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教案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昌宁县初中有效课堂教学复习课学案课题(考点):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课时)一、复习目标(根据《标准与说明》考试能力及内容要求编写)1、识记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863”计划;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各方面变化的例子;就业制度的变化及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2、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信息技术取得的成就;知道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制度的变化。
3、会用“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分析问题;会分析改革开放、制度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复习过程1、考点知识梳理归纳2、实战训练(编选分层次、有梯度的典型样题)(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垄断,我国决定()A、建立人民空军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C、研制“两弹一星”D、实施“863计划”(2)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就业制度的改革而引发的新生事物包括()①持证上岗②就业培训③公开招聘④人才市场自主择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3)邓小平在科技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技和教育着手。
”为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了()A、“科教兴国”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C、“863计划”D、希望工程(4) 中国从当年外国人蔑视的“东亚病夫”到逐渐成为体育大国,并在2008年成功的举办了奥运会,主要是因为()A、全民健身计划推行B、运动健儿努力拼搏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中国人民重视体育(5)小刘家中收藏着许多改革开放前的票证:粮票、线票、肉票、糖票、布票……当年使用票证的根本原因是()A、代替人民币B、使用方便C、福利分配D、物资太紧缺⑴1898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______________开办;同年,创办安庆的______________,开创了安徽近代教育之先河。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又称为探索时 期(1956—1966年),不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核心素养
“东方巨响,大漠天苍朗。云似蘑茹腾地长,人伴 春雷鼓掌。欢呼成果崔巍,称扬举国雄飞。纸虎而 今去矣,神州日月增辉”。
知识梳理
考点2: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主要贡献 荣誉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 水稻。
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 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 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推广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 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
1.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通过自主阅读课本,以及总复习的配套资料,梳理新 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文化方面的成就,以及社会生活变迁的概况。 2.家国情怀:通过了解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 发展作出的贡献,学习他们身上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 3.唯物史观:能够理解随着经济的建设,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活各个方 面的变迁引起了经济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非白人的国家第次打开了军事纪实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
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材料反映了
A.中国经济实力超越了美国
B.美国因为意识形态鼓励敌视中国
D
C.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D.原子弹爆炸成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2.“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 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6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一、知识与技能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了解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谈到科学技术成就,大家会联想到信息化、数字化等。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会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
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些顶尖技术。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泽东主席提出,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我们的原子弹。
可想而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多么险峻!为此,我们实现了“两弹一星”的梦想。
图片反映的就是“两弹一星”的部分成就,“两弹一星”包括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内容探究】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材料一1950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准备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
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
部编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纲要
部编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大纲一、科技1.“两弹一星”① 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66 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翔试验成功③ 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2.20 世纪 90 年月以来的航天成就①1999 年,神舟一号达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翔试验② 2003 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升入太空后成功返回地面③ 2008 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实现太空行走3.袁隆平: 20 世纪 70 年月,成功培养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获取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4.屠呦呦:发现有效抵挡疟疾的青蒿素二、文化1.目标:“百花齐放”“百花怒放”2.成就①“双百”目标提出后:小说、音乐、电影都获得重要成就②改革开放后: 2012 年,莫言获取诺贝尔文学奖三、社会生活的变迁1.平时生活: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巨大变化2.交通、通讯:改革开放后,交通、通讯都获得重要成就【基础知识梳理】一、科技文化成就知识点 1.从“两弹一星”到闲步太空1. “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指导弹、核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原子弹: 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导弹: 1966 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翔试验获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氢弹: 1967 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4)人造地球卫星在 20 世纪 50 年月,毛泽东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呼吁,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背景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发射 1970 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意义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后向全世界播放的乐曲是《东方红》,所以这颗卫星得名“东方红一号” 。
(5)做出贡献的主要人物:钱学森、邓稼先(6)意义:极大地激励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教案】【统编版】
第六单元科技⽂化与社会⽣活【教案】【统编版】年级班科备课教师备课时间【单元内容】第六单元科技⽂化与社会⽣活【课标要求】1、了解“两弹⼀星”和杂交⽔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
2、从⾐、⾷、住、⾏、⽤等⽅⾯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们⽣活⽔平的提⾼。
3、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改⾰开放前后家乡的变化。
4、谈谈⾃⼰家庭⽣活的变化。
【学习内容分析】第六单元科技⽂化与社会⽣活。
中华⼈民共和国成⽴以来,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的重⼤成就,许多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平。
⽂化事业也不断发展,呈现出⽣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极⼤地丰富了⼈们的⽂化⽣活。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民的⽣活⽔平不断提⾼。
⾐、⾷、住、⾏、⽤等社会⽣活各个⽅⾯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进步。
【学情分析】经过近两年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都有⼀定程度的提⾼。
⽽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
有关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化事业的发展成就,⽐较贴近学⽣⽣活,易于学⽣理解、接受和探究。
中华⼈民共和国取得的科技⽂化成就离不开⼈才的努⼒,教育⼜是培养⼈才的主要途径,知道中华⼈民共和国的科技⽂化成就才能更好理解“科教兴国”的深刻含义。
学⽣对计划经济时期的历史不太熟悉,⼜由于他们的祖辈或⽗辈亲历过那⼀历史时期,因此可以让学⽣从⾃⼰⾝边的亲⼈、朋友、邻居等渠道了解改⾰开放前后他们所熟悉的⼈们在⾐、⾷、住、⾏、⽤等⽅⾯的变化。
【学习⽬标】1、了解我国在“两弹⼀星”和载⼈航天⼯程领域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
2、了解以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贡献和奉献精神。
3、分析新中国成⽴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
4、了解改⾰开放以来⼈们⾐、⾷、住、⽤等⽇常⽣活的变化。
5、分析归纳总结导致社会⽣活变迁的原因。
【重难点】重点:两弹⼀星、神⾈飞船、杂交⽔稻、青蒿素等科技成就;⽂化事业的发展。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复习课件
阅读92页、画出 漫步太空和科技发展计划的 时间内容
①1999年11月, 神舟一无号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
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漫步太空
②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
973计 划
1997年,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 973”计,划围绕农业、能源
、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与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展
开研究,推动
研基究础的科发学展。
作用
在这些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培养了优秀科技人才, 科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阅读93页 画出 杂交水稻的有关内容
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特别提醒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用于攀登
1、“两弹一星”指的是 原子弹 、导弹、人造卫星。
2、“两弹元勋”指的是 邓稼先、 钱学森
等科学家。
3、我国的战略核力量是由 地地战略导弹部队、
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
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 组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
杂交水 培育者 ,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稻
意义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解决世界性 饥饿问也题有重要贡献。
杂交水稻研制的意义:(1)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 一人。 (2)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 (3)也 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
最新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教案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教案------------------------------------------作者xxxx------------------------------------------日期xxxx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教案广阳镇一初中冯文修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863”计划的制定以及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应用;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了解我国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明确单元知识要点。
2、在学生自主温故、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多种训练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整合、理解记忆本单元重要知识点,从整体上把握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概况。
3、通过学习科技教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具体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爱党爱国的思想情感。
重点本单元知识要点。
难点理清本单元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复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引入新课:本节我们复习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板书课题)。
【过渡语】请看学习目标(出示投影,生齐读),目标明确的同学请举手。
【过渡语】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出示“自学指导”投影)二、自学指导(基础自查,强化记忆)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86-107,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第15课科学技术的成就1、两弹一星:指的是?研制或实验成功的时间、意义(地位)是什么?主持研究的邓稼先被誉为?2、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成功时间,赢得了什么称号、评价及奖项?3、863计划:倡导者的四位科学家是?批示者是?八大领域是?4、网络:为什么说网络是双刃剑?第16课教育事业的进步1、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规划和成就。
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内容是?第17课文化体育与卫生事业的发展1、文学:两个创作高峰期,代表作品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课件(共60张PPT)
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 月16日, 蘑菇云腾 空而起, 我国第一 颗原子弹 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 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是爆炸时 的火球。图片由《解放军画报》 提供
1964年10月16日,周恩来 总理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 弹爆炸成功
程 (4)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
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认 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
识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1)20世纪70年代初(1973年 ),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 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被称为“东方魔稻”。
(2)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 ,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 为“杂交水稻之父”。
改革开放 后的变化
食 物 丰 富 多 样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3)住
从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到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前的住房
改革开放后的住房:别墅、海景 房、单园小区房等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4)用
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
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
意 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义 ②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精 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3、漫步太空
航天成就:
(1)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无人飞 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
单元小结
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6.18科学技术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4. 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例题2:简述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就及其意义。
答案:“两弹一星”是指我国成功研制并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人造卫星。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在核武器和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同时也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 提高国家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4. 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培养科技人才。
4. 邀请科技领域的专家或有相关经验的的人士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见解,增强学生对科技成就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与科技成就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案例分析法:选择具体的科技成就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艰辛历程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2018年,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3万公里,形成了世界上最完整、最发达的高速铁路网络。
我国高速铁路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 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缩短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 改善人民出行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对快捷、舒适出行的需求。
3. 促进旅游业发展,带动沿线城市经济繁荣,增加就业机会。
2. 具体分析我国在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载人航天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
3. 了解我国科技成就背后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4. 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影响,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复习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必备清单一、科技文化成就1.“两弹一星”(1)时间:20世纪六七十年代(2)发展原因:①国内: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成为国防现代化的需要;面临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
②国际: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发展。
(3)含义:指核弹(原子弹与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4)代表人物:钱学森、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5)发展历程: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③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6)成功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
(7)意义:①民族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②国防建设: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③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载人航天工程:(1)发展历程:(2)认识: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
3.杂交水稻(1)概况①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②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
(2)作用:①国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②国际: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具有重要贡献。
4.青蒿素(1)概况: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作用: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5.文化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前指导思想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双百”方针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改革开放后特点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中外文化交流增多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电影《大决战》、大型舞剧《丝路花雨》等6.教育事业的发展(1)恢复高考制度:1977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堂笔记)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科技文化成就
科技文化成就设计说明本课是本学期最后一单元中最重要的一课,是在完成了前面时间主线教学后的主题教学单元,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内容中起着总结启发的作用。
就难度而言,本课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技文化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知识点较多,但是难度较小。
学习目标1.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文化成就,了解以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和屠呦呦等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事迹。
2.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科技文化成就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3.认识到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奋斗历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意义,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就,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推广的意义。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式、比较法、图表法。
学法:研读史料、思考归纳、合作探究。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两弹一星”、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的资料和视频。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知道的我国先进科技成就有哪些,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1.“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2.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哪些成就?3.谁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有什么重要意义?4.2015年,谁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什么?三、学习任务一(一)“两弹一星”1.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出示图片,提出问题。
教师问题:什么是“两弹一星”?我国分别是何时取得这些成就的?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两弹”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
通过研读史料,帮助学生“进入”历史现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复习(课件 教案 学案 练习)
农村居 134 686 2253 1236
从上面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什么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人 收入大幅增长。
结合上表,搜集材料,说说改革开发 有哪些?
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国力 品供应充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 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 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材料三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 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 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 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以 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材料三在阐述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 点是哪一方面?结合当时的中外历史背景分析 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交通通讯的发展 2010年底,运营里程居世界 铁路 1997年以来几次大提速。 建密集公路网、公路大桥等 交通 公路 里程居世界前列。 民航 国内、国际航线众多,成为 通信 电信
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全球 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
互联网 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 越来越高。
“两弹一星” 【合作探究】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中央 席就作出了要研制原子弹的决策。根据当 势,毛主席决定,为了防御,中国也要搞 弹。……当时总的方针是自力更生为主, 辅。 ——张劲夫:《请记住他们——关 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
材料二 1950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 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 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 不能让他离开。”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 森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 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我国原子弹爆炸成
原因 党和国家的领导统筹,以钱学森 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 取得的伟大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复习学案(无答案).docx
2 买衣服凭 ,数量有限,色彩和样 式单调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 方式 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 有解决最基本 问题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 、粗细 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口益深入人心 £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 明显改善消费总量不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 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 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发 牛了很大变化 知识点2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1)截至 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位。
(2)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 我国 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
(3)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4)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5)人们的 _______ 方式发牛了很大变化。
电信事业的发展:电信事业: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②改革开放后, ________ 快速发展,,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互联网: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影响: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2)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3)而且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屮的无私奉献和开拓创2•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其中神州一号是无人飞船,神舟五号是我国第一艘进入太空的载人飞船。
神舟七号的关键信息是第一次完成了太空行走。
1.有人认为老报纸是对历史的真实还原。
小红家珍藏着•一张I 口《人民日报》\JJ7l —— (如右图)。
该报纸发表的年份是() A. 1964 年 B. 1966 年 C. 1967 年 D. 1970 年 … 超少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一 1、我国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为青少年带来哪些启示?乐研(3分钟) 2、谈一谈交通发展的影响1、新中国后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1)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乐拨 (3分新。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堂笔记)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6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单元体例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标的阐述,学生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取得的成就及意义,掌握屠呦呦取得的成就及其获得的奖项;知道“双百”方针的提出,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
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民日常生活的变化,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理解交通、通信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影响,深刻认识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二、单元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国科学技术取得重大成就,如“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杂交水稻、青蒿素等。
文化事业也不断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时代和社会的进步。
三、单元学情分析通过电视等媒体的反复追踪播报,八年级学生已经对我国近几年来取得的科技文化成就有所了解,这为学习《科技文化成就》打下了基础。
但是,由于学生处于21世纪,他们对20世纪的“两弹一星”、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科学技术只有模糊的认识,对老一辈科学家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也不够理解。
教师应以此为出发点,充分补充一些资料,培养学生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在获得基本历史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面,都是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的。
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作为教学资源,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四、单元学习目标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文化成就,了解以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事迹。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教案新人教版
b. 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和贸易。
c. 增强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提高了社会的稳定性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2. 题型二:论述题
题目:试论述近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解答:
近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教育平台、在线课程等,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指导学生如何搜索和筛选有效的学习资源,提高信息素养。
3.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如互动式白板、学习管理系统等,实现课堂互动和作业管理。通过软件的即时反馈和统计分析功能,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设计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
3.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体会科技革命带来的生活方式变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强化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引导,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对于课程中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复杂的历史背景,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师清晰、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至近现代科技发展的脉络和影响。
c. 影响速度:古代科技的发展相对缓慢,而近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迅速而深远。
5. 题型五:应用题
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如何利用科技推动社会进步。
解答:
利用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措施包括:
a.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b.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教案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教案广阳镇一初中冯文修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863”计划的制定以及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应用;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了解我国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明确单元知识要点。
2、在学生自主温故、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多种训练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整合、理解记忆32第16课教育事业的进步1、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规划和成就。
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内容是?第17课文化体育与卫生事业的发展1、文学:两个创作高峰期,代表作品的特点。
茅盾奖四个作品各是什么?2、体育:特别是近20年的世人瞩目的成就,有何原因、现实意义。
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1、衣食住行的变迁:根本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有何变化?2、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有何变化;知道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哪些制度,哪个是最密切关注的,对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
(要求:紧张高效的默读,用横线在课本上画出答案要点,如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8分钟后比谁能合上课本,正确默写。
)三、先学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过渡:(组织学生自主温故。
独立完成“强化记忆”中设计的内容)现在自学竞赛开始。
学生进行紧张地自学。
教师行间巡视,用眼观察督促学生认真紧张自学,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2.检测【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观察每位学生是否都合上课本),打开练习本。
我们请4名同学上1.更正2.)1[对问题--- a.杰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邓稼先、袁隆平(学习他们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b.知识是最大的财富,也证实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1)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大幅增长。
2)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综合国力增强;商品供应充 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1978年
343元
134元
1990年
1510元
686元
2000年
6280元
2253元
2016年
张劲夫:《请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
弹一星”的回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两弹一星”?
3)中国发展“两弹一星”的总方针是什么?
【问题2】
阅读《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列表,回答问题:
生:小组讨论问题答案,规 范答题,加深对内容的整体 认识。
生:回忆本单元的相关内 容,整体把握本节课的复习 内容。
自 主 温 故
【课标解读】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概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我国在科学技术、文化事业方面的成就,以 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社会社会生活方面的发展变迁。
我国重视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文化繁 荣。在以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为代表的科 技人员的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成就突出,“两弹一星”、载人
33616元
12363元
问题:
1)从上面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2)结合上表,搜集材料,说说改革开发的巨大成就有哪些?
康水平;对外贸易迅速发 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科 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 全面进步。
对问题3指导学生回扣课 本,总结整理。从而对党的 政策给予高度评价,培养爱 党的情感。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单元复习课件)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毛泽东提 出“双百 方针”
我国第一 颗氢弹爆 炸成功
袁隆平培育初 籼型杂交水稻
神舟五号 飞船飞行 成功
莫言获诺贝 尔文学奖
1956年 1964年 1967年
我国第一颗 原子弹爆炸 成功
1970年 20世纪 70年代
中考真题演练
9.(2022·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观察下面图片,分析城乡变化 原因( )
A.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B.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D.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中考真题演练
中考真题演练
3.(2023·西藏·中考真题)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相继研制出原子弹和氢 弹,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取得以上成就的 原因是(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C.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苏关系恶化使得中西方关系改善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
1970
1964
1967
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 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卫星——东方红一号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神舟十三号翟志刚、
开始实施载 人航天工程
神舟五号杨利伟 实现载人航天
王亚平、叶光富 太空驻留半年
1999.1
青蒿素
鼓舞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民族精神; 增强国防实力,提高国际地位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解决世界性饥 饿问题有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复习教案
广阳镇一初中冯文修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863”
计划的制定以及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应用;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了解我国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明确单元知识要点。
2、在学生自主温故、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多种训练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整合、理
解记忆本单元重要知识点,从整体上把握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概况。
3、通过学习科技教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具体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增
强爱党爱国的思想情感。
重点
本单元知识要点。
难点
理清本单元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注意历史
与现实的联系。
【复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引入新课:本节我们复习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板书课题)。
【过渡语】请看学习目标(出示投影,生齐读),目标明确的同学请举手。
【过渡语】为了达到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二、自学指导(基础自查,强化记忆)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86-107,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第15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指的是?研制或实验成功的时间、意义(地位)是什么?
主持研究的邓稼先被誉为?
2、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成功时间,赢得了什么称号、评价及奖项?
3、863计划:倡导者的四位科学家是?批示者是?八大领域是?
4、网络:为什么说网络是双刃剑?
第16课教育事业的进步
1、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规划和成就。
2、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内容是?
第17课文化体育与卫生事业的发展
1、文学:两个创作高峰期,代表作品的特点。
茅盾奖四个作品各是什么?
2、体育:特别是近20年的世人瞩目的成就,有何原因、现实意义。
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1、衣食住行的变迁:根本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有何变化?
2、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有何变化;知道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哪些制度,哪个是最密切关注的,对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
(要求:紧张高效的默读,用横线在课本上画出答案要点,如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8分钟后比谁能合上课本,正确默写。
)
三、先学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过渡:(组织学生自主温故。
独立完成“强化记忆”中设计的内容)现在自学竞赛开始。
学生进行紧张地自学。
教师行间巡视,用眼观察督促学生认真紧张自学,注意纠
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2.检测
【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观察每位学生是否都合上课本),打开练习本。
我们请4名同学上台默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默写。
时间为8分钟。
学生默写
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默写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
四、后教
1.更正
【过渡语】请同桌之间交换练习本(小组内交流,自查自纠)。
【过渡语】同学们,请看黑板,发现错误并能更正的,请举手。
(尖子生上台更
正)其他学生端正坐姿、认真观察,随时举手,再次更正。
(用红粉笔把出错的
部分用斜线划掉,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
2.讨论、点拨(教师组织小组之间展开竞争,互相提问,互相评价。
教师简单总结,鼓励评价)
五、合作交流展示提高(能力提升):
1、建国后,我国在军事技术、航天技术、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从中,我们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3、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有了怎样的变迁?变化原因有哪些?
4、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有什么变化?
5、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体系得到了怎样的建立和完善?
6、你从科学家身上学到什么?或者有何启发?
[指导学生理解记忆。
教师采用抢答法、开展小组间的竞争,检查提问,强化记忆。
对问题1,强调答题规范,分类回答,合作探究交流,重在引导,学生列举。
最后师生总结启示--- a.杰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邓稼先、袁隆平(学习他们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
发图强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b.知识是最大的财富,也证实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对问题2重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合理科学的利用。
鼓励学生质疑。
教师释疑。
对问题3也比较好归纳,学生回扣课本,总结整理。
通过认识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而对党的政策给予高度评价,培养爱党的情感。
归纳问题5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也迈开了步伐。
对问题6,学生畅所欲言。
总结
学习杰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邓稼先、袁隆平(学习他们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回答后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对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
] 六、当堂训练
过渡:今天的知识你学会了吗?下面,大家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有
信心做全对,并把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请同学们做《同步练习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必做题:选择题
选做题:非选择题
教学反思:。