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四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课件

合集下载

4.3《美苏争霸》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4.3《美苏争霸》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亡的遇难者
上下两张照片 分别是1961年 及2000年柏林 一个路口的情
况对比
古巴導彈危機
蘇聯在古巴的導彈裝置圖
蘇聯核潛艇
古巴導彈危機
卡斯特羅與克魯曉夫
甘迺迪
如果你能作出不會攻擊古巴,而且解除封鎖的保證,則設在 古巴的導彈發射場地問題就會變成完全不同的問題了我和 你都不應該再拉緊由你打上戰事死結的那根繩索的兩頭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7、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体现了
A、以美苏为首两大集团的对抗( B

B、两种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的对抗
C、德意志民族的分歧
D、东西德国的正式分裂
8、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的态势是
3 、以下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评价是:
A,美苏关系演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B,战后美苏之间一直没有直接交战 C,美苏之间的争夺是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 D、军备竞赛加快了苏联经济的发展速度
4.美国之所以决定同中国建交是出于(A )
A.调整对外战略政策的需要
B.美本结束对越战争,从越南撤军
C.帮助中国解决台湾问题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阶段
50中-60 初
基本知态势识结对构外表战格 对 华 政 策

缓和-紧张
苏联希望同美 国平起平坐,
美强苏弱 共同主宰世界
美国孤立反对中国 苏联推行霸权政 策,造成中苏关系 恶化
苏联在欧洲“缓 美国同中国实现关系
60中-70末 苏攻美守
和”,在亚非扩 张 美国“尼克松主 义”在亚太战略
1. 尼克松认为,美国在外交政策方面不能 受苏联国内政策的影响,其根据是什么?

课件3:第3课 美苏争霸

课件3:第3课 美苏争霸
3. 美苏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 财富,给人类生存 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4.美苏关系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5.冷战思维继续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战争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
THANKS 谢谢聆听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3.重大事件:
(1)缓和的表现:
1959.9 赫鲁晓夫首次访美——戴维营精神
1959年9月,赫鲁晓夫应邀访美。与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了戴维营会谈, 会谈虽未取得实质性成果,但两国最高领 导人战后的首次会晤产生了“戴维营精神” 式的美苏缓和。
美国实际上承认了美苏同为超级大国的 事实。
赫鲁晓夫 (1953-1964在位)
2.美国防守的表现:
①调整外交政策: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尼克松主义) ②美国从越南撤军
《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决议》 在巴黎正式签署(1973年)
③中美关系的改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72年毛泽东接见 尼克松总统
中美建交(1979.1.1.)
④苏联推行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
1979年对阿富汗实 行军事占领,标志 着苏联霸权主义政 策发展到顶点。
3.苏美争夺中的缓和: ⑴背景: ①美苏都推行“缓和”战略
②欧洲出现要求改善东西欧关系的庞大思潮
⑵表现:
①美苏限制裁减核武器的协议 ②互访会谈---将缓和推向高潮 ③中欧裁军会议、欧安会
更隐蔽的进攻方式: 和平演变
争霸的特点: 总体趋向缓和
美苏争霸的历史思考和启示
1.美苏争霸对人类安全和世界和平造成巨大威胁 2.美苏对亚洲、非洲的争夺与控制,造成这些地区局势的动荡与紧张
第3课 美苏争霸
赫鲁晓夫
导入新课
肯尼迪

高中历史 4.3 美苏争霸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 4.3 美苏争霸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知识点拨】 美苏争霸对世界的影响。 (1)美苏争霸使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2)在亚非拉一些美苏争夺的国家和地区,战祸频繁,严重影 响该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苏联在争霸中消耗大量实力,加剧经济畸形发展,陷入经 济和政治困境,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4)争霸重点在欧洲,客观上有利于结束越南战争,有利于增 强中国、日本、西欧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 极化发展。 (5)美苏争霸,实力相当,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核大战的爆发。
【特别提醒】 美苏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当时美苏的实力变化决定的。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 下连遭挫折,而苏联随着国民经济的迅交政策。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形成的两大阵营对抗的国际关系格局逐步演变为美苏争霸的格 局。
2.表现: (1) 缓和——“戴维营精神”:1959年9月赫鲁晓夫首次访 美,宣扬美苏合作,表示在国际争端中_不__诉__诸__武__力__。
(2)对抗: ①1960年5月,苏联击落一架入侵的美国U-2间谍飞机。 ②1961年8月,苏联沿西柏林四周修筑起一道“_柏__林__墙__”。 ③古巴导弹危机: a.背景:1959年,古巴建立革命政权;_苏__联__给予援助并修建 秘密导弹发射场。 b.概况:美国宣布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_赫__鲁__晓__夫__同意从古 巴撤出苏联导弹。 c.影响:是美苏两国的一次核赌博。美苏两国的_核__军__备__竞__赛__ 不断升级。
(3)表现: ①限制和裁减_核__武__器__方面达成协议。1963年、1968年先后签 订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防止核扩散条约。1972年两国签署第 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和苏美相互关系准则等文件。 ②两国首脑的互访和会谈把“缓和”推向高潮。

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4-3 美苏争霸

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4-3 美苏争霸
•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损人害己。美苏在争 霸中,进行军备竞赛,投入巨额军费开支,影 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苏联经济形势的恶化是其 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 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
• 【特别提醒】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对外政 策的变化是由当时美苏的实力变化决定的。第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在世 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连遭挫折,而苏联随 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实力大增,这 时的苏联推行新的外交政策与美争霸,在社会 主义阵营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导致中苏关系破 裂。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阵营
• (3)加强了西欧、日本和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 事务中的作用,世界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 美苏在“缓和”外交中,都极力与其他国家进 行交流与合作,改善自己的国际形象,争取更 多的国际支持。虽然这样的交流是有限的,但 有利于改善对抗中的紧张关系。
• 【特别提醒】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以来,美苏在 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既有紧张的对抗,又 有对话“缓和”,对抗和“缓和”都服从其争 夺霸权的需要。美苏“缓和”的真正目的是维 护美苏两极格局,实现“利益均沾”,也是为 了争取喘息机会,为下一轮的竞争做好准备。
• [探究问题]
• (1)根据材料一,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针对 的是什么事件?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 (2)根据材料二,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 “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这说 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与此相应,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哪些重 要的行动?
• (3)里根上台后,表示美国要重新担当起“强
苏联采取“ ”外交,在争夺的同时,希
望缓用和
和经济关系束缚苏联。
• ②苏联政府:20世纪70年代,苏联对西方国家 推行“________”战略,加强与它们的交往。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四单元第3课 美苏争霸 课件(16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四单元第3课 美苏争霸 课件(16张)

第二阶段: 60年代初------70年代末
1、争霸特点(态势): 苏攻美守,从对峙走向缓和。
(1)原因:
①美国经济增长出现衰退 ②越战大大消耗美国国力 ③苏联在战略武器上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 ④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大为缩小
(2)苏攻美守的表现:
①调整外交政策: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
美守: 的方针(尼克松主义)。
原因四: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
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
原因一: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战略
原因二:苏联实力的增强 原因三:赫鲁晓夫对外扩张战略与美国霸权 政策相冲突(直接原因)
原因四: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 (根本原因)
第一阶段:
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期
(美苏对峙)
1.形成时间: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3)苏美争夺中的缓和:
①背景: 美苏都推行“缓和”战略
②表现: 美苏限制裁减核武器的协议 互访会谈---将缓和推向高潮 中欧裁军会议、欧安会
(4)美国采取更隐蔽的进攻方式:
-------和平演变(思想文化渗透)
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社会主 义国家所采取的一种“超越遏制战略”,以 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崩溃瓦解。 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在利用武力侵略不能将社会主义国家 消灭的情况下,通过采用技术交流、文化交 往等方式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心理、行 为方式,进而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 国家运行变成资本主义式的,从而在不动声 色中消灭社会主义国家。
2.形成原因: 美苏外交政策的调整 美:艾森豪威尔的“软化”政策 肯尼迪的“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 和平战略
苏: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
3、重959.9 赫鲁晓夫首次访美——戴维营精神 (2)美国U-2飞机事件(1960.5) (3)柏林墙事件(1962.8) (4)古巴导弹危机(1962) 4、争霸特点: 既有缓和又有紧张,美攻苏守,优势在美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4.3美苏争霸名师公开课国家级获奖课件(20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4.3美苏争霸名师公开课国家级获奖课件(20张)

对苏联
对世界
自主预习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一 二
合作探究
二、美苏“缓和”外交的表现及实质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被称为“尼克松主义”的新 外交方针,其核心是: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鼓励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从实力地位出发,以谈判 为手段,调整与苏联、中国等国的关系。 材料二 1973年勃列日涅夫曾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 的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秘密会议上阐述了苏联的“缓和”战略。 他认为,“缓和”为的是“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 实力,以便在1985年以前使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的变化,从而使我 们能够在任何需要实现我们意愿的地方实现我们的意愿”。——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著《苏联兴亡史》
自主预习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 二
合作探究
一、美苏对峙 1.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 (1)1961年入主白宫的肯尼迪采取的对苏策略是“一手抓箭,一手 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 (2)苏联的赫鲁晓夫提出一套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 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2.美苏争霸的态势 (1)美苏缓和: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并与艾森豪威尔举行会 谈,美苏双方都大力宣扬所谓“戴维营精神”。 (2)美苏对抗:1960年,苏联击落一架入侵的美国U-2间谍飞 机;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1962年,发生古巴导弹危机。
自主预习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一 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合作探究
名师点津 美苏争霸的实质及影响 1.实质:美苏争霸实际上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综合国力 上的对抗,是美苏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推行强权政治,争夺世界 霸权。
自主预习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一 二

美苏争霸(历史PPT教学课件)

美苏争霸(历史PPT教学课件)

缓 和
紧 张 苏 美
赫鲁晓夫访美 戴维营精神
U2飞机事件、柏林墙事件 古巴导弹危机
平起平坐,苏美合作 对话谈判,和平战略
对外 政策
政策变 化原因


苏实力增强
实力相对下降
柏林墙的修筑表现出美苏双方在两大阵营的对 峙中采取了怎样的态度?反应了什么实质? • 苏联:对西方的渗透虽然采取了十分强硬 的态度,但也表现出其在竞争对峙中缺乏 信心、不得不采取强制性措施以稳固统治 的现实; • 美国:对苏联一方的做法虽然十分恼怒, 但最终选择了沉默,面对既成事实,并未 因此激化矛盾。 • 实质:是双方军事对抗后相互妥协的产物
原因:
苏联:
积极进攻战略 表现:
经济增长缓慢 军事力 美国:(尼克松主义) 量相对下降 侵越战争 尼克松主义 战略进攻转为 从越南撤军 史实: 战略防御 中美关系正常化
杜鲁门主义

尼克松主义
欧洲为中心的
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
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
转为战略防御 越战失利
经济增长缓慢
全球性进攻战略
小规模局部战争 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
TMD
NMD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Theatre Missile Defence
“国家导弹防御”系 统 National Missile Defence
请思考:美国于80年代中提出这一计 划的原因是什么?
80年代,美国经济复苏,苏联经济则陷入困 境,美国企图乘机击垮苏联,夺取世界霸权。
第3课 美苏争霸
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纵览图示
两极初成 阵营对峙 争霸初期 50中 多极化 80末 现在 争霸中期
1945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4.3《美苏争霸》ppt课件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4.3《美苏争霸》ppt课件
学习·探究区
材料二 下图是一幅漫画,图中的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 起劲地掰手腕,他们的另一只手分别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 按钮,赫鲁晓夫满头大汗……
学习·探究区
思考 材料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正在起劲地掰手腕,说明了什么? 他们的另一只手摁向控制对方导弹的按钮,反映了什么?赫 鲁晓夫头上的汗滴又说明了什么? 答案 说明古巴导弹危机是两国实力的较量,是美苏争霸的 表现。反映了当时美苏关系极度紧张,战争一触即发。说明 在这场较量中优势在美国。
D.争夺的重点在欧洲
反馈·训练区
1 23 45 6
解析 A、B两项意思相反,必选其一,根据所学知识可 知B项正确;美对苏缓和不等于美国放弃争霸,故C项错 误;D项是共同点。 答案 B
反馈·训练区
1 23 45 6
4.20世纪40年代、60年代发生过两次柏林危机,共同点是 () ①都与两大集团之间关系的紧张相关 ②都由苏联首先挑 起 ③都以“冷战”方式解决 ④都造成了德国和欧洲的 分裂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学习·探究区
深化探究 材料一 “从任何国家或港口驶往古巴的不论是什么种类的 一切船只,如果发现载有进攻性武器将迫使它们回转。…… 从古巴对西半球发射的任何导弹……看成是苏联对美国的进 攻,需要对苏联作出充分的报复性反应。”
——肯尼迪电视演说
学习·探究区
思考 美国要报复的是什么事件?肯尼迪的态度怎样? 答案 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态度强硬。
学习·探究区
重点精讲 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霸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的原因。 (1)陷入侵越泥潭,引起国内经济、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 (2)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权。 (3)第三世界的崛起动摇了美国称霸世界的根基。 (4)1973年中东地区石油输出国提高石油价格,引发美国的 经济危机。 (5)美苏军事力量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fjr第3课美苏争零01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美苏对峙⑴美国: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对话谈判,逐步“软化”苏联;1961年入主白宫的约翰•肯尼迪采取的对苏策略 是“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

(2) 苏联:苏联最高领导人軽晓旦提出一套争取同美国平 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美苏争霸局面 逐渐形成。

(1)戴维营会谈:1959年9月赫鲁晓夫首次访问美国,与美国 JI CHUDAOXUE 》基础导学 I 知识梳理丨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背景2.美苏对峙大事总统艾森豪威尔在马里兰州的戴维营举行会谈。

双方表示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

此后,美苏双方都大力宣扬所谓“戴维营精神” o(2)1960年5月,苏联导弹击落一架入侵的美国U—2间谍飞机,生擒飞行员。

美苏之间围绕这一事件展开激烈交锋,“戴维营精神”也在转瞬之间烟消云散。

(3)“柏林墙”的修建:1961年8月,苏联和民主德国封锁了东、西柏林的边界,并沿西柏林四周修筑起一道(4)古巴导弹危机:1959年1月,古巴人民诽斯特罗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反动政权,建立了革命政权。

苏联给予古巴经济军事援助,在古巴修建秘密导弹发射场,同时加紧把导弹运往古巴。

美国立即宣布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并相威胁。

最后,苏联让步,同意从古巴撤出苏联导弹,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的一次核赌博。

此后,苏联大力发展核武器,美国也竭力保持自己的核优势,美苏两国膨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名师点拨: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 而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1.背景(1)战后,美国长期推行全球扩张政策,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进行的侵越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2)苏联借助较为有利的国际形势,着力提高综合国力,尤其到70年代中后期,苏联在战略武器方面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

2.表现(1)1969年1月,尼克松入主白宫,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均势外交,调整了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并主动谋求同中国对话,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在争夺的同时,希望用军事协议和经济关系束缚苏联。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4-3美苏争霸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4-3美苏争霸

仅供学习交流!!!
问题1
问题2
【例题2】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 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 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 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 )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 约》 ④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是由中国、俄罗斯等国组建的,与美国无关; 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是为了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抗。 因此①③的叙述与题意不符。 答案:B


(3)苏联为实现战略目标而作的努力: 苏联一方面进一步增强国力,于1957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另一方面赫鲁晓夫希望通过互访和会谈改善苏美关系,力 图实现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2.争霸中的缓和 (1)1959年,赫鲁晓夫首次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 维营举行会谈,双方表示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中不 诉诸武力。这就是所谓的“戴维营精神”。 (2)“柏林墙”修筑后,美国及西方盟国被迫接受这一既成事实。 3.美苏的激烈对抗 (1)“戴维营精神”烟消云散: 1960年,苏联击落一架入侵的美国U-2间谍飞机,双方围绕这一事 件展开激烈交锋。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霸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的原因有哪 些? 提示:(1)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 (2)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严重下降。 (3)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 (4)西欧、日本的独立自主倾向不断发展。 (5)第三世界的崛起动摇了美国称霸世界的根基。

2015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4单元4.3美苏争霸共19张 PPT(共19张PPT)

2015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4单元4.3美苏争霸共19张 PPT(共19张PPT)
学习目标:识记美苏的争霸战略及其对峙与缓和的表现 理解50~6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占有优势 地位和60 ~70年代的美苏争霸态势为苏攻美守
合作探究一:美 苏争霸的局面是 如何形成的?
20世纪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 晓夫上台后,以和解的姿态,提 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共 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从此,美苏争霸局面逐渐形成。
美攻苏守 优势在美
赫鲁晓夫
肯尼迪
扳手腕反映美 苏什么态势?优 势在哪一方?
反映美苏争 霸的态势,优 势在美方
重大事件 紧张
战 略 态 势 争 霸 特 点
阶段 领导人 争霸政策 美 苏 美 苏 紧张 重大事件 缓和 战 略 态 势 争 霸 特 点
2、从对峙走向缓和: 60年代中—70年代末 尼克松 勃列日涅夫 强调均势外交 “缓和”战略 积极进攻、四面出击
①苏联在亚非拉取得二十多个海空军基地的 使用权 ②70年代末,出兵阿富汗(苏霸 权主义的顶峰) ①美苏限制、裁减核武器协议、②互访会 谈(缓和高潮)、③中欧裁军会议、④欧 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苏攻美守,优势在苏 总体趋向缓和(直接对峙、激化矛盾的情况不显著)
一、美苏争霸的原因:
赫鲁晓夫的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和美国 霸权政策相冲突
二、美苏争霸的经过
阶段 领导人 争霸政策 1、美苏对峙: 50年代中-60年代初

苏 美 苏 缓和
艾森豪威尔、肯尼迪 赫鲁晓夫 艾森豪威尔“软化”政策和肯尼迪的“和平战 略” 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1959.9 赫鲁晓夫首次访美 ①美国U-2飞机事件; ②柏林墙事件 ③古巴导弹危机 美攻苏守,优势在美 缓和与紧张并存,紧张对峙突出
60年代中-70 苏攻美守, 年代末 优势在苏

人教版选修3第四单元第三节美苏争霸(共30张PPT)

人教版选修3第四单元第三节美苏争霸(共30张PPT)
苏联实行战略收缩,美国在步步进逼的同 时,更多地以缓和方式促使苏联内部发生变 化(相对的有限缓和)
四. 冷战的结束 (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背景
⑴布什政府关注苏联国内的改革,并试图左右 苏联的改革进程 ⑵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引发了全面社会危机 ⑶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西方国家和平演变
四. 冷战的结束 (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表现 ⑪东欧剧变: 原因:
实质: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反映 了美国对外战略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苏攻:
⑪原因: 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大为缩小
军备上赶上了美国
⑫表现: 积极的进攻战略: A 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实质) B 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
①在中东、非洲、南亚建立军事基地 ②70S末,出兵阿富汗——苏霸权主义的顶峰
内因:长期受制于苏联,照般苏联模式造成经济落后
外因:①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②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
结果:1989年东欧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执政党地位,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四. 冷战的结束 (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表现 ⑫德国统一: 方式: 东德合并入西德 原因:
①东德社会制度剧变 ②西德国力强大 ③统一符合德国人民的心愿
三. 争霸第二阶段:苏攻美守( 60s初—70s末)
材料一: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直接或 间接的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杜鲁门1947年在国会演说 材料二: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关系的防务和 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不会制订全部方案, 拟订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安全的全 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 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才会给予帮助。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人教版选修3 第4单元 第3课 美苏争霸 (课件)(42张)

人教版选修3 第4单元 第3课 美苏争霸 (课件)(42张)
栏目导航
29
从 1962 年 10 月 22 日到 12 月 14 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 来往的信件就有 25 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虽然相互指责对方的行 为,但是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 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另外,还有其他秘密通道。两 国逐渐达成了谅解:“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伊柳辛-28 轰炸机 及其附属设施,并且保证今后不再将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美国承 诺不侵犯古巴等等”。
栏目导航
知识网络
24
[课堂小结] 答题术语
1.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初期,美苏 双方处于对峙局面,主要包括 U—2 飞 机事件、柏林墙修筑、古巴导弹危机。 2.U—2 飞机事件使“戴维营精神”转 瞬之间烟消云散,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 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栏目导航
25
3.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美苏 双方从对峙走向缓和,在美苏搞“缓 和”的同时,双方都没有放弃意识形态 的斗争。
栏目导航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
1.原因 (1) 侵越战争 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2) 苏联 的综合国力提高。
9
栏目导航
10
2.表现 (1)尼克松调整政策 ①内容: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 均势 外 交。 ②措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 中脱身,主动同中国、苏 联协调关系。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5
一、美苏对峙 1.背景 (1)美国 ①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 对话谈判 “软化”苏联。 ②肯尼迪提出“ 和平战略 ”。 (2)苏联:赫鲁晓夫提出同美国 平起平坐 ,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 界的战略目标。
栏目导航
6
2.表现 (1) 戴 维 营 会 谈 : 1959 年 , 赫 鲁 晓 夫 访 美 , 形 成 所 谓 的 “__戴__维__营__精__神___”。 (2)U-2 飞机事件:使美苏矛盾重新激化。 (3)柏林墙:由于美苏矛盾的加剧,苏联和民主德国沿西柏林四 周修筑起一道柏林墙。

历史人教版选修3 第四单元第3课 美苏争霸 课件(29张)

历史人教版选修3 第四单元第3课 美苏争霸 课件(29张)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 的冷战与和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 第 (1) 问注意材料一的时间及当时的主要形势。第(2)问注意材料 二 的时间及尼克松面临的严峻形势。第(3)问可从美苏双方国 力 变化的角度分析。第(4)问注意运用“国家实力决定国家的 对 外关系”的理论回答。 [答案] (1)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态度:说明在 当 时 美苏争霸中,苏联与美国实力相比还有差距,战略优势在美 国方面。 (2)原因:日本和欧共体的崛起,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加上侵略越南受挫,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变化: 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行动:从越南撤军,着手改善与 中国的关系,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
——里根的讲话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 的冷战与和平
(1)据材料一,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针对的是什么事情? 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 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说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 什么样的变化?与此相应,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哪些 重要的行动? (3)里根上台后,表示美国要重新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 信服”的“领导责任”,其背景如何? (4)就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美苏争霸的认识。
历史事件是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争霸过程
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事件。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 的冷战与和平
课标导航
课程 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 标准 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1.分析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
学习 导航
2.了解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美苏争霸的缓和 与紧张的变化。 3.归纳各阶段美苏的战略态势,理解美苏争霸对国

2017-2018历史人教版选修3 第四单元第3课 美苏争霸 课件(29张)

2017-2018历史人教版选修3 第四单元第3课 美苏争霸 课件(29张)
一、美苏对峙 1.背景 (1)美国 ①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对话谈判,逐步“软化”苏联。 ②肯尼迪:提出“___和__平__战__略____”。 (2)苏联:____赫__鲁__晓__夫___提出一套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 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美苏争霸的实质与影响 1.实质:美苏争霸实际上是美苏在政治、经济、军事、 科 技等综合国力上的对抗和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推 行 强 权政治的表现,旨在争夺世界霸权。
3.美苏争霸,使人类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1962年的古 巴导弹危机,几乎导致美苏核大战。必须反对核武器的无 限制扩散,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 4.美苏争霸,都企图把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及 其价值观强加到别国,并要推广到全世界,带来了不良后 果。我们必须认识并承认人类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 国人民根据国情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5.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美苏争霸,互有 攻守,当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强大的时候,在争霸中就处 于攻势,反之,经济发展衰退,在争霸中就会处于守势。
考查国家实力决定争霸态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现在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 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只会使人激怒,甚至会挑起致 命步骤的措施。
——1962年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人教版选修三 4.3 美苏争霸 课件(23张)

人教版选修三 4.3 美苏争霸 课件(23张)
(2)变化: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收缩海外力量,对苏 推行“缓和”政策。原因:长期的全球扩张造成沉重的财政负 担,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经济陷入困境霸主地位动摇。
(3)变化:美国重新强调实力和军事遏制。背景:苏联入侵 阿富汗,美国在波斯湾地区的利益受到威胁。
教材课后问题解答
请从军事方面分析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在与苏争霸中采 取守势的原因。
【提示】 实质是在实力基础上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其 矛头主要对准社会主义国家。
(2)资料回放:材料主要反映了赫鲁晓夫的什么目的? 【提示】 反映了赫鲁晓夫希望苏联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 宰世界的目的。
2.表现 (1)戴维营会谈:形成所谓的④“__________”。 (2)U—2飞机事件:使美苏关系重新激化。 (3)柏林墙:由于冷战的加剧,苏联在柏林修筑 ⑤“________”。 (4)古巴导弹危机 A.经过:苏联在⑥________修建导弹发射场,引起美国强 烈反对,战争一触即发,苏联让步。 B.影响:美苏两国的一次⑦________。此后,美苏的核军 备竞赛不断升级。
(3)美苏军事力量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 (4)西欧、日本的独立自主倾向不断发展。 (5)第三世界的崛起动摇了美国称霸世界的根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中发表咨文,说明要援助 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 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 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 图的自由民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 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 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如有条件,请查一查这本书的中译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提示】 注意一分为二地分析,既要看到长期以来的核 威慑使国际社会动荡不安,同时又要看到大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使世界维持了相对和平。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4-3美苏争霸PPT课件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4-3美苏争霸PPT课件

问题1
问题2
问题 1 分析美苏争霸的实质和影响。
(1)实质:美苏争霸实际上是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综 合国力上的对抗,其实质是美苏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争夺世界 霸权,推行强权政治。 (2)影响:①美苏长期争霸,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 来严重的威胁,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根源。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治损人害己。美苏在争霸中,进行军备竞赛,投入巨额军费开支,影 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苏联经济形势的恶化是其解体的主要原因之 一;美国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 债务国。③美苏争霸,使人类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但双方互相 牵制,都不敢轻易动武,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问题1
问题2
(3)影响:①促进了东西方正常的国际交流。在缓和过程中,美苏 签订了许多经济与贸易协定,这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②改 善了国际政治环境,有利于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虽然两国在对话 过程中,对限制核军备问题、裁军问题等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但是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构想和沟通对话的途径。③加强了西欧、 日本和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为世界的多元化奠定了 基础。美苏在“缓和”外交中,都极力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改 善自己的国际形象,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虽然这样的交流是有限 的,但有利于改善对抗中的紧张关系。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霸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的原因有哪 些? 提示:(1)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 (2)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严重下降。 (3)美苏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 (4)西欧、日本的独立自主倾向不断发展。 (5)第三世界的崛起动摇了美国称霸世界的根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美苏争霸和古巴导弹危机 材料一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 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材料二
下图是反映 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苏关系的一幅漫画。
材料三
尼克松说: “„„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
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方式的侵略场合,我 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 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 任。 ”他还说: “过去 25 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核军备 竞赛不断升级。 两国的________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 1.原因 (1)美国的侵越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2)苏联的综合国力提高。 2.表现 (1)尼克松调整政策
均势 ①内容: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______
外交。 ②措施:美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主动谋求同 中国对话,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
古巴导弹危机图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课标导航 课程 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
标准 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1.分析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 学习 导航 2. 了解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至 80 年代美苏争霸的缓和与紧张
的变化。
3. 归纳各阶段美苏的战略态势,理解美苏争霸对国际局势 的影响。
要点一
美苏争霸的实质与影响
1.实质:美苏争霸实际上是美苏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 等综合国力上的对抗和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 推行强权政治 的表现,旨在争夺世界霸权。
2.影响
总体上看
美苏两国各有得失
(1)美国在争霸中,对外扩张,把世界很多地区纳入美
对美国 国势力范围之内,使美国势力大大增强 (2)在争霸中消耗了大量国力,也使美国经济发展后力 不足
考查国家实力决定争霸态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 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的
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只会使人激怒, 甚至会挑起致命步骤的 措施。 ——1962 年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
材料二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 但是美
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 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是在我们的帮助真 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 予帮助。 ——1970 年尼克松的对外政策报告 材料三 美国在欧洲、太平洋、中东以及其他美国疆界之外的
地区,有着广泛的义务和安全利益。这就需要美国担当起“强 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 。 ——里根的讲话
(1)据材料一, 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针对的是什么事情?苏联 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 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 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说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什 么样的变化?与此相应, 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哪些重要 的行动? (3)里根上台后,表示美国要重新担当起“强有力的” “令人信 服”的“领导责任” ,其背景如何? (4)就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美苏争霸的认识。
总体上看
美苏两国各有得失 (1) 苏联在争霸中,积极发展国力,特别是军事力
量,使其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使其遭受 极大挫折 (1)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对世界
(2)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
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 发
3.缓和下的较量
和平演变 ”策略,向苏联、东欧国家进 (1)美国:积极推进“__________
行思想文化渗透。 (2)苏联: 勃列日涅夫提出“缓和”绝不能放弃意识形态的斗争, 也不能妨碍苏联对民族解放运动和进步、 民主和民族独立力量 的支持。
[思维导图]
[知识主线] (1)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初期,美苏双方处于对峙局面, 主要包括 U—2 飞机事件、“柏林墙”修筑、古巴导弹危机。 U—2 飞机事件使“戴维营精神”转瞬之间烟消云散,古巴导 弹危机使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2)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美苏双方从对峙走向缓和, 在美苏搞“缓和”的同时,双方都没有放弃意识形态的斗争, 其斗争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第(1)问
注意材料一的时间及当时的主要形势。 第(2)问注意材料二的时 间及尼克松面临的严峻形势。 第(3)问可从美苏双方国力变化的 角度分析。 第(4)问注意运用“国家实力决定国家的对外关系” 的理论回答。
[答案]
(1)1962 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态度:说明在当时美
戴维营 举行会谈。 尔在马里兰州的________ 美苏双方都大力宣扬所谓
“戴维营精神”。 ③结果:1960 年 5 月,苏联导弹击落一架入侵的美国 U—2 间 谍飞机, “戴维营精神”也在转瞬之间烟消云散。
(2)“柏林墙”的修筑 ①原因: 赫鲁晓夫决定利用柏林问题对美国及其西方盟国施加 压力。 ②概况:1961 年 8 月,苏联和民主德国封锁了东、西柏林的边
[尝试答题] (1)意味着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确立, 从战时 的美苏同盟关系转变为美苏对峙。“巨大变化”:日本、欧共 体崛起,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挑 战;苏联的军事实力赶上并超过美国。 (2)事件:古巴导弹危机。问题:美苏争霸,但当时美国处于战 略优势。 (3)不同点:材料一表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战略;材料三表明美 国坚持全球扩张的政策,但减少直接出兵的方式,同时承认苏 联的霸权地位。本质相同点:都是推行霸权主义。
[探究问题] (1)杜鲁门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尼克松所说的“巨大 变化”又指什么? (2) 材料二展示的漫画反映了哪一事件?画面反映了什么问 题?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不同点和本质上的相同点。
[探究思路] 本题主要依据材料归纳要点。 第(1)问要结合二战后不同时期美 国的全球争霸态势分析。 第(2)问结合教材 20 世纪 60 年代初古 巴导弹危机事件进行分析。第(3)问形式上不同,本质上相同。
(2)苏联的“缓和”战略 ①在外交上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 ②在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上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进攻战略。
阿富汗 为标志,霸权主义发展 ③奉行霸权主义政策,以出兵________
到顶峰。 (3)美苏开始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 (4)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把美苏“缓和”推向高潮。
柏林墙 ”。 界,并沿西柏林四周修筑起一道“________
(3)古巴导弹危机
卡斯特罗 领导下,推翻了 ①概况:1959 年 1 月,古巴人民在__________
美国扶植的反动政权,建立了革命政权。苏联给予古巴经济军 事援助,在古巴修建秘密导弹发射场,但被美国发现。 ②结果:美国宣布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赫鲁晓夫同意从古巴 撤出苏联导弹。 ③影响: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的一次核赌博。此后,美苏
3.美苏争霸,使人类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1962 年的古巴 导弹危机,几乎导致美苏核大战。必须反对核武器的无限制扩 散,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 4.美苏争霸,都企图把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及其 价值观强加到别国,并要推广到全世界,带来了不良后果。我 们必须认识并承认人类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根据 国情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3课
美苏争霸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情境导入
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 “与其让 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炸, 不如自己毁灭算 了! ”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 内相拥哭嚎, 等待末日的到来。 在哈瓦那, 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 声响都令市民心惊 肉跳。 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古巴导 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争霸过 程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事件。
苏争霸中,苏联与美国实力相比还有差距,战略优势在美国方 面。 (2)原因:日本和欧共体的崛起,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加上侵略越南受挫,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变化: 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行动:从越南撤军,着手改善与中 国的关系,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 (3)苏联力量下降,美国经济、军事实力逐步恢复。 (4)美苏争霸的主动权随着双方经济、军事实力的变化而变化; 美苏争霸是世界长期紧张、不得安宁的根源。
5.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美苏争霸,互有攻 守, 当经济发展, 综合国力强大的时候, 在争霸中就处于攻势, 反之,经济发展衰退,在争霸中就会处于守势。
特别提醒:二战后持续近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下美苏的对 峙与争夺,既是对和平的最大威胁,又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世 界范围的稳定局势,并且在政治、思想等方面深深影响着两极 格局解体之后的国际社会,特别为当今人类的发展、国际政治 的走向提供了值得研究的经验和教训。
特别提醒:美苏争霸,使人类处在核战争的威胁之下。美苏 都企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并推广到全世界;这种强权 政治必然损人又害己, 我们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要点二
美苏争霸的历史思考
1.人类社会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后美苏争 霸是世界不得安宁的根源,其历史教训沉痛,世界人民必须永 远坚持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美苏争霸,进行 军备竞赛,投入巨额军费开支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苏联经 济形势的恶化是其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美苏对峙 1.背景 (1)美国 ①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对话谈判,逐步“软化”苏联。
和平战略 ”。 ②肯尼迪:提出“__________ 赫鲁晓夫 提出一套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 (2)苏联:__________
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2.表现 (1)“戴维营精神” ①背景:为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苏联一方面进 一步增强国力; 另一方面赫鲁晓夫表示希望通过互访和会谈改 善苏美关系。 ②形成: 1959 年 9 月赫鲁晓夫首次访美。 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