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感染科-39种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15页)(001)

合集下载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卫生行业标准)规定管理的37种传染病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甲类传染病鼠疫【GB 15991—1995】诊断标准1.1流行病学线索患者发病前10d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1.2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情况下,病情在24h 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1.2.1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1.2.2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1.2.3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

1.2.4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1.2.5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1.2.6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

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

1.2.7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浊浑。

1.3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管状骨骨骺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菌。

1.4患者2次(间隔10d)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4倍以上增长。

2疑似病例具备1.1加1.2中任一项。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1.3或1.4。

4隐性感染者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没有明显的鼠疫临床表现,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有PHA检测其血清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如X光检查、CT扫 描等,可以诊断衣原体感染。
06
总结和展望
现有诊断标准的总结
诊断准确性提高
现有的诊断标准已经能够相对准确地识别和诊断大部分常见传染病,包括病毒、细菌和其 他微生物等病原体。通过使用标准化的诊断方法,医生和研究人员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患者 的感染类型,从而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治疗建议
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
性传播细菌感染
症状
尿道炎、龟头炎、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
诊断方法
尿道分泌物检查、血液检测、尿液分析等。
治疗建议
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等。
04
寄生虫感染诊断标准
阿米巴病感染
症状
阿米巴病感染后,患者通常会出现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大便通常呈 水样或血便。严重的病例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
立克次氏体感染
临床表现
01
发热、头痛、乏力、肌痛等全身症状,以及局部症状如咳嗽、
咳痰、胸闷等。
实验室检查
02
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清学检测可发现立克
次氏体抗体。
诊断标准
03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如X光检查、CT
扫描等,可以诊断立克次氏体感染。
支原体感染
临床表现
咳嗽、咳痰、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通常较轻,且病程较 长。
背景
传染病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防控工作需要医务工作者的准确诊断 和积极治疗。制定一套统一的诊断标准对于传染病的防控和治疗至关重要。
常见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常见传染病定义
指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的疾病,如流感、结 核病、肝炎等。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病毒性肝炎一、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下列2项:1.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2.血清ALT反复升高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甲型肝炎1.病人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过甲型肝炎病人,或吃不洁食物史或饮生水史2.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3.血清ALT升高。

4.血清抗-HAVIgM阳性。

5.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IgG滴度呈四倍升高。

6.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nm甲肝病毒颗粒。

疑似病例:2+3 ,参考1。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4、5、6中任何1项。

乙型肝炎①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如:不洁的注射、针灸、穿刺、手术等,或与乙型肝炎病人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有密切接触。

②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③血清ALT升高④病程中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或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且出现抗-HBs阳转;抗-HBcIgM滴度高水平,而抗-HBcIgG阴性或低水平。

疑似病例:②+③,参考①。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④。

病程大于半年为慢性肝炎。

丙型肝炎①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或与携带HCV者有非常密切的接触史。

②长期乏力,有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或肝脾肿大有触痛和叩击痛。

③血清ALT升高或正常与升高反复波动持续半年以上。

④用排除法不符合甲、乙、戊型肝炎,CMV,EBV感染。

⑤血清抗—HCVIgM阳性。

疑似病例:②+③+④参考①。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⑤。

戊型肝炎①发病前2个月,曾接触过戊型肝炎病人,或到过戊型肝炎暴发点工作,旅行,并进食,或聚餐。

②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③血清ALT升高。

重庆市三甲医院-39种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重庆市三甲医院-39种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为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和防控能力,对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及时控制传染病传播,依据国家标准及诊疗指南等编制此标准,作为诊断重要参考,具体病例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39种传染病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伤寒(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Ⅰ期梅毒、Ⅱ期梅毒、Ⅲ期梅毒、胎传梅毒、隐性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二、传染病诊断标准(部分)鼠疫诊断标准一、鼠疫疑似病例: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

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3.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4.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5.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F1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二、鼠疫确诊病例:1.在疑似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是确诊首例鼠疫病人的唯一依据。

2.当一起人间鼠疫已经确诊后,在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鼠疫杆菌的F1抗原或血清F1抗体升高4倍以上,亦可对续发病例做出确诊。

传染病院感诊断标准

传染病院感诊断标准

传染病院感诊断标准传染病的医院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在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中,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或在出院后短时间内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染病院感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肌肉疼痛、头痛、寒战、呕吐、腹泻等症状。

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且逐渐加重。

患者出现局部感染病灶,如皮肤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

2.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或降低,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血小板计数降低。

肝功能、肾功能异常。

病原体检测: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等样本中检出病原体。

3. 影像学检查:X光检查显示肺部纹理增多、模糊,或有阴影。

胸部CT检查显示肺部病变,如肺实变、肺叶实变等。

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肝脏、脾脏增大,或有液性暗区。

4. 病原学检查:细菌学检查:从患者样本中分离出病原细菌,并进行药敏试验。

病毒学检查:从患者样本中检出病原病毒,如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

真菌学检查:从患者样本中分离出病原真菌。

5. 感染途径:确定感染途径,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分析感染源,如其他患者、医院工作人员、病原体携带者等。

6. 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药物热、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7. 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医院感染。

遵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相关法规。

总之,医院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多方面因素,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

此外,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规范使用抗生素等。

传染病诊断标准

传染病诊断标准
a)HIV消耗综合征; b)肺孢子菌肺炎; c)食管念珠菌感染; d)播散性真菌病(球孢子菌病或组织胞浆菌病); e)重复发生细菌性肺炎,近6个月内≥2次; f)慢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生殖器或肛门 直肠)超出l个月; g)任何内脏器官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h)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除肝、脾、淋巴结以 外);
有共用注射器吸毒史。 有医源性感染史。 有职业暴露史。
1.1.6 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配偶或性伴侣。
1.1.7 HIV感染母亲所生儿女。
传染病诊断标准
第7页
1.2 临床表现 急性HIV感染综合征。 连续性全身性淋巴腺病。
1.2.3 HIV感染中后期临床表现 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
传染病诊断标准
第17页
乙型病毒性肝炎诊疗标准 (WS299-)
传染病诊断标准
第18页
乙肝诊疗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 试验室检验、病理学及影像学检验等进行 初步诊疗,确诊须依据血清HBV标志和 HBV DNA检测结果。
诊疗分类:
依据临床特点和试验室检验等将乙肝分为不 一样临床类型,包含急性乙肝、慢性乙肝、 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细胞 癌等。
同时符合
传染病诊断标准
第21页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疗标准 WS213-
传染病诊断标准
第22页
பைடு நூலகம்
1.诊疗依据 流行病学史
曾接收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它人体组织、细胞 成份治疗或器官移植。
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它消毒不严格 有创检验、治疗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
职业供血者,尤其是接收过成份血单采回输者。
传染病诊断标准
第2页
传染病诊疗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资料 试验室检验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病毒性肝炎报告要求
➢ 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 ➢ 1、病原携带者不需报告; ➢ 2、慢性(发病大于6个月)肝炎不需要报告,急性
肝炎(发病6个月以内)报告要求不变;慢性肝炎 急性发作不需要报告。
➢ 3、丁型肝炎报告:选择未分型,同时在备注中注 明丁肝;
➢ 4、未分型肝炎是指经排除甲、乙、丙、戊等肝炎 后仍无法确认病毒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并以实验室 诊断病例报告。
性。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
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有4倍或4倍以上的升高。
季,南方的冬春季和夏季)一个单位或地区集中 出现大量上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 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
➢ 1、临床诊断病例:主要针对一起流行性感冒暴发 疫情中出现流感临床表现,但无流感实验室检查 依据者。
➢ 2、确诊病例:流感样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分离 到流感病毒,或特异的核酸检测阳性,或特异抗 原检测阳性,或双份血清4倍升高。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 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 1、腹泻≧3次/日,大便性状异常; ➢ 2、已排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 ➢ 3、实验室病原学检测阳性(大便中检出有关病原体或特异
性核酸,或者从血清中检测出特异性抗体)。 ➢ 临床诊断病例:1+2; ➢ 实验室确诊病例:1+2+3。 ➢ 说明:对于开展了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的医疗机构以报告实验
HBsAg阳性。 ➢ 2、确诊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判断。 ➢ 疑似病例+抗-HBcIgM阳性(1︰1000以上)。 ➢ 疑似病例+6个月内HBsAg曾为阴性。
丙型病毒性肝炎
➢ 病例分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 流行病学史: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全文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全文
到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 3.1.5 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
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麻疹【GB 15983—1995】
3.4 病例分类 3.4.1 疑似病例 具备3.1.1 加3.1.2条者,或同时伴有3.1.3条者。 3.4.2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加3.1.4条或3.1.5条或3.2条。 3.4.3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3.3.1条或3.3.2条或3.3.3条。 具有任何一项临床症状加3.3.1条或3.3.2条或3.3.3条。
急性中毒型菌痢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有感染性休克症 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 降、皮肤发花、发绀等。
脑型(呼吸衰竭型):有脑水肿表现,如烦躁 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甚至出 现脑疝、呼吸衰竭。
混合型:同时出现脑型、休克型的征候,是最 凶险的一型。
细菌性痢疾
慢性菌痢:急性菌痢者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为 慢性菌痢。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分类
法定传染病共分三大类:共39种 甲类2种(强制管理):鼠疫、霍乱 乙类26种(严格管制):包括非典、禽流感、
甲型H1N1流感等 丙类11种(监测管理):手足口病、流行性感
冒、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等 其中乙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包括SARS、人
感染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灰
急性细菌性痢疾 应同其它病因所致的急性 腹泻相鉴别
霍乱与副霍乱 病前一周来自疫区,或者与本 病患者及其污染物有接触史。突然起病,先泻 后吐,常无恶心腹痛等症状,粪呈米泔样或黄 水样。重症病例可致外周循环衰竭。粪便或沤 吐物中检出霍乱弧菌或爱尔托弧菌。
急性细菌性痢疾 应同其它病因所致的急性 腹泻相鉴别
病学联系的疑似病例。 ◎实验室证实为麻疹暴发,同一暴发中其它未经实验实

传染病诊断标准

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规定管理的39种传染病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GB 15991—1995】诊断标准1.1 流行病学线索患者发病前10d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1.2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情况下,病情在24h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1.2.1 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1.2.2 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1.2.3 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

1.2.4 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1.2.5 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1.2.6 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

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

1.2.7 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浊浑。

1.3 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管状骨骨骺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菌。

1.4 患者2次(间隔10d)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4倍以上增长。

2 疑似病例具备1.1加1.2中任一项。

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1.3或1.4。

4 隐性感染者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没有明显的鼠疫临床表现,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有PHA检测其血清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北京市-三甲医院感染科-39种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15页)(0001)

北京市-三甲医院感染科-39种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15页)(0001)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为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和防控能力,对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及时控制传染病传播,依据国家标准及诊疗指南等编制此标准,作为诊断重要参考,具体病例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39种传染病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伤寒(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Ⅰ期梅毒、Ⅱ期梅毒、Ⅲ期梅毒、胎传梅毒、隐性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二、传染病诊断标准(部分)鼠疫诊断标准一、鼠疫疑似病例: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

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3.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4.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5.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F1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二、鼠疫确诊病例:1.在疑似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是确诊首例鼠疫病人的唯一依据。

2.当一起人间鼠疫已经确诊后,在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鼠疫杆菌的F1抗原或血清F1抗体升高4倍以上,亦可对续发病例做出确诊。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肺部真菌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不同病原菌引起的感染症状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曲霉菌感 染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和咳痰,而毛霉菌感染则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咯血。
治疗建议
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真菌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抗真菌药物主要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对症治疗主要包括 控制体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吸入烟雾和其他刺激性气体。
治疗建议
皮肤真菌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主要有抗真菌药膏、霜剂等 ,口服药物主要有抗真菌药物和抗炎药物等。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共 用浴具和毛巾等物品,以防止交叉感染。
肺部真菌感染
诊断标准
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痰培养。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 肺部炎症、空洞等异常表现。痰培养可分离出病原菌。
详细描述
立克次体感染的症状通常包括发热、头痛、 肌肉疼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有时可能 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心肌炎等。诊 断立克次体感染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尿液检 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同时需要了解患者 的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治疗立克次体感 染主要采用抗生素类药物,如四环素、氯霉
素等。
衣原体感染
07
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概述
发热
大多数传染病会出现发热,可能是全身性或局部 性,持续性或间歇性。
寒战
寒战是身体试图通过增加肌肉活动和加速呼吸来 产生热量。
头痛
大多数传染病会出现头痛,可能是轻微或剧烈。
肌肉疼痛
这是身体在对抗病毒或细菌入侵时的反应。
疲劳
大多数传染病会导致疲劳,因为身体在与感染作斗争 时会消耗大量能量。

传染病诊断标准

传染病诊断标准
• 4.2.3 HBV标记物检查: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指标。 • 4.2.4肝脏病理组织学特点:可见新旧不等的大片坏死和桥
型坏死,网织支架塌陷,有明显汇管区集中现象,可见大 量增生的胆管和淤胆残存的肝细胞增生呈团,呈假小叶样 结构。
• 疑似病例:4.2.1+ 4.2.2。 •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4.2.3或4.2.3+ 4.2.4
• 注意:有少数病人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尤其是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病人。
3、实验室检查
•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 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4、胸部X线检查
•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 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 大片状阴影;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阴影 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 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1-2天后应予复查。
学指标,抗HBc IgM滴度低于1:32或阴性, 血清HBsAg或HBV-DNA任何一项阳性,病 程持续半年以上。
• 2.4 肝脏病理组织检查可出现三类情况:慢 性小叶性肝炎主要是肝小叶内的炎症和肝 细胞的变性及坏死;慢性间隔性肝炎主要 是汇管区有纤维细胞向小叶内伸展形成间 隔;慢性门脉性肝炎门脉区有少量炎性细 胞浸润,致使门脉区增大。
• 1.4.1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 1.4.2血清胆红素(Bil)大于17.1μmol/L
(大于1mg/dL)和/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 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
• 1.5 HBV标记物检查: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阳性, 抗HBc-IgM高滴度 (1:1000稀释仍阳性),两项阳性或仅后 者阳性。
4.3慢性重型肝炎
• 在慢活肝或乙肝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临 床表现和肝功能变化基本上同亚急性重型 肝炎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对于轻症患者,可在家中进行隔离治 疗,但需接受医生的指导和监测。
05 传染病的社会影响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生产力的影响
传染病的大规模爆发会导致大量 劳动力丧失,影响生产效率,从
而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医疗资源的压力
传染病的爆发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 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这 可能对现有的医疗体系造成压力。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contents
目录
• 传染病概述 • 常见传染病种类 • 传染病诊断方法 •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 • 传染病的社会影响
01 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
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传 染性的疾病,可在人与人之间传 播。
特点
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 季节性、周期性。
传染病的分类
详细描述
影像学诊断可以对某些传染病引起的病变进行观察和诊断,如肺炎、肺结核等可以通过X线或CT检查 发现肺部病变,肝炎可以通过B超检查发现肝脏病变。影像学诊断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04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
疫苗接种
01
02
03
04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 手段,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增强 个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麻疹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红眼、口腔内出现小 白斑等。在出疹前2-3天,患者开始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麻疹的诊断通常基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如病毒抗原检 测或核酸检测。
水痘
总结词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
详细描述
水痘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喉咙痛、恶心和呕吐等。在出疹前1-2天,患者开 始出现发热等症状。水痘的诊断通常基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如病毒抗原检 测或核酸检测。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麻风病
(一)诊断不明或久治不愈的慢性皮肤病(三月以上);
(二)皮肤闭汗(局部干燥)或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行感;
(三)眉毛稀疏脱落,酒醉样面容;
(四)面部或耳垂出现肿胀或结节肿块;
(五)水肿性红斑损害、结节性红斑损害;
(六)神经粗大、疼痛或触痛;
(七)手或足发生反复无痛性伤口、溃疡或容易烧/灼伤;
(八)闭眼不拢、口角歪斜、手掌指肌肉萎缩或出现爪型手、垂足。

临床医生在疗过程中发现符合1条或1条以上麻风病可疑症状的就诊者,即作为麻风病症状监测的对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规定管理的37种传染病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结核、血吸虫病、新生儿破伤风、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25)丙类传染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10)甲类传染病1、鼠疫一、疑似病例: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

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3.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4.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5.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EI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二、确诊病例:1.在疑似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是确诊首例鼠疫病人的唯一依据。

2.当一起人间鼠疫已经确诊后,在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鼠疫杆菌的FI抗原或血清FI抗体升高4倍以上,亦可对续发病例做出确诊。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2、霍乱一、疑似病例:具有下列项目之一者: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泄,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二、确诊病例: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疑似病例项目之一)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3.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为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和防控能力,对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及时控制传染病传播,依据国家标准及诊疗指南等编制此标准,作为诊断重要参考,具体病例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39种传染病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伤寒(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Ⅰ期梅毒、Ⅱ期梅毒、Ⅲ期梅毒、胎传梅毒、隐性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二、传染病诊断标准(部分)鼠疫诊断标准一、鼠疫疑似病例: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

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3.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4.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5.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F1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二、鼠疫确诊病例:1.在疑似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是确诊首例鼠疫病人的唯一依据。

2.当一起人间鼠疫已经确诊后,在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鼠疫杆菌的F1抗原或血清F1抗体升高4倍以上,亦可对续发病例做出确诊。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

霍乱诊断标准一、霍乱疑似病例:具有下列项目之一者: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泄,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二、霍乱确诊病例: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疑似病例项目之一)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3.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患者。

临床诊断:具备2实验确诊:具备1或3或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1.流行病学史(1)发病前2周曾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或者有明确的传染给他人的证据。

(2)生活在流行区或发病前2周到过非典型肺炎正在流行的地区2.症状与体征有发热(>38℃)和下列一项或一项以上:咳嗽、呼吸加速、气促、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罗音、肺实变体征。

3.实验室检查早期血WBC计数不升高,或降低。

4.肺部影像学检查肺部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样改变。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6.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诊断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验、肺部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一旦病原确定,检测方法特异,即建立确诊病例的定义。

疑似病例:1.1+2+3或1.2+2+3+4临床诊断病例:1.1+2+3+4或1.2+2+3+4+57.非典型肺炎重症病例诊断标准非典型肺炎病例符合下列标准的其中1条可诊断为非典型肺炎的重症病例:(1)多叶病变或X线胸片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2)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分;(3)低氧血症,吸氧3~5升/分条件下,SaO2< 93%,或氧合指数<300mmHg;(4)出现休克、ARDS或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一、脊髓灰质炎疑似病例:不能立即确定为其他病因的任何急性迟缓性麻痹的病例。

二、脊髓灰质炎确诊病例:1.与确诊脊髓灰质炎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为5-14天,临床上出现:(1)发热、烦躁不安、多汗、颈背强直及腓肠肌触痛等;(2)热退后,出现躯体或四肢肌张力减弱、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并出现不对称(或双侧)性驰缓性麻痹,无感觉障碍,后期有肌萎缩;2.发病60天后仍残留有驰缓性麻痹;3.从粪便、脑脊液、咽部分离到病毒,并鉴定为脊髓灰质炎病毒;4.从脑或脊髓组织中分离到病毒并鉴定为脊髓灰质炎病毒;5.1个月内未服过脊髓灰质炎疫苗,从脑脊液或血液中查到特异性IgM抗体;6.恢复期病人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或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或2,或1和2。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加5或加3加6。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标准(试行)人禽流感诊疗方案(试行)一、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禽流感暴发的疫点,或与被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者,或从事禽流感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

目前不排除与禽流感患者密切接触的人有患病的可能。

二、人禽流感临床表现1.潜伏期一般为1~3天,通常在7天以内。

2.临床症状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

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不适。

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3.体征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等。

三、人禽流感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

2.病毒抗原及基因检测取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法(或酶联免疫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NP)及禽流感病毒H亚型抗原。

还可用RT-PCR法检测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H抗原基因。

3.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分离禽流感病毒。

4.血清学检查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四、人禽流感胸部影像学检查重症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等。

五、人禽流感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疾病后,可以作出人禽流感的诊断。

1.医学观察病例有流行病学史,1周内出现临床表现者。

与人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在1周内出现临床表现者。

2.疑似病例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用甲型流感病毒和H亚型单克隆抗体抗原检测阳性者。

3.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RT-PCR法检测到禽流感H亚型病毒基因,且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4倍或以上升高。

麻疹诊断标准一、麻疹疑似病例:患者(多数为儿童)有发热、咽红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畏光、流泪、结合膜红肿等急性结膜炎症状,发热4天左右,全身皮肤出现红斑丘疹,与淋疹患者在14天前有接触史。

二、麻疹确诊病例:1.在口腔颊粘膜处见到科氏斑;2.咽部或结合膜分泌物中分离到麻疹病毒;3.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4.恢复期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项。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2或3或4项。

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一、流行性出血热疑似病例:疫区及流行季节,有急起发热,全身高度衰竭、无力、有头痛、眼眶痛、腰痛、和面、颈、上胸部潮红者,或伴有少尿低血压。

二、确诊病例:1.皮肤粘膜出血征象,末稍血血小板减少,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尿蛋白阳性;2.特异性IgM抗体阳性;3.恢复期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者;4.从病人血液或尿中检查到出血热病毒抗原;5.从病人血液或尿中分离到出血热病毒,或检测到病毒RNA;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2、3、4、5项之一。

狂犬病诊断标准一、狂犬病临床诊断:有犬、猫或其他宿主动物舔、咬史。

具有下列临床表现者:1.愈合的咬伤伤口感觉异常。

出现兴奋、烦躁、恐怖、对外界刺激,如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

2.“恐水”症状,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流涎、多汗、心率快、血压增高)。

继而肌肉瘫痪或脑神经瘫痪(失音、失语、心律不整)。

二、狂犬病实验确诊: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1.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鼻咽洗液、角膜印片、皮肤切片,用荧光抗体染色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

2.存活一周以上者做血清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和试验效价上升者,若曾接种过疫苗,中和抗体效价需超过1:5000。

3.死后脑组织标本分离病毒阳性或印片荧光抗体染色阳性,或脑组织内检到内基氏小体。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疑似病例:在疾病流行地区的蚊虫叮咬季节,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嗜睡、颈抵抗、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确诊病例:1.曾在疫区有蚊虫叮咬史;2.高热昏迷、肢体痉挛性瘫痪、脑膜刺激症状、及大脑椎体束受损(肌张力增强,巴彬斯基征阳性);3.高热、昏迷、抽搐、狂躁进而呼吸衷竭、循环衰竭而死亡;4.从脑组织、脑脊液或血清中分离乙型脑炎病毒;5.脑脊液或血液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6.恢复期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体阴性、恢复期血清抗体阳性。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和2或1+2+3并除外细菌性脑膜脑炎。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4或5或6。

登革热诊断标准一、登革热疑似病例:本病流行区蚊虫叮咬季节中,急起发热、头痛、眼球痛、肌痛、关节痛、鼻衄、出疹、淋巴结肿大者。

皮疹为斑疹,一般在发热4-5天热退再起时出现,分布于躯干和四肢,随体温下降皮疹消失,少数病例可有烦躁、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等中枢神经症状。

高热下降,而皮肤出现瘀点、瘀斑、或有注射部位局部出血、胃肠道出血等自发出血、血压下降者。

二、登革热确诊病例:1.居住于流行地区,或曾去流行地区旅行,5-9天前有被蚊虫叮咬病史;2.束膊试验阳性,自发性出血;3.脉搏微弱,出现休克;4.病毒分离阳性,并鉴定为登革热病毒;5.血液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6.恢复期血液IgG抗体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