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组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gb50736-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gb50736-2012

前 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08]102号文件“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国内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组成编制组,共同编制本标准。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国内实践经验,吸收了发达国家相关设计标准的最新成果,认真分析了我国暖通空调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多次征求了国内各有关单位以及业内专家的意见,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

本规范共分11章和10个附录。

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室外设计计算参数,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冷热源,监测与控制,消声与隔振,绝热与防腐。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进行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暖通空调规范编制组(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名单:主 编 单 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 编 单 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建(北京)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利空调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丹佛斯(上海)自动控制有限公司际高建业有限公司新疆绿色使者空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普来福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昆山台佳机电有限公司杭州华电华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安徽省宁国安泽电工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商用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天正工程软件有限公司北京鸿业同行科技有限公司西门子楼宇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欧文斯科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联合迅杰科技有限公司妥思空调设备(苏州)有限公司目 录1总则 (1)2术语 (3)3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5)4室外设计计算参数 (11)4.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11)4.2夏季太阳辐射照度 (15)5供暖 (17)5.1一般规定 (17)5.2热负荷 (20)5.3散热器供暖 (23)5.4热水辐射供暖 (26)5.5电加热供暖 (30)5.6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 (33)5.7户式燃气炉供暖 (35)5.8热空气幕 (35)5.9供暖管道设计及水力计算 (35)5.10热水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与室温调控 (40)6通风 (44)6.1一般规定 (44)6.2自然通风 (47)6.3机械通风 (50)6.4复合通风 (59)6.5设备选择与布置 (61)6.6风管设计 (65)7空气调节 (69)7.1一般规定 (69)7.2空调负荷计算 (73)7.3空气调节系统 (78)7.4气流组织 (90)7.5空气处理 (98)8空气调节冷热源 (107)8.1一般规定 (107)8.2电动压缩式机组 (111)8.3热泵 (114)8.4溴化锂吸收式机组 (119)8.5空调冷热水及冷凝水系统 (121)8.6冷却水系统 (132)8.7蓄冷、蓄热 (137)8.8区域供冷 (140)8.9燃气冷热电三联供 (142)8.10制冷机房 (143)8.11锅炉房、热力站 (145)9监测与控制 (150)9.1一般规定 (150)9.2传感器和执行器 (153)9.3供暖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155)9.4通风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156)9.5空气调节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156)9.6空气调节冷热源和水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160)10 消声与隔振 (163)10.1一般规定 (163)10.2消声与隔声 (164)10.3隔振 (166)11 绝热与防腐 (169)11.1绝热设计 (169)11.2防腐设计 (170)附录A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附录B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简化方法附录C 夏季太阳总辐射照度附录D 夏季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温度附录E 夏季空气调节大气透明度分布图附录F 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附录G 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n值附录H 空调负荷简化方法计算系数表附录J 蓄冰装置容量与双工况制冷机的空气调节标准制冷量附录K 设备与管道最小保温、保冷厚度及凝结水管防凝露厚度1总则1.0.1为了在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采用先进技术,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证健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制定本规范。

《组合式空调机组设计规范》

《组合式空调机组设计规范》
20 1300
4 3.1 27 19.5 7 12 2 0.000177
Kg/s
m2 m/s m2 ℃
3.33 0.97 1.04 2.67 86.72
13.44
℃ 13.22
19
进风焓
I1 I1=0.0707*ts1^2+0.6452*ts1+16.18 KJ/Kg 55.65
20
假设出风焓
I2'
Fy
Fy=0.000001*40*N*A0
15 迎面风速
Vy
Vy=L/(Fy*3600)
16 散热面积
F
F=R*Fy*20.845
假设出风干球温
17

t2'=13
假设出风湿球温
18

ts2'
ts2,=t2,-(t1-ts1)*(1-E')
单位 m3/h 孔 Mm 排 Mm ℃ ℃ ℃ ℃
m2
参数 10000
出风焓
I2 I2=0.0707*ts2^2+0.6425*ts2+16.18 KJ/Kg 36.42
33
冷量
34
水流量
35
水流速
36 空气阻力
37
水阻力
38 进水管数
39 水管通径
实际水管取值
Q
Q=(I1-I2)*G
KW
W
W=Q/((tw2-tw1)*4.19)
m3/h
ω
ω=W/((N*f0)/b)
风机的类型:离心式,轴流式,贯流式。 离心式:空气从轴向进入,径向吹出,风量较大,压力大; 轴流式:空气从轴向进入,轴向吹出,风量大,压力较小; 贯流式:空气在风机是两进两出,径向进径向出,再径向进径向出,风量小、压力小、 噪声低。 二、离心式风机的分类和特点 离心式风机是末端机组常用到的风机类型,另外也用到风管机,天顶机等 按叶片旋转方向分类: (1)前向离心 叶轮的旋转方向与叶片的弯曲方向一致,叶片宽度较小,其叶片形式有: a 、前弯型薄叶片, b、 机翼型叶片; (2)后向离心 叶轮的旋转方向与叶片的弯曲方向相反,叶片宽度大。其叶片形式有: a、 后倾后弯叶片,b、后弯斜扭叶片。 特点:风量较大,压力大。前向离心适用于风量大,而压力相对较小的场合,比如末端 产品的空调箱、风机盘管、阻力较小的组合空调、桂式空调、移动空调等 ;后向离心适合 与风量大,压力大,比如,高阻力的组合空调,还有需要四面出风的场合,比如天顶机等。 三、轴流风机的分类和特点 轴流风机的特点:风量大,压力低,运行转速比较低,噪声大。主要用在一些通风设备 中,对风量要求大,而压力要求较低的场合。比如家用空调的室外机、风冷热泵等。 其叶片形式有多种: 牛角型,主要用于车间吹风; 镰刀型,主要用于风冷热泵等; 半椭圆性,主要用于通风,如台扇等。

空调图纸设计规范

空调图纸设计规范

空调图纸设计规范在现代建筑中,空调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而空调图纸作为设计的重要表现形式,其规范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空调系统的性能、施工质量以及后期的运行维护。

因此,制定一套严格的空调图纸设计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一、空调图纸的分类空调图纸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空调系统原理图原理图主要展示空调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工作原理,包括制冷循环、空气处理流程、水系统循环等。

通过原理图,可以清晰地了解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和工作流程。

2、空调平面布置图平面布置图用于展示空调设备在建筑物内的具体位置,如空调机组、风机盘管、风口等。

同时,还会标注出管道的走向和尺寸。

3、空调系统剖面图剖面图则是对空调系统在垂直方向上的展示,能够呈现出不同楼层之间的管道连接、设备安装高度等信息。

4、空调机房详图如果有专门的空调机房,会有详细的机房布置图,包括主机、水泵、水箱等设备的具体位置和安装方式。

5、空调控制系统图控制系统图用于说明空调系统的控制逻辑和控制方式,包括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的控制回路。

二、空调图纸设计的基本要求1、准确性图纸上的尺寸、标注、符号等必须准确无误,以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按照图纸进行准确施工。

任何一个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施工错误,从而影响空调系统的性能和运行效果。

2、完整性空调图纸应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如设备清单、材料规格、施工说明等。

不能有任何遗漏,否则会给施工和后期维护带来困难。

3、清晰性图纸的布局应合理,线条清晰,文字标注易于辨认。

不同类型的线条、符号和颜色应有明确的规定和区分,以便于阅读和理解。

4、规范性遵循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如制图标准、符号规范、技术要求等。

这样可以保证图纸的通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空调图纸设计的具体内容1、设备选型和布置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面积、人员密度等因素,合理选择空调设备的类型和规格。

在图纸上准确标注设备的位置和安装方式,要考虑到设备的维修空间和操作便利性。

2、管道系统设计管道的布置应尽量简洁、短捷,减少弯头和阻力。

医院空调系统设计规范

医院空调系统设计规范

医院空调系统设计规范一、普通用房的空调系统设置1、应充分注意利用自然通风,有中庭的必须保证其无障碍的自然通风,或辅助之以机械排风;气候条件合适地区可利用穿堂风,应注意保持清洁的区域位于通风的上风侧;2、凡是产生有味气体、水汽和潮湿作业的用房,必须设机械排风;3、普通空调系统应根据医院各房间的室内空调设计参数、设备概况、卫生学要求、使用时间、空调负荷等要求合理分区;4、各功能区域宜独立分区,采用独立的系统,并要注意各空调分区能互相封闭、避免空气途径交叉感染的原则,有洁净度要求的房间、严重污染的房间、应单独成为一个系统;5、医院的通风与空调机应采用容易消毒、清洗,停机后容易保持干燥、无积水的专用医用通风空调机组;没有特殊要求不应在机组内安装紫外线灯等消毒装置;不得使用淋水式空气处理装置,不宜采用风管式加湿器;6、普通空调系统的回风口必须设低阻中效过滤器,选用空调机时应考虑到回风过滤器的阻力;7、新风采集口应远离冷却塔排风口、烟囱排烟口、及所有排气口,新风采集口与排气口间应有足够的距离;新风采集口的下端应距地面3m以上;设在屋顶时应距屋面1m以上;8、对放疗室、核医学检查室、传染病病房等含有有害微生物、有害气溶胶等污染物质的排风,当超过排放浓度上限定值时应在排风入口设高效过滤器;9、没有特殊要求的排风机应设在排风管路末端,使整个管路为负压;二、洁净用房的空调系统设置1、医院洁净用房在空态或静态条件下,细菌浓度沉降菌法浓度或浮游菌法浓度和空气含尘浓度应按表1分级;换气次数不应超过表规定上限的倍;表1 洁净用房的分级标准空态或静态2、Ⅰ、Ⅱ级洁净用房的送风末端应设高效过滤器,Ⅲ、Ⅳ级洁净用房的送风末端可设亚高效过滤器;3、Ⅲ级及以上洁净手术室应采用局部集中送风,送风口集中布置于手术台上方;4、Ⅰ级洁净手术室中100级手术区的气流必须是单向流;5、准洁净手术室和Ⅲ、Ⅳ级洁净辅助用房可采用带亚高效过滤器或高效过滤器的立式净化风机盘管和立式净化空调器;新风可以集中供给,也可设立独立的新风机组;6、洁净用房不得使用静电空气净化装置作为房间送风末端;7、净化空调系统至少设置三级空气过滤;8、洁净用房室内应采用上送下回气流组织;走廊可采用上送上回气流组织;9、新风系统要设三级过滤,末级过滤应为亚高效空气过滤器;三、门诊部的空调系统设置1、门诊部在气候条件合适时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2、医院的门厅应尽量减少室外空气流入,维持室内合适的空气流动和热环境;如采用中庭形式的门厅,除采用自然通风外,当采用空调时,宜采用分层空调;3、候诊厅和走廊空调系统宜采用上送上回方式,在化验室、处置室、换药室等污染较严重的地方设置局部排风;4、诊室的空调温度应比候诊区高1~2℃,冬天温度不低于22℃;小儿科候诊室和诊室对其它区域为正压;隔离诊室及其候诊前室,当有空调时应采用单独的空调设备;当与其他诊室为同一系统时必须单独排气,无回风,必须维持室内的负压;四、急诊部的空调系统设置1、急诊部门应采用独立的空调系统,送风量不低于10次换气,新风量不小于3次,能24小时连续运行;温度宜在20-26℃;2、急诊隔离区的空调系统应独立设置,并有排风系统,相对负压不小于5Pa;发热门诊室的负压应不小于10Pa,排风出口应设在无人流频繁或滞留的空旷场所,如无合适场所则在排风口处设高效过滤器;五、住院部的空调系统设置1、普通病区应满足以下要求:A、普通病区的病房首先应考虑开窗有纱窗通风;B、当有条件设置普通空调时,应有新风供应和排风,并尽量减小系统规模;C、病区洗涤机室、干燥机室、公用厕所、处置室、污物室、换药室、配膳间等应设排风,排气口的布置不应使局部空气滞留;排风量为10~15次/小时换气,应能24小时运行;且夜间可以设定小风量运行;2、产科应满足以下要求:A、分娩室以及准备室、淋浴室、恢复室等相关房间如设空调系统必须能24小时连续运行;B、分娩室宜采用变新风的空调系统,可根据需要进入全新风运行状态;C、新生儿室内空气品质要求与一般病房相同;室内温度全年保持28℃左右;D、有条件时,早产儿室NICU和免疫缺损新生儿室宜为Ⅲ级洁净用房;如室内有早产儿保育器时,室内温度夏季设定为27℃,冬季为26℃,相对湿度夏、冬季均为50%;3、传染病用隔离病房应满足以下要求:A、当设置空调系统时,应设置独立的空调和排风,并且能够24小时连续运行;B、呼吸道传染病病房,对单人病房或单一病种病房一般可采用回风设高效过滤器的空调末端机组,换气次数不低于8次/h,其中新风换气不低于2次/h,否则宜设全新风系统;不得设置风机盘管机组等室内循环机组;送、排风装置应设置在室外而用风管连接到室内,如因条件限制必须设置在室内时,室内不得出现负压风管;并应方便空气过滤器保养和更换;C、呼吸道传染病病房应设缓冲室,其压力梯度应使病房内气流不致通过缓冲室外溢,排风出口允许设在无人的空旷场所,如无合适场所则在排风口处设高效过滤器,不得渗漏并易于消毒后更换;排风机可集中设置,也可一室一机;D、新风可以集中处理,也可以新风机组的形式直接设在走廊侧墙上;E、室内气流应做到一侧送风,对侧床头附近排回风,形成定向流动,避免出现回流气流;F、非空气途径传染的隔离病房的空调系统可参照普通病房;G、区域应维持有序梯度负压,负压程度由走廊→缓冲室→隔离病房依次增大;负压差最小为5Pa;应在每个房间送排气风管安装密闭阀,且与配置风机连锁,风机停止时密闭阀关闭;H、温度20~27℃,相对湿度30%~60%;4、重症护理单元ICU应满足以下要求:A、重症护理单元宜采用不低于Ⅳ级洁净用房的要求,应采用独立的净化空调系统,24小时连续运行;温度宜在20-26℃,相对湿度宜为40%-65%;对邻室维持+5Pa正压;B、重症护理单元病房宜采用上送下回的气流组织,要注意送风气流不要直接送入病床面;每张病床均不应处于其他病床的下风侧;排风或回风口应设在病床的附近;5、骨髓移植病房应满足以下要求:A、骨髓移植病房应按医疗要求选用Ⅰ、Ⅱ级洁净用房;一般应采用上送下回的气流组织方式;Ⅰ级病房应采用全室垂直单向流,两侧下回风的气流组织;当采用水平单向流时,病人活动区应布置在气流上游,休息时头部应朝送风墙,要避免吹风感;B、各病房应采用独立的双风机并联、互为备用的净化空调系统,24小时运行;C、送风应采用调速装置,至少采用两档风速;病人活动或进行治疗时风速取大值不低于s,病人休息时取小值不低于s;室内温度宜取22-27℃,相对湿度取45%-60%;D、对邻室保持+8Pa的正压;6、烧伤病房应根据治疗方法的要求,确定是否选用洁净用房;当选用洁净用房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重度烧伤以上的病房烧伤面积≥70%, Ⅲ度面积50%应按Ⅲ级洁净用房设计,采用集中布置送风风口,其辅助用房和重度烧伤以下的病房宜按Ⅳ级洁净用房设计;B、各病房净化空调系统24小时运行,应设备用送风机;C、对于多床一室的Ⅳ级烧伤病房,每张病床均不应处于其他病床的下风侧;D、温度30~32℃,相对湿度40%~60%;E、对邻室保持+8Pa的正压;F、病区内的浴室、厕所等应设置排风装置,并要装有中效过滤器,设置与排风机相连锁的密闭风阀;G、洁净病房噪声控制在白天不超过50dBA,晚上不高于45dBA7、哮喘病病房应满足以下要求:A、哮喘病病房宜按Ⅱ级洁净用房设计;B、各病房应采用独立的净化空调系统,24小时运行;C、严格控制温湿度波动,全年25℃±1℃,50%±5%;E、对邻室保持+8Pa正压8、解剖室、标本制作室、太平间应满足以下要求:A、非传染病尸体解剖室、标本制作室须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应在室的四周均匀布置下排风口;解剖室的空调应采用全新风全排气的独立系统;当标本制作室和保管室为同一空调系统时,应能根据各室的温度条件,可以独立控制;B、传染病尸体解剖室应、标本制作室在解剖台上集中送风,按Ⅰ级手术室要求设计,室内可保持10000级,采用全新风系统;排风应设高效过滤器;对邻室保持-10Pa的负压;室外排风管道应为负压管道;C、太平间应有足够的通风;设机械排风时须维持负压;六、手术部的空调系统设置1、洁净手术部的设计与均应遵循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技术规范GB50333的规定;2、一般手术室应采用末端过滤器不低于高中效过滤器的空调系统或全新风系统;室内保持正压,换气次数不得低于6次/时;七、医技科室的空调系统设置1、检验科、病理科应满足以下要求:A/应有单独排风系统,产生有害气体的部位试剂配置、标本处理、实验装置等应采用负压洁净工作台,涉及对人体或环境有危害的微生物气溶胶操作,应在二级含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B、若采用一般空调系统,温度为22~26℃,相对湿度30%~60%;2、实验室应满足以下要求:A、根据实验对象确定是否采用洁净用房;B、涉及危险微生物气溶胶操作的应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C、生殖学中心的体外受精实验室应按Ⅰ级洁净用房设计,可以采用局部集中送风,倒置显微镜工作台应要求防振,振幅不大于2μm;;取卵室应按Ⅱ级洁净用房设计,并采用局部集中送风;以上噪声均应不大于50dBA;其他洁净辅助用房冷冻室、工作室、洁净走廊等可按Ⅳ级洁净用房设计,局部集中送风;所有装修材料均不应有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化学源和放射源,不得使用有刺激性气味的设备和材料;3、检查室应满足以下要求:A、电生理科、超声科、纤维内窥镜科宜设置独立的一般空调系统,温度22—26℃,相对湿度30%—60%;B、心血管造影室操作区宜为Ⅲ级洁净用房;洁净走廊比操作间低一级;对邻室保持+8P的正压;辅助用房采用一般空调;C、放射科的检查室、控制室采用一般空调,能独立调节,应考虑室内设备发热量的影响;当采用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时不应在机器上方设置任何风机盘管机组等末端装置及其水管;D、检查室、控制室和暗室应设排风系统,自动洗片机排风须采用防腐蚀的风管;排风管上应设止回阀;E、在设有射线屏蔽的房间,对于穿墙后的风管和配管,应采取不小于设墙壁铅当量的屏蔽措施;4、治疗操作室应满足以下要求A、当采用一般空调时,温度22~26℃,相对湿度40%~60%;当在操作区局部设净化区时,宜不低于Ⅲ级,对邻室保持不小于5Pa的正压;B、心脏导管治疗室、导管室、无菌敷料室均应不低于Ⅳ级空气洁净度设计,温度22~26℃,相对温度40%~60%,噪声≤55dBA;C、热伤处置室宜按Ⅳ级空气洁净度设计,温度24~27℃,相对湿度≤60%,噪声≤60dBAD、听力检查室若设空调系统必须采取周密的消声减振措施,噪声≤30dBA;一般宜设置集中式空调系统,如条件不允许,应该将末端装置设置在远离无声室的顶棚内,并采用消声装置、隔声设施;应降低回风口气流噪声;无声要求高的检测,可以采用暂时停止空调,隔断气流等方法;E、磁共振机MR室宜采用独立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室内温度宜取22±2℃,相对湿度60%±10%;F、扫描间内必须采用非磁性、屏蔽电磁波的风口,不允许任何建筑设施管道穿越;G、核磁共振机的液氦冷却系统必须设置单独的排气系统,直接连接到核磁共振机的室外排风管;管道必须采用非磁性材料,管径不小于250mm;H、核医学科ECT宜采用独立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扫描间温度宜取22±2℃,相对湿度60%±10%;且1小时内的温度变化不大于3℃;I、其他房间可采用一般空调,但排风应按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GBZ120和医用放射性废弃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GBZ133处理;J、放射治疗科空调系统必须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种类与使用条件确定;宜采用单风管的全新风空调方式;K、应保证各室的必要的送排风量;根据放射物质所规定的室内外浓度计算送排风量,室内外浓度应控制在上限定值以下;L、新风空调机内应设置粗效和中效以上两级空气过滤器;如当排气超过排放浓度上限定值时,应在排气侧使用高效过滤器;M、放射性同位素管理区域内,相对于管理区域外要经常保持负压,排气风管的材料宜采用氯乙烯衬里风管;并在排风系统中设置气密性阀门;应在净化处理装置的排气侧设置风机,保持排风管内负压,排风机后于空调系统关闭;N、当贮藏室、废物保管室贮藏放射性同位素时,要求24小时排换气;八、中心供应室的空调系统设置1、中心供应站应保持有序梯度压差,无菌区相对正压不低于10Pa,清洁区相对正压不低于5Pa,生活或卫生通过区为零压,污染区对外维持不低于-5Pa的负压;2、中心供应站的无菌区应按Ⅲ级洁净用房设计,应采用独立的净化空调系统,高压灭菌器应设置局部通风,低温无菌室如环氧乙烷气体消毒器要有独立排风系统,并设相应净化或解毒器;温度为18~20℃,相对湿度30%~50%;3、污染区内发生污染量大的场所应设置独立局部排风, 总排风量不低于负压所要求的差值风量;污染区内的回风应设置不低于中效的空气过滤器,送风口不作特殊要求;4、清洁区、生活区和卫生通过区可采用普通空调;清洁区温度为18~21℃,相对温度30%~60%;医院暖通空调的目的1、医院供暖通风及空调的目的是在创建舒适、健康室内环境的同时,能够有效防止院内感染;2、维持医疗过程中最适宜的医疗环境、卫生环境,实施合适的灾害防止对策,确保暖通空调设备及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靠性;3、在保护地球环境的前提下采取防止污染扩散和节能的措施;空调系统节能1、新风变风量控制,以便在停机时维持洁净用房室内合适的正压;2、合理的分区和配管,尽量缩短输送距离,减少法兰接头、阀门数量,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压力降;3、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所需要的合理送风量,而不要由推荐的换气次数估算送风量;采用风机变转速运行;4、对高级别洁净室,区分出空调风量和净化风量,净化风量不需空调箱处理,经过再过滤就可回到洁净室;对低级别洁净室尽量采用低阻亚高效过滤器;5、合理利用蓄冷蓄热技术;6、空调主机实行热回收,产生卫生热水;。

上海空调设计规范

上海空调设计规范

上海空调设计规范篇一:暖通空调设计规范参考依据暖通空调设计规范参考依据:目前,家用中央空调有如下四种基本方式:1、分体多联机空调系统2、水源热泵空调系统3、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加风机盘管空调系统4、分体式风管机空调系统。

为配合我院“住宅设计导则”的编制,加强设计质量管理,提高住宅设计质量,特编制本导则,望暖通专业设计同志在试行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资料,并反馈我总工办,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本导则,精益求精,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在编制过程中征求周姜象,顾锡等同志的意见,并承蒙吴有筹高工的审阅,在此表示感谢。

家庭中央空调设计导则1 总则1.0.1 为保证家用(商用)中央空调设计的质量,使设计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卫生和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江苏省和上海市的夏热冬冷地区的各类住宅建筑,以舒适性要求为主,制冷量在7~80KW的家庭中央空调的设计。

1.0.3 空调设计时,除执行本导则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 家用(商用)中央空调用于住宅建筑和一般公共建筑,制冷量在7-80KW范围内,带集中冷热源的舒适性空调系统。

2.0.2 空调风系统空气经冷热、过滤等处理的送回风系统。

3 设计参数3.1 室外气象参数室外气象参数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2001版)附录表和《暖通空调气象资料集》采用。

3.2 室内空气质量3.2.1 冬季空调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温度18~22℃;室内工作区风速〈0.4m/s;新风换气次数1.0次/h ;3.2.2 夏季空调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温度24~26℃ ;相对湿度〈65% ;室内工作区风速〈0.5m/s;新风换气次数1.0次/h3.2.3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应小于0.15mg/m33.2.4 通风与空调系统产生的噪声传至主要房间的噪声级应小于46db(A)。

4 空调设计4.1 负荷计算4.1.1 在方案设计阶段,可采用单位建筑面积热指标法估算确定。

空调机组设计规范标准

空调机组设计规范标准

风机和电机的设计选型一、风机的一些基本知识及分类风机的定义:风机是一个装有两个或多个叶片的旋转轴推动气流的机械。

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叶轮(亦称涡轮或转子)、壳体以及驱动设备。

一般没有直联电机的风机主要组成部分:风轮、机壳、框架、轴承、轴、出风法兰(部分有),其中风轮、轴承、轴是关键的部件,需要特别注意。

风机性能参数:风量、静压、动压、功率、效率、静压效率等,性能曲线:Q(风量)-η(效率)、P(压力,包括动压、静压)-Q(风量)等,其中Pst(静压)-Q(风量)曲线是风机最重要的性能曲线,也是风机选型中最重要的依据。

风机的类型:离心式,轴流式,贯流式。

离心式:空气从轴向进入,径向吹出,风量较大,压力大;轴流式:空气从轴向进入,轴向吹出,风量大,压力较小;贯流式:空气在风机是两进两出,径向进径向出,再径向进径向出,风量小、压力小、噪声低。

二、离心式风机的分类和特点离心式风机是末端机组常用到的风机类型,另外也用到风管机,天顶机等按叶片旋转方向分类:(1)前向离心叶轮的旋转方向与叶片的弯曲方向一致,叶片宽度较小,其叶片形式有: a 、前弯型薄叶片,b、机翼型叶片;(2)后向离心叶轮的旋转方向与叶片的弯曲方向相反,叶片宽度大。

其叶片形式有:a、后倾后弯叶片,b、后弯斜扭叶片。

特点:风量较大,压力大。

前向离心适用于风量大,而压力相对较小的场合,比如末端产品的空调箱、风机盘管、阻力较小的组合空调、桂式空调、移动空调等;后向离心适合与风量大,压力大,比如,高阻力的组合空调,还有需要四面出风的场合,比如天顶机等。

三、轴流风机的分类和特点轴流风机的特点:风量大,压力低,运行转速比较低,噪声大。

主要用在一些通风设备中,对风量要求大,而压力要求较低的场合。

比如家用空调的室外机、风冷热泵等。

其叶片形式有多种:牛角型,主要用于车间吹风;镰刀型,主要用于风冷热泵等;半椭圆性,主要用于通风,如台扇等。

1. 风机选型风机的选型需要几个基本参数:风量(m3/h)、静压或全压(主要是静压,单位Pa)、出风口速度(m/s)、功率,而选型的基本依据是性能曲线,最重要的是P (静压)-Q(风量)曲线。

机房空调配置标准规范最新

机房空调配置标准规范最新

机房空调配置标准规范最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房作为数据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环境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空调系统作为机房环境控制的关键设备,其配置标准直接影响到机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最新的机房空调配置标准规范:1. 空调系统类型选择:- 根据机房的大小、热负荷、以及预算,选择合适的空调系统类型,包括直膨式、水冷式、风冷式等。

- 推荐使用能效比较高的空调系统,以减少能耗并降低运营成本。

2. 制冷量计算:- 应根据机房内设备的总功率、机房面积、人员数量以及室内外温差等因素,准确计算所需的制冷量。

- 制冷量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建议余量为10%-20%。

3. 空调机组配置:- 空调机组应选择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的产品。

- 空调机组的数量应根据机房的规模和热负荷进行合理配置,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满足制冷需求。

4. 空气循环设计:- 机房内的空气循环应设计合理,确保空气流动均匀,避免局部过热或过冷。

- 应设置合理的送风口和回风口,以优化空气流动路径。

5. 湿度控制:- 空调系统应具备有效的湿度控制功能,保持机房内的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

- 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加湿和除湿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6. 温度控制:- 机房内的温度应控制在18-24°C之间,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 应安装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机房内的温度,并与空调系统联动。

7. 节能措施:- 空调系统应采用节能设计,如变频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

- 应定期进行能效评估,优化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提高能效。

8. 安全与监控:- 空调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如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

- 应安装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及时响应故障。

9. 维护与保养:- 应制定详细的空调系统维护和保养计划,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 应有专业的维护团队,确保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

10. 环境适应性:- 空调系统应考虑机房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灰尘等,选择适应性强的空调设备。

《组合式空调机组设计规范》

《组合式空调机组设计规范》
我们公司换热器的命名方法: 以换热器的中文名加三个主参数,即:换热器 M*N*L,M 表示换热器的排数,N 表示换 热器高度方向的铜管数,L 表示换热器有效长度(即换热铜管长度),如:换热器 4*20* 1500, 表示 4 排换热器,高度方向有 20 根管,换热器铜管的有效长度为 1500。换热器的其他构件 相关尺寸都是以这三个基本参数为依据换算而来。 换热器的的系列代号方法如下:
名义风量
出口风压(Pa)
根据客户需要选择合适的风机
功能段
功能段是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匹配,无具体的设计要求
混合段、初效过滤段、中效过滤段、表冷段、热盘管段、电加热段、加湿段、风机段、
消声段等进行自由组合,对空气的进行处理,满足客户对空气洁净度和舒适度、环境噪声的
需求。
第一章 换热器设计计算方法
换热器用来实现空气与热源载体——水进行能量交换的设备,是空调末端产品中最重要 的部件之一。主要构件有进出水管、集水管、铜管、翅片、U 型管、端板等,下面主要介绍 表冷器大小、翅片形式、铜管大小等的选择,其结构上的知识不做介绍。
风量(气体流量):它是风机每秒钟所推动的空气立方米数(CMS),而与空气密度无关。 风机的内部功率:风机的内部功率是对一个既定体积克服既定压力而运动所需的功率 (有效功率或内部功率)假定其效率是 100%时:静压有效功率=(Q³Pst)÷1020;全压有效 功率=(Q³Pt)÷1020;式中 Q—空气体积,CMS Pt—全压,Pa, Pst—静压,Pa 。 轴功率:它是风机实际所需的功率,因为风机实际上不能 100%有效,所以比内部功率 (AkW)要大,它包括 V—皮带驱动机构、附件(如轴承)和其它需要加至风机的能量。 计算公式为: W=(Q÷1020)³(Pt÷ηt) 式中ηt=风机总效率 静压效率(S.E):它是静压有效功率除以风机输入的能量。 计算公式为:S.E= 输出功率÷输入功率= (Q³Pst)÷(1020³W) 机械效率(M.E):亦称作全压效率(Et),是输出能量与输入能量之比。 计算公式为:M.E(Et)= (Q³Pt)÷ (1020³W) 以上 10 个术语中,其中轴功率、静压效率、机械效率(也称全压效率)这三个参数会

组合式空调箱设计规范

组合式空调箱设计规范

GB/T14294-1993 组合式空调机组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组合式空调机组(简称机组)的分类、基本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不带冷、热源、冷媒为水,热媒为水或蒸汽,以功能段为组合单元,能够完成空气输送、混合、加热、冷却、去湿、加温、过滤、消声等功能中几种处理功能的机组。

冷媒为盐水或乙二醇以及采用电加热器的机组,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不适用于自带冷、热源和直接蒸发盘管的机组。

2 引用标准GB 1236 通用机空气动力性能试验方法GB 1449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 2406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GB 2576 纤维增强塑料树脂不可溶分含量试验方法.GB 2577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GB 2614 流量测量节流装置第一部分节流件为角接取压、法兰取压标准孔板和角接取压标准喷嘴GB 8070 空气分布器性能试验方法GB 9068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工程法GB 10223 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性能试验方法GB 10891 空气处理机组安全要求GB 12218 一般通风用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

3 术语3.1 组合式空调机组由各种空气处理功能段组装而成的不带冷、热源的一种空气处理设备,这种机组应能用于风管阻力等于大于100Pa的空调系统。

3。

2 机组功能段具有对空气进行一种或几种处理功能的单元体。

机组功能段可包括:空气混合、均流、粗效过滤、中效过滤、高中效或亚高效过滤、冷却、一资助和二次加热、加湿、送风机、回风机、中间、喷水、消声等。

3。

3 额定风量在标准空气状态下,每小时通过机组的空气体积流量,单位为m3/h。

3.4 机组全压机组克服自身阻力后在出风口处的动压和静压之和,单位为Pa.3。

5 额定供冷量机组在规定试验工况下的总除热量,即显热和潜热除热量之和。

单位为kW。

3.6 额定供热量机组在规定试验工况下供给的总显热量,单位为kW。

空调设计规范

空调设计规范

家用中央空调设计规范1 总则1.0.1为保证家用(商用)中央空调设计的质量,使设计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卫生和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上海地区新建和扩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中,以舒适性要求为主,制冷量在7-80kw的家用(商用)中央空调的设计。

改建工程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1.0.3家用(商用)中央空调设计时,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l家用(商用)中央空调主要用于居住和公共建筑中,以满足舒适性为目的,制冷量在7-80kw范围内,带集中冷热源的空调型式。

2.0.2空调风系统空气经冷热、过滤等处理的送回风系统。

3 设计参数3.1室外气象参数3.1.1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一天的日平均温度。

3.1.2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3.1.3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干球温度。

3.1.4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3.1.5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3.1.6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冷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3.1.7夏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热三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3.1.8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纬度、大气透明度和大气压力,按7月21日的太阳赤纬计算确定。

3.1.9一些主要城市的室外气象参数,应按《暖通空调气象资料集》中“室外气象参数”采用。

3.2室内空气质量3.2.1冬季空调室内计算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温度18-22℃人员经常活动范围内风速不大于0.4m/s当无辅助热源时,冬季室外空调计算温度采用5℃。

3.2.2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房间的用途,按下列规定采用:1.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20℃;2.辅助房间,不宜低于下列数值:浴室25℃更衣室23℃托儿所、幼儿园、医护室20℃盥洗室、厕所12℃办公用室16℃3.2.3夏季空调室内计算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温度24-28℃相对湿度不大于65%人员经常活动范围内风速不大于0.5m/s3.2.4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应不小于20m3/(h.人)。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标准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设置空气调节:一、对于高级民用建造,当采用采暖通风达不到舒适性温湿度标准时;二、对于生产厂房及辅助建造物,当采用暖通风达不到工艺对室温湿度要求时.注:本条的"高级民用建造",系指对室温湿度、空气清洁程度和噪声标准等环境功能要求较严格,装备水平较高的建造物,如国家级宾馆、会堂、剧院、图书馆、体育馆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上述各类重点建造物。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空气调节房间的面积和散热、散湿设备。

当采用局部空气调节器或者局部区域空气调节能满足要求时,不应采用全室性空气调节。

层高大于是 10M 的高大建造物,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分层空气调节。

室保持正压的空气调节房间,其正压温度值不应大于 50Pa (5mmH O)。

2空气调节房间应尽量集中布置。

室温度和使用 要求相近的空气调节房间,宜相邻布置。

空气调节房间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根据建造 物的用途和空气调节器的类别,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但 最大传热系数,不宜大于表 2.1.5 所规定的数值。

围护结构最大传热系数[W/ (m 2 .º C) ][Kcal/m 2 .h. °c] 表2.5.1注:1:表中寺和楼板的有关数值,仅合用相邻房间的温差大 于 3º C 时.工艺性空气调节室温允许波动围护结构名称空±0.1 0.2 ±0.5 >=±1.0气调节盖 0.8(0.7) 1.0(0.9) --- ---棚 0.5(0.4) 0.8(0.7) 0.9(0.8) 1.2(1.0)墙 0.8(0.7) 1.0(0.9) 1.5(1.3)---0.7(0.6) 0.9(0.8) 1.2(1.0) 2.0(1.7)屋顶外墙和楼板舒适性~2:确定围护结构 的传热系数时,尚应符合本规第 3.1.4 条的 规定.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当室温允许波动围小于 基等于±0.5º C 时,其围护热情性指标,不宜小于表2.1.6 的 规定.围护结构最小热情性指标 表 2.1.6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的外墙、外墙朝向及其所在层次,应符合表 2.1.7 的要求。

空调机组及新风机组技术规格书及技术要求

空调机组及新风机组技术规格书及技术要求

空调机组及新风机组技术规格书及技术要求一、前言在现代建筑中,空调机组和新风机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调节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

为了确保这些设备的性能和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特制定本技术规格书及技术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技术规格书及技术要求适用于各类商业、工业和民用建筑中使用的空调机组和新风机组,包括但不限于办公楼、商场、酒店、医院、工厂等。

三、引用标准在设计、制造、安装和测试空调机组及新风机组时,应遵循以下相关标准和规范:1、 GB/T 19232-2003《风机盘管机组》2、 GB 50243-20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 GB 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四、技术规格(一)空调机组1、制冷量和制热量空调机组的制冷量和制热量应根据建筑物的面积、用途、人员密度等因素进行计算,确保能够满足室内温度的要求。

制冷量和制热量的偏差应在±5%以内。

制冷工况:室内温度 27℃DB,19℃WB;室外温度 35℃DB。

制热工况:室内温度 20℃DB;室外温度 7℃DB,6℃WB。

2、风量空调机组的风量应根据室内空间的大小和换气次数要求进行确定,一般来说,办公区域的换气次数为 3-5 次/小时,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换气次数为 6-8 次/小时。

风量的偏差应在±10%以内。

3、机外静压空调机组的机外静压应根据风道系统的阻力进行计算,确保能够克服风道阻力,将空气送到指定的区域。

机外静压的偏差应在±10%以内。

4、噪声空调机组在运行时的噪声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用户的要求,一般来说,室内机的噪声不应高于 45dB(A),室外机的噪声不应高于 60dB(A)。

5、电源空调机组的电源应根据建筑物的供电系统进行选择,一般为380V/50Hz 三相电源或 220V/50Hz 单相电源。

6、能效比空调机组的能效比(EER)和性能系数(COP)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依据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依据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依据1. 引言暖通空调系统是建筑物中一个重要的能源消耗系统,对建筑物的舒适性、空气质量和能源消耗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系统的设计有良好的性能和安全性,并满足用户的需求,本文将介绍暖通空调设计的规范依据。

2. 设计准则2.1 室内设计温度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环境条件,确定室内设计温度。

一般来说,住宅的室内设计温度为20-24摄氏度,办公室为22-26摄氏度,商业空间为20-25摄氏度。

设计师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需求合理确定室内设计温度。

2.2 冷负荷计算根据建筑物的面积、朝向、外墙结构、窗户面积等因素进行冷负荷计算。

合理的冷负荷计算可以确保设备的规格正确,并避免能源的浪费。

冷负荷计算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用途确定。

2.3 通风换气量计算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场所和使用人数,计算合理的通风换气量。

通风换气量的计算应考虑到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室内外温差、室内外湿度差等因素。

根据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计算,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2.4 空调系统选择根据建筑物的需求和冷负荷计算结果,选择适当的空调系统。

根据建筑物的类型、用途和能源消耗要求,选择中央空调、分体空调、风管空调等系统。

选择空调系统时,应考虑能源效率、运行稳定性、维护便利性等因素。

3. 设备要求3.1 空调主机空调主机应具有足够的制冷/制热能力,以满足建筑物的冷负荷需求。

同时,空调主机应具备节能、环保、噪音低等特点。

选用空调主机时,应参考国家能效标准和相关规范。

3.2 风机盘管风机盘管是空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传递冷热空气。

风机盘管应具备良好的传热性能、流体阻力小、噪声低等特点。

根据空调系统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风机盘管。

3.3 配管和阀门配管和阀门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材料和型号。

配管应具备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和密封性能。

阀门应具备良好的调节性能和操作便利性,以实现对空调系统的精确控制。

3.4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空调系统中的关键部分,用于控制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

格力中央空调工程设计安装规范(多联机组)

格力中央空调工程设计安装规范(多联机组)


注:按照冷量的大小不同有不同的长度要求
室外机组的安装
多联机组由于是一台室外机连接多台室内机,室外机就是整 个机组的能源和控制中心,一旦室外机出现异常情况,不能正常 运行,所有室内机也都不能使用。所以保证室外机的安装质量就 显得尤其重要:
第一,要保证室外机良好的换热; 第二,要保证有维修室外机的足够空间; 第三,要考虑较大型室外机噪音可能会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1/2H
1/2H 1.3
1/2H
1/2H 1.5
1/2H
1/2H
1/2H 1.5
R410A
管材 壁厚
O材
0.8
O材
0.8
O材
0.8
O材
1.0
1/2H 1.0
1/2H 1.0
1/2H 1.0
1/2H 1.0
1/2H 1.1
1/2H 1.3
1/2H 1.4
1/2H 1.5
1/2H
1/2H
1/2H
冷媒铜管的重量计算
室外机安装
室外机安装
室外机安装
室外机安装位置——维修空间狭小
×
机组如何进行正常的 热交换?同时也不方
便机组检修。
室外机安装位置——维修空间狭小
室外机安装位置——维修空间狭小
室外机安装位置——空间狭小
×
几台机组挤放在一个小 房间里,使机组根本没 有办法将热量散出,很 快机组就会保护。
室外机安装位置——环境恶劣
室内机组的安装——吊杆
预先根据装修吊顶、 维修空间机组尺寸 来确定好机组的位 置,打好吊杆。
室内机组的安装——吊杆
1、根据装修图纸,同时考虑维修、安装空间,确定好内机的高度、 与墙壁的距离等;

空调工程设计规范

空调工程设计规范

空调工程设计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空调工程设计的规范,以确保空调系统的设计和安装符合标准,并满足用户需求。

空调工程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空调设备的选型、管道布置、系统控制等。

遵循本规范,可以保障空调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 设计流程2.1 需求分析在设计空调系统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使用环境。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使用场所的面积和高度•使用场所的用途和人员密度•设备的运行时间和负荷要求•设备的安装条件和可用空间2.2 系统选型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适合的空调设备和系统类型。

常见的空调系统包括单一分体式、中央空调、变频空调等。

在选择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设备的制冷/制热能力和效率•设备的噪音水平•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要求2.3 管道布置根据使用环境的特点和设备的位置,合理布置空调系统的管道。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管道的长度和管径•管道的斜度和支承•管道与其他设备的连接方式2.4 控制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空调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调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控制系统的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控制系统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选择•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控制系统的调试和监控方法3. 设计要求3.1 设备选型要求按照以下要求选择合适的空调设备:•设备的制冷/制热能力要满足使用场所的需求•设备的效率要符合国家标准•设备的噪音要控制在合理范围3.2 管道布置要求在进行管道布置时,需要遵循以下要求:•管道的长度应尽量缩短,以减少能量损失•管道的斜度应保证顺利排水•管道的支承要牢固,能够承受运行时的振动和压力3.3 控制系统要求设计空调控制系统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控制系统要能够根据使用需求自动调节温度和风速•控制系统要能够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报警•控制系统要能够记录设备的运行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和优化4. 设计实例4.1 使用场所介绍某大型办公楼,面积10000平方米,共有10层。

空调设计规范

空调设计规范

空气调节的设计规范(一)类型:通风与空调标准规范6.4 空气调节冷热水及冷凝水系统6.4.1 空气调节冷热水参数,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宜采用以下数值:1 空气调节冷水供水温度:5~9℃,一般为7℃;2 空气调节冷水供回水温差:5~10℃,一般为5℃;3 空气调节热水供水温度:40~65℃,一般为60℃;4 空气调节热水供回水温差:4.2~15℃,一般为10℃。

6.4.2 空气调节水系统宜采用闭式循环。

当必须采用开式系统时,应设置蓄水箱;蓄水箱的蓄水量,宜按系统循环水量的5%~10%确定。

6.4.3 全年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仅要求按季节进行供冷和供热转换时,应采用两管制水系统;当建筑物内一些区域需全年供冷时,宜采用冷热源同时使用的分区两管制水系统。

当供冷和供热工况交替频繁或同时使用时,可采用四管制水系统。

6.4.4 中小型工程宜采用一次泵系统;系统较大、阻力较高,且各环路负荷特性或阻力相差悬殊时,宜在空气调节水的冷热源侧和负荷侧分别设一次泵和二次泵。

6.4.5 设置2台或2台以上冷水机组和循环泵的空气调节水系统,应能适应负荷变化改变系统流量,并宜按照本规范第8.5.6条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自控设施。

6.4.6 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应根据设备、管道及附件的承压能力确定。

两管制风机盘管水系统的管路宜按建筑物的朝向及内外区分区布置。

6.4.7 空气调节水循环泵,应按下列原则选用:1 两管制空气调节水系统,宜分别设置冷水和热水循环泵。

当冷水循环泵兼作冬季的热水循环泵使用时,冬、夏季水泵运行的台数及单台水泵的流量、扬程应与系统工况相吻合。

2 一次泵系统的冷水泵以及二次泵系统中一次冷水泵的台数和流量,应与冷水机组的台数及蒸发器的额定流量相对应。

3 二次泵系统的二次冷水泵台数应按系统的分区和每个分区的流量调节方式确定,每个分区不宜少于2台。

4 空气调节热水泵台数应根据供热系统规模和运行调节方式确定,不宜少于2台;严寒及寒冷地区,当热水泵不超过3台时,其中一台宜设置为备用泵。

通风空调设计规范

通风空调设计规范

通风空调设计规范通风空调设计规范(一)一、通风空调设计方案1. 设计目标通风空调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保持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室内温湿度,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设计方案应在确保安全、经济、实用的前提下,设计合理的通风和空调系统,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需求。

2. 设计原则(1)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相关的通风空调设计标准和规范。

(2)设计方案应根据建筑的功能和使用要求合理确定通风和空调设备的类型、容量和布置。

(3)设计方案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特点、用途、可用面积和室内外温湿度等因素。

(4)设计方案应合理优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布局,减少能源消耗。

3. 设计内容(1)确定通风系统的类型和布置: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确定通风系统是自然通风、机械通风还是混合通风,并合理布置通风口和排风口。

(2)确定空调系统的类型和布置: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确定空调系统是集中空调还是分散空调,以及冷水机组、风机盘管、风冷热泵和新风机组等的类型和容量,并合理布置空气处理设备。

(3)确定通风和空调设备的容量和数量: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面积等因素,合理确定通风和空调设备的容量和数量,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和室内温湿度的调节。

(4)确定通风和空调系统的管道和风管的布置和尺寸:根据通风和空调系统的容量和布局,合理设计管道和风管的布置和尺寸,减少管道和风管的阻力损失。

(5)确定通风和空调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方式: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合理确定通风和空调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方式,保证系统的运行稳定和安全。

4. 设计要求(1)通风空调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包括室内空气质量、温湿度等要求。

(2)通风系统应能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保证室内空气的交换和质量。

(3)空调系统应能提供舒适的室内温湿度,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和干净。

(4)通风和空调设备应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

(5)通风和空调系统应便于操作与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安装要求1. 设备安装(1)通风和空调设备应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安装,确保设备的运行稳定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机和电机的设计选型一、风机的一些基本知识及分类风机的定义:风机是一个装有两个或多个叶片的旋转轴推动气流的机械。

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叶轮(亦称涡轮或转子)、壳体以及驱动设备。

一般没有直联电机的风机主要组成部分:风轮、机壳、框架、轴承、轴、出风法兰(部分有),其中风轮、轴承、轴是关键的部件,需要特别注意。

风机性能参数:风量、静压、动压、功率、效率、静压效率等,性能曲线:Q(风量)-η(效率)、P(压力,包括动压、静压)-Q(风量)等,其中Pst(静压)-Q(风量)曲线是风机最重要的性能曲线,也是风机选型中最重要的依据。

风机的类型:离心式,轴流式,贯流式。

离心式:空气从轴向进入,径向吹出,风量较大,压力大;轴流式:空气从轴向进入,轴向吹出,风量大,压力较小;贯流式:空气在风机是两进两出,径向进径向出,再径向进径向出,风量小、压力小、噪声低。

二、离心式风机的分类和特点离心式风机是末端机组常用到的风机类型,另外也用到风管机,天顶机等按叶片旋转方向分类:(1)前向离心叶轮的旋转方向与叶片的弯曲方向一致,叶片宽度较小,其叶片形式有: a 、前弯型薄叶片, b、机翼型叶片;(2)后向离心叶轮的旋转方向与叶片的弯曲方向相反,叶片宽度大。

其叶片形式有:a、后倾后弯叶片,b、后弯斜扭叶片。

特点:风量较大,压力大。

前向离心适用于风量大,而压力相对较小的场合,比如末端产品的空调箱、风机盘管、阻力较小的组合空调、桂式空调、移动空调等;后向离心适合与风量大,压力大,比如,高阻力的组合空调,还有需要四面出风的场合,比如天顶机等。

三、轴流风机的分类和特点轴流风机的特点:风量大,压力低,运行转速比较低,噪声大。

主要用在一些通风设备中,对风量要求大,而压力要求较低的场合。

比如家用空调的室外机、风冷热泵等。

其叶片形式有多种:牛角型,主要用于车间吹风;镰刀型,主要用于风冷热泵等;半椭圆性,主要用于通风,如台扇等。

1. 风机选型风机的选型需要几个基本参数:风量(m3/h)、静压或全压(主要是静压,单位Pa)、出风口速度(m/s)、功率,而选型的基本依据是性能曲线,最重要的是P(静压)-Q(风量)曲线。

风机选型的必须条件:1、性能参数和性能曲线;2、使用环境的阻力。

性能参数和性能曲线:风机性能都是用曲线表示出来的,重点是Pst-Q曲线下图所示,它能用图形方式描述整个系列风机的性能,同一种风机在三个不同转速下的性能曲线。

根据设计的额定风量、要求的静压,在Pst-Q曲线上选择能达到要求风机转速。

同时根据功率-风量曲线选择出相对应的电机参数。

现在各个风机厂家都有自己的选型软件,选型软件上有各种风机的运行参数曲线。

我们只需输入相关的额定值,软件都会提示有那些风机能满足要求。

不管什么方式选择风,都会有二个或多个风机可满足要求,此时我们要根据功率、效率、噪声等几个空调重要的考察参数确定最佳方案。

最佳风机的选择应正好在性能曲线的最高效点或在它的右边,而在P-Q曲线最高点的稍左,最终选择风机型号时经济方面(即成本控制)通常是决定因素。

率最高点的左侧)择风机。

b 在全压效率和静压效率都较高的点上去选择风机还要结合考虑其最小能耗(即轴功率)和风机的极限转速。

对于各品牌风机,应通过实验验证其宣讲的参数与实际的偏差,每个公司都会将自己的产品效率等讲得高一点。

另外,风机轴承寿命、配用的电机功率和电机极数也是风机选型需考虑的另外两个因素,对于风机而言,其实际转速在其极限转速的80% 时运行并配置适当大小的传动轮可以提高轴承的寿命。

2. 风机的安装方式组合空调机组的风机和电机是一起安装在同一个风机架焊件上的,按风机的出口方式其安装四种形式:水平下送、水平上送、顶前送风、顶后送风。

电机可以放在风机后面或风机的侧面安装。

在投标方案的项目中,需综合考虑外接风管的方向、距离及表冷器中心位置与风机轴心位置大概在相同高度上来先择一个最佳的送风方式;在没有任何条件规定送风方式的情况下,优先选用水平上送的送风方式。

市场上的风机和电机品牌1、lau,美国品牌,广友冷气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为在中国总代理2、亿利达(YILIDA0),浙江亿利达风机有限公司3、新加坡的尼科达(Nicotra)、科禄格(Kruger)风机4、康美风(Comifri)5、德通,电机品牌比较好的品牌有环球电机、德胜电机、ABB电机、西门子电机、东莞电机等箱体加湿器加湿器的原理及基本类型原理:通过各种方式将水加入到空气中,保证空气的湿度和温度处于人感觉舒适,身体健康的程度。

加湿器主要分为超声波型加湿器、直接蒸发型加湿器和热蒸发型加湿器。

根据不同的用途又细化出很多不同的种类,目前中央空调类加湿器有:气化式加湿器、干蒸汽加湿器、高压喷雾加湿器、超高压微雾系统、电极式加湿器、电热式加湿器、气水混合加湿器、水洗喷淋系统。

1 . 气化式湿膜加湿器及选型运用湿膜材料的特性,根据空气蒸发吸收湿膜材料的水分,加湿空气或使空气温度降低的原理。

(1)主要特点:a)等焓加湿方式;b)洁净加湿,不会产生白粉现象;c)饱和效率高,可达90%以上;d)对水质无特殊要求,自来水即可;e)加湿量可自身调节,兼做挡水板用;f)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无污染,使用寿命长。

(2)使用条件:a)环境温湿度加湿器本体5~80度,控制器5~50度,90RH 以下;b)临界风速小于3.7m/s。

(3)选型步骤:1)加湿量G:根据空调新风量比例、室内、室外空气湿度,求出所需加湿量; 2)湿膜的修正系数N:根据湿膜进风口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由湿膜温湿度系数图查出系数N(厂家样本有相关的湿膜温湿度系图);3)根据湿膜面积S,湿膜迎风面风速V,求出所需湿膜标准加湿能力K=(G ÷N)÷(V÷2.5)÷S;4)湿膜厚度的选择H:根据技术性能表查出相关型号及厚度。

2 干蒸汽加湿器原理及选型将加湿器蒸汽入口与饱和蒸汽源接通,饱和蒸汽在外环管内流动,对喷管进行预热,进入汽水分离器内,是饱和蒸汽中的凝结水分离,冷凝水经输水器排出。

干蒸汽经喷管进行二次蒸发汽化从喷孔喷出,实现对周围空气加湿。

(1)主要特点:a)汽水分离彻底,不含杂质的洁净等温加湿;b)快速扩散管可实现空气对均匀蒸汽的快速吸收;c)消声设计,使干蒸汽加湿喷射蒸汽时消音,降低噪音。

(2)使用条件:a)必须有蒸汽源,压表在0.02~0.4Mpa内;b)蒸汽源温度小于150℃;c)环境温度为-10℃~50℃;d)电源:AC220V/50Hz,波动范围-15%~+10%;e)疏水器:一般选用自由浮球式或倒置桶式。

(3)选型步骤1)根据设计或计算的加湿量、饱和蒸汽压力(标准选型时,按饱和蒸汽压力为0.2Mpa),查表确定适合的干蒸汽加湿器型号。

2)根据空调机组或风道宽度,选择喷杆的型号。

3)根据空调机组的形式或安装要求,确定干蒸汽加湿器的左右式。

一般地,空调机组为右式,应安装右式干蒸汽加湿器;反之,应安装左式干蒸汽加湿器。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喷出的干蒸汽是逆向空气流动方向。

干蒸汽加湿器左右判定规则:从喷杆向蒸发罐方向看,若喷杆喷出的蒸汽方向向左,则该干蒸汽加湿器为左式;反之,则该干蒸汽加湿器为右式。

4)根据控制要求,请选择适当调节控制方式。

注意!您所选配的控制形式、质量好次将直接对价格造成影响。

3 电极式加湿器及选型利用交流电能直接对自来水进行加热产生洁净蒸汽,并将蒸汽混合到空气中去,对空气进行加湿的一种设备。

其特点是:在没有蒸汽源或蒸汽源太远的情况下能加湿。

(1)使用条件:a)水压 0.1~0.35Mpa;b)环境温度 1~40℃,环境湿度小于85%RH,c)水电导率 125~1250us/cm2;d)水的硬度小于30德国度;e)电源 AC 380V,50Hz。

(2)选型步骤a)蒸汽量的确定蒸汽量=加湿量÷加温效率η÷保险系数γ;η的取值:蒸汽管道小于1.5m, η为100%;蒸汽管道1.5m~5 m, η为95%;蒸汽管道5m~10 m, η为90%;γ的取值:一般取为0.8~0.9b)吸收距离的确定根据进口、出口的相对湿度,风管高度,根据厂商提供的相应吸收距离选择图确定吸收距离; c)根据上述参数确定加湿器型号。

加湿器的种类比较多,具体类型的选用要考虑客户要求、用途等,选出比较适用而且经济的产品。

风阀和电动执行器风阀通过改变通风口面积,用来调节通过风口的风量。

风阀的种类:多叶对开阀(人字阀),多叶片间采取相向对开连动结构,操作便捷。

选型时可根据风口尺寸自由选择。

圆形对开阀,通过调节中心螺杆改变两半活门的开合大小,达到调节过风面积和流量。

根据圆形风口面积选择半径大小的圆形对开阀。

矩形多叶风量调节阀,用于空调及一般通风系统的主支管的风量调节。

特点:叶片开度有指针显示,易操作调空,阀门开度可实现无级调节,准确灵活。

电动风量调节阀,用于空调及一般通风系统的主支管的风量调节,叶片开度有指针显示,电动控制自动调节。

风阀的选型:风阀的尺寸必须与组合空调的进风和出风口相匹配,保证安装缝隙无漏风现象,可调范围是风量的0~100%。

过滤器空气过滤器是指空气过滤装置,一般用于洁净车间,洁净厂房,实验室及洁净手术室。

空气过滤器根据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及亚高效等型号。

初、中、高效空气过滤器(1)G系列:初效空气过滤器活性炭初效过滤器阻力小;风量大;使用大寿命长。

适应范围:适用于空调系统的初级过滤。

初效空气过滤器适用于空调系统的初级过滤,主要用于过滤 5μm 以上尘埃粒子。

初效过滤器有板式、折叠式、袋式三种样式,外框材料有纸框、铝框、镀锌铁框,过滤材料有无纺布、尼龙网、活性碳滤材、金属孔网等,防护网有双面喷塑铁丝网和双面镀锌铁丝网。

初效过滤器的特点:价廉、重量轻、通用性好、结构紧凑。

主要用于:中央空调和集中通风系统预过滤、大型空压机预过滤、洁净回风系统、局部高效过滤装置的预过滤、耐高温空气过滤器,用不锈钢外框,耐高温 250-300℃过滤效率这种效率的过滤器,常用一空调与通风系统的初级过滤,也适用于只需一级过滤的简单空调和通风系统。

G系列粗效空气过滤器分八个品种,分别为:G1,G2,G3,G4,GN(尼龙网过滤器),GH(金属网过滤器),GC(活性炭过滤器),GT(耐高温粗效过滤器)。

活性炭粗效过滤器活性炭粗效过滤器一般应用: 空调通风系统异味及污染空气处理有害气体(如苯、甲醛、氨气等)的吸附脱除溶剂的回收,采用活性炭毡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迅速处理各种有害气体, 有效洁净空气对气味的控制:活性碳过滤器:主要用来清除气体,掉发物,汽味和烟雾,对异味的清除使得房间回风比例增大,从而降低制热制冷的能量损耗。

活性碳过滤器四氧化碳的比重达63%以上的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