迹象时,整个国家陷入了巨大的恐慌。
因为这些导弹的射程足以覆盖美国的大部分重要城市,一旦发射,后果不堪设想。
美国总统肯尼迪立即采取了强硬的措施。
他组建了专门的应对小组,包括军事、外交等领域的专家,对局势进行全面评估和决策。
美国的军事力量迅速进入战备状态,海军舰艇封锁了古巴周边的海域,阻止苏联继续向古巴运送导弹和相关物资。
在这场危机中,美苏之间的外交博弈同样激烈。
双方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沟通和谈判,试图避免战争的爆发。
肯尼迪通过公开讲话向苏联表明美国的立场和决心,同时也留下了一定的外交回旋余地。
苏联方面,赫鲁晓夫最初态度强硬,但在面对美国的坚决态度和巨大的军事压力下,也开始寻求妥协和解决方案。
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古巴导弹危机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担忧。
各国纷纷呼吁美苏保持克制,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在这场危机中,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行动都可能引发无法挽回的灾难。
双方的领导人都深知这一点,因此在紧张的对峙中,也在不断地寻找着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终,经过一系列紧张的外交谈判和相互妥协,苏联同意从古巴撤回导弹,美国则承诺不入侵古巴,并撤回在土耳其部署的导弹。
核武器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对受核袭击影响的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减 轻其心理压力和恐惧情绪。
05
核武器的国际法规与伦理 问题
国际法规对核武器的限制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该条约是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基石,旨在防止核武器和核 武器技术的扩散,促进和平利用核能。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该条约禁止所有缔约国在任何地方进行任何核爆炸,以有 效促进全面防止核武器扩散、促进核裁军进程、增进国际 和平与安全。
冲击波的传播
冲击波以超音速向四周扩 散,对建筑物、人员等造 成破坏和伤害。
冲击波的破坏力
冲击波的强大压力可以摧 毁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 ,甚至引发地震、海啸等 自然灾害。
光辐射效应
光辐射的产生
核武器爆炸时,火球内的温度极 高,发出强烈的可见光和红外辐
射。
光辐射的危害
光辐射对人员的眼睛和皮肤造成 伤害,甚至导致失明或烧伤。
核武器的基本原理 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核武器的基本原理 • 核武器的威力与杀伤效应 • 核武器的防护与应对措施 • 核武器的国际法规与伦理问题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核武器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瞬间释放出 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 器。
分类
根据核反应类型的不同,核武器 可分为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等 。
核武器不仅影响战争胜负 ,还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 深远影响,是各国竞相追 求的目标之一。
02
核武器的基本原理
原子核的结构与性质
01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 成
02
质子和中子通过核力相 互作用
03
原子核具有结合能,且 结合能随核子数增加而 增大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与科技竞赛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与科技竞赛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不仅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还表现在科技竞赛的激烈对抗上。
这场科技大战不仅推动了两国科技的发展,也对全球的科技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太空竞赛美苏之间的太空竞赛是冷战时期科技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于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尼克一号,这一事件震惊了全世界。
随后,美国为了迎头赶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并于1969年成功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
太空竞赛的背后是美苏争夺科技领导权的较量,两国为了展示自身的科技实力,不断推动太空研究的进展。
二、核武器竞赛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核武器竞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互相的威胁和恐吓导致了两国的核能力不断提升。
苏联于1949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不久后,美国也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的核试验。
双方在核武器研发上展开了激烈的竞赛,不断提升武器数量和威力,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压力。
这场核武器竞赛以相互保证毁灭的威慑平衡为基础,进一步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对立。
三、竞赛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对于美苏两国而言,这场科技竞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
为了取得优势,两国在科技领域加大了投资和研发力度。
许多科学技术的突破都在这一时期实现,例如计算机技术、卫星通信、核能技术等。
这些科技的发展不仅使美苏两国的军事实力大幅提升,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四、对全球科技发展的影响冷战时期的美苏科技竞赛对全球科技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方面,美苏两国的科技进步对其他国家形成了一定的示范和促进作用,激发了各国投资科技研发的热情。
另一方面,美苏对峙导致了科技资源的过度集中,其他国家难以获得必要的科技支持和合作机会,使得科技发展存在不均衡性。
总结起来,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与科技竞赛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科技大战。
太空竞赛和核武器竞赛的展开,推动了科技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不安与焦虑。
这场竞赛挑战了人类的科技潜力,也让我们认识到科技的力量和威胁。
第16课 冷战 课件(共19张ppt)
?
美苏对峙的原因
材料一:到1945年,美国黄金储量占资本主义世界的59%, 工业生产总值占60%。1945年,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 海军和空军力量……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 此外,他还拥有原子弹,在核武器方面拥有绝对优势。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 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该采取美国制度。 ——杜鲁门
表面
欧洲复兴计划 援助西欧恢复经济
主要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荷兰 比利时 奥地利 丹麦 挪威 希腊 瑞典 瑞士
数额/美元
32.97亿 22.96亿 14.48亿 12.04亿 11.28亿 7.77亿 4.88亿 3.85亿 3.72亿 3.66亿 3.47亿
2.5亿
促进西欧 经济恢复
加强了美 国对欧洲 的控制
——《北大西洋公约》
北约
华约
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 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 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
——《华沙条约》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
地图出自统编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人 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版,第77页
冷战的表现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 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军事 北约组织
治目的,因此两国以及在地区冲突中的争端没有导致他们之间的直接军事冲
突,人类避免了一场核毁灭的灾难。
——刘金质《冷
战史》
材料二:1991年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曾写道:“苏联曾经是有用的
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
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与核武竞赛
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与核武竞赛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以及核武竞赛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这场爆发于二战后的世界政治博弈,不仅改变了国际格局,也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背景与起因冷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由于两个大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系差异,使得美国和苏联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和争端。
双方随即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冷战。
二、核武器的崛起核武器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对抗。
1945年美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之后苏联也进行了相应的核武器研发。
核武器的威力使得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更加复杂和危险。
三、美苏核武竞赛的发展美苏核武竞赛可以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在冷战早期,双方争相研发和部署核武器,试图在战略上占据优势。
1952年,美国成功试爆了首颗氢弹,随后苏联也赶超完成了氢弹试验。
此后,美苏双方不断进行核武器的实验和改进,力图提高核武器的威力和射程。
四、冷战的蔓延和后果冷战期间,美苏间不断发生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仅仅局限于核武器领域。
两国在各个领域进行着竞争和厮杀,例如军备竞赛、间谍活动、太空探索等。
这场全球范围的对抗造成了世界的极度紧张和不稳定,并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其他国家的被卷入。
五、冷战的终结和启示1985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开始倡导“改革开放”,并与美国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谈判。
1989年柏林墙倒塌,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
这场冷战对世界的影响深远,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启示与教训。
最后,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与核武竞赛是二战后世界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对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困扰和乌云,也让我们深切认识到战争与冲突的可怕后果。
希望人类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共同致力于和平与发展。
人教版选修3 第4单元 第3课 美苏争霸 (课件)(42张)
29
从 1962 年 10 月 22 日到 12 月 14 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 来往的信件就有 25 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虽然相互指责对方的行 为,但是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 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另外,还有其他秘密通道。两 国逐渐达成了谅解:“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伊柳辛-28 轰炸机 及其附属设施,并且保证今后不再将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美国承 诺不侵犯古巴等等”。
栏目导航
知识网络
24
[课堂小结] 答题术语
1.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初期,美苏 双方处于对峙局面,主要包括 U—2 飞 机事件、柏林墙修筑、古巴导弹危机。 2.U—2 飞机事件使“戴维营精神”转 瞬之间烟消云散,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 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栏目导航
25
3.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美苏 双方从对峙走向缓和,在美苏搞“缓 和”的同时,双方都没有放弃意识形态 的斗争。
栏目导航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
1.原因 (1) 侵越战争 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2) 苏联 的综合国力提高。
9
栏目导航
10
2.表现 (1)尼克松调整政策 ①内容: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 均势 外 交。 ②措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 中脱身,主动同中国、苏 联协调关系。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5
一、美苏对峙 1.背景 (1)美国 ①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 对话谈判 “软化”苏联。 ②肯尼迪提出“ 和平战略 ”。 (2)苏联:赫鲁晓夫提出同美国 平起平坐 ,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 界的战略目标。
栏目导航
6
2.表现 (1) 戴 维 营 会 谈 : 1959 年 , 赫 鲁 晓 夫 访 美 , 形 成 所 谓 的 “__戴__维__营__精__神___”。 (2)U-2 飞机事件:使美苏矛盾重新激化。 (3)柏林墙:由于美苏矛盾的加剧,苏联和民主德国沿西柏林四 周修筑起一道柏林墙。
核能ppt6 苏科版优质课件优质课件
二战末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
一、核能
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且在有些改变的过程 中还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叫做核能.
二、获得核能的途径
❖ (1)裂变 ❖ (2)聚变
一、裂变和聚变
1、核裂变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 新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9 、如果我们消极地生活,那么迟早会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 11 、这个世界从不缺乏有才能的人,但缺少有精神的人。生活是没有路标的单程轮回,固守心的航向,需要非凡的勇气。以微笑驾驭人生之舟,愿你收获一路精彩! 17 、美丽的空想比不上踏实地做事,只要开始行动,就算再晚也不迟。 11 、这个世界从不缺乏有才能的人,但缺少有精神的人。生活是没有路标的单程轮回,固守心的航向,需要非凡的勇气。以微笑驾驭人生之舟,愿你收获一路精彩! 16 、生命的奖赏远在旅途终点,而非起点附近。我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踏上第一千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我不会因此放弃,我会坚持不懈,直至成功! 13 、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的丰盛。
原子弹――根 据核裂变的原 理制成。属于 不可控制的链 式反应的结果!
链式反应
用中子轰击铀核,使铀核发生裂变,放出能量. 铀 核分裂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又可以轰击其它 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
这些铀核分裂时,同样放出中子,从而引起更多 的铀核发生裂变.于是裂变反应便会链锁式地自行持 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
如果使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在可控制的条件下 缓慢进行,释放的核能就可有效地利用。
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
思考:在电站工作过程中,能是如何转化的?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美苏争霸
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新的以美苏 为两极的世界格局所取代。 标志是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主要原 因是西欧的衰落,美苏的崛起。
二战结束前,世界的重心在欧洲 二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两个权力中心
第三阶段:80年代
双方首脑: 里根 戈尔巴乔夫 基本态势: 美强硬苏全面收缩 美国:对苏强硬政策 反映: 苏联:全面收缩 原因: 里根上台经济军事实力有 所上升 史实: 小规模局部战争 星球大战计划
材料: 何以缩小美苏核差距?何以打破美苏竞争的核僵局? 以往的遏制战略到底效果如何?怎样以新的战略思维应付变 化了的局面? 里根邀请有关专家开会,研究对策。着重研究如何改变 七十年代初出现的“恐怖均衡”的局面,如何利用美国的科 学技术优势夺取有利的战略地位,以便取得世界霸主地位等 战略问题。 经过7个月紧张而有创造性的工作,于1982年3月提出了 一份名为《高边疆——一项新的国家战略》的研究报告。该 报告中指出:“美国面临着一个能把它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 中的机会。通过部署太空防御系统,我们可以避免‘恐怖均 衡’理论所提出的那种威胁。通过为工业化开拓广阔和丰富 的外层空间领域,我们可以挫败灭亡的预言。”
缓和
史实:
东德人冒着危险翻越柏林墙
柏
林
墙
它只是一堵墙 因为它,对面的亲戚 和邻居都不能往来 近30年间有239人 试图翻越而被处死
阅读下列美国总统肯尼迪1962年12月17日发表的对当时美国面临的重要国际问题的广播 谈话部分内容。 “现在,如果你翻阅一下本世纪的历史的话,你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实际 上是由于对别人作出一系列错误判断而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也是由于希特勒认 为他可以夺取波兰,英国可能不会作战。如果英国作战的话,在波兰遭到失败以后就可 能不会继续作战。在朝鲜,显然北朝鲜人没有想到我们会插手进去,而我们也没有想到 中国会插手进来。当你看到后来这些引起战争的错误判断的时候,然后你再看看苏联和 美国在他们的信仰方面距离是如此之远。我们信仰一个独立自由和各种不同的国家组成 的世界,他们信仰一个清一色的共产主义世界,而你又把核均势加到这场斗争当中。正 如我以前所说过的,这就是使得现在成为这样一个危险时代的原因。 请回答: 认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由于对别人作出一系列错误判断而引起的。这一观点是错误 (2)材料认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的,大战的爆发是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是由帝国主义的本性决 (3)对朝鲜,“美国人插手”和“中国人插手”各指什么? 定。 (4)“核均势加到这场斗争”指什么? 美国人插手指1950年6月朝鲜内战发生后,美国支持韩国进攻北朝鲜,并操纵联合国,组 织了“联合国军”。中国人插手指1950年10月,在中国多次警告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赴 (5)在肯尼迪讲话后,苏美各有什么重大举动?对世界影响是什么? 朝作战,打击“联合国军”。 分析:第(1)问要结合一战爆发的背景去分析。第(2)中“材料认为……原因”在材 苏联把导弹运到古巴。 料中有明确信息。谈认识要从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着手分析。第(3)问要联系 肯尼迪发出战争威胁,赫鲁晓夫被迫撤走导弹。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社会主 朝鲜的历史和朝鲜、美国、中国的关系综合分析。第(4)问和第(5)问要根据材料提 义威信受到影响。 供的“肯尼迪”、“1962年”、“核均势”等信息去分析判断。
军备竞赛的博弈体现
A国合作 C国合作
A国背叛
C国背叛
A、C收益皆 A国收益+2, +1 C国-2 C国收益+2, A、C国收益 A国-2 皆-1
谢谢
冷战期间,美苏军备竞赛,两国彼此的核弹 头已经太多了,美国为了从经济上拖垮苏联, 就向太空发展,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此计划由于太过超前,耗资巨大,而且技术 上的要求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完全达到实际 运用的水平,但是也迫使苏联投入巨资向太 空发展,最终将苏联从经济上拖垮了,并且 导致联邦国家分裂解体。 美国由于冷战的对手不复存在,所以可以收 缩军费开支,加上“星球大战”计划的技术 难度实在太大,所以苏联解体,项目很快就 结束了。
军备竞赛的博弈体现
常规竞赛
二战备和发展 现代技术,以服务于军事、政治目的。
核竞赛
20世纪70年代,美、苏核武器竞争激烈,结果双方拥有世界核弹头库存总数的 97%,同时双方在核武器运载工具、多弹头分导等高技术领域的研制投入大量人 力和物力。
美苏竞赛
专题六 第13讲 美苏争锋.pptx
19
考点一
考点二
@《创新设计》
解析 材料“菲德尔·卡斯特罗”“赫鲁晓夫”“核打击”推断,这场“危机”是 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影响,而非形成的条件, 故A项错误;中美洲的古巴导弹危机没有对东亚、东南亚大规模局部战争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产生影响,故B项错误;当时的古巴不是核大国,故C项错误;材料“苏 联力求控制危机的想法”推动古巴导弹危机在美苏妥协后用谈判方式得以化解,故 D项正确。 答案 D
20
考点一
考点二
@《创新设计》
【方法突破】 ★明考点 古巴导弹危机 ★抓关键 由材料信息“危机期间”、涉及的人物、“卡斯特罗”“赫鲁晓夫” 和“核打击”可判断题干与古巴导弹危机有关。 ★定方法 解答文字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①看材料,确定材料涉及的历史背景; ②通读材料,搞清楚材料的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③明确各选项的内涵及其 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5
考点一
考点二
@《创新设计》
①美国:1949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_北__大__西___洋__ _公__约__组__织____。 ②苏联:_1_9_5_5_年___,成立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 (4)军事组织。 ③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__美__苏__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 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16
考点一
考点二
@《创新设计》
2.导致国际局势紧张 (1)1950~1953年,美国参与朝鲜战争,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 _局__部__战__争____。 (2)1962年,出现了__古__巴__导__弹__危__机___事件。
3.积极影响 (1)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_世__界__大__战__ 的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经验并用于内部的__调__整__和__改__革__,推动了世界的整 体发展。 (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_不__结__盟__运__动___,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的氢弹试验
1961年10月30日早上,重26吨的“大伊万”氢弹被装进了1架图95战略轰炸机。
上午11时32分,“大伊万”在试验场上空爆炸。图-95以最快的速 度离开了投弹地点,并在爆炸前飞出了250公里,可是爆炸产生的 剧烈的冲击波来势更快,巨大的轰炸机被一会儿抛上一会儿抛下, 像在惊涛骇浪中一般。其身后形成了一个新地岛居民乃至世界上所 有生命谁也未曾见过的恐怖万分的蘑菇火云,迅速膨胀并盘旋上升。
Little Boy
14
1945年8月9日 11:02AM,长崎 死伤5.9万,占人口总数34%
Fat Man
15
1949年8月29日,前苏联 塞米巴拉金斯克大草原 上,苏联成功试射了被 美国人称作“JOE-1号 ”(斯大林一1号)苏制原 子弹。
16
美国的氢弹试验
1957年,美国终于成 功的将氢弹的理论变为 现实。世界上第一枚氢 弹在美国比基尼岛爆炸。 巨大的水柱有1000米 多高。周围的驱逐舰被 炸得粉身碎骨,七零八 落。
到目前还不能确信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是:
以色列:100到200枚核武器; 朝鲜:1到2枚核武器。
4
核武器的起源
5
古代有无核武器?
日本的一家华文报纸曾载文指出
6
众多疑问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2000年 / 但7000年前:金字塔
人类懂得穿衣的历史:4600年 / 但 在大西洋海底:1.1万年前的铜器;世 界各地发现并证实了2万年前的铁钉; 3万年前的壁书;4万年前的牛羊骸骨 中赫然的子弹穿过的痕迹
60年代:美苏太空竞赛
19
太空竞赛的界定:
太空竞赛是指约从1957年到1975年期间,美
国和苏联在开发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人类登月等
空间探索领域的竞争。
太空竞赛的起始: 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1颗地球人造卫星史泼尼 克一号,开启了苏联的航天时代,标志着太空竞 赛的正式开端。
20
人造卫星
21
23
第九讲:美苏的核竞赛
24
苏联的太空探险
1961年4月12日,蘇 聯27歲的宇航員尤里· 加加林乘坐“東方”號
太空船環繞地球一周,
成爲飛出地球大氣層進 入外太空的第一人。
這是加加林完成第一
次宇宙飛行任務後勝利
歸來
25
苏联的太空探险
1963年6月
16日,蘇聯
宇航員瓦連
金娜·捷列
什科娃駕駛
“東方”6
热核反应所产生的电磁扰动3次传遍全球,通红的蘑菇云高达70公 里。 核爆炸后,4000公里以内的所有的飞机、导弹、雷达、通讯 等设备全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苏军整个通讯失去联系的时间 长达一个多小时。而其对手美军也遭了殃,首当其冲的是最靠近苏 联国土的阿拉斯加和格陵兰岛,美军驻阿拉斯加和格陵兰岛上的北 美防空司令部的电子系统大都受损,雷达无法操作,通讯中断。18
火箭可以制导的称为导弹,无制导的称
22
为火箭弹。
美苏人造卫星的竞赛
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1颗地球人造卫星史泼尼克一号, 开启了苏联的航天时代,标志着太空竞赛的正式开端。
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在佛罗里达州卡拉维纳尔角 发射的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晚于前苏联于1957 年10月4日发射的世界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和同年 11月3日发射的携带小狗莱卡的第二颗卫星。
火箭
火箭(rocket)是以热气流高速向后喷 出,利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的喷 气推进装置。
火箭是目前唯一能使物体达到宇宙速度, 克服或摆脱地球引力,进入宇宙空间的 运载工具。
现代火箭可用作快速远距离运送工具, 如作为探空、发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 空间站的运载工具,以及其他飞行器的 助推器等。
7
人类历史
人类进化至今的历史:30-40万年
?非也,进化已有上百万年的历史
通过碳14精确估算出某种高度文明
的产物远在3-4万年前已经存在
3-4万年前,人类有一个鼎盛、活
跃时期
8
Guanghui Su / XJTU
地球
曾不止一次地遭受大洪水、 大爆炸、大灾难的侵袭
古文明可能一毁再毁、古人 类也死而复生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及美国的参 战,提供了研究与生产核分裂物质的资金, 1942年美国成立了以研 制原子弹为目的的 曼哈顿计划
跳过
12
核武器的诞生
1945年7月16日凌晨, 5时29分45秒,新墨西 哥州阿拉莫戈空军基 地第一次核试验成功 ,从此原子弹正式诞 生。
13
1945年8月6日 8:15AM,广岛 死伤14.40万,占人口总数56%
號升空,成
爲進入太空
的第一位女
性。
26
第九讲:美苏的核竞赛
27
冷 战 后 各 国 探 月 计 划
28
国际关系中的军备竞赛
1
主要内容
50年代:核武竞赛 60年代:太空竞赛
2
问题:
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国 家拥有核武器? 当今世界已经不再面 临核威慑了吗?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有核国家:
美国:约6000枚战略核武器 俄罗斯:约5500战略核武器 法国:384枚战略核武器 英国:185枚战略核武器 中国:130件核弹 印度:30到100枚核武器; 巴基斯坦:15到50枚核武器。
9
众所周知的核武器的现代起源
爱因斯坦(1879~1955 ) 相对论,为核能利用奠 定理论基础
质量与能量的相对性
E = mc2
10
核武器的原理
核武器是指利用核裂变 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 ,产生爆炸作用,并具 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 的武器的总称。
11
1939年7月爱因斯坦写信给罗斯福总统,说明 利用核子分裂制造原子弹的可能性,罗斯福 总统为此设立铀 咨询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